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信息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05:51:00

導語:新課標信息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標信息技術管理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成果應用到數學教學的實踐之中,使信息技術成為與數學新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的有機部分,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教學中,盲目使用教學課件進行“電腦灌”的現象,違背了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的宗旨,與新課程改革極不相符。因此教學中必須強調恰當、適時、靈活地使用多媒體,準確把握好使用的“度”,以實現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新課標數學教學整合度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成果應用到數學教學的實踐之中,使信息技術成為與數學新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的有機部分,對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協(xié)作意識,促進學生以新的思維方式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他們的探索和實踐能力都會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信息技術不能使用過量,不能什么情況都依靠多媒體網絡。學生基本的數學活動如基本運算、直觀想象、畫表作圖、邏輯推理、數學證明等,學生自己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等都可以依賴自身來完成,不提倡采用信息技術代替完成。然而,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盲目使用教學課件,出現了把過去人為的“滿堂灌”變成了現今的“電腦灌”,違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宗旨,與新課程改革極不相符。此外,由于信息技術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信息量較之以前有很大的增加,但過量的信息無助于教學重點的突出,學生無法把握,反而會影響教學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需要信息技術,但我們不可過度依賴,教師要在實踐中逐步學會把握現代技術與傳統(tǒng)手段的平衡教學之間的一種平衡,注重整合的實效,以達到最好的整合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呢?我認為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恰當、適時、靈活地使用多媒體,準確把握好使用的“度”是關鍵所在?,F就信息技術如何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度”的問題談一些個人看法。

一、準確把握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是教師教學的輔助手段,是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的,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著輔助作用。教學中教師絕不可為了使用教學媒體而使用教學媒體,勿要刻意追求課堂形式上的“繁華”、“熱鬧”,要分清主次,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及使用教學媒體的目的。同時也不能簡單地把多媒體僅僅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融合”,突出作為整合主動因素的人的地位。

二、準確把握多媒體作用的“度”

多媒體的作用有下面幾點:

1、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學科的教與學中,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增強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合作意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對信息收集、篩選、分析、評價和利用的能力,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借助網絡資源和各類信息資源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實現個性化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的合作交流,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同時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開拓視野,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問題意識,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科的推動作用。

3、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體系、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機的融合,為數學課程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調整提供平臺。

4、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數學實驗提供可能?!皵祵W的創(chuàng)新教育,更需要數學實驗、猜想在數學實驗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數學實驗提供了可能。如《直線與圓錐曲線》中有關存在性問題,可先給學生實驗、演示,再進行證明,用動態(tài)方式表現對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創(chuàng)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做“數學實驗”去主動觀察、分析、對比、歸納、建立關系,處理數據、發(fā)現規(guī)律,不僅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能力得到較好的訓練,而且還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直覺思維。

但是,如果只注重多媒體的正面作用而忽略其負面效應,教學中使用不當或過“度”,如教師將其變成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教師的活動完全被多媒體課件所取代,學生本來可以在教學媒體的幫助下通過自己努力完成的學習任務,領略學習的快樂,教師卻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等,課堂上僅僅是表面的繁榮,學生也只是看看熱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各種能力的提高。

三、準確把握多媒體課件選擇與設計的“度”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校園網、學科網站等。如何合理的選擇與設計教學媒體?我認為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多媒體的效果,選擇能直觀形象的說明問題,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智力的課件、網絡信息或根據章節(jié)內容的實際設計課件、選取信息,要注意把握下面三個方面:

1、實用性:在選擇、設計制作教學課件時,要考慮到學生,要把自己置身于學生中,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課件,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提出問題,揭示問題的實質,應考慮到學生能否接受,一切要從學生出發(fā),課件除了一些必要的“潤色”加工外,應該做到樸實實用。

