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實驗教學范文

時間:2023-07-31 17:42: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地理實驗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地理實驗教學

篇1

【關鍵字詞】初中地理學科;實驗教學;策略方案

根據(jù)新課改大綱的教學要求,初中地理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在此前提背景下,各地初中學校開展了針對地理學科的教學活動改革。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應當首先從課堂知識點出發(fā),結合課堂教學材料,優(yōu)化教學方案的設計,科學、合理使用教學手段,給予學生更加充分的時間、機會去自主觀察、自行實踐,最終掌握本節(jié)課堂的知識要點,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掌握,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地理科目的學習樂趣所在,養(yǎng)成主動思考、自主分析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教學案例分析

本文中,筆者將以《大洲和大洋》一課為試驗課堂教學案例。第一,為同學介紹國內(nèi)外著名航天員的故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結合世界的海陸地圖,引導學生去觀察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比重——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在教師的幫助下,得到陸地總面積約30%,海洋總面積約70%的結論。同時,觀察海洋、陸地的分布規(guī)律,得出——南半球的陸地面積較少,海洋面積較大,南極洲由陸地構成;北半球海洋面積較少,陸地面積較大,北冰洋由海洋構成的結論。第三,設計課題實驗活動之一:將學生們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獲得一個地球儀,隨意將地球分成體積均等的兩半,觀察其中陸地、海洋面積的所占比重大小。學生們發(fā)現(xiàn),海洋面積總是要大于陸地的面積。第四,在學習了課本上關于“海峽”、“海洋”、“島嶼”的定義后,從地球儀上依次找出:馬六甲海峽、黃海、太平洋、亞洲、印度半島和臺灣島。第五,設計課題實驗活動之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地球儀上準確標記出四大洋和七大洲。仔細觀察七大洲的輪廓、相對位置和經(jīng)緯度位置。然后請同學們首先寫出各大洲的名稱,然后把它們放在標有經(jīng)緯線的底圖上,看哪組同學完成的又快又好!通過拼圖游戲得出結論: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是亞非南北美,南極歐大洋。第六,設計課題實驗活動之三:用簡單幾何圖形一筆畫出七大洲,注意赤道和180度經(jīng)線。世界上除了七大洲還分布著四大洋。學生和老師一起在地球儀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包圍的是太平洋,它面積最大約占世界海洋面積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和非洲包圍的是大西洋,它是世界第二大洋,輪廓象“S”形。被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包圍的是印度洋,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緯度最高的是北冰洋,它位于北極周圍,終年被冰覆蓋。四大洋按照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貫通。最后歸納小結,理清思路。亞非南北美,南極歐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貫通。課后探究,引發(fā)思考。請查閱世界地圖,觀察哪些大洲是相連的?它們的分界線是什么?

二、初中地理課堂試驗教學的要點策略

第一,初中地理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地理試驗課程。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應當聯(lián)合學校,加強地理試驗課堂教學。一方面,教育部門和學校管理者應當為地理實驗課堂配置必要的教學場所、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必要的教學工具,例如繪圖儀器、測量儀器、地球儀等等。另一方面,教師應當不斷提升個人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修養(yǎng),從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第二,初中地理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實驗課堂的根本任務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自學能力。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生動的學習體驗,是教師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初中地理教師應當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建快樂、和諧、自由、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地關心與支持,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提出疑問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多多利用個人的課余時間,去查找、收集關于地理知識的材料,拓展閱讀面,不斷提升學習能力。第三,初中地理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一方面應當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大膽驗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在實驗證明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與指導,通過提出問題、給予提示、創(chuàng)建情境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繼續(xù)完成學習活動,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至完成地理實驗學習活動。綜上所述,初中地理科目學習過程中,實驗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活躍、自由、快樂的課堂學習氛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各地初中地理教師應當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斷優(yōu)化實驗課堂教學方案,提升教師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提升實驗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曹生平,古新.淺析地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甘南地區(qū)為例[J].學周刊,2017,(07):77-78.

[2]唐祥蓉.地理課堂中的實驗教學方式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9):97-98.

[3]張雅琪.初中地理實驗教學初探——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為例[J].才智,2016,(12):50.

[4]張術良.初中地理情境體驗教學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27):122.

篇2

【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對初中地理課程性質的界定是:一門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基礎課程,其中,實踐性是這門課程的特征之一,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開展就是體現(xiàn)這一特征。而《天氣與氣候》有關地理實驗的教學內(nèi)容比較多,通過地理實驗教學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觀測數(shù)據(jù)能力,記錄并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關鍵詞 初中地理;天氣與氣候;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6-0044-01

新課改要求突出對學生綜合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地理實驗,并在地理實驗教學方面有了新的研究進展。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實驗應該屬于廣義的地理實驗,包括室外實驗和室內(nèi)實驗,主要讓學生參與教師指導或教師獨自進行,通過地理觀察、觀測、演示、繪制地圖、參觀、調(diào)查、記錄等一系列的室外和室內(nèi)實驗,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和培養(yǎng)實際操作能力,并為進一步學習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一、初中地理《天氣與氣候》實驗教學研究進展

1.國外研究進展?!爸匾暤乩韺嶒灲虒W,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國際地理教學改革的方向,1992 年國際地理聯(lián)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頒布的《地理教育國際》把“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收集和組織信息、處理資料、分析資料、評估資料、發(fā)展通則、做出判斷、做出決定、解決難題等能力”作為培養(yǎng)目標,筆者分析用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實驗主要為地理觀測、地理觀察、繪制地圖、實地調(diào)查,以演示、參觀、記錄等形式開展。

