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4: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探究式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193-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課堂教學研究領域涌現(xiàn)出了許多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比如,問題驅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其中尤以探究式教學備受關注.它主要是以問題情境作為教學的平臺,以數(shù)學化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以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結論或發(fā)現(xiàn)為教學內容的重要構成,以師生互動作為課堂學習的基本方式.為“探究式教學”理論奠定基礎的應當首推杜威基于“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提出的“做中學”的教育思想.杜威基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jīng)驗的不斷改造和改組”等幾個基本命題提出了“思維五步教學法”:設置疑難情境、確定問題、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證明假設,并特別強調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做中思維,以實際行動來驗證假設,貫徹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探究學習思想.而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沒有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學習活動缺乏靈活性,“悟”的過程太短,甚至沒有.教師直接告訴知識后,進行大運動量練習――先定義,再示范幾個例題,大量練習成為常態(tài).學生習慣于依賴,解答老師布置的、各種教輔中的題目,缺乏獨立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能力,“知識”量大,但缺乏靈活性、變通性.
我們知道,數(shù)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三大基石是:理解數(shù)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教師對知識的理解、表征以及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從數(shù)學學習的角度看,使學生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思維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根基所在.知識是教師教學研究的核心,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也是教師應關注的著力點.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呢?我們以某初中教師的一段教學案例來分析.
這是一節(jié)復習三角形全等的課程,教師采用“基礎檢測―復結―能力提升―綜合應用”的策略,在復習過程中不是直接羅列知識點而是注重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補全條件,判斷在下列三種情況下如何增加條件才能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已知兩角相等;已知一角和一邊相等;已知兩邊相等;再一步步啟發(fā)學生理解并運用判定定理證明.然后提問已知兩邊和一邊的對角相等(SSA)的條件能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若能,給出證明;若不能,請同學們舉出反例.并通過畫三角形是否唯一的活動過程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這樣循循善誘的過程促使學生能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避免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最后綜合應用時教師也沒有直接給出題目答案,而是注重學生探究,引導學生討論,促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和變化.
例題如下:在三角形ABC中,∠ACB=90°,AC=BC,直線MN經(jīng)過點C,且ADMN于D,BEMN于E,請根據(jù)題意,把圖形補充完整,找出圖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寫出DE,BE,AD三條線段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畫出滿足題意的圖形,教師巡視,然后以四人為小組討論交流,看畫法是否相同,不同的又是否正確呢?教師及時指導,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并選出不同的做法讓學生展示匯報.但學生很難考慮全面,因此,通過匯報交流,教師一步步追問并引導怎樣想到這幾種情況,關鍵是怎樣選擇不同情況的分類標準.主要是由特殊到一般,首先考慮直線MN在AB的同側,再考慮MN在AB的異側得到的結論是否有變化呢?最后全班總結了有以下三種情況:
然后教師在黑板上演示了情況一的證明過程,并讓學生完成情況二和三,從而發(fā)現(xiàn)它們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1)如圖①若直線MN在AB的同側在ABC中,∠ACB=90°,∠ACD+∠BCE=90°,又直線MN經(jīng)過點C,且ADMN于D,BEMN于E,∠ADC=∠CEB=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90°(已證),∠DAC=∠ECB(已證)AC=BC(已知),
ADC≌CEB(AAS),CD=BE,CE=AD,DE=CD+CE=AD+BE;
(2)如圖②若直線MN在AB的異側在ABC中,∠ACB=90°,又直線MN經(jīng)過點C,且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ACD+∠BCE=∠BCE+∠CBE=90°,
而AC=BC,ADC≌CEB,CD=BE,CE=AD,DE=CE-CD=AD-BE;
(3)如圖③在ABC中,∠ACB=90°,又直線MN經(jīng)過點C,且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ACD+∠BCE=∠BCE+∠CBE=90°,∠ACD=∠CBE,
AC=BC,ADC≌CEB,CD=BE,CE=AD,DE=CD-CE=BE-AD;
DE、AD、BE之間的關系為DE=BE-AD.
通過探究過程,教師讓學生總結了自己的收獲及對三角形全等判定條件的本質理解,更加深刻.探究式數(shù)學教學通常由發(fā)起、探索和討論與總結三個階段構成.在發(fā)起階段,教師首先為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蘊含重要數(shù)學思想并可以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情境,并提供相應的資源與工具以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同時預測學生對問題的可能的解決方案.在隨后的探索階段,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探索,并且要求學生不僅自己能夠深入理解問題解決的方法,而且能夠向同學們解釋和說明他們所采用方法的合理性.教師巡視并監(jiān)督學生問題解決情況,收集相應信息為下一階段的小組匯報、全班共享奠定基礎.而討論與總結階段主要是教師選擇特定的學生或小組向全班進行匯報,并對各小組匯報的順序進行排列,目的在于通過全班討論,幫助學生在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之間建立聯(lián)結,體會其中蘊含的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吳正憲認為,引導學生探究新知是一種教學藝術.這種教學藝術要善于喚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和熱情,讓學生充滿靈氣的大腦和充滿創(chuàng)造的雙手充分活動起來.使學生在探究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創(chuàng)造.要掌握這種藝術,就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真誠耐心地等待“發(fā)現(xiàn)”.“問題”往往被視為探究學習的核心,而探究學習正是數(shù)學教學的生命線.教學的藝術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第二,千方百計地燃起“火花”:(1)讓學生享受數(shù)學的美,喜歡思考,領會其思想方法;(2)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第三,巧妙靈活地引導“探究”.教學的過程不僅要激發(fā)起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與需要,更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解決自己的困惑,享受參與探究的快樂.第四,滿腔熱情地關注“生成”.教學過程要讓學生深刻領會到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知道其來龍去脈.既要關注生成,同樣要關注預設.預設與生成和諧地融為一體時,課堂教學才會精彩紛呈,閃現(xiàn)出教學藝術的光輝.
