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23:31: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聞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電視新聞節(jié)目管理革新
近年來,各地電視節(jié)目呈現出“大體量”的發(fā)展趨勢,新聞節(jié)目也不例外。2010年,沈陽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直播生活》擴版為近3個小時,再創(chuàng)國內新聞節(jié)目時長新紀錄。節(jié)目時長增加、板塊增加、人手增加,意味著“管理寬度”或“管理跨度”增加,管理的效率可能會隨之下降。對于一檔電視新聞節(jié)目來說,管理效率的下降意味著節(jié)目質量的下降和各種風險的增加。電視新聞節(jié)目不妨借鑒頻道管理的某些方法,使整個節(jié)目的管理重心下移,推動節(jié)目的管理變革與改擴版同步進行,在基本保持原有組織層級的基礎上,實現節(jié)目的平穩(wěn)有序運行。
一、內容模塊化
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通常依據出席領導排序、事件的重要性、內容的相關性等標準,以條為單位來編排播發(fā),而現代大型電視新聞節(jié)目通常分為幾個固定板塊,組合播出。相對于頻道,節(jié)目就是一個個模塊,而相對于節(jié)目,板塊也是一個個模塊。正如頻道中每個節(jié)目都有不同的節(jié)目形態(tài)和節(jié)目定位,節(jié)目中的每個板塊也都應該有自己的形態(tài)和定位,并進一步細化、固化為適用的生產流程和產品標準。以沈陽電視臺《直播生活》為例,17:00-17:55的《直播生活•晚高峰》是電臺FM91.2和電視綜合頻道同步直播,采用廣播的主持風格,兩位主持人聊天,中間插播相關圖片。從受眾定位來看,也更偏向于下班路上的私家車主收聽收看。而17:55-19:58的《直播生活》,則主要是本地的民生新聞及評論,受眾定位要寬泛得多。這兩個板塊的工作流程,如素材選取、文稿撰寫、圖像編輯、直播機位、導播合成等各環(huán)節(jié),自然也會有較大的差異。例如《直播生活•晚高峰》不需要精細的文稿,全靠主持人“脫口秀”,但《直播生活》就需要出稿、配音。這些都需要以書面形式固定下來,作為工作人員的操作指南,嚴格遵守。而在產品標準方面,模塊化設計、生產、裝配,大型電視新聞節(jié)目通過模塊化標準的高級形式,能夠將每天發(fā)生的各種復雜多變的新聞事件系統(tǒng)整合,呈現為條理清晰、特色鮮明的節(jié)目內容。談談電電視視新新聞聞節(jié)節(jié)目目的的管管理理變變革革大型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可以通過更換或增減模塊的方式實現,從而降低改版成本和風險。一些優(yōu)秀模塊還可以整體拿出來,擴充為獨立的節(jié)目。這時,大型電視新聞節(jié)目就擔當起了“孵化器”的功能,一檔節(jié)目可以逐漸孵化出一個“節(jié)目群”。
二、編排對象化
節(jié)目時段固定的前提下,節(jié)目內部板塊采取何種編排策略,主要考慮兩個對象:一是觀眾,二是競爭對手。目的也很簡單,爭取觀眾“入流”并“順流”,減少觀眾“溢流”。以下結合青島電視臺財經資訊頻道每晚19:00-20:05首播的《青島全接觸》,淺析節(jié)目內部板塊的編排策略。
1.反向策略
醫(yī)院新聞檔案管理創(chuàng)新論文
1醫(yī)院新聞檔案的重要價值
醫(yī)院新聞檔案是有關醫(yī)院的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的歷史記錄,它記錄著醫(yī)院各個時期醫(yī)療技術、設備、環(huán)境、人才、醫(yī)院文化建設等多方面發(fā)展狀況,準確生動地反映著醫(yī)院當時的發(fā)展面貌,同時又具有指導醫(yī)院未來工作的參考價值。
1.1醫(yī)院新聞檔案的史料價值
在電視、報紙、廣播及網絡等新聞媒體中,有關醫(yī)院的所有視頻、圖片和文字資料都會被收集到新聞檔案中,而這些資料所反映的大都是醫(yī)院重要的建設發(fā)展情況或者重大醫(yī)療事故或社會事件。醫(yī)院通過新聞檔案的形式把這些資料保存起來,對于醫(yī)院歷史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2醫(yī)院新聞檔案對醫(yī)院未來工作的借鑒價值
在中央黨校講話稱,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而“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醫(yī)院新聞檔案即是醫(yī)院的歷史記錄,又是醫(yī)院在規(guī)劃發(fā)展戰(zhàn)略時的關鍵參考資料。以醫(yī)療糾紛類的新聞事件為例,醫(yī)療行為在醫(yī)患雙方的理解和預期上存在差距,醫(yī)患糾紛不可避免,尤其當前醫(yī)患關系緊張,一些醫(yī)療糾紛、醫(yī)療事故的報道很容易觸發(fā)社會廣泛關注,不正確、不妥當的處理方式,導致了醫(yī)患關系的進一步惡化。因此,醫(yī)院在處理此類問題時需要廣泛借鑒歷史,借鑒其他醫(yī)院的各類經驗,而管理良好的新聞檔案可以為此提供充足全面的資料,若對新聞檔案進行有效的統(tǒng)計分析,還可以比較出各種處理方式的效果評價,進而更加清晰地為醫(yī)院決策提供參考。
新媒體下的新聞危機管理機制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打破了舊有的媒體環(huán)境,增加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給企業(yè)的新聞危機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強化新聞危機管理意識,建立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
