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的總結范文

時間:2023-09-13 17:18: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語文的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語文的總結

篇1

日子如同時間似箭,回想間,一年的學生會生活促消逝。循著記憶的流河,我開始追思著我過程的點滴,激動過、高興過,也迷茫過、痛苦過,豈論得失與成敗,這點點滴滴配合見證著我的發(fā)展,是我一生弗成缺失的財富。以下是一年來我的個人工作總結申報:

憑心而論,進入大學我學到了許多的器械,有幸加入學生會,更使我有機會打仗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淺!回過火來觀觀本身走過的路,苦澀和歡欣并存,自得與失意同在。大概是光陰過得太快了,而本身想做而又來不及做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于是心中便多了幾分遺憾,以致于每一次想提筆給本身這一年在學生會這塊令人矚目的平臺上所做的工作好好來個過細的總結終歸無言,心中隱匿的話語遲遲不能化為筆下的翰墨。然而,不管本身如何沒有勇氣面對,曩昔的不能轉變,總結終究照樣要寫的,因為只有總結了曩昔,能力更好的進步本身,能力以此為鏡認識本身完善自我,并指導以后的工作。

“居心服務能力把事做對,認真服務能力把事做好”,我不停都記得剛剛入學生會時學長在部門會議上說的這句話。切實其實如此,顛末一年的工作實踐我更深諳這話中的韻味。秘書處工作需好支付有時還必要作出些小小的犧牲,大概在別人安心午睡的時候我們還要在外奔騰購物,大概在別人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我們還得留守辦公室,但也因為我們比別人多一份支付就多了一份勞績。學生會工作無小事,事事都不能懈怠,秘書處的工作多且雜,我們必要處處當心,時時把穩(wěn),因為秘書處是整個學生會的核心,工作中的細微毛病或拖延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學生會的正常運作。因此作為秘書處的一員更要進步自身的素質能力把所支配的工作做得少錯更好,當本身全身心的投入每一次學生會工作中,觀著本身的工作有益于整個學生會時我便深深感到到本身生命的意義,豈論工作的哪一方面都要斟酌到學院、學生會以及廣大同學的利益,本身的責任感也更強了。

秘書處工作必要激情,激情有如穿越窮冬綻放在枝頭的那抹新綠,是人生儲藏的寶藏,是讓生命發(fā)達的動力,如果工作沒有激情,那么便會呈現被動工作的場所場面,工作只為完成任務,也就無心工作,這樣于人于己都欠好,激情工作能力把工作做好并享受工作歷程所帶來的愉快。除了有激情還要有耐心和毅力,合之可稱為積極心,只要我們用積極的心態(tài)作沃土,用來斷的盡力作養(yǎng)分料,用痛苦的檢驗作陽光,用辛勤的汗水作雨露,將激情揮灑,不止在學生會,豈論做何事勝利的喜悅都將隨同左右。學生會是個人人庭,而每個部門都是這個人人庭下的一個小家庭,我不僅是個體照樣群體,工作中考究互助,只有具有積極心服務出有富有激戀人別人才愿意與之互助,做舉事來也自然而然的更為順利,效率也會更高!

在學生會工作一年,我個人的組織和諧才能和團隊協(xié)作才能都獲得了很大的晉升,但不得不認可本身在工作中還有許多不夠之處,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秘書處工作其實也還有許多急待完善的地方,我心中雖有些想法,卻又都被本身一種固有的思惟禁固,總感到(畏懼)本身的想法不成熟,也就不敢勇敢提出,工作中也沒有很積極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沒有更好的道路去更好的完成……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做好2017年個人工作計劃,爭取將各項工作開展得更好。

范文二

在學生會工作一個學期的光陰,精確的說一學期不到,在這段光陰內和非學生會成員相比我所失去的自由光陰相對的要多一點,然則學會的相對要多一些。比如說打仗的人和事相對就要多一點了,打仗的人和事多了,既熬煉處置懲罰事情的才能也能更多的交友,光這些就很值得我在學生會繼承工作下去了,當然我所獲得的當然不止這些。

在學生會工作的這段光陰,有不少人問過我是否值得再繼承干下去,用他們的看點便是與其在學生會這樣勞而無功的干下去,還不如本身在大學多留點光陰玩玩。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學生會的事情并不是說只有特定的人能干的好,就觀個人的觀法,只要你有想法,你可以認真觀待。那么,你就必然能干的好。不去計較那些花在值班室里的光陰、不去計較那些日常工作的繁瑣,那么你就可以充分的勝任學生會的工作了,正所謂魚與熊掌弗成兼得,人各有志,人人的想法不合,那么所做的事情也各不雷同,我在學生會期間,獲得的是對我人際交往才能的熬煉,還有對突發(fā)變亂的處置懲罰才能,我要的便是熬煉本身,在熬煉本身的同時為廣大同學做好需要的辦事工作。

在工作期間最不能要的想法便是把本身和非學生會成員做對照,為什么別人在操場閑逛的時候我們在值班室值班?為怎么別人上床睡覺了,我們還要查房?沒有任何托言,來由很簡單,你參加了學生會。也有許多中途退出的人,他們的想法是否這樣我不太清楚,我知道如果我這樣想,那么,我退出是遲早的事。

在學生會工作期間,我的晉升是循序漸進的,很丟臉出短期內有什么變更,然則和剛開始相比,我的晉升照樣很明顯的。

篇2

關鍵詞:悲苦;虛無;解脫;原罪;救贖;疏淡;濃重

中圖分類號: I207.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7)-02-0055-02

在回答人生悲劇這一亙古不變的命題時,現代文學大致有三種答案,一種是意識形態(tài)的階級論,將人生悲劇歸結為階級壓迫,持這種論調的派別以左翼為代表,最終上升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這種解釋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改變舊的社會制度,用以消除苦難。第二種是佛家之論,認為人生本來就苦,正所謂茫茫苦海,回頭是岸,只有解脫是辦法。最后一種說法是基督教的原罪說,認為人生而有罪,必須通過懺悔和自我救贖,才能得救。誠然,第一種側重文學與外部的關系,后二者則側重文學與心靈的關系。下面就以許地山和為例,略談宗教對其二人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悲苦的解脫:順與避

許地山的散文和小說里有一種明顯的“悲苦意識”,其代表作《綴網勞蛛》這部小說集所展示的現實人生多是苦難的:《商人婦》、《綴網勞蛛》中飽經人世坎坷的惜官、尚潔;《命命鳥》、《換巢鸞鳳》中為爭取愛情而死的敏明、加陵及和鸞;《無法投遞之郵件》、《慕》中受生活煎熬的青年;也有兒子久無音信,老來尋子卻又在混亂中失去兒媳的云姑(《枯楊生花》)和夫妻感情甚篤,卻又被活活拆散的祖父母(《讀〈芝蘭與茉莉 〉因而想及我的祖母 》);還有妻亡女幼的關懷以及失去父母的海角底孤星……這其中包含童年的凄苦、孤獨,青年時期為追求愛情、理想所受的煎熬與痛苦,中年喪妻、喪夫、喪子之痛,更有老無所依,晚景凄涼的悲嘆,可以說,幾乎涵蓋了人一生所可能遭遇的苦難。

這種悲苦意識來源于許地山對人生苦難的體驗。他的人生浸透著種種悲苦,生下來就逢臺灣變亂。19歲時,因家道貧困,開始自謀生活。21歲赴仰光任教,后入燕京大學讀書,隨后又經歷了父死、妻亡……。而許地山自小就有的佛緣使他的悲苦意識與佛教觀念相遇合產生了一種悲劇情懷。他生長在崇佛的家庭,從小就受到佛教的熏陶,經常誦讀揣摩許多佛家經典著作如《法華經》等。1913年,21歲的許地山曾到緬甸仰光的一所華僑學校任教,緬甸這個佛教之邦神秘的宗教氣氛籠罩著他,更加深了他對佛教的興趣。1922年從燕京大學神學院畢業(yè)后,他先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專攻過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回國后又在燕京大學神學院當教授,對宗教有著精深的研究,著有《道教史》、《大藏經索引》、《佛藏子目引得》及許多關于佛教的論文,對佛教教義本體有精深之評述。也正是他對佛教教義的深刻領悟使他的悲劇情懷很自然地融入到他的散文和小說里。