英國的《國家地理課程》要求學生能使用簡單的儀器進行測量,如:直接觀測和記錄天氣或者畫出一張有注記的地圖并說明地形。而美國在1994 年實施的《生活化的地理學:國家地理標準 1994》就已經(jīng)提出“使學生了解地理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地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課程目標。美國不僅在地理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地理實驗的要求,還以不同的載體來呈現(xiàn)地理實驗,通過教材、期刊、叢書對地理實驗活動做出了充分地表達,使教師可以靈活選用素材并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驗。除此之外,美國還編寫了與教材配套的《地球科學實驗手冊》,如加州地球科學教材配套編寫的California prentice hall earth science。由此可見,國外對地理實驗的重視以及在中學地理實驗教學方面做出了規(guī)范。筆者認為,在規(guī)范我國的初學地理實驗教學有可借鑒之處,尤其是在《天氣與氣候》這一章的實驗教學有指導意義。比如,可以借鑒英國的《國家地理課程》讓學生自己使用儀器去觀測一天的氣溫、地溫、降雨量,然后在計算機上制作出一天24小時部分時段氣溫、地溫、降雨量變化情況表,并在全班做一場交流報告。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鍛煉對數(shù)據(jù)記錄、處理的能力,從而在與全班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時,提高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2.國內(nèi)研究進展。早在1956年,國家在《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草案)》中第一次提出對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要求:“在初級中學一年級必須用地球儀做實驗”。不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地理實驗教學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003年,“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開展地理實驗”的要求被明確寫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才使得在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中學地理教學活動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很多學校還沒有從行動上給予地理實驗教學以應有的重視,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里,初中地理實驗教學有效開展顯得更為困難。

根據(jù)論文的數(shù)量與質量,筆者在中國知網(wǎng)里以“地理實驗”為關鍵字進行檢索,關于地理教學中的論文有165條記錄,關于高中地理實驗的論文有100多條(不完全統(tǒng)計),但是寫初中地理實驗的論文不到15篇,寫“地理實驗教學問題”的論文不到20篇。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論文偏少,研究初中地理實驗教學問題的論文就更少了,說明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對地理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地理實驗對教學開展以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沒能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有關專家學者針對中學地理實驗教學進行研究的論文是從 2005 年開始出現(xiàn)的,其中,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的徐寶芳教授、張衛(wèi)青教授撰寫了有關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學地理實驗的內(nèi)容設計研究》、《中學地理實驗與實習教育功能研究》等,并成立了“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研究”和“《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研究》課程教材及建設研究”兩個課題;2005 年之后,論文中漸漸出現(xiàn)了來自教學一線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地理實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研究以及大量的地理實驗教學實錄及分析。近幾年,不難看出中學地理教師在地理實驗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趨勢,但是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問題的研究方面涉及甚少,對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丞待解決。對此,教師可以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設計方面進一步完善理論研究,以提高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的意義。這有待于部分師范院校專家、教授和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以彌補理論部分的不足;同時,廣大一線教師還應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進一步改善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尤其是對《天氣與氣候》的地理實驗教學設計有待改善,使其在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而且《天氣與氣候》有關地理實驗的教學內(nèi)容比較多,可以很好地通過地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觀測數(shù)據(jù)能力,記錄并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用地理思維模式去思考、解決地理問題,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不僅僅停留在分數(shù)的提高層面,更重要的是地理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研究還是停留在理論上,很少有實驗是針對性地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沒有具體、細化的地理實驗操作步驟,使得地理教師在實際操作時很少有可借鑒、參考的標準。同時,學生參與地理實驗也是宏觀的理論指導較多,實際操作時也很少有可借鑒、參考的標準。對此,要進一步細化、改善《天氣與氣候》地理實驗的教學設計。當然,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還得進一步深入,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①對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發(fā)揮理論知識的宏觀指導作用。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實地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相結合,發(fā)現(xiàn)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并分析原因,以進一步探討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給出相應的問題解決對策;②再通過典型的案例教學,給出教師在地理實驗教學時的建議及學生在參與地理實驗時的建議。③在新課標教學中,教師既要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目標,還需注重過程與方法目標,更需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同樣,在初中地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地理實驗來巧妙滲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如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鍛煉學生的堅韌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等。初中地理實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會帶動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這才是《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對廣大中學教師在實施地理課程的基本要求,才能發(fā)揮好課程標準的指導性意義。

參考文獻:

[1]段玉山.“地理信息技術”內(nèi)容解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7-8):16-18.

[2]趙璇.中學地理實驗教學資源開發(f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

[3]李芹.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氣》地理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篇3

關鍵詞體驗教育核心素養(yǎng)初中地理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生活中不少人存在著分不清東南西北、不能很好地使用地圖等的情況。這些不會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況,表明學校所學和實際生活需要的知識出現(xiàn)了偏離。怎樣才能讓學生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呢?通過查閱相關研究資料,筆者對體驗教育有了一些了解。體驗教育最早源自外展(OutwardBound)訓練學校,通過野外訓練讓參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際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質。到了現(xiàn)代,體驗教育發(fā)展為教育者依據(jù)德育目標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個體經(jīng)歷,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讓未成年人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感悟,通過反思體驗和體驗內(nèi)化,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質,在反復的體驗中積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體驗教育倡導以體驗為核心的學習方式。它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tài)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筆者開始嘗試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體驗教育。

二、體驗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一)動手制作教學輔助器具,鞏固課內(nèi)知識

根據(jù)《上海市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試驗本)》(以下簡稱《教學基本要求》),經(jīng)緯網(wǎng)部分的學習要求達到“理解地圖上經(jīng)度、緯度的標注”和“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判讀某地的經(jīng)緯度”等。這些內(nèi)容根據(jù)學習水平的劃分標準,已經(jīng)屬于“應用”級別。1.簡易地球儀制作材料:乒乓球、鐵絲過程:①在乒乓球的中部畫一個圓圈,作為赤道。②在乒乓球上再畫兩個經(jīng)線圈,這兩個經(jīng)線圈的交點就是“北極”和“南極”。③將經(jīng)線從“赤道”至“極點”三等分,然后以極點為圓心,分別經(jīng)過經(jīng)線上的兩個等分點在乒乓球上畫兩個圓,得到緯度為30°和60°的緯線圈。④將兩個“極點”各鉆一個孔。把鐵絲彎成半圓形狀,并把完好的鐵絲穿入乒乓球中,簡易的帶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球儀就做成了。根據(jù)需要,學生還可以在這個地球儀上添加其他更多的內(nèi)容。2.實踐活動收獲通過繪制經(jīng)緯網(wǎng),學生對經(jīng)緯線的認知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相關課后練習中能更好地自主完成習題。有些學生則增加了諸如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內(nèi)容,還有學生畫了各大洲的輪廓并用彩色填充。

