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名句范文

時間:2023-04-08 04:2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詩詞名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古詩詞名句

篇1

2、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 晏幾道《長相思·長相思》

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4、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 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5、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 晏殊《玉樓春·春恨》

6、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 晏幾道《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7、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馈兜麘倩ā幸形秋L細細》

8、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9、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獜埾取肚餁q·數聲鶗鴂》

篇2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題都城南莊》

3、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5、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6、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7、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杜秋娘《金縷衣》

篇3

1、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4、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不須多。——王安石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6、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7、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10、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12、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

1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15、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16、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17、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18、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19、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2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1、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2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趙翼

2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2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2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2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3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3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33、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3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35、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36、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37、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后漢書

38、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39、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禮記》

4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4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4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茍子》

4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46、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

47、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48、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49、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50、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5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52、學然后知不足。——禮記

53、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

54、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55、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56、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57、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58、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59、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6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6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6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fā)憤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63、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6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6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66、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于》

67、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68、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69、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70、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7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7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7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74、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

7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7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77、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7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79、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80、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8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篇4

關鍵詞:古典詩詞;激趣;教學策略

新課標中要求初中生誦讀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并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從教科書內容的編排,到課標要求學生課外背誦古詩的篇目,足以說明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學習古典詩歌,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藝術的芳香,得到藝術雨露的滋潤。因此教好古典詩詞,對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形式多樣,以“說”激趣

1.“說”在課前,體驗樂趣

古詩名句其語言有節(jié)奏感,語短意長,直接抒情,有易于記誦的特點,有些名句還使人百讀不厭。初一新生剛入學,我就在班上開展“課前贈古詩活動”。每節(jié)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講臺把自己喜愛的一句或一首古詩介紹給大家,并說明其喜愛的理由。一個學期下來同學們便積累了一百多首名詩名句,且上臺贈古詩的同學,既要把自己學習的感受與大家分享,又會體驗到創(chuàng)造成功的樂趣,因此對這項活動的參與同學們樂此不疲。

2.“說”在課中,寓教于樂

結合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本人把古詩詞教學融入其中。針對初中學生對直觀教學形式更感興趣、喜愛參與各種活動的特點,我把教學古詩詞的目標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來落實完成,以“趣”當頭,寓教于樂。如教學課文朱自清的《春》,時值春季,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圍繞“春”,請同學們分別說出寫春花、春草、春風、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詩名句。

活動以小組合作競賽形式進行,不一會兒學生便想出了許多含“春”的古詩名句,寫滿了整個黑板。這樣的活動,不僅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古詩詞,還能從中借鑒到古代詩人觀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說”在課外,豐富積累

學習古詩詞,需要常記常憶,反復誦讀。為此我利用教室的空白墻面,把古詩名句以填空題的形式用毛筆抄寫后貼在墻上,營造一個學習氛圍,給學生閱讀古詩帶來便捷。課間,時常會看到同學們在議論競猜填空題的答案和古人古詩。有的同學課下不僅說古詩,還唱古詩。如李清照的《月滿西樓》、李煜的《虞美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等都是同學們喜歡傳唱的曲目,有個別同學還用現(xiàn)代曲目與古詩“聯(lián)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紅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詞,唱起來還真是饒有趣味。

二、精彩紛呈,以“讀”激趣

“讀”古詩作品,感受文學形象,培養(yǎng)審美品味,對教學古詩詞十分重要。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夠給人以豐富的心靈體驗。膾炙人口的詩篇佳句,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多“讀”古詩詞如同漫步于古詩苑中,欣賞著中華詩文的燦爛輝煌,含英咀華,如同接受著一次次美的洗禮,使心靈凈化;多“讀”古詩名篇,體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能夠在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和意境中陶冶情操,發(fā)展智力;多“讀”古詩詞,還可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學形象,從而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審美的能力。

三、妙筆生花,以“寫”激趣

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要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能夠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詩詞語言精煉優(yōu)美,是學習運用語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詩詞教學如果能夠借鑒古詩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意境來發(fā)展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那么我們的教學活動才是成功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這樣的做法——運用排比、創(chuàng)設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美”為例,簡單談談自己的做法。

