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遺傳學概念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9: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yī)學遺傳學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概念是中小學理科各學科新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概念的形成與理解將直接影響后續(xù)學習的效果。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開展概念的教與學,如何發(fā)揮概念在學生認知發(fā)展、觀念建構方面的教學價值,如何通過概念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概念學習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等等,已經成為中小學理科教師必須研究解決的基本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北京教育學院“科學教育重點學科建設”工作以“理科各學科知識結構與教學實踐研究”為學科建設方向,重點研究了理科各學科的概念體系及其教學實踐,本期《課程與教學》欄目選取他們的部分研究成果,供廣大教師借鑒和學習。
遺傳與變異是生物體的最本質特征,也是生物進化的基礎。[1]因此,對于遺傳與變異的學習,在理解生命現(xiàn)象、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方面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通過辨認常見生物、培養(yǎng)植物、飼養(yǎng)動物、討論克隆技術等活動,已經對生物多樣性、生殖與發(fā)育等生物學問題有了直觀的了解,進而對遺傳與變異的概念也有了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之上,初中生物學新課標主要以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與傳遞表達方式為切入點,要求教師在教授遺傳與變異相關知識時,促使學生建立如下三個重要概念:
第一,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將遺傳信息傳遞給后代。一些進行無性生殖,后代的遺傳信息來自同一親本;一些進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遺傳信息可來自不同的親本。
第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蚴前z傳信息的DN段,它們位于細胞的染色體上。
第三,遺傳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遺傳信息是可以改變的。
筆者認為,這三個要求,涵蓋了經典遺傳與分子遺傳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學生建構遺傳與變異的概念體系,從而為高中以至更長遠的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該善于運用各種方法落實上述要求,促進重要概念的內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課標對于遺傳與變異重要概念的要求,大體上是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的:首先談到的是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方式,然后是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最后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定義。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將按照相反的順序對課標要求進行逐一的解讀,找出其內部聯(lián)系,為更好地落實重要概念教學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一、關于“基因”的定義
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建立“遺傳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段”等重要概念,這就要求教師明確“基因”的定義。但是,迄今為止,“基因”的準確定義尚存在爭議。特別是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移動基因、斷裂基因、假基因、重復基因、重疊基因及一系列的調控序列,使基因的定義更加復雜化。無論是課標還是教材,初中教學當中已經出現(xiàn)了“基因”一詞,這對教學而言是一種挑戰(zhàn)。很顯然,對于沒有接觸染色體精細結構、尚未學習中心法則的初中學生而言,還不能準確地從物質基礎這個層面了解基因的性質與功能,從而不能理解遺傳與變異的特征與目的。
筆者建議,對于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在初中階段應予以淡化。顯然,上述關于基因的復雜的定義,屬于生物學事實的范疇。初中階段的重點應該是從概念層面解釋“基因”的本質。其實,從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孟德爾)到連鎖與交換定律(摩爾根),人們已經明確了兩個問題:其一,生物體內存在著控制各個性狀的、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相互作用的遺傳因子;其二,這些遺傳因子在體內呈有規(guī)律的線性排列。雖然一直到摩爾根創(chuàng)立遺傳染色體學說時,人們仍然不能從分子水平上揭示基因的結構與功能,但是對于上述兩個問題的認識,足以從邏輯層面給出“基因”的定義:存在于細胞特定位置上的、按照某種數(shù)學規(guī)律進行相互作用從而控制性狀的“基本因子”。這個關于“基因”的定義,可以作為一般概念呈現(xiàn)給初中學生;進而通過基因與性狀關系的例子,就能夠總結出“遺傳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這一重要概念。對于初中生物學教學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因為,這種概念化的、抽象的知識,能夠鍛煉學生透過現(xiàn)象探究事物本質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從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上述關于“基因”的定義,對于科學教育也是有重要意義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描述了所有科學門類的共同特征:基本因素的界定、分類和相互作用分析。如經典物理中的“質點”、化學中的“分子”、普通生物學中的“細胞”等等,都是各個學科中的“基本因素”。只有準確定義了“基本因素”,才能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演繹、歸納,使本學科具有了數(shù)理傳統(tǒng)。反之,若未準確定義“基本因素”,則難于進行邏輯層面的分析,整個學科偏向于博物學傳統(tǒng)。兩種傳統(tǒng)不僅影響了各個學科的特質,還影響了學生對于不同學科學習與復習的策略。從初中到高中,“遺傳與變異”內容有了“基因”的定義,使得本段教學內容更加凸顯理科特征,這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的。
二、關于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
從新課標的要求來看,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是“遺傳與變異”教學的重點,從分子基礎(遺傳信息的調控與改變)到細胞行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作了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遺傳信息流動
遺傳現(xiàn)象大體上可以分為細胞核遺傳和細胞質遺傳,且目前可認為前者是“主流”,而后者是“支流”。顯然,“支流”不會是中學教學的重點。但是,應該在講解基因的細胞定位和遺傳信息的流動時,適當提及細胞質遺傳的概念以及對生物體性狀的影響,使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遺傳信息流動的過程,知道除細胞核外,細胞質對性狀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從而在概念層面理解細胞質功能的復雜性。另一方面,“主流”和“支流”的共性,是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在本質上,都體現(xiàn)了“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將遺傳信息傳遞給后代”這一重要概念。教師可以先列舉常見的遺傳現(xiàn)象(即生物學事實),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幫助學生建構重要概念,以便于學生順利地遷移應用和學習。
2.人類性別基因
在初學遺傳與變異時,初中學生往往不能準確把握基因與性狀的關系,不能準確把握基因、DNA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從而認識不到人類的性別決定機制。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人類X和Y染色體,進而簡單地認為性別不同的根本原因是X和Y染色體的形態(tài)不同。對于這個問題,除要適當?shù)亟榻B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外,還應該為學生建立這樣一個認識:人類的性別,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相對性狀”。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就提到“近年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Y染色體上還有3個基因,決定的產生和成熟。最近,科學家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X染色體上與女性性別有關的基因”。在此處,教師就應該提示學生: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同樣可以用來解釋人類的性別決定。只不過性別決定的過程是多個基因控制著多個性狀,從而塑造了不同性別。如果課時允許,教師還可以就此介紹一些由于染色體變異而導致的性別異常的現(xiàn)象,讓學生認識到,從某種意義上講,性別并不是嚴格區(qū)分為“雌”“雄”兩種形式,而是存在“過渡”狀態(tài)的。這對學生從系統(tǒng)的角度認識生物的復雜性,進而認識生物本質是有很大幫助的。
“人類性別基因”一節(jié)是初中生物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從內容上看,本節(jié)內容是課標所述三個重要概念的應用,即從人類性別決定的角度闡明了遺傳的本質。因此,教師必須在講授本節(jié)課之前,就完成三個重要概念的建構,從而指導學生把握遺傳本質,進行下位學習。
三、關于“變異”的概念教學
“變異”作為初中生物學教學的難點,有兩個問題是要深入思考的。
1.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
初中課標要求學生知道變異主要分為兩類: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是由環(huán)境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變化。顯然,某一變異是否可遺傳,關鍵是看遺傳物質是否發(fā)生變化,而不是影響生物體的因素。由于學生初次學習基因與環(huán)境的關系,故需要用恰當?shù)膶嵗齺韼椭鷮W生建構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的概念。如同樣是“無籽”農作物,“無籽西瓜”的“無籽”性狀就是可遺傳的,而“無籽番茄”的“無籽”性狀是不可遺傳的。通過這樣的實例,學生就會認識到,一種變異是否可遺傳,取決于遺傳物質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從而緊扣重要概念的教學。
2.可遺傳變異的來源
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主要有3個: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要認識可遺傳變異的來源,必須對遺傳信息的細胞定位及流動方式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故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是一個難于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用一系列實例加以說明。例如,農牧業(yè)中傳統(tǒng)的育種技術,實質上就是基因(染色體)重組;無籽西瓜、八倍體小麥屬于染色體變異(數(shù)目的變異);而鐮刀型貧血癥(在各版初中生物學教材中均有介紹)則屬于基因突變。通過一系列的實例介紹,學生能夠形成這樣一個概念:突變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這與前面關于“表遺傳學”的概念不謀而合,說明基因本身及其轉錄、表達調控,共同影響了性狀的產生。通過展示這些生物學事實,學生就更加清楚“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段,它們位于細胞的染色體上”以及“遺傳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遺傳信息是可以改變的”等重要概念,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遺傳與變異對于生物進化的重要意義。
重要概念是基于學科事實的、對學生總體把握知識體系、進行后續(xù)學習的思維框架,對于學生理解學科本質、提高學科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2]新課標明確指出:“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笨梢?,所謂生物學的“重要概念”,就是基于生物學科具體知識的、代表本學科基本觀念與思想的知識。只有從重要概念的高度審視生物學科教學,才能清楚什么是對學生終身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有用的知識,才不會使自己的教學拘泥于一個個具體的生物學科事實中,才能擺脫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進而對生物學科本質問題進行思考,凸顯生物學科的理科特質。
參考文獻
[1]吳慶余.基礎生命科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2
關鍵詞 遺傳學 類比模型 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遺傳學是生物學重要的分支,是基礎教育生物學的重要內容。理解掌握遺傳學的核心概念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還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yǎng)。開展高中遺傳學核心概念的教學不能僅僅依靠學生背誦記憶細枝末節(jié)的信息或事實,而是需要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深入理解從大量事實中概括出的抽象規(guī)律和原理。
建構模型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形成深入理解。類比模型及其建構是開展高中遺傳學核心概念教學的重要的學習方法。
1 類比模型簡述
類比模型就是基于相似屬性,用人們熟悉的事物類比和表征不熟悉的事物。從學生已知的、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模型中找到可比的共性,并讓學生在學會模仿的基礎上,歸納、類比到相應的模型當中,將各個知識點與模型中熟悉的知識點進行對應類比,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接受和理解新的事物。
2 運用類比模型傳遞遺傳學核心概念
概念是由眾多事實歸納推理分析得出的,因此核心概念教學也應該是建立在事實感知的基礎上。而遺傳學核心概念所表征的事物DNA、基因等往往微觀且抽象,通過對生物原型的簡化和純化,以形象化方法建構的生物模型,能使研究對象直觀化。學生可以根據(jù)模型,推測原型的未知屬性、并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認識事物中所蘊含的規(guī)律。例如,用毛線類比染色質,毛線團類比染色體可以讓學生直觀理解“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表現(xiàn)形式”。