在合作探究式教學中,我們把教師定位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共同研究者,表面看是一種角色的轉變,實際上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這個過程并不是一種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只有教師具備了這樣的教學觀念,才會在課堂中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合作探究式教學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
事實證明,如果教師為學生安排好學習的一切,設計好每一步的思維路線,學生被牽著走,這種方式乍看起來,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較多的知識.但這種做法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學生長期處在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容易形成一種依賴性,遇到問題懶于思考,也不會思考,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危害頗大.在合作探究式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首先必須讓他有一種自覺的主動的探究意識,也就是要有一種學習的主體意識;其次必須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它包括與研究課題相關的知識基礎和適當有效的研究方法.要彌補這一不足,對學生來說就是要轉變學習觀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習和掌握一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對教師來說,一是要和學生談一下這種學習觀念,讓學生從概念上有所了解.二是要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這種學習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只有學生的學習觀念轉變了,學生的角色轉變才有真正的意義,合作探究式教學也才有實現(xiàn)的基礎和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賀建強.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孫艷明.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課堂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篇2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教學案例
現(xiàn)如今,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我國中小學教師也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教師。小學數(shù)學作為主科課程,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著學生未來對數(shù)學知識的看法。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案分析教學案例,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
一、重視探究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實際上,我國教育界之所以選擇探究式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探究式教學課堂,其主要原因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主對教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索,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研究顯示,探究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起著引導和輔助的作用,而學生則是通過教師的幫助逐漸找到答案,并開始學會動腦思考。尤其是在數(shù)學課堂上,探究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途徑,學生可以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確定答案;也可以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無形中就會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這也充分說明,數(shù)學教師必須要重視探究式課堂教學,在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尋找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熟悉計算不同梯形的面積,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首先,教師提出問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它是怎么來的?”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導入課堂,然后出示教材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次提問:“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為什么是梯形的面積乘以2?”出示第2題,通過不斷的提問,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解決教師出示的習題,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同時也能提升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為學生講解數(shù)學習題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實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理解掌握數(shù)學概念知識,進而讓學生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對學生提出問題:“放學后,小花和小明、小美他們三個人一起玩游戲,小花贏了2局、小明贏了5局、小美贏了1局,那么他們三個人一共贏了多少局?”小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在完成提問之后,教師應給學生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這樣才會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歸納探究教學內容,展開綜合教學評價
總結教學知識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總結教學知識的目的是加深學生的記憶力,鞏固知識。因此,在完成探究式教學之后,教師要能歸納探究教學內容,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對比,觀察探究式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歸納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自主總結學習知識,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總結教學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能采用多種探究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如,在教學20內的數(shù)的分成時,首先讓學生認識個位、十位,才能進行分成,讓學生回憶總結10以鵲氖分成的規(guī)律,比較與20內分成的不同,如16是由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學生在總結和對比中就加深了認識,明白了數(shù)的組合。
其次,教師要對探究教學展開合理的評價,從而探索出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探究教學方式,教師要運用多種評價方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以學生為主體,深入鉆研教學內容。教師必須要結合新課標提出的教學方法和要求,利用探究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確保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完成商的近似值的教學后,教師可以提出類似于“0.666是循環(huán)小數(shù)嗎?”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總結,這樣學生既可以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也能學習新的知識點,以便于日后的運用。對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評價,教師要能找到評價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總而言之,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因材施教。教師要能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尉豐.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實踐分析[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4(18):41.
[2]宋永利,豐偉霞.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0).
篇3
關鍵詞:高中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新課程標準
案例啟發(fā)教學是目前教學研究的重要領域,是一種將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在地理領域的研究能力,發(fā)展學生在地理領域中的優(yōu)勢。[1]近年來與案例教學相關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高中地理中對案例教學的研究應該對原有的教學理論基礎上進行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改善。
一、概述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
(一) 案例啟發(fā)教學的概念
案例啟發(fā)教學法實際上就是細致描述個體對象在實踐過程中的具體情境,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的一種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的描述方法和描述對象相關的規(guī)定是比較寬松的,一般來說通常為對對象成長與變化的過程進行的描述,但是也可以是對教學實施過程的一種描述,同時也可以是對師生交往過程中的一些具體想象的描述。通過對整個案例選取過程的觀察與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案例啟發(fā)教學的目的是想人們提供一定的有關時間發(fā)展實踐、背景、環(huán)境的因素,通過這些因素的提供不斷激發(fā)人們進行反思,發(fā)生改變。[2]對于高中地理來說,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主要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選取相應的地理教學案例,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實施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的內涵
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實際上就是在原有教學目標基礎上,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儲備等情況相結合,通過地理案例對學生分析、思考、談論問題進行啟發(fā),從而使學生對地理原理進行靈活掌握,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一種互動式教學。從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的本質來說,它更加強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維,提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地理知識的有效遷移。
