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學期教學總結范文
時間:2024-02-28 17:57: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歷史學期教學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年級領導與老教師們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zhèn)湔n。
備課室每個老師上課之前都要做的事,但我備課不僅備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還要備教材備教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要學得好,在上課的時候就要將老師所教授的知識聽進腦海中。所以我們老師講課要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F(xiàn)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老師并不是萬能的,我們也和學生一樣,每天都在學習中。所以,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yè)。
作業(yè)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并將學習過的東西以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所以如何布置作業(yè)也很重要。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課后,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篇2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課程學習 評價探析
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評價是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起著調控教學活動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歷史學習的評價往往通過平時的作業(yè)成績、課堂提問成績和考試成績來進行綜合評定。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為中心,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了解“標準”的要求,以及評價方法與過程,并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評價不僅要考查學生在歷史知識、歷史學習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變化等方面是否達到“標準”要求,還要注意考查學生歷史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避免將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惟一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應具有科學性、靈活性和實踐性。學生歷史學習評價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 討論法
討論法是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它也是歷史教學評價中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實施不僅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積累與掌握,更有利于學生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也便于教師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情況。
課堂討論一般采用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相結合,每個小組6~8人,并選出組長、記錄員、記時員、噪音控制員等。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每個成員就討論主題都要發(fā)言,由記錄員做記錄。例如:在學習了(人教版)《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誅暴秦》這兩課后,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了關于秦始皇功過的討論。具體過程如下:①評價目標。觀察學生在“秦始皇的功過”討論中的表現(xiàn),評價學生對基本史實的掌握、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②評價過程。確定討論課題:秦始皇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設計評價標準:探究問題(5分),資料收集(2分),史論結合(1分),語言表達(1分),合作協(xié)調(1分)。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討論;③評價總結。根據評價標準,在組長的主持下小組進行討論,并對每一位成員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④反饋。學生普遍歡迎這種評價方式,為了準備這次課堂討論,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去圖書館及上網廣泛地收集材料。在辯論中,有的學生認為,“秦始皇是偉大的政治家”;也有學生認為,“秦始皇是殘酷的暴君”。每位同學都力爭使自己的發(fā)言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在討論中,激發(fā)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初步學習了如何客觀地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通過該活動,教師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等。
2 學生個人作品檔案法
學生個人作品檔案法是指收集學生個人的歷史學習作品,建立檔案,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評價。檔案袋里裝有學生的歷史學習單元計劃、課堂學習表現(xiàn)記錄、小組討論記錄、常規(guī)性作業(yè)、探究性學習作業(yè)及綜合性學習作業(yè)、測驗和考試卷、歷史學習小結、收集的歷史資料等。
對于學生檔案的評價,采用學生自我、同伴、家長和教師共同參與、綜合評價的方法。除對絕對成績評定外,我們還設了相對評價成績。此外,學生的每件代表性作品我們盡量做到有教師、家長以及同學和自我的評語,評語突出學生歷史學習的特長和優(yōu)點。
建立學生歷史學習成長檔案,實行學生自我、同伴、家長和教師共同參與、綜合評價的方法,讓學生和家長了解教學目標并熟悉教學過程,有利于調動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建立學生、家長、教師三方良好的協(xié)作關系,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學生以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評價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方法確實是一種能較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發(fā)展的評價方法。
3 測驗法
測驗法是對學生歷史學習成果進行數量測定,并對測定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評論,是歷史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它一般用以評價學生一個教學單元、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歷史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新課程改革要求歷史教學的測驗、考試要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學生再認再現(xiàn)歷史知識的能力,更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測驗要充分體現(xiàn)歷史課程的綜合性特點和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我校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首先,測驗的形式多樣化。有筆試、口試;其次,題型多樣化。除傳統(tǒng)的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外,我們還設置了歷史猜謎、巧連線、識圖與設計、追根溯源、走進時光隧道等生動、活潑的試題;最后,命題多樣化。在單元測驗中我們嘗試采用自主測驗的形式,教師命題占80分,其余20分讓學生自己分組命題、編制試卷,測驗后師生共同評價總結。
歷史評價方法多種多樣,以上只是我們初步的探索和嘗試,我們將繼續(xù)努力,讓歷史教學評價和學生的學習活動融為一體,使其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歷史
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健全的人格是當今素質教育區(qū)別于過時的應試教育最顯著、最根本的特征。這就要求我們把探索學生的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而這個要求對于點多面廣,師資配備、教學資源相對滯后,卻又肩負著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yōu)秀生源,為社會培養(yǎng)勞動力的廣大農村初中而言,其意義更為深遠。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立足校本實際,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能力,是新課程理念教學的重要嘗試。
一、在活動中教學,融趣味性和能力培養(yǎng)為一體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中強調“要提倡歷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方式的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并列出了13種活動形式作為參考,對此,筆者在歷史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探索性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口頭表達式
開展歷史課堂小故事活動。在每學期之初的第一節(jié)歷史課上,筆者將事先整理好的本學期小故事題目布置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選題,并提出如下要求:每節(jié)課講述一個與當日授課內容相關的小故事。待筆者即將講述相關內容時,全班同學自由組合,每兩人一組,共同分享所搜集的資料,推舉一人或兩人登臺講一個故事,每學期全班學生各輪流一遍;小故事資料必須整理成文,字數可限制在800字以內,學期結束時,將全年級優(yōu)秀文章編訂成冊,供全體同學傳閱。
2.閱讀與書面表達類
開辦歷史圖書角活動。配合教材內容,讓每位學生將自己認為最可讀的一本關于中國歷史的書帶到學校,書皮上注明班級、姓名、學號。然后將各班書籍收齊后,打亂班級順序,發(fā)給每人兩本書,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兩周內至少讀完一本,且每本書均要制作一張讀書長卡,注明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和讀后感。兩周后利用一節(jié)課開展讀書報告會,每組推選一兩名讀書最有收獲的學生介紹讀書心得。
編輯歷史小報。小報以歷史知識為內容,盡量圖文并茂。
3.學生觀察類
組織識讀甲骨文活動,以字證史。例如,筆者在講述商朝歷史時,將涉及當時社會經濟的甲骨文,“田、囿、禾、籍、豬、羊、牧、鼓、磬”等字分別用幻燈片打出,讓學生猜認。結果多數學生能夠依照甲骨文的形狀猜出文字表達的意思,并能準確說出與今天相應的文字。然后啟發(fā)學生說出以上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經濟的繁榮情況。
探究漢代畫像石、畫像磚活動。學習漢代歷史時,筆者將散見于教材各節(jié)的畫像磚、石制做成幻燈片,并依畫像磚、石反映的內容分為幾組向學生展示,鼓勵學生在理解每幅圖內容的基礎上歸納每組圖所反映的漢代社會生活。
二、問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排疑解難的方法,通過設疑、啟發(fā),引導學生進一步尋找問題的答案,逐漸掌握正確的思路,游刃之時特別注意誘導學生開拓新思路,提出新創(chuàng)見。