許地山在《無法投遞之郵件》的《覆少覺》中說道:“唉,懷書的病是難以治好的。一個人最怕有‘理想’……朋友們說她是‘愚拙的聰明人’,誠然,她是一個萬事伶俐、一時懵懂的女人……‘理想’和毒花一樣,眼看是美,卻拿不得……”[1] 原始佛教有三個重要的命題,一是諸行無常,二是諸法無我,三是一切皆苦,這三個命題被稱之為“三法印”,成為整個佛學的理論樞紐。諸行無常,是一切皆苦的依據,世上一切萬物皆有因緣何合而成,故無自體,無自性,無一不是遷徙轉變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也如電。人因無明而常生執(zhí)著之心,這正是造成人生悲劇的原因。以佛法看來,愛情不過是海市蜃樓,如幻如夢如泡影,只有破執(zhí)著,才能獲得大智慧,從而得到解脫。還如《愚婦人》[2]中,作為一名石女的愚婦遺憾自己沒有孩子的命運,但作為智者的樵夫卻認為少了生產之痛苦,養(yǎng)育之艱難,正是她比天下女人幸福的原因。由此可見小到愛情大到整個人生,人生的悲劇在于無明,即因沒有智慧,而起的虛妄之心。

那么又如何從這種無明的悲劇中解脫出來呢?這就需要借助佛教的智慧,即選擇“順”和“避”的人生態(tài)度。許地山曾對這兩個字做了如下注解:“如果所謂最后勝利是避不是去,是順不是服,那么我也可以承認有這回事。所謂‘避’與‘順’不是消極的服從與躲避,乃是在不可抵抗的命運中求適應,像不能飛的蜘蛛為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只能打打網一樣?!盵3]可見“順”就是守本分,順乎天意,“避”就是不爭,不作違背常理的事,這一點在佛經有明確的出處,《菩薩纓絡經》說,“順第一義諦為善,背第一義諦起名為惡”,順實際上成了佛教倫理中對善的本質規(guī)定。在佛看來,順有二義,一是順應佛教揭示的無我、無常的真理,即《大乘義章》所云“順理為善,違理為惡。”二是益事,如《成唯識論》所言:“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為為善”。可見人生如蜘蛛網,難保不破,但照結不誤,破了再補,這正合乎佛家“正精進”的主張。雖然前方道路迷茫,悲苦再所難免,但仍然要積極入世。作者借用佛家思想,沒有導向對現實人生的否定,而是通過平衡內心,獲得智慧,進一步強化了生存意志。尚潔惜官的樂天知命,逆來順受自不用提,玉官的多舛人生路上每一次努力,也都可以看作佛家“正精進”思想的反映。

二、原罪與救贖

戲劇大師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經典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刻畫出了繁漪、周樸園、周萍、陳白露等可憎又可愛的人物形象,并由這些人物演繹出了一幕幕人間悲?。簮矍榈臍?,理想的消亡,生命的消逝……然而,這些悲劇的成因是什么?周樸園曾是躊躇滿志的個人主意者,堅信靠個人的力量可建立一個秩序井然的家庭,主宰自己的命運。然而,妻子的背叛、兒子的、前妻的重返,徹底摧毀了他的個人信念。抱著伸張正義初衷的仇虎沒能改變復仇計劃后不安,甚至為復仇付出了幾乎瘋狂的沉重代價。究竟誰在作怪?誰在主宰一切?宇宙之中定有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這就是原罪。如果我們能以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以純粹理性精神對這四部優(yōu)秀作品進行整體觀照,毫無疑問,就一定會敏銳地察覺到,無論是其主題構成還是悲劇內涵,都表現出一種強烈而濃厚的宗教情緒和上帝意識,蘊藉著他基督教人文主義的社會理想和人生價值觀。對于基督精神的敬仰,對于基督教文化的認同,是不難發(fā)現的。

在青年時代抱著人生應該是美好善良的純真信念,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也應該是和諧融洽的;但是,當他走向社會之后,純真的人生理想與黑暗的社會現實之間發(fā)生了激烈的矛盾沖突,無情的現實擊碎了天真幼稚的美夢,使他完全陷入了理智的惶惑之中。他從現實生活中人的身上發(fā)現了一種被他自己稱為“原始蠻性”的力量正在引導著人們走向墮落,這使得他深深焦慮不安。對于人性自身弱點的深層焦慮,正是一種典型的宗教情緒。察覺到,人們會時常不由己地回歸原始的野蠻,流著血,不是恨便是愛,一切都走向極端。現實生活中人性的失衡狀態(tài),導致了人類社會永無休止的殘暴、邪惡、貪婪、和墮落等丑陋現象的發(fā)生,使宇宙陷入一種無序混亂狀態(tài)。于是,虔誠的愛的信仰也因情感的壓抑逐漸發(fā)展到了另外一種極端,變成了沉郁而凝重的“恨”。這種靈魂深處的痛感,使迫切希望能夠尋找到“人究竟該怎樣活著?為什么活著?應該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的答案,此時早已浸透于他大腦潛意識層里的基督教人文意識使他想起了拯救人類的“上帝”。這就是精神人格與創(chuàng)作動因的根本之所在。

當以這種文化心態(tài)和精神品格進入實際創(chuàng)作過程時,他用基督教的原罪意識、世界末日意識、拯救意識以及博愛意識,精心地構思了一個完整的“人生悲劇命運四部曲”的主體意念框架,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統(tǒng)統(tǒng)納入基督教文化的倫理規(guī)范,進而營造了一個統(tǒng)一的藝術思維模式,即:“惡”(原罪)――“毀滅”(懲罰)――“善”(再生)。最能體現基督精神的體現在《 雷雨》的“序幕”和“尾聲”的安排上:遠景是一個教堂醫(yī)院的客廳,并間接交待了這房子是周家賣給教堂醫(yī)院的;近景則是屋內格局和陳設的特寫,這屋內的一切都已“呈現著衰敗的景象”,唯有壁爐上方“空空地,只懸著一個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F在壁爐里燃著煤火?;鹧嫘苄艿?,照著爐前的一張舊圈椅,映出一片紅光,這樣,一絲絲的溫暖,使這古老的房屋還有一些生氣?!?畫外音是遠處飛揚而來的教堂的鐘聲和“教堂內合唱頌主歌同大風琴聲”,作者強調“最好是”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時間是大年三十,人物除了修女看護和小孩各兩位,主要是一位“頭發(fā)斑白,眼睛沉靜而憂郁”的“蒼白的老人”,這位老人就是周樸園,作者借周樸園的懺悔向我們暗示了整個人類只有通過救贖,人類才能得救,才能重返伊甸園。

三、疏淡與濃重

可見,同樣是人生悲劇,解釋者不同,所給的答案就不同。作為東方智慧的佛教把基點建立在人對自身悟性的信心之上,往往抽掉客體去營造一個無所不包的主體。這種自信并非是主體對客體的優(yōu)越感,而是來自主體的神秘感,這必然會轉向對自我和神秘的主體功能的崇拜,因而,佛法講求智慧,講求開脫。西方的基督教,是對造物主的崇拜,把一切都交托在神的手中,通過懺悔獲得拯救。表現在審美風格上,許地山受佛學思想的影響,其小說往往有一定的宗教神秘體驗,散文則充滿禪思意趣,哀而不傷,怨而不怒。而崇尚悲劇,他的劇作渲染恐怖描寫死亡,故事情節(jié)顯得十分神秘怪誕,運用一系列藝術手段形成了一種大悲、大慟、大徹、大悟的悲劇藝術風格。

參考文獻:

