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05:08: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誦讀吟詠,感悟文本。誦讀吟詠是語文學習的一種手段。誦讀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方式。充滿情感的誦讀,猶如一首動聽的歌曲,飄入耳中留于心田,永生難忘,放飛了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學會在誦讀中品味優(yōu)美的文字,體味作者的心聲,感悟文本閃爍的思想。如:學習《游園不值》一課時,教師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游園未遂的原因,觀賞紅杏出墻的動人情景,課件出示動畫,配以優(yōu)美的古箏曲子,詩人站在柴門輕輕地敲門,著急地來回踱步,可是那扇柴門久久未能打開。使人一抬頭看到院子里一枝紅杏伸出墻頭來,以動人的畫面吸引學生。此時教師讓學生隨著音樂誦讀,學生會在誦讀中感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前兩句詩,要讀得語速平緩,以柔聲為最美;后兩句語速要輕快、上揚,以洪亮又不失穩(wěn)健的聲音為最妙。反復誦讀吟詠,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學生讀得搖頭晃腦、如醉如癡,暗示著有生命活力的東西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的。吟詠誦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自主探究,升華情感。自主探究是小學語文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理解文本的一種方法。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情境,重視學生對文本理解的過程,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教師要很好地引領,抓住課文中關鍵性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有層次地進行剖析和點撥,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如:學習《丑小鴨》一課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品詞想象,很好地體會丑小鴨“被欺負”的情景,教師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自由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丑小鴨被欺負的詞語,然后小組討論丑小鴨當時的心情如何?小組匯報。學生說:“咬、啄、討厭是描寫丑小鴨被欺負的。”一個學生補充:“孤單、鉆出、離開也是描寫丑小鴨被欺負的詞語?!蓖瑢W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教師及時表揚他們很會找關鍵詞:“丑小鴨的哥哥姐姐們也咬它,公雞也啄它,養(yǎng)鴨姑娘也討厭她,這時為什么呢?請大家看圖?!睂W生說圖意,溝通文本與作者之間的情感。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畫面:“一群美麗的白天鵝在空中翩翩起舞,丑小鴨看到了,它會怎么想?它想:如果我也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那該多漂亮??!”文中用“又驚奇,又羨慕”這些詞語表達了丑小鴨的羨慕之情。用羨慕的語氣讀這一段,學生搖頭晃腦、如醉如癡,盡興品讀。
二、結語
篇2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41-01
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亟待發(fā)掘的情感世界,而“情”就是打開學生心靈世界的金鑰匙??梢哉f,“情” 給語文課堂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要使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鍛煉,讓師生情感行走在語文天地間,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一、讓點化渲染成為推波助瀾的媒介
語言既是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工具和載體,又是文章的血肉。語言的“點化”如同中國畫之“渲染”技法,能激緒,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與體驗,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葉圣陶先生曾言:“……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可見,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是點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文,開頭就勾勒出俄羅斯畫家列賓的名作《纖夫》的畫面。在教學時,可這樣導入課文,課件展示《纖夫》掛圖后,并做深情的渲染:這篇課文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地方,前蘇聯(lián)的伏爾加河畔。在很多年以前,船上還沒有安上蒸汽機,在沒有風或者頂風的時候,因為不能前行,只有靠岸上的人背著纖繩向前拽行。這背纖的人就是纖夫。船行幾十里,幾百里,船夫就日夜不停地一步一步地沿著河岸背幾十里,幾百里,就這樣長年累月的背呀,背呀……讀這篇課文,耳畔仿佛又響起了那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曲,接著哼幾句沉重的號子,動情的語言渲染和低沉的曲調(diào),可以使學生一下子浮想聯(lián)翩,有身臨其境之感。
二、讓合理想象成為漸入情境的捷徑
葉老也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逼鋵崳鶑娬{(diào)的就是想象,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他的創(chuàng)造力就強,就能把已占有的知識重新組合,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或創(chuàng)造種種新形象。