基于劉恩山等提出的類比模型建構的一般程序和指導策略,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jié)“DNA分子的結構”核心概念教學為例,呈現(xiàn)類比模型建構的一般過程。
2.1 明確類比模型建構的目的
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為:DNA分子是由四種小分子(脫氧核苷酸)組成的長鏈,兩條反向平行的長鏈形成雙螺旋結構。針對這一核心概念,依托類比模型的建構,圍繞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科學研究歷程,設計學生建模活動,通過形象生動的類比模型將DNA這一微觀、抽象的物質直觀化形象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探究能力。
2.2 初步選擇類比模型表達方式
在高中遺傳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用雙條電話線、螺旋樓梯等模型來類比DNA,這些模型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DNA雙螺旋空間結構,但是學生對于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如何構成DNA雙鏈仍然缺少感性的認識。磷酸、脫氧核糖、堿基具有復雜的分子結構,教師可選擇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組件中的白色小球、藍色小球、帶凹凸的圓柱將其展示出來。
學生親手利用模型盒中的組件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不僅能再現(xiàn)課堂教學中難以直接觀察到的DNA分子的結構,還可以在模型制作過程中體驗形象化具體化的過程,加深對DNA分子結構特點的認識和理解。
2.3 類比模型的建構
類比模型建構的主要過程可以簡化為“FAR(聚焦-行-反思過程)”,具體如下:
Focus(聚焦):類比模型的建構并不是進行單純的手工活動,因此進行類比模型建構的過程初始,教師應該關注并引導學生思考已學概念與本節(jié)課核心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明確類比模型建構的目的。同時,在師生共同查閱資料基礎上,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情境,鼓勵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制作模型。
通過課前布置學生復習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ji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和預習本節(jié)課初始的學習任務:閱讀課本中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科學研究歷程,以小組為單位,應用A型DNA的X射線衍射圖譜、B型DNA的X射線衍射圖譜等科學實驗數(shù)據(jù)設計,建構DNA結構模型。這樣讓學生熟悉所要制作的DNA類比模型,為接下來模型建構打下良好的基礎。
Action(行動):在學生建構DNA類比模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模型盒提供的材料如白色小球、帶凹凸的圓柱等所類比的物質;注意引導學生討論DNA與脫氧核苷酸的關系,DNA類比模型與DNA雙螺旋結構間的相似性,從而不斷強化學生建模過程中的思維能力。
課堂上教師以“基本單位―單鏈―平面雙鏈―立體空間結構”為任務驅動,采取“分步走”策略,逐步深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資料信息利用模型盒中的組件嘗試建構DNA結構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在模型的建構活動二、三、四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激發(fā)學生分析科學研究歷程中關鍵的信息,不斷檢驗修正建構的DNA模型。
資料1:對富蘭克林拍攝的DNA之B型X射線衍射照片的分析表明DNA分子是由脫氧核苷酸組成的長鏈。
資料2:磷酯鍵是結合力最強的共價鍵。
學生在分析上述兩則資料的基礎上,明確相鄰脫氧核苷酸的核糖和磷酸脫水縮合形成脫氧核苷酸長鏈,并能順利進行活動二,準確建構脫氧核苷酸單鏈的結構模型。
資料3:堿基疏水,脫氧核糖和磷酸親水,而DNA在細胞內始終處于水環(huán)境中。
資料4:DNA分子半徑是約10[A] 。并提供四種含氮堿基結構式。
資料5:劍橋大學數(shù)學系研究生格里菲斯應用量子力學和化學鍵理論計算不同堿基間的吸引力大小以及如何搭配才能使分子趨于最穩(wěn)定,理論計算表明A吸引T,G吸引C。
資料6:1952年,奧地利生物化學家查哥夫對多種動物體內的堿基含量進行分析,提出A=T、G=C。
資料7:對富蘭克林拍攝的DNA之B型X射線衍射照片的分析表明A-T堿基對與G-C堿基對長度相等,又恰恰與DNA分子的直徑相當。
模擬游戲:1名學生模擬脫氧核苷酸,讓兩列的學生先各自組成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然后再構建成雙鏈結構。
學生在分析資料3~7和進行模擬游戲基礎上,提取如下相關信息并構建DNA平面結構模型:① DNA分子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② 堿基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③ DNA分子是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組成的,這兩條鏈以反向平行方式排列。
資料8:對富蘭克林拍攝的DNA之B型X射線衍射照片的分析還表明:直線的間距是DNA分子重復單元(一個完整的螺旋)的間距;堿基對的間距是3.4[A] ;每個完整的螺旋高度是34[A] 。
最終,學生形成“DNA分子盤旋成雙螺旋結構,每個螺旋里含10個堿基對”這一結論,并準確建構DNA雙螺旋結構。
通過這樣“點―面―線―立體”建構DNA雙螺旋結構類比模型的過程,最終促進學生對DNA結構知識的學習和深入理解,同時使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捕獲、分析信息的能力,嚴謹?shù)乃季S品質及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Reflection(反思):學生基于其自身建構的類比模型開展小組或全班的討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展示、交流和表達中分析建構的類比模型科學準確與否,是否需要再修正,同時比較各組DNA模型,找出模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而總結出DNA模型因堿基的數(shù)目、排列順序不同而存在差異,推導出堿基對數(shù)目和堿基對排列方式的數(shù)學模型,有效地幫助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深刻理解DNA雙螺旋結構多樣性、特異性與穩(wěn)定性的特點。
3 類比模型選擇與建構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類比模型建構的合理應用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潛能的開發(fā),強化了與笛А⑽錮淼妊Э頻哪諏系,加強了理科思維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然而,在不同學習任務的驅動下,教師需要靈活選擇類比模型的表達方式,注意多種類比模型呈現(xiàn)的時機和順序,以便更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與認知規(guī)律。
例如,雖然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指導學生利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組件制作出形象直觀的DNA雙螺旋結構類比模型,但在接下來一節(jié)“DNA的復制”中“DNA的復制方式的發(fā)現(xiàn)”這一科學史教學時,可以進一步簡化DNA的類比模型,用線與線段將DNA復制的方式直觀化形象化。
其次,要讓學生明確的知道類比模型和原型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對于不同的類比材料,它們的差異程度有較大的區(qū)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簡化的類比模型和所類比概念間的不同屬性,以免使學生形成錯誤的概念。例如,教學中,教師經常用三葉草結構模型類比tRNA的分子結構,學生在關注到單鏈tRNA折疊成三葉草結構的同時往往誤認為組成tRNA的核糖核苷酸之間不形成氫鍵。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基因組醫(yī)學精準醫(yī)學醫(yī)學遺傳學教學改革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以及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已經步入“精準醫(yī)學”(PrecisionMedicine)新時代。精準醫(yī)學主要利用疾病基因組學以及藥物基因組學大數(shù)據(jù),通過基因診斷并以此為依據(jù)對疾病進行分類、分型,根據(jù)基因組特征,采用最新的個性化治療等技術,為病人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最有效的藥物,最安全的劑量,對傳統(tǒng)的醫(yī)療模式進行革命和創(chuàng)新。
基因組學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后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動而迅猛發(fā)展?;蚪M醫(yī)學是由諸多科學家在2003年為紀念DNA雙螺旋結構發(fā)現(xiàn)50年時所提出的一個醫(yī)學領域的新名詞。基因組醫(yī)學是以人類基因組的研究為基礎,將生命科學與臨床醫(yī)學相整合,從而將基因組的研究成果快速地應用于臨床醫(yī)學實踐,這將是貫穿21世紀的在生命科學和臨床醫(yī)學領域的一次偉大革命。
在基因組醫(yī)學時代背景下,各臨床專業(yè)科室都必須適應基因組醫(yī)學帶來的臨床變革,不斷更新知識體系。醫(yī)學遺傳學作為一門基礎和臨床相互融合且發(fā)展飛快的學科,不僅要求醫(yī)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要求其可以將相關知識致力于臨床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對醫(yī)學遺傳學傳統(tǒng)教學內容及模式進行調整。因此,如何以基因組醫(yī)學為導向,著眼于精準醫(yī)學,推進臨床醫(yī)學教育,加強醫(yī)學遺傳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醫(yī)學遺傳學的臨床應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將其普及社會是我們面臨的問題。綜上所述,我們對醫(yī)學遺傳學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教學思維等進行了改革。
1改進課程內容設置
我們以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新型醫(yī)學人才為目標,根據(jù)醫(yī)學專業(yè)的發(fā)展特點,合理設計醫(yī)學遺傳學課程,而課程的設置、編排等問題直接影響到教學進程、教學的內容和教學質量。因此,課程改革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1]
首先,對于基本的醫(yī)學遺傳學課程,我們將圍繞遺傳病開展教學,課前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讓學生對遺傳病基礎有一定了解,課堂抽查課前預習效果。課堂上從臨床遺傳病常見病例著手,用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介紹其發(fā)病機制,如何導致疾病發(fā)生和具體的研究方法,然后系統(tǒng)地介紹遺傳物質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最后再從臨床遺傳學角度開展疾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基本知識點和原則逐點介紹。
其次,根據(jù)醫(yī)學遺傳學課程發(fā)展需要,我們新增加生物信息學內容,介紹如何利用信息學和統(tǒng)計學等學科的技術,收集、整理、研究目前快速發(fā)展的基因組測序、蛋白質組序列測定、結構解析和代謝組等領域的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同時通過生物信息學的研究實例,講解生物信息學的基本知識和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對本門學科的興趣。通過病例為示范,引導學生將生物信息學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例如我們實驗室收集到一個高度近視的隱性遺傳家系,致病原因未明,我們先采用基因芯片進行連鎖分析定位致病區(qū)間,然后對兩個患者和一個正常人進行全外顯子測序,指導學生運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法對三個樣本的測序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檢測到的患者共有的而正常人沒有的外顯子區(qū)間影響功能的純合突變進行初步篩選并對定位致病區(qū)間的突變在家系內進一步篩選驗證,最后成功定位到3號染色體189713156位置上的NLEPREL1基因一個GLN氨基酸的終止突變。該基因與膠原蛋白的裝配和穩(wěn)定性有關,此突變與帶有白內障和玻璃體視網膜退化表型的非綜合征型高度近視有關。這樣的案例式教學法不僅鞏固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進行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醫(yī)學遺傳學是一門涉及數(shù)千種遺傳性疾病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基礎性和前沿性并存的特點。[2]為了讓學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科研動態(tài)及相關遺傳病的研究進展,我們同時開設了“醫(yī)學遺傳學研究進展”課程?!搬t(yī)學遺傳學研究進展”是一門以“醫(yī)學遺傳學”課程為基礎的課程,它著眼于現(xiàn)代醫(yī)學遺傳學最新最受關注的領域,旨在讓學生對醫(yī)學遺傳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升華,它的課程內容緊跟國內外前沿,針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內容和最新進展設置講座內容,結合教師當前研究的科研項目進展加以講解,促使學生了解和關注醫(yī)學遺傳學的前沿進展。該系列講座強調結合基礎科學和臨床科學,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開闊學生的眼界,掌握最前沿的科研進展。2改革課程體系
絕大多數(shù)疾病均與遺傳相關,臨床中每個科室都應不斷更新對相關疾病的知識,因此我們在臨床醫(yī)學范疇下的二級學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增加相關醫(yī)學遺傳學內容的介紹。例如,消化系統(tǒng)專業(yè)課,我們將增加消化系統(tǒng)的遺傳學基礎知識的介紹;神經內科專業(yè)課程,我們擬設置專門的神經內科遺傳病及致病的遺傳學基礎的章節(jié),系統(tǒng)介紹神經內科常見的遺傳病種類、遺傳學基礎、分子和細胞系診斷方法以及相應的遺傳咨詢要點。
將基因組學作為一個大平臺,根據(jù)不同的學科,每個學科上課的比重都不一樣,把基因組醫(yī)學與疾病基因組學灌輸?shù)脚R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教授核心知識點,并且把基因組醫(yī)學、遺傳病學、精準醫(yī)學、個體化醫(yī)療等理念貫穿到臨床教學中去,使學生掌握從基因組水平上考慮對疾病診斷、防治與治療的重要觀念。通過打破常規(guī),教授新的醫(yī)學遺傳學理念,以鼓勵學生不拘泥傳統(tǒng)的循征醫(yī)學思維模式,以基因研究為導向,提倡“精準醫(yī)學”,讓個體化醫(yī)療這一概念從理論中走向生活。
3教學思維,引領學生建立個體化醫(yī)療的觀念