1.對學生進行問題啟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2.自主提問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為此,筆者在組織教學時大膽地變教師設計課堂程序為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實踐中采用學生閱讀―自主提問―精選重組―構建知識板塊的教學程序,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筆者從旁點撥,適時總結,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通過觀點的碰撞,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提高。
3.大膽質疑
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心目中,教材是“權威”,教師是“權威”的思想根深蒂固。這種觀念極大地約束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當知“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當仁不讓于師”的道理。
其實,過去中學教材存在的缺陷和錯誤是眾所周知的。2000年,《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曾連續(xù)多期刊登文章,指出其缺陷和錯誤,其中大多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況且,隨著歷史學科新成就的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歷史教材的滯后性更加明顯,特別是一些陳舊的歷史觀念和結論,已經明顯過時,甚至證明是錯誤的,而教師由于個人知識能力和認識的局限性,在教學中出現(xiàn)錯誤更是在所難免。尤其是近年來對學科綜合能力要求的強化,教單一學科的教師與學習多學科知識的學生之間,其知識和能力的互補性更加突出。
因而,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樹立不迷信、不盲從的思想。面對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尷尬,筆者不回避,而是通過師生間的交流探討,甚至爭論來獲得“真理”,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結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
眾所周知,任何一門學科都有特殊的知識結構,掌握了知識結構就從整體上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線索,學習起來就會駕輕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歷史學科也是如此,因而筆者在教學中適時地進行結構教學,展示教材結構,勾勒教材線索,揭示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整體認識。
教材的每一部分內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共同構成完整的歷史學科知識體系。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善于把零散的知識納入知識體系,進行系統(tǒng)的掌握。一是專題線索,如,政治、經濟、文化各大專題,在大專題下又可分為若干個小專題,如政治專題下的政局、制度、政體、政策、階級、民族、對外關系等。二是掌握歷史階段特征,要從政治、經濟、文化涉及的各方面進行抽象的概括掌握。鼓勵學生可參照相關輔導材料中對知識體系的概括,結合自己的學習特點進一步加工改良,用數學的“集合”概念,確定層次和隸屬關系,探索出系統(tǒng)掌握歷史學科知識的最佳途徑。
而在章節(jié)的教學中,在學生閱讀討論、質疑問難、師生民主討論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筆者不失時機地總結、歸納、概括出完整的知識結構,并巧妙地轉化為板書提綱,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有序的認識,形成知識點―知識鏈(線)―知識板塊(面)。
四、民主平等,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1.教師需要更新觀念
師生關系的處理,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師權至上”的思想,破除教師中心論,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作用。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覺動腦、動口、動手,大膽探索,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勇于承認錯誤,多與學生平等交流、探討,共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獲得學生的信任。也許有人會擔心這樣會削弱教師的作用和威信,可筆者以為教師的作用和威信恰恰來自學生的成功。只有這樣,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中的師生雙方才能進入“諧振”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2.教師需要建立民主課堂,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學生來講,最好的教師是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學生視為自己朋友的那種教師?!比绱?,就需要教師實行課堂教學的民主化,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實踐中真誠愛護,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對學生自始至終都充滿期望,要充分相信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對學習困難者則倍加關心,并適時加以點撥,而不能動輒訓斥損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fā)揮;對表現(xiàn)不良者,不做簡單的批評,而是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注意理解學生的煩惱與痛苦??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筆者在教學中的淺薄探索,旨在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放自己”和“主動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本身不僅應具備較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和探究能力,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把這些能力通過教與學的契合互動過程,逐步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成偉.初中歷史教學在新課改下如何高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5).
篇4
高一歷史老師工作總結1
這學期是我擔任歷史教學的第一個學期,由于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首先,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學期之初,我就認真的研究高一歷史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并向學科的前輩教師請教,制定了較為科學的教學計劃。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使計劃達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認真?zhèn)湔n,力爭上好每一節(jié)課。備課不僅是備教材,認真的結合新課標并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學法和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校長曾經對我們說:“一堂課的內容對老師來說可能要講幾遍甚至幾十遍,可是對學生來說可能他這輩子就聽這一次?!彼晕疑羁堂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聽老教師的課,跟隨老前輩學習經驗也使我少走了很多彎路,結合著老前輩們的間接經驗加之我在教學中的實踐,我的收獲很多。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xiàn)實。教態(tài)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第三,堅持從末位抓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了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經常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談話,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鼓勵他們學習靠努力更靠興趣,掌握方法歷史很好學。
第四,認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認真聽老教師講課,認真寫教案,教學反思。定期檢查,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有系統(tǒng)的帶領學生進行階段性復習,迎接階段性考試,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強和各班主任的溝通交流,把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匯報給班主任最終取得他們的幫助共同為學生成績的提高做努力。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為一名新老師,經驗不足是我面臨的問題。我深知我在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謙虛謹慎”是校長告訴我的真理。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第一,進一步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深入進行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學進一步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來,同時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第二,針對高中歷史的教學特點,認真研究如何上好階段性復習課,力爭通過階段性復習鞏固充實提高學生的成績。第三認真的進行試題測試研究,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更加科學,更有方向性,做到為戰(zhàn)而練。第四進一步的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學有效的統(tǒng)一。
在教學中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突出歷史教學的目的和作用。高中歷史教師工作總結通過這一個學期的教學,我感悟到教和學之間的互動性的重要,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學相長”,“我與學生共成長”,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為學校的教育事業(yè)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一歷史老師工作總結2
本學期承擔高一年(8)文科班和(1)班理科班歷史科教學,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促進了學生發(fā)展。擔任副校長,分管全校教學,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學校工作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兼任晉江市高中新課程歷史學科協(xié)作組長,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學工作情況總結
1、學生的學習情況