運用合理的想象可以激活語言刺激,加深閱讀印象。教學中,只有善于在有限的課堂內(nèi)展開無限的想象,那么學生才會因為身臨其境最終受到感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當然,想象的類型及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教師,首先強調(diào)的是“遵路入境”,抓住課文的描寫,誘導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情境。如上《草原》一文對草原的描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想象。首先要學生抓住“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輕輕流人云際”等短語,想象草原遼闊的特點,對草原獲得整體印象;然后,提示學生根據(jù)“一碧千里”中的“碧”、“無邊的綠毯”中的“綠”、“綠色渲染”、“翠流”等詞句,想象草原無邊的綠色;接下,誘導學生抓住羊群像“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四面都有小丘”,因而“并不茫?!?、“小丘的線條那么柔美”,以突出草原的美麗,讓學生想象。最后讓學生把草原的這幾個特點聯(lián)系起來想象,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呈現(xiàn)出一幅完美的草原圖畫:遼闊與美麗。教者趁興問學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會低吟一首什么樣的小詩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了,都想嘗試著當一回小詩人,情緒也就被激發(fā)起來了。
三、讓理解感悟成為啟迪心智的鑰匙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黑格爾把審美稱作“充滿敏感的觀照”。在閱讀觀照中深刻了解到事物的本質(zhì)內(nèi)核,才能獲得審美,情感愉悅。感覺到了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所以教者要獨具慧眼,在關鍵處,層層啟發(fā),披文以入境;在疑難處,啟疑導思,化難為易;于無疑難處生疑,化平談為神奇。
小語教材《月光曲》中,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完一首曲子,還要再彈一首,這是為什么呢?這是一個疑點,也是一個難點,人們多采用“激動”說和“知音”說,參考書上就說“他在此遇到了知音,很激動,因而彈了一首又一首。”說貝多芬激動,倒是事實,誠如文中所言,那位盲姑娘不僅酷愛音樂,而且還蠻在行;說他是因為遇到了知音,由此激動而想再彈一首,理解未免膚淺甚至謬誤了。教師在此激疑設問:“貝多芬再彈一首是由于遇到知音嗎?”必會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其實,貝多芬的樂曲、演奏享譽世界,知音可謂多矣,何至于在此遇到知音而激動呢?我們應該抓住“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這句話來理解。貝多芬從姑娘的神態(tài)和語言中感到,這位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也看到她“愛聽”自己的演奏,為使盲姑娘得到最大的滿足,他便想為她再彈一首,以滿足她“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的強烈愿望。你看,這樣理解,不就使學生感受到同貝多芬的真實情感、美好心靈了嗎?
四、讓朗讀表演成為激感的催化劑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準確地道出了語言學習的真諦。好文章不讀不知其美。只有經(jīng)過反復朗讀,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含義。朗讀能整體把握課文,對于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詞、句子進行品味與琢磨,于不知不覺中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成為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催化劑。
如《桂林山水》是一首流動的詩,一幅凝固的畫,而貫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所激蕩起來的情感。一位特級教師就是通過師生精彩的朗讀完成的,效果出奇的好。教者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初步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導學生多讀,邊讀邊體會,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仿佛在跟隨作者游覽,一起觀賞桂林的山水。為幫助學生進入意境,教者還展示課件,播放舒緩的音樂來渲染情境,學生心中的美感漸漸被激發(fā)起來。中間,還通過精彩的范讀,把學生帶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的美景之中。為了使學生的朗讀入情入境并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教者還可做一些必要的朗讀技巧的指點。比如講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幾個句子,把“真靜、真清、真綠、真奇、真秀、真險”等詞加以強調(diào),同時注意讀準這些詞后綴的語氣詞的音變。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薄?從這個高度看,“素質(zhì)教育”口號的提出,最深層的意義正是呼喚對人的價值的重視。教育,不是要改造人,而是要使人成為按他的本性應該成為的樣子;教育教學活動,說到底是實現(xiàn)人的價值的活動。小學語文教學就是用飽含喜怒哀樂的激情,去點燃學生心中的詩意,激活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當然,情的運用是否恰當,則要看能否將學生心靈的火花點燃起來。
參考文獻:
[1]雷玲.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1).
[2]盧樹林.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中國教育報,2001,09-13.