在教學上,我們率先突破常規(guī)的循征醫(yī)學思維模式,建立以基因研究為導向,提倡精準醫(yī)學的思維模式。“精準醫(yī)學”是以個體化醫(y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shù)據(jù)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fā)展起來的新型醫(yī)學概念與醫(yī)療模式。其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yī)學前沿技術,對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鑒定、驗證與應用,精確尋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療靶點,并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tài)和過程進行精確亞分類,最終實現(xiàn)對于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這是對傳統(tǒng)醫(yī)療模式的革命和創(chuàng)新。[3]美國總統(tǒng)BarackObama在今年年初的國情咨文中正式宣布精準醫(yī)學計劃(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該計劃的提出是集合了諸多現(xiàn)代醫(yī)學科技發(fā)展的知識與技術體系,體現(xiàn)了醫(yī)學科學發(fā)展趨勢,也代表了臨床實踐發(fā)展的方向。[4]我們順應時展潮流,率先將個性化醫(yī)療、精準醫(yī)學的理念引入課堂,不斷滲透精準醫(yī)學理念,使學生掌握從基因水平上考慮對疾病診斷與防治的重要觀念。
為引領學生建立個體化醫(yī)療的觀念,需要我們加強各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使現(xiàn)有的教學知識體系更加完善,讓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我們積極推進與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病理學、醫(yī)學免疫學、生物信息學、預防醫(yī)學、材料學、計算機學等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既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交流,又培養(yǎng)了學生跨學科的思維模式。通過交叉學科的建設,學生將本科專業(yè)知識和醫(yī)學遺傳學知識重新組合,更具創(chuàng)新性思維。我們還成立了“教育部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yǎng)基地”,吸引了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進入醫(yī)學遺傳學領域來,學生在實踐課題或項目的設計當中,不僅僅局限于本學科,并引進其他相關學科的方法,利用其他學科的優(yōu)勢來彌補自身不足。
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已進入大數(shù)據(jù)時代,高效準確地處理數(shù)據(jù)顯得愈發(fā)重要。以醫(yī)療大數(shù)據(jù)作為支撐,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yī)學前沿技術,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實現(xiàn)對于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是“精準醫(yī)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我們與生物信息專業(yè)進行合作,將臨床診斷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的數(shù)據(jù)分析,再將分析的結果反饋到臨床中去,建立個體化醫(yī)療。同時,在授課過程中,不但傳授醫(yī)學遺傳學核心知識點內容,而且將精準醫(yī)學理念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從基因水平上考慮對疾病診斷與防治的重要觀念。
篇4
[關鍵詞] 醫(yī)學遺傳學;優(yōu)化整合;教學方法;成績評價;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7-0089-02 醫(yī)學遺傳學是遺傳學與臨床醫(yī)學相互滲透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一個新領域,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基礎課。醫(yī)學遺傳學研究人類疾病和遺傳的關系,即研究遺傳病的形成機理、傳遞方式、診斷、治療、愈后、復發(fā)風險及預防措施。它是一門發(fā)展十分迅速的新興學科,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處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緒論、基因、染色體、單基因病、線粒體遺傳病、多基因病、染色體病、群體遺傳學、生化遺傳學、人類基因組、藥物遺傳學、腫瘤遺傳學、遺傳病診斷與遺傳病治療、遺傳病預防等。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時間緊、內容多,往往形成了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內,交給了學生大量的內容和知識點,學生不能有效“吸收、消化”,形成了學生“囫圇吞棗”的現(xiàn)象。通過改革,我們在緒論一章中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查相關資料,開展自主學習。整合教學內容“基因、染色體”等 。在“單基因遺傳病”中開展PBL、CBL、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在“腫瘤遺傳學”等章節(jié)中結合科研開展教學改革。教學和考試時,充分利用網絡等現(xiàn)代化手段。
醫(yī)學遺傳學作為遺傳與臨床疾病之間的銜接,作為生命科學這個科學體系的一個方面統(tǒng)一把握,做到結構合理、減少重復。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素質”的目標。
一 教學內容改革
優(yōu)化整合課程內容,減少授課學時。因為醫(yī)學遺傳學既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醫(yī)學遺傳學是培養(yǎng)高級醫(yī)學專業(yè)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的重要組成成分,其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分析和解決未來在基礎和臨床實踐工作中所面臨問題的知識和能力。醫(yī)學遺傳學的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有些是重疊的,在教學學時減少的情況下,將醫(yī)學遺傳學的有關內容整合到相關課程完成。如:“基因的表達”在細胞生物學的“細胞核的功能”中完成,或者在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中完成。“減數(shù)分裂”在實驗課上完成等。
二 教學方法改革
第一,理論課教學采用講授式、啟發(fā)式、歸納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例如在理論課上,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聯(lián)想思考,一方面開拓學生視野,了解本學科發(fā)展的新趨勢、新成就,另一方面也幫助同學加深對一些重要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實驗課以學生為中心,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為主,輔以示教。在實驗過程中,老師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做”“眼睛看”和“腦子想”三者結合中,加深對生命科學實驗研究的認識,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醫(yī)學遺傳學的實驗技能,熟悉本學科的實驗方法和手段。實驗教學改革:本門課程屬于專業(yè)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實驗教學,使學生加深對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掌握遺傳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實驗技能,不但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并著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完整的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責任心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
在實驗課教學中,要使用“人類外周血細胞的培養(yǎng)及染色體的制備”“遺傳病”等錄像、光盤,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相關內容的演示,使課程內容的展示更為直觀、具體,提高教學質量。此外,還應采用顯微電視系統(tǒng),將教師的某些示教內容呈現(xiàn)在熒光屏上,大大方便了學生觀看和教師的講解。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實驗內容,提高了實驗課整個過程的質量。在實驗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授課方式,以提高教與學互動的機會。
第三,使用案例式教學。醫(yī)學遺傳學教學過程中,堅持以遺傳為基礎、疾病為中心,有助于深刻理解遺傳與疾病的內在聯(lián)系。在講授各類遺傳病時,引入臨床病例,使學生在分析討論過程中理解和鞏固基本概念、基礎理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疾病本質的認識。通過具體遺傳病家系的分析,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延遲顯性、遺傳印記、遺傳早現(xiàn)、動態(tài)突變等重點和難點內容。同傳統(tǒng)的直接給出基本概念相比,這種方法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第四,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在實驗課上把相關的理論內容先進行講解,然后接上相應的實驗內容。使得理論知識得以及時檢驗和鞏固,學生印象深刻。如:性染色質的內容,先對假說進行講解,接著進行“X染色質的制備和觀察”實驗,使學生更加易于理解相關內容。
第五,改革教學手段。應用多媒體教學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突出了形象化教學,使學生們在生動、充滿樂趣的過程中獲得感性知識。例如,減數(shù)分裂的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口述結合掛圖或幻燈的方式講解,學生對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重要的遺傳事件難以全面、準確地理解。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后,摻入了形象生動的Flas,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并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近年來,隨著各種現(xiàn)代化手段的應用,通過網上下載相關內容、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制作針對新版教材的“醫(yī)學遺傳學”多媒體課件,100%多媒體授課 。教學結束后,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及學生對教學的反饋意見,及時修改課件內容。優(yōu)化網絡教學的措施:醫(yī)學遺傳學網絡課程上要及時更新教學日歷、多媒體課件等內容,結合醫(yī)學遺傳學課堂教學開展“課程教學互動”“課程教學輔助”“網上考試”等。
三 成績評價
遵循科學性原則、導向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多元化原則、可行性原則,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側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終結性評價則側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兩者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形成性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等,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教師通過批改學生作業(yè)、階段測評、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給出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意見,使學生及時獲取診斷性信息和相應的指導。
第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思在課堂內外的表現(xiàn),彌補不足,積極地設定學習目標和成長方向,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學生通過有效的自我評價,培養(yǎng)自己對學習負責的態(tài)度,激發(fā)自尊心、自信心。
第三,同學間對彼此的到課率、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學習態(tài)度、學習時間投入等方面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相互督促、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的能力,并學會聽取他人的意見,提高自己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
期末考試形式為閉卷。課程總成績由3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由4階段性成績組成:自我評價占10%,小組討論與課堂討論學習占10%,課外作業(yè)占40%,課堂小測驗占40%。
四 結果及分析
2012級臨床醫(yī)學教改班對以上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改革,隨機抽取一個教改班和一個普通班的醫(yī)學遺傳學成績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教改班的期末成績、實驗成績、總評成績與普通班的比較,通過office EXSELL T檢驗,P
效果分析,通過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及格率、優(yōu)秀率、平均分及標準差、各題型的平均難度和區(qū)分度等)反映出來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五 討論
經過改革,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貫徹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達到了建立全面“以學生為中心”的醫(yī)學遺傳學課程教學,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等得到全方面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方位提高。根據(jù)以上結果,還應該采用以下措施進行整改:一是抓住課堂教學核心,加強遺傳學基本原理、實驗研究方法的教學。二是利用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為主、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三是轉變教育觀念,努力實施“啟發(fā)式”現(xiàn)代教育理念。四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現(xiàn)代科技含量,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通過教研室教學討論會、集體備課等途徑,實施在教改班實際授課過程積累的寶貴教改經驗,以便得到及時的交流和推廣。同時,鼓勵教師在其它平行授課班中,積極推廣和實行教改班的最新教改成果,對其中一些創(chuàng)新型較強的理論成果及時整理并以論文形式發(fā)表。或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研討會,及時推廣成果,擴大影響。
參考文獻
[1]趙俊云,楊向竹,胡秀華,郭 健.PBL教學法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實踐與優(yōu)化[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4,22(4).
