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與辯論;以學心聽,以公心辯
時間:2022-06-29 05:54:00
導語:演講與辯論;以學心聽,以公心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演講與辯論 1988年,當復旦四位青年才俊在新加坡英姿颯爽、慷慨陳詞的時候,我正是蝸居于某一江南小鎮(zhèn)的大四學生。謝雷華女士溫文爾雅、氣度不凡的一席評論,方使我明白辯論原有其高深莫測、妙趣橫生之處,與我本來那種辯論即是強詞奪理、聲嘶力竭、面紅耳赤的設想相去甚遠。然而,我絲毫沒有半點將來也能在新加坡小試鋒芒的夢想,只是不住地望著《半月談》封面上王滬寧先生那張面著陽光的笑臉,暗下決心:兩年后要成為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的學生。
于是,1993年“一不小心”插進復旦辯論隊的行列,進而遠征新加坡,朦朦朧朧地被授予了“最佳辯論員”的殊榮。在回答星洲敬業(yè)無比的記者提問時曾多次語塞。因為我至今仍沒弄懂究竟為什么把這份榮譽給了我。絕不是過分謙虛之詞,姜豐的親切溫文、季翔的睿智嚴謹、嚴嘉的機敏幽默都是我無法比擬的。電視播映時間安排嚴格,超時即被“咔嚓”,授獎儀式不能拖沓;我是四辯,距領獎臺最近,評委可能為了表達對導播的充分體諒,就……不過,有一點必須肯定的:辯論場上每一個隊員的出色表現都是辯論隊內外集體智慧的結晶。
據說自人類有語言之始便有了辯論。確實,人是社會的動物,走東或是向西、吃茄子還是啃辣椒,都得辯論一番才有結論。
人類有語言固然可以自傲于動物界,但語言衍生出的辯論極易引發(fā)綜合病癥,大約是第一個產生語言的部落始料不及的,就像會功夫的人從來不會想到,人類多少非正常死亡的慘烈皆出自武門俠客。而辯論如固無際的大海,不同時空的人們前赴后繼地演繹其中“沉者自沉、浮者自浮”的歷史,有始無終、綿延不絕。慣于言辯、筆辯的黑格爾對人生的許多尷尬的游戲尤為豁達。一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便被盡歸于這一簡單的邏輯程式之中,更何況“辯論”兩字呢?大到老美參眾兩院鏗鏘有力的辯論,小到菜市場一分一厘爭議,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又離得開辯論這出戲呢?
辯論本身有如此這般的是是非非。古往今來,對能言善辯的評議更是莫衷一是。能言善辯者的另幾種形容詞句就是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嘴尖皮厚等,從“鮮矣仁”、“顏之厚”到“腹中空”都是能言善辯者漫畫肖像。至于其背后為人所指為“耍嘴皮子的、會吹牛的、……”更是司空見慣。的確,能言善辯者如杜維明先生所說不能離開“仁厚”這一核心。否則,犀利的辭鋒、華麗的言詞失去理趣就只能是徒然的浮華語句的堆砌,宛如一幅抽象裝飾拼貼畫,只能迷人眼目卻沒有多少實際內涵。以理據持辯,以平和的心態(tài)說理是真正辯道所倡之原則。《史記》有言,“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晏子、管仲又何嘗不是以其卓越的辯才,成功輔佐其王成就霸業(yè)呢?蘇格拉底、柏拉圖、黑格爾、馬克思、孔子、孟子、朱熹又有誰不是以其卓越的辯才而載入歷史的典冊?可見能言善辯之于個人、社會、國家之重要。
辯論出輸贏決不是辯論本身的宗旨。魏徵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辯論的目的恐怕是以辯論形式充分展開對立雙方的觀點、相互比照、以利接通趨近真理的線路罷了。故能言善辯者,應以求真、求善、求美為己任。這也是舉辦大專辯論會的意義之一。對于現代社會的經濟人來說辯論意義可能遠不在形式上的這些,經濟談判、法庭申辯、公關辭令都與辯論息息相關。據此,盡管善言辯者飽經風吹雨打、歷經傷悲苦痛,仍有眾人對辯道趨之若鶩、躍躍欲試躋身辯伍之中,大專辯論會也不至于后繼乏人。在此,我們滿心希望健康、純真、理性的辯論之花能夠盛開在祖國的各個角落。
