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4: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談談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校教師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素質培養(yǎng) 重要意義
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代高等院校的教學設備也趨于科技化,高等教師需要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才能夠很好地使用教學設備。傳統(tǒng)的教學能力已經滿足不了現(xiàn)代高校的教學需要。并且,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也是高校教師最重要的專業(yè)能力之一??茖W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向高校教師提出了掌握這樣一種能力的新要求。高校教師只有掌握了這樣一項能力,才能夠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如果高校教師具備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素質,那么對于促進高校教育機制改革、創(chuàng)建創(chuàng)新型課堂、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將重點的探討高校教師如何進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教師具備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的重要意義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高科技設備在高校的應用,向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能力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的需要,只有充分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才能夠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高校教學任務。所以,高校教師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極其有必要的。
首先,高校教師具備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是現(xiàn)代教學設備提出的新的要求。計算機的發(fā)展充實了大學教師的生活,同時也完善了教師的授課方式。通過計算機進行授課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教案的完整率,而且也能夠提高教學的速度和教學的效率。但是,計算機的發(fā)展也向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高校教師必須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只有掌握了這項技術,高校教師才能夠充分的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才能夠將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優(yōu)點發(fā)揮出來,才會更好的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為自己的教學服務。也就是說,高校教師具備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是極其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順應現(xiàn)代教育形式的發(fā)展,才能夠勝任高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高校教師具備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是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近些年來,教育部將教學目標定位在素質教育上,從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都是如此,但是縱觀我國的教育,由于選拔人才制度等的限制,大多數(shù)教育機制還是延續(xù)以前的應試教育,不少高等院校也是如此。應試教育只會固化學生的思想,不利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推進了高校素質教育的進程?,F(xiàn)代化教學設備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能夠足不出戶就學習到很多外界的東西,這對于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是極其有利的。而高校教師則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那么就要求高校教師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只有充分掌握了這項能力,高校教師才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才能夠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再者,高校教師具備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是高校轉變教學模式,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需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逐漸出現(xiàn)脫節(jié)現(xiàn)象,教育后的結果無法滿足社會需要的問題逐漸嚴重。那么就要求高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重新審視社會需求,根據社會需求變化來制定教學目標,促使經過高等教育后的學生滿足社會的需要。若要減少教育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單靠高校教師的人工調查和判斷是不可行的,必須要充分依賴于現(xiàn)代科技。高校教師掌握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就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探索社會需求和教學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就能夠制定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從而逐漸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只有保證了自己的教學目標,把握住社會的需求動態(tài),才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最后,高校教師具備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是高校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現(xiàn)如今的社會是高速發(fā)展的,技術是不斷變化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高校教師不像中學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可以長時期的不改變,高校教師不能夠這樣。高校教師必須時刻保持自己的教學模式是最新的,自己的教學內容是最新的。因為高校教師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是與社會需求和未來就業(yè)相互掛鉤的。如果教學模式不對,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高校教師不僅是授課,更是傳道,向學生傳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所以高校教師必須比學生更早的掌握現(xiàn)代科技的使用方式。也要時常進行思考,進而調整自己的角色,以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高校教師必須通過學習和培訓培養(yǎng)自己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未來教學,才更有利于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人才。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的現(xiàn)狀
我們之所以要討論高校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是因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在普及率等上面存在很多的問題。
首先,高校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認識不足。與中學教學相比,高等學校的教師在教學設備上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主要依賴于多媒體,基本上所有高校教師都是選擇多媒體上課,所以不少教師就認為學會了多媒體也就掌握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其實不然。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只會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就是制作幻燈片之類的作為課件。在幻燈片上面基本上是插入簡單的文字、圖片和動畫,其實這并不能夠說明高校教師掌握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只有將自己的課件做得利于學生吸收,幻燈片內容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以及能夠反映出本學科領域最前沿的內容,才能夠說明幻燈片是合格的,是符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要求的。不少教師在這個方面存在誤區(qū),認為會做幻燈片就是掌握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其實做出一個合格的幻燈片才能夠證明其掌握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具備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
其次,高校教師缺乏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相關的理論指導。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是近些年來剛提出來的,并沒有具體的理論指導。而高校教師雖然基本具有高學歷,即碩士、博士畢業(yè),但是他們的教學思想仍然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即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的教,而不是以學生為主的學?,F(xiàn)代教育技術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傳道授業(yè),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實踐表明,填鴨式的教學是一種應試教育,極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素質教育才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真正的生活技巧,鍛煉出真正的生存能力。社會需要的是實踐人才而不是理論人才。所以高校教師應當轉變自己的角色,將學生放在學習的重點,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漸培養(yǎng)高校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
最后,高校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掌握不夠。高校教師不像中學教師一樣,以教學目標為主體,高校教師還要致力于科學研究和課題研究,所以沒有較多的精力放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上。這就導致高校教師對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掌握不夠。即使學校專門組織高校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也不能夠引起高校教師的重視,培訓的結果也是失敗的。心理上的不重視加上行動上的不支持,導致高校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掌握不夠。這也就進一步影響到高校素質教育的進行,造成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jié),導致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社會需要。只有從心理上改變這種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技能。
三、高校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
素質教育的提出更加堅定了高等院校走素質教育的道路,同時也促使更多的教師在教育方式上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萍嫉母咚侔l(fā)展要求高校教師必須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雖然在很多院校存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掌握不徹底等問題,但是我們依舊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方案。
首先,學校要多舉辦一些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培訓課程,培養(yǎng)高校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素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與其讓教師自己摸索,不如學校主動組織一些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培訓課程,這樣既有利于高校教師掌握理論知識,也便于高校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F(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教育技術概述、學與教的理論、試聽與傳播理論、教學設計等等。這些基本理論都要對高校教師進行培訓。而且培訓之前還要對教師進行心理培訓,讓高校教師從內心了解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結合相關的實例,深入淺出,只有這樣才能夠向高校教師真實的反映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本質,才能夠讓教師明白他們的差距。
其次,開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培訓,提高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理論的學習是前提,技能的掌握是關鍵。當教師從內里了解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理論知識之后,要進行技能的培訓。只有理論結合實踐才能夠確保培訓的成果。學校應聘請專門的講師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技能進行培訓,通過大量舉例以及實物展示和高校教師自我展示等形式向高校教師傳授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技能。多層次不間斷地確保高校教師掌握這種技能,并且在后期的課堂中監(jiān)督教師的技能使用情況,對于操作不當?shù)牡胤竭M行及時糾正。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向高校教師重點說明其重要性。
最后,建立監(jiān)督機制和政策機制,確保高校教師能夠在日常教學中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監(jiān)督機制和政策執(zhí)行機制是對高校教師的一種督促,沒有制度就不利于一項政策的執(zhí)行。由于高校教師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所以即使受到培訓在日常教學中可能還會帶有傳統(tǒng)教育觀念,所以學校應當不定期的對高校教師教學情況和教學方式進行檢查,確?,F(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順利運行。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將教師的教育技術素質培訓成績和日常執(zhí)行度列入教師的年度考核中,與教師的評獎評優(yōu)及職務晉級相掛鉤,對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素質達標設定一定的標準,對于不達標的進行相應的處罰,這樣就能夠確保高校教師堅定不移的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日常教學中。
四、總結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高校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術,它不僅僅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計劃,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調查顯示,高校教師之所以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存在誤區(qū),主要是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規(guī)律認識不清造成的。只有充分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規(guī)律,了解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才能夠幫助高校教師充分掌握這種能力,以至于幫助其很好地應用于高校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藍振師,韋容. 如何提高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素質[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03).
[2]何泰伯. 論提高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J]. 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21).