篇5
關鍵詞:微課;教學模式;教學設計
自2009年起,微博以互動性、參與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征迅速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微熱潮:微博、微信、微電影。隨著微時代的來臨,微課應運而生。微課又稱短期課程,是一個簡化、細分的教學,圍繞某一問題或某一情景,可使學生和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由于醫(yī)學生學制長、課程多、知識點多,如果每門課拍成一段視頻,則時間顯得過長,學生沒有那么多時間看完,更難找到想要了解的知識點,難以達到所要發(fā)揮的作用。如果把一門課的每個疑問和知識點制成微課,學生完全可以很充裕地看完,所需時間不長,十幾分鐘足夠講透一個知識點,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知識點、疑點學習,微課將知識進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視聽化,使之為各種便捷顯示終端(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的自主學習者提供簡短、全方位、立體化服務內容的完整課程教學,可隨時隨地使用零碎時間學習,微型學習作為一種非正式化的學習方式,為微時代人們獲取知識提供全新的學習體驗[1-2]。
醫(yī)學遺傳學是現(xiàn)代醫(yī)學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并迅速向醫(yī)學各學科滲透。不僅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等基礎課程密切相關,而且與臨床上研究各種遺傳病密切相關。我院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四年制醫(yī)學檢驗和五年制預防醫(yī)學三個本科專業(yè)醫(yī)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中,醫(yī)學遺傳學是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實踐性很強,也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該課程的理論較抽象,課時少、內容多;實驗部分由于客觀限制,不能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有些遺傳典型病例可遇不可求很難獲?。粚W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有較大難度。如果把理論、實驗部分知識點的重點、難點以視頻的形式與多媒體課件很好地結合,編輯制作成微課視頻用于教學活動,無疑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正確理解和把握。
為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根據(jù)醫(yī)學遺傳學教學實際和課程特點,我們精心制作一系列醫(yī)學遺傳學的微課教學視頻在教學中試用,同時配合其他教學模式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主要步驟有:選題(選擇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案、策略、組織、特色等構思設計)與準備(教學課件、實驗設備器材等準備)、攝像(視頻采集)、編制(后期編輯制作)與審核(審核修改)、(上傳校園網)和評價等環(huán)節(jié)[3-4],根據(jù)我們的經驗在制作過程中注重以下技術環(huán)節(jié)。
1 教學內容選擇
選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某一知識點、常見有代表性的問題或內容、實驗內容作為選題,選題盡量小而精,圍繞某個具體的知識點,而不是抽象、寬泛的。具備獨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夠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教學內容嚴謹充實,無科學性、政策性錯誤,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映社會和學科發(fā)展。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我們篩選醫(yī)學遺傳學的知識點或內容如下:
1.1理論部分
1.1.1遺傳的細胞與分子基礎 染色體的包裝模型、動態(tài)突變(亨廷頓舞蹈癥)、堿基替換(鐮形細胞貧血?。?/p>
1.1.2單基因遺傳病 5種基本遺傳方式(AD、AR、XD、XR、Y連鎖遺傳)及其遺傳特征、常見術語概念(延遲顯性、共顯性、交叉遺傳、遺傳印記、遺傳異質性、限性遺傳、從性遺傳等)及遺傳病例。
1.1.3多基因遺傳病 閾值假說、多基因遺傳病的遺傳特征與再發(fā)風險的估計。
1.1.4染色體遺傳病 染色體結構畸變類型(缺失、倒位、易位、重復)與傳遞機制、常見染色體?。ㄌ剖暇C合征、貓叫綜合征、克氏綜合征、特氏綜合征、兩性畸形)。
1.1.5人類生化遺傳病 血紅蛋白病、血友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苯丙酮尿癥、白化病、半乳糖血癥、糖原貯積累癥。
1.1.6免疫遺傳學 輸血、器官移植、新生兒溶血癥和親子鑒定。
1.2實驗部分
1.2.1 染色體分析 細胞培養(yǎng)、染色體標本制備、顯帶技術、核型分析。
1.2.2遺傳病診斷 臨床診斷、蛋白質水平診斷、細胞學診斷和基因診斷。
2 教學設計與準備
醫(yī)學遺傳學教學設計的內容及要求:①方法手段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jù)教學內容選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正確選擇使用各種教學媒體(圖片、視頻、音頻、流媒體等),教學輔助效果好;②組織編排設計:教學組織與編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過程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明了易懂;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與學活動有機結合;③教學特色設計:教學形式新穎,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趣味性和啟發(fā)性強,教學氛圍的營造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
準備工作包括教學方案設計 Word文稿、醫(yī)學遺傳學教學課件PPT、實驗準備等。教學方案設計反映教師教學思想、課程設計思路和教學特色,Word 格式;教學課件要求圍繞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視頻合理搭配,PPT格式;實驗準備應該準備好實驗場地、設備、器材、物品等,以保證順利錄像。
3視頻采集
醫(yī)學遺傳學微課對拍攝的要求不高,拍攝設備可用專業(yè)級或家用攝像機。攝像遺傳病例的基本要求是圖像清晰穩(wěn)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能較全面真實反映臨床特征。
根據(jù)教學內容,可采用不同的編制軟件進行后期的聲音畫面同步及知識點編排處理。常見的編輯軟件有繪聲繪影、Promiere、Flash等。根據(jù)課程的內容需要,將主講教師的講解錄像、PPT、屏幕操作錄像及相關的視音頻素材有序的組織到一起,形成完整的視頻結構。
編輯制作完成后,要進行全面的審核,主要是:①審核畫面,無黑屏、無搖晃鏡頭、整體色調基本保持一致,合理安排主講畫面,畫面大小和在屏幕中的位置,達到美觀合理的展示效果;②審核解說,對解說的基本要求是,每屏只有一行解說文字;要求遺傳學的專業(yè)術語、基因名稱要統(tǒng)一使用國際標準。
總之,由于微課時間短,導入和結尾要干脆利落、緊扣主題、語言精練、準確明晰、條理清晰,切忌冗長繁瑣。
例如在染色體遺傳病例中選取貓叫綜合征[5-6],通過視頻采集獲得的典型臨床病例(新生兒),制作微課視頻的主講畫面包括:①臨床表現(xiàn):出生體重低,生長發(fā)育遲緩,小頭畸形,嬰兒呈滿月臉,面部不對稱;眼距寬,內眥贅皮,外眥下斜,白內障,鼻梁扁平,小頜,唇腭裂;嬰兒期有微弱、悲哀、似貓叫樣哭聲;常有通貫手,手指弓形紋增多;患者常并發(fā)先天性心臟?。粙雰浩诩埩档?,極度智力障礙(IQ
又如在遺傳的細胞與分子基礎章節(jié)選取染色體的包裝模型[5],該部分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我們利用Flash軟件設計編輯,依次顯示從線性DNA分子到染色單體的全過程,即DNA分子長度被逐級壓縮:從線性DNA形成核小體(一級結構)被壓縮7倍;形成螺線管(二級結構)時,每圈螺旋由6個核小體組成,縮短了6倍;螺線管無規(guī)則螺旋盤繞形成超螺旋管(三級結構)時又被壓縮近40倍;超螺旋管進一步盤曲折疊形成染色單體(四級結構)又壓縮5倍,從線性DNA分子核小體螺線管超螺旋管染色單體共壓縮約8400倍,每一過程設置同步聲音解說,編輯后輸出為Swf文件。本微課視頻使本來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具體形象呈現(xiàn)。學生很易理解人體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平均長度為5cm的線性DNA分子壓縮在只有5m的細胞核中需要有序組裝和壓縮,從而保證遺傳物質的穩(wěn)定和準確表達,教學效果反映很好。
5 應用前景與意義
現(xiàn)代社會人們追求快節(jié)奏高效率,大學生更是如此,冗長的課程視頻很難吸引學生的眼球。微課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全國眾多教育機構院校都在嘗試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推廣這種教學模式。微課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微課亦將成為熱愛教育的人們在微時代提升教學水平、拓展自己的受眾范圍和課堂界限的最佳選擇。因此微課讓學生有更大的自和擁有感,微課的開放性與開發(fā)潛力也為教學應用帶來了巨大的靈活性,所以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在高校的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雖然看起來微課時間縮短,內容集中,但實際上需要教師投入更大的時間和精力,醫(yī)學遺傳學的微課教學模式也不例外。盡管我們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反響不錯,但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個別問題,如某些章節(jié)的知識點難提煉,特別是零碎、抽象、理論性強的內容;教師選擇適合制作微課的教學內容,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微課的設計制作對教師的信息化處理能力要求較高。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教師而言,微課無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同時為提供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醫(yī)學遺傳學既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yī)學課程,也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只有打好堅實基礎,將來的專業(yè)學習才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3]萬國軍.微課的設計與制作[J].中小學電教,2013(5).
[4]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65-73.
篇6
1.巴氏小體案例在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
2.下一代測序技術在表觀遺傳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及進展
3.遺傳學教學中在細胞與分子水平上理解等位基因的顯性與隱性
4.果蠅唾腺多線染色體研究進展及其在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
5.以人類血型為遺傳學案例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6.表觀遺傳學藥物的研究進展
7.表遺傳學幾個重要問題的述評
8.構建優(yōu)質教學體系,促進《遺傳學》精品教育
9.小鼠毛色遺傳的控制機制及其在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
10.肝癌發(fā)生的分子遺傳學和表遺傳學研究
11.景觀遺傳學原理及其在生境片斷化遺傳效應研究中的應用
12.以遺傳信息為主線的遺傳學教學架構及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13.認知過程中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14.我國高校遺傳學教材的出版與使用現(xiàn)狀的調查
15.表觀遺傳學:生物細胞非編碼RNA調控的研究進展
16.表觀遺傳學視角下運動干預阿爾茨海默病的機制分析
17.遺傳學與基因組學整合課程探討
18.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19.癲癇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20.不僅僅是遺傳多樣性:植物保護遺傳學進展
21.利用文獻精讀教學新模式優(yōu)化遺傳學教學
22.2015年中國醫(yī)學遺傳學研究領域若干重要進展
23.發(fā)展行為遺傳學簡介
24.光遺傳學技術應用于動物行為學在神經回路中的研究進展
25.表遺傳學推動新一輪遺傳學的發(fā)展
26.生物教育專業(yè)《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索
27.糖尿病腎病遺傳學研究進展
28.腫瘤表觀遺傳學研究熱點的聚類分析
29.淺談高校《遺傳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30.2015年中國微生物遺傳學研究領域若干重要進展
31.利用經典文獻優(yōu)化《遺傳學》雙語教學
32.孟德爾豌豆基因克隆的研究進展及其在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
33.表觀遺傳學在肺癌診治中的研究進展
34.人格行為遺傳學研究的兩類取向
35.害蟲遺傳學控制策略與進展
36.表觀遺傳學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37.阿爾茲海默病的表觀遺傳學機制及相關藥物研究
38.胃癌遺傳學及表遺傳學研究進展
39.遺傳學在膽管細胞癌發(fā)展中的重要性
40.子癇前期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41.行為遺傳學:從宏觀到微觀的生命研究
42.遺傳學史在遺傳學教學中的作用
43.男性不育的遺傳學評估
44.表觀遺傳學與腫瘤干細胞
45.開放式教學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46.表觀遺傳學調控與婦科腫瘤發(fā)生、演進及治療的研究進展
47.規(guī)律運動干預人類衰老過程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
48.表觀遺傳學及其在同卵雙生子研究中的新進展
49.分子群體遺傳學方法處理鯉形態(tài)學數(shù)據(jù)的適用性
50.番茄果重數(shù)量性狀基因的研究進展及在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
51.遺傳學教學中遺傳學史及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52.景觀遺傳學:概念與方法
53.孤獨癥的遺傳學和神經生物學研究進展
54.肺癌表觀遺傳學的研究進展
55.腫瘤的表觀遺傳學研究
56.遺傳學課程群的設置和思考
57.《遺傳學》課程的建設與優(yōu)化
58.表觀遺傳學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59.遺傳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進
60.肝癌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61.保護生物學一新分支學科——保護遺傳學
62.表觀遺傳學在淋巴系統(tǒng)腫瘤研究中的新進展
63.大腸癌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64.重視經典遺傳學知識體系構建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65.植物化學遺傳學:一種嶄新的植物遺傳學研究方法
66.關聯(lián)分析及其在植物遺傳學研究中的應用
67.表觀遺傳學及現(xiàn)代表觀遺傳生物醫(yī)藥技術的發(fā)展
68.三陰性乳腺癌與表觀遺傳學研究現(xiàn)狀
69.構建培養(yǎng)新型醫(yī)學人才的醫(yī)學遺傳學課程體系改革
70.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遺傳學檢測研究進展
71.釘螺遺傳學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進展
72.羞怯:來自行為遺傳學的觀點
73.遺傳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思考及實踐
74.“教學、實踐、科研、臨床”四位一體的醫(yī)學遺傳學教學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
75.國內高校遺傳學教材發(fā)展研究
76.男性生殖遺傳學檢查專家共識
77.腫瘤表遺傳學研究的進展
78.創(chuàng)新性遺傳學大實驗對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的研究
79.白內障表觀遺傳學研究的現(xiàn)狀及進展
80.遺傳學研究性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81.表觀遺傳學在木本植物中的研究策略及應用
82.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正向遺傳學手段在基因定位研究中的應用
83.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遺傳學興趣的教學途徑
84.從表觀遺傳學開展復雜性疾病證候本質的研究
85.藍藻分子遺傳學十年研究進展
86.建設遺傳學課件體系 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
87.表觀遺傳學與腫瘤
88.原發(fā)性肝癌的表觀遺傳學及其治療
89.青少年焦慮、抑郁與偏差行為的行為遺傳學研究
90.兒童孤獨癥的遺傳學研究進展
91.本科生遺傳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探討
92.與閉經有關的遺傳學問題
93.多媒體教學在遺傳學“三點測驗”教學中的實踐
94.一個實用的群體遺傳學分析軟件包——GENEPOP3.1版
95.論從“腎為先天之本”到“中醫(yī)遺傳學”
96.《遺傳學》多媒體教材的編寫與實踐
97.肺癌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98.無創(chuàng)性產前遺傳學檢測研究進展
篇7
教師作為“學有專攻”且“聞道在先”的有智之士,能夠提供給受教育者所缺乏但必須具有的知識與能力。有效教師具備激勵型人格、熱情、精力充沛、幽默、可信任;有效教師的教學“以成功為導向”;有效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有條理的。美國伊利諾大學心理學教授雷蒙德•卡特爾認為,可能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教師特征如教師的特點、性別、年齡、知識水平及接受專業(yè)訓練的程度,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如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技巧以及對學生的評價等[2]?;A醫(yī)學課程的教師不僅應諳熟本專業(yè)的相關知識,還要了解本課程與臨床專業(yè)課程的聯(lián)系、醫(yī)學發(fā)展前沿動向。對于醫(yī)學遺傳學教師而言,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時機、合理地加入案例教學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基礎醫(yī)學課程有效教學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高質量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每次課堂教學目標研究制定后,形成文字,幫助授課教師準確把握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以醫(yī)學遺傳學為例,講授單基因遺傳病一章內容,教學目標即掌握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和性連鎖遺傳病的遺傳規(guī)律,會應用它來分析、解決臨床應用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如計算子代再發(fā)風險,解釋近親婚配的危害等。
