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04:51: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產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tǒng)國產化替代設計研究

摘要:基于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階段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設計基于自主可控技術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tǒng)國產化替代“三導向”設計模型,從信息化現狀和替代需求出發(fā),提出電子政務業(yè)務優(yōu)化重組、信息資源規(guī)劃和數據遷移、應用系統(tǒng)替代、基礎設施替代、集成部署等設計思路。

關鍵詞:國產化;政務信息化;“三導向”;應用系統(tǒng);集成部署

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階段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主要經歷政務系統(tǒng)化、政務平臺化和政務數字化三個階段。(一)政務系統(tǒng)化階段。這一階段政府內網、外網以及相關政務業(yè)務信息化建設,主要以行業(yè)或部門信息化建設為目的,提高政府部門自動化辦公水平,提升政務信息化能力。政務系統(tǒng)化階段主要經歷“政府上網”等一系列工程,工程設計、建設電子政務系統(tǒng)工程資源較為分散,開發(fā)建設環(huán)境多樣,關鍵技術多元化,缺少統(tǒng)籌協調機制,出現“多煙囪”以及“信息孤島”等現象。(二)政務平臺化階段。這一階段開始建設政府內部辦公和面向公眾的信息網絡系統(tǒng),同時建設共享交換平臺以及應用支撐平臺,建設人口庫、法人庫、空間地理庫、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以及業(yè)務相關主題庫、應用數據庫等。主要經歷了由國家指導建設的一系列包括金關工程、金稅工程、金財工程在內的十二個“金字工程”,目的是實現電子化政府的大型信息化工程。重點進行政務系統(tǒng)平臺化,“去煙囪化”,打破信息孤島,通過信息資源共享目錄體系進行數據共享以及跨部門信息交換。對外實現“一號、一窗、一網”的政務形態(tài)。(三)政務數字化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貫徹實施黨的做出的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決策部署。“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有序共享”“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建設“數字政府”成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等重要內容。政務數字化建設順應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歷史大趨勢,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抉擇,有利提升政府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二、我國電子政務信息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

(一)各級電子政務發(fā)展不平衡。不同地域、行政級別由于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同,信息化水平上也是參差不齊。因此信息化建設在我國地域空間分布上明顯不平衡,尤其是在廣大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信息化水平是比較落后,部分政府機構自身根本就沒有條件來搞信息化建設。(二)基礎設施自主可控設備應用率較低,安全風險依舊較大。我國電子政務絕大部分業(yè)務系統(tǒng)部署與通用服務器(非自主可控設備)環(huán)境中,包括計算環(huán)境、存儲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操作系統(tǒng)、中間件、數據庫等,核心元器件很多是“舶來品”,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各類軟件國產化程度較低,受制于人,信息技術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數據支配權、產品控制權以及產品選擇權隨時可能受到損害。(三)系統(tǒng)煙囪、信息孤島依舊存在,資源利用率較低。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各級政府對電子政務的發(fā)展缺乏整體統(tǒng)一的認識、規(guī)劃和部署,各級政府和部門在開展電子政務時往往采取各自為政的做法,政務數據資源流動不足,共享開放程度較低,各自固守政務邊界,降低資源利用率以及政務效率,無法提供更科學、優(yōu)質的政務服務。

查看全文

離心式制冷壓縮機國產化研究論文

簡介:離心式制冷壓縮機的特點、應用狀況及趨勢;開發(fā)研制離心式壓縮機的難點、重點及對策;開發(fā)研制離心式壓縮機的大致步驟。

關鍵字:離心式制冷壓縮機國產化

一、離心式制冷壓縮機的特點。

離心式制冷壓縮機作為一種速度型壓縮機,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在相同冷量的情況下,特別在大容量時,與螺桿壓縮機組相比,省去了龐大的油分裝置,機組的重量及尺寸較小,占地面積??;