篇2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教學;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9) 02―0039―03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不只是將教師應掌握的教育技術能力明確地分“意識與態(tài)度”、“知識技能”、“應用創(chuàng)新”和“社會責任”四個層面提出了標準,更重要的是為我們指出了信息時代,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核心能力,即:應用能力;整合能力;系統(tǒng)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這無疑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作為省級精品課程,我們石家莊學院的教育技術公共課自1985年開設以來,就一直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結合我?,F(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實際及改革意向談談基于《標準》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 實驗教學目標
結合《標準》,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整合與創(chuàng)新。我們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實驗教學目標調整為:培養(yǎng)學生具有恰當應用教育技術環(huán)境與設備的意識和能力;具有設計和制作和使用投影教材、錄音教材、錄像教材的能力;具有對學習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開發(fā)、利用、評價和管理能力;具有教學系統(tǒng)設計、信息處理和課程整合能力。
二 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結合《標準》,我們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具體實驗內容包括如下四大部分:
1 常規(guī)媒體的使用。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各種常規(guī)教學媒體的操作技能和教學特性,能根據實際教學情境的要求予以合理選擇和利用常規(guī)教學媒體;掌握投影教材、錄像教材等教學軟件的制作與使用。具體實驗內容可選擇性安排:幻燈機、投影器的使用與維護;照相機的使用、照片的沖洗、放大;簡單的攝像、錄像、編輯等。
2 信息技術素養(yǎng)。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適應和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選擇、加工、利用數(shù)字化資源的能力。具體實驗內容可選擇性安排:網絡教學資源的檢索、獲取與利用;各類素材的處理、加工于制作;各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如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網絡教室等)的了解與使用。
3 多媒體課件制作。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結合學科課程制作多媒體課件。具體實驗內容可選擇性安排:PowerPoint;Frontpage或Dreamweaver;Flash;Authorware等。
4 教學設計。目的是在教學設計理論指導下,學生在日后學習與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恰當?shù)?、?chuàng)造性地選擇應用各項媒體和各類數(shù)字化資源。具體實驗內容安排可可選擇性安排:將一節(jié)中學課程提供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走上講臺授課;在教學設計理論指導下,編寫電子教案;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
在這四部分中,“常規(guī)媒體的使用”和“多媒體課件制作”主要是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 “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教學設計”部分則體現(xiàn)了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對其“學科整合”能力的重視。
三 實驗教學實施
實際上,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課時和設備環(huán)境的限制,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內容體系具體安排起來難度很大。因此,我們除了在課堂上要質量之外,還必須在實驗的內容選擇、授課模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與調整,以便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量大的實踐空間和實踐效益。
1 在制定課程內容體系時,突出核心能力培養(yǎng)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內容設置太多,不僅會導致學生負擔太重,還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學校應在充分考慮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首先,確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學生的應具備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核心能力,然后圍繞著核心能力來選擇實驗教學內容體系,以點帶面、突出重點,最終形成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踐課程內容體系。
在實際運行中,結合核心能力將實驗內容劃分為必做實驗和選做實驗。對于必做的實驗,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到真實的實驗環(huán)境中進行了解、操作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備。對于選做的實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自修,以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當然,最好提前將選做的實驗內容制作成電視短片放在網站上,供學生下載具體視頻內容進行自學,效果會更好。
2 在內容選擇上,可以針對不同學科制定不同的“處方”實驗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面向的是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具有極強的異質性。針對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可以采用“處方式教學”,就是結合不同的專業(yè)需求制定不同的實驗教學體系。比如,常規(guī)媒體的使用部分,對美術系專業(yè)來說,幻燈機、投影器和照相機在其今后的學科教學中應用機會比較多,可以適當多安排一些課時,因為這不僅是這些專業(yè)學生對這些媒體感興趣,而且他們將來使用這些設備的機會要多;而針對中文等專業(yè)可以將攝像、錄像、編輯部分多安排一些課時,因為他們將來使用這些設備的機會要多一些。多媒體課件制作部分,文科學生可以重點學習PowerPoint、Flash等;而理科學生可以重點學習Flash、Authorware等。當然,具體操作起來會有些難度,但這對學生來說卻受益頗多。
3 在時間安排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中,有驗證性實驗,有綜合性實驗,又有設計性實驗,這為實際操作帶來很大困難。針對此,可以將某些實驗內容延伸到課下。比如,多媒體課件制作實驗,在課上讓學生了解軟件的各項功能和具體制作方法,然后布置專題作業(yè),讓學生結合學科制作多媒體課件,課下完成。這樣既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又培養(yǎng)了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
4 在教學環(huán)境上,真實與虛擬相結合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內容必須進行精簡當然是大勢所趨,但是對于個別專業(yè)或個別學生來說,有的實驗內容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有些實驗盡管有條件開設,但卻不能滿足一人一套,而且有些設備又屬于精密儀器,需要學生謹慎操作。因此,可以拍攝一些實驗操作專題片,開發(fā)一些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讓學生在進實驗室之前在虛擬的實驗教學環(huán)境進行預習,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設備資源,減少設備損壞率,又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
5 在教學方法上,靈活多樣
任何學科的實驗都沒有像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實驗這樣“雜”而“碎”,但又相互關聯(lián)。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就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示范和學生演示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設備操作能力。而《標準》之后,課程整合能力與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被提到重中之重,如仍單獨采用這一種方法顯然已有些力不從心。因此, “基于問題解決”、“基于小組協(xié)作”、“基于任務驅動”、“基于網絡資源”、“案例教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協(xié)作學習”、“混合式教學”等可以有針對新地引入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特別是實驗教學中。比如,信息技術素養(yǎng)部分,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適應和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選擇、加工、利用數(shù)字化資源的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采用“任務啟動”教學法,只需為學生布置一個主題,然后讓學生從網上查找信息,自己進行加工和處理,獨立完成任務,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6 在評價方法上,建立立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對于任何一門課程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一個檢驗過程,更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如何檢驗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學生的最終實踐水平,特別是如何通過考核,促進學生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這一直是值得執(zhí)教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同仁研究的課題。
前面已說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整合與創(chuàng)新。因此在考核中要想考出學生真正的實踐能力和水平,就不能只是簡單操作一下或出一個作品這樣簡單,無論是從內容上來說還是從形式上來說,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學而完善的立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首先實踐教學的成績必須納入到學生最終成績當中,比例至少占到40%以上,才能充分顯示實踐的地位和價值。其次,在考核的具體內容上要多元化,一般應由影像教材、多媒體教學軟件、教案設計方案等組成。再次,在考核的形式上要注重多樣化,可以筆試、現(xiàn)場操作、課外作業(yè)等方式相結合。另外,在評價標準上也應將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起來。如此,不僅考出學生的真正水平,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真正提高。
四 注重營造良好的實踐環(huán)境
師范生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應用。因此,對師范生來說,上完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其“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之旅”的開始,要想使學生完全掌握、領會和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開課部門應該與其他部門聯(lián)合為學生進一步提高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創(chuàng)造各種時機,并為學生在教育技術領域的實踐營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 開設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有關的公共選修課
據調查,由于課時限制,學生學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后,掌握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知識很不牢固,很快就會遺忘。而且,通過短暫的學習,他們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層上,很多地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針對此,我們鼓勵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老師開設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有關的公共選修課,比如《攝影技術與藝術》、《影視技術與藝術》、《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課堂教學藝術》、《中學課改新理念》等等,以使其掌握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深化。
2 舉辦各種形式和類型的競賽活動
要想使學生掌握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技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還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運用教育技術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具體可以與教務處等其他部門聯(lián)合舉辦各種形式和類型的競賽活動。如:與教務處及各專業(yè)聯(lián)合舉辦“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多媒體講課技能大賽” 、“教案設計大賽”等等,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調動學生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積極性。
3 將教育技術作為一條標準納入到優(yōu)秀實習生考核中
師范生在教育實習期間,不僅是對其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知識與技能的檢驗,更是對他們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教育的繼續(xù)。在此期間,可以和教務處以及各專業(yè)通力合作,將教育技術作為一條標準納入到優(yōu)秀實習生考核中,使學生在轉換角色的同時,能夠盡快將自身已經掌握的教育技術技能恰當而有效地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而促使他們更好地將教育技術轉化到實踐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信心。
總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突出的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必須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而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就必須抓好目標、內容、實施、環(huán)境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保證“培養(yǎng)學生對教育技術的應用、整合與創(chuàng)新”這一總目標得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行(試行)[EB/OL].