3基礎醫(yī)學課程有效教學須注重學生主體差異
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個體差異。依據(jù)這一理念,教師的教學應緊緊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著不同生活經驗、豐富情感和個性差異的人,這使得教師總是身處一系列頻繁切換的課堂情境中。既要了解學生的先前知識結構、當前的學習狀態(tài)、自我認識、學習風格、學習動機等,又要了解學生的需要與個體差異,如口腔專業(yè)以及眼視光專業(yè)的學生與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相較,就存在醫(yī)學遺傳學基礎知識薄弱、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沒有主動學習的動力等特點。
4有效教學的達成要素
4.1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是創(chuàng)造生成的。教師隨著學生思維的變換、心態(tài)的逆轉和情緒的波動,敏銳地把握各種教育契機,重組教學資源,以達成主體問的心靈碰撞和視閾融合。在對話式教學里,教師不能將自己定位在主角或權威這種穩(wěn)定的空間里,同時學生也不能處身于隱蔽自己的安全地帶,師生之間應消弭人格尊卑的藩籬和課程進展的有限邊界,釋放學生的心智,使之在廣闊的課程空間中漫游口。讓互動與合作充盈著教學肌體,讓教師把握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讓課堂就像畫軸一樣逐漸展開“未曾預約的精彩”。
4.2有效互動與提問
有效互動要求準確把握“等待時間”。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應該留給學生4~5秒的時間思考其提出的問題,這段時間是學生處理問題、形成答案的最佳時間。很顯然,目前大部分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一般只有1~2秒,當學生回答受阻或者非教師本人所期望的答案時,教師要么迫不及待地自己回答,要么把問題轉給能快速作答的“好學生”。教師的這種做法無疑在暗示學生:如果你不知道答案,最好保持沉默。這在無形中打擊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其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4]。因此,在基礎醫(yī)學課程教學中,針對一個知識點提問的角度、時機,是值得授課教師研究的;在問題提出之后,教師的“等待時間”及與學生“眼神”的交流,都將影響互動的有效性。
4.3生成式教學
生成式教學從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發(fā)展的時代意義上對有效教學的規(guī)范進行了重新解讀和再概念化,從而實現(xiàn)了有效教學文化范式的重要變革。生成就是打開另一種思路,重新認識課堂中生命體的真正活動狀況和自由意志的張揚程度,從而激發(fā)師生的內在生命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生成式教學的基礎是教師對教材、學生、教學環(huán)境的了解和把握,取決于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生成式教學關注教學的附加價值,需要教師的示范效應。
4.4教師的教學經驗
課堂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應有的教學經驗,教師教學經驗的合理性表現(xiàn)為能夠促進有效教學的達成。教學經驗與教學實踐有直接的聯(lián)系,它是教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對課堂教學情境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而形成的,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一部分,能夠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教學經驗是一個教師的精神財富和教學資本,也是構成教師對教學認識的內隱理論的主體。教師的教學經驗實際上影響其課堂教學行為。在課堂有效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既有教學經驗的運用價值,充分發(fā)揮其合理成分,促進有效教學的達成[5]。適應課堂有效教學的需要,教師應該努力更新自身的教學經驗。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因此,教師應該自覺加強教學經驗反思,通過對教學經驗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祛除原有經驗中的無益成分,提煉出原有經驗中的精華,同時與新取得的教學經驗有機結合并加以系統(tǒng)化。教師應該自覺地加強有效教學理念學習,特別要深刻地把握有效教學內涵與實質,同時,多關注與有效教學密切相關的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學習,努力將它們變成自己教學觀念的核心部分,從而不斷以新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
4.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價值判斷行為,教學評價的對象和范圍是整個教學領域,它突破了學習結果評價的單一范疇,包括教與學的評價,包括對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等。評價行為貫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評價的主要功能是改進,它的直接目的是為教師改進教學或者學生后續(xù)學習提供全面、客觀而具體的依據(jù)。在方法和技術上,它不是單純的定量分析,而是發(fā)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具體方式表現(xiàn)為: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量化表、學生評價教師課堂表現(xiàn)的量化表、學生自我評價量化表等。
篇8
【關鍵詞】遺傳學 教學 案例 材料
遺傳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其中細胞、生化知識抽象難懂,不易理解與記憶,而遺傳病的診斷咨詢又與臨床密切相關,因此在醫(yī)學遺傳學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找尋一些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案例材料,適時的呈現(xiàn)給學生,以情境教學的方式使抽象知識形象化,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并且通過遺傳學理論技術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有機結合知識技能和實際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利用案例材料提出問題
一個問題的產生要比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因為一個新的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F(xiàn)在一般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回答問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沒有充分的思考和主動提問的鍛煉,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在指導學生在案例材料的觀察過程中,要學生記下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就會讓學生提出自己真實問題,有的問題雖然不見得很專業(yè),但是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例如:在進行人類眼皮遺傳規(guī)律教學時,一些學生提出:“單眼皮與雙眼皮同時存在的現(xiàn)象,屬于哪種遺傳規(guī)律?”有的問:“肝病是否是遺傳???父輩患有肝病,會不會遺傳給子輩?”有的問:“為什么有的白化病病人的頭發(fā)全白而有的并不全白?”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他們就更有解決的興趣和欲望,能更好地學習。
二、利用案例材料激發(fā)興趣
從人類的遺傳學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知道遺傳學是建立在研究人體的各種性狀上,它主要通過一些鮮活和真實的案例,讓學生在分析――討論――探討――解決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后,能很好地理解遺傳學理論的實質,真正領悟到遺傳學的現(xiàn)實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遺傳病概念”時,可利用多媒體以“維多利亞女王家族的血友病史”當成案例材料向學生展現(xiàn),以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王室第一個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因為當時歐洲王室的習俗是提供王室之間進行通婚聯(lián)姻,這就使得血友病在聯(lián)姻關系的聯(lián)系下波及歐洲多個國家的王室,她導致了歐洲多國王室的血友病并發(fā),如德國普魯士王室和黑森家族,俄國羅曼諾夫王室,西班牙波旁王室等,其危害是相當巨大的。這個血友病家族的病史使得學生切身深刻的了解到了遺傳病的基本特點和危害,還可借助案例材料幫助學生判別患者的性別(患血友病的幾乎皆為王子王孫,女性為疾病攜帶者),為以后的X連鎖隱性遺傳病的系譜特點的教學,近親婚配的危害提供例證,引起學生對后面即將學習知識的興趣。
還可以組織興趣小組,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資料興趣。例如:進行洋蔥表皮細胞的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培養(yǎng)及觀察實驗,環(huán)境監(jiān)測或生物資源調查。到人群中去調查人類常見遺傳病性狀,包括遺傳病的種類、數(shù)量,觀察各遺傳性狀的特點,親自動手繪制遺傳圖譜,并根據(jù)婚配關系利用遺傳規(guī)律預測子女發(fā)病情況。有條件的可以指導學生飼養(yǎng)果蠅并設計連鎖互換定律的驗證實驗。
三、利用案例材料引導自學
要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將學生置身于真正的問題之中,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并發(fā)現(xiàn)問題。只有對一個問題有了適度的了解和需要時,思維才會變得活躍,才能真正激發(fā)自己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更有效的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案例材料的設問基礎上,能學會自己看書和思考,讓學生和老師實現(xiàn)有效互動,成為相互學習和研究的伙伴,老師要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優(yōu)自信,也更加主動,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與學生的互動研究之中,不僅寓教于樂,還在快樂的氛圍中有所收獲,慢慢養(yǎng)成一種好學和會學的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進行“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或“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教學時,可以使用孟德爾生平事跡和與之相關的八年豌豆雜交實驗作為案例材料。講授遺傳基本規(guī)律時,詳細介紹了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過程.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孟德爾為什么選豌豆作為實驗材料,豌豆的特性塒實驗的成功有何影響。在實驗設計上,理解孟德爾在雜交實驗時,舍棄了一些不易區(qū)分的性狀,只是對比較穩(wěn)定的容易區(qū)分的相對性狀進行研究。首先只針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然后逐漸增加,這種單因素分析的實驗方法隔離了其他因素的干擾,有利于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符合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guī)律。其次,在結果分析上,學習孟德爾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開創(chuàng)性地將數(shù)學方法引入遺傳學研究中,使其從粗放的觀察和簡單的思考上升到精密的定量分析,把具體的性狀表現(xiàn)量化,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而得出科學的結論。最后,孟德爾在對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說,并設計了新的實驗來驗證假說,使理論的科學性得以證實。通過這段精典案例材料的重現(xiàn),輔助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發(fā)展的艱難歷程,讓學生向科學家學習,大膽提出問題,學會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理性思維,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
四、利用案例材料輔助教學
學生認識世界依靠觀察,觀察首先要有足夠的案例材料。例如:(1)學生能自己收集到植物的花、豌豆、果蠅等實物觀察對象,這樣她們就能感性的認識到這些材料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印象更深刻。(2)對于某些常見人類遺傳性狀及遺傳病等圖譜、系譜的收集和繪制,可利用課余時間到人群中、醫(yī)院教學點、福利院、啟智學校等進行調查和收集。(3)同時可利用網絡資源下載圖片資料。為了使收集的材料足夠充分,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仔細觀察的機會。了解材料的形態(tài)特征、結構特點是觀察的重點內容。可以采用畫寫的方式進行,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加細致的觀察材料,也培養(yǎng)了學生手頭并用的綜合學習能力。例如:觀察果蠅的形態(tài)特征及性別特點時,讓一個班的學生觀察的同時將果蠅畫下來,然后提問果蠅的長、殘翅膀特征,及雌雄果蠅形態(tài)特征時,大多數(shù)學生能較準確地給出正確答案。而另一個班只進行觀察,卻沒有繪畫,當提出與上面同樣的問題時,很多學生回答不上來或回答很不全面。通過畫寫,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學生觀察的樂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利用多媒體圖片進行教學,由于圖片的鮮艷色彩及動態(tài)變化能強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故不失為遺傳學學習中直觀教學的好方法。因為在現(xiàn)行使用的中專版甚至是大專版教材中。無論是遺傳病病人臨床癥狀及核型圖譜都較為缺乏或不夠清晰,不能滿足學生觀察及認識臨床特征的需要。此外,老師還應該適時指導學生下載網絡資料,并且還應同時準備一些典型的案例資料隨時作為補充。
五、利用案例材料檢測學習
遺傳病是醫(yī)學遺傳學的重點內容,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疾病。通過對臨床案例材料的分析,討論出有效的案例教學法。比方說,在學習了遺傳病的相關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看病方式下進行遺傳咨詢,并據(jù)此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婦女A在幾年前曾生育過一個先天智力有障礙的患兒,現(xiàn)在是第二次懷孕,因為A害怕所懷孩子會再次患有同病,讓學生飾演A跟醫(yī)生進行咨詢。案例中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針對案例中的病例,需要先核實患兒的血型、A的即時年齡,還要核實A是否攜帶易位型,如果確實是易位型攜帶,就大大增加了風險率,可以對A婦女進行絨毛和羊水細胞的產前細胞遺傳檢測。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身臨其境的學會學習,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思考和分析案例材料。所以,必須運用相關案例材料作為檢測題,這樣就能真實呈現(xiàn)學生的學習情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潛能。
再者,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知識方面的缺陷,一定要進行及時的點撥引導,以便在最短時間里運用案例有效的矯正學生的缺陷。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遺傳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 Q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75-05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Genetics
Fan Lianmei1,2 et al.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Key Lab of Plant Biotechnology in Universities of Shandong,Qingdao 266109,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Qingdao Key Lab of Modern Agriculture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methods had become more and more abundant.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network technology had built a new platform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directly influenced teaching effects.Us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carry on the genetics teaching not on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but also contributed to study independently and extensively for students.Many years of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shows that network teaching was one of the more useful methods of genetics teaching and had obvious advantages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It could mak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formation electron and network,strengthened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romo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principles,content framework,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genetic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which provided a new way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mode of genetic theory teaching.