篇3
關鍵詞:素描教學設計素描創(chuàng)造力
當今素描在高等藝術院校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大家所認同,但如何使素描教學更有效地發(fā)揮作用一直是大家探討的話題,圍繞著素描教學如何有機地同提高學生潛在的藝術素質(zhì)和創(chuàng)造能力結合起來已成為焦點。早在包豪斯學院時期,藝術教育就提倡藝術與技術的統(tǒng)一,并聘請伊頓、康定斯基、克利、蒙特里安等當時頗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組織雙軌制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藝術修養(yǎng)和科學實用設計思想的綜合人才。克利認為:“不應該模擬自然,而是遵循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法則,法則造成自然,而不是單純地再現(xiàn)自然的外表而已?!边@種觀念曾經(jīng)被人們所淡忘,但在經(jīng)歷了近百年的歷練后,人們再次發(fā)現(xiàn)了它的內(nèi)在價值。這也提醒人們,素描作為藝術教學的基礎課程所擔負的重任,如何培養(yǎng)復合型的設計創(chuàng)作人才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當前設計專業(yè)的素描教學內(nèi)容已超越了寫實與具象表現(xiàn)的范疇,要求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zhì)放在首位。這一點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藝術家中得到啟示,他們把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造觀念發(fā)揮到了極致,塞尚采用幾何化的手法概括和改變對象的形體,分割畫面,打破了傳統(tǒng)忠實描繪對象的手法,這種主觀的藝術處理給人一種嶄新的視覺沖擊,而畢加索則進行了更為大膽的嘗試,不僅對物象的外部形態(tài)加以變形,更在神態(tài)上進一步夸張,采用種種反常規(guī)的手法,從而達到藝術上的惟妙惟肖的效果,這也反映出這位大師擺脫了客觀物象的束縛,在觀念和手法上達到隨心所欲的完美境界。馬蒂斯則注重畫面的構成形式,強調(diào)畫面的色塊對比及畫面的裝飾意味和情趣。塞尚曾經(jīng)說過:“藝術不是自然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在自然中找出嚴密的秩序,然后重新構成畫面,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自然?!闭f明完美的藝術作品的產(chǎn)生源于創(chuàng)造。而另一位藝術大師羅丹也曾說過:“僅滿足于形式以達到亂真,糾纏于無足細節(jié)表現(xiàn)的畫家,將永遠不能成為大師?!睆囊陨蟽晌淮髱煹脑捳Z中不難理解藝術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其最終目的是發(fā)掘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這種觀念給后來的設計師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對于設計專業(yè)的素描教學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設計素描教學內(nèi)容應遵循漸進的原則,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他們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避免走極端的做法,使設計素描的繪畫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素描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才能。首先從線條的角度練習幾何形體結構素描、超寫實素描,認識和掌握線語言表達的不同狀態(tài),如:情感、材質(zhì)等。掌握用線條虛實表現(xiàn)復雜組合形體的空間穿插結構關系,鍛煉學生學習空間思維想象的能力,著重理解、區(qū)分,表現(xiàn)石膏幾何形體與不同材質(zhì)形狀的物體的質(zhì)感、形狀組合特點,了解規(guī)則形體與不規(guī)則形體之間的搭配組合關系,及實際生活中不同形狀、質(zhì)感、量感的物體,如何用線條、明暗、肌理等素描語言去描繪他們的本質(zhì)特征,此階段還包括物體自由組合默寫素描,可借鑒實物,但要求學生主動地從構圖、形體、材質(zhì)、色調(diào)等諸多方面去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畫面構成語言;另外,為了加強學生學習靜物素描的積極主動意識,可結合設計創(chuàng)新思想去進行藝術加工與處理,如變形、平涂、對比、夸張等美學法則,同時提供范畫以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理解能力,提醒學生注意畫面色調(diào)的整體布局及構成關系,提高學生對畫面的宏觀調(diào)控水平。其次是人物頭像與人物全身著衣素描寫生與創(chuàng)意,目的是提高學生造型能力的同時注重人物解剖結構的分析與處理,因?qū)W時所限,故以速寫形式為主要表現(xiàn)方法去認識人物結構與衣紋變化的關系,以及認識人物在不同姿態(tài)下的比例關系和構圖關系,增強學生的速記和默寫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人體寫生做好鋪墊。人物創(chuàng)意練習主要從形態(tài)、比例、重心、結構、構圖、色調(diào)等方面去進行創(chuàng)造,采用平涂、肌理、變形等方法,可以是一個或多個人物組合,充分體現(xiàn)對象的特征和神韻。再次為風景速寫與創(chuàng)意,描繪對象的內(nèi)容可以是校園、公園、街景和鄉(xiāng)村景色等多種題材,速寫是鍛煉學生對事物的敏銳感受及對畫面的主次、取舍、空間等構圖關系理解的最好途徑,以及怎樣處理好復雜事物和如何形成畫面對比關系的能力,藝術源于生活,是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整理、創(chuàng)造美的形式,也是藝術專業(yè)一貫倡導的學習方式,風景速寫中注意造型關系、透視關系的同時,應提高學生對線條的理解,每個描繪的對象要有詳有略,不要讓學生認為畫的越精細越繁瑣越好,要講究線條的虛實與粗細、畫面黑白灰的對比關系的表現(xiàn)。風景創(chuàng)意要根據(jù)已完成的作品去體會和感受并加以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是對生活原形特征的高度夸張與概括,不要在創(chuàng)造中失去物象的原始特征。最后為人體設計素描寫生與創(chuàng)意,它有別于繪畫性素描,強調(diào)以速寫形式為主去描繪在不同角度、姿態(tài)下的人體變化規(guī)律,這樣學生既提高了寫實能力又掌握了人體的結構比例關系,人體素描寫生是設計素描學習的最高階段,人體速寫還鍛煉了學生快速捕捉對象特征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人體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充分發(fā)掘人體在設計中的魅力,實現(xiàn)設計以人為本,并最終為人類服務創(chuàng)造條件。