關鍵詞:新媒體環(huán)境;新聞危機;特征;成因;管理機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代信息傳播的方式在逐漸增多,對應的媒介技術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傳統(tǒng)的媒體環(huán)境逐漸被新型的網絡技術所取代,新媒體環(huán)境以其獨特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給企業(yè)各方面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尤其對企業(yè)新聞危機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新媒體環(huán)境新媒體主要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電腦和手機的出現是新媒體環(huán)境產生的重要標志。新媒體環(huán)境最主要的特點是以數字化技術為依托,能夠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并且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多樣,傳播速度也更快,對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企業(yè)新聞危機的新特征
1.信息源難以控制
傳統(tǒng)的信息媒介使得新聞的話語權掌握在少數群體的手中,如果企業(yè)出現危機時可很快查找信息源并進行相關的補救工作。[1]但是在現代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多樣,信息傳播者可以是一個組織,也可以是個人,而且傳播的速度更快,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查找到信息源。另外,原先信息呈現線性傳播形式,控制起來較為簡單,但是現在則是輻射的網狀結構,更是增加了控制的難度。
報刊新聞評論創(chuàng)新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新聞評論是新聞媒體闡述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影響引導輿論的“旗艦”,進入信息化時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聞評論在各媒體蓬勃發(fā)展,研究它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文以報刊新聞評論為研究對象,從“新聞化”、“多元化”、“平民化”、“形象化”等等七個方面分析其在新世紀里的創(chuàng)新特色。
關鍵詞:新世紀新聞評論新聞觀念創(chuàng)新
構建和諧社會要塑造有利于和諧發(fā)展的輿論環(huán)境。新聞評論是媒體闡述立場觀點,影響引導輿論的“旗艦”,進入信息化時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F代國際新聞的話語權,乃至某些發(fā)達國家的話語霸權,在新聞評論中表現得最直接、最快速、最有力。新聞評論對社會輿論和人的行為方式的影響,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外部世界,公眾需要信息,更需要傳媒提供分析、判斷和見識,信息越豐富,信息消費就越費力。如何更有效地引領群眾在紛繁復雜的多元世界中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如何在滲透力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增進干部群眾的共識,最大限度地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就成為當今新聞評論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幾年,新聞評論在各媒體日漸興旺,報紙已不滿足于言論專欄,而不斷涌現言論專版,形式也更為多樣,新聞評論已成為各媒體的重要需要,看重新聞評論是時代的要求,是世界的潮流,新聞評論也形成了自己的時代特征和發(fā)展趨勢。下面僅從七個方面探討它的創(chuàng)新特色:
一、“新聞化”特色
新聞性是所有新聞體裁的共同特點,這是由新聞媒介的性質決定的。新聞評論作為新聞體裁,進入新世紀,由于新聞觀念的發(fā)展變化,由于通訊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傳播速度的飛速增長,它的新聞性特征得到更加突出的強調,進一步發(fā)展為“新聞化”特征。評論新聞化,使新聞與評論互相延伸,互相深化,加重報道的分量,大大增強傳播效果。主要表現為:
新聞專業(yè)期刊管理論文
隨著中國新聞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與結構調整,隨著新聞業(yè)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與政策規(guī)則的變化,隨著以網絡媒體興起為代表的媒介基本技術革命性進展以及對媒介形態(tài)的影響日趨明顯,隨著新聞競爭向更深層次發(fā)展,隨著中國新聞界在更大范圍參與國際新聞輿論的競爭和斗爭,新聞實踐與新聞業(yè)正發(fā)生著重要的變化,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與需求也在發(fā)生重要變化,它制約、影響并要求新聞研究與新聞專業(yè)期刊相應變化,以給予理論與對策支持。能否把握其變化趨勢,決定著新聞研究與新聞專業(yè)期刊能否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能否滿足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需要,能否不斷增強影響力和指導力。
新聞研究和新聞專業(yè)期刊將發(fā)生什么樣的重要變化?根據各方面的材料和跡象,研究各方面的需求,我們可以做出如下預測和判斷:
1、新的變革階段來臨,不僅要求理論支持,更要求對策支持,迫切要求新聞研究由分立型向綜合型發(fā)展,由概念型向對策型發(fā)展,由業(yè)務型向產品型發(fā)展,由理論型向戰(zhàn)略型發(fā)展;微觀領域將更專業(yè)化,宏觀層面將更綜合化。