(三)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的主要特征
1. 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它更強調學生在地理案例中可以主動對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與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首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給定的案例對學生進行引導,不斷引導他們進行主動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2. 案例啟發(fā)教學的實踐性
案例啟發(fā)教學中的地理案例實際上是來源于社會的真實案例,案例啟發(fā)教學就是將學生放在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置身于案例中的某一角色中,通過自己原有的知識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3]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到一起,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地理問題能力的提高,這一點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
3. 案例啟發(fā)教學的探究性
案例啟發(fā)教學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有利于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的轉變,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格局,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的能力。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噓聲的創(chuàng)造潛能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fā)。
4. 案例啟發(fā)教學的教育性
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中選取的案例都是來源于真實的生活中的,其中還蘊含著一定的價值觀念等。教學的實施過程實際上就是將具體的案例請將與學生主體進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分析問題的同時也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駕駛應該對案例中積極的情感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通過相應的引導,促進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之間走向健全與完善,將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中的教育性更好的發(fā)揮出來。
二、高中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實施的意義
(一) 教學內容重視實踐
實踐教學是地理學科中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關鍵所在。案例啟發(fā)教學的內容一般選取的都是在社會中真實發(fā)生的、與地理學科聯(lián)系緊密的典型案例,其中應該同時包括一些需要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和思考的內容。由此可知,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應該重視實踐的過程,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案例啟發(fā)教學學生可以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地理知識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只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培養(yǎng)相互來的人才才會與社會要求相符合。
(二) 教學過程重視互動性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通過合作、探討等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教師要增加互動,深入到探究內容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探討真正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地理案例啟發(fā)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人際交往的過程,不斷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與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最終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4]
(三)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地理教學中教學目標為學生地理知識性學習的實現(xiàn),素質教育一經(jīng)提出,對高中地理教學目標進行了完善,高中地理教學不但要保證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更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從而促進學生智力、身心、知識的全面發(fā)展。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在這里的作用更大,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地理知識,而且在社會活動參與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智力開放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是一種與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相符合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案例啟發(fā)教學在高中地理中的實施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地理教育工作者應該進行積極的探索與研究,使案例啟發(fā)教學的優(yōu)勢在高中地理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通過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地理案例啟發(fā)教學法是一種可以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教學策略,同時也是一種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羅輝,何娟. 高中地理新課程案例教學探索研究[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3).
[2]曲忠厚. 高中地理新課標教材中的“案例”分析與運用――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實驗教科書(必修)為例[J]. 課程.教材.教法,2009,(1).
篇4
關鍵詞:探究式;高中;數(shù)學教學
通常我們將科學課中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稱為探究式學習(inquiry learning),具體地講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學習特定的材料、問題及文本時采用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過程,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完成理解、體驗并應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的任務.探究式學習和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倡導學生的深入?yún)⑴c,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感悟及發(fā)現(xiàn),促進情感變化與認知變化的統(tǒng)一,能推進學生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與先前體驗的不斷發(fā)展.
■基于“問題導學”的探究式學習
“問題導學”將學生的“學習”作為根本的目的,教師借助于問題載體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為現(xiàn)代教學的思想基石的“問題導學”實現(xiàn)了三個轉變,即:教學重心由以往的“教”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學”,教師的作用由以往的“傳授”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導”,學生也由以往的“聽受”角色轉換為現(xiàn)在的“學”.
案例1 我們可以通過下述的問題來開展“函數(shù)零點的存在性定理”的學習.
讓學生準備一條細線與一支筆,并把它們放在桌上,把細線當做函數(shù)圖象,把筆當做軸,并保持不動,通過活動細線A,B兩個端點,對筆和細線的交點個數(shù)進行觀察,同時思考下述幾個問題:
問題一:若A與B這兩個端點位于筆芯的兩端,那么細線和筆所在的直線的交點個數(shù)有幾個?交點會分布在什么位置?
(1)圖1能否算是一種情況?
(2)圖2能否算是一種情況?
■
圖1
■
圖2
問題二:若A與B這兩個端點分布在筆芯的一側,那么細線和筆所處的直線的交點個數(shù)有幾個?
問題三:細線與筆芯在何種情況下必有交點?若出現(xiàn)細線斷的情況,是否可以保證?
問題四:根據(jù)函數(shù)零點的相關概念,上述結論該怎樣通過數(shù)學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上述的四個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然直觀地確立了函數(shù)零點的存在性定理.
■基于“變式引申”的探究式學習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轉化命題的方法就是“變式”. 針對以往學過的命題,進行拓展、引申與變式,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而且也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思想、方法及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案例2 已知f(x)=x2-2x+b2,若?坌x∈0,■, f(x)>1成立,求實數(shù)b的取值范圍.
變式:?堝x0∈0,■, f(x0)>1成立,求實數(shù)b的取值范圍.
引申:已知f(x)=x2,g(x)=■■-m,若對于?坌x1∈[-1,3],?堝x2∈[0,2]使得f(x1)≥g(x2),求m的取值范圍.
■基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式學習
在教學中使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及嚴謹性.
案例3 有一壁畫(圖3),A為最高點,和地面的距離是4 m;B為最低點,和地面的距離是2 m. 如果從C處(距地面1.5 m)觀賞它,那么和墻相距幾米時,視角θ最大?
改編題:小明在國慶期間去參觀畫展,在壁畫前方有垂直于地面的透明玻璃墻. 圖4是小明欣賞這幅壁畫的縱截面示意圖,已知壁畫和玻璃墻間的距離OC是1 m,壁畫的高度是2米,壁畫底端和地面的距離BO是1 m. 如果小明身高a m(0<α<3),若他在壁畫的正前方的x m處欣賞壁畫,那么觀看這幅壁畫上下兩端所成的視角θ在x為幾米時最大?
■
圖3
■
圖4
原題為單純的數(shù)字計算,缺乏思維的張力,而聯(lián)系實際改變的試題涉及了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區(qū)分度有所提高.
■基于“構造創(chuàng)設”的探究式學習
從條件到結論的定向思考是我們解答數(shù)學問題時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有些問題使用此種方法很難找到答案.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通過想象、遷移、變形、構造、加工的方法來處理題目中的信息,構建新的數(shù)學模型. 構造法指的是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命題轉換,以找到答案的方法.
