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接班級文化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15 10:31:00

導語:農村接班級文化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接班級文化建設思考

一、問題提出

東方大港需要大港文化。**,作為一個擁有208平方公里的城郊型區(qū)域,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為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物質條件,也為我區(qū)的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燦爛的新**需要現(xiàn)代化的新教育,現(xiàn)代化的新**教育更離不開新的農村教育。

從我區(qū)當前的教育來看,農村中學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在學校內部,學校目前在國家頒考課程“中考”的各項質量指標上處于中下等水平,學校師資條件并沒有相應的改觀,生源仍然以農村學生為主,學業(yè)基礎較為低下,學習動力不足。在基礎教育“以學生為本”推行素質教育的情勢下,比照其他先進學校,我們認識到,學生乃至整個師生集體的“團體士氣”(學校組織氛圍或校風)低落,教學效率較低,不能應對時代與社會發(fā)展對我們的要求。由于農村鄉(xiāng)鎮(zhèn)環(huán)境和低文化家庭背景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存在著學習障礙,有的在小學階段沒有養(yǎng)成基本的學習習慣,有的缺乏必須的學習動力,有的甚至怕學、厭學,不少班級還有“心理疾患”、“行為異常”的學生。這些學生對整個學校的學風、校風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教師往往為之煩惱抱怨。從整體上看,在校學生的學業(yè)狀況參差不齊,也有一部分學生處于中流水平,也有學有余力的,他們及其家長對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不滿意,教師對此也沒有特殊的措施。從教師方面看,中上游教師迫于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壓力,把成績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過于注重“應試”效果,而不能或不敢在教育教學上做一些新的改革,因此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缺乏革新思想,缺乏創(chuàng)新的種子,教育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中下游教師固守原有的“傳授——接受”型課堂教學模式,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專研教材、研究學生身上,他們只是把教學當作一份職業(yè),而沒把它作為一份事業(yè),因此常有對學生不負責任的事件發(fā)生。整體教師的教學水平急需提高。因此,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是**區(qū)政府及教委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和身理發(fā)展狀態(tài)看,少年期是學生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是其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許多外國心理學家把少年期看做是個體發(fā)展上的“危機”時期,少年的身心發(fā)展充滿著矛盾,這個時期可塑性大,也是最容易形成不良品質的階段。兒童進入初中以后,仍然以學習為主導活動,但是與小學相比,無論在學習內容和方法、學校的集體生活及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等方面,都具有本質不同的新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

(1)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改變。中學的學習內容比起小學來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科門類顯著增多,學科內容也比以前擴大和加深了。在學科的系統(tǒng)上,各門學科已經接近于科學系統(tǒng),其中包含有許多關于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和抽象的原理。在學習這些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求并促進青少年迅速發(fā)展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學習方法上,由于課程門類增加,科任老師增加,教師各自提出不同的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訂出切實可行的學科計劃。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善于聽講,主動按照教學的要求組織自己的智力活動;在課后,要求學生能獨立地主動地完成作業(yè)。這一切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和自覺性。而從教學實踐表明,對于新的學習要求缺乏適當?shù)臏蕚?,經常是少年學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成績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化。小學生的活動一般都是在班主任老師的具體領導和組織下進行。到了初中,中學老師已經不象小學教師那樣給學生以非常具體而細致的照顧,而是可以比較放手地通過積極分子來實現(xiàn)班集體的領導。這就要求少年有更大的獨立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時的學生也由單純受教師照顧變?yōu)榻處煹闹帧?/p>

(3)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的發(fā)展。入初中后,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對初中學生來說直接與學習活動本身相聯(lián)系的學習仍起作用,但此時與社會意義相聯(lián)系的學習動機已日益發(fā)展起來,逐步成為主導動機。初中學生在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上愈來愈表現(xiàn)出明顯的個別差異。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好壞往往是以客觀因素為轉移的,但初中學生則不同,雖然客觀因素在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上仍有一定的作用,但多半是出于自覺的。

因此,我們在**年提出了在農村初中開展“激發(fā)學習動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課題”方案,而其中“建立學習型班級,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子課題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