高一年(1、8)班學生基本情況是:文理分班后,理科班的學生歷史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上學期歷史補考的人數(1)班達到了18位,(8)班達到了11位。并且理科班學生在思想意識上就可能對歷史學科不大重視;這必定對今后的教學帶來諸多困難。并且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讓學生在網絡教室上歷史課,可以得到更多知識的拓展,也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學習終于走上了正軌。到18周完成了必修I的教學任務,第20周參加了泉州市統(tǒng)考,(8)班各項指標都大大超過了年段平均水平,而(1)班卻落后于整個年段。具體情況如下:
2、教材與教輔使用情況
本學期教輔采用岳麓版《學生課業(yè)》教材,本教輔融入新課改理念,著眼三維目標,立足同步課時教學,原創(chuàng)新穎題型,課時訓練、單元檢測有機結合,梯度合理,層次分明。但欄目設置偏復雜了點,難度參差不一,對理科班學生來說,難度稍大了點。
二、教學研究的計劃
1、課題研究
本學期晉江市級課題《新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高與應用的研究》已獲得批準研究,并著手開展研究工作。
2、校本教研
積極進行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為自身業(yè)務素質和專業(yè)水平的提高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本人校本教研的重點方向還是結合本校實際,研究適合本校校情、教情與生情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方法,注重實際應用和應用效果。
3、論文撰寫
積極撰寫校本教研論文和其它教育、教學、教研論文。在《晉江課改》第75期上發(fā)表文章《教師專業(yè)的科學發(fā)展》,本學期繼續(xù)參與岳麓出版社《學生課業(yè)》的編寫。
4、校際、教研組、備課組教研活動
擔任晉江市高中新課程歷史學科協(xié)作組組長,積極開展校際交流研討活動,認真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履行職責,研究探討教學中教材教法的問題,對保障晉江市今年高考取得較好成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5、公開教學、聽課、評課
認真完成學校公開教學的任務,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設計,合理組織,作為高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力爭使自己的公開教學課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認真執(zhí)行學校的聽課計劃,吸取其他教師的教學長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發(fā)展自身的業(yè)務素質,積極在“曬課網”上進行評課。
三、教師培訓的計劃
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自我培訓和校本培訓為主,校外培訓為輔,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了解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掌握前沿的教育技術和手段。積極爭取機會參加各級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管理經驗。本學期參加了“福建省中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晉江市初級中學校長高級研修班”,還承擔了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英特爾未來教育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工作。
高一歷史老師工作總結3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這學期即將結束,在這學期里我是擔任高一(7)班至(12)班的歷史老師,這是我初次執(zhí)教。在這學期里讓我覺得老師并不是那么容易當的,不像父輩們所想的那樣輕松。以下是我這學期的一些工作總結:
一、 學情
平山中學是二級達標校,在校學生相對一些學校而言,平山學生是向學的,素質也不錯。不過,還是有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初中歷史考試是開卷考,所以有些學生就不是很重視歷史,認為平時聽聽就行了,不做復習工作,結果期中考雖然考得不錯,但總體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長期下去,勢必不利。另外,由于開卷考,所以有時在教學過程中聯(lián)系初中知識時,有些學生就很茫然。故在教學中,須注意這點,得問清,不然,自以為這些知識學生初中有學,可以不講,結果有的學生就會聽不懂。最后,就是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幾次考試,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這一方面很薄弱,故平時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二、 教學收獲
1. 備課。經過一學期的教學,發(fā)現(xiàn)備課并非那么容易,要備好一堂課,不僅要備好教材,而且要備好學生。在備學生這一塊,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差異,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要事先備好學生可能提出的一些問題。如果一名教師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總是不會解答,這樣容易使學生對教師失去信心,進而難以學好,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充分的課外知識儲備。
2. 授課。在授課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實際教學與自己所設好的課總有些出入。因為,不同班級各有特色,有的沉悶,有的活躍,而且,班級中的學生各有差異,所以,在教學中,教學過程要有所改變,對于沉悶的班級,在教學中有時就穿插一些趣事,而對于活躍的班級,要適可而止,免得課堂秩序失控而影響教學。在授課過程中,要隨時應變突況,從而使教學順利進行。雖然教學中總是與事先有出入,但從中也學到不少,這就是教學相長。
3. 聽課。這學期共完成了20節(jié)聽課記錄,除了聽歷史科外,還聽了其他學科的課。在聽課過程中,多少有點收獲,從中學了一些教學方法以補足自己,同時也見識到同一問題的不同教學。
4. 參加教研。在教研中,交流備課、授課、評課等發(fā)面的問題,從中受益。
篇5
學校歷史老師個人總結
根據學校工作的需要,本學期我擔任畢業(yè)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現(xiàn)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
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
二、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總結。
三、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歷史學科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tǒng),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歷史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四、狠抓學風
我所教的3個班,學生比較喜愛歷史學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yè)。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班主任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yè)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里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yè)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五、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該課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常不及格,我找來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六、抓好課后輔導
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教給他們好的記憶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對所學知識鞏固復習,及時查缺補漏。并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溝通情況,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里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
在我的努力下,歷史學科成績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畢業(yè)班第一、二次質量預測中效果明顯,但離學校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知識系統(tǒng)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已成為寶貴的財富,將引領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高和進步。
學校歷史老師個人總結
本期來,自己任教九年級歷史課,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而且能利用歷史典故教育好學生,讓學生在學中求知識,在學中求樂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班級情況分析
20xx年九年級學生共202人,學生都來自農村,大多數學生文化成績比較差,厭學情緒普遍存在、而且,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歷史可有可無、因此,給歷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講授,在講授中尋找教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情感人,提高學習積極性
歷史課,本是梏燥無味的一門功課。如果教學方法不當,那么,整個課堂就會象一潭死水一樣,無法出現(xiàn)波浪,一堂課也只會是老師的無味講解,學生也只會聽之甚之,不加記憶,不加思考,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根據這種現(xiàn)象,自己在備課過程中,除深刻鉆研教材外,并認真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引進相關的歷史典故,穿插在教學內容中,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活靈活現(xiàn)地敘述。這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我能及時地把握課堂教學氣氛,發(fā)現(xiàn)有不認真聽課或搞小動作的學生,我能及時提醒,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有比較頑皮的學生,我能在下課后,及時地找他談心,用關心愛護的態(tài)度,指出他的不足、同時,及時地表揚他的閃光點,讓他明白,老師心中時刻有他的位置,有他的存在。從而,他們在今后的歷史課中,明顯地改變了過去的厭學情緒,并且,能積極主動地提問和做好課堂筆記。
三、學他人之長,用知識充實自己
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除認真?zhèn)浜谜n外,最主要的是,豐富自己的知識,為了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出訂閱相關的資料外,并積極主動地請教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學習他們的備課閱卷的經驗。同時,為了增長自己的知識,積極參加函授本科的學習,在多方面學習及努力下,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高。所教班級的歷史成績,在期末考試中,優(yōu)秀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及格率也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八,明顯比過去進步、自己也樂在豐收的喜悅中,因此,自己的教學熱情也越來越高。
四、課堂提問與課后指導相結合