Key words:Genetics;Network;Teaching platform;Construction;Practice
z傳學是研究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規(guī)律及其機理的科學,它的分支幾乎擴展到生物學的所有領域,是農學、園藝、植物保護、生物技術和植物科學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全面地掌握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并力求對本學科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從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結合上有較好的理解,以期對遺傳物質的本質、遺傳物質的傳遞和遺傳信息的表達有較為完整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遺傳育種、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等后續(xù)課程奠定基礎[1-3]。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整合教學資源,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一直以來是任課教師不懈努力的方向[4-7]。
在遺傳學教學實踐中,開展立體互動的空間教育教學,是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也是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一個重要課題[8]。我們以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開發(fā)了基于的遺傳學網絡課程平臺。該教學平臺吸納了眾多的積極要素,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原則,盡最大可能滿足不同學習者的要求。該課程的建設促進了遺傳學教學改革,實現(xiàn)了3個基本轉變:即以教為主轉變成以學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轉變成以課內外結合為主和以結果評價為主轉變?yōu)榻Y果和過程相結合為主。從而使傳統(tǒng)媒體教學由單向播放轉變?yōu)樾畔⒎答仯蓡我还δ苻D變?yōu)榧苫?。加強了課堂容量和教學內容延伸,節(jié)約了教學資源。同時,兼?zhèn)渚W絡課程交互式特點,促進了師生互動,節(jié)約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果。實踐證明,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并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基本特征和建設的必要性
1.1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基本特征 遺傳學網絡課程就是通過網絡表現(xiàn)該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遺傳學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遺傳學網絡課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xié)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其內涵與形式在特征描述時有較大的差異,但在建設時可抽象出網絡課程的核心構成要素。這些核心構成要素體現(xiàn)在網絡課程設計、資源開發(fā)模式與質量保證措施等方面。其中網絡課程設計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腳本語言的質量,而且必須遵循網絡課程種類特點和教學的本質要求。
1.2 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遺傳學經歷了100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從生命個體向群體、細胞、染色體、基因等宏觀和微觀層次縱深發(fā)展,形成了許多諸如群體遺傳學、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數(shù)量遺傳學、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分支,其內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內容上講,遺傳學容易得到學生的關注,也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遺傳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且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9-10]。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可以最大化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此外,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必須要考慮內容延展性,并在交錯的知識網絡中首要突出遺傳學教學內容和基本特征。
2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在建設之前,必須充分了解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媒體選擇與教W資源的集成設計、教學評價與反饋等內容;必須考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網絡課程內容的價值性、交互控制性及其教育實踐性;根據(jù)網絡教育的資源共享、時空不限和多向互動等基本特點,以教育改革為宗旨,以異步學習為基礎,以多元載體為環(huán)境進而制定課程的設計策略。
2.1 實用性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使用者主要是任課教師和學生,網絡課程開發(fā)的首要原則是其實用性,所以樸實的界面、快捷的鏈接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表明,學生用在學習任務上的時間是影響在線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11]。如何吸引學生參與網絡學習過程,一直是網絡課程設計的核心問題。在界面設計和課件制作上,不能過于“花哨”,否則不但不會起到提示的作用,還會極大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最終影響教學效果;在內容上,遺傳學課件需要根據(jù)開課專業(yè)、教學大綱和教學思路精心準備,切忌全搬套用網上現(xiàn)有的課件內容,這樣任課教師授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而言,才能保證所授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流暢性。在課程開發(fā)之前,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收集相關動畫、視頻及圖片素材,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結構、DNA和RNA的自我復制過程、蛋白質的合成、細菌4種擬有性生殖方式(轉化、接合、性導和轉導)的區(qū)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各時期主要特點等。這些資料的有效利用,很大程度提高了網絡課程的新穎性、藝術性和實用性。
2.2 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目前,一些高校精品課程網站的建設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缺乏利用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內在動力。雖然一直在進行網站開發(fā),但未能真正投入課堂教學。那么,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建設要充分考慮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適用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開發(fā)設計,以多元化形式向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現(xiàn)象、觀點、數(shù)據(jù)和資料,適當?shù)亓舫隹臻g讓學習發(fā)揮自由思維活動,才能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并減少網絡學習給學習者可能帶來的情感缺失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動力和成效。遺傳學網絡課程的設計要避免以教為主,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動力,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學生可以進入遺傳學網絡課程網站,瀏覽相關公告,學習相關的視頻課程和下載學習資料。這種模式可突出學生異步學習的優(yōu)勢,有助于學生自學,很大程度彌補同步學習的缺憾與不足。網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習時間成本,盡量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便利的學習條件。例如,矚目的導航菜單,簡單有效的鏈接和交互界面的差異可使學生很方便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在內容上,形成基礎知識與拓展知識相結合,層層深入的風格;在PPT課件設計時,首先利用幻燈片母版對版面風格進行定義,不僅提高制作效率,而且能保證課件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制作時,把所搜集整理的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植物雙受精、DNA和RNA的分子結構、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等圖片和動畫資源精美地穿插在頁面和課件中,使復雜的遺傳學問題更加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對遺傳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3 開放性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應有多個學習起點和多條學習路徑,在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等方面都是開放的。學生可及時了解課程的更新狀況和遺傳學最新資訊,下載教學資料,也便于學生進行同步和異步學習。學習者對課程內容的了解或對知識的掌握應從多層次、多角度入手??紤]到學習者歸屬感和成就感,激發(fā)其積極參與課程建設的興趣,在設計時還要為其創(chuàng)建一個開放性的學習氛圍。一是通過嵌入電子公告牌系統(tǒng)(Bulletin Board System,BBS),任課教師既可及時公告,學生也可適時反饋對課程的建議和要求。二是通過網上答疑模塊,學生可在線或離線與教師提進行交流和咨詢。學生學習和提問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既在虛擬課堂上拉近了師生距離,也提高了網絡運行的時效性,使問題及時得到處理,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12]。
2.4 情境性原則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目的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學習家園,為學生提供和顯示與其生活相類似的或真實的情境,它可以沒有固定的教室、教師、黑板和粉筆,學生可在虛擬的教室環(huán)境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遺傳學教學可以發(fā)生在面對面、網絡同步和網絡異步等多種交互場景中,特別是網絡課程平臺的建設徹底改變了教學必須發(fā)生在教室里的一位教授和一組學生之間的基本假設。通過高質量的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學生經過注冊參與師生互動,并養(yǎng)成課堂之外利用該平臺進行自主和高效學習的習慣。
3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基本構架
我校遺傳學經過校級多媒體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立項逐步得到完善。在課程設計時就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剖析,注重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各類教學資源的整合,強調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設計思路,明確了課程使用對象和屬性。課程主要服務于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既不能開發(fā)成大型綜合網站,又要突出網絡課程基本特點。
在主體結構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分為教師主導區(qū)和師生互動區(qū)兩大部分。教師主導區(qū)主要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授課計劃、PPT課件、媒體資料、參考資料、課程導航等模塊。師生互動區(qū)則包括:通知公告、網上答疑、討論區(qū)、模擬習題和在線作業(yè)等。教學內容通過文本、圖片、Flas、PPT和媒體視頻等呈現(xiàn),并有序地編排在各主要模塊中(圖1A、B)。
在課程的維護和應用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又分為若干基本模塊,分別為管理員和用戶所有,并賦予不同的職責與功能(圖2)。例如,服務管理模塊,主要為用戶提供應用指南,包括網絡課程開發(fā)應用環(huán)境和站點地圖;安全管理模塊主要防止SQL注入和登錄口令盜取,者采用字符過濾模式,后者采用MD5加密。
在教學策略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又可劃分教學內容模塊組和教學活動模塊組。教學內容模塊組用來顯示具體課程相關信息與課程內容,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目標、電子教材、網絡課件、授課教案、課堂錄像和教師介紹9個功能模塊。教學活動模塊組包括實驗指導、作業(yè)習題、在線測試、評價反饋、教學博客、分組討論、實時交流、學生空間、成果展示、相關資源和聯(lián)系我們等11個功能模塊。例如,在相關資源中,可為學生提供遺傳學相關的國內外網站。如介紹遺傳學各知識點的孟德爾網站(http://)、在線人類孟德爾遺傳數(shù)據(jù)庫(http://ncbi.nlm.gov/omim/)、DNA數(shù)據(jù)庫網站http://ncbi.nlm.nih.gov/Genbank/Genbank(美國)和http:///embl-heidelberg.de/EMBL(歐洲)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的網站等。