實現(xiàn)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需要。二戰(zhàn)以來,教育領域最具意義的突破,就是不斷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沖擊力和影響力的就是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兩大理念。從社會發(fā)展角度而言,現(xiàn)代人必須面對持續(xù)多樣的改革,并且必須接受一種新的法則:“要么使自己適應這個世界,要么面臨從這個世界銷聲匿跡或歷經苦惱而陷入精神錯亂地步的危險”,為了謀求對社會巨變的適應性,為了保持對社會巨變的警惕性,獲得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主動性,社會需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學習化社會,以迎接知識經濟提出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科教興國”基本戰(zhàn)略;從個人發(fā)展角度而言,要實現(xiàn)促進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發(fā)展的全面性,獲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和生活模式改革的徹底性,就必須是人人都能終身學習,人人都在終身學習,個人成為學習型的個人,家庭成為學習型的家庭,組織成為學習型的組織,社區(qū)成為學習型的社區(qū)。因此,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既適應社會發(fā)展潮流,更是為個人終身學習提供一套良好的保障體系,使教師成為自覺的學習者,追求自己的可持續(xù)的全面發(fā)展。

建立學習集體,激發(fā)學生認同感的需要?,F(xiàn)在,教學難以成為兒童自主的活動。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高,要使班級全員參與教學,可以說是我們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前提。建立學習集體,讓學生在相互詰問、彼此充滿感動的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喜悅與感動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過程,逐步使學生得到滿足感,強化進一步學習動機。

建立班級文化,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班級文化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關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個性的發(fā)展??档抡f過:人不應被作為手段,不應被作為一部機器的齒輪,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決、自立的,是由他自己來引導內心,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義行動的。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也認為,培養(yǎng)人才是學校的根本,必須把提高學生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放在突出的地位。而校園文化則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關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同樣離不開新型學校文化。有位著名學者曾經說過:沒有知識是野蠻的,只有知識沒有人文素質的教育是失敗的。當前國際競爭的關鍵在三個方面: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它就是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在信息時代,人文素質猶尤為重要,“文猶質也,質猶文也”。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特別是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有著非常巨大作用。

二、研究設計

(一)建立學習型班級的理論與指導思想

人本管理理論。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為本的管理,它強調在管理過程中要必須以人為主體,樹立一切活動在本質上都是為了人的思想,它把調動人的積極性、挖掘人的潛能作為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教師相信學生有能力、有責任心、愿意干好工作,并授權賦責,讓有能力的學生放手去干,幫助教師成長,把班級的成功與教師、學生的個人成功緊密相聯(lián)。人本管理的根本是尊重人格,班級管理的最優(yōu)化是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持有積極態(tài)度的教師來引導富有創(chuàng)造個性的學生去塑造完善的自我、成功的自我,給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揮其特長、潛能的舞臺,因“材”引導,“量體裁衣”,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成就感和歸屬感。

組織學習魚模式。構建學習型組織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由四部分構成:觀念、組織學習機制、組織學習促進與保障機制以及行動。他們構成一個有機體系,形狀恰似一條魚。另外,組織學習的導入與推進也離不開環(huán)境的參與與配合,就象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其中“魚頭”是觀念,“魚身”是組織學習機制,“魚鰭魚鱗”是組織學習促進與保障機制,“魚尾”是行動起來,“水”是組織的外部環(huán)境?!棒~頭”是成為學習型組織的“靈魂”。班級逐步健全組織學習,建立學生學習的保障機制,在不斷的班級活動、校園文化活動中實現(xiàn)組織學習的目標。

組織學習是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組織學習是組織生存與發(fā)展的前提與基礎。學習貫穿于學校管理的始終,是學校獲得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條件。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學習的天性,對學習充滿渴望,而在知識經濟時代,整個世界正在成為一個相互學習的社會,這種天性與渴望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每個人不僅直接從事與知識、信息有關的工作,從工作中學習,而且要終身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現(xiàn)在,美國將有3/4的工作是創(chuàng)造和處理知識。知識工作者將意識到:持續(xù)不斷地學習不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決條件,而且是一種主要的工作方式。”“高度信息化的組織是一個學習機構,它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拓展知識,不是學術意義上的知識本身,而是使組織怎樣更有效率的核心。學習不再是在教室里或者上崗前的孤立的活動。人們不必撇開工作專門抽出時間來學習,相反,學習就是工作的核心。學習與效率是同義詞。一句話,學習將是勞動的新形式?!苯處熞蔀橹R經濟時代中不被淘汰的一員,教師要培養(yǎng)能適應并創(chuàng)造未來社會的學生,自己首先就必須把學習與工作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二)學習型班級的內涵