篇3

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儲備,由于大學語文學科自身的特殊性和內容的復雜性,所以對大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質和能力要求也非常高,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大學語文教師不僅僅應該充當起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更應該對學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起到教化和引導作用,大學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知識淵博,文化功底深厚的“專家”,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必須要擁有旁征博引的能力,將抽象復雜的大學語文知識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學語文的熱情和信心。另外,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就是:大學語文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不斷弱化,大學語文課更多的是靠教師自身的魅力和學識來吸引學生,保持大學語文的生命和活力,所以大學語文教師必須加強自身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必須建立起完整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將大學語文課程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們,讓學生在富有人文情懷的教師的指引下在具有濃厚人文氛圍的語文課堂中來體味漢語文化的魅力和趣味。

2對大學語文進行正確定位,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我國教育部將大學語文課程列為公共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提出了嚴格明確的要求,強調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情懷,在大學語文教育不斷深入發(fā)展及社會變革的過程中,我們也漸漸認識到大學語文的教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走出大學的課堂與社會實踐相接軌,以社會時代的具體需求為標準,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高能力,具備現代人才發(fā)展特征的人才,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深刻的認識到大學語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應該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達到社會規(guī)定的等級標準,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或課外實踐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通過課內外閱讀的方式對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和為人處世的價值觀鑒別能力進行鍛煉,最終使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真正解決問題,為自己的職業(yè)道路的發(fā)展增光添彩。

3注重學生需求,通過對比分析選擇最佳的教材內容

教材作為大學語文知識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對大學語文知識能否被學生充分理解接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教材必須具備清晰的知識脈絡體系,能夠根據學生與教師的具體需要來確定選材內容,能夠最大程度的貼近學生的生活,用簡單形象的方式將漢語文化的內涵蘊藏其中,所以教師在對大學語文教材的選用上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辨別概念,堅持優(yōu)中選優(yōu)的教材選擇理念,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的教材,這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效能能否正常發(fā)揮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作為教材的主編方來說,應該深入學生的群體中去,真正弄明白大學語文教育缺什么,我們的學生又需要什么,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人文情懷和濃厚人文氛圍的精神世界,在教材編纂的過程中,要在堅持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之上汲取優(yōu)秀的外來文化,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價值觀的碰撞下來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世界文化發(fā)展歷程,拓展自己的文化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的大學語文教師不妨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優(yōu)勢,結合多媒體的聲光、影視效果,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提高大學語文的自身魅力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作品的影像簡解和視頻資料來彌補學生閱讀不足的缺陷,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學術探討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5總結

篇4

【關鍵詞】大學語文 問題 對策

一、當前大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社會經濟發(fā)展給高等職業(yè)教育帶來了雙重的影響:一方面給高職院校帶來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又使高職院校中一些與市場經濟聯(lián)系不密切的學科,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擠,甚至被淘汰,大學語文可以說首當其沖。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有上面所說的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大學語文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失當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教育領域盛行“科學主義”的實用教育,從教育觀念上把大學語文降格為“工具”。在這種教育過程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生活直接有用的人,市場效應成為衡量教育成就的標準之一,教育成為機器般的“知識工業(yè)”。具體到語文教學,則存在著把大學語文當作簡單的文學知識的積累和一些應用型文體的寫作訓練。事實上,大學語文課既有工具性和基礎性,又有審美性和人文性。在上述觀念的影響下,大學語文的人文性不是被長久地忽視就是被擠到邊緣。

(二)大學語文師資短缺

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專業(yè)課程教學受到更大的重視,專業(yè)課的教師隊伍也隨之壯大。從事專業(yè)課教學,評碩導、博導比較容易,其待遇也高,是作為基礎教育的大學語文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的一個外因,使得有水平的老師不安心本課程教學,都想拼命擠向專業(yè)課程教學。剛剛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又沒有太多駕馭大學語文課堂的經驗,要達到大學語文教學高質量,就很難了。

(三)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手段落后

受實用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大學只把大學語文作為選修課,在眾多的選修課中,大學生們紛紛走進西方藝術史、美術鑒賞、音樂欣賞、影視欣賞的課堂,因為這些課程多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學生在瀏覽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聆聽一首首流行的熱歌,欣賞一部部好萊塢大片中輕而易舉拿到了學分,而《大學語文》則門庭冷落,日益邊緣化,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外部原因之外,這和大學語文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也不無關系:教育理念落后,教材內容老套,教學方式大多數還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前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多沿用中學語文的講授套路:介紹作者生平,解詞分段,總結中心思想等,然后是背誦和字詞句章的操練,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教師,而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因此,很多學生戲稱大學語文為“高四語文”。

二、解決大學語文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針對以上的問題,要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效果,應采取以下幾個對策:

(一)對大學語文進行準確定位

關于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198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年會上,曾將“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作為一個中心問題來探討,盡管每一次年會都發(fā)出呼吁,但沒有解決問題,所以在各類高校,大學語文課總存在著某種隨意性、不穩(wěn)定性感。校、系領導重視,這門課可納入正常軌道,課時得以保證;校、系領導不重視,這門課的課時隨意減少,甚至砍掉直至停開。大學語文究竟是基礎課、素質課還是人文知識課?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問題不解決,前面提到的種種壓力和尷尬就不容易解決。定位問題不解決好,大學語文的學科性質就會改變,它應有的學科地位就會削弱,最終在事實上取消了這門課的存在。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連接著文明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所以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迫在眉睫。首先,大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業(yè)務素質。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內容涉及范圍比較廣,這就需要大學語文教師要有很寬的知識面,業(yè)務上要求不是很專,但要求博,各方面的相關知識都要懂。有了很寬的知識面和廣博的知識,才能夠做到觸類旁通,講課才能活潑生動,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其次,大學語文教師還應該注重自身的政治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大學語文教師只有本身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夠引導學生把堅定的政治立場放在第一位,才能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的思想。

(三)采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

贊可夫曾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把自己轉變成具有高素質的學者。比如教師可采取專題學術報告形式附加答疑討論,這樣既有利于把最新的知識教給學生,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進行論文形式的考試,要求有學生自己的見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終生求知的素養(yǎng)與能力。或者把課外專題講座、課外詩文欣賞、名作導讀等納人大學語文的教學范疇,形成文學陶冶與“立交型”空間氛圍,使學生就學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從而達到“單一型”的課堂灌輸型教學難以達到的教學目的,通過潛移默化來打動學生的情感,提高教學質量和素質教育的效果。

篇5

1.文學理論的教學需要

大學語文是為學生的文學理論知識做存儲的最重要的時期,恰當的文學知識存儲對學生作品鑒定能力的提高和個人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都有著積極作用。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的授課核心在于引導學生客觀、正確地把握作品,感官、細膩的分析作品,形成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體系。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的主要授課方式包括以文學理論為線索引導,以生動、形象、具體的闡述性語言為鋪墊,將文學理論的精華貫穿于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的始終。正確的大學語文文學理論教學注重對作品語言和文字特色的分析以及對文學理論系統(tǒng)、全面、多角度的貫穿,以便于高職高專學生更好地接受大學語文課堂,然而現階段中的高職高專語文課堂往往只對第一點有所重視而忽略了第二點的重要作用,這種錯誤的教學偏好使得高職高專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過于受到局限,不能前后貫通,一氣呵成,語文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學生的文學鑒定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加強高職高專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理論系統(tǒng)性的貫穿,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和文學鑒定水平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2.文學在社會現狀中的需求

在當今社會中,對于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伴隨而來的,是要求我們要在學生學校階段提高其自身素質,讓學生達到在社會需求中的基本素質水平要求。而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從根本上決定了其自身的素質,從學生的實習面試,到工作之間的基本交流,都基本的文學素養(yǎng)為其奠定基礎,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人與人溝通中的表達。在高職高專中,對于大學語文的短板,更加明顯的體現了出來。在高職高專學校中,普遍存在一種氛圍,注重專業(yè)學科的學習,而輕視這種最基礎性學科的學習。在原本缺乏文學知識的基礎上,又不主動接受大學語文教育。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的缺失,則對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高要求要求,一方面,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給予他們在文學上的熏陶,讓他們獲得精神上的啟迪,與審美上的提高;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認識到大學語文對其的重要性,讓其主動接受,并學習。面對社會的現狀,大學語文的文學理論教學,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二、高職高專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理論教學現狀