“美”

“……美是飄蕩在寒冬中的幾點殘雪;美是漫步在藍天上的幾朵浮云;美是跳躍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陽;美是懸掛在長河上空的一輪落日;美是回蕩在密林深處的聲聲鳥鳴。”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滿園,美是夏天的風調雨順,美是秋天的累累碩果,美是冬天的銀裝素裹。”

其實具有文化韻味的古典詩詞中,可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內容有很多,如一位同學的習作《故鄉(xiāng)的秋天真美》中,這樣描繪:“……故鄉(xiāng)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黃,滿目秋光??莺扇~底鴛鴦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描寫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嗎?那枯黃的樹葉,隨風飄舞,在告別樹干的最后時刻,還依依不舍地傾訴著自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攝影師,一定會用鏡頭鎖住這金黃的秋景……”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去挖掘,將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內容靈活選擇應用,那么,學生的語言表達將更豐富,學生的作文將更有文采,更有韻味。

篇5

古詩詞的復習包括背誦、默寫和鑒賞三個板塊??刹扇∫韵虏呗裕瑤椭鷮W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提升分數。

1.熟練背誦是基礎。96首古詩詞的背誦任務非常艱巨。可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第一階段按冊背誦,兩個早讀復習一冊大約12首,三周左右的時間完成,達到對著課本目錄熟練背誦。第二階段按時代和作者擇重點背誦,依次是《詩經》、曹操、陶淵明、王維、大李杜、小李杜、劉禹錫、蘇辛、李清照、張養(yǎng)浩,兩周時間完成,達到對詩人的經歷、思想和風格有比較清晰地認識。第三階段加強環(huán)節(jié),同桌之間互相提問,出下句,對上句,查缺補漏。

2.理解是準確默寫的前提。有很多學生背誦花了大力氣,可默寫丟分很多,原因是對詩歌不理解,經常出現(xiàn)同音異形的別字。如,“燕”和“雁”,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前者在春景描寫中表喜悅希望,后者在秋意描寫中寄托思鄉(xiāng)和憂愁,只要對古詩文的情感基調有所了解,就不會發(fā)生混淆。再如,“洲”和“州”,地方名為“州”,“思君不見下渝州”;水中陸地為“洲”,“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芳草萋萋鸚鵡洲”“腸斷白洲”。因此,提醒學生在背誦時要思考意思,頭腦中要有畫面,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誦和理解應該是不可分割的。在指導學生默寫時,教師要加強檢測,可以每節(jié)課聽寫五至十個名句,也可以聽寫名句中易混易錯的詞語。當天聽寫當天批改,復習一點,檢測一點,砸實一點,積少成多,力爭讓每個學生拿到全分。

3.鑒賞要做到舉一反三。古詩詞的鑒賞,因為時間關系,不可能做到句句賞析指導,所以要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教師可選擇有較大影響力的詩人或某一風格流派的作品進行鑒賞專題講座,如詩壇上的雙子星專題、豪放和婉約專題,將初中所學李白和杜甫的、蘇辛和李清照的所有詩詞放在一起研習,了解詩人的背景,真正讀懂作者的思想演變,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力。

名句賞析是??碱}型,答題的格式一般是:確定角度+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象)……+表達了(主題)……

賞析的角度一般有:

①煉字角度,把握句中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抓住“直”和“圓” 字賞析妙處。

②修辭角度(比喻、擬人、夸張),如:“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使用了比喻的修辭。

③用典角度,如:“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中使用了魏尚重新得以重用的典故。

④寫作手法角度,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中使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篇6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古詩詞教學 欣賞能力 審美情趣 學習生活