新世紀是學習型社會逐步形成的世紀,是學習型社會構筑與創(chuàng)建的世紀。我們設想的學習型班級旨在突出“以人為本”,通過建立師生共同愿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中介,開展創(chuàng)新型學習和班級活動,構建完善的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讓學生充滿集體意識,創(chuàng)建積極健康的班級文化。其內涵包括:

1、學習型班級的基礎————團結、協(xié)調、和諧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團結和學生相互之間的協(xié)調及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是班級成功的基礎和保證。

2、學習型班級的核心————學習、思考、創(chuàng)新

這里的學習是指班級學習,這里的思考是指系統(tǒng)思考,這里的創(chuàng)新是指觀念創(chuàng)新。

3、學習型班級的文化————互相尊重、汲取精華

尊重是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師師之間互相尊重;汲取是指在弘揚傳統(tǒng)的前提下,選擇汲取精華;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組織形式、學習內容等,最終達到建立學習型班級的目的。

初小銜接的學習型班級所欲達成的目標有:

1、恢復自信,90%以上的學生喜歡學習。

2、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不低于年級平均水平。

3、班級成員有強烈的班級歸屬感。

4、班級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初小銜接學習型班級建設實踐探索

班級是學校機體的細胞,學生在校生活的“家”,是學生實現(xiàn)成長和社會化的重要基地。良好的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師生產生經常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的行為作風適應它的要求,自覺地抑制和改變自己那些不符合規(guī)范的行為和作風。班集體中學生的交往和社會關系結構以及教師的布置,都對學生更具有直接性和可感性。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側重從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開展實踐探索。

(一)設計有特色的班級物質文化

學校的建筑設備、園林綠化以及各種裝飾,不僅具有實際的使用價值,而且具有象征意義和陶冶功能,班級教室的布置也同樣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

精心布置教室。由于初一學生從不同的學校來,又相聚在一起,面對的是陌生的同學和老師,因此初一班級布置我們突出一個“家”字,讓大家在這里有一種親和力、歸屬感,在這里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慢慢形成班級的凝聚力。班主任老師在學生報到之前,把全體學生的照片和任課老師的照片貼在一起,組合成一條小河流的形狀,象征著大家從不同地方來,朝著同一目標去。教室里還留了嶄新空白的三面墻,給學生以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天地。開學以后,班主任老師還讓學生根據不同季節(jié)或節(jié)日,布置五彩繽紛的教室。如九月的教室是濃濃的師生情;十月的教室是累累碩果,展示著學生點滴的進步和成績;一月的教室是快樂的心情;三月的教室是生機勃勃的力量。

設計好墻飾板報。我們在精心設計墻飾天花圖案的同時,也把一些名言警句、獎狀錦旗掛在適當?shù)奈恢?,充分發(fā)揮墻壁的育人功能。同時,根據學校或班級的不同活動安排,組織不同的墻報。學生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將自己的作品,掛貼在恰當?shù)奈恢?,充分實現(xiàn)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建好圖書角。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要讓學生學得好,必須改善學生的“智力背景”,也就是說,不能局限于讓學生只學課程標準范圍內的知識,而要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參加各種興趣小組等。因此,班主任引導和鼓勵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書報拿出來,與他人交流,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又可以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同時豐富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設立班級櫥窗。為了體現(xiàn)班級的共同意志和目標,形成規(guī)范化的班級,我們設立了班級櫥窗。班級櫥窗主要有以下幾個欄目:班級精神和奮斗目標,班級課任老師一覽表,課程表,班隊干部崗位分工,班級值日生等等。

(二)制定有特色的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物質文化起著陶冶和潛移默化的功能,班級的制度文化則起到了規(guī)范和約束作用,在約束和規(guī)范的過程中,逐漸使師生行為走向自覺、自主,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班級的制度文化是建設好班級文化的依據,我們在創(chuàng)設合作式的人際環(huán)境中,突出一個“愛”字,在創(chuàng)設競爭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強調一個“比”字。

制定有特色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在統(tǒng)一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下,我們根據自己的班級特色,圍繞著建立“學習型班級”目標,大家集體討論,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新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具體如下:

倡導競爭與合作的學生人際關系。在班級這一特殊的集體中,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倡導以合作為主,適當引導競爭性文化,使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相互體諒,既能認真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又能以愛護對方為目的相互進行批評,相互鼓勵,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取得進步。如班級明確規(guī)定各小組開展黑板報、班級周刊比賽以及開展各種文娛競賽,提倡同學間相互幫助,在引導開展小組競賽同時,推崇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和配合,從而增設班級管理和服務崗位,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在保持原有班干部職數(shù)的前提下,增設班級管理和服務崗位,把主人的地位還給學生。如設置各學科代表、學、圖書角管理員、宣傳小組、衛(wèi)生員、小報組、記錄員、評分員等等,讓學生體驗到更多角色,也讓學生更自覺維護班級和自己的自尊,增強學生紀律性和榮譽感。

建立小干部輪換制度,把管理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樣,改變干部在班級中作為“特權階層”的地位,通過競爭上崗,加強群眾對班干部的幫助,強化“干部”能上能下的觀念,淡化“終身制”的意識,增強學生承受變化、挫折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發(fā)展打下必備的品質和心理素質。

豐富班內評價,把評價的責任還給學生。學生的自我意識、自律能力和自我發(fā)展的認識與追求,與他參與的實踐、實踐的挑戰(zhàn)性、實踐后的反思及他人從不同角度所作出的評價密切相關,而且循著由他評逐漸轉向自評的路線發(fā)展,我們改變那種教師一口下結論的定性評價,使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促進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被評價者得于更好的改進。

在做好班內服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服務。在每次的服務活動中,給不同的學生提供展示機會。指導學生自辦刊物、小報,記述他們的歡樂和苦惱、幼稚和成長。

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只要那位同學遇到困難,就會成為群體關注的焦點,得到真摯的關愛;不管誰獲得了成功,都會成為集體共同的快樂和驕傲。在塑造班級群體個性上,堅持個體的獨立性與集體的凝聚力、創(chuàng)新的活力和競爭的實力有機結合原則,使學生在這特殊社會人際關系中學會自主管理、協(xié)作管理。

(三)構建“自信、自主”的班級精神文化

1、開展班級論壇,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要適應21世紀教育的形勢,實現(xiàn)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把改進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作為突破口。班級論壇是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德育途徑,由于它在內容上貼近學生生活,形式上新穎活潑,因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改進師生關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教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潛能發(fā)揮的情景。這種情景是教師創(chuàng)造的,一旦教師真誠、尊重、理解學生的態(tài)度建立起來,“學生就能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主,離開戒備走向自我接受,離開被束縛走向創(chuàng)造性”。依據這一理論,班級論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重在自育的活動過程,每月一個專題,切口小,深入實際。它的模式是“提出問題、展開討論、規(guī)范認識、指導實踐”,生活中的問題,思想上的困惑,社會上的熱點話題都可以讓師生一起參與討論,在班級事物中,班主任盡量征求學生的意見,讓他們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若學生提出建議,大家都同意,我們便采納。這樣,對班級的事,每個人都有權利管,都有發(fā)言權。

為了建立學習型班級,我們每個月有計劃地開展班級論壇,具體活動內容

指導性。在這些論壇中既充分發(fā)揮了班主任的指導作用,確定了班級的發(fā)展方向。如“我們的成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班級論壇。

選擇性。學會選擇是教育發(fā)展的目標,也是未來學生發(fā)展的必備能力。在班級論壇中,選取了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兩難問題,讓學生在討論、辯論中,學會選擇,建立自己思考問題方法,并用以指導生活實踐。如:“我該幫助他嗎?”班級論壇。

針對性。學習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與現(xiàn)在提倡的終身學習是一致的。學生在每天的學習中,只有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才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積極影響,這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經過一學期努力,各小組同學都知道要學習,但那時他們剛剛由小學升入初中,對初中學習生活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適應中學的環(huán)境,適應與同學如何相處,適應中學科目多的特點,適應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等。經過一個學期適應,各小組同學已了解,學習差異有一些表現(xiàn)。這時候,如果不建立一種更高層次的學習觀,一部分成績好的同學會產生一種惰性,一部分成績較差的同學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班級開展“如何建立正確學習觀”論壇,通過班級論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是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學習是享受生活的樂趣?!闭麄€班級論壇程序:

(1)問卷調查?!皩W生學習觀點”

(2)怎樣建立正確學習觀?