1.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材

新編《大學語文》為了避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枯燥、乏味和單一,采取減少寫作練習,降低對文史知識的集中性重視,采用便于學生理解文體結構達到豐富教學內容的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學科的單一性,但也導致了學生不能以歷史時間和作者作品為線索貫穿到整個語文學習中。語文模塊支離破碎,學生對流派、風格、思潮等歷史潮流不能做前承后接的分析和理解,使得語文的系統(tǒng)化、一體化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學內容上,老師往往更偏重于對教材中的基礎語法知識的指導和教材圈定重點范文的解讀,忽視了文化熏陶,精神啟迪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

2.高職高專學生接受能力

從調查我們發(fā)現,大多數的高職高專語文老師認為高職高專的學生文化素養(yǎng)偏低,語文學習能力不足,重專業(yè)輕基礎。這樣的思維定視讓高職高專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有所懈怠,老師往往教語法、教基礎、教文體后便草草了課,恰恰與學生追求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背道而馳。高職高專學生的文學理論接受能力并非表面的如此淺顯,在一定生活閱歷的基礎上,學生渴望在濃重的文化熏陶,文學的優(yōu)美審定中得到精神的娛悅,身心的釋放。老師對文學理論的過分拘謹、約束不利于學生獲取文學知識,理解文學內涵,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從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本上的文學理論知識看來,其安插生硬、尷尬,不能在上下文之間起到起承轉合的積極作用,使得學生既不明白理論內涵,又不理解作品真正表達的含義,文學理論失去了自身的理論價值。因此,我們既不能將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文學理論教學過分的拘謹和約束,也不能忽視了學生的文學理論接受程度范圍,老師在全面、系統(tǒng)的解讀文學理論的同時恰當的安排文學理論教學進程。

3.高職高專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理論缺乏創(chuàng)造性

文學理論缺乏創(chuàng)造性即過分的采納嗟來之物,使得自我的理論體系和文學思想沒有成型的規(guī)定,本土理論過于松散。大學語文本是一個開放的課堂,在老師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老師與學生在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另辟蹊徑,創(chuàng)設我國具有時代特色和本土特征的文學理論體系。然而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缺乏的也正是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單一的吸收基礎知識,解讀文學理論,學習進程往往只停留在“吸收”過程,學生連舉一反三的語文能力都不具備。能否真正有效的實現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理論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在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設富有我國本土特色的文學理論體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實現高職高專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理論教學的必要措施

1.建設科學的文學理論

科學的文學理論需要牢固的語文基礎知識來保障,因此建設科學的文學理論所要走好第一步便是夯實基礎,提高學生的基礎語文能力。主要方法包括幫助高職高專學生對作品的文體進行準確地把握,以實現學生對作品的針對性分析理解;古文學習中教導學生查明每一個文言詞字的表象含義,承接上文,啟程下文,在上下文的結合中再對古文言詞字進行深層解剖,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對于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文學理論結合歷史背景,作者生前境況、遭遇進行正確的把握和解讀,以提高學生對文學理論的理解和吸收。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后,便是在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理論進行語文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高,實現學生文學人文素養(yǎng)的升華。如何以基礎為前提,提高語文素養(yǎng)呢?便是海納百川的學習精神和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對文學理論的深層次剖析需要充分的背景資料支持和堅定地思想支撐,在動態(tài)的文學活動中,把握真理的唯一方式便是在實踐中發(fā)現理論核心,老師與學生在文學實踐中調整理論方向,把握主體要領的同時做適時地文學延伸,以應對文學活動的時代變遷。在樹立正確的意識目標后,便是對實踐中發(fā)現的理論核心問題進行整理和總結,以實現系統(tǒng)、全面、一體化的文學理論體系,在促進文學理論發(fā)展的同時,滿足現代社會對文學理論的需求,建設科學的文學理論體系。

2.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

在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對文學理論的理解和評估。為了實現高效、良好的課堂效果,必須在課下本著課堂教學目標,做好充分的具有文學理論指導目的性的教學準備。從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新編《大學語文》注重古文言的學習,此外也將外國小說和西方古典文論包含其中,在中外理論一體化的教材設定上實現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那么在古文言文的教學準備中,老師又該怎樣做到科學和充分呢,首先需要老師對我國傳統(tǒng)的文論結合自我經驗進行總結和概括,歸納教材古文言章節(jié)中出現的集中性理論、時代線索、背景概況,以直接歸納和直觀綜合為教學準備的指導基礎。然后借鑒我國古文言文理論鑒定體制,在借鑒的基礎上學習領會,為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學提供可依賴的范本。在外國文學史及其文學理論的教學準備中,老師應該持“在肯定中適時批判,在批判中采其精華”的備課態(tài)度,總結19世紀至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體制,結合時代背景,對例如“唯美派”、“象征派”的文學派別予以精神分析,在分析、批判的同時加強了對現代文學史的理解,以更好的授之學生,加強學生對教材中文學理論的理解。

3.多探尋教育創(chuàng)新之法

在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上,做好教學素材上的準備,我們可以適當的嘗試突破課時的局限,以用來增加大學語文課堂的開放性,與多樣性??梢远ㄆ诘嘏e辦一些文學上的競賽,讓學生在參加競賽的同時,主動地去吸收更多的文學知識,并且可以增強學生在思想表達與溝通上的能力。還可以布置下一些開放性的作業(yè),比如讓學生們?yōu)g覽中國傳統(tǒng)的名勝古跡,以及一些歷史博物館,通過思想上的洗滌,也可以達到文學上積極性的提高。在教育教學中,創(chuàng)新的作用不可或缺,教師可以針對學上在課堂上精神狀態(tài)的反應,以及在課堂下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要求,來進行課堂上的實時改變。針對高職高專課堂上的不同,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達到課堂上可以達到的最佳效果。

4.從學生思想上著手

高職語文在課程設置上,基本將課程安排在學生一二年級,而在一二年級時,學生還處在沒有全面接觸課程,對自己的職業(yè),以及社會對自己的要求都知之甚少,毫無職業(yè)意識,這就導致學生無法了解學校開設大學語文科目的原因及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變的盲目,而無目的性,只是僵硬的學習,而不求甚解。因此,我們應當從學生的思想上著手,首先讓其了解社會對自己相關職業(yè)的基本要求,以及社會對于人才文學素質的要求,在學生了解大學語文科目的重要性之后,學生會重視起大學語文文學理論等相關教學工作,并且會主動補充自己的不足。通過讓學生有前瞻性的學習,讓其在面對將來的求職與工作中,可以從容面對,并且在品德上進行陶冶,成為高素質人才。

5.以實踐為基礎

對于文學理論的研究,我國文學研究工作長久以來的一大弊病便是過于在宏觀上進行理論把握,集中于理論和社會文化意蘊的探索和揭示,在高職高專大學語文的文學理論教學同樣有次弊病,過分注重理論內涵,忽視實踐的重要意義。以實踐為基礎探索文學理論的科學教學法包括引導學生對語言、修辭、文體做精細的論析,課下針對教材中的難點疑點進行資料查閱,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中去,填補傳統(tǒng)知識積淀的漏洞。學生自我翻閱中國古代文學史和西方文論發(fā)展史的同時,加強自身文學理論建設,在實踐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創(chuàng)新,踏踏實實做好文本學的研究。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接受文化知識的熏陶,提高個人素養(yǎng)是學好專業(yè)學科,未來做一名成功的社會人的基礎和保障。