案例4 已知sinA+sin3A+sin5A=a,cosA+cos3A+cos5A=b,
求證:當b≠0時,tan3A=■.
■
證明:如圖5,因點M(cosA,sinA),N(cos3A,sin3A),P(cos5A,sin5A)均在單位圓上,連結OM,ON,OP,則有│MN│=│NP│,于是MNP為等腰三角形,其重心必在NO上. 又MNP的重心坐標x=■(cosA+cos3A+cos5A)=■b,y=sinA+sin3A+sin5A=■a,故tan3A=■a÷■b=■.
■基于“批判反思”的探究式學習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時,可以將“認知沖突”作為誘因,教師通過對學生在認知上所存在的矛盾的揭示,將學生置于“心理失衡”的狀態(tài). 學生為了改變這一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就會主動地尋找新的知識點與理論,以期實現(xiàn)知識結構的平衡. “批判反思”的方式效果明顯:不僅能夠刺激學生的智力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能及時地糾正學生在認知方面的錯誤,滿足構建知識的需求.
案例4 已知函數(shù)f(x)=│x2+2x-1│,若a<b<-1且f(a)=f(b),求證:-1<ab+a+b<1.
對此類題目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進行解答:
由a2+b2=2-2(a+b)變形為(a+1)2+(b+1)2=4,即為圓的方程,從而產生:
解法1:數(shù)形結合法,如圖6,點(a,b)(其中a<b<-1)的軌跡是以(-1,-1)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的■(不含端點),設t=a+b,由線性規(guī)劃知識可得t∈(-2-2■,-4).
解法2:參數(shù)法,由(a+1)2+(b+1)2=4及(a<b<-1)可設a+1=2cosθ,b+1=2sinθ(cosθ<sinθ<0),可規(guī)定θ∈π,■,故ab+a+b=(a+1)(b+1)-1=2sinθ2cosθ-1=2sin2θ-1,所以得ab+a+b的取值范圍為(-1,1).
■
篇5
教學案一體化一方面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地理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對提高教師的教材處理能力、課堂組織能力、指導評價能力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1 教師要成為教學資源的組織者、引導者,避免走形式化誤區(qū)
實施教學案一體化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有利于教,在教學案形成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具備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yè)心,確立要上最優(yōu)秀的課的觀念;其次,應注意廣泛收集、整合各種地理教學資源。如地理圖像、地理試題、地理課件、社會熱點等,在這些大量地理信息的基礎上對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作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從而制定出具體的教學案設計方案,而不是隨意摘抄,甚至從網(wǎng)上下載完整的教學案。
教學案形成后,教師并不是一成不變地照抄照搬,照本宣科,而是要把這些內容熟悉、內化,并融合自身的一些優(yōu)點,適當增刪部分內容。利用時既不能把教學案當作輔導材料不聞不問,也不能把教學案當作純粹的練習講義,從而避免形成一紙空文。
2 教師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策劃者、指導者,避免走題?;`區(qū)
教學案的最重要作用是要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提供載體,有效地克服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有可能產生的“一聽就懂,一做就錯”或圖文轉換困難的狀況。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高質量的問題。因此,教學案的優(yōu)劣取決于題目的選取,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應慎之又慎。
首先,問題要有興趣性。許多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對學習地理不感興趣,把它當作純粹的死記硬背。因此,增加地理課堂的趣味性是使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的重要一環(huán),地理學上呈千古人文,下蘊百世精神,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特別與社會生活、自然現(xiàn)象密切相關,只要留心,處處都蘊藏著和地理知識相關的題目。例如在地球上的走向問題、太陽光照問題、天氣現(xiàn)象問題等都蘊含有許多有趣的問題。
其次,問題要有梯度。精辟的問題往往不是單個,而是一層接一層,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需要,為他們探究學習,合作討論提供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根據(jù)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反映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以完成和理解基礎知識上的認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達到深化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作用。
再有,問題需兼有指向性、開放性的特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既需要成功的激勵,又需要目標引導,好目標在于學生努力一下可達到,這是教學案中最深一層的問題,可適當延伸到課外,例如,在城市化進程的教學案中,筆者設計了結合本課知識分析張家港城市化進程及特點的討論題,學生通過切身的體會已感知到了我市城市化進程起步晚、發(fā)展快的特點,但只有通過分析比較才能正確理解我市的城市化水平盡管還較低,但城市發(fā)展比較合理的特點。從而使知識活化,也跳出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局面,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地理判斷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要使教學案發(fā)揮重要功能的關鍵在于問題設計的精練,千萬不能信手抄來或無選擇地“拿來”,需要全體教師的精心選擇和反復推敲。
3 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合作者,避免走權威化誤區(qū)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地理課的預習和復習環(huán)節(jié)相當薄弱,特別是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口頭說一下預習內容,但肯定有相當多的同學因不高興或不會預習而放棄,做得較好的同學也無非是在書本上圈劃一下,缺少動手做的過程,缺少真正的思考,導致在學習上嚴重依賴教師。教學案的施行,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讀圖能力和實踐能力上起到了較好的作用,能促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會學”,因此,教學案設計時要考慮到預習和復習環(huán)節(jié),在使時要提前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構建知識結構,完成基礎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這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十分有利于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地理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等識記性內容有了淺層記憶。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可以在課前將教學案收齊,批閱一下,或者在上課前在教室里巡視一下,及時督促、檢查,促進學生轉變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jù)設計的典型問題,提供較為寬松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分析或動手練習,側重于解決學生通過自學不一定能解決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通過分析、質疑、釋疑、討論等多種途徑,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將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深刻理解地理原理或地理規(guī)律。
另一方面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對教材隱性知識的挖掘和理解,特別是課本地圖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內容。隱性問題設有現(xiàn)成的答案,必須全面展開思維,才能正確理解和作答,而對隱性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則成為培養(yǎng)能力的主要途徑。例如在讀海洋表面鹽度分布圖時,我們在教學案中設計了四個問題:①海洋表面的鹽度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②為什么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qū)鹽度最高?③同在緯度60°附近,為什么南北差距較大?④為什么赤道附近的極小值出現(xiàn)在北半球?通過這些隱性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篇6
1.案例教學的特色