篇4
農(nóng)村小學大力鼓勵和支持教師在藝術專業(yè)方面的進修及提高,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提高體音美教師的業(yè)務理論水平。同時,大力表揚和獎勵成績突出的骨干教師,表彰在美育教學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師。
二、抓管理,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
實施全面管理、強化全方位管理,對班級中音、體、美特長生的質(zhì)量、數(shù)量與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標準、經(jīng)濟效益掛鉤,使班主任關心和支持特長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工作,對音、體、美等藝術教師采取全面考核,對特長生的培養(yǎng),采取特長生受獎的數(shù)量與教師經(jīng)濟效益掛鉤、與資金分配掛鉤,這樣做,有效地減少來自家長和班主任對特長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的阻力,極大地激發(fā)了班主任與培養(yǎng)教師的積極性,使學校美育真正落實到實際教育教學中。在活動時間上,保證每周一次,學校有主管領導專門負責活動,按時檢查教案,跟蹤記錄,考核記錄,制訂活動措施與具體的管理辦法。
三、抓環(huán)境,強化藝術教育氛圍
首先是美化校園、香化校園、綠化校園、設置德育展板,如在走廊設置國學經(jīng)典卡通畫板,妙趣橫生的卡通畫面時刻激勵學生審視自己的言行及學習美育知識的欲望及信心。其次是教室環(huán)境美化。如張貼校風、校訓;張貼名人名言,人物頭像,激勵、啟發(fā)學生,使學生時時自勉;設德育展板、評比欄及活動欄,通過評比提高學生對美的識別能力。
四、抓領域,拓寬課外藝術教育活動領域
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學校地處半山區(qū),風景秀麗,山清水秀,更有金代的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王家磨房古人類遺址、水庫等。學校利用廣闊的社會課堂進行藝術教育,組織學生遠足、登高和參觀游覽等活動,通過觀察、感受、欣賞大自然,聽取有關傳說、趣聞、歷史故事,利用攝影、寫生收集創(chuàng)作題材,采集動植物標本等活動,讓學生把最美的東西通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出來。
五、抓教師,提高藝術教育質(zhì)量與能力
農(nóng)村小學認真研究探討提高教師藝術教育的認識和能力,指導教師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掌握教法,開展“互學”活動,對教師的教案、業(yè)務學習筆記定期進行檢查,并深入課堂聽課,跟蹤指導研究課,認真評課,查課。積極進行教學教改實驗,對音、體、美等藝術課的課堂教學方法、程序、模式進行探討,并從美育發(fā)展動態(tài)、教材設計入手,對藝術教育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研究。同時,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不斷提出新要求、新目標。開展“評優(yōu)課”活動,鼓勵教師參加校內(nèi)外公開課、研究課,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藝術教育水平。
六、抓教學,強化藝術教育滲透
改革藝術課課堂教學,一方面按《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周課時排課開課;另一方面,改變唱唱、畫畫的單調(diào)模式,堅持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相結合,藝術形象與審美教育相結合,臨摹教學與創(chuàng)造教育相結合,把藝術教育的主根扎在課堂教學中。藝術教育不光是藝術類學科教學的任務,每一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都存在美的教育因素。如品德課、語文課的教學,要求教師動之以情,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得到人生的啟迪,受到美的教育,社會課在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歷史人物的同時,喚起學生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自然課的教學要清晰地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奧妙等等,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七、抓活動,培養(yǎng)學生特長、技能
篇5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問題性質(zhì) 實施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8-219-02
問題是知識的開端、沒有問題,便沒有思維,更沒有創(chuàng)造??茖W研究與創(chuàng)新的起點不是已有的問題,而是從現(xiàn)象和事實中發(fā)現(xiàn)問題??梢哉J為:問題性教學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開始,而創(chuàng)造性主要不是智力問題,而是精神狀態(tài)問題,問題意識是人體的本能。即創(chuàng)造是人的本能。
問題是一個人的靈魂,知識是可以彌補的而頭腦中問題是不可移植的。因為問題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huán)境、一些特定現(xiàn)象輔以認真觀察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它稍縱即逝!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問題意識是一種生存和發(fā)展能力。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適應生活的同時,要更好地使學生發(fā)展自已,完善自已,這樣才能面向未來!