[2]劉雍潛.國家教育技術標準研究初探[J]. 電化教育研究, 2002,(07) .
[3]苗逢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內容解讀與實施建議[J].人民教育, 2005,(Z2).
[4]張炳林,楊改學.對高等師范院?!冬F(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思考――基于CETS的公共課內容規(guī)范探究[J].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7,(06).
篇3
運用及體會
長沙市第十二中學語文組 周垚
當學生們紛紛議論從各種媒體上得到的有關教改的各種消息,并為自己能脫離應試教育的苦海而歡欣鼓舞的時候,擺在老師面前的卻是一道難題: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必須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必須更新,這并不是最大的難點,難就難在如何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來詮釋新的教學理念,如何打破現(xiàn)代教育技術純工具性的局限而使之成為教師教學理念的最佳載體,教師如何成為技術的主宰而不是受制于技術。
在語文課堂上,我一直苦苦思考著這樣的問題: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是要教給學生們什么東西?到底是要讓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該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更樂于接受?誠然,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但是我們的語文教學的目的絕對不是培養(yǎng)工具。但由于某些語文教師對語文工具性的絕對認同,使得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過份的執(zhí)著于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因而,很多文質兼美的文學性課文被肢解成為考點羅列的考試演練場所。事實上,這種人為的砍斫不僅使這些文學性的課文失去了它們固有的文學美質,而且使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缺乏必要的訓練失去其生成發(fā)展的根基。更直接的問題是,我們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一根粉筆一張嘴,重點難點加要點”的滿堂灌不適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常常是老師在講臺上唾沫橫飛,學生在課桌上呼呼大睡,這絕對是失敗的教育。
那么,如何把一堂語文課上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如何把原汁原味的文學美感盡可能直接的傳達給學生,如何真正的從素質教育上下工夫,如何結合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打破原有傳統(tǒng)的“手寫式”教學方法,這些就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下面我就以《木蘭詩》的教學為例,談談我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有關問題的一些想法。
《木蘭詩》是一首敘事詩,故事性很強,所以圖示法尤其利于講授此類課文。我采取的就是圖示法,用一幅幅圖畫來反映整篇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的講,就象小時侯我們看的連環(huán)畫,圖畫和故事情節(jié)聯(lián)系得十分緊密恰當,色彩豐富,形象直觀,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觀賞圖片的同時不自覺的掌握了課文內容。高爾基說:“藝術的作品不是用敘述,而是用形象、圖畫來描寫現(xiàn)象?!睆娏业母泄俅碳な箤W生甚至在尚未完成對課文原文的記憶之前已經牢牢的記住了那幾幅圖畫,而圖畫又跟課文原文緊密相關,學生在課后回憶的過程中就能根據對畫面的記憶追本溯源的回到課文本身上來。多媒體的性質是什么?或許有很多老師都會回答:多媒體是教師講解演示教學內容的工具。然而,這并不是完全的理解?,F(xiàn)代教育理論下教學媒體的性質已經發(fā)生的根本的轉變?,F(xiàn)代教育理論要求要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yǎng),教育技術的應用應能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探究和意義構建的途徑獲取知識。也就是說,教學媒體應該是學生進行發(fā)現(xiàn)、探究、認識社會、接受新信息并最終完成進行意義建構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幫手,而不再是教師講解演示的工具。所以在每幅圖畫展示完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我又加入了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及理解,并且用配圖文字的形式展示出來。這就避免了純粹用形象思維代替抽象思維,學生在接受具體而直觀的信息的同時,也在積極的進行總結概括等抽象思考,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鍛煉。
比如課文的開頭部分,“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蔽揖陀脙煞鶊D畫來展示課文內容(見圖一、圖二)
篇4
中圖分類號:1119
文獻標識碼:B
目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課堂教學本質上是一個多元化因素共同參與推動的過程,多媒體技術是眾多因素中的一個重要而又特殊的因素,它既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又可成為教學內容的來源,筆者針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特點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體會談談以下思考:
1 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
教育技術的充分應用及多種形式的結合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而目前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能充分利用影像、圖片、動畫、音樂等表現(xiàn)形式,為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提供形象、生動、直觀的各類資料,迅速將學生引領到特定的情景中來,使學生身臨其境。有效激發(fā)探究的興趣。與傳統(tǒng)的教師單純的語言敘述、解釋相比,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來得更省事、更省時而又能更明白、具體、準確,利于學生掌握新課程,在更高層面上領會新課程的意圖。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拓展的新內容于學生的面前,能夠使原本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識更為生動、具體,能夠在調動學生的眼、耳、腦,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減輕認知難度,使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得以有效突破。教學內容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密切配合。有利于節(jié)省教學用時,增大課堂信息量;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使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主動,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起到更好的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良好作用。
2 多媒體教學的幾個誤區(qū)和弊端
2.1有一些教師認為只要教育手段先進,教育思想便先進,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不重視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以教師為中心論,采用“一盆水倒到底”的教學方法,忽視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沒有真正認識到多媒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人做課件時本著“技術至上”的觀點,喜歡把課件設計得繁復疊套,眼花繚亂,以致使課件成為了技術的炫耀;也有人不管課件素材的內容適合不適合教學的內容,硬往里面塞。甚至為了迎合課件而改變教學的內容。在這種人人以談多媒體為前衛(wèi),以不用多媒體為老土的氛圍里,大家都把目光的焦點聚集到多媒體上,卻往往忽視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的根本目的究竟是多媒體技術本身還是教學,教育思想及目的何在。
2.2教學活動基本成為照“屏”宣科: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強調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由此可見,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包括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但是,一些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體現(xiàn)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有些教師為了偷懶,往往對多媒體教學平臺存在依賴性,不經加工搬上課堂,僅僅把教材的內容搬上屏幕,課件成為教材的反射鏡,忽略了對教學過程的策劃和設計,錯誤的認為只需照屏幕宣讀就等于講課,教學活動基本成為照“屏”宣科。主要內容和重點在哪里,學生很茫然,這樣的教學,只是把學生低頭讀書變?yōu)樘ь^看屏幕,造成學生走馬觀花般的飄浮感。這種方式逐漸令學生的上課激情在減退。多媒體教學平臺優(yōu)點是教學信息量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板書。但是,如果單純基于這種認識,上課時快速翻屏,用過量的信息滿堂灌輸,而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記住、是否需要思考、辨析和推敲,則多媒體課會變成一部電影的放映。
2.3制作課件即備課: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fā)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要部分,借助資源和媒體是教育技術解決教與學問題的基本手段,而對教學過程和資源的科學組織是優(yōu)化教學的保證。通過備課,可以將教學過程和資源合理地組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制作課件的過程便是備課的過程,在課件制作上花了大量的時間,而忽略了備課這一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有些教師不注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患上了“課件依賴癥”,出現(xiàn)一旦斷電或者課件播放出現(xiàn)故障,就手足無措,語無倫次。
2.4追求課件內容的刺激,不顧整體教學質量:不少課件。為了奪人眼球,濫用裝飾,喧賓奪主,課件插入無關緊要的圖片、聲音、音樂、動畫、影視片斷等。由于演示課件時,教師需要站在計算機旁邊,學生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加上演示課件時關燈、遮光,教室內光線昏暗,學生難以記筆記和看書。還有一些教師課件內容面面俱到,一句話可以講明白的內容也要在屏幕上顯示,一節(jié)課演示的幻燈片數(shù)目過多過快,學生思考時間太短,造成學生應接不暇,視覺疲勞,影響了教學效果。
2.5教學中多媒體被濫用:許多教師包括一些重點高校教師不管所教課程的性質,只要上課非多媒體不行,甚至一些高等數(shù)學和基礎英語之類的課程也全程采用多媒體。許多課件來源于網絡下載或講授同門課程的教師之間的互相拷貝和粘貼,即使個人制作也多是教材內容的簡單拷貝和粘貼。同一門課程多人使用相同課件,體現(xiàn)不出個人的特點。一些教師坐享其成,不對多媒體課件深入研究。另外,由于多媒體某種程度上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一些教師板書寫得極差??傊?,由于個別教師沒有正確運用多媒體,使多媒體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3 對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建議
3.1教師要克服對計算機的焦慮感,并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在電腦技術層面,目前不少教師對電腦的掌握還停留在會打字、會制表的水平上。雖然沒有普遍進課堂,但在上公開課時,由于電腦技術的落后常常導致這些教師在課堂上操作不順暢,各種教學軟件的配合與切換混亂、生硬,課件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和呈現(xiàn)效果單調乏味。一些最需要電腦輔助的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往往因技術問題該動的動不了,該停的停不住:重點內容不能實現(xiàn)反復播放等,因而發(fā)揮不出網絡環(huán)境固有的長處。因此,必須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果。
3.2要正確選擇使用多媒體教學:制作多媒體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要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使用教學媒體,要注重實際效果,一定要當用時則用,避免形式主義。教師必須首先具備傳授知識的基本技能,學會使用黑板、掛圖、標本、模型等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更好地有機結合,以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標。