歷史知識是否牢固掌握,多數的內容是靠記憶。根據這一特點,我把成績較好的和較差的分成兩種類型。較好的,不僅在課堂內,提一些難度大一點的內容,讓他們多加思考,引導他們向深奧處尋找答案,并在課后給予他們的及時指導,滿足他們的求知欲、較差的,在課堂內,提一些比較容易的內容,一旦解答出來,就及時地表揚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后,指導他們做一些難度大一點的題型。這樣,通過層層深入,讓差的學好,讓好的更好,真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雖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心血,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自己有決心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為了教育,自己能兢兢業(yè)業(yè),鞠躬盡瘁。
學校歷史老師個人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4)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工作情況:
1、認真?zhèn)湔n。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蔽颐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為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4、認真批改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
6、運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化教學語言。
(1)教學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著直接的關系。用幽默、準確、精煉的語言神態(tài)進行引入、分析教材中的內容,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學的媒體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平臺、小黑板、掛圖、投影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學生情況:
1、大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認真,能依時完成作業(yè)。
2、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有一大部分同學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3、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4、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對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篇6
關鍵詞:課改;歷史教學;總結;人才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啟動多年,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實驗教師,與新課改已親密“接觸”了多個學期,面對全新的教材、課程標準,我們是抱著一種思考的態(tài)度來對待的。課程改革對廣大教師來說是新的,但實踐已證明,新課改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教師的教育理念、課堂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轉變了,而且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態(tài)度及教學評價機制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對于教師,面臨的最主要工作是如何教才能符合課程標準,以培養(yǎng)適應時展的有用人才。經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在歷史教學中探索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
一、歷史情境教學
歷史,是發(fā)生在過去的事。對我們現(xiàn)在的人來說是陌生的,可歷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所演義著,如何再現(xiàn)過去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這就需要適時適當地創(chuàng)設一定的歷史情境,以現(xiàn)在的角色融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來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春秋的時候,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權勢,幾個大諸侯國為了爭霸而互相攻斗。其中齊國也是大諸侯國之一,若你是當時的齊桓公,你會采取那些措施使齊國強盛起來,稱霸于諸侯國呢?這樣,就能讓學生進入到春秋時期那紛爭的年代,走進齊桓公的角色中。為了生存,為了強國,自己該怎么做?學生都想有所作為,便會使出渾身解數,結合課本,聯(lián)系所學知識、生活實際,談出各種各樣的措施。這大大擴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有的學生還迸發(fā)出新穎的觀點,釋放出自身的潛能。
二、競賽教學
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它都是為了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把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依據初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有時教學可采取競賽方式。在賽前,教師要仔細地說明評分規(guī)則、紀律,并告訴學生比賽形式分為四種,即基礎題(必答題)、搶答題(側重于分析、聯(lián)系、對比等能力題)、能力提高題、風險題(答案彈性大)。接著教師騰出10分鐘讓學生把要比賽的內容快速、有質量的掌握。令我興奮的是此種教學形式極大地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教學參與性調動起來,學生為了本小組或全班男生、女生的榮譽,為了把問題答好,他們往往互相討論、合作,發(fā)揮團體的力量,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教會了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方法,鍛煉了學生競爭的意識。
三、地圖教學
地圖在歷史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講授歷史總離不開地圖,可以說失去地圖的歷史教學如同迷失方向的孩子,找不到路在何方。借助于歷史地圖進行教學,形象、直觀。如張騫通西域圖,結合中國地形圖、中國政區(qū)圖和世界政區(qū)圖,通過借助地圖,創(chuàng)設一定歷史情境:若你是當時的商人,你會怎樣把貨物販運到大秦?由此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緊密結合地圖上的路線,找出最佳的途徑。這個情境本身就是讓學生求知、探索、合作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能使他們親身體會到當時那惡劣的環(huán)境所帶來的困難。這樣,能讓學生深深地認識到張騫出使西域的重要意義,學到張騫身上那種可貴的堅忍不拔的高尚品質。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情感態(tài)度觀、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初步懂得跨學科學習知識,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聯(lián)系生活教學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課程的教學應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就是說,現(xiàn)在的歷史教材的內容有很大部分的知識可聯(lián)系到學生生活、社會的實際,把歷史知識聯(lián)系到學生的生活當中,歷史知識才具有生命力。也只有聯(lián)系到學生生活實際的知識,學生才容易理解,才有興趣去接受并去創(chuàng)新。如講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思想時,可聯(lián)系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對打架、說臟話、破壞公物、亂扔紙屑的個別同學,應用儒、道、法、墨的思想問他們:對這樣的事情,我們該如何去處理呢?例子貼切,既讓學生易于接受,又可把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變成活的知識,而不只是歷史理論和概念。
五、圖像教學
現(xiàn)在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是課文中的圖像多。如何發(fā)揮這些圖像的功能來為教學服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充分利用課本的圖像,有時還補充一些課外的圖像。圖像除了直觀、形象的優(yōu)點外,還具有其他的功能,如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加深對歷史現(xiàn)象的理解、培養(yǎng)審美的情趣、增強時空觀等。
六、多媒體教學
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給學生帶來形、聲、貌三位一體的效果,深刻地刺激學生的腦神經。在這方面,經過幾次的嘗試,總體感覺效果不錯。如制作課件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通過多種手段,把李白的詩、秦始皇的畫像、秦始皇滅六國的先后圖、秦朝的疆域圖、本課的問題、歷史情境問題、歷史典故和一些有關秦滅六國的戰(zhàn)爭影片等,合理地安排在課件里。這種教學形式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而且引發(fā)了學生接受新知識、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具有很強的教學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教學作用無疑是最棒的。
參考文獻:
[1]李曉風.李曉風歷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
篇7
綜觀整個初中歷史新版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在于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是在課程內容上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的靈活性、科學性。如內容量大大縮小,而通過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為了增強對學生視覺感官的刺激。新教材的設計比以前漂亮了,特別注重實物的展現(xiàn)而避免了過去那種一大段一大段抽象術語的枯燥描述。同時,新教材還增加了許多新的史學觀點,將最近研究的史學成果、考古發(fā)現(xiàn)編入課本,讓學生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傊?,教材改革在總體上是進步的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也是必須的。