一、問題性質(zhì)
一般問題有兩類,一類是無需推理、思考、印證的問答或問題,它具有陳述性和簡單性。例如:“什么是自然數(shù)?”、“什么是假分數(shù)?”、“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而另一類是必須借助已有的知識、概念經(jīng)過計算,推理以及周密的思考這樣的主觀努力才能完成的。它具有邏輯性、復雜性、合理性。它是學生成熟思考才能得出合理結論的問題,是一種思維體操,是通過問題使知識得以升華的集中體現(xiàn)。從教育實踐看來,事實性問題太多,理解性問題太少(幾乎是沒有)。這種事實性問題無須思考、思維,更不需要時間。如果問題一多,課堂看似人人參與,熱火朝天,但都機械地一、一應對(即對號入座)問答,勢必會造成學生認為原來數(shù)學也要死記硬記!實在無益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也無益于現(xiàn)代人才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不是問題性教學,要在課堂上增加學生邏輯思維力度,這才是問題性教學的指向。
問題的結構和設定,對教師可以說是一個素質(zhì)的體現(xiàn),一個構思巧妙的問題,往往對激發(fā)學生思考、興趣和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妙不可言的!
二、實施問題性教學的原則
問題性教學是培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成功地實施問題性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和原則,設置的問題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習興趣。一般它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1、主體性原則
問題性教學的設計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鋪設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注意的問題。以達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引導到主題上來的目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不會完全按照教師設定的軌跡進行。教師要求依據(jù)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適時的靈活多變地調(diào)整與修改原方案。即整個過程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隨學生而變!
問題設置的難度控制是問題性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問題太難,導致課堂“僵局”,學生“啟而不發(fā)”。問題太易,導致課堂過于熱鬧,這種設置學生沒有進入思維狀態(tài),故而教師應準備有梯度問題方案。在難度過大時,可在兩問題中間插入一個鋪墊式的問題,使學生的感覺難度下降;在問題太容易時,可以跳過一些問題,或轉換問題的切入角度,使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更加隱蔽,增加思維力度,啟迪學生思維。
2、適時性原則
適時性是在課堂上,選擇最佳時刻提出問題,要營造最佳情境,制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架設最好的思維橋梁,提出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且準備足夠的時間,讓同學思考,這樣才不會是形式上問題,學生這個主體才能最大限度揚其長,能使學生的思維游離于最佳狀態(tài),課堂也非?;钴S,學生的思路也很開闊。
綜上述,問題性教學要遵循一定原則,在這一基礎上,在問題的設計還要做到:
1、問題由淺入深的設置合理的臺階
不能“抽掉”幾級臺階,而讓學生“平步青云”,這樣不利于吸引同學,不利于點思維的火花,不利于“收攏”學生的心。而問題沒有臺階性而“平鋪”直敘,則不利于激起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問題設置應該是由淺入深。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化,后一個問題又是前一個問題的拓展。為在多變的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最好同時設計有梯度的數(shù)套提問方案,隨時準備應付多變的課堂教學。
2、問題的切入點或角度要準確
提問的關鍵及重點是:設問要能引起同學們足夠的注意力,使得思維與問題“碰撞出火花”。學生經(jīng)由思考與討論,尋找形式多樣的(或最佳的)解題思路。要做到這一點,還必須提問題之前給學生展示清晰的問題背景。不然學生會因為不具備思維的全景信息而茫然。
即:問題的角度與切入點要準確。例二前的鋪墊題,給同學們一個準確的切入點。這樣目標明確,準確的切入角度使得問題更加清晰。
問題性教學的實施,首先是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這必須做到精講多思,為同學們減負!教師必須要有教學民主觀,現(xiàn)代意義的學生觀,以及素質(zhì)教育觀。要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特別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毫不拘泥的尊重學生的思維,否則,問題性教學是可想而知的了……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體與載體都是學生。因而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問題能力。這才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主流!真正的問題性教學能制造很高
篇6
一、有目的地討論,把握討論契機
課堂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它使師生、生生之間都能夠形成信息情感的交流,可以集思廣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組織學生有目的地討論、開展合作學習無疑是學生自主學習、探求知識的好形式,它是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多向的互動過程。而有些教師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當?shù)仍?,使課堂討論在教學實踐中走入了誤區(qū)。例如采取“分組式”討論教學,一般先給出問題,最恰當?shù)挠懻撈鯔C是當學生們經(jīng)過思考,開始嘀嘀咕咕地小聲交流時。此時學生通過思考,對問題本身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行為學上講,小聲交流就是擁有結果但不明了的表現(xiàn),學生開始主動交流見解,內(nèi)心對完善自己的認識有比較強烈的需要。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時采用課堂討論,效果則較好;在新課講授完后,讓學生討論一節(jié)課的收獲,以這種組織方式作為課堂小結,效果也較好。
二、關注素質(zhì)發(fā)展,培養(yǎng)合作能力
數(shù)學課堂除了注重學生的知識目標,更應關注育人、發(fā)展的目標。課堂討論是一種合作學習,教師應采取措施,讓每個同學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fā)揮生與生之間的互補作用,為全體學生,尤其為學習較差的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課堂參與機會,互相幫助,達到對不同思維和方法的解釋與分享,并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全班共有的認知成果,達到知識共享,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及合作能力,如討論前分好小組、學困生做討論記錄、讓學生參與討論的評價之中等。
三、考慮客觀因素,謹慎采用討論