3.3目前的多媒體授課多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事先用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好的幻燈片來進行授課。從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稱其為“電子板書授課”方式。雖然多媒體以其特有的現(xiàn)代技術效果融入教學之中,確實給現(xiàn)代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并不是什么課都要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其實,教學手段的先進,并不等價于教育理念的先進。手段要服從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合適的教學任務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才能相得益彰。多媒體課件基本的特征是直觀、形象、動感。配合音樂產生的視聽效果。但是對于某些邏輯性很強、需要推導的理論知識。多媒體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因此,每一個任課教師需要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認真?zhèn)湔n。研究教學內容,掌握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制作出適合教學內容、反映個人教學理念的優(yōu)秀課件。
篇5
關鍵詞:多媒體;思想政治課;輔助教學;主次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0-128-01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使現(xiàn)代電化教育發(fā)展到更高的形式。這一現(xiàn)代教學手段通過計算機實現(xiàn)對符號、文字、圖像、聲音的組合編輯控制,并按教學要求設計,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使學生在多媒體的作用下主動地進行有效學習。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多媒體介入到政治課教學中,可以使教學由平面走向立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時間和空間,歷史與現(xiàn)實的限制,激活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習難度,縮短學生的認識過程,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是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政治課中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政治課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越性
1、多媒體輔助教學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創(chuàng)造的非智力源泉。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重要特點是集光、聲、色、像為一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并能滿足學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種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以及恰如其分的音樂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習內容圖文并茂,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多媒體輔助教學告別“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采用教師灌輸?shù)摹疤铠喪健苯虒W,課堂缺乏民主平等的氣氛和活力。多媒體教學介入課堂,打破了原有的“粉筆加黑板”的模式,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唱獨腳戲,可以將授課內容和學生協(xié)調、融洽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讓學生回歸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從中獲得學習樂趣與成就感。 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放手發(fā)動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在交互式的多媒體教學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主動獲得知識,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育手段,沖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廣泛接受課堂信息,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理解重點,突破難點。
3、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前,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創(chuàng)新教育,已成為一種新的教育內涵、新的教育熱點,成為我們迎接知識經濟的最佳抉擇。多媒體輔助教學正是適應時代的要求應運而生的。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課前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序,節(jié)約了大量的板書時間,使得教學過程緊湊,課堂容量大,知識的時代感強。學生既可以多學到至少三倍的材料,教師可以節(jié)約大概20%的教學時間。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學生的各種感官,拓寬教學的時空維度,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強化記憶,增強教學內容和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促進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等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
計算機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媒體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的各個領域,是教學過程中一種有效的認識工具。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除其自身的優(yōu)勢外,也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面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的學生,面對校園網絡的不斷接通,面對互聯(lián)網信息的鋪天蓋地,當今的教師如果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視而不見,熟視無睹,不能及時調整、學會使用最新的教學手段,抱殘守舊,將落伍于時代。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知識,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現(xiàn)代化教育的需要。
二、政治課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舊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效率,深受師生歡迎,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幾個方面的誤區(qū):
1、主次不能顛倒
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教學,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主導、是靈魂、是核心。計算機只能輔助教學,服務教學。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能放棄,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忽略,標準和教材的規(guī)范性、示范性不能改變。如果把計算機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教師成為計算機的操作員,教師、教材和整個教學都為計算機服務,甚至完全拋開常規(guī)教學的讀、講、輔、批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這是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錯誤理解。
2、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視實質
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俏、動感等效果,挖掘教材中所能運用的一切知識點,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體,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大開眼界,但教學實效卻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課件制作過程中選材應適當、典型,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掌握好分寸,寧精勿濫。
3、多媒體的運用并非多多益善。
篇6
一、存在的問題
第一,部分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對科技發(fā)展在當今數(shù)學教學中的影響認識不足,缺乏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另外,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師,由于信息技術能力欠缺,而不愿嘗試改革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往往由于技術問題,這些教師在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教學整合實踐中難以邁出更大的步伐.
第二,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操作不熟練,影響了他們利用計算機進行有效教學的程度和范圍.目前,雖然大多數(shù)教師已經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并會使用一些信息處理軟件,如Word、Excel、Internet等,但與信息技術和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整合的要求還有較大的距離.
第三,教師對信息技術與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整合的認識不到位,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不高,形式化的現(xiàn)象嚴重.一些教師認為只要用了多媒體,將課本內容制作成幻燈片,上課時再逐一播放就是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教學的整合.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只不過是把黑板變成電子白板而已,信息技術的使用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有的教師片面追求技術的先進性或形式的多樣化,使用的課件主次不分,喧賓奪主,課堂變成了信息技術的展示或信息資源的機械呈現(xiàn).不但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他們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減弱了對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根本沒有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第四,在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超量、超限、超時的“信息轟炸”,主要表現(xiàn)在:(1)課件制作粗糙,影響實際教學效果;(2)課件不是自己親自制作的,而是網上下載得來的,不經修改,不符合所任教的學生實際,也不明白制作的原理,只會生搬硬套,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突發(fā)性的技術問題無法處理;(3)課件制作的畫面背景復雜,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卻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課件;(4)制作課件時,過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忽略了學生思考的過程;(5)課件展示的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活潑,但方法陳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停留在簡單的組合上;(6)編寫和制作課件沒有進行細節(jié)設計,只注重課件的外在表現(xiàn)和計算機操作,缺乏對知識內容的挖掘,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課堂教學被課件材料牽著鼻子走,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性被削弱了,體現(xiàn)不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二、應對措施
1.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培訓
信息技術與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整合,關鍵在教師,離開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整合將無從談起.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否有效地融合到學科課程中,不僅教師要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而且需教師更新觀念.為此,農村初中學校需要對教師實施四個層面的培訓:(1)現(xiàn)代信息環(huán)境下先進的教育理論培訓;(2)信息技術能力培訓;(3)教學設計方法培訓;(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培訓.如,組織教師集中觀摩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課或課堂實錄的實踐活動;安排骨干教師外出參加市級、區(qū)級舉辦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活動;請專家到校進行技術培訓等.