(二)課堂實驗動手操作,直觀地理解知識內(nèi)容

1.以“海陸的變遷”中板塊實驗為例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于“海陸的變遷”一課的相關要求包括“識記全球六大板塊”“理解地震與火山的分布”“理解板塊運動與山脈的分布”。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理解后面兩點是比較難的。于是筆者準備了彩色紙打印地圖,并裁剪成板塊,讓他們根據(jù)要求操作演示。(1)課例摘錄動手做活動1:利用彩色大陸紙片和練習單,結合課本第28頁“世界海陸的變遷”,分辨書中練習圖中的ABCD分別表示哪個大陸?他們的相對位置是如何變化的?試一試:能否將這幾塊大陸大致拼合成為一塊大陸?動手做活動2:利用兩張大陸紙片模仿兩個板塊,平整地放在桌面上,將兩個板塊相對地互相沖撞,會有什么樣的現(xiàn)象?學生實驗的時候還發(fā)現(xiàn),紙張拱起來了,或者一張紙被另外一張紙頂起來了,而世界上很多的山脈也就是這樣被“擠壓”出來的。那么結合地圖和板塊示意圖,你可以找到哪些被板塊“擠出來”的山脈?又分別是哪兩個板塊的擠壓?除了擠壓,在板塊之間還有什么其他的運動形式呢?教師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增生邊界”視頻。在不同板塊之間,運動形式有所不同,除了剛才看到的互相擠壓,還有張裂,從而形成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對巖石圈格局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并且板塊在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能量容易造成地震。運動中產(chǎn)生的縫隙容易使得地幔層的巖漿溢出,有時甚至會造成火山噴發(fā)。教師接下來展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和板塊示意圖。(2)實踐活動收獲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通過動手演示板塊運動,學生能比較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實驗結果,并由此引申到板塊運動,在實驗之后進行解釋,學生能很快吸收內(nèi)化。實驗器具也經(jīng)歷過幾次更新。從最初的讓學生自行剪裁大陸板塊,到后來教師準備好彩色大陸紙塊,分發(fā)給學生,在課堂上結合世界空白地圖辨識大陸、板塊運動等,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合作。2.以“黃土高原地區(qū)”中的水土流失實驗為例根據(jù)《教學基本要求》,對黃土高原地區(qū)的學習要求是“地表特征、歷史文化、生態(tài)治理”。黃土高原地區(qū)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水土流失嚴重。筆者在有的課堂使用了各種視頻來幫助學生理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的,知識的獲得不夠主動。(1)課例摘錄實驗準備:裝有不同類型土塊的托盤、支撐木塊、燒杯、噴瓶等。實驗名稱:檢驗覆蓋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實驗步驟:①燒杯放在水池內(nèi),支撐木塊靠近水池。②放置托盤于木塊上,托盤一角對準燒杯。③用噴瓶將500毫升的水,從土塊上方澆淋。④觀察比較同組的水土流失情況,填寫活動單。不同小組實驗結果進行反饋,請討論:影響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有哪些?(2)實踐活動收獲課堂實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比,認識到了植被、土質等自然要素會對水土流失產(chǎn)生影響,這樣的實踐經(jīng)驗比被動吸收更有效。同時,學生在實驗中學會合作,學會思考探尋事物表象背后的原因,促進了其地理實踐能力的形成。

(三)多樣化的課后活動,豐富地理教學

地理統(tǒng)計圖表是根據(jù)數(shù)據(jù)資料繪制成的直觀圖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過程和信息量化處理的一種形式,具有將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化、直觀化的優(yōu)勢。在地理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shù)據(jù)的技能”,利用地理統(tǒng)計圖可以使枯燥的數(shù)據(jù)變得直觀、生動,便于分析和比較各種地理事物“量”的變化和相互關系。

1.活動內(nèi)容

根據(jù)所學知識,自選一個城市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查詢,填入表格后再根據(jù)數(shù)據(jù)繪制統(tǒng)計圖,并完成說明部分填空內(nèi)容。橫坐標軸上標注時間,縱坐標軸上根據(jù)所用數(shù)據(jù)設定相應的降水量數(shù)值。最后進行整體裝飾。

2.實踐活動感悟

有不少作品反映出學生容易混淆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的問題。他們將氣溫畫成了柱狀圖,降水則用曲線圖表示。氣候圖表的學習本身就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難點,通過活動展示學生能力的同時,也給了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難點的機會,從而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學習難點。

三、實施體驗教育的策略與原則

體驗教育在教學中有多種實施方式,本文主要對教學實踐中較為有效的三類方式進行梳理。

(一)以輔助課內(nèi)教學為主,在課堂內(nèi)進行的體驗教育活動

此類在課堂內(nèi)操作進行的活動,大多以實驗類型為主,內(nèi)容多樣。一般適用于新授課,從而幫助學生在第一時間較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識點,突破教學難點。因此,需要教師注意:(1)合理安排活動在教學設計中的比重。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授課時間里,將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有效地完成。(2)提前做好活動準備。教師應該在學生操作活動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包括活動中的實驗材料、器材等。還要教師自己事先將設想的實驗進行預演,以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的問題或論證實驗活動的可行性。(3)教師在活動中需要關注進程,及時引導。教師應該在過程中進行關注和一定的指導,因為實驗結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認知。同時,在實驗中會發(fā)生預期以外的課堂生成情況,教師若能合理指導、利用,不僅可以幫助現(xiàn)場的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認識該現(xiàn)象,還可以為后續(xù)的教學做好相應的鋪墊。