古詩詞是文言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我國的古詩詞,語言凝練,富有表現(xiàn)力,且有一定的節(jié)奏韻律,具有獨特的美感,學習古詩詞,能提高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F(xiàn)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共安排了課內古詩詞閱讀篇目31首,課外誦讀篇目60首。但由于古詩詞語言的含蓄凝練和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等諸方面的因素,學生的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就當前語文教學而言,古詩詞教學似乎還是一個難以破解的難題。老師們在教學古詩詞時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類是解說過多過細,以致把詩歌肢解得支離破碎,破壞了詩歌的美感;另一類是什么都不說,僅是讀讀背背,劃出名句以應付考試。

這兩種做法顯然都是不妥的。如何較好地完成古詩詞教學呢?巴甫洛夫的話給我啟示。巴甫洛夫說:“理解就是建立聯(lián)系?!蔽艺J為,古詩詞教學須建立以下四個聯(lián)系。

一、在詩歌內部建立聯(lián)系

所謂在詩歌內部建立聯(lián)系,即尋找上下文之間的聯(lián)系。古詩詞中常有呼應、襯托、鋪墊等手法的運用,找出相關的詞句,揭示其上下文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于學生理解詩歌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我在執(zhí)教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時,在學生充分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字面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小序與正文的聯(lián)系,要求學生從小序中找出與正文聯(lián)系最密切的一個字。經過屢次試教,學生一般都會找出“懷”與“歡”,有些班級還會找出“兼”。我就以這三個字為突破口,開展全詩的教學。由“懷”字引導下闋的閱讀;由“兼”字啟發(fā)學生思考詩歌除懷人以外的另一主題,并引導上闋的閱讀;由“歡”字提出質疑:詩人的思想處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詩人的情緒處在思念親人的惆悵中,何以能做到“歡”呢?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豁達灑脫的性格。

在詩歌內部建立聯(lián)系是理解詩歌的基礎,它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結構,理解詩歌的情感,體會詩歌語言之準確傳神。

二、與詩人的人生經歷、創(chuàng)作背景建立聯(lián)系

知人論世。古詩詞是詩人在一定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抒發(fā)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情感,如杜甫的《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蘇軾的《水調歌頭》,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等等。學習這些古詩詞,必須對詩人的人生經歷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有較為詳細的了解。在教學時,我往往借助課文注解和投影等手段對學生作介紹。

詩人的人生經歷影響著詩人的思想認識,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又決定了詩歌的情感傾向,在解讀詩歌時,如能正確把握詩歌與詩人人生經歷、創(chuàng)作背景之間的聯(lián)系,便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在《水調歌頭》的教學中,我向學生詳細介紹蘇軾的人生經歷,并引用了相關的文獻予以印證。

在上闋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詞中表現(xiàn)詩人情感變化的詞語,學生找出了“欲”、“恐”,我引導學生把這兩個詞補充成“欲歸”、“恐寒”。從這兩個詞語中,學生看出上闋寫的是一種矛盾的心理,但這種矛盾在現(xiàn)實中是怎樣的矛盾呢?學術界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回到朝廷與留在密州的矛盾,另一種認為是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兩種理解各有其道理,我認為都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但直接“告知”學生,學生的理解必然是膚淺的,且兩種不同的解釋容易混淆。于是我為學生補充了兩段背景知識,一是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通過補充這一段背景知識,學生馬上聯(lián)想到“天上”是指朝廷,“人間”是指密州,并由此理解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對朝廷的牽掛,“高處不勝寒”是對朝廷黨爭的畏懼,“何似在人間”是指留在地方做官一樣可以有所作為。我為學生補充的另一段背景知識是蘇軾與禪宗的淵源,蘇軾與佛印是好友,經常一起參禪,蘇軾寫過一些與禪有關的詩,其中一首這樣寫道:“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失一念,受此百年譴。”通過這一段背景知識的補充,學生又悟出“我欲乘風歸去”是要擺脫人間的煩憂。

