科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10:59: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玄學與科學
對玄學與科學關系的兩種理解
哲學與科學的關系,是一個爭論了幾百年而至今尚未解決的問題。近代以來,科學開展了一場“民族獨立運動”,開始從哲學的母體中解放出來,開疆拓土,地盤越來越大;而哲學則仿佛是舊時的宗主國,一退再退,領地愈來愈狹。于是不斷有人預言:哲學即將終結;或者干脆斷言:哲學已經終結了。與此相應,則是哲學的一些忠貞不渝的衛(wèi)道者,主要是哲學界的人文主義者,他們針鋒相對,捍衛(wèi)哲學的尊嚴,然而他們抗爭的呼聲往往顯得那樣的軟弱無力;同時,哲學界還有一派科學主義者,他們實際上已放棄了哲學的立場,他們的所謂“哲學”,實質上已經是科學而非哲學了。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強烈地意識到,“哲學與科學之關系”已是一個不可回避、亟待回答的前沿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大致不外兩種對立的立場:
一種可謂“取代論”,這是科學主義者的觀點,認為科學產生之前,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太有限,太“不科學”,只能聊以傳統哲學的方式、即以“玄想”的方式去把握世界;而科學既經產生,哲學的認識方式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在科玄論戰(zhàn)中,鄧中夏的觀點頗有代表性:“自從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fā)達之后,哲學的地位,已經被這些科學取而代之了。哲學的所謂本體論部分——形而上學,玄學鬼群眾藏身之所——已被科學直接的或間接的打得煙消灰滅了?,F今所殘留而頗能立足的方法論部分,都是披上了科學的花衣,或是受過了科學的洗禮,如胡先生所信的實驗主義,名義上雖則寄籍哲學,實際上科學乃是他的老家;由他們口口聲聲拿‘科學方法’做夸耀驕衿的無價之寶,便可以證明了。所以我的意思,哲學已是‘壽終正寢’,索性把哲學這一個名辭根本廢除,免得玄學鬼象社鼠城狐一樣,有所依據。”[21]
與此相對立的一種立場則可謂“分治論”,這是許多人文主義者的看法,或者說,是一種無奈的苦衷,一種“退守”的、略帶幾分傷感與苦澀的抗辯,認為哲學與科學各有其疆域,應該“大路朝天,各走半邊”,井水不犯河水;至于這種疆域具體如何劃定,則又各說不一。
在我看來,“取代論”自有它的幾分道理。傳統的哲學“日不落帝國”對許多領域的統治,確實應該由科學的自治取代──事實上,這種事情早就開始發(fā)生并且仍在進行。但這個過程無論進行到哪一天,哲學都不可能最終被逐出精神生活的王國。只要人類存在一天,哲學就會存在一天,因為科學固然可以而且應該“拒斥形而上學”,但人卻做不到,人不能不與“形而上學”打交道,因為(下文我將說明)“形而上學”乃是人之行為的思想前提、人之生存的精神條件。所以,“分治論”也有它相當的理由??档抡f,他為理智劃定界限,是為了給信仰留下地盤。這個說法頗有充分的理據,因為存在著這樣一種論域,它是人之行為的必要前提,但科學或理智永遠不可能“證明”它,而它正是哲學的論域。
科學素養(yǎng)與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摘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形象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和開展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谏鲜霾呗怨P者對《點亮小燈泡》這節(jié)課設計了實驗探究、討論分析、修正再認識、畫電路圖四個活動,經過教學實踐發(fā)現,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科學素養(yǎng);小學科學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每一位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機會寓于課程之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重在課堂。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一門科學啟蒙課程。在小學開展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識,提倡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對我們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筆者從事小學科學教學多年,經過實踐教學發(fā)現: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形象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和開展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并開展課堂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充分把握課程目標的三個領域,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課程目標出發(fā),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從而達成課程目標。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把它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我們目前的教學過多看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目標,忽視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而在小學階段,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恰恰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趯W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將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點亮小燈泡》一課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確立為:“激發(fā)學生對電的探究興趣,體會探究的快樂”。興趣是學生科學探索的起點,學生對“電”感興趣,才會有探究的動力,所以本節(jié)課要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鼓勵引導學生去探究。
二、形象教學內容