(二)鞏固課內(nèi)教學知識,在課堂外進行的體驗教育活動

此類活動在課堂外進行操作,目的是為了鞏固教學知識,所以種類較為豐富,前文提及的簡易地球儀制作、氣候統(tǒng)計圖繪制等屬于該類型的活動。此類活動不僅可作為新授課后的作業(yè),還可進一步完善作為后續(xù)課程或者復習課等課型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課內(nèi)未能順利解決的難點。該類型的活動一般在課后進行,但因其內(nèi)容的特殊性,需要做到:(1)設定完成的時間節(jié)點。比起課內(nèi)活動,對課后的活動部分學生的完成效率有所下降,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內(nèi)容規(guī)定完成時間,一般以一周以內(nèi)為佳。例如氣候統(tǒng)計圖的繪制,在學生學習氣候類型的時候就可以布置為家庭作業(yè),既能將學生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同時又和平時成績聯(lián)系起來,促進學生有動力地去完成任務。(2)加強指導反饋,及時修正錯誤之處。同課后作業(yè)會反映出學生不能理解、掌握的內(nèi)容一樣,此類活動也可以將學生有關該內(nèi)容的不足暴露出來。所以,教師應在控制時間節(jié)點的前提下,及時對學生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糾正,幫助學生盡早地解決相關難點。

篇4

關鍵詞: 實驗 高中物理教學 基礎地位

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很少讓同學親自做實驗,但是新課程改革之后,人們意識到實驗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作用,實驗在課堂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一般來說,實驗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基礎地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學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興趣都不是很濃厚,特別是對一些領悟能力或者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讓他們學習物理是非常困難的,漸漸的他們就失去了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如果在課堂上仍然只是盲目地講解習題及各種公式,學生就會更加討厭這門課。相反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演示一些實際的實驗內(nèi)容,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對這門課的抵觸心理,因此實驗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幫助。

比如在講授《力與平衡》這一單元時,在上課前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平衡力大家應該都知道,大家能輕松找到一個物體的平衡點嗎?比如書本,大家能不能找到一個點,然后用一根手指放在這個點上,并能保證書本不掉下來?!睂W生一聽說要給書找平衡點,都非常感興趣,并迅速找到了書本的中心作為平衡點,繼續(xù)引導:“大家都找到了,但這是一個規(guī)則的物體,要是不規(guī)則的呢,比如一頭沉一頭輕的圓珠筆,我們?nèi)绾稳ふ夷??大家自己嘗試一下?!泵鎸@樣的問題,學生紛紛尋找答案,有的學生說可以不斷嘗試,有的學生說可以看準點憑感覺,有的學生則認為需要計算,最后教師交給大家一個方法,把手指放在筆的兩頭,同時往中間走,最后兩個手指相碰的點就是平衡點。大家紛紛進行實驗,最終驗證了這一點,同時學生興趣濃厚,教師接下來開始帶領學生進行課本學習。

二、更直接地掌握所學內(nèi)容

對于高中物理來說,很多學習內(nèi)容都非常抽象,要想讓學生掌握這些抽象的學習內(nèi)容,非常困難,相反如果教師能將整個學習或者驗證推理的過程以實驗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從一步步真實的畫面中逐漸掌握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更加容易接受。實驗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第二個作用在于能夠更直接地讓學生掌握所要學的內(nèi)容。

比如在講授《形變與彈力》這一章節(jié)時,當講到彈力的方向時,一些學生容易將其與重力、摩擦力、阻力等力混淆,導致犯錯誤,老師如果讓學生盲目死記硬背,其效果就不是太好,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做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親自感受到這一力量的方向,從而深刻理解這一知識原理。具體做法是這樣的,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彈簧、一個鋼球、一個木板三樣物品,然后這樣引導學生:“彈力、摩擦力、阻力這幾種力的方向大家很難將它區(qū)分開,其實很簡單,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上來做實驗?!庇谑墙處煂孜煌瑢W請上臺,讓第一位同學將自己的鉛筆盒放在木板上往前推,并說說自己的感受;第二位同學用手將鋼球舉起來,說說自己的感受;第三位同學用手使勁摁彈簧,說說自己的感受。于是三位同學上臺進行現(xiàn)場演示,并給出相對應的答案:“推木板感覺有一種力量在反推自己,拿鐵球感覺鐵球在壓自己的手掌,摁彈簧感覺需要很使勁才能將其摁下去,并隨時有向上彈的感覺?!碑斀處煱l(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將自己的感覺表述出來后,繼續(xù)引導學生:“對,大家的感受就是這些力的方向,下面請下面的同學說一下,他們都分別碰到了什么力?。俊苯?jīng)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很快辨別出這些力的類型,并更加清晰地記住了這些力的方向。

通過實驗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所學內(nèi)容,就會更加輕松地掌握這些內(nèi)容。

三、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習慣

學習物理需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習慣,只有具有質疑的習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提高物理自主學習能力。然而目前一些高中學生自我質疑的精神不足,認為老師是對的,老師不會出現(xiàn)任何錯誤,忽略了孔子所說的“教師非圣人”的思想,對老師的話聽之即從,導致一些學生即使取得高分,但自身能力仍有待提高。實驗恰好能夠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學生經(jīng)過實驗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一旦與老師或者課本中所講的東西不一樣,學生自然就會產(chǎn)生疑惑,到底是老師對還是實驗對呢,促使學生進一步對實驗結果進行探究,這樣反復思考就養(yǎng)成了一定的質疑問題的習慣。

比如在講授課文《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章節(jié)時,當教師講到物體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這一知識點時提到當物體的初速度為零且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時,兩個不同質量的物體會同時落地。講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物品,并看看是不是同時落地的。有學生找到兩支筆,有學生找到書和尺子,都驗證了這一結果,突然有一位學生舉手說自己的物品沒有同時落地,教師和學生都轉臉一看,這位學生拿了一張紙和一個硬幣,且確實是硬幣先落地了,教師看著這位同學,并問道:“是啊,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不能想一想?!边@樣這些學生就都不自覺地進入到反思過程中,到底是誰對。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引導,比如教師說考慮其他因素,最終大家發(fā)現(xiàn)紙張由于太薄,在落地時空氣阻力對它的影響要比硬幣大很多,于是問題解決了。學生養(yǎng)成了質疑的習慣。