在下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蘇軾與蘇轍的感情之深有切己體驗,我引用了蘇轍《超然臺記敘》中的一段話:“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從這一段話中學生明白,蘇軾從杭州調往密州是為了蘇轍。我又引用了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中的一段話:“公始病,以書屬轍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H執(zhí)書,哭曰:‘小子忍銘吾兄!’”并引導學生思考,在臨死之前指定一個人為其作墓志銘,此人必是他最信任、最親密的人。通過兩段文字的引用與解讀,再引導學生讀詞的下闋,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知就變得細膩而敏感了,詞中“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等詩句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它引起了學生內在的情感共鳴。這可從學生朗讀的語氣語調變化中看出來,也可從學生的表情變化中看出來。

與詩人的人生經歷、創(chuàng)作背景建立聯(lián)系,既可以打通學生與古詩詞之間的時代間隔,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因為詩人的人生經歷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常常是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當這些故事與詩句內容建立了聯(lián)系,原本抽象的詩句在學生心中也就變得具體生動了。

三、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建立聯(lián)系

我們常有這樣的經驗,當各種知識融會貫通之后,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如何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新學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相互印證,相互啟發(fā)。

在《水調歌頭》教學中,當學生理解了“天上”就是朝廷,“人間”就是密州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再讀上闋,我說:“當你理解了‘天上’與‘人間’的這種象征義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上闋的許多句子又有了新的含義。”學生再讀之后發(fā)現(xiàn):“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其實是對朝廷的牽掛,這時我用課件展示了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p>

《岳陽樓記》也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排在《水調歌頭》之后,學生在寒假預習中早已熟讀了課文,這些名句早已爛熟于胸,所以課件一展示,學生臉上馬上露出一種“原來如此”的表情,我一點撥,學生們就明白了這是“古仁人”共有的一種情懷。

在對上、下闋分別作了解讀之后,我對小序中的“歡”提出了質疑:“既然作者的思想處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情緒處在思念親人的惆悵中,何以能做到‘歡飲’呢?”學生們討論之后得出結論:因為作者已經在矛盾中作出了選擇,已經將思念化作了深深的祝福,所以可以“歡飲”。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補充了自己的理解:其實歡樂是有層次的,最低層次是競爭帶來的快樂,第二層次是有條件的快樂——比如某個心愿得到滿足,最高層次是無條件的快樂——心愿得不到滿足依然快樂。以現(xiàn)實來看,坡是不具備快樂的條件的,被貶的現(xiàn)實沒有改變,與弟弟不能團聚的現(xiàn)實沒有改變,他的快樂是緣于一種思想認識的升華,是屬于無條件的快樂。為了讓學生理解這種無條件的快樂,我舉了陶淵明的例子:“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標瓢屢空,晏如也。”這是學生在《五柳先生傳》中剛剛學過的句子,通過這個句子學生不僅很快理解了“無條件的快樂”,而且感受到了融會貫通帶來的快樂。

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在逐漸累積,如能舉一反三,引申遷移,跨越時間與空間限制,尋找不同知識之間潛隱的聯(lián)系,那么所學的知識將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越來越強大的知識體系。

四、與學生生活建立聯(lián)系

學古詩詞有什么用?這大概是一部分學生心中的困惑,也是這些學生學習古詩詞動力不足的原因。古詩詞對人潛移默化的作用不是學一兩首古詩就能體現(xiàn)出來的,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感受到的意義有兩點。

一是共鳴,即讀一首詩的時候,我們感覺到詩歌說出了我們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這正是讀詩的樂趣所在。共鳴產生的前提是,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讀者的某一種生活體驗具有一致性。

二是應用,即詩歌中的某些詩句在我們的說話寫作中可以直接引用或借鑒。

以上兩點,都要求我們的古詩詞教學要與學生生活建立聯(lián)系。

在《水調歌頭》一課的最后,我告訴學生:“詞的最后兩句,一句富有哲理,一句表達祝愿,都成了千古名句,在生活中我們常??梢砸眠@兩句詩,同學們想一想,什么時候可以用這兩句詩?!睂W生回答:“前一句表達對離人的勸慰,后一句表達對不在身邊的親人朋友的祝福。”于是,我要求學生選擇一個對象(也可以虛擬一個對象)寫幾句話,表達勸慰或祝福,必須引用其中的一句詩。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不僅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學會了運用詩歌名句,而且明白了學習詩歌的意義。

聯(lián)系是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古詩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詩歌本身不可言說的地方,通過聯(lián)系,借助“外力”,理解詩歌,可以達到“說”而不至于把詩歌說得支離破碎,“不說”而依然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歌文字與情感之魅力。

參考文獻:

[1]陳曉秋.新理念指導下的古詩教學.中學語文教學論談,2004.