實踐表明,在學生群體中困難生較多的班級,課堂討論效果較差。一是課堂難以控制,學生中“天南海北”聊天、思維游離于課堂之外的情況較多,開展難度大;二是學生本身知識水平限制,討論深度低;三是學生心理“自卑”因素多,參與積極性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開展課堂討論,應先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再有效地開展討論。在人數(shù)非常多的班級,教師在開展討論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如課前提前讓學生進行分組、分工、分階段準備,防止課堂上花較多時間組織學生討論。
教師還要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總結,給予適當鼓勵。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比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把條件中的數(shù)值變換一下,請學生仿照例題板演,然后再進行變式訓練或者下一個題目。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切記不可以打入“冷宮”,要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進行鼓勵,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并學習數(shù)學。
篇7
一、有效的提問原則
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而課堂是否出現(xiàn)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回應或回答,并且這種注意、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在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對嗎?”“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仿佛學習成了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這樣的提問是沒有時效性,也對我們的教學不會有大的推進作用。
二、提問方式的轉變
課堂提問, 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準確、恰當?shù)恼n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發(fā)揮得遠遠不夠。甚至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嚴重存在無效提問、低效提問的現(xiàn)象,甚至有時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么答非所問,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存在著教師提問數(shù)量過多,使學生忙于應付,根本沒留深思的時間;提問流于形式,用優(yōu)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的情況;教師的提問具有較大隨意性, 忽視對問題精心設計和組織,導致課堂上“啟而難發(fā)”的情況;這樣的提問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填充而已。因此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總是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所需的問題,盡量避免上述情況。這樣,我的問題問的是有準備,學生的回答也有了頭緒。
三、提問對象單一的轉變
課堂提問的過程,應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信條,是達到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提問,只要有不同的觀點,完全可以向教師提出,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與教師的提問同樣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課堂提問中教師的提問應該有機地結合學生的提問,它可以是:師問生答,生生問答,教師引導。例如:我在講解《體積的換算》這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知識,這時一位女生馬某問:為什么相鄰的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緊接著我沒有馬上告訴她準確答案,而是讓同伴回答她的問題,我實時點播。這樣這節(jié)課學生學的有興趣,對難點的理解很輕松。
四、問題的精心設計
問題是串成課堂的鏈子。因此,教師簡潔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形成有效課堂的重要因素。我們設計怎樣的問題?怎樣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切合實際?只有考慮全面了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意識,教師出示主題圖后,就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就漫無邊際地說,往往會兜很大的一個圈子才能繞到主題上,有時甚至回不到主題上。這樣學生的觀察力、問題意識又培養(yǎng)了多少呢?所以教師的提問要講究技巧:首先提問要問在當問之時。其次,提問要問在癥結之處,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巧妙的發(fā)問能適當點撥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六年級 “數(shù)據(jù)世界”時,讓學生估算一億粒大米約有多少千克時,很多學生都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我提出一個問題:一千克大米大約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億粒大米有多少千克……這樣的問題就會引發(fā)學生思維,引起學生的思考。
篇8
語文是學好各類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學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與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概括起來有三種:吸收(讀、聽、看)、表述(說、寫)和思考。當然還有其他能力,如觀察力、想象力等。這一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是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好奇探幽,并將此自覺轉化為獨立的探索和追求。一個語文老師,如能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把課教“活”,達到課堂藝術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師。因此我認為教師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講課要不拘一格,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靈活運用。
語文教學不可能限于一種模式,一種方法。應根據(jù)語文的不同類型,不同內(nèi)容、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當代語文教學法正處在變革發(fā)展中,各類教學方法形式繁多。諸如講讀法、分析法、串講法、比較法、直觀法、暢想法、帶讀法、讀議結合法、八字教學法、一次多文教學法、線索法、評點法等。根據(jù)不同教材,不同教學對象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中有的應重于欣賞、如:文學作品中的精品、有的應重于知識的傳授或基本技能的訓練、有的應重于思想的開啟,有的應引導學生尋根究底、有的以講為主、有的以練為中心、有的以導讀為重點??傊獜膶嶋H出發(fā),善于變通。否則,即使運用最先進的教學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學,表面熱熱鬧鬧,其實空空蕩蕩,決不會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課堂藝術還反映在組織課堂教學中。
