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語廣播發(fā)展論文

時間:2022-06-14 05:19:00

導語:民族語廣播發(fā)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語廣播發(fā)展論文

民族語廣播是我國廣播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漢語廣播一樣,作為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在學習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潮中,對于少數民族經濟的騰飛,對于民族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同志指出: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和科技不斷進步,信息傳遞和獲取越來越快捷,新聞輿論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做好新聞宣傳工作,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改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關系國家長治久安。

辦好民族語廣播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國情決定的,也是黨的民族語言政策的具體體現。在我國,除了個別民族通用漢語以外,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傳統(tǒng)。在一些民族地區(qū),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山區(qū)和廣闊的牧區(qū),漢語普及率不高,聽不懂漢語的現象仍然存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幅員遼闊,資源豐富,那里的經濟建設、開放改革、邊境貿易、資原開發(fā)、旅游觀光、民族等問題,都是廣播宣傳的直接任務,是廣播促進民族經濟發(fā)展參與改革開放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此,能否辦好民族語言廣播,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聲音在少數民族中的傳播,直接關系到黨同少數民族的血肉聯系,關系到那里的經濟發(fā)展。它是教育、引導、鼓舞少數民族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全面實現小康和和諧社會,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強大的輿論工具,是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園地,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抵御西方敵對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重要陣地。

民族語廣播,顧名思義就是以各個少數民族為對象,用少數民族語言播音的廣播的統(tǒng)稱。在我國,它是相對于漢語普通話廣播而言。漢語普通話廣播是我國廣播事業(yè)的主體,因為它是用全國億萬人民通用的語言進行的廣播,具有廣泛性;而少數民族語言廣播,則是用相對少數的各具體民族通用的語言進行的廣播,具有局部性;從它的結構來說,同一般普通話廣播一樣,廣播要素齊全,自成體系,既有新聞、專題、文藝、廣告又有播音、技術、通聯等,可以稱得上電臺;但從其規(guī)模來說,除個別地區(qū)外,一般都比普通話廣播相對要小,具有小電臺的格局。因此,小而全是民族語廣播的一個特點。中央臺的民族語廣播,黑龍江臺的朝鮮語廣播,新疆臺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柯爾克孜語廣播及各地民族廣播大致都是這種情況。

從宣傳內容上,同漢語普通話廣播一樣,都是圍繞著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這個大局,但在具體業(yè)務上,對黨中央的重要精神,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決定,國內外重大新聞等,漢語廣播可以直接播,而民族語廣播務必把漢語譯成本民族語言編發(fā)。為此,編譯工作是民族語廣播的一項重要工作。其次,在日常報道中,在統(tǒng)一的宣傳方針、宣傳口徑下面,要獨立自主地實施采訪工作,做到重大新聞同漢語廣播同時播出,并互通有無,互為補充,互相促進。許多民族語廣播電臺的國內外、省內外新聞譯稿和自采新聞的比例大致上各占一半左右。

民族語廣播同漢語普通話廣播,其總的方針是一致的,但側重點有所不同。漢語廣播的顧及面要廣,各階層、各民族、各部門、工農商學兵都要顧及。而民族語廣播,相對來說照顧的面要窄一些。除了反映散居在各階層、各部門的少數民族外,要有所側重。重點突出地反映聚居地區(qū)本民族特有的生活,要有民族特點。比加:黑龍江省的朝鮮族除了散居在城里的以外,大都生活在農村,而且擅長種水稻,朝鮮語廣播要在滿足這一層聽眾方面多下工夫。而內蒙古的蒙古族大都生活在牧區(qū),并以畜牧業(yè)為主。在他們的廣播里,不能離開這些生活。

反映本民族生活的報道里,內容上以民族團結和經濟建設為主線。加強各民族團結,軍民團結,形成安定團結的局面,這是我們一切事業(yè)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民族地區(qū)廣播宣傳的長期性主題,因此,廣播里經常深入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宣傳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系,宣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宣傳民族團結的典型;注意培養(yǎng)和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繁榮民族經濟和文化的典型;兄弟民族互幫互學,共同致富的典型,從而使民族語廣播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在經濟建設的報道中,改革開放、振興民族經濟、實現小康社會,四個現代化是廣播宣傳的主旋律,少數民族地區(qū)大多是邊疆地區(qū),沿邊開放對于振興邊境經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鞏固發(fā)展民族團結,促進邊境地區(qū)繁榮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縮小東西部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步驟。當前,新疆、內蒙、廣西、云南、西藏、延邊等少數民族地區(qū)均搞沿邊開放,開放使少數民族地區(qū)沖破封閉落后的經濟格局,跨地區(qū)、跨行業(yè)、乃至跨國界發(fā)展本地經濟。許多民族利用海外親緣關系、同族關系搞民間貿易、引進外資、勞務輸出等。同時克服傳統(tǒng)的單一經濟模式,因地制宜,發(fā)展多種經營、民族企業(yè)、第三產業(yè),邊境貿易等,向多元化經濟邁進。貧困地區(qū)還依靠科學、依靠政策增強經濟實力,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民族語廣播,就是要緊緊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大力宣傳民族地區(qū)改革開放的新成就、新氣象,報道少數民族在改革開放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先進典型等,引導少數民族加快步伐,振興本地經濟。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必然給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帶來行動上和心理上的沖擊,人們的思想、生活方式、心理結構、思維方式、都將帶來影響。作為與少數民族息息相關的民族語廣播,要積極參與和反映這種改革,反映少數民族在新舊交替中的追求與向往、探索與奮進的嶄新風貌。

另外,要抓住少數民族比較關心的問題進行報道。少數民族比較關心的是黨的民族政策的落實情況,所以要多報道黨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在民族地區(qū)貫徹執(zhí)行情況,報道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和實施情況,特別是對少數民族地區(qū)采取各種優(yōu)惠和特殊政策等。

在廣播形式上,民族語廣播同樣要發(fā)揮廣播特點,不但要在新聞節(jié)目中多采用錄音報道、口頭報道、現場報道,還要在專題、文藝廣播中多錄制具有民族特色的帶音響的節(jié)目,讓突出民族特色、民族風味的廣播節(jié)目同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相結合,促進地區(qū)資源的開發(fā)、邊境貿易的發(fā)展、觀念的更新。

總之,民族語廣播要堅持為振興民族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為改革開放服務的宗旨,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同時,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采取本民族所喜愛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少數民族廣播,使之成為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