總之,實驗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因為實驗浪費時間而不帶領學生做實驗,這樣才能讓更多學生從物理實驗中受益,感受到物理學習的興趣,直觀感受到物理原理,并不斷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習慣。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地圖;初中地理;實際應用

人們生活質量的不嗵嶸,促使人們意識到科教興國的重要性,因此,逐漸加大對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例如:在初中學習中,地理教學具有規(guī)范化和抽象化的特點,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則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更加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初中地理授課中,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利用地圖展現(xiàn)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對知識點進行解讀。

一、地圖教學一思考能力培養(yǎng)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在地理學習中,基礎性的知識點為對地圖的認識,對此,教師可在授課過程中利用讀圖或畫圖的方式,利用直觀性的角度,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全面理解,加之教師在授課時計劃性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立體式地圖結構,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通過循環(huán)性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從視覺、感覺兩個角度對知識點進行全面記憶。初中地理教學難點為:國內(nèi)的氣候條件變化以及相關特點,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淺析,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強化記憶,在此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點仍停留在表層,難以完成教師的教學要求。所以,教師在授課中,可選用地圖教學方式,通過地圖的形象化表達,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點的印象。例如:由于我國緯度跨越范圍較大、地形結構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且在部分地區(qū)中僅與海洋遙遙相望,這些因素的存在,形成我國氣候條件多樣性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向學生闡述我國氣候分布類型,即由南至北分別為: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季風以及溫帶大陸氣候五種(如圖1所示),其次結合各個氣候類型,講解我國的氣候條件。

二、地圖教學――理解能力提升

初中作為學生學習的轉折點,不僅需要對大量的知識點進行記憶,還需對其進行全面理解,特別是地理學科,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難度較高于其它同等類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中,可采用讀圖、畫圖兩種教學模式,加深學生的地理知識點的記憶。

1.讀圖教學模式

首先,我國的地形類型較為廣泛,如高原和山地、平原與盆底等,如教師采用單一的教材解讀方式,則會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難度,對此,教師應在教學備課階段,對其相關圖片或幻燈片進行搜索,與地圖進行結合,通過對不同地區(qū)的顏色區(qū)分,例如:高原地區(qū)采用紅色,結合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等實際圖片,對其海拔、溫度、氣候條件以及地質結構進行詳細講解,選用典型人物,告知學生當?shù)厝说纳盍晳T以及衣著類型等;平原地區(qū)采用藍色,以東北平原或華北平原為例;盆底地區(qū)采用黃色,利用四川盆底和塔里木盆底對其進行說明。這種地理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僅對各國的地形特征進行形象化地導讀,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快速吸收與整理。

2.畫圖教學模式

初中地理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可在教學中利用地圖繪制的方式,通過對知識點的講解,再利用圖形對其進行詳細記錄,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對地圖中的知識點進行分析。例如:在溫度帶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氣候特點和農(nóng)作物等客觀因素,對其界限與特征進行闡述,即中溫帶以東北、內(nèi)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區(qū)為主,常見農(nóng)作物為玉米和大豆等,屬于一年一熟的氣候條件;天山山脈、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等是中溫帶、暖溫帶的界限。

篇6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B-0021-01

體驗式教學具有親歷性、參與性、情感性等特征,強調(diào)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習得知識,能夠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理解和應用知識,提高能力。在高中地理課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育這個場域之內(nèi),立足于地理學科和教材,結合高中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來開展教學。在此,筆者主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開展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

一、介紹地理知識的人文背景

地理知識是人類精神財富的積淀,其所承載和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方法等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理性的深層次的文化對人類社會有著深刻的影響。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教師可為學生介紹地理知識的人文背景,指出教材知識點的來源,分析其發(fā)展與演變,讓學生體會地理知識的博大精深。例如,在教學“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內(nèi)容時,筆者為學生們介紹了伽利略的生平,特別是他證明地球自轉的過程。在教學“美洲”的內(nèi)容時,筆者為學生介紹了美洲的起源,講述了哥倫布的航海故事。這樣教學,能增加地理教學的趣味性,能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地理知識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充滿人文精神的,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體驗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體驗地理知識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地球儀、地理模型、地理掛圖等,比較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地理知識,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增加教學的感染力和形象性。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學生帶入體驗式的教學情境中。筆者常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輔助教學,在電子白板上可以進行書寫,可以運行應用程序,還可以對相關的文件進行編輯、注釋等。筆者經(jīng)常為學生播放包含地理知識的紀錄片(如《美麗的中國》)、電影(如《2012世界末日》、《后天》)、視頻等,為學生帶來積極的地理體驗。例如,播放電影《2012世界末日》時,筆者引導學生根據(jù)電影中的情節(jié)進行氣候分析,還專門對地震波進行了探討,給學生帶來了別樣的體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構課堂,增強主體體驗

學生是地理課堂的主體,為了增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開展“學生講堂”活動,讓學生走上講臺,做“小老師”,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章節(jié)作為“學生講堂”的講授內(nèi)容,如城市化、商業(yè)區(qū)等。例如,筆者教學有關“時區(qū)”的內(nèi)容時,讓學生課前先做準備,上課時由學生上臺授課。為了上好課,學生們多方收集了豐富的資料,對課本知識進行了深入的預習,有的學生甚至設計了非常精彩的導語。由于是學生授課,課堂氣氛非常輕松、活躍。學生講授完畢后,筆者再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教學,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這樣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積極的體驗,提高了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回歸生活,服務現(xiàn)實

學習地理知識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地理知識。因此,開展地理體驗式教學要注意回歸生活,使學生意識到地理知識是為現(xiàn)實服務的,是有實際用途的,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筆者在教學有關地理布局的內(nèi)容時,有學生反映布局的內(nèi)容比較難理解(如車站、化工廠、綠化帶等區(qū)位的具體設置)。于是。筆者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組織學生對本城區(qū)的實際用地進行實地考察。筆者為學生提供了相關地圖,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實地考察本城區(qū)的布局,并分析其布局的合理之處和應改進之處,最后提出新的城區(qū)發(fā)展方案。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集思廣益,提出了多種有建設性的城區(qū)發(fā)展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從課本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得到了現(xiàn)實的印證,學生真正體驗到了用地理知識服務現(xiàn)實的成就感和喜悅,對課本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做到了學以致用。