2.離心式壓縮機結構簡單緊湊,運動件少,工作可靠,經久耐用,運行費用低;

查看全文

離心式制冷壓縮機國產化探究論文

簡介:離心式制冷壓縮機的特點、應用狀況及趨勢;開發(fā)研制離心式壓縮機的難點、重點及對策;開發(fā)研制離心式壓縮機的大致步驟。

關鍵字:離心式制冷壓縮機國產化

一、離心式制冷壓縮機的特點。

離心式制冷壓縮機作為一種速度型壓縮機,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在相同冷量的情況下,特別在大容量時,與螺桿壓縮機組相比,省去了龐大的油分裝置,機組的重量及尺寸較小,占地面積小;

2.離心式壓縮機結構簡單緊湊,運動件少,工作可靠,經久耐用,運行費用低;

查看全文

材料管理論文:淺議航空材料的管理機制

本文作者:付彤工作單位:西安空軍工程大學裝備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

復合材料停產禁運風險采購應對措施

根據每個進口復合材料采購風險等級分別制定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肮┴浾!鳖愡M口復合材料的定期評估對于航空選用的進口復合材料,元器件風險管理小組密切關注其市場動態(tài),定期與商、貿易商確認供貨狀態(tài),實施風險評估。發(fā)現停產、禁運風險時,一周內運行停產禁運復合材料管理辦法,將其納入預警清冊,提高采購風險等級?!肮┴浿芷陂L”類進口復合材料的應對措施“供貨周期長”類的進口復合材料采購周期一般為10個月以上,且較為敏感,禁運風險較大。若簽訂航空產品訂貨合同后再下達采購計劃將會嚴重影響航空產品的交付計劃。針對該類進口復合材料,元器件風險管理小組根據風險及影響程度的不同,主要采取“滾動訂貨”和“超比例訂貨”兩種應對措施。即在航空產品訂貨合同簽訂之前,預先估計訂貨數量,自擔風險提前啟動該類進口碳纖維原材料或部件的采購,使得該類進口碳纖維原材料或部件的采購持續(xù)滾動進行,同時運行超比例訂貨,預備存貨,進一步增強抗停產禁運風險的能力?!巴.a禁運可供”類進口復合材料的應對措施“停產禁運可供”類進口復合材料雖然禁運或停產,但仍然通過特殊渠道采購或采購到社會庫存。針對該類進口復合材料,分階段采取“滾動訂貨、超比例訂貨、戰(zhàn)略儲備、貨架產品代用、實施國產化”等應對措施。(1)滾動訂貨和超比例訂貨。針對該類進口復合材料中相對風險較小的,積極拓寬供貨渠道來源,與實力雄厚的國際商、分銷商、貿易商和國內航天、航空、船舶等集團的采購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信息、資源和渠道的共享。主要采取“滾動訂貨”和“超比例訂貨”措施確保當年航空產品訂貨任務完成不受影響,給后續(xù)“貨架產品代用”和“實施國產化”工作爭取時間。(2)戰(zhàn)略儲備。對風險較大且“貨架產品代用”和“實施國產化”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的進口復合材料,在評估測算后續(xù)航空產品訂貨需求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實施戰(zhàn)略儲備。同時,與商和生產商建立停產預警機制,在復合材料停止生產前能夠及時接到通知,并抓住最后的機會訂購“尾單”,進行戰(zhàn)略儲備。(3)貨架產品代用。對該類進口復合材料中供貨渠道不穩(wěn)定或采購、質量風險較大的產品,在采取“滾動訂貨、超比例訂貨、戰(zhàn)略儲備”等措施的基礎上,同步開展了“貨架產品代用”工作。首先組織對存在停產禁運問題的進口復合材料進行多方查詢,查找國內、國外廠家功能、性能、接口和質量等級等完全相同的產品,或雖有差異但仍能滿足裝機使用要求的產品,采購試驗樣品,開展代用前的驗證工作,經驗證合格后辦理代用手續(xù)。(4)實施國產化。對該類進口復合材料中供貨渠道不穩(wěn)定或采購、質量風險較大且無法進行代用的產品,在采取“滾動訂貨、超比例訂貨、戰(zhàn)略儲備”等措施的基礎上,同步開展“實施國產化”工作。當國內、國外沒有貨架產品代用時,開展國產化研制工作,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機關的支持,申報國產化新品研制項目,確定研制承制單位,立項“縱向新品”;另一方面主動尋找研制廠家,提出新品研制需求,立項“橫向新品”,開展國產化工作。國產化復合材料裝機前,應制定詳細的驗證方案,進行裝機試驗驗證,關鍵、重要復合材料還報請上級機關組織開展環(huán)境、可靠性和試飛等專項驗證,確保裝機國產化復合材料的質量。“停產禁運代料可供”類進口復合材料的應對措施對該類進口復合材料,主要采用“貨架產品代用”的應對措施,組織對存在停產禁運問題的進口復合材料進行多方查詢,查找功能、性能、接口和質量等級等完全相同的產品,或雖有差異但仍能滿足裝機使用要求的產品,采購試驗樣品,開展代用前的驗證工作,經驗證合格后辦理代用手續(xù)。對其中代料型號采購和質量風險仍然較大的進口復合材料,同步啟動“實施國產化”的應對措施?!巴.a禁運不可供”類進口復合材料的應對措施對該類進口復合材料主要采用“實施國產化”應對措施,采取多種渠道、多種辦法開展國產化工作,確保產品的科研生產和質量水平不受影響。