這里的關鍵詞是發(fā)展,發(fā)展就意味著不是代替而是并存,不是變革而是變化。不存在后者比前者更高級的問題。
過去,新聞研究相對說處于靜態(tài)階段,對已經取得的經驗給予了有力的解釋,但對如何應對正在變化的現實的指導力相對弱一些,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作出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預測與判斷方面相對弱一些,對于現實的許多需要還沒有作出足夠的方案儲備與對策支持。新的變革階段來臨,新的改革政策即將出臺,這意味著規(guī)范制約新聞媒介形態(tài)與運行狀況的外部規(guī)則和環(huán)境在調整。在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領域的指導地位的同時,必須著力于增強輿論影響力和實施能力,這就要以積極穩(wěn)妥的改革調整措施來實現。這樣的變革,不僅要求給予理論說明,更要求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可以直接指導實際操作的對策方案。
過去,新聞理論、新聞業(yè)務、經營管理、新聞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是分立進行的,互相間的交叉協(xié)同較少,多學科相關研究較少,綜合性評估研究較少。今天,形勢和任務要求在分立學科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多領域、多層面、多因素、多線條的綜合研究,以求在各學科面對同樣問題或相關問題給出的諸多選擇中評估排序,找出兼顧諸種制約因素與利益需求的可行選擇,系統(tǒng)地處理復雜的現實問題。這就要求新聞研究也包括新聞專業(yè)期刊的研究模式由分立式向綜合型發(fā)展。應當承認,分立型研究方式使得各學科領域間的聯系較少,作為某個學科的專家可以對相關問題給出具有相當深度的解釋和分析,卻很少在總體層面上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對策方案。新聞生產是一個流程,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新聞運作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包括采編系統(tǒng)、技術系統(tǒng)、經營系統(tǒng)等各個部分。組建新聞集團這樣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兼顧多個領域、多個層面。所謂新聞采編系統(tǒng),看起來是應用了一個軟件平臺,實際上必然要求媒體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隨之變化,就必須綜合考慮采編、技術、經營各方面因素。如果停留在分立式研究狀態(tài),就難以就此有效率地給出適當選擇。這就要向綜合型發(fā)展,就要站在更高層面系統(tǒng)地、辯證地、綜合地、多因素地觀察、分析、研究問題,以求找出規(guī)律與解決辦法。
新聞媒體公共危機管理論文
一、公共危機管理中新聞媒體的特征表現
草根。新聞媒體在傳播危機信息時具有的草根性是相對于政府而言的,所謂的草根是大眾化的、平民化的,媒體的傳播對象不只是政府,更多的是普通受眾。一般而言,在傳統(tǒng)媒體傳播中,危機信息是單向的,是具有“后仰性質”的傳播方式。隨著新聞媒體發(fā)展,其傳播方式也逐漸轉變?yōu)椤扒皟A性質”的傳播方式。此外,新聞媒體為廣大受眾提供了更廣闊的信息傳播與接收空間,將危機事件透明化。2008年汶川地震,新聞媒體在地震發(fā)生后的第一時間將災區(qū)信息傳遞給廣大受眾,不僅讓受眾了解到災區(qū)的現狀,并且也幫助災區(qū)在短時間內收到全國各地的賑災款項與賑災物品。
二、新聞媒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介入分析
全媒體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tài)來滿足受眾的需求,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媒體體驗。在法制社會中,新聞媒體成了社會政治因素與社會勢力的主要表現形式,逐漸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之中,成了主要監(jiān)督工具。新聞媒體介入公共危機管理,在傳播信息、傳遞知識、反映社會輿情的同時,也成了大眾交流與討論的主要平臺,對公共危機管理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1.及時反映社會輿論,積極引導社會輿論
輿論在無形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力量,無論是對社會的發(fā)展還是政府的管理都產生相應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開始重視新聞媒體,并且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解決社會問題的時候從新聞媒體報道的角度出發(fā)。但是,由于我國政府掌握的資源有限,面對的社會問題錯綜復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利用資源則離不開新聞媒體。新聞媒體能夠將局部比較典型的事件及時轉移到公共問題中,經過新聞媒體的報道,反映社會輿論,讓政府將比較分散的、潛在的公眾意愿上傳,從而在短時間內轉化成比較明確的政策需求。
電視臺新聞管理論文
電視臺的管理工作,相對于報社和廣播電臺,歷史較短,薄弱環(huán)節(jié)較多,管理經驗亦正在積累的過程之中。加強這一領域的理論性探討和研究,有助于促進電視臺管理工作這一新興領域諸研究課題的進一步展開。本文作者主要從省級電視臺新聞管理的角度,對省級電視臺的新聞運作作些詳細的探索。
