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學課教學課程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08 03:11:00

導語:保險學課教學課程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學課教學課程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保險學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的必要性;保險學課程案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遷移理論、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溝通、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案例、通過精煉的講述帶領學生閱讀分析案例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保險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雙重特征,引入案例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精選合適的案例,做好課前準備,全面把握好案例教學的課堂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保險學;案例教學;保險案例

一、問題的提出

保險學是以保險經(jīng)濟關系為研究對象,從經(jīng)濟、法律兩個方面揭示其本質及其運行和管理的內在規(guī)律性,闡述保險產品特征及其經(jīng)營管理實務知識的一門學科。保險學課程教學除了具有明顯的理論性,還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在教學中要力求實現(xiàn)保險理論與保險實踐、保險國際慣例與中國實際、保險創(chuàng)新與保險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高度結合。而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難以適應保險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因此,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保險學課堂中引入案例教學,積極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努力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及獨立分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環(huán)境。

二、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案例教學(caseteaching)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其產生于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構建主義源于認知心理學,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LAGET)提出。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單是由外向內的轉移和傳遞,更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即學習結果不是學生接受了知識,而是學生個體知識經(jīng)驗得到了改組。為此,倡導教學需要重視情境、協(xié)作、會話與意義建構等因素。其中,情境是基礎,協(xié)作是關鍵,會話是紐結,意義建構是目的。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案例本身就是情境。在案例的情境中,存在著矛盾與沖突,而沖突與矛盾的解決要經(jīng)過討論、會話。在會話過程中,同時發(fā)生著協(xié)商與反思,往往需要通過人際交流與合作,達成共識。藉此,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以及對相關專題的調查、研究,學生個體知識和經(jīng)驗在與實際問題相互結合、相互碰撞的過程中得到了改組,知識進行了重新的建構。

(二)信息加工理論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個體的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種。程序性知識以產生式系統(tǒng)表征。產生式系統(tǒng)中涉及了某些內部目的、內部認識過程和內部知識,要求有目標驅動、集中注意、激活記憶和思維,調動原有的有關知識結構。產生式系統(tǒng)由多個產生式組成,處理復雜的問題需要產生式系統(tǒng)完成。這些產生式系統(tǒng)經(jīng)過練習后儲存在人腦中,保存為解決問題的技能。陳述性知識最初以命題網(wǎng)絡的形式組成,在多種練習下,再轉化為以產生式的方式表征,最后形成產生式系統(tǒng)。案例教學能夠突出形成學生的程序性知識和產生式系統(tǒng)。為了解決案例內隱或外顯的問題,學生必然獨自地搜索、查找、閱讀、理解和分析資料,獲取信息,提煉觀點。整個過程無形中助長了自學習慣的形成和自學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技能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學是幫助學生將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轉化為產生式系統(tǒng)的有效方法。

(三)遷移理論

萊文的遷移假設理論認為,當一個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提出和檢驗一系列的假設,形成一套解決問題的思考順序和假設范圍。這種通過假設形成的思考順序和假設范圍會影響以后類似問題的解決,遷移到以后的問題解決活動中去。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發(fā)放案例材料后,一般都附有相關的問題。學生則以“當事人”的身份去處理案例中所面臨的問題,尋求解答。學生通過閱讀案例材料,查找、搜集與案例有關的信息,提煉自己的觀點,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討論,這一過程同時也就是運用所學原理、概念、方法等理論知識,形成對案例中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假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的實際問題有效結合起來而形成學生自己的經(jīng)驗與理解。

三、保險學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大量的教學案例一般都來自于保險的實際業(yè)務,真實性、趣味性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做出判斷,得出結論,實現(xiàn)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從而使學生在校園內就能接觸并學會解決大量的社會實際問題,以彌補實踐的不足和實際運作能力不夠的缺陷。另一方面,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后,通過教師的總結歸納,再從實踐回歸到理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會更加深刻與全面。

(二)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保險學案例分析中,教師通常不給出標準答案,即便是告訴學生案例中的實際做法,也不意味著這種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確答案,事實上也不存在什么絕對正確的答案。只要每個方案能夠自圓其說,論據(jù)充分,可以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就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方案。保險案例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空間大,不拘泥于某一思維傾向,可以拓寬學生思路,積極思維,想方設法地研究分析、解決問題。這種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議論思考的自主學習辦法,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所要求的。