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向市場管理那樣,“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所謂“放”。一、放下老師架子,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講究課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們有些老師,往往習慣于傳統(tǒng)教育師道尊嚴,習慣于用訓斥口吻而不是用“導游”口吻,對于“俯身側耳以聽”,訓斥后“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的學生,表示欣賞。二、放開學生思路,讓其思路暢開而不凝滯,聯(lián)想滔滔而不漫流,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后面再談。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燒野火,不隨心所欲,不損害學生自尊心;二管課堂紀律,不能聽之任之,讓學生任意喧嘩吵鬧;三管學生視聽,有的學生上課,身在教室,神卻游于江河之上。教師應以最快方式,凝聚學生的目視、耳聽、心思。所以,教師既要重視講課,又要善于組織教學。
第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課堂藝術的保證。
演員在臺上演戲,如果沒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觀眾就會“卷堂大散”。同樣,教師在課堂上精神倦怠、有聲無氣或者精神不佳,學生就會懨懨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聲聲震耳,那樣易使學生過度緊張,造成疲勞。教書是細活,必須細水長流。侃侃而談,娓娓動聽易使人接受。教師的課堂精神,還表現(xiàn)在專注、敏銳和機智。無論講、讀或板書,應力避出現(xiàn)紕漏;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掌握火候。課堂上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置。
第四、教師的吸引──講課的語言藝術。
教師的語言風格,不同于其他職業(yè)應該凝重、含蓄、簡練而帶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摯、文雅、委婉而帶有職業(yè)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潑而帶有變通的靈通性。一個語文教師,應具有較好的語言修養(yǎng),有較深的語法、邏輯、修辭的語言功底。會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課堂中,教師的語言形象生動,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要提高講課的語言藝術,講“活”一堂語文課,至少有三個方面不可忽視:
1、力求清晰明白。傳授知識首先要使學生聽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種含混不清的語言,那種故作高深的只顧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講課,只會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語音而言。必須咬字清楚,發(fā)音準確,字正腔圓,自然流暢,令人舒心悅耳;一是指講述內(nèi)容而言。那種表達含糊,詞不達意的講解,顛三倒四的敘述,模棱兩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學生墜入迷宮,這是必須避忌的。
2、力求簡潔精當。羅嗦是講課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簡為上,言以簡為當”。在課堂上,而語言精當、簡潔、言簡意賅,是教學語言的基本功之一。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分析課文時,要抓難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課文嚼的太爛、太碎;歸納時,要以簡潔鮮明的語言予概括,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從而把更多的課堂空間留給學生。
3、力求優(yōu)美自然.形象的敘述,美妙的譬喻,和諧的節(jié)奏,親切的語調(diào),都可使教師的語言增加優(yōu)美感.優(yōu)美的語言從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中產(chǎn)生,不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動輒罵人訓人,決不會產(chǎn)生優(yōu)美的語言.優(yōu)美的反面是粗魯.教師應以優(yōu)美高雅的語言,“以風風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學子有“如坐春風”之感。
篇9
1.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捕捉一切教育契機,提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時空。精心設計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營造平等、和諧的創(chuàng)新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動態(tài)、靈活的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加強創(chuàng)新學習的學法指導,都能夠有效地引領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然而,這一切無疑都是要建立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才能起作用。沒有興趣,就缺乏學習的動力,就無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更談不上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因此,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貴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同時也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動力,教師把握學生的興趣脈搏,精心誘導和激發(fā)學習興趣,造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力,讓他們的認知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積極狀態(tài),并且在教師的創(chuàng)新教學引領下,積極指向創(chuàng)新教學旨在達成的目標。
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引領學生形成探索創(chuàng)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種以創(chuàng)新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心理趨向,學生就能對教師的全部教學過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把教學過程只看作知識傳遞過程,把學生當作錄音機、錄象機,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就異化為“訓獸式”的活動??恐貜蛷娀屯庠诘恼T惑或威脅來維持學習活動和產(chǎn)生學習效果,雖然也掌握了一些課本的基本知識,但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精神,其后果不僅效益低下,更嚴重的壓抑了學生積極、主動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不能真正體驗學習生活的愉悅,不能體會到因主動性發(fā)揮而得到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滿足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2.倡導民主平等、營造和諧氛圍。教師與學生平等。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老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不能在課堂上隨意的指責他們,要讓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他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