科學之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改革科學思考
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面貌,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并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起來?,F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已經初步擺脫貧困,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斗。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它是新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艱苦探索的智慧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回答了改革開放不同發(fā)展階段所面臨的若干重大歷史課題,包括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對這些重大歷史課題的創(chuàng)造性回答,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初期所面臨的歷史課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鄧小平理論的邏輯起點
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我們黨一度認識不夠清醒。鄧小平同志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的一系列新論斷,并對全黨進行了一次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教育。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的新論斷始終圍繞兩大主題:一是發(fā)展,二是改革。
發(fā)展是硬道理,是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經濟建設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中心工作。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但這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這個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辦法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的本質作出了概括,其中把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他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卑寻l(fā)展問題提到這樣的高度,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鄧小平同志的發(fā)展理論,從根本上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為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奠定了理論基礎。
改革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需要改革。發(fā)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要求,但怎樣才能實現發(fā)展?鄧小平同志指出,必須通過改革,改革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提出社會主義需要改革,是鄧小平同志在理論上的又一重大貢獻。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觀點,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基本相適應,無需進行根本性變革。鄧小平同志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fā),指出,由于存在著體制障礙,在我國仍有一個解放生產力的問題,改革就是把生產力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解放出來的根本途徑。中國需要改革,改革的目標模式又是什么?按照鄧小平同志的思路,就是引進市場機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他強調,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國的改革開放、為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方向。
科學為榮演講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是一位用一生踐行“以祟高科學為榮”的銀河人―原國防科技大學顧問、計算機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陳福接。
想想我淺嘗輒止的浮躁,對比那些剿竊他人學術成果欺世盜名者的卑劣。反思一下自己稍有成績就拿出來炫耀!敬愛的陳老師,為您這種沉心治學的態(tài)度,為您這種“來不得半點虛偽”科學精神—敬禮!
某些西方大國對我國的巨型計算機研制事業(yè)一層又一層地封鎖,曾幾何時。一次又一次地沖擊。面對這些,中國人決不能塌下自己高貴的脊梁。于是陳福接主任帶著一群錚錚鐵骨的軍人,請命“銀河—II10億次巨型計算機研制工程,用雙肩擔負起祖國的尊嚴。
銀河—II10億次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1992年。舉國為之歡呼!國務院賀電,中央軍委賀電,國防科工委賀電…所有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陳主任卻由于冠心病突發(fā),暈倒在交機現場。要知道,這是幾千個日日夜夜連續(xù)工作勞累的啊!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這是經常對自己,也對助手和學生說的一句話。為研究磁心存儲器,花了整整十八年時間,幾易其稿,一本幾十萬字的電子數字計算機磁心存儲器》終于完成了看著厚厚的手稿終于要印成鉛字,想到自己多年的心血終于可以哺育后人,陳主任開心地笑了放合地抽出時間去日本考察,準備開始新的研究。
日本卻驚奇地發(fā)現,然而。最先進的計算機主存,已經不用存儲器,而改用半導體了換代的速度讓一同考察的所有中國計算機專家都不禁順舌。而陳主任回國后在感嘆之余,更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本還未及印刷的著作要立即停止出版!