復合材料停產禁運風險質量保證措施

停產禁運復合材料及其應對措施帶來的質量風險主要有貨源渠道不穩(wěn)定、超儲存期、以低代高、功能、性能符合性和互換性等。其中采取“滾動訂貨”的應對措施時,由于貨源渠道不穩(wěn)定會帶來相應的質量風險;采取“超比例訂貨”和“戰(zhàn)略儲備”的應對措施時,由于貨源渠道不穩(wěn)定和超比例采購會導致超儲存期的質量風險;應采取“貨架產品代用”的應對措施時,將會帶來以低代高、功能、性能符合性和互換性等方面的質量風險;采取“實施國產化”的應對措施時,將會帶來功能、性能符合性和互換性等方面的質量風險。針對上述質量風險,應建立質量控制機制,制定質量保證和控制措施,如圖4所示。圖4質量風險和質量保證措施圖4.1強化合格供方控制針對由于進口貨源不穩(wěn)定帶來的質量風險,強化合格供方的控制和管理。一方面積極開拓有效的供貨渠道,主動將一些實力雄厚、渠道穩(wěn)定可靠的供應商納入合格供方;另一方面,實行準入、考核制度,對進入合格供方名錄的供應商進行嚴格的審查,定期進行評定考核、動態(tài)管理,形成良性競爭機制,優(yōu)勝劣汰,保證進口復合材料貨源的穩(wěn)定可靠。針對性的增加篩選和檢驗項目針對停產禁運復合材料存在“超儲存期使用”的質量風險,建立健全使用管理制度。首先,嚴格執(zhí)行超儲存期復合材料裝機審批制度,嚴格控制超儲存期復合材料的使用;其次,辦理審批手續(xù)時,針對性地提出增加理化檢驗項目、組織進行專項驗證試驗等質量風險釋放措施;第三,對裝機的超儲存期復合材料進行跟蹤管理,登記去向,確保該類復合材料的可追溯。組織進行驗證試驗針對復合材料代用和國產化復合材料裝機存在的以低代高、功能、性能符合性和互換性質量風險,制定《航空用復合材料驗證試驗方法》。試驗方法結合航空產品使用環(huán)境和復合材料的特點,一方面對復合材料自身性能、質量特性進行審查。另一方面制定航空產品復合材料驗證試驗方法。根據航空產品使用環(huán)境以及復合材料的特點,規(guī)定質量風險較高的復合材料在裝機前必須完成的試驗的程序和方法,明確在組件、單元、整機三級應分別進行功能、性能、互換性以及單項、綜合環(huán)境應力試驗的要求,以確保國產化和代用復合材料裝機后滿足航空產品功能性能和使用要求。組織進行鑒定評審對因進口復合材料停產禁運問題導致的技術狀態(tài)變更,一方面通過驗證試驗進行充分驗證,另一方面通過鑒定、評審等形式進行嚴格把關,相關技術狀態(tài)變更均通過了評審審查,國產化復合材料通過驗證和器件鑒定后方可進行設計更改。對一些關鍵、重要部件使用的復合材料因停產禁運問題導致的技術狀態(tài)變更,均按照程序上報上級機關,由上級機關組織進行了專項的驗證和確認。