雖然省級電視臺的新聞管理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工作,與各臺新聞部或新聞中心的機構與設置密切相關,但各省級電視臺在日常的新聞采制過程中,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并有許多共性可以歸納與總結。
一、關于選題管理
省級電視臺新聞部門的管理工作,如同一般部門的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新聞選題的管理是龍頭,抓住這個龍頭,以選題管理帶動其它管理,綱舉就目張了。新聞中心作為編輯、記者與上級宣傳主管部門的“中介”,必然擔負著把宣傳精神化作實際報道的使命。根據一個時期的宣傳要求,制定并管理好新聞選題,應當是新聞中心領導首當其沖的事情。首先是選題策劃,由新聞中心出面組織一個以專家、學者為主,包括業(yè)界權威人士和權威通訊員在內的選題策劃班子,圍繞改革開放的大局、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進行選題策劃,可以突破新聞中心內部長期閉門造車的局限,集思而廣益。選題策劃可由編輯部主任牽頭,將策劃會上眾人的意見整理成選題;新聞中心領導則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調整、修改與補充。這種調整、修改與補充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則專家、學者的好點子未必都是完全符合宣傳要求或電視特點的金點子,二則搞好電視新聞畢竟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人家的事,精心的策劃最終還要靠自己。
除了一個時期的新聞策劃外,每天的新聞策劃也很重要,即每天一上班,由當天的值班主任(有的臺叫新聞主編)或編輯部主任召集一個10來分鐘的策劃會,參加者有采訪部主任、各欄目責任編輯等;會上主要決定:當天上提要的幾條是什么片子,要抓的社會新聞或公眾視線中的問題是什么,對昨天或前些天的新聞有否要作后續(xù)性反映的,等等。定下這些主要內容后,采訪部主任和責任編輯即按此去布置采訪和組稿。雖然每天這樣策劃很累,卻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當天要急抓的內容,如若一大早不安排布置,就失去了時機,從而給當天晚上的屏幕留下缺憾。
選題策劃主要是策劃配合中心工作的選題,這些選題通常是戰(zhàn)役性報道的選題為主,樣式上也體現為系列報道、連續(xù)報道類型為主。如果說這類選題的管理主要是重在策劃的話,那么,對日常動態(tài)類新聞選題的管理則似乎是重在“管”字上了。一般來說,對必發(fā)的動態(tài)消息,如省里領導的重要活動,要講究一次不漏,主要領導的活動不會天天有,但卻一點也大意不得,一次也不能出問題,不能漏發(fā)。對于重大的動態(tài)活動,如小平逝世和香港回歸這樣的歷史性事件,其選題策劃主要體現在良好的計劃性上,一個大活動,一共要報幾次,每次突出什么重點與特色,在什么時間推出。另一方面,對可發(fā)可不發(fā)的動態(tài)消息,如某個行業(yè)的總結表彰會等,則應嚴而靈活??砂l(fā)可不發(fā)的消息應盡量不發(fā),這類新聞的比重大了,你的屏幕必然不好看。通常,這類新聞的選題是由分管口子的記者或記者組提供的,對這類選題不管、記者報什么選題就出去采制什么顯然不行,那樣會造成選題失控進而屏幕失控的局面。但管得太緊也有負作用,不利于充分調動編輯、記者的主觀能動性,容易產生記者在家坐等、你布置什么我就拍什么的被動效應。一些記者常年跑一個行業(yè),有些報不報吃不準的活動,還應尊重分管記者的意見,也許這一次報道的意思不大,但記者若不去參加,就失去了這個口子上下一次意思大的信息來源;再則,即使是意思不大、甚至不太好發(fā)的內容,有時也可鼓勵記者找出好的角度,在一般化的選題里盡量做出好文章,從而煅練記者們總體上的新聞開采能力。這里,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的管理的方法就很有藝術了。
電視臺新聞管理藝術論文
一、關于選題管理省級電視臺新聞部門的管理工作,如同一般部門的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新聞選題的管理是龍頭,抓住這個龍頭,以選題管理帶動其它管理,綱舉就目張了。新聞中心作為編輯、記者與上級宣傳主管部門的“中介”,必然擔負著把宣傳精神化作實際報道的使命。根據一個時期的宣傳要求,制定并管理好新聞選題,應當是新聞中心領導首當其沖的事情。首先是選題策劃,由新聞中心出面組織一個以專家、學者為主,包括業(yè)界權威人士和權威通訊員在內的選題策劃班子,圍繞改革開放的大局、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進行選題策劃,可以突破新聞中心內部長期閉門造車的局限,集思而廣益。選題策劃可由編輯部主任牽頭,將策劃會上眾人的意見整理成選題;新聞中心領導則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調整、修改與補充。這種調整、修改與補充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則專家、學者的好點子未必都是完全符合宣傳要求或電視特點的金點子,二則搞好電視新聞畢竟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人家的事,精心的策劃最終還要靠自己。除了一個時期的新聞策劃外,每天的新聞策劃也很重要,即每天一上班,由當天的值班主任(有的臺叫新聞主編)或編輯部主任召集一個10來分鐘的策劃會,參加者有采訪部主任、各欄目責任編輯等;會上主要決定:當天上提要的幾條是什么片子,要抓的社會新聞或公眾視線中的問題是什么,對昨天或前些天的新聞有否要作后續(xù)性反映的,等等。定下這些主要內容后,采訪部主任和責任編輯即按此去布置采訪和組稿。雖然每天這樣策劃很累,卻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當天要急抓的內容,如若一大早不安排布置,就失去了時機,從而給當天晚上的屏幕留下缺憾。選題策劃主要是策劃配合中心工作的選題,這些選題通常是戰(zhàn)役性報道的選題為主,樣式上也體現為系列報道、連續(xù)報道類型為主。如果說這類選題的管理主要是重在策劃的話,那么,對日常動態(tài)類新聞選題的管理則似乎是重在“管”字上了。