6.公平對待中西方文學理論

大學語文課堂在弘揚民族精神的同時也不可以過分的批評和紕漏西方文學的弊端,幫助學生對中西方文學有著平等的認知。老師以西方文學為參考基礎和理論資源,引導學生突出本土文化底蘊。中國文學語境講究“和而不同”,西方則更注重“鞭笞”,在兩種思想理論的沖擊下,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fā)學生對高職高專大學語文中的文學理論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篇6

【關鍵詞】新形勢;大學語文教學;思考探索

隨著經濟逐漸全球化,對大學生大學語文的課程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尤其是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漢語,各個國家也在不斷開展?jié)h語教學,在這個時期,大學語文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漢語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是中國歷史的象征和代表,它曾經鼓勵過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也曾經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人才。然而,現如今,在國內大學生的嚴重,對語文教學的忽視使得思考,因此,對大學生語文教學應該進行深刻的反思。

一、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在漢語逐漸全球化的今天,國內對大學生大學語文的教學并未得到相應的關注,各個高校對大學語文的教育還停留在原來的位置,教師們的教育方式也較為傳統(tǒng),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造成了對大學生大學語文的教育的長期停滯。進而影響了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了外國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漢語的忽視也越來越多,這對于現在大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消極的意義。高?,F有的教育機制本身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不能夠全面關注現在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也不能正面解決這些先存在的問題,進而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化,造成了大學生對語文知識增長的停滯。

二、高校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們的教育方式較為死板

大學教師們還是繼續(xù)延續(xù)以前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按照課本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傳遞和教學,這種枯燥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社會影響下大學生教育的需求,進而使得學生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越來越低,影響了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怎么能夠對大學語文進行全面的掌握和認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能使得大學語文教育停滯,使得教育效率不高,影響了漢語文學的傳播,不能夠使?jié)h語文化發(fā)揮其本有的價值,進而使得大學語文的教育在某一方面失去了意義。

2.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

隨著國際之間文化交流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自己本國語言的學習慢慢失去了興趣,反而對其他國家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沒有興趣,進而也就談不上對文化內涵的認知了。除此之外,各個高校在開展大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沒有一個良好的方式在大學生之間宣傳,使得大學語文教育并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也就不會去重視和參與這件事,在這樣一個不積極的環(huán)境下很難培養(yǎng)學生對大學語文的興趣和喜好。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只能使得對大學生大學語文的教育效率越來越低,使得課堂教育的氛圍也越來越不好。

三、新形勢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進措施

1.按照社會需求重新認識大學語文教學

在時代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高校語文教學的定位也應當緊隨時代的腳步,然而,當前大學在語文教學定位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突出的表現就是,角度缺乏人文性和目標感,為了教學而教學。教育部的《大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大學語文教學應當發(fā)揮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從社會需求的視角下重新定位大學語文要做到:首先,充分認識大學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社會性,在此基礎上明確大學語文教學的深刻社會意義,使教學行為產生推動力,而不是機械性的、盲目地開展大學語文教學;其次,明確樹立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最好將目標進行量化,以便后期考核,使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教學工作的目標所在,并在考核壓力的推動下,增加轉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途徑的動力;最后,轉變精英化教育的思路,采取大眾化教育的思路,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再是培養(yǎng)個別的學科尖子生,而是提升學生整體的綜合語文素質,要采用大眾化的教學思路,讓教學行為更廣泛地被學生所接受,最大面積地提升語文教學對象即學生群體的語文素質。總之,社會需求視角下,重新定位大學語文教學,轉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念,是科學開展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基礎性和前提性的一步。

2.教師們改進教育方式

現如今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師們也應該跟緊步伐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總結和改革。教師們應該對大學生的特征進行分析,選擇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進行引導教育,這樣才能夠提高教育的效率,使得大學生的語文教學能夠順利教學,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得他們能夠對漢語文化充滿興趣。這樣對大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當然,對大學語文的教育以及大學生文化涵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有重要的意義。教育方式得到了,教育效率也得到了相應大的提升,這樣一來,大學語文的教育也就能夠有新的方向和希望,文化的傳播也就有了新的起色。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學語文的興趣

學習興趣在教育中是教學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它對于教學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具有積極地影響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應該為學生學學語文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學語文,有了主動性和愛好,自然效率也就提高了,那學習的知識也就不用說了。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對大學語文的興趣,提高大學生對學學語文的主動性對于大學語文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對大學生語文教育的意義。

四、結語

在新形勢下,對大學生的語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大學生的語文教育的影響作用不僅僅是對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對漢語文化的傳播,這對于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各個高校應該對自己本校教育制度中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問題之后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找到解決的方式,建立一個適合自己學生的教育機制,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真正達到了大學語文教育的目的。這樣才能夠解決我國現在對大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桑迪歡.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思考與探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4:47-50.

[2]程春霖.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思考與探索[J].才智,2015,20:117.

[3]師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走出大學語文教學困境[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No.31601:249.

篇7

論文摘要: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存在著對大學語文網絡教學資源的誤解和對資源庫的不當建設,本文就這些現象提出整合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構想。整合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需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需要體現高職特色,需要彌補語文應用中“表達與交流”的內容。建設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平臺,還應注意資源利用市場的開拓,以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一、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開發(fā)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缺乏高職特色,定位欠科學

2003年起高職高專課程開始被列入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審,當年高職高專課程占了評審總數的18%,近兩年所占評審比例逐漸上升,但仍無法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這說明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遠不及普通高等院校,大學語文也不例外。當前,許多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受普通高等院校影響較大,從教學設計到教學模式,甚至教學內容都“似曾相識”,沒有充分體現出當代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的特點。

2.各自為政,出現大學語文“網絡糙品”

在國家教育政策的積極鼓勵下,各高職院校紛紛上馬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建設項目。然而由于各自為政,無法整合教師力量,導致網絡精品課程良莠不齊,有的內容陳舊,有的設計簡單,還有的“囊中羞澀”,點擊幾個欄目都屬“尚在建設中”,而最集中的問題是未能實現資源共享。

3.難以實現網絡資源共享,造成精品語文課程被閑置、浪費

2009年7月以來,國家精品課程資源中心連續(xù)12個月對2003~2009年獲批的793門高職國家精品課程學校網站運行狀況進行了監(jiān)控。結果顯示,有171門課程可訪問率始終保持在良好(可訪問率超過80%),其中卻無大學語文的蹤影。國家級精品課程尚且如此,可以想象省級精品、校級精品的情況??磥?,不斷改善大學語文精品課程支撐網站條件,確保網絡暢通,及時更新和完善課程網上教學資源,保障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已迫在眉睫。

二、整合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意義

目前,我國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出現的問題令人堪憂。種種弊病已經阻塞了教學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學方法、高效的教學成果、寶貴的教學經驗等重要資源的傳播和利用。因此,我們有必要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有計劃有步驟、規(guī)范地整合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以有力促進各高職院校的合作,進一步傳播先進教學理念,展示優(yōu)質教改成果,這對提升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總體資源占有水平、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具有一定的戰(zhàn)略意義。

三、整合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思路

1.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資源

由于未能整合教師力量和欠缺專門的技術維護,各高職院校網站上的大學語文精品課程大多處在“一家之言”、“閉關自守”狀態(tài),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資源共享。要改變這種窘態(tài),必須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這條道路。各高職院校應更新觀念,突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想,共建大學語文精品課程資源平臺,集思廣益,共同推進大學語文的教改工作。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要發(fā)揚光大,還需先進的網絡設備及維護技術,否則,即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在校校合作的同時,還需校企合作,由專門運營、管理網絡的企業(yè)參與這項工程,共建共享大學語文精品課程資源。這種運作模式在我國語文基礎教育方面已不乏成功案例,如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中國語文網、語文新課程資源網等,均是整合全國數百所一流名校及數千一線老師的課件、教案、試卷、備課素材、論文和作文等資源,由企業(yè)進行技術維護的網上資源平臺。