1.1、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傳統(tǒng)的教學只告訴學生怎么去做,且非常乏味無趣,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但案例教學沒人會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使得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案例教學的稍后階段,每位學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fā)表見解。通過這種經(jīng)驗的交流。一是學生取長補短、促進人際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種激勵的效果。一兩次技不如人還情有可原,長期落后者,必有奮發(fā)向上、超越他人的內動力,從而積極進取、刻苦學習。
1.2、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
知識不等于能力,知識應該轉化為實際能力,而傳統(tǒng)教學卻忽視了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自我發(fā)展有著巨大的障礙。案例教學正是為改變這種現(xiàn)象而生,為此而發(fā)展的。
1.3、重視雙向交流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拿到案例后,先要進行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是主動進行的。捕捉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jīng)過縝密地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升華。同時他的答案隨時由教師給以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雙向的教學形式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案例教學”的實施方法
2.1備案例、備學生
這是政治課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選擇與設計案例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案例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如能力目標,在這其中,教師著重強調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初二環(huán)境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的理解,組織部分學生對學校及村莊周圍進行了實地調查,擬訂保護環(huán)境的規(guī)劃和建議等,供有關部門參考。
又如思維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要能表現(xiàn)出較強的思維能力。也就是說,思維要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清晰性和連貫性。例如,初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教學中,通過對"三鹿奶粉"案例的分析,對學生連續(xù)提出了三個問題,即:案例中消費者的哪些權利被侵犯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嚴重的侵權事件?如何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出現(xiàn)?
②案例的選擇,必須真實。案例盡可能的貼近社會現(xiàn)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xiàn)政治學科的特點。例如,在初二生命與健康的權利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了“富士康八連跳”。由于其真實性,所以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③案例必須精選,“信手拈來”的案例,政治意義和教學價值均難以符合要求。
2.2、課堂實施。
①案例導入。課前先引起學生注意,在理論知識講解前,把準備好的案例呈現(xiàn)出來。可以是教師描述,也可以是印發(fā)的材料,還可以通過電教手段展現(xiàn)等。然后指導學生一邊閱讀案例、書本,一邊思考,從案例中引出一般規(guī)律。這樣使政治課教學既不離開書本太遠,又不拘泥于書本,既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和答案,又有利于形成基本一致的正確價值判斷。
②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分析案例的關鍵是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將案例內容與相應的政治理論聯(lián)系起來,循著案例事件發(fā)展的進程,不斷地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在討論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無主題或偏離主題,教師可以給出問題,提出備選方案,討論如何實施,讓學生循著不同的階段去思考。
③總結反思。這個階段,不僅要對案例呈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進行總結,更要提示案例中包含的理論和原理,這是對案例討論的深入,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升華。
篇7
關鍵詞:經(jīng)濟法;立體教學模式;法律職業(yè)技能
中圖分類號:G40-0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4-0189-02
法學教育是一種職業(yè)教育,其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具有一定法學理論基礎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經(jīng)濟法是法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是獨立的法律部門,其內容復雜紛繁,集法學、經(jīng)濟、技術等知識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邊緣性。經(jīng)濟法的這一特點,使經(jīng)濟法的教與學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但傳統(tǒng)案例教學法受到時間空間等限制,很難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實踐實訓機會,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可以彌補傳統(tǒng)案例教學法的不足。本文所探討的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是指依托網(wǎng)絡、多媒體等教育載體,整合案例教學法、實踐實訓技能等手段,強調對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技能的多元塑造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一、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設計的動因與種類
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設計是指以經(jīng)濟法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為出發(fā)點,以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為目的對教學活動進行規(guī)劃、實施和評價的過程。教學設計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的總指導,它要求教師根據(jù)課程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的、任務和重點難點內容,并以此為指導統(tǒng)籌規(guī)劃經(jīng)濟法多媒體及網(wǎng)絡課件的制作及實踐實訓活動的安排。
(一)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設計動因
傳統(tǒng)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法律職業(yè)教育的要求。經(jīng)濟法這門學科與經(jīng)濟學等學科,與法學的其他部門法相互交叉互補,更具復雜性、抽象性和應用性,更注重對學生法律意識、法律思維、法律邏輯及綜合分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傳統(tǒng)課堂案例教學難以完成的,案例教學必須進行拓展和延伸,在課內外全方位地為學生營造學習環(huán)境,特別是在校大學生社會經(jīng)驗欠缺,對經(jīng)濟問題的了解認識相對比較膚淺,這增加了經(jīng)濟法學習的難度。如何圓滿完成教學目標,真正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濟法律的分析應用能力,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解決這道難題的途徑之一就是改傳統(tǒng)案例教學模式為立體案例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課堂知識的拓展平臺,并與模擬法庭、觀摩庭審等實踐實訓形式相結合,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體系。
傳統(tǒng)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模式與經(jīng)濟法律職業(yè)相脫節(jié)。以往的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從案例的選擇、設計到應用,側重于法律知識的分析應用,而忽略經(jīng)濟知識的應用,這是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必須解開的一個結,因為現(xiàn)在的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生直接從事法律職業(yè),如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職業(yè)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相當一部分學生,畢業(yè)后從事的是經(jīng)營等與法律有關的職業(yè),如企業(yè)的法務助理等,而這些職務,僅有單一的法律知識難以勝任,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出發(fā),有必要處理好經(jīng)濟法的邊緣性與技術性問題,而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更具開放性,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料、信息和實踐場所,供學生課內外自學研究,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案例教學的不足。