初中教材的這諸多變化,也對老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我們常用的模式是傳統(tǒng)的講談——接受式,這種模式是50年代初我國歷史教育工作者以蘇聯(lián)的教學模式為基礎,融合我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而成的,以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家庭作業(yè)五個環(huán)節(jié)為結構程序,整個教學過程由老師把控,通過老師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用講授的方式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從感知到理解,最后通過總結新課和布置作業(yè),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它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的歷史知識,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較好的發(fā)揮。然而它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過分強調老師主導地位的同時,卻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都處于一種被動受教的地位,學習積極性低落,創(chuàng)造力難以發(fā)揮,好的學生也是因為責任心的驅使認真聽講,認真完成家庭作業(yè),每逢考試就背誦重要的歷史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老師也是事先就給學生勾劃好,有的更是形成文字資料交給學生背誦,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難以培養(yǎng)新時代所需要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有想法,有個性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值此教材改革的東風,作為一名在一線教學的老師,勢必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其實也有很多有經驗的老教師也在對新教材下的歷史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有杭州的茅蔚然老師在1982年就提出了“四段式歷史教學法”,后來上海的錢昌明老師將一堂課分為閱讀,整理和練習三段式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模式都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只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的愛學習,想學習。不是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嗎?那么教師只能在課堂上想辦法,努力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經過對很多名校經驗的學習,很多教學理論的探究,以及在教學中的實踐,我總結出這樣一些方法,講出來與各位老師共勉。
一、在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在班上展開學習競爭
分組一定要搭配合理,讓每一個組的實力均衡,而且組員一定要各有特色,組長要推選較為認真負者,同時有一定號召能力的同學。各組之間的競爭體現(xiàn)在學習的所有過程,從開始預習,完成預習作業(yè),到課堂積極參與學習,最后是作業(yè)的檢查,全方位考察,全方位競爭,每學期總結兩次,對優(yōu)勝組和失敗組相應的獎勵和懲罰,總結之后再重新建組。這樣就保證了全班所有同學都投入到學習的競爭當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過程由預習——合作探究——解決作業(yè)三部分組成
1.指導學生做好預習。
每一節(jié)課的開始,用5分鐘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新課,問題的設置一定要有針對性,要有重點。預習時可準備適量的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教材完成,問題允許小組適當的討論,
2.老師精講。
老師講課的時間大約安排10-15分鐘,對學生通過自學就能完成的學習內容可以迅速帶過,主要是講知識結構,講重點,難點,要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對本課知識從宏觀上進行把控,明白教學內容的歷史知識體系,框架和線索,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采取圖示法進行。
3.小組學生就課內難點展開討論。
老師在針對全班同學進行精講之后,再針對本課的重點與難點設計問題,要求各小組討論,時間為5分鐘,之后,引導各小組選派代表作答,對大家掌握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再進行引導與講解。
4.總結本課知識。
這個階段要充分利用本課知識結構圖,對新課知識再次進行回顧,總結,這個過程要老師做引導,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完成,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可以指導學生去尋找當中的關鍵詞,從而快速記憶下來,還可以讓小組比賽記憶。這個過程也是大約5分鐘左右。
5.學生完成本課練習題。
篇8
一、教材培訓實效化
以課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實施使用為契機,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培訓工作,注意培訓的實效,把課程改革的實施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在實施時,必須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載體,以活動為紐帶,以管理為保證,以質量為歸宿”。忠實地執(zhí)行國家、地方課程,積極建設好校本課程,保證課程改革實驗的完整性;組織好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探索課必中的問題,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規(guī)程;加強管理,能把課程理想轉變?yōu)槔硐胝n程,把政策的課程轉變?yōu)閷W生的習得課程;按規(guī)律,扎扎實實抓好質量,使課程改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學骨干的培養(yǎng),實行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課改工作研究化,課改研究過程化。
二、教研工作課題化
歷史教研活動要立足于為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奠定基礎,立足于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yè)務素質,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基于這三方面的認識,尋找歷史學科師資狀況和課堂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難點,按教育科研的規(guī)范和要求,開展課題研究,重視經驗的提升和規(guī)律的總結推廣和應用,真正實現(xiàn)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 要求。本學期我們要結合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通過專題和課題研究,來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這樣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及水平。為使教研工作課題化,我們確立工作目標是:
①繼續(xù)以蘇州市級課題“中學歷史學業(yè)成績評價模式探索”研究為抓手,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提高實驗學校教師的組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將課題研究方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教學時空,增強實踐性,力求突出課題階段性成果的實效性和示范性。
②針對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工程,結合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要求吳江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每人必須確立或參與一項教研教科專題研究,將課題由課題組輻射到全體骨干教師,以骨干教師來帶動本校本組學科教研工作,從而形成校校有課題,教師人人都參與的課題研究的氛圍。
③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課題研究的科學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課題化有一個階段性成果。近幾年我市歷史教研成果顯著,新人輩出。為提高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準備將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水平的課題成果或教學論文匯編成冊,供全體歷史教師學習和參考。
三、教研活動專題化
針對以往教研活動存在著弊端和不足,本學期教研活動力求實效性和針對性,每次教研活動都確立一個專題,注重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堂改革、實踐性課題課程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下功夫,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益。教研活動專題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學習教育新理論,不管是哪一級的教研活動,教育理論學習是必備內容之一,尤其是現(xiàn)代教學方法、教育名家經驗、多媒體網絡資料等,要創(chuàng)設學習研究的氛圍,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和研究。
②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加強示范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新課型的研討課、錄像觀摩課的評議工作,組織教師帶著問題參加聽課和評議。本學期將三個問題列為每次聽課的必備內容之一,一是本堂課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處;二是本堂課有哪些不足之處;三是你認為本堂課最好的教法是什么?共2頁,當前第1頁1
③教研活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及作用發(fā)揮。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較適當的教學目標,畢業(yè)班確立知識能力坡度,加大綜合應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課上好的基礎上處理好“問題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加強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
④繼續(xù)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緊緊依靠歷史中心組和重點中學的骨干教師,聯(lián)絡廣大青年教師,結合本市示范課活動和重點中學研討會,使課堂教學模式走“模仿——創(chuàng)新——實效”之路,完善提高吳江市原來三種教學模式,要求骨干教師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師個個都參與,在此基礎上,形成吳江歷史教學研究的特色和風格。
四、教師培訓能力化
教師隊伍的建設要發(fā)揮群體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體化地規(guī)劃教研網絡,在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同時,本學期要組織和協(xié)調好學校歷史教研組、中學歷史教改協(xié)助組、中學歷史課題研究組、歷史教學研究中心組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群體力量,搞好歷史師資隊伍建設。
①本學期要將教研組建設作為隊伍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積極指導教研組的業(yè)務工作,特別是在怎樣開展好教研活動,提高教研實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進教學,對新教師多聽課多鼓勵,注重師徒對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實。
②“中學歷史教改協(xié)作組”是新教師快速成長的搖藍,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學校規(guī)模原因,跨年級上課教師較多,青年教師往往“單兵作戰(zhàn)”。本學期我們把上崗三年左右、業(yè)務水平基礎好的教師全部組織起來,確立學習和研討的主題,結合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研討,組織集體備課的形式,讓他們了解先進的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經驗,創(chuàng)設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給他們壓擔子,創(chuàng)機會,讓他們更快成長。