觀點一:“古為今用”,從課外閱讀中發(fā)現(xiàn)古人的讀書觀點,這樣一方面提高閱讀水平,另一方面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培養(yǎng)學習觀。

觀點二:小組討論在互相學習中,讓同學學習身邊的例子。

觀點三:每個同學選摘一句名言警句作為座右銘,每天激發(fā)學習目的,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觀。

觀點四:老師幫助分析學生個性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不同要求,在成功的體驗中逐步形成其學習觀。

2、建立學生檔案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說的就是學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蔽覀冞\用學生檔案袋就是通過允許學生學會自己判斷自己的進步,允許學生反省和自我評定,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針對初一學生特點,班主任老師設計的內容主要有:“學生自己收集作品,我最喜歡的人(老師、同學);本學期我最大的收獲;我最喜歡的格言;我的榮譽欄;本學期最難忘的事;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最喜歡的座右銘;我本學期目標;我為班級做出最大貢獻”等等。

張?zhí)J同學檔案袋內容

我最喜歡的一句格言:不讀書就沒有真正的學問,沒有也不可能欣賞能力、文才和廣博的見識。————俄國赫爾岑

我為班級的最大貢獻是:去參加數(shù)學和英語競賽。

我的座右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我最喜歡的老師是彭老師,因為彭老師使我語文成績進步。

我在本學期最大的收獲是在期中考試中年級段第12名。

我的榮譽欄:在期中考試中班級第5名。

我的目標:我打算考進班級前十名內,分數(shù)在260分左右。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是《三國演義》。

我本學期最令我難忘的事是:到山勤野炊。

收集學生優(yōu)秀作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智能。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是不同的,傳統(tǒng)教學過分強調語言和數(shù)學智能,忽視學生的運動、音樂、人際關系、自我認識等多種智能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其智能優(yōu)勢難以充分發(fā)展。我們設圖通過建立學生檔案袋,來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的優(yōu)勢智能。通過檔案袋內容中“我最得意的事”,老師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優(yōu)勢智能。如王佳同學寫道:“本學期我最得意的事在本學期期中考時,總分列全年級段第一,在初一英語競賽中獲二等獎”。夏勝達同學在我的榮譽欄里寫道:“我最得意的是在年級段英語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在年級段數(shù)學競賽中獲的了第一”。

收集學生最佳作品,恢復學生自信。大多數(shù)班主任能接受“好學生”,對成績差和調皮搗蛋的學生卻往往愛不起來,因為他們給班主任帶來的大多是麻煩。但是,在他們走出學校大門后,他們同樣要面對競爭和生存問題,他們能很自信地去面對嗎?他們在學校所能得到的常常是最差的分數(shù)、老師恨鐵不成鋼的臉色以及同學們那看不起的眼神。如果就這樣讓他們帶著自卑走向社會的話,那就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們不能讓他們這樣走出校門,生活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東西,他們還沒有嘗試過,也許某些方面,他們會找到自己的專長。我們要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特長,盡量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能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用其優(yōu)勢改變弱勢,因此班主任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欄“最佳作品”、“最滿意的成績”,讓學生在尋找自己的閃光點,恢復學生自信心。如胡磊同學寫道:“本學期最難忘的事是我很榮幸參加了數(shù)學和英語競賽”。任潔同學寫道:“我這學期最得意的事是我在學校接力跑時獲得名次”。周順龍同學寫道:“我本學期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英語,而且數(shù)學進步了很多”。王佳同學寫道:“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青團”。李興同學他成績很不理想,但他覺得自己最得意的事是“能帶著大家把班級衛(wèi)生做得很好?!蓖踅芡瑢W寫道“我為班級做出的最大貢獻是‘每次打掃衛(wèi)生時我都很認真、負責’”。在最佳作品里,有些同學收集的是自己一篇周記,一次字跡清楚作業(yè),雖然這些成績在其他好的同學里,根本算不上什么成績,但是正是他們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績,才能有信心去爭取更大的進步。