篇7

初中物理實驗課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筆者所在的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是典型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就目前縣域內(nèi)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而言,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教師的觀念比較落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特別是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觀念上存在著重理論、輕實驗,重實驗結論、輕實驗過程的傾向。

上述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中,通常表現(xiàn)為演示實驗由教師獨攬,學生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用“做實驗題”代替“做實驗”等現(xiàn)象。一些教師常常把實驗教學上成了講授課、滿堂灌,學生不能通過自主建構實驗來獲取物理知識,經(jīng)歷、體驗、感受實驗的過程沒有得到體現(xiàn),實驗操作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科學精神、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更是無從談起。為此,我們道真縣民族中學的物理學科教師本著自主合作的原則組成了一個小團隊,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民族地區(qū)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新路。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chǎn)生學習的需要,并通過互動、交流、協(xié)作,經(jīng)歷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過程。實驗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探究、交流、學習,不斷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起因和內(nèi)部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使學習內(nèi)容有更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六大途徑,實現(xiàn)物理課堂實驗教學方式多樣化,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一是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分析探究。通過問卷調(diào)查、開座談會、聽課診斷等多種形式了解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成功的經(jīng)驗、存在的問題,了解教師、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態(tài)度。對成功的經(jīng)驗,總結提升形成文本材料,強化實驗教學;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師、學生兩方面探討導致實驗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成因,尋找矯正策略,提升實驗教學的質量,進一步完善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的收集。二是補充演示實驗的數(shù)量。教材已列出大量演示實驗,但有的章、節(jié)還沒有演示實驗或數(shù)量還不夠。沒有演示實驗,教學的效果有很大區(qū)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適時加入演示實驗很有必要。我們在學生中開展自制教具活動,來補充演示實驗的數(shù)量。三是改進演示實驗的效果。現(xiàn)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實驗,教師教學時,由于種種原因,教材給出的一部分演示實驗效果不明顯、可見度不夠,需要我們大膽地改進,重新設計,在師生中開展創(chuàng)新實驗教具制作,改進演示實驗效果。四是創(chuàng)新學生實驗設計。實驗過程中某個儀器損壞或缺少還要繼續(xù)實驗時,或某一物理知識需要實驗驗證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設計實驗能力,通過學生自制教具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五是撰寫實驗教學的典型案例與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收集自己或他人的一些典型案例,通過分析,改進實驗教學的設計,同時完成改進實驗材料的匯編,為其他教師的教學提供和積累素材,實現(xiàn)資源共享。六是查閱相關資料,掌握物理實驗改進的最新信息,并及時仿制。通過總結,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民族地區(qū)學情的實驗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出了“實驗引入(創(chuàng)設美)自主探究(各美其美)合作交流(美美與共)信息分析(發(fā)現(xiàn)美)論證反思(實現(xiàn)美)”的實驗課堂結構。具體來說,在我們的初中物理實驗課上,學生主要圍繞以下五大步驟進行活動:一是學生圍繞教師創(chuàng)設的物理情境或現(xiàn)象引發(fā)學習興趣,教師設法激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并提出猜想與假設;二是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探究問題,形成和檢驗假設,解決問題,解釋觀察結果;三是學生分析、解釋數(shù)據(jù),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綜合歸納;四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與評價所學內(nèi)容與學習方法;五是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新情境,以拓寬理解,形成新技能。由于選取了適當?shù)奈锢砬榫?,以“?chuàng)設美”為切入點,學生的實驗意識和實驗態(tài)度得到了培養(yǎng)。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還充分體驗了實驗的樂趣,領略了實驗的方法,初步學會了用自主探究、實驗的方法去研究物理問題。由于選擇了適當?shù)奈锢韱栴},以“競猜遐想”為切入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習慣與實驗室文明;聯(lián)系了生活和技術,以“課后實踐”為切入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實驗活動,更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獲得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勇于克服困難、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應用物理知識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也得到了提升。在研究的進行過程中,我們明顯感到學生學習物理的勁頭提高了,喜愛物理學科的人數(shù)更多了。許多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始終保持著興奮感、滿足感,以及質疑和探究的興趣。一些所謂的“學困生”也在實驗活動中嶄露頭角,令其他同學刮目相看。質疑的人多了,學生的分析和觀察能力提高了。

我們常??梢钥吹?,學生之間為了某一個物理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間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關系更融洽了,更自信、更富于挑戰(zhàn)精神了。原來在學生中很難開展的小制作、小論文的活動,現(xiàn)在學生也更能接受了,日益豐富的活動也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顒娱_展以來,學生所提的問題不再局限于課本,不再局限于初中物理知識,對我們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要求,逼著我們教師去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去改變自己教學和輔導的手段及方法,來適應新的情況?;顒右蔡崾疚覀?,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思想付諸實踐,去探究,去實驗,在活動的過程中還要有能力組織和引導學生把活動進行下去。說句實在話,要在課堂上大量開展實驗活動,實驗儀器要做到盡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而現(xiàn)在,有些實驗要靠教師或學生在課前自備自制才能完成,耗時太多,且實際制作實驗器材存在一定的困難,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與訓練。受到現(xiàn)行教材和考試制度的限制,目前我們的實驗活動還沒能大面積推開。由于物理教師上課的班級數(shù)較多,所教的學生常常多達一百多人甚至二百多人,活動大面積開展起來,非常耗精力。對某些小組和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和參與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到位,教學的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真正解決好,需要大家共同探討。特別是初三年級下學期學生面臨中考的壓力,課后的實驗活動也因學生沒有時間而無法正常進行了,我們迫切希望新的評價制度能夠及時跟進。一堂優(yōu)質高效的實驗課需要時間作為保障,這是實驗課有效進行的矛盾所在,也將是我們今后努力解決的主要問題。