[2]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吳建明.中國古代詩學原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篇7

中國古代詩詞文字精煉雋永、意境優(yōu)美深厚、畫面真實唯美,其品讀者在初接觸某首古詩詞時都會感到驚喜萬分,仿佛置身于詩詞中優(yōu)美的意境,與世隔絕忘卻世間種種悲喜。而古詩詞作者在寫下某首名篇名句時同樣是對某個場景或事件有感而發(fā),仿佛只有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和精煉的字句才能抒發(fā)內心真實的感情。

例如詩仙李白在看到永王水師抵達江蘇鎮(zhèn)江時那種熱鬧、繁忙的盛況時,心中有感而發(fā),于是寫下了流傳后世的《永王東巡歌(第六首)》:“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云水間。千言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鐃碧山?!惫旁娫~由于其內容的獨特性和復雜性在其教學方式上不能與一般語文課文教學等同。語文老師在教授古典詩詞時要引導學生誦讀、自主領悟、總結積累、實際運用,以便提升學生個人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古典詩詞往往只有幾十字或上百字,可是其傳達的信息卻是多而雜的,這種精煉的文字、生僻的選詞以及奇特的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白話文有非常大的差異,因此古詩詞教學的方式也應與一般語文教學有所不同,古詩詞老師要充分結合詩詞特性和學生學習習慣采取合適、有效的教學措施。

1.意境教學引導學生自主領悟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詩詞非常重視意境的構造,詩人和詞人往往喜歡用較短的篇幅營造一個優(yōu)美獨特的意境,希望讀者能在意境里領悟其內心的感悟。讀者在品讀那些優(yōu)美的名篇名句時,很容易忘記周遭事物變化,將身心都置身于對詩詞意境的冥想中,仿佛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準確領悟詩人和詞人的思想,從而和他們產生共鳴。例如王昌齡在鎮(zhèn)江芙蓉樓寫下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讀者在仔細品讀這些字句時,可能會聯(lián)想到這樣的意境:冰冷的雨水漂流進入吳江,作者在天亮的時候獨自把客人送到了楚山,若是有人問作者此時的心情如何,作者會說,我有一顆赤誠之心無人知曉。讀者通過這樣的想象和聯(lián)想將詩詞中意境更完整地在腦子里回放,便于更精準地體會作者的感受。詩詞中關于意境的想象能啟發(fā)學生奇特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老師在教授詩詞句時要善于給學生營造真實生活場景,激勵學生自主聯(lián)想感悟詩詞中獨特優(yōu)美的文字、畫面和意境,從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鼓勵學生反復詠讀體會詩詞意境

中國古代詩詞內容精煉、表達含蓄,學生若只是匆忙地將其讀一遍或幾遍恐怕很難抓住其表達的重心和傳達的意境。因此教師在講解古代詩詞時要引導學生多多誦讀,讓其在重復的詠讀中開拓思維,遙想意境,進而于意境中對詩人或詞人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情感有更好的把握。具體的老師可以先給學生示范領讀,然后指導學生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自己朗誦。例如教師在講授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xiè)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時要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仔細誦讀這些經典詞句,在反復詠讀中體驗詩詞傳達的意境和思想。

3.激發(fā)學生想象開拓思維

良好的想象力對于聯(lián)想詩詞中優(yōu)美的意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詩詞有文字的限制無法詳細地展現(xiàn)詩人詞人的內心世界,因此需要讀者通過聯(lián)系詩詞句中的意象完整地再想詩人詞人的內心世界,而這都要求讀者能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老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詩詞意境時要首先激發(fā)和鍛煉學生多角度想象的能力,開拓其思維面。