關注班級生活,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學生生活在一個班級里,可能形成相互間的不信任和單純競爭,為了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盡快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和佩服,班主任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入手,增添檔案袋“我最喜歡的同學(老師)”、“我最喜歡的書”、“我的座右銘”等欄目,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理解、欣賞身邊的同學、老師和自己。如任潔同學寫道:“我最喜歡的同學是林燕,因為我一旦有了困難林燕總會幫助我”;我的座右銘是“戰(zhàn)勝自己等于戰(zhàn)勝一切”;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小紅帽》。王佳同學寫道:“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座右銘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最喜歡的一位老師是徐老師,因為他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而且上課幽默、風趣;我本學期目標是保持班級前3名,力爭第一?!敝斓ね瑢W寫道:“我最難忘的事‘我們的彭老師,身體不適,帶病給我們上課,突然,在教室里摔倒了,同學們都很著急。通過這件事,我才知道,老師為我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這件事使我很難忘’”。

3、體現(xiàn)人文關懷

利用名言警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每次考試之后,學生都會在一定時期松懈。這時,我要求他們每人摘一條名言警句放在桌子右上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自己也選一些催人奮進的名言與學生共享。如讓學生立志,則送給他們蒲松齡的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競成”、“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考試之后,送“我不言敗”、“勝敗乃兵家常事”;為改變學生精神面貌,送“不給別人添麻煩”;自修課時,送“沉默是金”,鼓勵學生多思考,少講空話;學生持之以恒方面,送“笑到最后才笑到最美”。

積極重視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非智力因素能幫助學生從動機走向目標,使人終身受益。如果一位老師能及時給予學生溫暖,成功時予以表揚,失敗時予以鼓勵,那么學生對老師產生良好情感,則一定會遷移到所教的學科之中,形成一般積極的教育力量。我們試圖讓學生一直生活在“希望之中”,因為只有他們看到希望,自己才會朝這個目標去努力,從而在學習中克服困難,讓毅力持之以恒。

老師寓教于樂,是學生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教育家斯賓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老師要努力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而學習型班級也需要借助老師的指導與教學。老師要盡量提出一些問題,留給每小組同學去解決問題,讓他們充當“主角”,因為當“主角”是愉快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充當一下評分員,每個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同學一個分數(shù),讓學生在咀嚼之中有逐漸愛學、想學、樂學、迷學。通過調查,大多數(shù)能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是發(fā)現(xiàn)該科任老師的課能讓他們感到快樂。

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我們需要不斷滿足學生追求成功體驗,給學生不斷追求上進的動力。如我班的王佳同學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都名列全年級第一名,她在學習經驗介紹時談到:數(shù)學老師有一天給她一道比較難的題目,并鼓勵她說“你一定能做出來”。晚上,她回到家里查了資料,真的做出了那道題目。從此,我認為數(shù)學難題也不過如此。在期末考試中,她輕而易舉地拿了滿分,這就是一種成就感在積極支配她去努力。我們老師都積極設法,滿足學生成就感。如學習不太好的可以在體育、書法、勞動等方面表揚、激勵他,從而讓他尋找達到這個成就感的動力——積極主動學習。

特別是在轉變有學習困難或性格比較孤僻的學生的時候,我們采用了四種教育策略,以達到感動、感化學生的目的。

態(tài)度改變策略。面對態(tài)度嚴重對立,相互不理解的情況,教師可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中介,在這個中介上達成共識后,在擴大對話的范圍,直至態(tài)度的改變。

感受成功策略。主要幫助學生維持成功感或產生對成功的期待,包括強化“第一體驗”,在第一體驗的基礎上形成連續(xù)的成功體驗。這要求在較長期的目標上確定相對短期的目標,使目標容易達成。同時引導學生將學習成就與目標對照,以便看到自己實實在在的進步。

教師獎勵策略。對那些長期被人誤解甚至輕視且已心灰意冷的學生,教師可把自己個人的資源如時間等和個性品質如熱情作為獎品獎給學生,感動學生以消除誤解。如與學生共進午餐或開展文娛活動。

捕捉“興奮點”的教育。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尋找“興奮點”的最終目的要能夠引起學生興奮才行。因此,教師應善于捕捉班級和學生身邊的苗頭,造成興奮點,使學生容易興奮和感動,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實踐成果

實驗開展一年以來,實驗班學生的精神面貌和班級面貌得到了全校師生的關注,實驗班學生全面綜合素質得到初步發(fā)展。

(一)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優(yōu)于對照班

要看是否建立了學習型班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業(yè)成績有沒有得到發(fā)展。從實驗班101班和對照班102班剛入學前區(qū)里統(tǒng)一組織的文化課成績考試看,他們沒有明顯的差異,甚至對照班在語文、數(shù)學的的合格率上要優(yōu)于實驗班。