在授課內容方面,遺傳學網絡課程必須以清晰的主線進行搜集、整理和分類。遺傳學是一門具有百余年發(fā)展歷史的經典學科,過去的研究和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其內容的信息量較為龐大。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最新發(fā)展,知識點不斷更新,內容日益增加,教材越來越厚。課堂教學應該以遺傳的染色體理論結合遺傳學三大規(guī)律為主線,為學生勾畫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讓學生理解遺傳學的內涵和外延,使其課后能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來進行主動性學習[13]。為適應遺傳學學科發(fā)展,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必須以清晰的脈絡展現(xiàn)給學生。遺傳學主要包括遺傳信息的傳遞、遺傳信息的儲存、遺傳信息的讀取和復制、遺傳信息的變異與進化4個模塊。在教學資源整理時按照上述模塊涵蓋內容進行分類和應用,也可以按照章節(jié)順次整理應用。
4 遺傳學網絡課程開發(fā)程序及腳本語言的準備
4.1 遺傳學網絡課程開發(fā)程序 使用 2.0 作為程序實現(xiàn)的主軸開發(fā)的遺傳學網絡課程,需要借助SQL Server 2005作為后臺數(shù)據(jù)庫。開發(fā)環(huán)境為Visual Studio 2005。使用Dreamweaver、Photoshop以及Flash做后期的頁面美化工作。遺傳學網絡課程核心管理系統(tǒng)以三層架構設計,包括數(shù)據(jù)訪問層、業(yè)務邏輯層和表示層,各自實現(xiàn)并相互調用。數(shù)據(jù)訪問類文件放在DAL文件夾下,類中包括查詢方法、插入方法、刪除方法和更新方法[14];業(yè)務邏輯類文件放在BLL文件夾下,對每個表建立一個業(yè)務邏輯類,其中可通過調用數(shù)據(jù)訪問方法來實現(xiàn)對應功能;表示層設計可根據(jù)學生需要自由發(fā)揮,核心技術是調用業(yè)務邏輯層中的類,實現(xiàn)相應功能。與傳統(tǒng)靜態(tài)網絡課程一個顯著的不同點是開發(fā)者不必在乎服務器的遠近,只要在主頁以管理員身份登錄就可以從后臺進行維護、管理和更新,并且在開發(fā)過程中借助IIS服務器在本機進行運行和調試。
4.2 腳本語言的準備 基于程序的動態(tài)網絡課程的開發(fā)離不開HTML、CSS、JavaScript腳本語言的結合使用,也包括程序自帶的控件,如GridView、DetailsView、TreeView、Wizard在功能模塊中的應用。例如,傳統(tǒng)網絡課程下拉菜單用Framwork制作,采用熱區(qū)方法實現(xiàn)超級鏈接,代碼非常冗余,而用CSS則只需在頁面與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669;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328; UrchinTrack();嵌入一段代碼(圖3),并在與之間用語句定義菜單的風格。此外,由于網絡課程主頁內容較多,為了節(jié)省頁面空間,使頁面整潔,也可以采用滑動門代碼,在同一區(qū)域顯示不同超鏈接內容;通過CSS規(guī)范頁面風格,包括字體、字號、顏色和行間距等,而不必每一個頁面重新定義,大大提高了網絡課程的開發(fā)效率;通過GridView模塊也可實現(xiàn)圖文的精確排版。
5 遺傳學網絡課程的封裝、調試、及維護管理
在腳本準備充分后,下一步工作就是網絡課程的封裝,此時在建立超鏈接時,文件的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尤為重要,通常選擇相對路徑,這樣避免因服務器盤符不同,而找不到頁面文件或者圖片等,例如,當前頁面需要顯示bg.jpg背景圖片,則在相應位置插入代碼:,瀏覽時鼠標點擊該頁的超鏈接時,頁面就會自動加載根目錄/img文件夾中的bg.jpg圖片。此時,訪問不受網絡課程文件所在服務器盤符的影。在后臺建立各級目錄,分別裝載程序文件和教學資料,用Dreamweaver打開index.asp文件,以相對路徑完成各級鏈接,用IIS服務器在本機運行并調試,出現(xiàn)問題則進一步完善,運行無誤即可。平時維護管理主要是教師以管理員身份登錄在后成,后臺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公告管理、作業(yè)管理、課程管理、試題管理和答疑管理等。
6 結語
20世紀末以來,以數(shù)字化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展,帶動了信息化教育的進步,也營造了信息時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嶄新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整合)通常有2種途徑:一種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另一種是通過網絡課程。比較而言,后者根據(jù)教學設計要求能承載豐富的信息,憑借其強大的交互性,如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等多重交互手段,為學習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15]。遺傳學網絡課程根據(jù)“學教并重”新型教學設計,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從該網絡課堂獲得大量學習資料,及時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對學生預習、學習和復習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校遺傳學網絡課程平臺運行以來,教學效果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學生評教指數(shù)提高5.32%。遺傳學網絡課程避免了教材、教案、課程實錄以及其他教學資料的簡單上傳和羅列,而是充分體現(xiàn)任課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把遺傳學知識信息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及應用;該課程以提升質量為基點,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面向授課對象,尊重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進行開發(fā)設計。
作為輔助教學手段,遺傳學網絡課程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并與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融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才能更好地促進遺傳學教學效果的提高[16]。只有加強維護和更新,才能保持課程的生命力,使課程的使用效益得到充分發(fā)揮,使教學平臺的運用得到優(yōu)化。網絡課程建設的核心目標是應用,課程的流暢運行、教學資源的及時更新和網站建設的優(yōu)劣將直接關系到其最終目標的實現(xiàn)。而網絡課程建設是一項需要不斷優(yōu)化完善的系統(tǒng)工程,經過統(tǒng)籌管理、整合資源、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建等多種途徑來提高網絡教學質量。只有在建設和應用中不斷實踐,努力改革和嘗試,并積極借鑒和吸納國內外優(yōu)秀課程的教學資源和基本經驗,才能不斷提升網絡課程的品質、內涵與實用性,才能發(fā)揮網絡課程最大的作用,進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慶昌.遺傳學(第三版)[M].科學出版社,2015.
[2]朱軍.遺傳學(第三版)[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3]趙壽元,喬守怡.現(xiàn)代遺傳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肖建富,石春海.激發(fā)學生對遺傳學實驗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探索[J].遺傳,2014,36(2):181-187.
[5]石春海,肖建富,吳建國.構建優(yōu)質教學體系,促進《遺傳學》精品教育[J].遺傳,2013,35(1):101-106.
[6]梁亮,梁世倩,秦鴻雁,等.利用文獻精讀教學新模式優(yōu)化遺傳學教學[J].遺傳,2015,37(6):599-604.
[7]邢萬金,莫日根,蘇慧敏.生物學教學中研究型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探索[J].遺傳,2014,36(7):732-738.
[8]李雅軒,張飛雄,趙昕,等.利用網絡平臺輔助遺傳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遺傳,2010,32(4):393-396.
[9]邵曉明.網絡課程教學方法思考[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4:37-39.
[10]張羽.生物教育專業(yè)《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遺傳,2008,30(2):246-250.
[11][美]比爾?佩爾茨著,郭譯.我的網上教學三原則[J].開放教育研究,2007,(1):30.
[12]張政.七年制醫(yī)學遺傳學網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3,15(4):321-323.
[13]羅培高.重視經典遺傳學知識體系構建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遺傳,2010,32(4):404-408.
[14]楊亞菁.以項目實踐為導向的課程層次化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6,15(1):186-187
[15]陳思銘,劉長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研究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113-116.
篇10
獨一無二的原因則是DNA。
DNA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之中,
但是卻讓許多人覺得那么遙遠。
DNA并不高高在上,《母子健康》帶你解密DNA。
周慧君博士:將DNA的問號變嘆號
DNA,這幾個承載著人類生命密碼的字母,對于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是一個即熟悉又神秘的概念。就像寶寶身體里流淌著與我們相同的血液一樣,孩子們也繼承著我們的DNA,它與我們后天的IQ(智商)、EQ(情商)以及健康都息息相關。
周慧君博士簡介
美國醫(yī)學遺傳學會資歷認證臨床分子遺傳學家
美國醫(yī)學遺傳科學院資深委員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特聘技術專家
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斯坦福大學博士后
中國數(shù)字健康產業(yè)聯(lián)盟主席
iDNA網(益基生物科技)總裁
周慧君的身份有很多:兩位孩子的母親、80年代的留學生、遺傳學家、海歸創(chuàng)業(yè)者、博士后……但是問起她,這些身份她最在乎哪一個?她毫無猶豫的回答:“當然是媽媽了!”天底下所有媽媽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站在遺傳科學最前沿的周慧君,在多年的實驗室生涯中不斷探索出了DNA的人類密碼。
Q:我們常說的“遺傳基因”和DNA有什么關系嗎?
周慧君:其實DNA大家從中學的生物課上就接觸過,就是那個逢考必有的“雙螺旋”,它在顯微鏡下的模樣就像是藝術體操運動員舞動的彩帶那般。而從遺傳學角度來說,DNA就是細胞里的遺傳物質,每個彩帶一樣的DNA都是由一小段一小段的基因組成的,也就是說一個DNA上有很多個基因,每個人的體內共有3萬-5萬個基因。
Q:如果我們可以了解自己或者家人的DNA,對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么?
周慧君:個人基因圖譜最成功的應用應該是預測遺傳疾病。科學家已發(fā)現(xiàn)了大約1400種遺傳疾病基因。具有遺傳病家族史的人,如果可以制作一張個人基因圖譜檢測,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就將知道患有何種遺傳病、何時發(fā)病、何時治療等信息。這樣,很多遺傳疾病就可以通過基因組測序和分析來找到病因。這是最樂觀的、對部分遺傳病的預測。當然,個人DNA檢測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嚴肅,它也有許多好玩兒的東西會讓受檢人忍俊不禁。比如它可以讓你了解到自己先天的體質、性格、天賦以及很多疾病的發(fā)病率等等,更有趣的是它還能檢測出你能不能喝酒、是否自戀、是否花心、是否對新事物有足夠的好奇心。我常說DNA能夠幫助你解釋人生的因果,而對于為人父母來說,也可以通過DNA來看出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那塊料”,從而“因材施教”:如果沒有超出常人的語言學習能力就不要強迫孩子成為翻譯家;如果沒有超出常人的好奇心,就不要期待他能成為發(fā)明家……
Q: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哪些容易出現(xiàn)的健康問題與DNA有關?
周慧君:可以說,孩子任何健康問題,都與DNA密切相關,而最容易出現(xiàn)的就是用藥不安全的問題了。在我周圍的朋友當中,有好幾位曾經向我這樣抱怨:“為什么別的孩子吃了某種藥就退燒了,而我的孩子根本沒有效果?!逼鋵嵵袊芯淅显捊凶觥笆撬幦侄尽?,所以用藥一定要謹慎,因為DNA決定了人的個體差異,所以有的孩子對某種藥物會產生慢代謝、過敏等不良癥狀。
Q:DNA檢測對寶寶會不會有傷害?
周慧君:DNA檢測并不是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可怕,因為在我們的頭發(fā)、血液以及小小的頭皮屑上都有DNA的存在,只是量多量少的問題,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而且DNA檢測的準確率非常高,可以達到99.9999%,非常接近100%,所以也正是為什么現(xiàn)在公安機關如此信賴DNA的主要原因。
寶寶的DNA=爸爸50%+媽媽50%
親愛的父母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有的人學英語和玩兒一樣,聽說讀寫樣樣精通;而有的人每天勤學苦讀,卻連被單詞都很費盡。
有的人無論怎么吃都不胖;而有的人吊著花樣減肥效果也不明顯。
有的人可用天生麗質來形容;而有的人則需要靠后天努力來提升自己的氣質。
有的人是天生的音樂家;有的人對體育情有獨鐘;有的人是理科天才;有的人可以信手拈來做詩……
其實這些“不同”都與DNA有關,而這些不同將有50%的可能在自己孩子身上繼續(xù)上演,這就是遺傳的力量。
基因這個詞相信許多父母都不會陌生,它就是我們常說的DNA,它存在于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質中。而遺傳學家常用“人類基因組是一本身體的指令手冊”這樣的比喻,每個人都有2萬個基因依次入冊。
每個人的基因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父母?;驈母改傅阶优鷤鬟f,每個孩子都繼承了父母各自一半的基因,合成了一本屬于自己的身體指令手冊。每個人的指令手冊都是絕對的個性化,絕對不重樣。但是,任意兩個人的冊子里99.9%的內容都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都有一雙手、一雙腳……神奇的卻是那千分之一的小小差異,它決定了人的性格、外貌以及其他方面的種種差異。
用DNA說話,讓寶寶安全用藥!