2、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一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只是一個輔助手段,并不是一節(jié)課的全部,通過課件的展示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與思考,而不能用之代替教師的授課活動,因此不必面面俱到。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精心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將知識點系統(tǒng)化、網絡化,既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還應注意,選擇、設計制作教學課件時,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類型的教學媒體,如用多媒體課件來代替自己的板書,例題的講解,知識點的歸納等,顯然違背了使用多媒體的初衷,必將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事實上,多媒體課件更適合于運用在那些現有條件下無法觀察到的,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或動態(tài)的內容中,如幾何體的切割、移動、翻轉、重疊;函數圖像的變化;極限問題的引入等。

四、確把握多媒體在教學使用中的“度”

利用多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的熱點,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運用“實用性強,效果好的課件、網絡,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與探究能力?!币_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把握好多媒體運用的“度”,及介入教學過程中的最佳時機。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興趣,并能點燃學生學習思維的火花。而問題是思維的“體操”,是起點,它孕育著極大的思維潛力和創(chuàng)造性萌芽。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的特征,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巧妙尋找契機,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給課堂教學增添無窮的魅力,對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思維受阻,排憂解困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思維受阻,此時,教師若及時運用多媒體進行點撥、啟示、引導將會使學生的思維從“泥潭”走向“光明大道”。

3、揭示概念,再現知識形成過程

數學概念的言詞都非常精確嚴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加之純理論性的術語,學生有時難以理解,信息技術使數學概念、理論及數學問題容易地用數字的、圖形的、符號的、語言的等多種方式表達,適時運用多媒體可降低學生思維的難度,從而達到準確理解概念的目的。如《圓錐曲線—橢圓的定義》一節(jié)課,利用《幾何畫板》先在X軸上找兩定點F1、F2,M點為平面內的動點,再在數值輸入欄中輸入一個數值,使定值,激活坐標系拖動鼠標,讓學生觀察M點動態(tài)過程的軌跡,重新輸入數值再讓學生觀察,條件允許下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啟發(fā),使學生感悟圖形形成過程的實質,從而抽象出它們的本質特征形成概念。

4、化靜為動,突破重點,分化難點

中學生的思維正在逐漸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在教學內容,時間受限時,可適時采用多媒體課件將重點、難點分解后予以突破,達到其高效性的作用。如《函數y=Asin()的圖像》一節(jié),利用《幾何畫板》先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如何變化,動畫演示先平移再伸縮和先伸縮再平移兩種不同的變化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規(guī)律得出結論。

5、系統(tǒng)復習,及時小結或練習

提高學生參與程度,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復習或練習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征,教材特點,班級學生的實情等因素綜合考慮,找準多媒體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的切入點,及時合理的運用以取得較高效益。

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快速切換和靈活選擇的功能,設計出多種授課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同一課件在不同班級使用時,也應有所區(qū)別,如演示的快慢,內容的多少,重點難點的突破等都應有所變化,真正體現分層教學的特點。

然而,圖片、圖像給人的畢竟是感官印象,要真正獲得感性認識,還要親自接觸具體的事物,參加具體的實踐活動。如:作圖,教師不親自示范,學生不自己動手操作,一味地靠看課件、圖片等難以掌握,因此教學中必須安排動手練習,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事物,在實踐中去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因此教學活動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應用都應從實際出發(fā),著眼于解決當前數學教學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和學生不易想象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準確把握使用的“度”,注重實際效果與質量,留心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給以糾正,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以上僅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問題作了初步探討,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作更廣泛深入的研究。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探索,并從實踐經驗上升到數學教育教學的理論高度去提煉、去反思,才能避免盲目性,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整合之路,促進數學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王慶祥新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初探

[2]蔣鳴和整合課程與信息技術“兩張皮”

[3]張定強數學技術,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

[4]欒慶芳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分析與思考

[5]孫建文淺談課堂教學改革——談談CAI在數學中的運用

[6]周菲菲關于高中數學CAI的幾點思考

[7]黃明發(fā)數學課件的設計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