書一出版你就能評教授了發(fā)吧。不行!"計算機界的權威,身邊的人驚呆了而且不止一次地規(guī)勸:寫了十多年。大家一定會承認的發(fā)吧。不行!"國內換代至少還要五年的對大家還是有幫助的發(fā)吧。那也不行!陳主任態(tài)度堅決。
中學科學課培育科學思維水平
一、培養(yǎng)初中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科學思維能力簡介
科學思維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達到思維最優(yōu)化、科學化,是適應現代化實踐方式以及現代化科技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立的方法體系,是對世界的復雜性、整體性和多樣性的全局把握。
科學思維能力是指以科學認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腦依賴于信息符號對于感性材料加工處理的途徑和方式,其實質是通過合理地處理各種科學思維方法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使其達到最優(yōu)化,做到科學地、歷史地、全面地觀察問題、考慮問題,得出符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科學思維方式是一個龐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學抽象方法、思維發(fā)散法、邏輯方法、模型優(yōu)化法等。
2.培養(yǎng)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科學課堂科學教學論文
一、鼓勵課前探究,進一步熟悉教材內容
課前進行探究是提高學生教材熟悉程度的有效抓手,并且這樣的課前學習環(huán)節(jié)還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和生動的案例。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發(fā)揮課前探究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將其納入到教學設計的有效體系之中,專門對學生提出要求,并作為硬性規(guī)定。在這一方面,學生從不習慣到習慣,再到自覺進行課前探究,經歷了一個逐步轉變的過程。在完成了這樣的蛻變之后,學生能夠在課前自覺地開展探究,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怎樣搭配食物》一課教學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從自己的家庭、身邊的熟人以及同學朋友的走訪中,了解不同家庭在食物搭配方面的具體表現、是否合理、營養(yǎng)是否充足與均衡,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初步的分析。這樣的課前探究過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初步了解教材內容,另一方面對于課堂學習也提供了生動的素材。鼓勵學生課前探究不僅是教學方式的轉變,更是整個教學理念的提升,有助于構建課內外相結合的立體化教學體系,更加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點應當引起廣大科學教師的重視,并在教學中予以貫徹落實。
二、引導課堂研討,進一步深入分析研究
課堂是科學學科教學的主陣地,提高教學成效要重抓課堂。筆者在教學中基于學生自主地位體現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分析、研究思考。為了保證這一探究活動順利進行,筆者要求學生組成6人合作小組,大家一起來分析研究,加深理解和提高認識,也有助于辨析真?zhèn)?。例如在《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一課教學中,筆者針對教學內容專門設置了一組探究題,要求學生從教材中尋找冷和熱對物體有哪些影響,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影響,并在自己生活中尋找一些案例來驗證這一結論。這一方面的研討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充分拓展開來,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互為驗證,學生在尋找身邊事例時,講述了許多熱脹冷縮的案例,整個課堂非常活躍。許多學生在聽了這樣的探討之后恍然大悟:原來冷熱對物體的影響是這么一回事,原來有些現象就是這樣發(fā)生的。可見,引導學生在課堂進行民主討論,不僅可以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而且讓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更加深刻。筆者在教學中,經常運用這樣的模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嘗試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不僅有效掌握了知識點,而且鍛煉了綜合能力。學生對于這樣的探討活動興趣也很高,他們有了表達自己思想和觀點的機會,有了和其他同學共同討論的載體,也有了相互辨析的平臺,科學課堂學習活動不再枯燥乏味,而成為了師生互動的良好過程,這對于提高學生掌握效果幫助較大。
三、聯系生活內容,進一步深化掌握效果
科學學科的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將一些生活化的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深化掌握效果。例如在《摩擦力的秘密》一課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推動一個物體什么時候比較吃力,什么時候比較輕松,從生活中的案例著手引入摩擦力的學習,掌握摩擦力的相關要點。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了小組討論,很快找出許多這一方面的內容,如在平滑的地面移動物體較為容易,在粗糙的地面移動物體要費力一些,圓形物體在滾動時較為輕松,其他物體在推動時極為吃力。有了這樣的生活內容為基礎,筆者向學生介紹了摩擦力大小影響的因素、克服摩擦力的措施,以及怎樣將摩擦力的規(guī)律運用到生活之中方便生活,這樣的教學模式既能夠幫助學生形象記憶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能力。許多學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建議,例如在家具底部安裝可拆卸滑輪,便于在家庭內部改變擺設,這就是非常好的創(chuàng)意,這不僅表現了學生對摩擦力知識點的掌握效果,而且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進行運用。
初中科學教學中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值得教師研究的課題.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本文主要圍繞初中科學教學展開分析,探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科學素養(yǎng)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認識科學本質、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教學目的的學科.這門課程以實驗為基礎,觀察以及實驗是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基本方法.只有觀察、認識科學知識,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講解理論科學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主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這三個方面做起.