2.以高職為特色,科學定位大學語文

從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中的闡述,可以看出大學語文課程性質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這意味著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無論在哪所院校開設,均應發(fā)揮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增進大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作用。但高職院校相比普通高等院校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的職業(yè)教育目標是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這就明確了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主要內容是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質,高職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側重于扎實系統(tǒng)的專業(yè)應用知識。而且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高職學生還有人文基礎知識底子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應融合職業(yè)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基礎性與時代性特點,在中學語文教育基礎上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批判性思維,而無需完全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培養(yǎng)通才”目標把閱讀教學博大精深化。高職語文還應在閱讀熏陶下,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注重與社會實踐相聯(lián)系,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質。同時應照顧到專業(yè)特點,在文科學生方面凸顯應用寫作的工具性,提高文科生的應用寫作能力;在理工科學生方面注重提升閱讀能力,增強思維訓練。高職大學語文惟有走出普通高校語文這片廬山,方能不迷失自我,在科學定位中成就“風景這邊獨好”。

3.以課程為中心,化整為零整合優(yōu)質資源

鑒于當前高職大學語文教材品種繁多,參差不齊,而且未能完全反映高職特色,未能滿足文、理、工、農、醫(yī)等不同專業(yè)學生的需要,因此,應打破傳統(tǒng)的以某校某教材的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為單位來整合網絡資源的做法,改以化整為零的方式,以模塊組合為網絡資源框架。為體現職業(yè)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基礎性與時代性特點,高職大學語文的網絡資源可分成“文學閱讀鑒賞”和“表達與交流”兩大母模塊。“文學閱讀鑒賞”下設“中國古典文學鑒賞”、“中國現當代文學鑒賞”、“外國古典文學鑒賞”與“外國當代文學鑒賞”四個子模塊;“表達與交流”下設“普通話訓練”、“朗誦技巧與藝術”、“演講技巧與藝術”、“辯論技巧與藝術”、“應用寫作訓練”與“師生作品欣賞”六個子模塊。

以課程為中心、化整為零整合優(yōu)質資源的具體做法是將來自各高職院校的不同教材的大學語文精品課程內容以作品為綱進行整理歸納,有關作品的文獻資料、電子教案、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思考練習等內容均可放入“文學閱讀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大模塊?!氨磉_與交流”模塊內容突出了高職大學語文工具性特點,這些內容在現有的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網絡資源中很少見到,然而卻是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許多高職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已涉及“表達與交流”內容,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只是未能系統(tǒng)總結。因此“表達與交流”模塊內容的建設是對現有高職大學語文的良好實踐,是彌補以往語文應用項目網絡資源的空缺。

應用這種模塊形式整合網絡資源便于師生上傳精品資料,不一定要等到整門精品課程評估驗收結束后才“千呼萬喚始出來”,而且整門大學語文精品課程也未必能做到處處精彩時時領先,所以應用模塊形式整合網絡資源將會大大提高建設高職大學語文精品課程的效率。而它的最大優(yōu)點是能快捷地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專業(yè)師生工作學習的需要。通過共建共享資源,高職大學語文師生既能推進語文課程建設,又能各取所需,這應是“不拘一格建資源,抖擻語文快人心”的樂事。

4.以服務教學為宗旨,開拓資源利用市場

開拓資源利用市場,首先要使資源平臺能立體輻射各地高職一線語文教師與廣大學生,要確保網絡暢通,師生可以隨時訪問網站,進行交流學習。其次,資源平臺應依托強大的師資隊伍,及時更新與完善網上資源,用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料、專業(yè)的教學指導信息、熱門的前沿資訊與生動的課外瞭望等內容不斷吸引廣大師生利用語文網絡資源。再者,可以合理利用物質刺激,提升師生利用資源的積極性。資源平臺可免費分配給合作院校師生一定的下載資源點數,爭取資源利用市場的先機。同時鼓勵廣大師生通過上傳優(yōu)質資源獲取點數,以成為免費用戶。當然也可以充值購買點數以獲取優(yōu)質語文資源,此舉亦可為校企共建資源助力。

四、結束語

魯迅先生曾就怎樣對待外來民族文化問題提出了著名的“拿來主義”,他說“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稱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稱為新文藝”。這個“拿來”觀點與網絡資源的“整合”觀點不謀而合。高職語文教師應順應21世紀網絡時代、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構建語文網絡教學平臺,整合語文網絡資源,實現傳統(tǒng)教學與網絡教學立體互動、雙贏共進的發(fā)展目標。缺失資源的整合,高職語文也不能自稱為精品語文。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李克東.網絡教學環(huán)境[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3]黃玲青.“六位一體”課程模式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08(10).

[4]劉超.淺談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職大學語文教學[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0(3).

篇8

一、基于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

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教師要改變教學只能在課堂中完成的認識,要改革教學以單篇課文講授為主的模式。實踐教學對于大學語文課程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滿足學生對課程的實際需求。作為地方院校的學生,他應該是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未來的建設者。這需要學校為地方培養(yǎng)“留得住、用得好”的畢業(yè)生,在專業(yè)和課程設置方面要“接地氣”,滿足地方的發(fā)展需求。大學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從文化層面對地方的情感認同上有著重要的影響?;诘赜蛭膶W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需要從多方面予以構建:第一,有一本適當融入地方文學的大學語文教材。以中外文學經典組成大學語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直以來通行的做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取得很好的成效。作為地方院校來說,我們選用其他成熟的教材當然可以在短期內從面上實施教學。但有些問題卻值得我們思索:大學語文教材“地方性”凸顯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特色的培育??偟膩碚f,大學語文現有教材內容都具有全面而系統(tǒng)的優(yōu)點,但部分教材的個性特色和整體核心思想則需加強。大學語文教材適當融入地方文學主要是通過地方文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通過面向地方文學的閱讀實踐和寫作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第二,有一部操作性較強的實踐教學大綱。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大綱是教學實踐活動的指南,是教學實踐活動安排的依據。作為一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大綱,它不同于一個專業(yè)的實踐教學大綱。專業(yè)的實踐教學大綱可以分學期完成不同的目標,而大學語文教學只有一定量的學時,制定實踐大綱應充分考慮教學時數的限制。因此,大學語文實踐教學大綱應該突出重點,主要從地方文學閱讀、地方文學資料收集、地方文學田野調查、地方文化采風等方面予以安排。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會突破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而達到逐步內化為培育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自覺追求,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追求。第三,有一批代表性強且關系穩(wěn)固的語文實踐教學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大學語文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穩(wěn)固的實踐教學基地,不僅能充分滿足學生實踐教學需要,而且還能在實踐教學基地與高校的長期互動中,實現雙方多領域的合作。作為一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基地,它的創(chuàng)建應該緊密結合課程的需求與特色,同時應該考慮實踐活動開展的便利性。教研室應當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規(guī)范管理要求,明確實踐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指導教師的職責以及管理措施等。第四,有一些影響較大且成果豐富的語文實踐教學重點團隊。在具體的組織方式上,大學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以若干個學生為一個基本單位組成學習團隊,團隊的劃分應根據學生的興趣、語文能力等因素,團隊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個團隊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實踐環(huán)節(jié)強調每個成員都要參與。在合作式的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理念和競爭意識都能得到加強。但大學語文教學由于學生來源比較廣,授課教師數量也比較多,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活動因此很難做到均衡開展。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建一些重點團隊,對重點團隊予以重點支持。通過總結和宣傳重點團隊的實踐成果,在學校和地方產生良好的影響,以此促進大學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得到良性的持續(xù)開展。第五,有一套具體靈活的實施內容和方法。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活動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可以組織民間文學采風,地方文學資料的田野調查,以地方自然或人文景觀為主題的征文比賽,凸顯地方主題的演講朗誦活動,地方街區(qū)規(guī)范用字調查,城市市民閱讀習慣調查、公務文風的學習調研以及有關地方文學作品的改編和表演等。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在內容的設計上要避免空洞,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在方法的選擇上,要有操作性強的切實措施。第六,有一個合理的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評價辦法以及教學反饋機制。現有的大學語文期末考核方式一般是考試或考查,最終成績結合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進行評定。這樣的評價方法在操作上簡便易行,但不能夠很好地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以及語文的應用能力,尤其是對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行為和效果評價不夠。在對學生評價方法上,我們可以融入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如對學生的調研報告、參與語文實踐活動情況進行考核,其成績納入學期總評成績。在考核目標上,我們對學生除了必要的文學知識考查以外還應該結合地方文學設計更加開放的問題,使得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展現。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要取得良性發(fā)展,還需要建立師生能夠平等交流的教學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從而不斷改進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應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體現為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這實際上對學校和教師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需要學校給予政策支持,在課時及經費方面予以必要的扶持;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還需要教師在觀念上有所更新,我們強調人文教育不是說固守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文學知識的承傳方面確實有其優(yōu)勢,但隨著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大學語文課程也需要與時俱進,在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重視實踐教學。