作者:王琦

篇8

【關鍵詞】低成本實驗教學 現(xiàn)狀 運用

引言

物理原本是一門趣味性和實用性很強的自然科學,很多學生也認識到學好物理的重要性,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到物理學科,由于對物理學科還很陌生,同時受到思維方式的約束,不少學生感到物理學習存在困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必須挑選合適的方式以降低這種難度,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朱正元教授在當時學校一窮二白基礎上提出了“拼拼湊湊做實驗”的口號,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克服一切困難,將物理實驗開展起來,讓學生活動起來。經(jīng)過過去多年的改善,各地初中院校的物理實驗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但是對許多物理教師來說,當前的實驗器械對于學生來說,好像過于繁雜,得到實驗成果的過程更加簡單,但是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的機會卻越來越罕見,讓實驗的趣味性大大縮減,學生從實驗的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也明顯減少。低成本實驗教學,立足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更易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與激發(fā)起興趣。達到“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技術不低、成本低而價值不低”,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主實踐、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地進行低成本實驗教學的開發(fā),能夠讓初中物理教學去偽存真,讓物理實驗教學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推動物理教育朝著生活和社會前進。

二、低成本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1.借助低成本實驗導入新課

根據(jù)經(jīng)驗得知,新課的導入形式多種多樣,但是依托低成本實驗導入新課將會明顯改善初中物理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開始動量定理的課程時,可以使用這樣一個實驗,教師準備兩個新鮮雞蛋,將它們置于相同高度,讓雞蛋一個掉落到桌面,另一個掉落到桌子上的海綿上,讓學生觀察每一個細節(jié),實驗結束之后,學生定會產(chǎn)生疑問,為何掉落到桌子上的雞蛋爛了,但是海綿上的雞蛋卻不受影響。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將會對新課產(chǎn)生很濃的興趣。

2.借助低成本實驗深化對物理概念的認知

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深化對質量和慣性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空心球固定在細繩的一頭,而另一頭固定在瓶蓋之上。將空心球置于裝滿水的瓶中,再擰緊瓶蓋,將瓶子倒立,快速向右活動瓶子,此時空心球不但不根據(jù)常理向后活動,而是朝著相反的方向,向前快速滾動。這又是為什么呢?教師借助這一問題的契機,在學生充滿好奇的情況下,給學生講解從一現(xiàn)象的原理,加深學生對慣性的印象,讓他們對此概念有更深刻的認知。

3.借助低成本實驗提出問題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定的問題情景。針對具體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讓學習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比如,拿一個裝上水的玻璃杯,用硬紙片將杯子蓋上,用心按壓紙片,然后慢慢地將杯子翻轉過來,之后小心地將手拿開,看杯子中的水會不會流出來,紙片會不會掉下來。讓學生們自己親手做著個實驗,先認真觀察實驗的每一個過程,之后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找到問題的在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對這個實驗的材料進行調(diào)整,改變杯子中的水量的多少。最終,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改變水量的多少,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硬紙片最終都不會掉下來。最后,帶領學生從玻-馬定律中找尋讓紙不會掉落的原理。

4.借助低成本實驗完成研究

在物理新課程標準中,重點提及了探究式學習的方式,也就是讓學生依托對現(xiàn)象的分析去研究事情的本質。尤其是在實驗結果不符合學生的想象的時候,將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更大的興趣。此外,還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和堅持真理的態(tài)度,逐步提升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小孔成像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在晴朗的天氣,樹蔭下的光斑是什么形狀的?經(jīng)^大家的探討,學生們將會得知是圓形的這樣一個答案。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紙板,在上面挖出各種形狀的小孔,然后讓它們在太陽光下面成像,看小孔的形狀不同,會不會讓所成的圖像有所變化。在這個實驗中,教師不用告知學生答案,而是讓他們親自動手,自己去找尋問題的答案。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對教學效果的改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鑒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使用低成本實驗教學是大勢所趨。經(jīng)過上文的分析,使用低成本實驗教學,其實驗器械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之物,使用這些物品完成實驗,不但節(jié)省了實驗成本,而且讓實驗結果變得更加有趣,實驗的結果更加清晰明了,教育效果更加理想。

【參考文獻】

[1] 姚志祥. 初中物理低成本演示實驗的研究與開發(fā)[J]. 才智,2015(23):90.

篇9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主觀能動性;實踐能力

在新時期互聯(lián)網(wǎng)的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給教育注入的新的活力,促進了教育的改革,提升了教學質量。初中地理主要研究的是地球表層的自然要素以及人文要素的關系,這就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教師僅僅以教材為標準,將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更不能對地理進行深入的研究,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引進,為初中地理教學引入了新穎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并結合教材,巧妙地利用投影,有效地實現(xiàn)了地理與多媒體的完美結合,對初中地理教學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下面就針對初中的地理教學進行研究,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教材與多媒體技術的完美結合,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濃厚的興趣是成功的前提,是成功的關鍵?!币虼?,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基礎,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多媒體技術的引入無疑為初中地理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應該是課前,課前進行多媒體導入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幻燈片,給學生展示地理圖片,或者是播放一段錄音,給學生展示地理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天氣的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從我們的生活中尋找最常見、最簡單的東西,如天氣預報,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天氣預報幻燈片,讓學生收聽天氣預報,隨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從幻燈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什么,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隨后將引導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這樣在課前我們就給課堂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在其后的課堂中學生始終能積極地學習。