對新研制航空用復合材料的管理

查看全文

人民銀行信息系統(tǒng)自主可控探索

摘要:隨著全球信息泄密事件不斷發(fā)生,我國政府對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并全面啟動了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部署工作。由于人民銀行信息系統(tǒng)建設長期大量使用國外產品,自主可控替代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當務之急是探索建設一套自主可控的軟硬件體系,確保重要信息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本文分析了人民銀行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現狀,提出了信息化自主可控存在的問題,并從改變國民觀念、出臺扶持政策、構建產業(yè)鏈生態(tài)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信息系統(tǒng);自主可控;人民銀行

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信息產業(yè)的自主可控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信息產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信息系統(tǒng)的自主可控建設、核心信息技術的突破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國在國際社會的競爭力,對我國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國內信息技術發(fā)展現狀

長期以來,中國信息安全一直存在著芯片、操作系統(tǒng)和數據庫“三大短板”,關鍵技術及產品受制于外人,信息系統(tǒng)處在被監(jiān)控的風險之下,這些安全隱患不僅影響個人工作生活和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而且威脅國家的戰(zhàn)略利益和國防安全,信息產業(yè)的安全自主可控亟待解決。盡管在國家政策和科技重大專項的帶動下,自主可控硬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在開放的市場競爭中,國產通用計算機系統(tǒng)性能與國外主流產品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特別是計算機的“大腦”CPU。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下,自主配套的軟硬件產品不成體系,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yè)生態(tài)鏈,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隨著國家對信息化安全、國產化替代日漸重視,以操作系統(tǒng)為核心的基礎軟件國產化成為了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操作系統(tǒng)和數據庫是安全的核心,借助開源的Linux東風,國產操作系統(tǒng)盡管在公司規(guī)模、銷售市場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占據著安全可控的主要地位,在國家和政府的推廣普及下,應用范圍從邊緣到核心,不斷深入。在5G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國產操作系統(tǒng)也具備了和國外大廠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可能;國產數據庫也獲得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巨大的市場和用戶群體給國產數據庫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雙十一”“618購物節(jié)”等催生數據庫發(fā)展的特殊場景,也是國產數據庫的特有優(yōu)勢。

二、人民銀行信息系統(tǒng)發(fā)展的現狀

查看全文

論加入WTO對汽車工業(yè)影響及對策

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yè)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關稅方面,在短期內和局部領域會給我國汽車工業(yè)帶來陣痛,但加入WTO將引起我國汽車產業(yè)政策、規(guī)則方面的調整,對我國汽車工業(yè)的影響是深刻、長期和全面的。如果我們因勢利導,加大調整和改革力度,在有限的保護期內,盡快融入世界汽車市場的大格局中去,可以使我國汽車工業(yè)走上健康發(fā)展道路。

一、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與我國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的比較