③繼續(xù)以中學歷史課題研究組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引導教師圍繞課題研究要求,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斷提高課題組老師的組織能力和教學水平。要求教師針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成績評價這兩個方面積極探索,以科研帶動教學,提高整體水平。
④“歷史教改中心組”要發(fā)揮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們提供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另一方面,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讓他們加入名師、特師后備的行列,同時把他們的教學經驗推廣到各個學校,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學期主要活動安排
1.精心準備和布置好高三歷史復習計劃,提出在3+1+1考試模式形勢下,歷史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2月底)
2中學歷史課題組課題活動。(2月底)
3.高三歷史中心組活動。(3月)
4.初中歷史評優(yōu)課(3月)
5.高中歷史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活動。(4月)
6.初三歷史教學研討活動。(4月)
7.重點中學高三歷史教學研討會。(4月)
篇9
學校歷史老師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任高三的歷史教學工作,這是我第一次從事高三的歷史的教學,由于沒有經驗,所以走了不少的彎路,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進取向前輩學習,向同事取經,不斷對從事教學工作做小總結,異常是每個復習的小階段都要進行小總結。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景總結。
一、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
1、認真參與教研:教研是提升自我業(yè)務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本學期學校大力倡導“大練兵”活動,本人一向認真對待,進取參與。經過團體備課討論、一周一聽評課、開研討會等教研活動,結合自我的實際,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我的教學方法、思想觀念、理論水平和業(yè)務素養(yǎng)等。
2、認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動向是高三教學的指揮棒。我首先認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國高考試卷,異常是今年的高考試卷與往年比“穩(wěn)”了哪些,“變”了哪些,異常是“變”(所做的調整)對我們的復習有關鍵的指導意義。其次其它省市的高考試卷,注意和我們貴州的試卷比較、分析,從中總結出命題、組織答案的一些規(guī)律,以便讓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應試技巧。
3、認真研究課標和考試說明(考試大綱):在此刻多種版本教材的情景下,課標是專家高考命題的唯一依據。我們復習僅有緊扣課標才能做到少做無用功,才能少講精講、短時高效??荚囌f明是對高考本事要求、考試資料、試卷形式等方面的具體說明和要求,我們深研考試說明能把握住高考專家的命題意圖、教育理念和命題思想,從而使我們的復習更有針對性、時代性、高效率。
二、扎實做好與教學有關的各項常規(guī)工作
1、認真研究和制定教學計劃:在開學伊始對本學期的復習時間進行了大體規(guī)劃,我們根據此計劃并結合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景,經過我們組教師團體商量,共同制定了較為切合我們實際的高三第一輪教學計劃,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并且根據實際情景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使計劃更切合實際,更適應學生復習。
2、認真編制學案:根據“復習提綱”模式,提綱必須提前半周定稿,提前準時
發(fā)放到學生手中。依此特點,我們組實行了分組編制、團體審閱,既保證了團體備課又保證了教案學案的同步。我們的學案編制技術穩(wěn)步上升,爭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發(fā)展。
3、認真?zhèn)湔n:力爭上好每一節(jié)課。備課不僅僅要備教材,把握準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要備學生、備學法、備教法、備學案等,力爭每一課都做到“有備無患,未雨綢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不斷反思自我的經驗和不足,以使自我在教學中不斷使自我的教學藝術不斷提高。
4、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學法,寫好教案和反思:一輪單元復習,注意基礎知識的整理和綜合,注意歸納單元結構和單元特征,注意歷史概念的解釋和重點、難點的概括。注意基礎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和比較。做到基礎知識系統(tǒng)化,重點難點透徹化。以單元為中心,學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從宏觀角度把握歷史。融會貫通,構成歷史知識的主干。
5、認真研究測試題,做好考試總結:堅持“精癬精煉、精講”,不搞題海戰(zhàn)術。練習注意做到難度適中、立足基儲典型新穎、題量適中。異常要注意下大力氣在網上搜索最新穎的試題。課后作業(yè)是復習鞏固的重要手段,可是要想使作業(yè)起到良好的效果,作業(yè)量必須要適中,如果作業(yè)量過多,需要消耗學生很多的時間,學生就會感到厭煩,疲于應付,那么,他們就不會認真對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試既要能檢驗學生的水平,又要便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荚嚦煽兂鰜砗?,要全面仔細地分析總結,異常是聯(lián)考或統(tǒng)考要讓學生明白整體水平,以便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6、認真輔導,抓優(yōu)補差:督促學生及時準確牢固地掌握好基礎知識、提升本事。我們針對不一樣學生的特點加強對“期望生”和“瘸腿生”學習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五聯(lián)班學生基礎薄弱,我們更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為此,我在課外輔導時間,找兩生談話,對癥下藥,找出癥結所在,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幫忙他們提高成績。
7、認真組織學生寫好課堂小結,充分利用小黑板優(yōu)勢:堅持把每堂課的課堂小結寫在小黑板上,讓課代表安排學生輪流進行,組織學生進取參與,既掌握了基礎知識又提升了書寫等方面本事,效果很好。
8、認真批改《三維設計》和每周一小測:要想上好課,必須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實際情景后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而研究學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一樣層次學生的學案作業(yè),為此我們把堅持每堂課前一天的晚自習批改學案構成慣例,保證了課堂的有效和高效。我們歷史組堅持每周一小測,及時總結得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應試技巧。
經過半年的教學,我感到最大的滿足是教和學之間的互動進入一個良好狀態(tài),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高三文(6)和文(4)班成績穩(wěn)步上升。
總之,在我們歷史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學期的一輪復習工作現(xiàn)已順利完成,已經落實了教學計劃的各項任務,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三維設計》的“知識梳理”板塊,學生在落實過程中,只填空,沖淡了對知識的宏觀把握,容易忽略對基礎知識的整體把握,效果不太好。
2、預設的歷史復習提綱中學生一開始比較認真,之后隨著各科發(fā)放提綱較多,學生時間上的壓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應付現(xiàn)象,材料題出現(xiàn)放棄現(xiàn)象。差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3、課堂展示學生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學生用時過多,影響了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和進度。
4、《三維設計》有時“核心問題”在課堂上變成了新課,用時過多,課堂容量變小,教學目標難以當堂完成,課堂壓力加大。
5、學生普遍感到歷史材料題比較難,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和方法,測試時失分比較嚴重。
6、學生對基礎知識缺乏整體把握,概括本事需提高。
7、高三文(4)班學生卷面普遍比高三文(6)班差,需強化規(guī)范試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進一步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深入進行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學進一步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來,同時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提高。
2、針對高三文(4)班基礎差的特點,認真研究如何上好復習課,如何增強針對性、有效性,注意綜合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小組討論法、列表比較法、自學法、表演法等)。不放棄任何一個差生,力爭經過復習讓學生的成績有必須的提高。
3、自我也要多看書報、新聞等,密切關注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關注現(xiàn)實生活與歷史史實的聯(lián)系和比較,以適應文科綜合高考命題熱點切入的特點。多作題,多創(chuàng)制原創(chuàng)試題,進一步提高自我的命題本事和周密思維本事及知識遷移本事,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答題技巧。
4、每周增加歷史科測試,放在周三午時進行,定時交卷,及時批改,經過考試帶練動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技巧和規(guī)范試卷的習慣,以便讓學生早點適應高考試題?!鞍哑綍r練習當高考”,認真訓練;“把高考當平時”,簡便應考。
5、每一天在早讀和晚讀時巡班,引導、帶動學生復習歷史。
6、注意加強對“培優(yōu)補差”生的輔導力度,爭取多談話及時了解動向,單獨準備套題,讓他們限時交上來,更準確地采取有針對性地個別輔導措施。
7、高考中整體難度呈降低趨勢,所以我們的練習應降低難度,增加新穎度,樹立學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歷史教學,還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績很有限。為了我們的學生,為了我們的學校名聲,也為了我們教師自身更好的發(fā)展,我們將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將落實進行到底”。敬請領導、同行對于我們所沒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處進取給予點撥和指導,我們將不勝感激。
學校歷史老師工作總結
回顧一學期的九年級歷史教學,面對考查內容增加數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勢,我知難而進,努力用最小的負擔幫助學生獲取的成績。反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一些做法已成為我們值得珍存的寶貴經驗,當然也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先說幾點成功的經驗:
1、堅持減負增效的原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學期歷史教學,我們兩位歷史老師形成一個重要的共識,那就是:努力地不讓歷史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是千方百計讓學生愛學歷史、學好歷史。這一學期,我們基本沒有布置過筆頭的家庭作業(yè),基本沒有占用過除學校安排的教學時間以外的時間補課。我們總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個45分鐘,通過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后的負擔。