二、構建基于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注意的問題

實踐教學可以為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搭建良好的平臺,地方文學可以為大學語文實施實踐教學創(chuàng)造便利的載體?;诘胤轿膶W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創(chuàng)新了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而且還有力推動教學方式、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的變革。當然,實施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要處理好“功用”“實踐”“人文教育”三者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我們一方面應當看到學生就業(yè)中實用技能得到越來越重視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應當看到學生在選課時也越來越重視功用性,“學習這門課對我有什么用”是學生選課首先會思考的問題。教師如果僅僅只是批評學生功利主義的選課觀,這是不夠的,學生也難以接受。因此,課程教學還是要審視自身,從加強課程的實踐性來增強課程的“功用性”,“功用”是靠實踐來積累和實現的。但強調“功用”,并不是排斥“人文教育”?;诘胤轿膶W的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應該緊扣實踐的精神,在實踐中感知文學、探究文學,從而使學生在心靈上受到真正的感染,實現大學語文“人文教育”的目的。第二,要處理好地方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我們應該看到基于地方文學的大學語文教學在知識系統(tǒng)性方面存在的缺陷。為避免知識系統(tǒng)性的缺陷,我們可以采取的辦法有:一是教材編寫首先應有核心思想,然后概括出若干個單元主題,單元的主題既要精練典雅,又要切合地方文化的精髓,每個單元主題能涵蓋選文的思想內容。每個單元既有地方文學的經典代表,又選入中國文學史上反映類似主題的經典作品作為單元的拓展;二是有必要通過單篇課文的相關知識鏈接和研讀思考,使課程內容避免封閉而呈現出開放的特點。根據每單元課文的具體內容,聯(lián)系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實踐教學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三是教材中以附錄的形式簡要標明中國文學史和地域文學史上比較重要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及作家作品的主要特征,讓學生對文學發(fā)展的基本脈絡有大致的了解,這既方便學生查閱,也可用于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實踐。第三,基于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并不是對現行的教學體系和方法的全盤否定,更不是對課堂教學的漠視和放任自流,實際上良好的課堂教學是實踐教學能夠得到順利開展的前提。只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教學的興趣,同時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又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良性互動??傊?,基于地域文學的大學語文實踐教學應注意符合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功能。地方文學進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其是否符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功能決定了課程的發(fā)展基礎和生命力。從教學改革的層面來說,結合地域文學來實施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可以改變現有大學語文教學內容面面俱到、實踐教學載體缺失和核心指向不明的不足。當然,把地域文學應用于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并不是要把我們的教學拘囿于地域文學相對局部的空間里,而是透過一個獨特的視角開放地引導學生感知全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元性,通過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了解地方文化及其價值,形成關注和熱愛地域文學的意識,從而通過實踐的層面更好地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

作者:張小明單位:黃山學院

篇9

隨著計算機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語文的教學也面臨著教學的新形勢,相對于傳統(tǒng)的大學語文教學,網絡時代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有以下新的形勢:

1.知識內容的現代化

網絡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知識傳遞速度化,人們不再局限于從課本上獲得知識,在網絡上更新的文化知識甚至比課本、書籍等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也更加容易查找。因此對于大學語文教學來說,語文老師不僅要對教材知識進行掌握,還要通過網絡搜索查找適應時展的相對應的資料。另外,針對于網絡知識的不斷擴展,語文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網絡素養(yǎng)。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2.多媒體與電子化

技術網絡時代在教學上的體現是多媒體教學和電子化教學的應用。因此,網絡時代下的大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將語文教學知識融入進去,進而展現給學生。因此語文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就是要對這些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學會合理地運用。

3.拓展化和互動性

網絡時代下的教學對教師對教材的駕馭和教學組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對網絡要足夠熟悉,這樣才能在現代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用全面的眼光來進行知識的拓展,幫助學生在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另外身在網絡世界的語文教師,也要通過互動的方式對學生現代生活進行基本了解,從而找到與教學內容想結合的點,使知識的拓展既有緊密性,又貼合實際。

二、網絡時代下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

面對網絡時代下大學語文教學的新形勢,學校要充分意識到教學改革的必要性。網絡時代下,青年大學生成為網絡用戶的主體力量,因此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也要適應網絡時代的特點來進行改革,以下是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選用合適語文教材,貼近時代潮流

大學語文教學可以選用的教材是非常豐富的,但在教材內容的編制上,雖然各有不同,卻又都偏向于對文學作品的品讀和賞析,因此高校語文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在各個專業(yè)的語文教學中應用不同層次的語文教材。另外還要結合網絡時代下的文學網站上的時代文章特點,找到適合當代大學生思想潮流的文學作品,并且適當應用在教材的編制內容中,增加大學生關注和熟悉的內容思想,這樣才能拉進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學生才有更大的興趣和能力去接受文學作品的思想,培養(yǎng)時代性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2.建立信息時代下的科學教學方法

大學語文教材內容上的改變意味著教學方法也要隨之變化。傳統(tǒng)語文教學多為語文教師一人講授式,只有教師在領略文字的藝術魅力,而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因此,網絡時代下的語文教學方法應該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從根本上讓學生參與到文字的品讀中來。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建立信息時代下的科學教學方法。

3.培養(yǎng)網絡平臺下的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網絡時代下必須進行改善,也就是說,現代教師要拋掉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并且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從原來純粹的接收者轉變?yōu)閷W習的參與者,讓教師的角色從原來組織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路人、啟發(fā)人,師生相處轉變?yōu)橄嗷ヌ接憣W習的一種模式,在課堂上老師要注重對學生啟發(fā)性思維的引導,對待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知識的相互交流過程中,不再以壟斷者的身份來跟學生交流,在課堂下,可以跟學生相互分享跟語文學習有關的網站,共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4.運用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考試方式

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上的轉變意味著對學生進行大學語文考核的方式也要進行改變,在網絡時代,大學語文考核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紙質試卷為平臺的語文文章賞析的考試方式,要從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兩個方面適應網絡時代特點,可以采用平時考試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試方式,根據學生在網絡上的博客文章或者征文情況等進行大學語文平時成績的考核,在期末考試中,則可以采用紙質試卷的形式,對學生平時所學知識和語文網站平臺下的語文知識進行總結考核,從而綜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三、結語

篇10

關鍵詞:大學語文 文言文 教學 改革

引言

文言文是大學語文教材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學習途徑。然而,由筆者組織的全國多所高校共2800余名在校大學生參加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7%的學生喜歡文言文,這樣的教學現狀勢必嚴重影響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和課程目標的實現。作為大學語文教改必須突破的瓶頸問題,文言文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以陜西省省級重點教改項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地方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研究”為依托,在安康學院進行了以素質教育和能力訓練為主要目標的文言文教學改革。

一、明確大學語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經過中學六年的文言文磨礪,大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文言常識和文言語感,所以大學語文里的文言文學習,更重要的是讓經典智慧指引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服務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因此我們提出大學語文文言文部分的教學目標:在中學語文的基礎上,學習優(yōu)秀文言文匠心獨運的寫作藝術,提高文言文語感和語言表達運用能力,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感知、體悟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圣先賢的人生智慧,為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以后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及人生發(fā)展服務。相比中學文言文教學,大學語文的文言文引入文化和學術的內容,“讓學生跨越字詞句篇,從哲學的層面、文化的層面來認識文學中的諸種現象,從而使大學語文的教學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p>