篇8

《2011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語文試題語文》第一大題語文積累與運用的第6、7兩個小題就涉及到古詩詞。

第6題是這樣安排設計的,下列關于文學常識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馬說》、《陋室銘》、《送東陽馬生序》中,“說”“銘”“序”分別表示古代的一種文體?!罢f”是敘事兼議論,“銘”一般是用韻的,“序”是臨別贈言。

B.“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鐵扇公主使詐假借芭蕉扇”、“楊志中計誤入白虎堂”、“火云洞智取紅孩兒”,都是明代作家吳承恩長篇小說《西游記》里膾炙人口的故事。

C.《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號東坡居士,后人稱之為“坡”。

D.丹尼爾?笛福創(chuàng)作的《魯濱遜漂流記》告訴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必須用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生命力去戰(zhàn)勝它,而首先要戰(zhàn)勝的是自己的怯懦與悲觀。

第7題又是這樣安排,根據提示填空。(①~⑥題必做,⑦⑧兩題任選一題作答,每空1分,共8分。凡出現(xiàn)加字、漏字、錯別字中任何一種情況,該空不得分。)

①千嶂里, __________ 。(范仲淹《漁家傲》)

② 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③半卷紅旗臨易水, __________ 。(李賀《雁門太守行》)

④ __________ ,大渡橋橫鐵索寒。(《七律?》)

⑤ __________ ,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⑥人們常用“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腳” 來形容有的人在充滿誘惑的環(huán)境里擋不住誘惑,但有人卻做到 __________ 。(用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原文回答)

⑦面對日益惡化的環(huán)境,人們更加重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請用相連的兩句古詩描繪出你向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課內外均可)。(示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__________ ,

⑧杜甫《春望》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與他的《月夜憶舍弟》一詩中“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一句意思表達相近。

由此可見,古詩詞命題方向大體是①考查學生對教材、自讀課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況。在這一部分中,有一部分考的是機械性的默寫,只要背熟,按要求答題,不寫錯別字就可以。但也有部分理解性默寫,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積累時不能機械記憶,還要注意理解詩句尤其是名句的意思;②在默寫類題中又有(一)對接式默寫,如“最是一年春好處_____________”;(二)理解式默寫,如《使至塞上》中借物喻人,傳達出詩人被排擠出朝廷幽微難言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三)是專題式默寫,如“在反映戰(zhàn)爭的古代詩歌中,有的寫征戰(zhàn)沙場,有的寫思念家鄉(xiāng)。請各位寫出喜歡的一句?!保ㄋ模┦钦Z境式默寫,如“如何正確對待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呢?孔子曾說過______________”;(五)是運用式默寫,如運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边@一詩句,寫一段完整的話,表現(xiàn)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不少于50字。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梳理歸類,巧妙記憶。把初中六冊語文課本進行梳理,研讀古詩詞的情感特點,可分為熱情奔放、抑郁憂思、昂揚激越、靜穆閑適等。再此基礎上再進行分類,分為憂國傷時:杜甫、杜牧;建功立業(yè):曹操、李白、范仲淹、李賀、蘇辛、文天祥、龔自珍;思鄉(xiāng)懷人:李煜、李商隱、晏殊、王灣、馬致遠。惜別友情:王勃、岑參、李白、劉禹錫;表達愛情:《蒹葭》。寄情山水、田園:陶淵明、白居易、韓愈、常建、王維、劉禹錫等;還可從形象(意象|意境)又分為:形象(人物形象);豪放灑脫(李白)、豪放雄壯(蘇辛)、憂國憂民(杜甫、杜牧)、歸隱田園、鐘情山水(陶淵明)、兒女情長。意象:指融入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景象。比如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春花秋月、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銀燭青燈、晨鐘暮鼓、古寺幽徑、橙黃桔綠、小荷殘菊、鷓鴣杜鵑等等。由于這些形象已經浸染了作者的感情,不再是單純的客觀景象,所以稱作意象。常見意象歸納:自然景物:月亮——思鄉(xiāng) 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敝参铮骸獔载?、高潔的品格 如: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眲游铮憾霹N鳥-①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② 賞心悅目、優(yōu)美瀟灑如: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碧K軾:“瀟瀟暮雨 子規(guī)啼?!背R姷囊庀筮€有:楊柳(喻離愁別緒)流水(喻綿綿情思),松樹(喻高潔堅貞)梧桐 (喻凄涼悲傷),冰雪(喻忠貞高潔),鴻雁 (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蟬——高潔,蓮花——不染,松柏:堅貞、孤傲,鷓鴣——離愁別緒鸞、鶴、松、菊、東籬、桃源、采藥等象征脫俗的隱士人格。意境:意象組合起來,就構成了意境。如:《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全曲通過多個意象的直接組合,交織成一幅蕭索、衰殘、凄涼的圖景,抒發(fā)了有家難歸時那種孤寂、悲傷的感情。(借助意象展開聯(lián)想,可以體味詩人情感。)