2.找準信息技術與初中數(shù)學整合的切合點,提高教學設計水平
篇7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整合;實踐;問題
信息時代(即e時代)的到來,以強大的沖擊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高中英語教學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多媒體硬件設備進入課室,要求高中英語教師應時代的要求,潛力研究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教法,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使用計算機以及網絡輔助高中英語教學。大江南北刮起了前所未有的英語教學信息化大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簡稱CALL)是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網絡輔助語言教學(Web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簡稱WALL)已經興起;多媒體CAI課件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更使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顯得不那么應付自如了。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完美結合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然使英語教學進入一個嶄新的天地,使英語教學更具時代的特征,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語教學過程變得更生動更有活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將積極推進教育的信息化進程,進一步達到“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努力實現(xiàn)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的目的。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內涵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這就是說我們廣大英語教師應該積極地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起來,努力尋找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那么什么是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內涵呢?教育部陳至立部長在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边@是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目標與內容的一個基本定義,同時也要求我們要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教學方法的根本性變革,使“教”與“學”趨于一致。因此,我對 “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的理解是:在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教學目的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完成英語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是為了充分展示英語學科的風采、更好地完成英語教學的目的的有機地結合,而絕對不是簡單地混合。它們之間的整合的根本出發(fā)點是:以信息技術獨有的魅力為教學工具、以無限的網絡為教學資源來完成英語學科教學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如果我們只聽專家的建議、只學書上的理論,而沒有滿腔的熱情去實踐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那就無法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作為一名現(xiàn)代的英語教師,我義不容辭地加入了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的行列當中,積極探索、努力研究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并且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實踐:一是把信息技術與課堂四十五分鐘有效教學的整合;二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學習的整合。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實踐案例。
1.信息技術與課堂四十五分鐘有效教學的整合
把信息技術與課堂四十五分鐘有效教學相結合,簡單地說就是把信息技術當作是教學工具。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我們所擁有的教具就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和一個錄音機,那樣的課堂是單調、枯燥,甚至是“無聲無息”,學生毫無興趣可言。幸好,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給英語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頓時,英語教學迎來了它前所未有的春天。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信息技術以它圖文并茂、兼有視聽享受和信息資源豐富的特點,甚至還可以憑借三維虛擬現(xiàn)實等多方位信息來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深受學生的青睞,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涉及面更廣,起到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例如:
(1)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課文的導入當中
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導入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強烈求知欲,而且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信息技術以它一切皆有可能的能力,使英語教學的導入更加豐富多彩,真正地起到把學生導入學習狀態(tài)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在進行必修四第四單元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 的教學時,憑我們個人的表演能力和天賦很難將人們的肢體語言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把一切無法表現(xiàn)的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和手勢(gestures)都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極大引起了學生的興趣,
在大屏幕上顯示這些面部表情之后,先讓同學們猜測含義,再給提示哪一個表情是surprise(驚訝) anger(憤怒) fear(恐懼) joy(高興) sorrow(悲傷) disgust(厭惡) contempt(輕視)。
在看完面部表情之后,又通過大屏幕顯示幾種手勢,讓同學們看看這些手勢向別人傳達的含義是什么?同學們在看完這些面部表情和手勢之后都表現(xiàn)出了極度的興奮,迫不及待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師在同學們各抒己見之后,順勢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本堂課的主題上來,問:Ca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speaking? (人們可以不通過語言來交流嗎?) Do you know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in different culture? (你知道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肢體語言嗎?)
當然這樣的例子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不勝枚舉,但是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課文的導入當中后,信息技術以它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的特點使課文的導入更有意義更有效了。
(2)、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英語聽力教學中
1)、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主要是靠錄音機和教師本身來完成的。經典的畫面流傳已久:上課鈴響,英語教師抱著一堆書,還要拎著一部大錄音機匆忙趕往課室;上課時不斷地倒帶,不斷地說:wait a minute;機器破舊,再來一下卡帶,然后故作瀟灑:ok, let me read it for you……這種方式在計算機和網絡沒有問世時,普遍被認為是教學手段的一種重大的變革,也起了重大作用。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使用,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的不足就暴露無疑,而計算機和網絡剛好擬補了其不足。利用磁盤、U盤甚至移動硬盤存貯聽力材料。磁盤、U盤、移動硬盤具有容量大、攜帶方便、容易保存、復制快捷等諸多優(yōu)點。薄薄的一張磁盤可存貯相當于幾十盤錄音帶的內容,而一個僅僅64M的U盤的容量已經相當于幾十張磁盤,裝上幾個影音文件絕對不是問題,至于移動硬盤容量之大就更不言而喻。如果在把一些聽力材料,如英文歌曲轉換成mp3或wap格式,容量就更大了。磁盤、U盤、移動硬盤的復制比錄音帶的復制容易得多,輕輕一擊,則復制完畢;原來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幾秒鐘就能解決,效率之高可以想象;學生想把聽力材料復制帶回家加強練習也是彈指之間的事;并且,軟件及網絡聽力資源豐富,選擇空間大大增大。
2)、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錄音機播放聽力材料,單調煩悶,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厭倦,倒帶的麻煩也容易使學生精神分散。而采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聽力中的難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聽力。而且,在播放中,操作自如,教師可以隨意播放,任意前進、后退、反復。學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聽不懂,可以迅速而準確找到而重復聽。這一點是錄音機所無法比擬的。如果利用網絡進行聯(lián)機聽力練習,學生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操作,實現(xiàn)了英語聽力教學的因人而異,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3)、選擇地道的英語聽力軟件。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從某中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有些英語教師語音、語調不準確、規(guī)范,或者帶有明顯的地方口音(accent),勢必會給學生的聽力提高造成障礙。而好的聽力軟件,如《走遍美國》(Family AlbumU.S.A.)、《新概念》(New Consept)、VOA news、BBC news等,所播放語音純正地道,原汁原味,學生聽來則是一種享受,也會因為輸入的準確而使學生的輸出也準確,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語法的教學當中
提到語法,學生們馬上會聯(lián)想到那些可惱的、需要死記硬背的條條桿桿,所以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排斥感和厭惡感,甚至有些學生還無奈地感嘆:“語法,語法,真的拿你沒辦法”。如果我們還只是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巴去講解語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會陷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局面。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猶如雪中送炭,使老師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利用信息技術圖像、聲音、影像兼容的特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把語法規(guī)則融合到色彩豐富的圖片里、美妙的音樂里和生動的故事里。比如說在傳授主語從句時,利用學生可愛的照片
激發(fā)學生對媽媽的感激之情,然后問他們:
What my mother likes is ________. ( 我媽媽喜歡的是什么?)
What my mother dose not like is ___________. 我媽媽不喜歡的是什么?)