3.加強學法指導、樹立探究意識。自學態(tài)度是語文自學能力結構中的動力,學生只有具有自學的積極態(tài)度,才能給自學以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促進自學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對于小學生,我們要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其自學、探究的本領,從而主動樹立探究的意識。自學的態(tài)度一般由認識、情感、行為傾向構成。學生認識理解了語文自學的意義、價值,從而萌發(fā)自學語文的自信感、愉,通過積極自學獲得語文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4.精心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中和保持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手段,是一堂課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組織教學不但在上課一開始時進行,而且應貫穿在一堂課的全過程。教師能否把準備好的教材內(nèi)容,有成效地傳授給學生,組織好課堂秩序,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首先要精心組織課堂秩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較亂的班級,教師如果不組織課堂秩序,就難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即使在秩序較好的班級,開始也要組織課堂秩序。如何組織課堂秩序,常因教師而異,有的教師面對混亂的課堂和顏悅色,只用和藹的目光,可親的手勢學生就頓時安靜。這說明,組織課堂,要講究藝術性。如在教學課文《蠶姑娘》時,我在分析課文,有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我采用猜字謎的方式引導他們:“一只黑狗,不叫不鬧”誰猜到了就發(fā)獎品,學生得注意力一下子就全集中了。
其次要善于利用反饋信息,組織教學進程。在講課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組織好教學進程。如果在講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表情都不對,如皺眉、瞪眼、精神萎蘼等等,說明他們沒有很好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教師就不能再講下去了,應該問學生什么地方聽不懂,必須進行重講或輔導性講解。
篇10
教學小學四年級壘球投擲這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壘球投擲打地鼠”的教學情境,并將這個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我跟學生們吐槽了自己的苦惱,調(diào)皮的小地鼠們老是偷吃菜園子里的蔬菜,弄得一片狼藉,我們該怎么辦呢?以此,導入“打地鼠”的教學主題———壘球投擲目標物。通過這樣趣味的教學情境,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投球”的積極性很高,很多學生看到我事先準備好的地鼠模型,就想動手投球。因此,我就依照打地鼠———壘球投擲———慶功宴的教學主線,將“打地鼠”的活動情境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二、形象類比為方,增進學生技術理解
小學生還不具備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煩瑣、復雜的技術性講解對他們而言,缺乏吸引力,消化起來頗為吃力,往往會出現(xiàn)溝通失敗的尷尬局面。因此,我以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技能講解過程中,一定要講究語言輸出方式,關注自己的語言表達,嘗試結合生活實例,通過打比方、對比、形象化等語言加工方式,將抽象的技能講解轉換為形象生動的實例分析,并配合專業(yè)的動作示范、分解示范等,以此增進學生們對體育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運動能力。教學小學六年級體育跆拳道啟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的教學能力目標主要在于幫助學生了解跆拳道的相關知識,學會跆拳道三種口令及一種基本腿法———前踢,技能目標并不難以實現(xiàn),難就難在如何生動形象地滲透跆拳道文化知識,在“以禮始,以禮終”的崇禮尚武精神中增進學生們對技術的理解,掌握前踢要領。為此,我穿一襲正規(guī)的教練服上課,把自己化身為跆拳道教練,而不是平時的體育老師,一開課,學生們就嘰嘰喳喳對我的一襲教練服討論了起來。我并不著急著打斷他們,整頓紀律,而是讓學生們說說,今天的老師有什么不一樣?哪里不一樣?有的學生說,老師穿了跆拳道服;有的學生說,老師今天更加帥氣了;有的學生說,老師今天變成跆拳道教練了……在學生的討論中,我開始滲透跆拳道禮儀的講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旨在以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與互動,為學生們拉開跆拳道學習的帷幕,引導學生們在親身的體驗中,感受跆拳道的魅力。
三、嚴明紀律,提升學生安全意識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它的教學場所、教學內(nèi)容以及開放靈活的教學方式?jīng)Q定了其隱藏的諸多不安全因素,也正是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安全隱患時刻地告誡著我們,安全是第一要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以親和的教學語言,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又要適時地樹立嚴厲形象,以鏗鏘有力的教學言語規(guī)范學生們的教學活動,明確體育游戲規(guī)則,實現(xiàn)體育教學活動的紀律性、條理性與規(guī)范性。教學小學五年級體育“跳躍:立定跳遠”這一課時,我考慮到,五年級的學生們活潑好動,主觀性強,他們已經(jīng)有著豐富的體育活動經(jīng)驗與較為獨立的活動能力,因此,跳躍這個技能動作對于他們而言,就仿佛生活中的家常便飯,并不陌生,而立定跳遠不過是跳躍中的冰山一角。再且,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特別是男生,學習態(tài)度并不端正,在教學過程中嘻嘻哈哈,覺得不需要教,他們也可以跳得很遠。因此,在教學示范中,我一改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和藹可親”形象,搖身一變成為不茍言笑的體育教練,一板一眼地跟學生們講解并示范立定跳遠的注意事項與技術要點,尤其是上下肢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在示范過后,我引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慢動作回放活動,做到一擺二蹲三起跳,將動作做到位,做到安全。同時,在示范模仿活動后,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我設計了“青蛙跳”的游戲比賽,在比賽中,我在操場上事先畫了一個大十字架,組織四個小組從十字架四個方向同時起跳,比比看哪一個小組最先達到十字架的中心點,以此豐富“跳”的形式與內(nèi)容,將嚴格的技能示范與活躍的游戲?qū)嵺`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