一般來說,對必發(fā)的動態(tài)消息,如省里領導的重要活動,要講究一次不漏,主要領導的活動不會天天有,但卻一點也大意不得,一次也不能出問題,不能漏發(fā)。對于重大的動態(tài)活動,如小平逝世和香港回歸這樣的歷史性事件,其選題策劃主要體現在良好的計劃性上,一個大活動,一共要報幾次,每次突出什么重點與特色,在什么時間推出。另一方面,對可發(fā)可不發(fā)的動態(tài)消息,如某個行業(yè)的總結表彰會等,則應嚴而靈活??砂l(fā)可不發(fā)的消息應盡量不發(fā),這類新聞的比重大了,你的屏幕必然不好看。通常,這類新聞的選題是由分管口子的記者或記者組提供的,對這類選題不管、記者報什么選題就出去采制什么顯然不行,那樣會造成選題失控進而屏幕失控的局面。但管得太緊也有負作用,不利于充分調動編輯、記者的主觀能動性,容易產生記者在家坐等、你布置什么我就拍什么的被動效應。一些記者常年跑一個行業(yè),有些報不報吃不準的活動,還應尊重分管記者的意見,也許這一次報道的意思不大,但記者若不去參加,就失去了這個口子上下一次意思大的信息來源;再則,即使是意思不大、甚至不太好發(fā)的內容,有時也可鼓勵記者找出好的角度,在一般化的選題里盡量做出好文章,從而煅練記者們總體上的新聞開采能力。這里,因人、因事、因時而異的管理的方法就很有藝術了。好的選題確定后,可以編制成月度選題計劃或某一個特定時期、某一個特定戰(zhàn)役的選題計劃。接著,關鍵就是對選題計劃的貫徹落實了。選題再好,如果落實不當,最終不能變成屏幕上的精彩成果,計劃就等于白定了。通常應防止兩種情況,一是執(zhí)行者沒能透切了解所接受選題的要旨,把題目做偏了;二是選題沒能“適銷對路”,接受任務的記者對這一選題不感興趣。后一種情況可能發(fā)生的更多一些。一般來說,哪個記者或記者組報的選題,就由這個記者或記者組來完成。但對一些重大選題或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的選題,新聞中心領導要善于調兵遣將,根據記者的特長來安排任務。如有的記者善于做經濟類文章,有的記者善于做文化類文章,有的記者對現場報道情有獨鐘,有的記者寫新聞評論能力透紙背。因此,只有跟據記者的專長來下達、布置和落實選題計劃,才能落實到位,使好的選題最終變成好的片子。二、關于機構設置近20年來,隨著我國電視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省級電視臺的新聞部門在人員、機構等方面也在迅速擴展,但在機構發(fā)展、沿革上一般都有一個“老底子”可尋,即前、后期兩個最老的班底。前期通常是10多人的采訪組,負責本臺自采新聞的拍攝和制作;后期則為7、8人的編輯組,負責市、縣臺的發(fā)片和日常的播出事務?,F在,隨著新聞中心的建立,采訪組早已變成采訪科或采訪部,編輯組變成編播科或編輯部,但基本職責并未變。由于近幾年各臺的新聞節(jié)目量都大大增加了,除了早先的那檔主要的新聞節(jié)目外,先后紛紛開設了早間、午間和晚間新聞節(jié)目,以及新聞專題類節(jié)目,不少臺在機構設置上就出現了變化,新開一個欄目,就成立一個欄目組,欄目組通常采編合一,從而突破了早年采、編兩大塊基本分開的格局,形成了前期、后期和前后期合一的至少三大塊的格局(如加上技術保障那一塊,就是四大塊的格局)。新格局的好處是,新欄目要有新面貌和新氣象,因此新組建的一班人馬,自然富有新的創(chuàng)意和激情。但是,這種格局至少有兩個弊端,其一,容易造成選題撞車。因為欄目組也有前期采訪這一塊,盡管欄目有定位,有特色,如許多臺的晚間新聞的特色就是以社會新聞為主,但仍然很容易在日常的報道中與采訪部的記者撞車,產生一個活動兩方都去或兩方爭著去的現象;況且,這種多頭聯系還容易使被采訪單位感到困惑,不知究竟應找哪一頭聯系。其二,會給考核上帶來麻煩。一個欄目新開時,常常有點特殊“政策”,欄目組記者采訪的片子,在考核標準上就與采訪部記者的標準有所不同(通常情況是待遇略高于采訪部的記者)。這種特殊政策在鼓勵了新欄目采編人員的積極性的同時,極有可能挫傷老欄目人員的積極性(新欄目新人多,老欄目“老”人多,這個問題就更值得注意)。就純粹的管理而言,考核的尺度自然是相對單一要較之多種尺度為優(yōu)。因此,這種格局似乎是弊大于利的。其實,對省級臺來說,基本保持歷史沿革而來的前、后期兩大塊設置不失為一種良策。前期記者可算買菜的,后期編輯則是配菜的,分門別類的菜買好了,配菜就不至于太困難了;多幾個欄目并不要緊,只是根據各個欄目的特點,多幾種配菜的方案罷了。有一種設置模式是:凡是從事前期采訪的記者,都集中在采訪部,由采訪部主任統(tǒng)管所有記者的外出采制任務。采訪部內部,可按時政、經濟、科教文衛(wèi)、政法和社會新聞分為5-6個采訪組,每個組5-6位記者,由一位組長負責(組長不脫離采訪第一線)。每個記者分管一個口子,并對這個口子里發(fā)生的重要新聞負責。組長主要在具體報道任務安排上給予協(xié)調,如有時一個上午同一個口子上有兩件事,分管記者分身無術,組長就可安排組內其他人頂替一下。后期這一塊,即編輯部,除了日常的播出編務要合理排班和分工外,與采訪部相對應的情況是,根據市級臺的布局,每個后期編輯分管2-3個市級臺;記者負責出自己的稿子,后期編輯則負責出自己所分管的市級臺的稿子,直接對稿子的質量負責。形成前后期這兩大塊稿源基地,就基本解決了“買菜”的問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配菜”了。配菜人──應當是后期的責任編輯。欄目再多,只要菜源豐富,責任編輯是可以做好巧媳婦的。對于開設了衛(wèi)視報道(即原來的那檔主要新聞)和早、晚間新聞欄目的省級臺來說,承擔衛(wèi)視報道一檔的責任編輯,最好兼作晚間新聞的責任編輯,因為晚間新聞通常要壓縮衛(wèi)視報道里的要聞這一塊,衛(wèi)視報道的責編情況熟悉,編排完衛(wèi)視報道的節(jié)目單后就手再編排晚間報道的節(jié)目單,即能駕輕就熟,也不容易出差錯,包括在稿件和鏡頭兩方面都不易出差錯,換一個人則這兩方面都不夠熟悉了。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晚間新聞通常對當天的衛(wèi)視報道的在時效性上是一個補充,一些未能趕得上衛(wèi)視報道的片子,可以趕得上晚間新聞。包括一些本臺記者或市級臺記者采制的當天的動態(tài)性活動,有時衛(wèi)視報道因為版面有限,排不上去或排上去常常又被拉下來,但應該在下一檔新聞----即晚間報道中播出,而不應再拖到第二天。衛(wèi)視報道和晚間新聞的責任編輯統(tǒng)一于一人,有利于實現這一點,以保障新聞的時效性。