2、集體備課、科學安排,順利完成復習計劃。
一學期的教學復習工作能順利完成,有賴于我們對每一個教學復習階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達到怎樣的目標等問題形成比較明確的計劃。兩位老師雖然分頭教學,但目標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復習提綱、復習卷等都是集體備課的結果,凝聚了兩個老師的智慧、增強了科學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試說明,準確把握歷史的主干知識,編制了系統(tǒng)復習提綱。
利用各種機會研究教材、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先后數次研討考試說明,深入領會考試說明中知識點為什么這樣選擇編排、能力要求的具體內涵是什么、例題中透露出哪些命題信息。在此基礎上,按照學習專題對考點重新整合,編制了11張系統(tǒng)的復習提綱,對每個專題配以相應的精選習題。這樣在復習中做到了講、看、讀、練的有機整合,每課一個專題,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復習提綱得到學生歡迎,尤其是中外對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學生視為“法寶”。
4、科學復習,把握習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注重練習效率。
在復習階段要減負,就是要避免題海戰(zhàn),努力讓學生做有用的題,學會做題的方法。我們在復習中努力把握習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選編、練習、批閱、講評、改正。每份練習卷都是在教師大量查閱各種資料的基礎上精選精編而成的。每份練習我們都盡量讓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完成,避免課后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實現(xiàn)練習的價值和作用。每次練習教師都認真批閱,都要求學生認真改正,真正弄懂每個題是怎么做的。我們十分重視每一張練習的講評,決不就題講題,而是深入探討題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應該怎么解決、還能怎樣變化,使學生真正掌握解題方法。初三歷史教學工作總結5、搞好補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補差效率。集中補差強化工作中,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讓習題得到直觀呈現(xiàn),習題練習、方法指導有機結合,取得了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進的地方:
1、早學習的東西遺忘多,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安排好對八年級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系統(tǒng)有效復習。
2、從七年級開始就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提高學生在歷史學科上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以上這些總結可能還不全面,歡迎批評指正。
學校歷史老師工作總結
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二級三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主動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教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我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節(jié)課都以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簡便、認真的形象去應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yǎng)現(xiàn)實優(yōu)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yè),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xiàn)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應對人生,而對優(yōu)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經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范,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fā)展自我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夢想。
作為教初二歷史課的教師,明白自我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zhèn)湔n,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jié)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經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提高教室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篇10
一、實施科學素養(yǎng)滲透的初步嘗試
一般說來,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本上包含三方面的內容:1.對已經被人們接受的科學知識的理解。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知識,諸如一些事實、法則,有關自然界的理論;2.對一些科學探索方法和程序的理解。了解科學知識如何產生,如何發(fā)展,以及科學研究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等;3.對科學作為一項社會文化事業(yè)的理解。了解科學與社會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科學的應用問題,了解包含在科學之間的問題、爭論,以及它們的解決方法。在現(xiàn)有的歷史教材中,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掘科技含量較多的部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科學素養(yǎng)的滲透,以達到科學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提高學生對科學的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
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首先決定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F(xiàn)有的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有豐富的科技史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手段,在課堂上營造出濃厚的求知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持續(xù)興趣,進而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在有效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使學生領略到隱藏在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道理,不為某些假象所迷惑,從而提高對科學的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這是進行科學素養(yǎng)滲透的基本體現(xiàn)。
如在講到《晚清的文化》中的“詹天佑與京張鐵路”一目時,教師上課時用預先制作好的青龍橋地段的復雜地形模型,給學生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請他們提出減緩坡度的解決,并根據當時的條件選擇出最佳方案。同學們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由于是親自動手實踐得出的結論印象就特別深刻,物理學上的力學、摩擦等概念也顯得容易理解了。同時又結合本市中學生為設計南浦大橋出謀劃策的錄像資料,使學生領悟到科學需要學習,更需要創(chuàng)造的道理以及現(xiàn)代社會中必須具有的合作、團隊精神。
(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
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精神,而科學精神的兩大支撐點是實證精神和理性精神??茖W需要辯證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合乎理性的思維,需要探索、質疑和創(chuàng)新。這部分內容教材中雖然沒有明顯的涉及,但它們有的出現(xiàn)在教材內容的介紹里,有的散見于教學過程的分析中。教學中設計一些較有質量的問題有利于學生開啟思維的機器,學生形成了存疑的習慣后就會不斷地探索形式成新的發(fā)現(xiàn),遵循由量變到質變的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的養(yǎng)成。
在《粉碎軍隊的進攻》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一改常規(guī),選擇我軍的作戰(zhàn)方針為突破口,精心設問,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推進?!暗谝荒晡疫B連獲勝為什么卻要后撤?”“青化砭戰(zhàn)役勝利后,為什么致電要求改三面埋伏戰(zhàn)術為分散敵人兵力的戰(zhàn)術?”“是否會同意這份電報的要求?”,運用一系列問題,把我黨軍事作戰(zhàn)方針講得深入淺出,培養(yǎng)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敢于直言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三)樹立學生對科學的正確觀念和價值取向
科學素養(yǎng)滲透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正確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妥善處理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內在關系是十分必要的。簡單、機械地傳授只會使學生靜態(tài)、被動的吸收知識,變成科學知識的“存儲器”,而不是科學觀念的傳承者和科學意識的實踐者。只有讓學生獲得切身體驗和直接經驗,才能逐步樹立學生對科學的正確觀念和價值取向。
在《在宋元時期文化和對外交往》的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將課前的資料分析、課后的小報編寫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引用大量的中英文資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仔細分析了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發(fā)明以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重大影響,詳實地論證“科學技術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的進步”,幫助學生樹立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等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進行科學素養(yǎng)滲透的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身上嬌驕二氣都有,做事學習往往眼高手低,加上當今科技突飛猛進,學生獲得的信息量相當大,知道了不少東西,似懂非懂,生活上超前消費,學習上處于被動,或缺乏追求進步的動力,或畏懼困難,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緒起伏大。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下,也有少數盲目崇洋,民族國家觀念淡化。針對這些狀況我們用“民族魂”中華精英的事跡和崇高思想“潤物細無聲”地灌輸,讓學生在蘊含性教育之中受啟發(fā)、得教育,領會為人處事的道理,提高思想素質。我們用、等革命家的光榮業(yè)績幫助學生樹立敢于直面人生,胸懷坦蕩的意志品格。