(三)有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溝通

案例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要分組討論,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交流辯論。藉此,案例問題的解決能夠被學生切實認知,學生自身存在的知識、技能等問題也能夠在協(xié)作過程中利用思維沖突及反思、在意義建構過程中不斷得到解決,所以討論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際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相互溝通、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說服別人以及聆聽他人、綜合他人智慧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案例教學是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式活動,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教師不僅要有廣博而豐富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還要了解相關方面的知識,不僅要熟悉保險業(yè)務的實際操作,還要熟悉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密切關注保險市場的風云變幻,以便給學生提供最及時和最生動的實踐案例。因此,通過案例教學,特別是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總結,可以使教師把案例中所反映的問題或得到的啟示升華到理論高度來認識,這樣,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另一方面,也使教師積累了教學經(jīng)驗,提高了教學水平。

四、保險學課程案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一)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或設計合適的案例

教師應明確《保險學》教學目標,結合每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要點選擇或自行設計合適的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來源可以是教師從相關資料、網(wǎng)絡,或深入保險實務部門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社會經(jīng)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從內容上看,保險學課程的教學案例的選擇應遵循理論性、多樣性、典型性、及時性等原則。理論性是指應選擇那些蘊涵保險理論的案例進行研討,通過提問、討論、歸納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多樣性要求案例盡量涉及保險領域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通過案例學習熟悉保險公司經(jīng)營管理實務;典型性是指案例的選擇滿足教學目標的要求,切實揭示保險概念、理論和原理。這樣才能使學生以一種歷史的、國際的和現(xiàn)實的分析視角,靈活掌握和運用學到的知識;及時性是指選擇的案例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感,能夠緊密結合當前國內外經(jīng)濟金融環(huán)境和保險改革發(fā)展實際,吸收保險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保險市場的新動向,讓學生不僅掌握保險專業(yè)的基本原理,而且還能緊跟保險業(yè)發(fā)展的腳步,站在時代的前沿,拓寬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視野。

(二)通過精煉的講述帶領學生閱讀分析案例

學生閱讀分析案例是保險學課堂案例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將精心準備好的案例及相關的問題下發(fā)給學生,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可以把網(wǎng)絡中一些與教學案例有關的網(wǎng)頁通過超級鏈接的方式制作在多媒體課件中,在授課時只要點擊鼠標就可以展示出來。學生通過對案例材料進行閱讀,了解案例中揭示的有關事實、情況,分析案例的具體內容,為下一步的討論做好鋪墊。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往往要講述案例的內容,但講述一定要精煉。因為一方面課堂時間有限,如果為討論其它事實而擠占了主要問題的討論,就可能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如果牽扯到的知識點太多會擾亂學生的視線,造成思維上的混亂和疲憊,不利于知識的傳授。所以教師在組織保險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是在講述案例的時候,就要憑借自己的保險學知識,將紛繁復雜的案件事實精心“梳理”與“剪裁”,然后再描述給學生,以提高課堂效率。

(三)通過啟發(fā)式設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案例討論的主體是學生本人,通常我們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個人案例分析;然后小組討論形成統(tǒng)一意見,最后全班交流、辯論,找出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案例討論中,教師盡管不是主體,但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即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應變能力。在討論掌握上,教師要力保討論沿預期的軌道進行,把討論引導到問題的解決上去,并引導出與論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力爭使每個學生都切實做到有效參與。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啟發(fā)式設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設計提問時要做到以下方面:提問要少而精,有的放矢。在設計提問時,所提的問題要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為教學目的服務,不能雜亂無章。問題過多易使課堂討論流于散亂,不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控制和學生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案例提問要有層次性,循序漸進,充分考慮學生認知差異性。學生認知的差異性決定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案例問題的設計應由易到難、逐漸深入,利用不同的問題誘導學生對知識各個層次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達到全面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善于總結,準確點評案例

總結、點評階段是保險學案例教學的最后階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這個階段教師必須通過學生的發(fā)言了解討論的效果,必須要求學生將案例與理論結合起來,歸納出一般性的理論觀點,教師必須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肯定那些好的思路和獨到的見解,對積極參與討論的學生給與適當表揚,形成激勵效應;并指出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對基本知識和觀點做進一步的深化、拓展,在此基礎上提出尚需深入思考的問題;最后,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寫出書面案例分析報告,從理論的高度,重新回顧、審視案例的討論經(jīng)過和解決方案,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