省級臺新聞部門的機構設置還有兩個特殊的問題值得探討。這里先說關于是否單獨設置新聞專題類欄目組的問題。近幾年大多數省級臺都開設了新聞專題類欄目,進行深度報道或配合衛(wèi)視報道中重要新聞的背景報道,如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類欄目,時間長度一般在10-15分鐘。這類節(jié)目不再是單條新聞,而成為新聞專題,其制作手法與單條新聞已大相庭徑,如果再由采訪部的各個攤子來承擔,不利于這類節(jié)目的制作質量,還會給管理上帶來混亂,似以成立專門的班子──新聞專題部或叫評論部更好些。雖然在新聞中心內又開了一個前期采訪的口子,但由于新聞專題部與采訪部制作的節(jié)目樣式基本不同,不太容易造成撞車現象?,F在大多數省級臺在這一塊上都是單獨設立采訪機構的。如浙江電視臺新聞中心的《黃金時間》和江蘇電視臺新聞中心的《大寫真》,都是單獨的新聞專題部,自成編制,單獨考核,與采訪部完全分開。另一個問題是采訪部內編輯與攝像分不分開的問題。從人員和設備的配置效率看,編輯與攝像應該分開。假設一個采訪部共有21人,編、攝不分可組成10個攝制組(其中一個組3人,其余2人),就需要10位攝像;編、攝分開,可設14位編輯,7位攝像,就省下了3臺設備,原來做攝像的3人也可改做編輯;這樣編輯力量就增加了,整個采訪部出片的質和量都會提高。編、攝不分的好處是,由2-3個人組成的人馬固定的攝制組,出動迅速,組內配合也比較默契,其應急效應比較高。但這種設置最大的弊端是,出片效率不高。當幾個編輯都忙于主題性新聞的前期準備工作時,他們的攝像伙伴常常會窩在家里沒有事做,造成人員的閑置與浪費。目前上海電視臺、浙江電視臺等大部分省級臺的做法是,編、攝基本分開,以提高采訪部的工作效率。作為一特例是,時政組仍可保留原先的單獨一個攝制組,編、攝一體,以應付重大的時政新聞,如中央領導與國外元首來訪等。這些采訪活動責任重大,人員不固定,容易造成差錯。另外,從保密和安全的角度來看,時政口子不但人員搭配宜固定,還應相對穩(wěn)定,不宜經常換人。三、關于考核管理新聞中心在設置了編輯部、采訪部、新聞專題部(或評論部)、技術部等部門后,毫無疑問地應該實行二級管理,即中心、部二級管理。這里,區(qū)分一級管理還是二級管理的主要標準,是獎金考核。攤子小時,大多數省臺都是一級管理,新聞中心負責人統(tǒng)管所有人員的獎金考核,這就是一級管理。二級管理的關鍵是把獎金考核、發(fā)放權下降到新聞中心下屬的部一級,由各部部主任實施對屬下工作實績和獎金的考核、發(fā)放工作。這幾年事業(yè)發(fā)展了,新聞媒體和電視同行之間競爭十分激烈,原先的一級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的要求。實行二級管理,可把大量日常報道中的事務性管理交由部門一級去完成,從而使中心一級的領導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考慮和策劃重大戰(zhàn)役性報道和有影響的社會新聞,考慮與兄弟省臺和省內其它新聞單位聯手搞一些“大動作”,考慮新聞中心長期的事業(yè)發(fā)展(如新聞源的開拓、微機網絡的建設等),考慮新聞中心的隊伍建設(如定期選派骨干記者參加各種等級的進修和培訓等),考慮每年如何使新聞中心的基礎管理上一個臺階。二級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工作實際制定好職、權、利相結合的兩級崗位責任制或年度考核目標,包括新聞中心對各部部主任制定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和各部部主任對所屬科組負責人制定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嚴格地講,各部下屬的科組也是一級管理,這樣新聞中心就是三級管理了。但由于科組一級一般不承擔獎金考核任務,而主要是日常工作事務性管理,就不把其列為一個管理層次加以研究了。新聞中心對所屬各部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一、對中心下達組給部的各項任務的組織、落實、完成情況;二、建立部門內符合新聞工作特點的運作系統(tǒng)、崗位責任制和獎金分配方案;這些(尤其是獎金分配方案),均應報中心批準并在中心備案;三、參與籌劃和組織中心的重大報道、戰(zhàn)役性報道情況;四、主持召開部門例會情況;五、主導對部門工作人員的聘用和對不適合在本部門工作的人員的解聘與上交情況;六、對部門工作人員業(yè)務實績和出勤實施考核和管理的情況;七、由中心領導考核的部主任的獎金等級……。下面分別以編輯部和采訪部主任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為例,作些探索──編輯部主任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可包括:1、對每天各檔節(jié)目的正常、準點播出負有全部責任。2、對播出作業(yè)線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配合、磨合和協(xié)調,以及提高后期工作質量和效率負有全部責任。3、對屏幕總體效果(尤其是口播室布景)負有全部責任。4、對各檔欄目體現出欄目特色負有主要責任。5、協(xié)助中心領導制定各個時期的各類報道計劃,并使之在欄目中得到快捷、完美的體現。6、對責任編輯的調配行使主導建議權。7、受中心領導委托,行使中心值班主任(新聞主編)的權利。8、因后期原因造成播出事故:1)使主檔新聞欄目未能準點播出的,扣月獎100%直至解聘;2)其他新聞欄目未能準點播出的,扣月獎80%;3)雖準準點播出,但圖像、聲音質量問題嚴重,或字幕出現嚴重錯誤的,扣月獎60%;。上述三種情況同時扣編輯部人頭平均月獎,分別為5%,4%和3%。(月獎假設為1000元,下同。)9、前期采制回來的新聞,無非正常情況:1)不能在當日即時安排播出的,扣月獎50%,重要新聞扣100%;2)應在當日當次播出而推遲至次日次檔的,扣月獎30%,重要的扣60%;3)已誤播的新聞在次日、次檔仍不能及時按排播出的,扣月獎100%。10、各市級臺傳、送來的應在當天播出的有時效性的新聞,無非正常情況,不能在當日即時安排播出的,扣月獎20%,重要的扣40%;,次日仍不能及時播出的,扣月獎80%。11、根據采訪部提供的配合中心工作的重大報道,每月完成配合性評論4篇,少1篇扣月獎10%。