一、科學實驗
只有通過實驗,才能科學地了解世界、認知世界、改造世界.實驗是初中科學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1.重視實驗的地位.在傳統的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大多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實驗教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忽視實驗教學,必將影響教學效率.初中科學在現代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教師應該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以及實驗操作過程,了解科學技術、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2.加強實驗教學設計.在新的初中科學教材中,對科學實驗有了一定的重視.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實驗教學,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記憶和鞏固.例如,在講“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異同點”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來了解單子葉植物以及雙子葉植物的特征,幫助學生更好地區(qū)分它們.3.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也應該不斷實現創(chuàng)新.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鼓勵學生上講臺操作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教師還要發(fā)揮學生實驗的作用,了解學生的科學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小組學生共同完成實驗過程,引導小組成員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
二、課堂教學
科學思想哲學探討
摘要科學思想是人們在具體的科學認識活動中產生的,既反映了當時社會認識事物的一般思潮,又影響著科學方法的形成和發(fā)展。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原因,我國古代產生了與西方迥異的科學思想方法,其中,元氣論和陰陽五行學說構成了傳統科學理論的最一般解釋框架。
關鍵詞科學思想元氣陰陽五行
1科學思想的概說
一般來說,科學思想是在具體的科學認識活動中,產生、闡述和解釋科學假說和理論的最一般的概念框架和信念基礎。一方面,它制約著科學認識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影響著科學方法的形成及其發(fā)展方向,對科學理論的構成起到了指導作用,影響到社會對科學價值的評價。另一方面,一定歷史時期的科學思想作為社會思潮的一部分,也是歷史傳統與現實生活在科學活動中的反映。它要適應人類從自然事物、自然現象獲得認識和心理滿足的社會要求,也就是說,科學思想一般應和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思潮相容??茖W思想應該滿足科學實踐對理論的要求,科學思想應能夠反映科學實踐所顯示出來的認識傾向。
科學思想從內容上分析包括:①對自然的普遍形式,萬物存在的方式,事物與現象變化之間聯系認識的一般觀念??茖W思想反映了對自然整體圖景和規(guī)律的綜合認識,表現了對自然事物認識的客觀性和實證性,從而成為宇宙觀和方法論的基礎。②對認識自然的目的、基本途徑及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和確證這種認識的一般看法。③社會對科學技術、社會價值的一般看法。從科學認識活動的角度看,就是對科學對象、科學任務、科學工具、科學方法、科學與社會環(huán)境關系的基本看法。這些構成了科學活動中的指導思想,為科學認識的思維過程提供了基本框架,使科學活動沿著一種規(guī)范式的方向發(fā)展。