What makes my mother happy is __________. (使我媽媽高興的是什么)
What my mother needs is ____________. (我媽媽需要的是什么)
民意調查之后,對他們解釋像這樣主語部分用從句來表示的就是主語從句,再問:你媽媽了解你嗎?有一點大家都感同身受,媽媽對待我們就像我們是個孩子,屏幕顯示:That my mother treats me as a little child is obvious.同時解釋這個句子可以改寫為It is obvious that my mother treats me as a little child (很明顯媽媽待我就像對待一個孩子)接著多媒體呈現(xiàn)以下句型:It is important/impossible------ that 從句,歸納:It加 be加 形容詞加主語從句。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題量大、反饋速度快的特點進行鞏固練習。最后在燭光里的媽媽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把心理話向媽媽傾訴,用上下列句型:
What I most want to say is that------ (我最想說的是------)
What I want to apologize is that------ (我想跟你道歉的是------)
It is necessary that ------ (------ 是有必要的)
Whether------ is not important (是否------是不重要的)
It is important that ------ (------ 是重要的)
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可以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生動逼真的環(huán)境,將語法中那些生硬的東西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使語法的教與學輕松了很多,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法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學習的整合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學生的知識也要求博大精深才能與時俱進,而課外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的課外學習方式是光靠幾張試卷、幾道練習題,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知識面要廣、要多元化的要求,信息技術的橫空出世能彌補課堂和書本知識的缺陷,可以讓學生盡情地發(fā)現(xiàn)知識、獲取知識。所以我們要把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知識結合起來,通俗地說就是把信息技術當作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工具。
(1)將信息技術作為完成作業(yè)的工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學生們也對電腦網絡充滿了好奇,因此老師如果能把信息技術和作業(yè)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布置一些需要信息技術來完成作業(y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產生內在的動力,使他們覺的完成作業(yè)不是一件苦差事或沉重的負擔,表現(xiàn)出喜悅和求知欲望,就能積極的完成作業(yè)。
例如,今年的暑假作業(yè)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網絡型作業(yè)。高一必修四的第一單元所討論的話題就是節(jié)日,一般情況下,我們中國的孩子對我們自己的節(jié)日了如執(zhí)掌,但是對國外的節(jié)假日卻很陌生,所以正好利用暑假在家,學生可以接觸到電腦布置一個網絡型作業(yè),學生一定能興奮的接受這個任務,出色的完成作業(yè)。本人要求學生通過網上查詢的方式找出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月份有那些不同的節(jié)日,并通過自主探索,得出兩個節(jié)日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看看哪位同學搜索的結果最多,并把完成的作業(yè)通過e-mail 的方式上交。然后我把他們的作業(yè)(中國有: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建軍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西方有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放在我們學校的網站上,學生只要進入網站就可以查看別人的答案,可以相互對照,相互學習,了解到更多更全面的關于節(jié)日的知識。再如,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全班建立一個QQ群,讓他們在完成預習課文的作業(yè)時,碰到不懂的句子和讀不來的單詞就通過QQ詢問擅長英語的同學或老師。
(2)將信息技術作為拓展課外學習空間的工具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J. S. Bruner) 認為,“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創(chuàng)設一種能夠使學生獨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xiàn)成的知識,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積極的探究者?!?課外學習就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如何拓展學生的課外學習空間是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信息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是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空間的理想選擇,它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一個先進的平臺。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登入與英語學習相關的網站下載各種練習卷以提高筆試能力,可以通過英語俱樂部結交眾多優(yōu)秀的英語人士,`以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可以通過瀏覽英語故事、英語幽默,了解英語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網絡電子圖書館和網絡英語學習軟件,網絡電子圖書館不僅資料豐富、快速方便,而且內容還不斷更新不斷增加,網絡圖書信息的超文本特性能夠按照人的思維方式將信息進行最有效地組織,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書海中遨游,他們的學習過程、學習進度、學習內容不受時間和他人的限制,充分顯示了網絡利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靈活性。還有網絡英語學習軟件可以使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英語,而且其多媒體特性能使信息通過圖、文、音、像等方式進行處理和生動表達,還可以及時反饋學習結果,用激勵性語言進行激勵,如果學生答對了就會出現(xiàn)congratulations /well done//excellent等祝賀的語言,有助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答錯了就會出現(xiàn)“別灰心、加油、繼續(xù)努力”等語言鼓勵學生別放棄。提供免費學英語的網站不計其數(shù),我就推薦幾個最流行的網站:
http:/// http:///
http:///http:///
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層出不窮,通過信息技術來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使學生的探究興趣被激發(fā)出來,還使學生有了自主探究的學習經歷。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一個探究性學習過程,嘗到科學探究的甜頭,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產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把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學習相結合,即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了解不同的文化又讓學生明白了電腦網絡是一種有用的工具而不是一種玩具。
三 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中的問題
無可否認,綜觀近十年的教學實踐,在把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中,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更先進了,我們的教學資源、教學環(huán)境更優(yōu)化了,可以說信息技術引起了英語教學的根本性變革。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整合還存在著一些阻礙教育現(xiàn)代化的問題,只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才能揚長避短,使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整合走向成功,迎來最終的勝利。
1.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問題
(1)先進技術是教學輔助手段。對現(xiàn)代媒體技術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們要看到,先進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從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師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條件采取適當?shù)亩嗝襟w教學手段,為英語教學錦上添花。而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上,有些老師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外表華麗,內容中看不中用或者是用了一些不恰當?shù)膭赢嫷?,這樣在使用中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結果顯然達不到預期效果。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某些老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現(xiàn)代化媒體教學,使教師成為現(xiàn)代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如果把教師比作教學過程的“導演”,現(xiàn)代媒體只能算是“道具”,導演利用先進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學生這個“主角”的潛能,使其獲取知識提高能力?,F(xiàn)代教育技術只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之一。
(2)媒體資料的選擇要慎重?,F(xiàn)代教學傳媒技術對教學資料的運用包括錄音資料和電影資料等。這些資料對英語教學幫助很大。但我們在資料的選擇上要慎重,特別是當前的一些影視作品,能否成為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利用,是值得商榷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進行認真的挑選。
(3)任何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選任何一種媒體作為輔導手段都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利用現(xiàn)代傳媒技術上課,課堂筆記記錄困難: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吃力,長期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易喪失新鮮感,等等,這些都是不利于教學的。
2.學校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受經濟條件的約束,目前有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善的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可能教室里的多媒體演示器就是我們僅有的信息技術設備,而這個演示器的清晰度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差,影響了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效果。比起條件好的學校,我們在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方面是缺乏的,比如說,多功能教室和語音室都尚未真正投入使用。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是完成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載體,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那么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就好像是紙上談兵。我們希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也能飛入尋常的校園,真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大融合。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校的教學設備將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四 結束語
信息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而且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踐證明,信息技術成為輔助英語教學的工具之后,給我們的“教”與“學”都帶來了方便,快捷、生動、活潑的感受。當然,在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遏制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瓶頸問題,需要我們去摸索解決的辦法,去探求整合課的教學規(guī)律??傊F(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觀念不僅僅是教學設備現(xiàn)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現(xiàn)代化、教師素質的現(xiàn)代化。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概念、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積極推進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而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健康發(fā)展,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學手段,要讓它發(fā)揮獨特的作用,才能盡顯其優(yōu)勢,同時促進英語教學日益完善。
參考文獻
[1]尹俊華,莊榕霞編著.教育技術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南國農,李運林主編.電化教育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何克抗,《基Internet的教育網絡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
篇8