每年全球約有上千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三分之二兒童的死于用藥不當,如果能安全用藥,每年可以避免數(shù)百萬兒童的死亡。 ――世界衛(wèi)生組織
藥物對0-3歲嬰幼兒的影響巨大,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處于生命最脆弱、最關鍵的時期,任何一次普通的疾病都會帶來極大可能的風險。而眾多的藥物對寶寶的影響程度遠遠超過了成人甚至是幼兒期的兒童。根據(jù)我國國家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兒童用藥的不良反應率中,12以下兒童達到12.9%,其中新生兒是24.4%,越是年幼的兒童用藥不良反應越嚴重。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學校里面70%的聾啞兒童都是因為藥物不適導致的。
國內外已有資料表明,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可能損害兒童的聽神經,引起耳聾;多粘菌素、去甲腎上腺素能引起兒童的腎臟損傷;胃復安能引起一些兒童的腦損傷;四環(huán)素、氟哌酸等藥物影響幼兒牙齒、骨骼的發(fā)育;感冒通能引起兒童血尿;滴鼻凈(萘甲唑啉)能引起兒童中毒等,兒童用藥的選擇應該特別慎重。
所以,指導父母安全用藥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醫(yī)療衛(wèi)生問題。大量的生物醫(yī)學研究成果表明,三百多中常見處方藥物在人體內的療效和毒副作用與若干DNA密切相關,因此從DNA檢測可以稱為“寶寶安全用藥最好的醫(yī)囑”。
DNA的“囑咐”,讓媽媽更安心
《母子健康》體驗者:Amy(媽媽)
寶寶:愛娃 年齡: 2歲
我在殘聯(lián)工作,每當看到殘疾人都是因為用藥不當而造成的終身遺憾都唏噓不已。因為我的體質就非常敏感,所以我更擔心我的兒子的體質和我一樣敏感又柔弱,我很擔心年幼的他,萬一生病產生嚴重的用藥不良反。一直以來都覺得DNA是高科技的東西,每個人都改變不了的??墒且淮涡⌒〉腄NA測試,卻徹底顛覆了我的“傳統(tǒng)觀念”。
本以為DNA檢測是又要抽血又要扎針的呢,聯(lián)系了檢測機構之后,才知道原來在家用采集器就可以完成。在家忐忑等著快遞,可是打開采集器時,不由得覺得很驚訝,原來采集DNA如此簡單?。褐恍枰獌芍谎b在塑料管子里的長桿棉簽。
采集的要求也很簡單:在為寶寶漱口后,取一支棉簽在一側腮幫內側反復旋轉摩擦,使整個棉簽都浸了口水,然后把棉簽放回塑料管子中。再取另一支棉簽在另一側腮幫內側同樣浸上口水后放回塑料管子中。開始還納悶竹桿怎么那么長?后來才明白過來,這樣可以避免手碰到嘴啊,很衛(wèi)生的。這個設計真是很周到。
采集完后,打電話叫快遞來取。原以為是在電子郵件中查看電子版的報告,沒想到過了幾天快遞給送來了紙件的報告:包括兒童解熱鎮(zhèn)痛、胃腸不適、抗感染、止咳平喘、肥胖糖尿病和鎮(zhèn)靜安神用藥,藥品名和商品名都對應的列了個表??赐陥蟾嫖医K于明白了,為什么兒子吃“泰諾林”總是不退燒,而鄰居家寶寶就很有效,原來是兒子對“泰諾林”慢代謝啊?,F(xiàn)在我將這份檢測報告與兒子的病歷本放在了一起,以后生病去醫(yī)院,將這份報告拿給醫(yī)生看,相信寶寶的用藥會更安全,可以避免許多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磥恚t(yī)囑+DNA囑,才是給寶寶最安全的保護!
對話DNA專家:
Amy媽媽:這份報告,好多學術性的內容我都看不懂,我該怎么辦?
DNA專家:可以在寶寶生病去醫(yī)院的時候,將這份“DNA醫(yī)囑”交給主治醫(yī)生,相信醫(yī)生看了這份報告之后,會給出你家寶寶更安全的用藥推薦。
Amy媽媽:這份報告可以適用寶寶一輩子嗎?
DNA專家:每個人的DNA是不變的,所以是適用終生的。可以在他每一次涉及用藥的時候都可以拿出來查閱,可以將用藥的風險降低到最低。
Amy媽媽:都說DNA檢測是一把雙刃劍,在得知自己的秘密的時候,也將自己的信息泄露給了別人,真的是這樣的嗎?
DNA專家:目前能夠做DNA檢測的大多都是醫(yī)院以及相關DNA機構,而且?guī)缀跛械臋C構都有承諾對客戶的信息進行保密工作。不過,建議在為父母在為寶寶做DNA檢測前要咨詢相關的保密信息,以防萬一。
望子成龍,不如助子成龍
翻譯官、世界冠軍、外交家、科學家、作家……許多父母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為他的未來描繪好了藍圖,但是隨著寶寶慢慢的成長,寶寶的個體差異越來越明顯,而最愚蠢的父母常常在與別的寶寶的攀比中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概:我的孩子太笨了!真的是這樣嗎?或許一個被聽膩了故事依舊可以從中得到啟示,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愛迪生。愛迪生一生的發(fā)明數(shù)不勝數(shù),但實際上他只念過3個月的小學,而被退學的原因是老師認為他有些“癡傻”,根本無法和正常孩子一起學習。但是他的媽媽沒有悲傷與懊惱,反而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如別人所說是天生的愚笨,所以她用自己的方法鼓勵和培養(yǎng)自己的兒子,并且?guī)椭鷥鹤幼鲎约合矚g做的事情,于是愛迪生成為了發(fā)明家。
其實,我們的周圍或許也有許多個“愛迪生”,但是他們卻有沒有一個懂他們的父母,所以那些人云亦云父母的寶寶常常是平庸之輩。其實每個寶寶的DNA之中都有一些超出常人的基因,可惜常常被泯滅。而這一切則可以歸結為沒有因材施教。而材如何去判斷?DNA是一個精準的來源。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寶寶的天賦與特長在某種程度上與DNA有著密閉可分的直接聯(lián)系。有的寶寶會表現(xiàn)出舞蹈的天分,而有的寶寶則與生俱來就有人際交往本領,而天賦的傾向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會顯露出來。所以,越早發(fā)現(xiàn)寶寶的天賦和潛能,對于寶寶智能的開發(fā)與提升就越有效果,并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們應該盡量用開放的、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讀孩子的行為與表現(xiàn),多一份對寶寶的欣賞,就會讓寶寶多一份信心與勇氣,而一味的按照成人的想法和框框去衡量寶寶,失去的將不僅僅的是磨滅寶寶的天賦,而且更多的是讓寶寶失去了興趣、快樂、信心和勇氣。而這些則對寶寶未來的生活幸福有著密切關系。
每個寶寶都有屬于自己的金子
對話DNA專家:
奇奇媽媽:短期記憶力有什么作用嗎?我一直覺得奇奇總是記不住很久以前的事情,甚至還批評過他好幾次呢!
DNA專家:短期記憶能力是兒童認識事物、不斷學習的一個重要心理過程與能力。短視記憶中信息保持的時間非常短,一般不超過1分鐘。但是在兒童學習過程中檢索、調用長時記憶中的有用信息,都需要短時記憶的參與。
樂樂媽媽:我也發(fā)現(xiàn)了我的寶寶在挺有記憶天賦的,譬如可以很快背出一長串電話號碼、能夠很快記住剛學的單詞……那么在她的教育上,我應該做些什么呢?
DNA專家:父母應該做的是就是順應并挖掘孩子的這一天分,在還在幼小時候不妨以游戲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作為記憶的材料,反復激活并刺激孩子的短視記憶,而后隨著年齡增長,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根據(jù)信息之間的關聯(lián)性、邏輯性來記憶等,這樣可以擴大孩子記憶的容量和效率,同時這對孩子的思維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
樂樂媽媽:可是樂樂的好奇心一點兒都不強,是不是以后就注定是一個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人了呢?
DNA專家:好奇心不強的寶寶天生對新鮮食物不會表現(xiàn)出特別高的興趣和關注、不太喜歡冒險,反而更喜歡平靜、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對于這類孩子的父母,一方面應該引導孩子多提問題,在提問乃至回答的過程中多思考、多探究,因為這是促進個體有效學習、激發(fā)個體學習動力和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強加給他(她)完全沒有興趣的食物,在孩子不愿意冒險或者對新事物不愿意嘗試的時候也不要給予負面評價或者批評。父母要記得,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給予孩子最大的快樂和尊重。
奇奇媽媽:檢測報告說我的寶寶運動爆發(fā)力不強,是不是我以后就不要強迫我的寶寶運動了呢?因為我也發(fā)現(xiàn),奇奇和其他的小伙伴相比,他跑起來比較慢!
DNA專家:即使經過一系增強爆發(fā)力的訓練,對于運動爆發(fā)力基因不強的人群來說,他的肌肉張力的強度仍不可能有明顯的提升,所以說成為第二個劉翔的希望不太大。對于這樣的寶寶,不太適合去做那些需要強爆發(fā)力的運動。但是并不是說爆發(fā)力弱就什么運動都不能做了,父母們要多帶寶寶嘗試多種運動,例如爬山、體操、長跑等,相信總有一種運動最適合自己寶寶去做。
樂樂媽媽:那對于那些 “正?!钡幕?,我們該如何對待呢?是不是一切正常,我也就不用教育了,反正寶寶注定就是個平庸之人?
DNA專家:并不是說只有“超出一般人”才可以在這方面有所建樹,而父母要做的則是遵循寶寶的基因發(fā)展規(guī)律,以寶寶快樂成長為前提,再加以引導。千萬不要因為“正常”或者“不強”而放棄對寶寶各方面潛能的開發(fā),DNA能為孩子的早教起到一個方向的作用,父母應找出寶寶的“興趣點”,讓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用DNA翻譯“古人說”
古人說:結婚要向前查三代
DNA專家說:老話的向前查三代,主要的是要查一下是否有遺傳疾病史:基因是成對的,每對基因有它的特定的功能,一個基因是由父親傳下來的,另一個是由母親傳下來的,所以,子女的相貌與父母相似,又不完全相同??梢姡颉蔼殧垺贝髾?,決定著各種的特性。一旦基因或染色體出現(xiàn)了毛病就會出現(xiàn)遺傳性疾病。
古人說:龍生九子,九子各異
DNA專家說:人類的DNA99.9%都是一樣的,而個體的差異就在剩余的千分之一。所以說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也并不是完全的復制。在對于孩子的教育以及日常起居生活上,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并給予充分發(fā)展天性的空間。
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DNA專家說:如果將個體智力設定為100%,那么1歲時智力發(fā)展的成熟水平可以達到20%,4歲時可達到50%,8歲時到到80%,13歲時達到90%。所以說三歲看到,七歲看老并不夸張。而父母需要做的則是了解孩子的DNA密碼,找出其超出常人的“興奮點”從而進行早教。倘若錯過了智力發(fā)展最佳時期,一切都要事半功倍了。
古人說:虎父無犬子
DNA專家說:有研究發(fā)現(xiàn),的人格特征,如好斗、愛爭吵、說謊、欺凌弱小等可能是基因決定的,有這樣基因的孩子,即使被他人收養(yǎng),也會有這樣強勢的的行為,并且一代代傳下去。所以說“虎父無犬子”并不夸張,而是基因在作怪。
古人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DNA專家說:這句俗語不但在職場中可以適用,在遺傳上更適合。就拿腫瘤風險來說,如果DNA檢測出來說有罹患腫瘤的風險,也只表明你是高危人群:即在有害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下,比正常人群更有可能患上該種疾病。大部分的疾病是多基因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說DNA只是三分注定,剩下的七分還要靠生活方式來為健康加分。
Link:這些都與DNA遺傳有關
智力:母親>父親
就遺傳而言,父親與母親對智力的影響力總的說來是母親大于父親。換言之,聰明的母親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男孩子尤其如此。因為,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而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一個,因此母親的智力在遺傳因素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身高:母親>父親
據(jù)香港專家披露,他們研究了從保健院中選出的100名男女嬰兒,定期測量身高,發(fā)現(xiàn)嬰兒在3歲以后的身高增長與其父母的身高有顯著關系,在營養(yǎng)良好的情況下,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兒童身高差異的主要因素,其中母親的身高尤為重要,故母親高的孩子也大多長得較高。
長相:父親>母親
美國心理學家克里斯坦菲德解釋說,可能由于父親傳給子女遺傳上的特性,使嬰兒的臉看起來更像父親。這也是人類“自保”本能的一種體現(xiàn),因為誰是母親毫無疑問,而誰是父親卻沒有這么肯定,所以必須像父親才對嬰兒有利,可以鼓勵父親投下更多的父愛。
熱門標簽
醫(yī)學科普 醫(yī)學科普論文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綜述 醫(yī)學思政教育 醫(yī)學教學論文 醫(yī)學護理論文 醫(yī)學影像論文 醫(yī)學價值論文 醫(yī)學職稱論文 心理培訓 人文科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