二、認真研究文本,優(yōu)化文言文教學設計

大學語文教材節(jié)選的文言文,都是經受了歷史檢驗的經典作品,其文化思想、情感內蘊、語言藝術,任一方面都可做詳盡的解讀。在教學實踐中重點關注文本的時代性主題和現實指導意義,關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和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傳遞。以下幾點為凝練出的文言文教學觀點:

首先,史學作品,發(fā)揮以史為鑒的作用,主要從經世致用層面引導學生思考、學習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行為方式,獲得事業(yè)成功失敗的感性與理性體悟。比如《段于鄢》,雖然也會分析人物形象和寫作藝術,但幫助學生體悟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才是教學的重點。為此我們安排這樣三個內容:第一,比較祭仲、公子呂、穎考叔三人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在人際交流溝通特別是與上司的匯報時應注意的細節(jié)、對方的心理以及如何措辭;第二,討論、分析穎考叔和莊公胸有溝壑卻明知故問的言行,引導學生體悟做事的方式方法,不要只想著走捷徑;第三,分析總結莊公的成功,引導學生認識成就事業(yè)的道路要靠自己去走出來,要能面對現實,有目標、有為實現目標的那份堅忍不拔和責任心,并修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成功的坦途;第四,分析總結共叔段失敗的教訓,引導學生體悟做人做事要規(guī)避失敗,除了要低調也即傳統(tǒng)所謂的養(yǎng)德,還要有團隊合作共贏的意識,格局大事業(yè)才能大。

其次,文學作品,既要有古為今用的思想,還要學習借鑒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應用能力。例如《蘭亭集序》,我們設置三個重點能力訓練項目:第一,語言表達能力。從書序的寫作知識、該文所用表達方式的角度,設置了一個語言交際的案例,學生A來到教務處,說“老師,我公選課沒成績?!闭埬闩袛嘣撋Z言表達是否恰當?!蓖ㄟ^這一案例,學生認識并掌握了人際交流或者為文記事時必須注意的要素。第二,作品閱讀鑒賞和總結概況能力。通過比較該文與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的不同,既深刻理解了《蘭》文的思想情感和行文脈絡,又學習了兩篇作品的語言藝術。第三,認識經典作品的當代傳承與表現形式。比較《蘭》文與周杰倫演唱的《蘭亭序》,思考并歸納兩者的相同點,并在枚舉這類“舊瓶裝新酒”的例子的過程中,學生深切地體悟到經典的不朽魅力及其強大的再生能力,認識到經典也不總是高高在上,也存在于音樂、影視、服裝等日常的生活中,就看你有沒有一雙發(fā)現經典的慧眼和一顆創(chuàng)新經典的慧心。

再次,元典作品,重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感知以儒道思想為主的傳統(tǒng)文化,對其進行精神向度的引導和啟發(fā),開闊其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揮大學語文幫助學生精神成人的獨特作用。通過調查訪談發(fā)現,學生對儒道兩家的認識,簡單、片面。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還特別關注了與中學語文的銜接和對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糾偏和守正。儒家思想,例如《孟子?梁惠王下》,設計兩個教學重點:第一,聯(lián)系中學學過的《寡人之于國也》,進一步了解孟子王道政治的內容;第二,結合歷史知識,分析孟子王道政治理想施行不下去的主客觀原因,并以杜甫及其作品為例,引導學生認知,即便是理想與現實相矛盾、人處逆境的情況下,儒家文化始終不改遵守倫理道德規(guī)范、踐履德行修養(yǎng)的人生實踐的主張。道家思想,例如《莊子?秋水》,結合中學學過的《逍遙游》,設計如下三個教學重點:第一,比較二元思維下的河伯與持相對、辯證思維的北海若,反思個體認識的誤區(qū)和局限性;第二,思考相對主義的認識論和智慧敏明的精神自由的聯(lián)系,認識灑脫逍遙不等于與客觀世界斬斷關系,更不是不需要去獲得對客觀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更高層次的認知;第三,思考莊子哲學中變動不居的時運與冷靜理性的自然性的關系,體會“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的沉穩(wěn)大氣的人生態(tài)度。

三、以興趣培養(yǎng)和能力提升為目的改革教學方法

經過中學六年的文言文磨礪,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文言語感,憑借課文注釋,已能大體讀懂文意。因此,對文言篇目,我們認為無需將寶貴的課堂時間浪費在一言堂式的串講上,除了個別關鍵性的字眼、詞眼,可以加快文本內容的解讀。為完成學習目標,我們采取如下做法:

(一)采取問題引領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們借用翻轉課堂理論,課前1-2天布置閱讀課文、基本理解文意的任務,并將課文教學目標按由淺入深的原則,以問題的形式公布給學生,推動他們去感受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則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總結課文關鍵詞的方式梳理和溫習課文基本內容,不再細講字詞和翻譯全文。因為問題已經預設,教學目標的完成就以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老師歸納拓展來實現。由于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文言文課堂不再沉悶,課堂教學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模塊化教學方式

問題引領式教學比較充分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引領作用,課堂上,師生間容易形成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但也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語文課堂面對的學生,都通過了高考遴選,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和思維判斷能力,客觀上要求教師擁有更深厚的學術素養(yǎng)。事實卻是每位教師都有自己最熟悉最有深廣度的研究方向,做不到各科文學都向學生呈現出最優(yōu)最好的一面。因此我們的大學語文教改內容之一便是改變一名教師從頭帶到尾的傳統(tǒng)模式,采取模塊化教學,依據各授課老師的專業(yè)方向,將教材內容分為古詩文部分和現代詩文及翻譯文兩個模塊,由兩名教師共同完成各教學班的教學任務。這樣不僅能更好地駕馭課堂,保證問題引領式教學的順利實施,也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以多媒體輔助教學,豐富教學形式

現代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為文言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現代教育技術,又為豐富課程內容、活躍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了技術支持。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積極思考并努力優(yōu)化多媒體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使用。不僅精心設計每一張幻燈片,還盡力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音像、圖片資料,比如蔡志忠動畫版的《莊子?秋水》、周杰倫演唱的《蘭亭序》、名家詩詞朗誦、從百家講壇、網易公開課等剪輯來的視頻等等,甚至自制視頻材料,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作品,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

四、開展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誦讀一直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方法。根據我們面向全國大學生展開的“你希望的1-2種大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問卷調查,近半學生希望開展人文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閱讀。可見開展大學語文第二課堂既符合課程學習的需要,也滿足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

文言文教學的第二課堂,我們重點關注了學生對經典的誦讀。首先進行誦讀指導,編制了《安康學院大學生經典誦讀選編》。該《選編》分為課前五分鐘集體誦讀和課后誦讀兩個部分。課前誦讀部分選自《論語》《禮記》《道德經》《增廣賢文》等作品,以片段的方式呈現,從為學、交友、做事、修身等方面幫助指導學生精神成人。課后誦讀部分則選擇文學史上意境優(yōu)美、詞清句麗、朗朗上口的優(yōu)秀作品,幫助學生錘煉語感、積累佳句。其次,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均會在每個教學班里舉行一次“文言文誦讀比賽”,在教師指導的下,學生組織、學生參賽、學生做評委,并將每人的表現納入平時成績。此外,我們還以大學語文教研室的名義與校團委聯(lián)合舉辦“經典頌?詩文朗誦大賽”,并與學生的課外素質拓展學分相掛鉤。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得興趣盎然,不知不覺間文言文已不再是學生頭疼的學習、閱讀對象,文言文的誦讀之聲也時聞于耳畔。語

參考文獻

[1]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1997(04).

[2]于洋.關于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學改革實驗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8).

[3]李重.現代語文教育的重心位移及發(fā)展路向探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