1 讓多媒體技術成為政治教學的助推器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而筆者更深刻體會到:它是政治教學改革的助推器。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很多學生注意不穩(wěn)定、不持久,常常出現(xiàn)走神、做小動作等現(xiàn)象。這是因為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是有限的。對于中學生來說,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甚至厭煩。而政治課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枯燥的代名詞。如果能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一種具有新意的刺激,便使學生從原來的抑制、分心狀態(tài)轉化為興奮、集中狀態(tài),隨即對下面的知識產生興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課堂教學中,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視聽結合、講練結合、動靜結合”,是通過多種感官來參與的,這更符合一般人的學習規(guī)律,更貼近一般人認識各種事物的規(guī)律,更契合學生的學習認識規(guī)律,自然會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學習“做個聰明的消費者”時,區(qū)分消費者在經濟生活中較容易受到侵害的5項權利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借助很多生活中的案例,但是單純的文本型的案例,很難讓學生保持興趣和注意力。于是筆者搜集了一些關于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漫畫、圖片、視頻,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這樣一來,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很集中,發(fā)言也很精彩,課堂效果非常好。這樣通過多媒體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 多媒體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在抽象的政治課堂教學中,許多知識和事理由于不容易表現(xiàn),而學生與社會的接觸相對來說比較少,學生缺乏相應的社會政治經驗,就造成對許多內容難以想象、難以表達,因此不能很好地認清或抓住事情的道理或本質。而由于多媒體能形象直觀、圖文并茂,所以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課件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發(fā)展演化過程、社會現(xiàn)象到本質揭示過程予以展示和呈現(xiàn),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政治知識,同時也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在學習“走依法治國之路”一課時,依法治國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一個問題。學習時,筆者播放了視頻“新修改的選舉法實現(xiàn)同票同權”,出示問題:這樣的修改你認為有什么意義?要求學生小組討論,最后歸納總結得出“依法治國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過案例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易于學生接受和掌握。并且使學生感受到法律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學習、探究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1.3 多媒體有利于“讓生活走進課堂”
思想政治來源于生活,是社會實踐的總結與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政治教師更多的是要把課本知識還原為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生活走進課堂。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討論主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他們對問題進行思考。多媒體情境創(chuàng)設的素材應該多樣化,包括教材本身的內容、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日常生活和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例以及各種節(jié)假日喜慶活動等。這種類型的情境教學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實社會的關注與思考,提高對事物的觀察與分析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讓社會投給我贊成票”這一課時,導入部分筆者給學生展示“最美司機——吳斌”的感人事跡,讓學生談談對責任的認識,從而導入新課。選取這類貼近生活實際的素材,既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貼近生活的原則,又能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
隨著學習的深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營造更開放的學習和思維空間,倡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政治學科的獨特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并能深入分析身邊的小事、小問題。在不斷的動態(tài)觀察與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觀世間風云、察萬物瞬變”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意識。
1.4 多媒體有利于拓展教學容量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重要的一點是信息量的極度增大。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xiàn)高密度地傳授知識,大信息量的最優(yōu)處理,增強課堂效果。尤其在大容量的復習課上,可以利用課件邊復習邊進行課內練習、矯正練習、遷移性練習,大大縮短教師板書時間,及時進行錯誤訂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證明的狀態(tài),以實現(xiàn)更高效的課堂。
2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政治課的講授方法可謂多種多樣。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效果是最重要的。當多媒體設施應用于教學后,對課堂起到顛覆性的作用。然而如果把多媒體課件當成萬能鑰匙,就會出現(xiàn)偏差。無論設施多么先進,它始終都是輔助設施,始終是屬于從屬地位。過分依賴多媒體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究竟應該怎樣合理利用,也值得思考。
2.1 正確認識課件教學的作用
首先它不能包辦一切。課件教學的作用就應該在于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無法用適當?shù)氖侄稳ソ沂疽恍╇y以理解的概念、規(guī)律的弊端。通過課件教學,使學生更易理解知識,獲取知識更輕松。對于政治課而言,運用課件教學,就是要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把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讓學生有興趣。如果圖省勁,片面地擴大課件的作用,泛濫地運用于教學之中,反而會喧賓奪主。
2.2 不能以課件代替教學的全過程
生本教育,最核心的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可是在教學中經常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在上課時,把課件作為中心,學生在下面就像看電影一樣,有的甚至一個字的板書都不存在,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值得深思。要使學生正確理解政治知識的產生過程和發(fā)展過程,就應該適當?shù)剡M行質疑、討論和思考,并將重點以板書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不管是什么學科或課型,有一些核心的東西,是需要用板書保留加深印象的,若一味地用課件代替板書,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做法,既無法體現(xiàn)政治的問題思路,又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無法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因此,完全代替黑板的課件教學是不可行的。
2.3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現(xiàn)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但是有很多教師完全“拿來主義”,這是不可取的。其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適度。注重適用性,要能明確有效解決政治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因此,教學媒體的采用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可濫用。
篇9
關鍵詞 體育課堂;多媒體;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1-0135-02
1 前言
體育教師要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來指導體育工作,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在體育課中不僅得到鍛煉,身心還能和諧地發(fā)展。而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遠遠不能達到上述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不是其他學科的專利,在體育課堂中同樣也能使用多媒體,同樣也能讓體育課堂趣味無窮、精彩無限。筆者結合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談談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嘗試。
2 用好多媒體的前提
2.1 教學觀念的轉變
傳統(tǒng)的體育課的模式是:大多數(shù)教師都要求學生先跑幾圈活動一下,然后就是講解授課內容,教師示范動作要領,最后學生自己練習。這樣毫無新意的教學內容會一點一點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所以,體育教師要嘗試利用多媒體改變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易學易懂,印象深刻,讓單調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2.2 自身素質的提高
素質教育下的體育教師不但要掌握體育知識和動作要領,能熟練使用一些現(xiàn)代儀器,還要有一定的課件制作水平,使用的熟練程度也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理解和參與運動的熱情。尤其是關于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指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優(yōu)化教學過程。如果因為自己是體育教師,而小看了自己所教科目的藝術性和技術性,那就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合格的體育教師。
2.3 合理利用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方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它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提高教學效率而服務的。不能一味地使用、依賴多媒體,不是所有的體育教課都可以應用多媒體,學生上體育課還是以練為主。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一種補充,是一種輔助教學。
3 如何用好多媒體
3.1 多媒體讓備課更高效、更全面
體育課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沒有一個明確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這就導致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根本不備課就上課,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內容單純地傳授給學生,即使要備課,也只是通過查看參考書和一些圖片確定講課內容,教師知識來源的單一性勢必影響教學效率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應用多媒體進行備課,就能提高體育教學備課的效率。通過網絡,可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圖片、錄像、視頻等,使體育備課內容豐富全面、圖文并茂,使教學方法更多樣、更靈活,教學效果更明顯、更有效率。另外還可以隨時對備課內容進行更改,這樣既減輕體育教師的教學負擔,又提高備課的準確性,使體育教學有了強大的技術后盾,真正達到高效備課、全面?zhèn)湔n的目的。
3.2 多媒體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
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能改善機體生理功能,促進思維發(fā)展,使人注意力集中,想象力豐富,大腦精神興奮和抑制得到良性調節(jié)。聽聽輕松愉快的抒情音樂,可使人體內產生一種叫乙酰膽堿的化學物質,這對改善大腦功能、增強記憶頗有裨益,較快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體育課堂中加入音樂輔助教學,能夠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很好地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
如在學習快速跑時,在上課伊始運用多媒體選擇歡快、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興趣,并按音樂節(jié)拍做各種身體練習,使學生在音樂聲中振奮精神,提高興奮性,充分活動身體避免運動損傷。然后教師領做原地擺臂練習,培養(yǎng)正確的跑姿練習,講解示范跑的動作要領。在最后播放配樂《小白船》韻律操。放松身心,體現(xiàn)心靈美。這樣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一節(jié)課的學習,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3.3 多媒體激發(fā)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運用多媒體把教學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變動為靜,變快為慢,有利于學生理解比較復雜的、抽象的知識。由于體育室內課理論知識較抽象,文字、材料、插圖單調,體育實踐課動作技術性強,結構復雜,學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領。如果把理論和實踐知識有創(chuàng)造性地制成課件,并與圖片、相關視頻的部分鏡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整技術動作,通過“慢鏡頭”“定格”“快進”的方式逐漸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逐次講解各個分解動作,讓學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動作的技術要領,增強理解深度。另外通過課下調查,記錄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員,在制作課件時,向學生的喜好靠攏,可以激發(fā)學生向所喜愛的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項目模仿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指導實踐,使課堂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應用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授籃球投籃技巧時,通過剪輯NBA精彩賽事以及一些優(yōu)秀運動員的比賽錄像到教學軟件中,在上課過程中播放給學生看,并運用多媒體分節(jié)講解,讓學生看清動作要領,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籃(主要是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上籃、雙手胸前投籃)技術的動作要領。學生看得清,聽得明白,而且看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當然就激發(fā)了學習熱情。運用多媒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被動學習為制動學習,縮短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質量。
3.4 多媒體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媒介
體育教學除了要強健體魄外,還要培養(yǎng)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下一代。這時同樣可利用多媒體,比如播放清朝末年百姓吸食鴉片而導致身體瘦弱,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跟病人似的,民不聊生,當時清政府的官兵有一半吸食鴉片,一個個都面黃肌瘦,瘦骨嶙峋,毫無抵抗力,被歐洲列強嘲笑,稱為“東亞病夫”的相關歷史畫面,讓學生從心底認識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然后再剪輯有關倫敦奧運會的片段放給學生看,了解我國的獲獎情況,觀看奧運健兒為國爭光,奮斗拼搏,讓五星紅旗飄揚在賽場上的場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意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
篇10
關鍵詞: 課程改革 歷史教學 教學方法