12、每年完成以后期編輯為主導的中央臺《新聞聯播》發(fā)片80條;超1條每條獎勵30%月獎,同時獎勵編輯部人均10%的月獎;少1條每條扣月獎30%,同時扣編輯部人頭月獎的10%。13、重要消息延誤給中央臺發(fā)片的,《新聞聯播》中漏發(fā)的,扣月獎30%,其他欄目漏發(fā)的,扣月獎10%。14、每月正常完成上述各項任務,可得部主任級月獎(指數為新聞中心人員平均月獎的40%)。采訪部主任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可包括:1、負責組織、實施、完成中心交與的各項新聞采訪、制作任務。2、積極配合中心領導運籌、組織重大報道、戰(zhàn)役性報道和系列報道;每月制定報道計劃交中心批準、備案。3、負責對記者攜帶設備外出采訪的審批把關,但重大報道、戰(zhàn)役性報道、系列報道、重要社會新聞和批評性新聞以及有質疑的選題要事先主動與中心領導商量、通氣。4、對及時報送前期每日選題到中心領導(尤其是中心值班主任處)和編輯部負全部責任。每日報送兩次:當日上午選題應在頭一天的11:00之前送達,當日下午的選題應在當日上午11:00之前送達。延誤一次扣月獎5%;選題申報上,預知而漏報的或明顯名不符實的,每一例扣月獎20%。5、審片時允許前期片子有5%的被否定(不播出)率,超過5%的,每一條扣月獎5%。6、漏發(fā)重要消息,扣獎金100%直至解聘;漏發(fā)一般消息扣月獎30%。7、當日重大消息因前期原因未能在當日播出的,扣月獎100%;一般消息因未能在當日播出的,扣月獎50%;未能在當日當次新聞中播出的扣月獎勵30%,重要的扣月獎60%。8、應傳中央臺的消息因前期原因延誤發(fā)片的,《新聞聯播》漏發(fā)的扣月獎40%,其他欄目漏發(fā)的扣月獎20%。9、每月報道計劃在上月26前送達中心,遲交一天扣月獎3%;未能按時完成計劃或中心交與的重大報道、戰(zhàn)役性報道等,一個選題扣發(fā)獎金30%。10、第3條中在審批時因未事先請示或雖通氣仍造成不良后果的,扣月獎10%;造成嚴重后果的,扣月獎50%直至解聘。11、每年完成給中央臺《新聞聯播》發(fā)片200條。超1條每條獎勵月獎的士30%,同時獎勵采訪部人均10%月獎;少1條扣月獎30%,同時扣采訪部人均月獎的10%。12、采訪部主任正常完成上述任務,可得部主任級月獎。(指數為新聞中心人員平均月獎的40%)。部主任一級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應由新聞中心領導制定,在此基礎上,各部主任再制定出對下屬科組長一級的年度目標考核管理制度。這一級考核重在崗位職責,這里不再舉例。但想把評片等級考核單獨再分析一下。無論是對前期記者還是后期編輯的考核,片子質量是核心環(huán)節(jié)。故而制定出科學、公允的評片等級和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片子的等級與記者、編輯的獎金直接掛鉤,故這一管理內容的實施水平與能否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密切相關。這應該屬于新聞中心一級管理的范疇,但與采訪部、編輯部一級的管理又不能截然分開。評片等級分得太多,如分上下班8-10級,不利于拉開差別,從而失去其激勵作用,并且給統(tǒng)計帶來困難;分得太少,如只有2-3個等級,又很難對記者的能力、責任心和片子采制過程中記者付出的勞動的各種復雜情況進行界定,從而失去準確性。我以為根據片子的質量,可以分為a、b、c、d、e五個等級。先撇去a級和e級不談,中間的三個等級,可作如下評定:重大報道、重要動態(tài)消息和社會新聞的優(yōu)秀片定為b級;一般性消息定為d級;至于c級片,b級片中做得不好的自然下降一個等級到c級,d級片做得好、做出新意或有突破的側可提升一級到c級。a級和e級盡量少用,主要起調節(jié)作用。如果說b、c、d三級主要體現在“評”字上,a、e兩級側主要體現在“獎”和“罰”字上,即把b級片中的姣姣者再提升為a級,d級片中的最差者再降為e級。再下來就是每個級別的獎金額問題了。仍以新聞中心的人均月獎1000元為例,這里提出一個參考定獎額度:a級──500元;b級──300元;c級──100元;b級──40元;e級──0元。四、關于信息管理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推廣使用,少數省級臺開始構建電腦辦公網絡,來提高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收集的速度和共享的程度,從而提高整個新聞采編工作的效率。江蘇電視臺新聞中心在這方面進展較快,不僅在新聞中心內部聯了網,而且與全省12個市級臺和部分縣級臺也聯了網。利用電腦網絡來對新聞中心的日常工作流程進行管理,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保障新聞的時效性,而且可以通過網絡流程,進一步梳理并明確原來的管理思路和渠道,促進新聞中心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基礎管理工作踏上新臺階。江蘇電視臺新聞中心的微機網絡系統(tǒng)分為九個子系統(tǒng),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大致為:1、新聞主編工作子系統(tǒng)──審核、處理一切播出新聞稿件和評片輯要;2、責任編輯工作子系統(tǒng)──編排各檔新聞欄目的節(jié)目單并查閱所有將播出的新聞稿;3、通聯工作子系統(tǒng)──收集、處理市、縣臺稿件,新華社稿件,省級臺交流稿件和因特網稿件;4、記者工作子系統(tǒng)──編輯、處理新聞中心記者稿件;5、導播工作子系統(tǒng)──直播線上導播查閱節(jié)目單及記錄時間;6、配音工作子系統(tǒng)──播音員的播配音;7、技術工作子系統(tǒng)──記錄設備調用、維修狀況;8、中心辦公室工作子系統(tǒng)──人員花名冊管理,新聞中心記者和市、縣臺發(fā)片等級和用片數量統(tǒng)計;9、系統(tǒng)管理子系統(tǒng)──網絡技術員管理、維護網絡。上述九個系統(tǒng)基本上襄括了新聞中心的日常工作的流程和管理干系的框架,只是通過電腦來處理,工作和管理效率可望大幅度地提高。這里可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實行網絡化管理的好處。