二、多媒體技術可以擴大信息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地理重在研究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發(fā)展以及演變的過程,并且對不同地區(qū)的地理人文環(huán)境也有深入的研究,這就需要很大的信息量,如果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僅僅圍繞教材是不可能完成,而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在很大的程度上擴大了信息量,信息資源極其豐富,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幻燈片、視頻以及動畫的演示,實現(xiàn)了學生從感性認知逐漸上升為理性認知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認知程度,其次在進行圖片視頻的展示過程中使學生對地理有一個深入的了解,使原本抽象的地理概念在學生的腦海中變得非常清晰,如在自然界常見的一些現(xiàn)象,大氣的運動、地殼的運動、火山的噴發(fā)、板塊的運動等一類的自然現(xiàn)象,如果僅僅以教師板書、簡單的圖示或者是言語的表達這很難使學生理解,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學生可以看到火山噴發(fā)的全過程,在思想上就有了感性的認識,再加上教師的闡述,學生就很容易掌握。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素質,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時期教育的重點不是在教學生知識,而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這是當代教學的關鍵,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寬廣的學習空間。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球運動是教材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基礎內(nèi)容,教師可以將地球的公轉以及自轉做成PPT課件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并配上優(yōu)雅的背景音樂,這樣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通過PPT課件觀察地球的形態(tài),以及地球公轉自轉的形態(tài),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將自然界的奧秘進行簡單化,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其實也是很快樂的。

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多媒體教學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它具有診斷以及反饋的工效。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PPT展示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開放性課題的設計,多讓學生進行一些開放性課題的練習,并對學生進行提問,在開放性的課題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樣的結論,長時間開放性課題的練習能使學生的頭腦變得更加靈活,思維變得敏捷,思想變得豐富,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教材進行課題的設計,這樣學生就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這就完成了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提升的過程,同時也達到了實踐的目的,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總的來說,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在線學習對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入多媒體技術,重新尋找教學的亮點,并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完美結合,這是新課改背景下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對未來教學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新理念;農(nóng)村;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個領域對教育都提出了創(chuàng)新。我國教育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教育目的在于:“追求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學習,并確認這種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以國際化、信息化等為標志的變化十分必要?!薄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強調(diào)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碧骄渴浇虒W作為一種新教學理念被引入到課程改革中來,但是在農(nóng)村實施過程中還未得到真正實現(xiàn),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下在新理念下農(nóng)村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有效的實施。

一、地理探究式教學的內(nèi)涵及重要性

所謂地理探究式教學指的是:在地理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對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體系以及相互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進行的認知,其教學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有質疑、探究、討論等,以學生的個體需求為基準點,地理問題為載體,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誘發(fā)學生深入探究,在實踐的探究過程中分析、總結自然現(xiàn)象,從而形成一種地理學科的信息資料收集、感受和體驗,進而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

其內(nèi)涵關鍵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師生關系的和諧、平等,整個探究過程都充分體驗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符合以生為本的新教學理念。

地理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tǒng)教學中所采取的“填鴨式”教學過于強調(diào)學生的硬性記憶,重知識輕過程,使得學生感覺地理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甚至出現(xiàn)厭倦的情緒,而探究式教學改變了這種教學現(xiàn)象,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2.探究式教學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教學中結論式教學模式,重視全體學生的參與,屬于過程體驗式的教學,實施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探究式教學構建了開放性、研討式的教學形式,進而凸現(xiàn)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合作關系、朋友關系,充分體現(xiàn)了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主動意識的提高。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對新課程理念的一種繼承和發(fā)展,對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農(nóng)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xiàn)狀

《地理課程標準》針對傳統(tǒng)教育提出了六個新的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然而在農(nóng)村教育體系中,由于其條件、地理環(huán)境等差異,使得農(nóng)村地理課堂教學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1.農(nóng)村地理教學評價形式單一

新課程理念一直強調(diào)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然而,農(nóng)村教育相對較為落后,仍然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照樣以成績來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以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師、學校的標準。在農(nóng)村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是以最終的考試成績?yōu)樵u價,即期中、期末的封閉式卷面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jù),這樣單一的評價形式,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引起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綜合技能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2.農(nóng)村地理教育目標定位錯誤

新課程理念下的農(nóng)村地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掌握相關的地理常識,認識環(huán)境和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地理綜合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初步提升地理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誘發(fā)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農(nóng)村地理教育目標主要定位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識,有良好的答題能力等,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和存在,使得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地位被動。

3.農(nóng)村地理教學資源匱乏

農(nóng)村教育條件相對較差,大多農(nóng)村學校的經(jīng)費不足,教學資源匱乏,甚至有些學校連基本的硬件設施都沒有,如:教學掛圖、模型、標本、地球儀等,這些都屬于是地理教學最基礎的工具,這些資源的匱乏,使得地理教師對教學失去了信息和激情,仍然走應試教育路線。

三、探究式教學在農(nóng)村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扼殺學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币虼?,教師可以采取實例引用、故事、圖片、模型、生活情趣等形式來搭建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日界線”時,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即“一對雙胞胎姐妹,后出生的妹妹卻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歲,你能說出原因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則可趁勢引出教學內(nèi)容主題,將自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深入探究。

2.以問題的形式明確探究目標

初中生接觸地理知識不深,且約束力較差,加上農(nóng)村初中生對自主探究方法、過程等實踐能力欠缺,為了防止學生探究過程中偏離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問題的形式來明確探究目標的同時,誘發(fā)學生深入探究,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參與探究活動的積

極性。

3.引導學生自主或者小組合作實施探究

引導學生結合問題以及教學內(nèi)容,利用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通過自己親身的體驗、感受,分析總結地理原理,進行形成地理模型,增強自我探究、實踐能力,進而不斷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地理知識的樂趣所在,感悟地理知識與生活之間關系的密切性,從而樹立正確學習地理的態(tài)度和價

值觀。

4.交流、評價

對探究實踐的結果進行交流、分析、比較、評價,在交流過程中,師生、生生都要學會傾聽,同時,作為教師還應正確珍視學生的探究成果,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多層面、多角度地看待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注重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學生探究地理的自信心。

5.整合教學資源,延伸地理教學

農(nóng)村教育由于經(jīng)費的緊張,對于一些硬件設施欠缺。作為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延伸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教師自身以及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

四、結語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作為農(nóng)村教師要克服資源匱乏的困難,利用當?shù)氐沫h(huán)境、地理優(yōu)勢,整合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實施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確保探究式教學在農(nóng)村地理教學中開展的有效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實踐等綜合技能,提升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陳蕓先.初中地理新課程校本教研問題與指導[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