21世紀對公民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成為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起點。課程改革旨在解決現(xiàn)行課程體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知識技能取向的課程目標,繁、難、偏、舊且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課程內容,有嚴重“分科主義”傾向的課程結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課程實施,選拔取向的課程評價,中央集權的課程管理等。我們希望通過改革,構建好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為了改變課程目標過于注重知識技能的價值取向,新課程確立了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作為各學科課程目標的共同框架的價值取向,從而使學科教育的中心由學科轉向教育,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任何一門課程的教育都必須以人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歷史也不例外。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歷史教師應注重智力的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并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把學生作為完整的教育對象,致力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這是新課程的新理念、新追求,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將課程理念提到時展的高度,這是以往歷次課程改革從來沒有過的。
在這樣的新課程理念下,變傳統(tǒng)的說教式應試教育為應用型的科學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那么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
教學方法。
一、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條件之一?!薄胺e極的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不可欠缺的心理品質?!迸囵B(yǎng)學生的這種心事品質,使之養(yǎng)成終生求知的習慣,是每個教師首先要做好的工作??蓮娜缦聨讉€方面做起:
(一)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求知欲。
學生的求知欲強烈,學習興趣就會濃厚,而求知欲的產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學中巧妙地預設疑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避實就虛地設置懸念,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急于探知其中的奧秘。例如講述《破解彩陶之迷》這一課,我先將各種彩陶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歷史,再進一步深入提問:“你能想象出它們是怎樣制作的?它們的用途是什么?那些神秘的圖像代表什么?反映出遠古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什么樣的感情意識?”學生聽了以后很感興趣,從而激起了求知欲。
(二)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動起來。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啟發(fā)式教學是指讓學生動起來,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并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種方法。如:講“大禹治水”時,我讓學生收集資料,談談對“大禹治水”的啟示。又如,講“都江堰”時,我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修建它?”“它修建的時間、地點、人物、用途如何?”“它如何改變了西南易澇、東北易旱的狀況?對環(huán)保有何作用?”“為什么說它是我國古代效益最好、歷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層層設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都江堰代表了我國時期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三)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再現(xiàn)歷史場面。
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歷史知識,介紹歷史人物,再現(xiàn)歷史場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如:在講“北京人”時,我這樣敘述:“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北京人從巖洞里走了出來,他們前額低平,發(fā)際向前,眉骨粗大,嘴巴前突,鼻子寬扁,頭部多少有些向前微傾,有些像猿,特別是他們身上那層松軟的細毛……可他們能直立行走,又可斷定他們是人。他們手里拿著木棍、石頭,去圍攻野獸,很快就抓獲一頭野豬,拖回山洞――他們生活的地方,洞內燃著一堆火,他們把野豬掛在火上烤,陣陣‘肉香’撲鼻而來,然后每人撕扯一塊大嚼起來。”這樣就把北京人的體質特征、生活習性等生動地再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既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甭?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著名專家埃德加?富爾在其著作《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未來世界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者,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教會學生學習,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課程改革的今天,特別要考慮如何教會學生觀察思考歷史問題并提出觀點的方法。學生只有學會研究歷史,深刻地理解歷史,才能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理清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于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思考、去分析,采用比較法、歸納法對不同歷史事件、人物或同一事件、人物的知識點進行比較或歸納,如:“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或“評價秦始皇其人”。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終身學習,才能提高綜合素質。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活動課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具有一定實踐性的課程,它的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它不是可有可無的課外活動,它已成為教學內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基本素質,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舉辦講歷史故事、成語故事,寫歷史小論文大賽。
初中學生好勝心較強,反應很熱烈,因此會積極地準備。這樣的比賽,既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豐富他們的歷史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組織學生畫畫、做陶器。
如在學完第二課“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后,我指導學生想象氏族公社時期河姆渡人的房屋結構,并畫成圖。每個學生都憑自己的想象,畫出了想象中的房屋。又如在學完第一單元后,我指導學生課外制作陶器。學生有的用黏土,有的用橡皮泥,還有的用面粉,仿制了許多陶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四、改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同志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薄叭绻蝗?chuàng)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fā)展起來,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彼?,要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就要堅持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就成了國家繁榮的關鍵。我認為教師應在每門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歷史學科也不例外。
(一)使學生具有永不熄滅的創(chuàng)新欲望。
要不斷創(chuàng)新,首先就要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斷創(chuàng)新的欲望,才能進行有意識、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活動,也才可能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中國具有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對于這些,中學生總是充滿好奇,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在教師看來也許非常幼稚,甚至無意義,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一種探索、一種創(chuàng)新,是一種對好奇心的滿足,學生正是帶著這種好奇心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所以不論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么幼稚,多么無意義,教師都不能簡單地否定。如果學生的每一次探尋遇到的都是教師的“不可能”、“無聊”的評價,那么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就會慢慢萎縮,以致消失。
(二)使學生具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1.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
知識經濟時代,創(chuàng)新活動是人們從事的主要活動。既然是創(chuàng)新,就預示著風險,而且,當創(chuàng)新成為社會的一種普遍行為時,知識創(chuàng)新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失敗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一次創(chuàng)新的成功也許是千百次創(chuàng)新活動受挫的結果,一個人創(chuàng)新活動的成功也許是成千上萬的人創(chuàng)新失敗的結果。面對創(chuàng)新路上的困難,人們只有具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始終如一地堅持創(chuàng)新,才可能獲得成功。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應該是歷史學科的優(yōu)勢。人類歷史上科學技術的重大發(fā)明很多都是科學家經過艱苦的勞動和無數(shù)次的失敗才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使他們逐步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2.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所謂發(fā)散性思維,就是圍繞問題多方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的過程?,F(xiàn)行的歷史教材總的來講比較重視科學性、邏輯性,而對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方面并沒有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來彌補,通過開展“歷史小論文”、“歷史創(chuàng)作”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一個學生在歷史小論文中通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展開了多方面的聯(lián)想:首先是“縱向聯(lián)想”,指出文天祥視死如歸的力量源泉來自“民族的浩然正氣和熾熱的愛國之心”;接著展開“逆向聯(lián)想”,痛斥當今社會上極少數(shù)只顧個人利益,忘了國家利益的社會渣滓;另外還展開“橫向聯(lián)想”,聯(lián)想到今天的青年學生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tǒng),不辜負老一輩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擔負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由一位歷史人物的事跡,這個學生展開了如此豐富的聯(lián)想,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散性的特點。如果經常開展這類活動,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包括學習過程方法掌握與選擇的獨特性,思考問題角度與質疑內容的獨特性,解決問題方式的獨特性,學習結果表達的獨特性。
(1)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
對現(xiàn)成的科學理論和傳統(tǒng)觀點提出質疑是創(chuàng)造出新穎、超常成果的途徑,也是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需要。試想,如果我們對已有的理論和成果不加任何質疑地全盤接受,人類將永遠停滯不前。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
一個學生在《從隋亡唐興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煬帝心胸狹窄、不容賢才是導致隋朝迅速滅亡的催化劑;而唐初“貞觀之治”與唐太宗愛護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該生從人才的角度分析隋滅唐興,這在以往著述中也是很少提及的,這種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膽而可貴的。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義,求得解決,這樣學生才能進步。
(2)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標新”和“立異”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大膽獨立思考,敢于標新立異、反彈琵琶,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①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使其能認識到任何學者、權威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任何人都有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可能,應樹立“班門弄斧”、“異想天開”的思想。
②在教學上要發(fā)揚民主,為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條件?,F(xiàn)代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即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知識,這就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標新立異的機會。而學生的標新立異往往伴隨著幼稚和錯誤,對于這些,教師如果簡單地加以否定,不僅會剝奪學生探索新知的樂趣,而且會使他們變得謹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實上,只有犯過“錯誤”,才能改正錯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標新立異,教師一定要加以保護。
在歷史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品質,既有利于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又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總之,實施歷史新課標,轉變理念是前提,興趣和方法是成功的捷徑。面對新課程,教師只有結合實際,深入研究教材,不斷探索,才能完成教改任務,實現(xiàn)教改目的。
參考文獻:
[1]韓震,梁俠.《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迎接知識經濟的教育創(chuàng)新.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10.
[3]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討.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8.
[4]李景華.思想政治教學藝術散論.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9.12.
[5]張保華.中學歷史教學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現(xiàn)代教育技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1.
- 上一篇:生物統(tǒng)計學研究方向
- 下一篇:生態(tài)多樣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