2.情感性原則。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 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總之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情感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睂W生隨著歷史的評述與教師產生感情的共鳴逐步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不斷完善人格。
3.借鑒性原則。歷史知識具有借鑒作用,是由于歷史生活與現(xiàn)實生活有相似性,往往事不同而理同,古人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對后人都有借鑒作用。古人的治學經驗,對今天學生的學習有借鑒作用,在教學中注意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結,要善于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的實際談古論今,由今及古實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這種現(xiàn)實感和時代感,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會做人處世。
4.評價性原則。教師在講授歷史史實時要注意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用歷史辯證的辦法觀點來評價歷史人物史實,作出對史實的理論分析,才能把握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總結出歷史的規(guī)律,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從而達到思維的飛躍,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蘊含于中。
通過在初中歷史科學中滲透科學素養(yǎng)的嘗試性研究,使學生們在智能和人格發(fā)展方面有所提高,能以優(yōu)秀人物的創(chuàng)新意識克服任性,驕傲、缺乏恒心等不足,逐步形成科學、道德和高尚的人格。教師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有提高,初步形成以簡單知識傳授為主向學生能力發(fā)展為主的轉換框架。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能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從理論水平和授課水平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認識到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教師必須于創(chuàng)新,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適時根據學生的狀況、教材的要求來更新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新形勢的需要。
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人們共識的今天,通過科學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顯得格外重要。要有針對性地挖掘教材的科技內涵,寓科學教育于歷史教學之中,把閃耀著科技光彩的寶藏準確、及時、系統(tǒng)地開發(fā)出來,恰到好處地轉化為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們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跨世紀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將繼續(xù)努力把歷史教學中的科學素養(yǎng)滲透搞得更豐滿。
參考文章:(1)蔡定基:《科技教育在歷史教學中的定位》,《廣東教育》,1995年第4期(2)王 素:《科學素養(yǎng)與科學教育目標比較》,《外國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3)陳建平:《從“專家說”到“科學素養(yǎng)說”》,《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版)》,2000年第 7期(4)余 海:《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yǎng)》,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6月9日
附:初中歷史科學素養(yǎng)滲透系列(七年級第二學期部分)
章節(jié)
滲透內容
目標
教學方法、手段
第十七章宋元時期的經濟第
一節(jié)兩宋的經濟
1.能源的利用;北宋時煤不但被廣泛用于煉鐵,北方許多城市的居民還用煤炭作燃料。陜北人民已會采用石油,讓學生知道,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并利用煤、石油為人類服務的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笆汀币辉~是北宋杰出的科學家沈括首先使用、定名的。2.五大名窯:北宋中期景德鎮(zhèn)成為全國制瓷中心,應懂得“陶瓷在全世界,再沒有象中國那樣,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而中國瓷器對于歐洲后期的陶瓷的影響至今還是很深的?!贝善魍鈧?十五世紀后才遍及歐洲,輾轉影響到全世界,給人類文明添上了新的一頁。通過學習,要了解宋瓷不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是精美的工藝美術品。3.棉花的種植:從棉花種植地域的擴大,棉紡織業(yè)成為主要副業(yè)的過程中,知道我國植棉的歷史悠久,以及棉花廣泛種值、使用,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偉大貢獻。
讓學生知道,古代中國人民在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方面是領先于世界的,今天我們應更好地利用和節(jié)約能源。了解中國對世界制瓷業(yè)的偉大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科技興趣、熱愛大自然,關心科技動態(tài)。學生應懂得古代科學對人們的社會生活長、產生的巨大影響。
以《天工開物》插圖為藍本。畫一幅古代采煤圖。抄錄蘇軾為徐州太守時所作的《石炭行》。摘記《馬可波羅游記》書中關于中國一種能夠燃燒的“黑石頭”的資料與投影片上。組織參觀上海歷史博物館瓷器陳列室??凑n本彩圖“北宋鈞窯玫瑰紫花盆”。師生可共同搜集書刊雜志上有關資料互相交流。郎誦教材中關于南宋棉毯的考古資料。用投影片打出1974年福建泉州灣發(fā)掘一艘南宋福建造的遠洋貨船的圖。
第十八章第三節(jié)宋元時期的
對外交往
兩大發(fā)明的西傳:兩大發(fā)明同造紙術一樣對于東西方的歷史,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都曾發(fā)生過巨大的影響。宋元時期,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
重溫馬克思對火藥、指南針、印刷術評價的那段話:“……,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大的杠桿?!奔由顚Α翱茖W技術是生產力”的理解。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邊講邊填寫教材下面的“想一想、試一試”,把四大發(fā)明經過整理成文。
第二十章明朝的政治與經濟
第一節(jié)明朝的建立
北京城的營造,明長城:北京城市局嚴整,建筑壯麗,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長城是在古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它是我國古代文明的象征。萬里長城和北京城的營造充分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長城的建造分東西兩部分,山西以東為東半部,多在高山峻嶺之間,墻面系用大型墻磚砌成;山系以西,墻面不包磚,一般用土夯成。這種“因地制宜”的原則有科學性,就地取材,省工省料。
學生查看明長城示意圖,比較秦長城與明長城的異同;讓游覽過長城的同學談體會感受。搜集外國元首名人登長城時的采訪錄(如98年克林頓與妻女登長城的贊美詞)
第二十一章明朝的邊疆各族和對外關系第二節(jié)明朝的對外關系
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船隊遠渡重洋,克服各種困難,表現(xiàn)了我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術,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早于歐洲人的“地理發(fā)現(xiàn)”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勇于探索,一往直前,敢為人先的無畏精神,敢于大膽突破的個性品質是青少年要具備的。
將鄭和下西洋同哥倫布、達伽馬等人的遠洋航行列表比較(時間、次數、人數、船只數和船隊規(guī)模)引導學生圍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的歷史作用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第二十六章明清時期的文化
第一節(jié)科學技術
1.李時珍和《本草綱目》:中藥是中國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博學務實的李時珍是傳統(tǒng)藥物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本草綱目》把中醫(yī)傳統(tǒng)的本草學推倒了光輝的頂峰。2.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記》;徐霞客是我國近代科學的先驅,《徐霞客游記》既是杰出的科學著作,也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這部書關于西南在區(qū)石灰?guī)r溶蝕地貌的系統(tǒng)介紹,地世界地理學上是個創(chuàng)舉。徐霞客從年輕時起就開始有 計劃地考察旅行,“不避風雨,不憚虎狼”登懸崖、臨絕壁、涉洪流、探洞穴。
李時珍博覽群籍,積累上千萬字的札記;重視實踐,經二十多年的調查研究,獲得廣博的真知;尊重科學,力排迷信。他的獻身科學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效法。徐霞客矢志遠游,野外考察,出生入死,歷盡艱險,重實際、重科學,一生獻身科學的精神是永存的。
組織學生觀看影片《李時珍》;參觀藥圃、藥鋪;請中醫(yī)介紹中醫(yī)藥物學常識。用《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旅游風光錄像資料片,觀摩有關地理風光,然后講述最早記錄和描述各種地形、地貌的科學家徐霞客的成就。
第二十六章明清時期的文化
第一節(jié)科學技術
3.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手工業(yè)生產技術的專著。這本書被譽為我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宋應星注重實踐,注意用數據來說明生產的質量和效率。4.我國古代的國林建筑和藝術的結合,明清兩代是古典園林建筑集大成的時期、中國的古典園林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據顯要地位。
宋應星深入到民間,深入到生產實際之中去調查研究,發(fā)揮自己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動作用,從事工農業(yè)生產技術的研究和探討。宋應星熱愛科學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在科技史上永放光輝。我國園林以自然式為主,設計手法采用“先藏后露”、“欲揚先抑”提高風景的藝術感染力。園林中種種設計把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
讓學生看一看《天工開物》,然后利用投影或掛圖介紹《天工開物》中的插圖,講解有關手工生產工藝程序,接著再講解《天工開物》這本著作的內容和價值。將拍攝的古典園林景觀的照片帶來課上交流;談談游覽古典園林的感受。組織大家看電影,去上海著名的古典園林,指導他們欣賞園林藝術。
第三節(jié)中西文化的交流
徐光啟和《幾何原本》、《農政全書》:徐光啟虛心學習吸收了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并創(chuàng)造性地和中國傳統(tǒng)的科學技術相互結合,他批判了以往保守思想,在天文、教學、生物和農學方面獲得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