1、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

貨物貿易方面的條款:國內稅和其他費用在汽車銷售、購買、運輸、分配或使用諸環(huán)節(jié)對國內產品和進口產品一視同仁;取消進口數量限制,以近三年實際平均進口量作為過渡期,以第一年發(fā)放的配額量為基礎,年增長15%,直至2005年取消配額,汽車貿易量的進口基數是60億美元;從2000年起關稅每年下調10%,2006年前整車進口關稅平均降至25%,零部件進口關稅平均降至10%。

貿易技術壁壘方面的條款:《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簡稱TBT)規(guī)定推行強制性技術規(guī)格、非強制性技術規(guī)格和產品認證制度,但該協議在“在各方同意的國際標準中,對旨在保護發(fā)展中國家使用的特有技術生產方法和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規(guī)定、標準和測試方法存在根本差異的,不應予以使用”。

投資與技術轉讓方面的條款:WTO從2001年開始執(zhí)行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TRIMS),該協議規(guī)定:不得規(guī)定國產化比例;進口與出口不得掛鉤;不得限制進口部件總成裝車;不得以外匯平衡為理由限制進口;不得規(guī)定出口數量;可拒絕執(zhí)行強加上述要求的合同。

查看全文

鐵礦進口設備管理模式分析

首鋼礦業(yè)公司杏山鐵礦(以下簡稱“杏山鐵礦”)是首鋼總公司第一家自主建設的地采礦山,前身為首鋼大石河鐵礦杏山采區(qū),始建于1966年,2005年結束露天開采。2003年7月籌備杏山地采項目,2004年7月完成可研報告,2005年初首鋼總公司批準立項,2006年2月16日破土動工,2006年7月10日杏山鐵礦成立。2011年7月底杏山地采正式投產,同年9月初實現達產。從投產到達產、穩(wěn)產,僅用40天時間,創(chuàng)出了國內一流水平。目前,杏山鐵礦已發(fā)展成擁有職工740人,是一個集開拓掘進、回采爆破、提升碎運、通風排水、噴漿支護為一體的全流程現代化地采礦山。全礦擁有各種設備610臺套(單體設備36臺),其中進口設備28臺,主要有瑞典阿特拉斯的掘進臺車6臺、中深孔臺車6臺和錨桿臺車1臺,山特維克地下14噸鏟運機5臺,美國卡特6噸鏟運機5臺,芬蘭諾曼特噴漿支護設備4臺,加拿大BTI碎石臺車1臺。幾年來,杏山鐵礦鎖定國內一流數字化現代化地采礦山建設目標,緊密結合實際,引導干部職工大力推進地采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工作,深入探索進口設備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夯實設備管理基礎,提升設備管理水平,實現設備安全穩(wěn)定運行目標,積極為杏山鐵礦打產提效、穩(wěn)定供礦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進口設備結構復雜,設計技術保密點位多

杏山鐵礦地采單體設備大部分為進口設備,涉及卡特、阿特拉斯、山特維克、諾曼特、BTI五個進口廠家,各廠家雖然組織了初級培訓,但均存在對外技術保密或技術壟斷問題,使在日常使用和管理過程中,不能夠及時判斷或處理現場問題。此外,每臺設備的零部件均有不同供貨商提供,原車廠家的培訓無法對各零部件原理和內部結構進行講解,需要在解決處理設備故障問題過程中,逐步增長知識和經驗,也為設備的正常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2.操作難度較大,崗位素質要求高

杏山鐵礦進口設備是井下地采生產作業(yè)設備的主體。投產初期,礦里雖組織了設備理論和現場實操培訓,但對于從未接觸過設備尤其是進口設備的普通崗位職工來說,熟練掌握和操作使用進口設備難度很大。首先,進口設備的各部件和操作顯示平臺均為外文標識,崗位僅能憑借圖解或純粹記憶力去掌握。其次,在進口設備中,各部件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鎖閉鎖關系,因操作不熟練而造成設備不能正常運行。這就對操作崗位職工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查看全文

