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演示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4:13:00

導語:課堂演示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演示教學管理論文

一、演示技能及其功能

演示技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各種直觀教具、運用電教媒體或做某項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他們所缺乏的感性認識的一類教學行為。演示技能具有以下功能:

⒈輔助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助教功能。語文教材主要是憑借文字來闡明知識的,即使課文把有關內(nèi)容描述得很生動,就其情境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有些教學現(xiàn)象或知識點,光靠老師的講解,不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果借助演示來幫助講解,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和氛圍,既形象又生動,直觀性強,就有利于學生理解。二是助學功能。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但這種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與感性經(jīng)驗直接聯(lián)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教學中,配合適當?shù)难菔荆梢砸怎r明的直觀形象為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架設“橋梁”,從而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引發(fā)一系列思維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⒉啟迪功能。學生閱讀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因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是同認識事物結合在一起的。教學中,通過演示,可以真實地再現(xiàn)感性材料,使抽象語言描述的人、事、物、景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達到啟發(fā)想象、啟迪思維、培養(yǎng)情感、激發(fā)興趣的目的。

⒊直觀功能。演示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聽覺等器官,具有極強的直觀功能。憑借演示可以喚起再現(xiàn)性思維,化抽象情感為具體的形象,化抽象的語言為可感的事物,同時也可以借助象征性的演示動作,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思想內(nèi)容和文章的深刻含義。

二、演示技能的類型及其范例

⒈電教媒體的演示。電教媒體的演示是指運用幻燈、錄音、錄像等現(xiàn)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它通過形、聲、光、色的相互作用,產(chǎn)生極強的直觀效果,使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于學生全方位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進入情境,受到感染。這類演示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聲像演示。聲像演示生動形象,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它能使教學立體化,引發(fā)學生的極大興趣。如《瀑布》一文的教學,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要求,在接觸課文前,老師先放一段錄像,讓學生觀賞瀑布的壯觀景色,未學課文,先受感染,對瀑布有了直接的感受,為下面理解課文打下基礎。接下來,老師為了讓學生理解為什么作者要用疊疊的浪和陣陣的風發(fā)出的聲音來比喻瀑布聲音,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時,又分別播放浪涌上岸灘、風吹松林以及真正瀑布聲音的錄像片斷。這樣一比較,學生很快便體驗到了這是因為他們都有著響亮且延綿不斷的共同之點,從而很好地理解了這個比喻運用的作用。另一種是幻燈投影演示。通過幻燈或投影把課文內(nèi)容變成具體形象的圖片或圖象顯示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種演示簡單,易操作,運用廣泛。如教《海上日出》,可將日出的整個變化過程設計成幻燈的拉片,通過演示,使學生活生生見到日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體味作者的心境當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⒉實驗演示。實驗演示可以深入淺出地揭示頗為抽象的科學現(xiàn)象,展示事物的復雜過程,給課堂教學激趣添味。例如《趙州橋》是一篇常識性的課文,趙州橋為什么能夠經(jīng)受千余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然完好無缺地橫跨在浚河上,仍然保持著當年的雄姿呢?其奧妙就在于拱形的大橋洞承受住了普通橋所不能承受的重量。道理在此,但是,限于年齡和知識水平,三年級學生是很難弄明白這一道理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老師可以做這樣一個對比實驗:

用長30cm、寬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橋墩上,在橋面中央放物體B,問:橋面會發(fā)生什么情況?(下陷)說明了什么?(橋面不能承受這一重量)老師然后把薄竹片彎成拱形,并固定好兩頭,將物體B放在拱形的最高點,問:橋面下陷嗎?(沒有)將物體A(重量大于B的物體)取代物體B放在拱形橋上,問:橋面能承受嗎?(能)對比實驗說明了什么?(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橋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橋大得多)

很顯然,這一實驗,能生事半功倍之效。

⒊直觀教具的演示。直觀教具的演示是指借助照片、掛圖、板畫、標本、實物、模型等為輔助手段來創(chuàng)造直觀形象的教學。它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習課文與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豐富感性材料,提供生活場面,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想象,從而自覺地進入藝術形象所再現(xiàn)的生活場景之中。

例如,一位老師教《白楊》,在圖片運用上作了優(yōu)化處理,通過單幅到多幅的貼畫演示,與情節(jié)發(fā)展同步。學生看圖學文,印象深,理解透。開始,老師在黑板上貼上一幅茫茫戈壁的圖畫,結合課文內(nèi)容,讓同學們了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當教到大戈壁鐵路沿線出現(xiàn)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時,老師在戈壁圖上貼上一行白楊樹,這樣圖文結合,學生對白楊樹那高大挺秀的身姿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最后教到大白楊樹旁幾棵小白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時,老師又在白楊樹兩旁貼上幾棵茁壯成長的小白楊樹,暗示祖國邊疆的接班人正戰(zhàn)勝各種困難不斷成長。這樣,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進展,配合圖片分步演示,既揭示了課文內(nèi)容,又增加了教學手段的新奇性與趣味性,學生興趣高,收獲大。

此外,簡筆畫演示也經(jīng)常運用于課堂教學,它是一種以示意性的簡單草圖來起說明、講解作用的輔助手段,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簡筆畫,能夠有機地溝通語言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圖文互補,啟發(fā)學生的藝術聯(lián)想和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釋詞、析句、悟情、會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演示技能的運用原則

⒈目標性原則。語文教學中演示的選擇,依據(jù)就是教學目標,要圍繞教學內(nèi)容,考慮教學對象,精心選擇,有機組合,突出特點,突破難點,以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化。如果脫離了教學目標,違背了語文教學規(guī)律,再好的演示也只能是花架子。

⒉完整性原則。語文教學是形象思維和再現(xiàn)表象的過程,只有在演示上較為完整地把表象再現(xiàn)出來,才能達到應有的直觀效果和情感效果。因此,演示時,要充分展示演示的過程,揭示規(guī)律,體現(xiàn)它的完整性。

⒊科學性原則。即演示的教具選擇要適當,演示的過程展示要清晰,演示的結果分析要準確,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達到優(yōu)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