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能源脫鉤關聯因素

時間:2022-08-23 04:57:09

導語:中國經濟能源脫鉤關聯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經濟能源脫鉤關聯因素

0引言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社會關注和實踐的熱門話題,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下,如何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的多贏。為此,中國政府在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前提下,如何制訂能源戰(zhàn)略和能源政策,保證十二五規(guī)劃中年均7%的經濟增長目標實現,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大多數只是單純的進行GDP(國內生產總值)和EC(能源消耗)脫鉤關系的界定判斷,采用變化量綜合分析法、脫鉤指數法、彈性分析法、基于完全分解技術的脫鉤分析方法、IPAT模型法、描述統計分析法、計量分析法和差分回歸系數法等方法中的一種或者多種進行脫鉤關系判斷分析;或者僅僅只是用傳統的VAR法、協整檢驗、格蘭杰檢驗等分析GDP和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而結合脫鉤理論和脫鉤關聯因素實證分析的文章目前尚沒有發(fā)現。本文將脫鉤關系研究和脫鉤關聯因素的實證分析結合起來,在對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影響GDP和EC脫鉤關系的相關因素,進而驗證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的關系研究成果的正確性。

1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關系研究

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脫鉤主要是指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某一個階段內的能源消費(能源總量或能源強度)的發(fā)展比經濟發(fā)展(用GDP衡量)的速度緩慢,而這種趨勢不是由于突發(fā)因素(如不可抗力或經濟危機等)引起,而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各種因素形成的一種綜合反應。其中,能源強度是一國經濟活動中能源消耗情況的指標,定義為國內生產總值和能源消耗量的比值,即GDP/EC(MielnikandGoldemberg,2000)。實際上,近年來發(fā)達國家的能源強度是逐步下降的,而我國能源消費強度的變化具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GDP有顯著的增長,能源消耗量亦平穩(wěn)增長,能源強度基本保持平穩(wěn)且有緩慢下降的趨勢。事實上,1980~2010年我國能源強度年均下降約4%。英、美等發(fā)達國家能源強度是在工業(yè)化初期呈上升趨勢,后期才逐步下降;而我國工業(yè)化水平剛進入中期階段,能源強度卻呈現持續(xù)下降趨勢,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提前了工業(yè)化進程中能源強度下降的時間。相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15%,能源消耗總量增長約4.39倍。能源強度雖已下降,但能耗仍很大。能源使生產的投入更具有活力,推動生產的發(fā)展和經濟規(guī)模的壯大,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能源消耗量的增加,然而巨大能耗也增加了環(huán)境負擔。

本文運用Velmas等發(fā)展的指數脫鉤方法對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進行研究。其中,脫鉤指數主要是通過定義一個脫鉤指數組合(如g指數、e指數、r指數組合)來大致描述脫鉤的狀況。g指數是GDP的比率,g=(GDPT-GDPT-1)/GDPT;e指數是能源消耗量的比率,e=(ECT-ECT-1)/ECT;r指數是能源強度的比率,r=[(EC/GDP)T-(EC/GDP)T-1]/(EC/GDP)T。先計算出GDP和能源消耗量EC的差分比例,再進行對比。此方法簡單易行,可以剔除經濟增長指標與能源消耗量指標不同計量單位的影響,且三個指數的共同應用,能同時描述GDP、EC和能源強度的變化,從而更準確地衡量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狀況。根據經濟發(fā)展幅度和能源消費的發(fā)展幅度大小,本文將能源消費和經濟發(fā)展的脫鉤情況關系分為六類:強脫鉤、弱脫鉤、強復鉤、弱復鉤、擴張性復鉤、衰退性脫鉤。如圖1所示。此外,為了剔除GDP與能源消耗的單位及數量級不同,更好的分析經濟增長與能源脫鉤的關系,本文將能源與GDP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量,以1978年為基期進行調整。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在大部分的年份里g>0,e>0,r<0,即均處在弱脫鉤的水平。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以及國家能源政策及管理模式的調整,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已呈現弱脫鉤的狀況,只是在某些時間段(1989、2003、2004年)出現能源消費總量增加、經濟總量增長能源強度也增長的狀況,即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呈現擴張性復鉤,如圖2所示。

2脫鉤關聯因素實證分析

影響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的脫鉤的因素很多,本文選取具有代表性因素:能源強度(EI)、經濟增長(GDP)、能源消耗(EC)、價格的變動(CPI)、從業(yè)人員(EMP),以1980-2010年的數據作為樣本進行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誤差修正、因果關系檢驗,以期進一步研究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建立計量模型的前提是要求各個經濟變量序列是平穩(wěn)的時間序列。具體建模如下:

第一步:各個變量序列的平穩(wěn)性檢驗(等價于單位根檢驗)。國內生產總值(GDP,億元)、能源消耗量(EC,萬噸標準煤)、就業(yè)水平(EMP,萬人)、CPI(價格水平)、能源強度(EI為EC和GDP的比例)為研究的變量序列。樣本數據選取為1980~2010年。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各變量在10%水平上拒絕原假設,各變量是一階單整的,滿足進一步進行檢驗的前提條件,因而可以對各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檢驗。

第二步,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檢驗。變量序列間存在協整性的經濟意義在于:對于若干個變量序列,雖然它們具有各自的長期波動規(guī)律,但如果它們是協整的,則意味著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比例關系。本文采用適合多變量之間的Johansen??Juselius協整檢驗方法。首先把滯后間隔設為11,Trace值顯示在5%水平上有三個協整方程,但是Max-Eigen值則顯示在5%水平上沒有協整方程。因此我們對時間序列進行調整,將滯后間隔設定為12,得到結果如表2、3所示,此時Trace值顯示在5%水平上有五個協整方程,Max-Eigen值也顯示在5%水平上有五個協整方程??傻媒洕鲩LGDP與能源消耗量EC之間具有長期協整關系,脫鉤關聯因素CPI、EMP、EI與經濟增長也具有長期協整關系,為此估計出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相關因素的長期協整方程:

第三步,對時間序列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修正結果如表3),再進行短期因果關系檢驗。由表4可知在短期內lnGDP、lnEC、lnEI、lnEMP兩兩互不為格蘭杰因果,而lnCPI是lnGDP、lnEC、lnEI、lnEMP的格蘭杰原因。第四步,進一步對變量序列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協整檢驗論證了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仍需進行因果關系檢驗。誤差修正后進行因果檢驗,是因為差分去掉了變量之間的長期趨勢,僅僅是短期的因果關系的檢驗。因此,采用Pairwise格蘭杰因果檢驗再次對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3結論

本文在判斷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關系的基礎上,利用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時間序列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對1980~2010年我國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以及相關因素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脫鉤關系的研究結果表明,1980~2010年間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之間大部分年份處于弱脫鉤的狀況,即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同步增長,但能源消耗增長低于經濟增長率,因此能源強度指數呈下降狀況。弱脫鉤說明我國經濟與能源消耗雖然存在著關系,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同步增長關系。而對脫鉤相關因素的實證分析表明,能源消耗、從業(yè)人口情況、價格指數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協整關系,且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量是呈反比的。但是通過對脫鉤相關因素的短期及長期的格蘭杰因果分析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從業(yè)人員之間沒有明顯的格蘭杰因果關系。這與我們平常的感覺是相反的,不過也驗證了30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基本處于弱脫鉤的結論。雖然能源仍是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生產要素,但由于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其他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以及我國能源使用效率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正逐漸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而且能源消耗增加并不是導致我國經濟大幅度增長必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