(三)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增強

自從我們開展實驗以來,班級同學間的關系更密切,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相互進步,共同為班級的成長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榮譽。班級第一批被評為學校“修人班級”(學校授予班級的榮譽稱號);班級獲得衛(wèi)生、體育、紀律流動紅旗次數(shù)為全年級首位;期中考試101班四人列全年級前十名;期末考試語文、數(shù)學成績?yōu)?*區(qū)第一,外語為**區(qū)第二;、學校英語、數(shù)學競賽中獲獎人數(shù)列全年級首位。在體育方面,龔靜芳同學打破校標槍記錄;迎元旦越野跑中男子組獲第三名;女子組獲第二名。所有這些取得的成績都是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從學生對班級的評價看,班長林燕同學稱:“我們班全體同學在紀律、學習、衛(wèi)生及體育方面自覺多了,我這個班長的壓力少了”;繆文昊同學稱:“在其他同學幫助下,我語文進步最明顯了,我也開始喜歡學習語文,喜歡看課外書,感謝班主任老師及小組長對我的幫助”;馮波同學稱:“我在體育方面的特長得到了同學的認可,我們班同學都會去發(fā)現(xiàn)和欣賞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了”;陳超同學稱:“我升入初中時,成績很差,可是老師和小組同學都很樂意幫助我,讓我重新融入同學的隊伍”。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與班級之間存在著的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在這里,他們可以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學生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發(fā)展。

因為我們建立學習型班級是以建立學習型小組為中介,由一組組的小組匯合成一個班級,特別是實驗班的語文老師在第一學期已懷孕,學生能在教師較少關注的情況下,小組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并取得全區(qū)語文第一的成績。因此,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并在班級各項活動中,鍛煉了自己的組織、協(xié)調和處理能力。如有一次,實驗班同學陳海平同學在活動課中發(fā)生以外,手折斷了,而那時碰巧班主任老師外出學習。同學們趕緊采取措施,處理好事情:同學們停止教育活動,兩位同學趕快送他去附近衛(wèi)生院;班長馬上去找我班另一位老師借錢;另一個同學打電話告訴班主任老師;陳海平同村同學馬上去通知他家長;陳海平同學住院后,全班同學自發(fā)捐助錢物去醫(yī)院看望他,體現(xiàn)班級的溫暖。從上述處理過程中可以看出,班干部具有一定組織協(xié)調能力,體現(xiàn)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宗旨,實現(xiàn)了班級的目標一致。

五、問題及思考

本課題是通過“建立班級文化”,以建立學習型班級為中介,而其中又以一組組學習型小組為組成單位,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目標,實現(xiàn)初小安全、高效銜接,并取得滿意成績,應該說,這實驗是成功的,而且實驗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一定新穎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更多的農村中學,乃至城市中學所借鑒,因此,我們覺得它有一定的推廣價值。但是,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覺得有實現(xiàn)課題目標有一些困惑:

1、班級作為一個集體,它由學生、班主任和其它任課教師組成,如何更好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真正使班級融為一體,實現(xiàn)“人本化”管理,是我們在實施課題過程中碰到的一個難題。如我們提倡尊重學生,給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任務的權利,并把它作為一項規(guī)章制度給以公布,但到了其它任課老師那里,學生還是得被動學習,完成不情愿的作業(yè)量。因此,如何讓教師開展有效教學,融洽師生關系,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2、檔案袋管理和評價作為班級評價的方法,它有一定的優(yōu)勢,如恢復學生自信,培養(yǎng)學生善于接納別人,培養(yǎng)學生有計劃學習,讓學生學會反思等等,但在檔案袋評價的操作過程中,我們現(xiàn)在做的還是班主任布置任務,學生往自己的檔案袋增添內容,屬于一種被動行為,因此檔案袋內容有千篇一律的感覺,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發(fā)揮。因此,如何讓學生能夠主動評價、監(jiān)控自己,實現(xiàn)檔案袋內容的個性化也是我們以后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3、針對學習困難生,我們也預先設想了一些措施,試圖通過多種舉措來恢復他們自信,解決他們學習上的困難,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從學習成績看,他們不能說已經走出了學習陰影,學習對他們而言,還是一件痛苦的事。因此,如何轉化學習困難生,減少學習困難生隨著年級上升,數(shù)量增長趨勢,也是值得我們在班級建設中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