其一,因為能實行信息共享,可避免各個欄目爭搶稿子的現象。通常,采訪部的記者采制回來一條要聞,主檔新聞要用,其它欄目也要用,在沒有網絡系統(tǒng)時,記者的稿件一般交到主檔新聞的責任編輯手里,但其它新聞欄目的責任編輯也要這篇稿子,就拿原稿去復印,有時時間緊張,來不及復印,有時幾個責任編輯都在搶這同一篇稿子,造成打混仗的局面,甚至連原稿都找不到了。內部網建立后,只要主編系統(tǒng)里改定的稿子,其它電腦上都能調得出,各個欄目的責任編輯就很容易找到所需的稿子了,再也不用為稿子爭三搶四。其二,在市、臺的稿件沒有聯網前,省臺收稿子都通過傳真機,速度較慢,如一個上午如果接5-6家市臺的稿子,平均每個臺5-6篇,就要有幾十張紙,通過傳真機傳過來要花很長時間;現在通過內部網傳稿子,系模擬數字方式傳送,再多的稿子幾秒種就一下全過來了。不僅如此,后期編輯還可對市臺傳送過來的稿件在電腦上直接刪改,生成報片單,使值班主任(新聞主編)很快就能在主編子系統(tǒng)里審核、改定這篇稿子,從而使工作效率又提高一步。至于新聞中心各個辦公室的電腦還能共享新華社的信息,共享因特網上的信息,對于全體編輯記者擴大信息面,增加寫新聞稿件時的參考內容等方面,都是聯網帶來的好處。此外,網絡化管理對于現代化管理的一些重要特征如管理的透明度高等也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電腦是信息處理的工具。整個世界正在進入網絡時代。隨著電腦和網絡在我國的進一步推廣和發(fā)展,已建立網絡管理系統(tǒng)的新聞中心必定能從中獲得更多的效益,使新聞稿件的采寫、編排、審核、配音和播出都能高效進行,把新聞中心的管理水平提高到現代化的程度,從而也把電視新聞事業(yè)推向一個更高的發(fā)展階段。
數字時代新聞攝影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數字技術;新聞攝影
【論文摘要】數字時代使新聞攝影產生了飛躍,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如何消除隱患、應對隱患,數字時代給新聞攝影帶來了哪些新的要求?文章作了如下闡述。
1.數字技術給新聞攝影帶來的隱患
科學是把雙刃劍。有人曾預言,數字技術的運用將會葬送新聞
攝影。這話雖嫌偏激,但有一定道理。
數字時代使新聞照片的真實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戰(zhàn)。過去,傳統(tǒng)攝影也可把攝影特技運用到新聞攝影中而造成新聞照片失真,但其操作方法復雜,需要具有專業(yè)水平的人才能完成,且經過處理后的照片效果差,加工痕跡明顯。而當今的電腦技術不僅能夠對照片進行改頭換面,甚至可以無中生有,使用PhotoShop這種功能強大的圖像編輯軟件,在一臺普通的電腦上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將新聞照片修改得面目全非且天衣無縫。
新聞價值傳播控制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聞價值新聞傳播控制文化特質
[論文摘要]新聞的社會價值基礎是一個歷史的、民族的范疇。新聞價值的發(fā)現以社會文化環(huán)境為其本源。從歷史的觀點來講,由于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發(fā)展狀況不一樣,人們的價值觀亦不一樣,新聞的社會價值基礎就不一樣。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不同,決定了人們新聞價值觀不同。新聞社會價值觀受到受眾和傳播者文化特質的影響。要使新聞傳播真正造福于社會,就應實施合理的傳播控制。
新聞價值的最終標準,應是服務于社會,造福于社會,這是新聞社會價值的核心。樹立和諧的社會價值觀,新聞要有助于社會成員受到社會的公平對待并公平的對待社會。
一、新聞價值發(fā)現與傳播者的傳統(tǒng)文化特質
從本質上講,新聞是一種文化商品。但和一般商品不同的是,新聞負載著文化。中國文化是一種以倫理為本位的文化,是一種關于人的關系的文化。這種以人倫為本的文化傳統(tǒng)必然影響新聞的價值取向。新聞無時無處不在關注人倫關系的因素,人倫因素無時無處不在影響著新聞的質量,制約著新聞運行的方向。新聞中的倫理等級元素和人際因素總是起著非常重要甚至決定性作用。了解這種性質,把握其中的規(guī)律,對于提高新聞價值,提升新聞層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新聞的低俗化、人情化在中國的市井受到歡迎。市民文化價值觀既有現代有著商品經濟帶來的新的成分,也有著傳統(tǒng)儒教、宗法的和現代社會各階層文化沖突的混合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的城市文明由傳統(tǒng)走向現代的過程在加速,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的現代化政策之后,中國城市的現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市民素質迅速提高,市民文化價值觀也在迅速蛻變,但市井間的文化形態(tài)并沒有徹底改變。這是新聞“市民化”的社會溫床。
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是一種具獨特形態(tài)的文化,中國的新聞傳播在世界上也是一種獨特形態(tài)的傳播,只有把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新聞傳播結合在一起進行審視和研究,才能研究出中國新聞傳播的生態(tài)本相,才能探尋到中國新聞傳播的基本脈象,才能總結出中國新聞傳播的基本規(guī)律。認識中國傳播文化的這個特點,使我們能認清奮斗目標,建立“以人為本”的新聞理念。但“以人為本”并不是“以人倫為本”,這是兩種本質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傳播的理念。“以人倫為本”強調等級,強調親緣,強調關系,強調依附,而壓制個人自由權利,貶抑個性,忽略人的尊嚴和價值,因而它是背離“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