還以把把初中教材中的主要古詩詞按照主旨分類,形成條塊分割,構建系統(tǒng)印象。

(一)建功立業(yè)篇:如曹操《龜雖壽》;蘇軾 《江城子 密州出獵》;(二)、惜別之情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三)憂國傷時篇:杜甫《登岳陽樓》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四)、寄情山水、田園篇:陶淵明《飲酒》(其五);陸游《游山西詩》;(五)、思鄉(xiāng)懷人篇: 王灣《次北固山下》、蘇軾《水調歌頭》、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六)借景寓理篇:王安石 《登飛來峰》;蘇軾《浣溪沙》趙翼《論詩》。

通過對初中六冊課本的古詩詞進行全面梳理歸類以后,還可以分出主要和次要,重點和非重點。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 1.以課本為中心切實搞好古詩詞教學

特別要在背誦、默寫方面花時間、下功夫。做到篇篇落實,句句落實,字字落實。

 2.重點落實每一首詩詞的名句

無論哪個層次的考試,名句都是考查的重點,所以,必須在全面把握詩詞整體內容的基礎上,再把名句放在重中之重來落實。

 3.七、八年級的考試一般以各年級的教材為主

 4.九年級既要集中落實九年級的教材,又要兼顧七八年級的教材,同時有選擇有針對的向課外拓展延伸

 5.訓練促鞏固

篇9

一、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實施“以寫促學”的理論基礎和條件

(一)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中,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把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可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認知結構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以寫促學”正是反映學生對閱讀內容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主動有效體驗的表現(xiàn)。

(二)弗拉維爾的元認知理論

弗拉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lián)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jié)和控制。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是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jiān)視及控制的策略。學習時,學習者會使用一些策略去評估自己的理解、預計學習時間、選擇有效的計劃來學習解決問題。“以寫促學”正是體現(xiàn)了把學習教給學生自己把握的元認知理論。

(三)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開始要求自立,嘗試獨立思考,自主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已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視野日益開闊,思維體系日益完善,善于接納新的事物。同時,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有相當程度的發(fā)展,學習的目的性、獨立性逐步增強,對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能力進一步改善;他們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學習策略,在課堂教學之外,能夠較為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

二、“以寫促學”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一)明確“寫”的要求和目的

新課標對中學詩詞教學作了明確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內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歌閱讀的“鑒賞評價”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二是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因此,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運用“以寫促學”,并不是讓學生天馬行空、漫無目的地“寫”,而是要經過思考,從詩詞的藝術表達、思想內涵、作者觀點等角度去“寫”,或賞析,或評價,或感悟,或創(chuàng)作,在“寫”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思考豐富個體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二)采用多種方式、循序漸進的開展“寫”的訓練