2我國傳統科學思想的特點
探究玄學與科學
哲學與科學的關系,是一個爭論了幾百年而至今尚未解決的問題。近代以來,科學開展了一場“民族獨立運動”,開始從哲學的母體中解放出來,開疆拓土,地盤越來越大;而哲學則仿佛是舊時的宗主國,一退再退,領地愈來愈狹。于是不斷有人預言:哲學即將終結;或者干脆斷言:哲學已經終結了。與此相應,則是哲學的一些忠貞不渝的衛(wèi)道者,主要是哲學界的人文主義者,他們針鋒相對,捍衛(wèi)哲學的尊嚴,然而他們抗爭的呼聲往往顯得那樣的軟弱無力;同時,哲學界還有一派科學主義者,他們實際上已放棄了哲學的立場,他們的所謂“哲學”,實質上已經是科學而非哲學了。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強烈地意識到,“哲學與科學之關系”已是一個不可回避、亟待回答的前沿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大致不外兩種對立的立場:
一種可謂“取代論”,這是科學主義者的觀點,認為科學產生之前,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太有限,太“不科學”,只能聊以傳統哲學的方式、即以“玄想”的方式去把握世界;而科學既經產生,哲學的認識方式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在科玄論戰(zhàn)中,鄧中夏的觀點頗有代表性:“自從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fā)達之后,哲學的地位,已經被這些科學取而代之了。哲學的所謂本體論部分——形而上學,玄學鬼群眾藏身之所——已被科學直接的或間接的打得煙消灰滅了?,F今所殘留而頗能立足的方法論部分,都是披上了科學的花衣,或是受過了科學的洗禮,如胡先生所信的實驗主義,名義上雖則寄籍哲學,實際上科學乃是他的老家;由他們口口聲聲拿‘科學方法’做夸耀驕衿的無價之寶,便可以證明了。所以我的意思,哲學已是‘壽終正寢’,索性把哲學這一個名辭根本廢除,免得玄學鬼象社鼠城狐一樣,有所依據?!盵21]
與此相對立的一種立場則可謂“分治論”,這是許多人文主義者的看法,或者說,是一種無奈的苦衷,一種“退守”的、略帶幾分傷感與苦澀的抗辯,認為哲學與科學各有其疆域,應該“大路朝天,各走半邊”,井水不犯河水;至于這種疆域具體如何劃定,則又各說不一。
在我看來,“取代論”自有它的幾分道理。傳統的哲學“日不落帝國”對許多領域的統治,確實應該由科學的自治取代──事實上,這種事情早就開始發(fā)生并且仍在進行。但這個過程無論進行到哪一天,哲學都不可能最終被逐出精神生活的王國。只要人類存在一天,哲學就會存在一天,因為科學固然可以而且應該“拒斥形而上學”,但人卻做不到,人不能不與“形而上學”打交道,因為(下文我將說明)“形而上學”乃是人之行為的思想前提、人之生存的精神條件。所以,“分治論”也有它相當的理由??档抡f,他為理智劃定界限,是為了給信仰留下地盤。這個說法頗有充分的理據,因為存在著這樣一種論域,它是人之行為的必要前提,但科學或理智永遠不可能“證明”它,而它正是哲學的論域。
但這種“分治”觀如果僅僅停留于此,那還是不充分的。其實,更進一步考察起來,哲學的論域不僅超越了科學,而且從根本上制約著科學;“形而上學”問題不僅為人類日常行為、而且為科學提供前提──具體來講,它所提供的,乃是人之任何行為所必須以之為前提、而又永遠不可能被任何科學證明的“信念”。這種信念,就是關于“生活”、“生存”、“存在”或者“實在”的一種“認定”。沒有這種關于實在的信念,人,包括科學家,就無法采取任何行動,而勢必陷于比哈姆雷特的猶豫不決還要嚴重萬分的狀態(tài),只能坐以待斃。所以,吳稚暉當年曾指出:“即通明的哲人,早已不信上帝,尚堅稱宗教可以與宇宙同盡。其實彼所指之同盡物,乃為宗教家久假不歸的‘信仰心’而已。信仰心自然與宇宙同盡?!盵22]此“信仰心”即指信念,它是與宇宙同始終的。難怪屠孝實評論吳稚暉:“惟吳君之主張,僅謂玄學之提倡,無益于今日之中國,初非謂玄學絕對不可談,此種議論,其所爭既不過先后緩急之間,對于玄學之本身,未嘗有否認之意?!盵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