淺析WTO對汽車工業(yè)影響

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yè)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關稅方面,在短期內和局部領域會給我國汽車工業(yè)帶來陣痛,但加入WTO將引起我國汽車產業(yè)政策、規(guī)則方面的調整,對我國汽車工業(yè)的影響是深刻、長期和全面的。如果我們因勢利導,加大調整和改革力度,在有限的保護期內,盡快融入世界汽車市場的大格局中去,可以使我國汽車工業(yè)走上健康發(fā)展道路。

一、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與我國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的比較

1、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

貨物貿易方面的條款:國內稅和其他費用在汽車銷售、購買、運輸、分配或使用諸環(huán)節(jié)對國內產品和進口產品一視同仁;取消進口數量限制,以近三年實際平均進口量作為過渡期,以第一年發(fā)放的配額量為基礎,年增長15%,直至2005年取消配額,汽車貿易量的進口基數是60億美元;從2000年起關稅每年下調10%,2006年前整車進口關稅平均降至25%,零部件進口關稅平均降至10%。

貿易技術壁壘方面的條款:《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簡稱TBT)規(guī)定推行強制性技術規(guī)格、非強制性技術規(guī)格和產品認證制度,但該協議在“在各方同意的國際標準中,對旨在保護發(fā)展中國家使用的特有技術生產方法和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規(guī)定、標準和測試方法存在根本差異的,不應予以使用”。

投資與技術轉讓方面的條款:WTO從2001年開始執(zhí)行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TRIMS),該協議規(guī)定:不得規(guī)定國產化比例;進口與出口不得掛鉤;不得限制進口部件總成裝車;不得以外匯平衡為理由限制進口;不得規(guī)定出口數量;可拒絕執(zhí)行強加上述要求的合同。

查看全文

世界貿易組織對汽車工業(yè)影響論文

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yè)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關稅方面,在短期內和局部領域會給我國汽車工業(yè)帶來陣痛,但加入WTO將引起我國汽車產業(yè)政策、規(guī)則方面的調整,對我國汽車工業(yè)的影響是深刻、長期和全面的。如果我們因勢利導,加大調整和改革力度,在有限的保護期內,盡快融入世界汽車市場的大格局中去,可以使我國汽車工業(yè)走上健康發(fā)展道路。

一、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與我國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的比較

1、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

貨物貿易方面的條款:國內稅和其他費用在汽車銷售、購買、運輸、分配或使用諸環(huán)節(jié)對國內產品和進口產品一視同仁;取消進口數量限制,以近三年實際平均進口量作為過渡期,以第一年發(fā)放的配額量為基礎,年增長15%,直至2005年取消配額,汽車貿易量的進口基數是60億美元;從2000年起關稅每年下調10%,2006年前整車進口關稅平均降至25%,零部件進口關稅平均降至10%。

貿易技術壁壘方面的條款:《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簡稱TBT)規(guī)定推行強制性技術規(guī)格、非強制性技術規(guī)格和產品認證制度,但該協議在“在各方同意的國際標準中,對旨在保護發(fā)展中國家使用的特有技術生產方法和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規(guī)定、標準和測試方法存在根本差異的,不應予以使用”。

投資與技術轉讓方面的條款:WTO從2001年開始執(zhí)行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TRIMS),該協議規(guī)定:不得規(guī)定國產化比例;進口與出口不得掛鉤;不得限制進口部件總成裝車;不得以外匯平衡為理由限制進口;不得規(guī)定出口數量;可拒絕執(zhí)行強加上述要求的合同。

查看全文

金融全球化研究論文

摘要:在分析經濟金融全球化本質的基礎上,對全球化與民族化、全球化與自主化、全球化與跨國公司、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和國際慣例、全球化與貧困化、全球化與第三世界等問題進行了多方面分析、揭露和論證,指出西方掩蓋全球化本質的主流理論在國內泛濫,我們既要積極參與利用資本主義全球化,為我所用,發(fā)展民族經濟,壯大自己;又要必須堅持民族化、自主化(國產化),這應該成為經濟金融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國金融機構首要任務必須要扶持技術、品牌國產化,以贏得在全球化中取勝。