(二)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設計種類
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可以有多種設計,如知識傳授與案例分析可采取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網(wǎng)絡的交互式教學及利用網(wǎng)上資源自主學習等形式;如經(jīng)濟法法律知識的實踐與實訓可采取模擬法庭及旁聽庭審等形式。
傳統(tǒng)法學教學活動往往局限于課堂之內,教師與學生的課外交流較少,這種情況割裂了教與學雙方的溝通與反饋。而多媒體與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和普及,為我們構建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立體化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可針對所教授的課程,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建立專門的網(wǎng)頁,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實施方案、課程教學進度、學習重點難點指導等輔導資料,并將與課程內容有關的法條、學術論文、教學案例等參考資料上傳至專門網(wǎng)頁上,供學生瀏覽和下載。教師還可以在網(wǎng)上開辟討論區(qū),與學生進行教與學討論,并通過email或bbs等答疑解惑,使課堂教學得以拓展和延伸。
二、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立體模式的具體運用
(一)網(wǎng)絡多媒體案例教學
隨著電腦的普及,利用網(wǎng)絡及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為高校所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將復雜抽象的理論通過幻燈片等形式演示出來,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很受學生歡迎。經(jīng)濟法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搭建平臺,進行案例教學。教師可以依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搜集整理經(jīng)濟法及經(jīng)濟學相關資料上傳到網(wǎng)絡上;搜集各種視聽、錄像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室展示,無疑增加了案例的生動性和實踐性。中央電視臺的《經(jīng)濟與法》、《今日說法》等欄目,收視率頗高。不僅專業(yè)人士關注,而且大批非專業(yè)人士也同樣關注。欄目所選案例很典型,制作很成功。尤其再加上專家的點評,大家都能從中受益。如果能把類似的視聽資料搬進課堂,然后由學生發(fā)表法律意見,教師再點評,這種電教化的案例教學的說服力、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推廣的最大障礙是類似的專門法律視聽資料較少,還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二)課堂案例立體教學
課堂案例教學方式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學方式,是其他教學方式的基礎。一般課堂案例討論教學是在傳統(tǒng)的講授基礎上進行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法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可發(fā)揮交融互補的作用。但一般的課堂案例教學方式教師學生的準備往往不足,常常只是教師唱主角,討論也只是形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并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這樣的案例教學使抽象枯燥的理論形象化,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了師生互動與交流,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個教學的核心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解決好這一問題,是經(jīng)濟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關鍵,而經(jīng)濟法課堂案例立體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課堂案例立體教學方式的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參與者。這就需要教師擔當起引導者的責任,而不是單純的講解員。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精選案例,充分運用網(wǎng)絡及多媒體資源事先介紹案情、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查找資料、準備案例分析綱要等。通過網(wǎng)絡進行課前的準備,不用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把課堂有限的時間用來與學生一起分析案例,答疑解惑,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方式學生課前的準備工作多了,思考的時間多了,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這種課堂案例立體教學方式通過幾個學期的嘗試,深受學生歡迎,大部分學生都躍躍欲試,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熱烈。
(三)觀摩審判案例教學
這是經(jīng)濟法案例立體教學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之一。這種形式是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案件審理,一般要選擇具有典型性的疑難案例。觀摩庭審的目的是讓學生全面了解民事訴訟的庭審程序,各個階段是如何鏈接組織的;經(jīng)濟法基本理論制度是如何在訴訟程序中體現(xiàn)的;法官是如何發(fā)揮庭審主導作用的;各個訴訟主體在訴訟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如何。通過觀摩庭審使學生感受法律在社會上維護正義與公平的神圣地位及經(jīng)濟法理論在法律踐行中的指導作用,加強學生實踐力度和實踐技能。觀摩后,組織學生進行座談討論,教師進行總結點評,以便真正提高學生理解、認識、分析的應用能力。
(四)模擬法庭案例教學
這是在課堂案例分析的基礎上進入實戰(zhàn)階段。這種教學方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扮演案件當事人,如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等,以司法實踐中的法庭審判為參照,模擬審判某一案件的教學活動。模擬法庭形象、直觀,便于學生記憶。
這種教學活動具有實踐性、公開性、應用性強的特點,有助于學生更直觀清晰地了解和參與司法實踐?熏對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有重大幫助。作為一種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學生親自參加模擬法庭活動,認真進入法庭審判的角色,可以對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和提高。模擬法庭不僅同經(jīng)濟法學的實用性相適應,而且這種教學形式同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相適應,他們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模仿,善于表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應把握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1.準備階段。為了讓學生能在法庭上靈活運用所學法律知識?熏達到活動的預期目的?熏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場地的準備和知識能力的準備。場地布置應按國家有關法庭設置的要求進行,并取得司法部門的支持,統(tǒng)一著裝。體現(xiàn)正式、莊重的氛圍。知識能力準備要求學生有較深厚的經(jīng)濟法理論與實務知識,熟悉庭審程序,有較強的思辨能力。
2.實戰(zhàn)演習階段。這一階段又分為庭前準備、庭審過程和庭后總結三個環(huán)節(jié)。這是模擬法庭的核心。從角色的選擇、任務的布置、撰寫庭審提綱和各種法律文書、開庭審理,到庭審結束的討論,是對學生經(jīng)濟法律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的一次全面檢驗。
篇8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要求
一、案例式教學的選題要求
案例式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并不能適用于所有課程的教學過程。從本質上講,案例式教學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微觀到宏觀的思維過程,貫穿著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符合人們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主要采取教員引導與學員自主式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通過一個典型的案例組織學員查找資料、準備發(fā)言提綱、討論發(fā)言、提出意見等,讓學員“身臨其境”,變學員“被動式受教”為“主動式參與”,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閱讀、感受案例,以一個決策者的身份對案例分析、判斷,做出決定。同時學員在分析、判斷、處理問題的同時也可充分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可行性,充實完善理論知識。正是由于案例式教學的這種主體性強的特點,案例式教學往往更適合于指揮類、戰(zhàn)役類、管理類課程的教學活動。