1、圈點批注。圈點批注是我國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和文學鑒賞、批評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簡潔的語言記錄閱讀者理解、思考、感悟的點滴,學生容易并樂于接受。在學習古詩詞的初級階段,我?guī)ьI學生用圈點批注的方法來踐行“寫”,即在初步感知詩詞時,通過查找資料,注上詩人的代表作品、詩歌語言風格和藝術特色;圈出不認識的、難懂的或是重要的、精彩的、感受最深的字詞句;在書的空白處寫出詩詞的大意等。

2、詩詞賞析。詩詞的賞析是 “以寫促學”古詩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要花大量時間和功夫去訓練的。教師要先教給學生鑒賞詩詞的必備常識,比如古代詩詞常見題材的分類、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常見意象的含義、常見的思想情感、常見的詩詞風格等,讓學生心中久遠而陌生的詩詞變得熟悉生動起來。同時,教師要做示范,教給學生寫賞析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寫”的恐懼心理,鑒賞詩詞可以參照下面五個步驟:詩詞的意象―意象的特點―描繪的意境―表現(xiàn)的手法―表達的感情。

篇10

《語文課程標準》中古詩詞的學習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感知詩詞的基礎上學會初步鑒賞古詩詞。然而,在目前的教學中,由于中考對古詩詞的要求不高,只在“積累與運用”題中默寫名句,“古詩鑒賞題”也只考查學生對詩詞大意的了解,于是,許多老師的教學方法非常簡單,只是讀讀、背背,對內容點點了事,未能引領學生真正走進詩詞的優(yōu)美境界,不能達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這一目的,以致初中古詩詞教學顯得相當蒼白。筆者認為,有必要重視初中古詩詞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讓學生在詩歌海洋中吟詠性情,在古典文化里陶冶性情,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土壤里放飛心靈,喚醒學生的語文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指導學生探究詩詞的意象、主題、詩人主體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詩詞鑒賞審美能力。

一、探究詩詞的意象,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明朝詩評家胡應麟曾說:“古詩之妙,專求意象?!敝灰盐樟嗽娫~中的意象,就不愁對整首詩境的領會了。探究意象,可采用“合作研討”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來進行,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一般會提出“意象是什么”“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有哪些”“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等問題,教師便可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探究,通過分小組搜集資料,然后交流研討,解決問題。

首先,從學生熟悉的詩詞和意象入手,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詩詞意象?!八^意象,不是模仿的客觀生活形象,而是根據生活形象為素材所創(chuàng)造的意中之象——理想的審美形象,滲透詩人情感的藝術形象?!币簿褪钦f,意象是客觀事物經過詩人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如李白《靜夜思》詩里的那一輪明月,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只需稍稍點撥,學生很容易明白詩歌里的“月”是詩人寄托思鄉(xiāng)懷人情感之物。而學生也從搜集的更多寫月的詩句中發(fā)現(xiàn),“月”的這一傳情達意的作用在古詩詞里比比皆是,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通過舉例、引證,至此,學生對這種在古詩詞中反復出現(xiàn)、表達特定情感的慣用意象開始有所感知。

其次,教師可充分利用電腦室、圖書館、印發(fā)相關資料等多種資源,指導學生搜集更多的詩詞意象的資料,并分小組交流研討,分類整理資料,將古詩詞慣用意象(如“柳”“酒”“水”“梅”等)及其含義,代表性詩句及理解等內容整理成表格或文章的形式,作為探究的成果展示出來。學生在對詩詞的分類整理、交流討論中,通過體味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把握作者隱含在內的思想情感,學會思考各種意象在中國人意識中的文化意蘊,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

二、探究詩詞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感

特級語文教師于漪曾說:“教學生學習詩詞,誦讀古詩詞,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降格為技能技巧的分析。要著力于整體感知,充分發(fā)揮詩詞所蘊含的豐富的育人功能。”探究古詩詞的主題,正是著眼于詩歌的整體,讓學生把學過的古詩詞整理歸類,引導學生對同一題材或同一主題的詩詞進行整體感悟和理解,使他們對古詩詞有更深更廣的理解,甚至上升到文化、生命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