一、關于全球化的本質問題

西方主流理論認為全球化是技術進步的結果。1997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表的一份報告稱:“全球化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guī)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國外有的學者認為全球化最重要的標志是國際貿易迅猛增長。我國相當多學者在論述經濟金融全球化成因時,往往也與西方主流學派觀點相類同,他們說:“導致金融全球化的因素可歸納為三類:一是實體經濟因素,諸如貿易、直接投資、科技進步和跨國公司的發(fā)展;二是金融技術因素;三是全球金融自由化創(chuàng)新因素。他們根本不提和掩蓋推動經濟金融全球化驅動力是資本無限擴張的沖動。

筆者贊同宿景祥等同志的觀點,他們指出:“西方主流理論描述全球化是技術進步等因素的結果,卻避開了全球化的本質”,從導致全球化因素剖析,“其根本驅動力是資本積累的內在沖動”,是資本的本性要求其“奪得整個地球作為它的市場”(馬克思),“不論經濟全球化的每個階段各有其什么特點,資本關系向全球擴張這個實質并沒有改變”,“目前的世界經濟依然由西方所主導,因而全球化問題仍然屬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范疇”“資本主義全球化從本質上說,是指以資本主義為主導、以實現全球少數人利益為目的的資本征服整個世界的現象和過程”,“是西方殖民主義向全球擴張的表現”。而今,西方跨國集團向超級化發(fā)展,全球民航客機市場已被美國波音、麥道公司合并坐上霸主寶座;在世界前10名金融巨頭中美國竟占了7個,使美國在全球經濟金融中處于霸權地位,美國是全球化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其政府只不過是國際壟斷資本的“人”,利用軍事、經濟、金融實力稱霸世界,企圖控制、左右全球的政治、經濟發(fā)展趨勢。

二、全球化與民族化是國際經濟金融發(fā)展的兩種基本趨勢

不少學者只宣傳經濟金融全球化、一體化、國際化等等,說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不可逆轉的歷史過程,而忽視在全球化的同時,還存在民族化的另一種基本趨勢。不能否認,推動當代世界經濟快速發(fā)展是同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全球化”最新階段的巨大作用的結果。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世界是有眾多的有主權的民族國家組成,資本所追求的全球性壟斷與民族國家的主權之間,是相互尖銳對立的,它們所決定的“全球化”趨勢與“民族化”趨勢,是世界經濟這一矛盾運動的兩個方面,全球化趨勢越強,民族化問題也隨之越突出。因此,我們在重視研究、適應和利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同時,也必須要重視研究各國民族國家主權、民族經濟金融的發(fā)展和經濟金融的安全。我國是一個尋求經濟金融現代化的發(fā)展中大國,我國參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繁榮與富強,這是第一位的。因為,其一是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會放棄對資源的控制,聽任外國資本對本國資源的任意配組和利用。波蘭的國有銀行已被外國資本所控制,外國資本家將波蘭銀行籌集的資金調往國外,使波蘭的企業(yè)得不到信貸扶持,這是一個令人清醒的前車之鑒。其二是在世界現實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單位仍然是民族國家,而不是全球,因為世界尚未大同。在參與世界經濟金融競爭中,如果本國銀行不重點扶持提高本國民族經濟的競爭力,這是舍本逐末,顛倒了主次,最終會導致民族經濟被淘汰出局,就不可避免的使本國人民的福利受到根本性的損害。西方發(fā)達國家大肆宣揚全球化已使民族經濟范疇隨著全球化時代到來而終結,這是一種脫離現實的利己主義的宣傳,是企圖實現他們無阻擋的控制,占領整個世界市場,攫取最大的壟斷利潤。三、全球化與自主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