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教學過程的實施至關重要。案例教學具實踐性強的特點,實踐性強調在仿真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案例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通常適用于實踐性強的課程,而且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在選題時也應慎重,要根據(jù)適用的教學對象,把握好案例的層次。案例的情景應是學員以后任職經(jīng)??赡苡龅降那榫?,案例中蘊涵的問題和面臨的決策,是勝任工作不可回避的經(jīng)驗。
因此案例式教學在選題時應精心選擇、合理編組。所編寫的案例應該能夠引導學員認真閱讀,深入研究,從中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接著分析產生問題的各種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論證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最后經(jīng)過分析對比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案例教學過程的實質是通過案例為學員提供的模擬情景,充分調動學員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去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斷和論證性的研究工作,提高思維決策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水平。
二、案例式教學的教學對象要求
案例式教學過程中對學員的能力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案例教學過程中學員不再是觀眾和聽眾,而是教學舞臺上的“主要演員”。他們可以動腦動口,質疑探索,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觀點,學員自覺聽取別人的觀點和經(jīng)驗,集思廣益。
案例式教學的這種互動性對于教學對象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蛹葱枰虒W對象具備互動的基礎,互動的條件。這種互動的條件就要求學員在教學過程前熟悉案例的相關內容,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知識準備工作。學員的知識準備質量將直接關系到案例式教學的教學效果。準備的過程可長可短,準備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案例式教學內容的可互動深度。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學對學員的知識儲備要求通常會比較高,尤其適合于具有豐富的工作經(jīng)歷、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jīng)驗的學員。這些往往不滿足于空洞的理論說教,不滿足于對知識的一般性掌握,而是希望通過在院校的系統(tǒng)學習,求得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升華,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恰恰可以較好地滿足這部分學員的需要,適合于干部進修、中高級培訓和研究生教育等班次的教學。
三、案例式教學的案例設計要求
案例教學法,是在對案例所述矛盾的剖析中培養(yǎng)學員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選擇案例的方法。一是知識點選例法。即所選案例包含理論學習的若干知識點,通過案例分析,能夠起到對理論的深化理解作用。二是矛盾點選例法。即針對理論在實際運用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矛盾選擇案例,以揭示理論運用中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通過案例分析,使學員掌握運用理論的基本方法,提高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及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創(chuàng)新點選例法。即選取那些反映新形勢下的新情況和新思路的案例。
當前在教學案例的設計中,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案例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必須針對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知識點。方向選擇正確的案例可以使學員在親身體驗各種各樣活生生的真實案例中,產生感性認識。培養(yǎng)直接動手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向選擇不正確的案例不但不能明確表述所要說明的知識點,還有可能使學員產生誤解,使此次的教學失敗。因此,案例的選擇要有典型性和明確的指向性。二是案例的選擇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見案知意。三是案例的難度要適當。在案例的選擇上要難易適當,既不要太難,使分析問題無從入手;也不要過于容易,使學員無需經(jīng)過分析、推理、判斷就可以得出問題的答案,不能引發(fā)學員進行不同認知的爭論,使學員學習熱情受挫。難易程度適中的案例,可以使學員就此問題進行激烈的辯論,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和見解,使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四、案例式教學對教員的素質要求
案例教學不僅為培養(yǎng)學員的全面素質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教員的知識結構、實踐經(jīng)驗、教學能力、工作責任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比如,案例的編寫如何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抓住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確定選題;如何體現(xiàn)案例教學的本質屬性,找出激發(fā)學員創(chuàng)新思維的矛盾碰撞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長點;如何圍繞問題調動所學知識,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等。還比如,案例教學中,教員如何組織和引導學員進入情況,成為案例教學的主持人、歸納總結的發(fā)言人、群體互動的引路人;教員如何發(fā)揮思想碰撞“催化劑”和背景材料“信息庫”的作用等等。這就要求教員既要有深厚的專業(yè)底蘊和廣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組織教學經(jīng)驗,還要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和很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案例教學以問題為牽引,教員要尋找各種現(xiàn)實問題,形成有序的教學體系,這是層次更高、難度更大的教學。實踐證明,開展案例教學能夠促使教員突破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束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樹立起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夠促使教員改善知識結構,豐富實踐經(jīng)驗,從單一的學科專業(yè)型向復合多元型轉變,從單純的理論學術型向實踐應用型轉變;能夠促使教員改進教學方法,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培養(yǎng)和思維創(chuàng)新上轉變。
參考文獻:
篇9
案例教學有如下特點:比傳統(tǒng)教育方式更生動、更鮮活,與實際充分結合,全面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是經(jīng)過多方認證和實踐的。首先,案例教學對教學材料的選擇要精準,教師就是案例教學中的“向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景化的設定,將學生從機械性的學習帶入老師引導的模式,這是案例教學的特點,也是案例教學的重點。它不像固有式的教學那樣乏味,也不像單一式教學那樣冗雜,通過簡單明了的方式,讓學生抓住重點,充分利用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定位與發(fā)展對案例教學的展開有著指標性的意義。
二、新時期技工學校與學生的特點
1.新時期技工學校的特點
在我國新興的就業(yè)大軍中,技工學校的學生占據(jù)了大半市場,技工學校是服務于我國生產領域、服務行業(yè)的主要力量。為了確保技工學校輸出人才的穩(wěn)定性與高質量,確保學生在行業(yè)實習中獲得高質量的鍛煉,應當加強對學生技術教育的管理,穩(wěn)步提高技工學校輸出人才的質量,這樣才能使各行各業(yè)后繼有人,讓技工學校的學生走出校園后在各個行業(yè)里開花結果。國家的復興不僅依靠高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從技工學校走出的中等勞動力,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我國的兩個“一百年”和一個中國夢。
2.新時期技工學生的特點
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都是初中、高中沒有畢業(yè),或是沒有經(jīng)過初中、高中教育的學生群體,他們的科學基礎和知識很薄弱,而且學習的自覺性不高、依賴性強。目前,我國技工學校的學生年齡多在14~16歲這一人生發(fā)展的黃金階段,正是他們的人生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思想上不夠穩(wěn)定,沒有自主意識,獨立性不強。他們的優(yōu)點也很多,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來自貧困家庭,他們吃苦耐勞,受到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并沒有把優(yōu)點發(fā)揮出來,而是變得消極懶惰,由于新時期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是“90后”,不少學生都有逃學和混日子的不良表現(xiàn)。
三、計算機實習的特點
技校通常將實習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實習已經(jīng)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技工學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實習期間學到的知識是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上學不到的,實習期間不僅可將專業(yè)的概念進一步深化,還能使學生在企業(yè)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以致用是實習這一特殊環(huán)節(jié)的特點之一。而在新時期的計算機實習中,一般的慣用方法是將軟件與硬件相結合,實習期學生都是上機操作,在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很快地完善自己對硬件學習的不足,而真正的學以致用在此期間卻未獲得明確的體現(xiàn)。因此在新時期,大力加強計算機實習中的案例教學已經(jīng)成為計算機學科的教學重點。
四、案例教學在實際操作中的特點
在我國現(xiàn)有的情況下,教師在生動地講述案例之后,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這個時間段里,學生能及時地將所學到的東西應用于現(xiàn)實中,教師據(jù)此讓學生總結:一是案例的關鍵是什么,也就是難點技能;二是案例的重點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即在實習中的主要技能方法;三是案例的主題是什么。
五、總結
篇10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導學案 具體應用
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育教學領域內面臨著新的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的改善和調整的機遇,為此,如何進一步促進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發(fā)揮導學案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成為當下教師應當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來講,導學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使用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建立完善的教學流程,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從而從整體上帶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運用導學案的過程中也應當遵循相關的原則,并注意規(guī)避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從而促進導學案的教學方式發(fā)揮到最優(yōu)效果。
一、導學案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中的簡單認識
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學生自學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學習方式,導學案的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根據(jù)所要講的文本知識,制定相關的字詞基礎知識,以及包括文章的基本思想內容和段落分析的表層知識。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引導主要獲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提前預習的效果??梢哉f,導學案的學習是整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起步階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促進教學整體效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案可以產生積極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講,在導學案的教學方式的引導下,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導學案的設置中不僅涵蓋了大量的基礎知識信息,也夾雜了許多檢驗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相關問題。比如,在具體的生字詞的學習和檢測中,學生需要通過查課本、查字典等獲得準確的字詞讀音。以問題為引導的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建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效果,同時在導學案的學習引導下,還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關系。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存在滿堂灌的教學弊端,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地割裂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甚至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關系,而導學案的教學方式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自主學習中的不足,同時,導學案的設置也是由教師進行把關和引導的,在導學案的設置中體現(xiàn)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課前預習的學習意圖??梢哉f,以導學案為溝通的紐帶,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和教師、學生和知識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
二、導學案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中應該遵循的教學原則
導學案的設計要區(qū)別于其他的教學流程,導學案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提升,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為此,教師在制定或者選取導學案的相關資料內容的時候就要注重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具體來講,導學案的設置應當遵循以下幾點教學原則:
第一,導學案的設計要遵循主體性的原則。在這里,主體性的教學原則是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中心的教學情況相對立的。在主體性的教學原則的引導下,教師的教學應當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空間,為此,導學案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具體的導學案的設計中,學生通過獲得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進而獲得自我文本感受力,獲得豐富的文本體驗。比如在學習“孝文帝改革”相關的知識的時候,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能夠自我梳理相關的改革流程和具體的改革細節(jié)知識,導學案上的延伸和拓展的閱讀性文本也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在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知識內容的同時,也加深其對這一改革內容的深刻認識。
第二,導學案的設置要遵循問題引導性的原則。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問題的引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意識,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在對一個歷史事件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問題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問題流程線索的完善掌握。比如,在講“孝文帝改革”相關的內容時,教師通過“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孝文帝改革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孝文帝改革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以及“孝文帝改革的影響有哪些?”等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思考。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系統(tǒng)掌握和探究,最終將獲得對這一事件完善的思想構架,繼而獲得完善的知識體系。
第三,導學案的設置應當遵循層次性的原則。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應當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導學案作為一個引導學生預習性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主要發(fā)揮引導性的積極作用,為此,導學案的知識內容的設定就應當規(guī)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學生的學習也應當停留在簡單的基礎知識的層面上,難度不宜過大。比如在“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內容的設置中,對于深層的具體改革的細節(jié)性內容的分析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或者講解式的分析。
三、導學案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中的具體應用
- 上一篇:停車場用地規(guī)劃條件
- 下一篇:機電設備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