既然有語言就有辯論,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辯論員。在此意義上談辯論是無法談清楚的。我們都知道,世上最說明不了的不是貌似博大精深的問題,而是最平淡的日常事件。這里主要是基于自身參加新加坡國際大專辯論會所思所感,依據新加坡舉辦的數屆大專辯論會的基本規(guī)則與大家共同商討有關辯論的一些事宜。
我正式參與所謂嚴肅認真、正規(guī)類型的辯論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歷史。起初的動機不是來自多么宏大的志向,只是為了報答系領導和同學們熱情洋溢的推舉。初上辯論場,就仿佛是柬埔寨泥沼地趕鴨的農夫面對各位久經辯論場的劉易斯。那時的心情緊張得如死寂一般,這莫非是大凡處于絕路、大勢已去的人都有一份貌似冷靜的姿態(tài)?承蒙上天開恩,允我如段譽般稀里糊涂過關斬將、成為復旦辯論隊一名正式隊員。校園小報上將我那個靈魂出竅的木然,美稱為“從容”,曾幾次讓我心甘情愿地成為這一形容溫柔的傀儡。熟悉我的朋友適時對我響起警告:當心瓶子里的水晃光!也是,我自稍有覺醒于作戲之中,開始從每次都希望辯論早些結束的心態(tài)里看到自身知識修養(yǎng)的蒼白與貧乏。如此下去,只怕那個美麗的“從容”很快就會變成滑稽的“充聾”了。
十幾年沉溺于象牙塔書香氛圍里面,自覺肚子里的墨水如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大江大河。有襯衫掛筆處一片片青藍為證。實際,一切據以自傲的知識庫存,如已經風化的土坯,一經反駁便支離破硅、塵土飛揚。語言似閘,知識似水。話語越多就越顯知識的貧乏??鬃硬粩喔嬲]君子“訥言敏行”也不無道理。圣人的知識在那個時代因客觀條件所限本來就不多,而大到國際戰(zhàn)爭,小到夫妻吵架都要為數不多的幾個圣人去解決。知識用完了、無以補充的,“訥言敏行”就更為重要?,F在不同,印刷業(yè)出奇發(fā)達,信息傳播迅速,又有知識爆炸之勢,況且辯論之時,開口是金,沉默是土。知識必經受一次次磨練。悟空受煉成器,事先需承受大山的重壓,何況如我般的下品凡人呢?
文化歷史學者朱維錚教授在對我們的知識觀察把脈之后,處方上赫然躍出兩字:惡補!英雄所見略同,政治學教授王滬寧先生對我們的思想稍做聽診,二話沒說,徑直率我們進入圖書館,嘗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滋味。每當我沾沾自喜于方才流出的名言佳句時,年輕的哲學教授,我們的俞吾金教練不失時機順口引經據典直指我引證不當之處,反應之快,引證之準確,古今之貫通,每每令在座的各位辯手瞠目結舌,嘆為觀止。
身教重于言教。見識了知識淵博之“廬山真面目”,青年人難免的血性與自尊促我暗下決心,要以練習瑜伽的那種耐性和長性在知識的海洋中風雨飄搖一番。不料,作為青年學者的顧問與教練為我們開出的第一道知識快餐竟是四書五經。試想一下,杰克遜的搖滾還在耳邊繚繞卻要即刻轉聽大秦古音會有怎樣的心情?這就如同少年聽戲,事先就有油然而生的倦意,我稱之為思想過敏。在過敏中求耐性與長性幾乎成為不可能。在我搔首皺眉之際,反觀周圍幾位伙伴已是尚未開卷卻滿腹經綸,一觸四書有如迷途于沙漠里的牧師發(fā)現一本圣經一樣歡聲雀躍,我立刻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想借此探一探杜維明、劉述先是如何用現代人纖纖之手觸動中華文化的鍵盤,將花果飄零奏成一陽來復,進而響成新的春天的。此時,對知識的欲求似乎已超出辯論輸贏之功利需要。這一難得勃然升華之感不失時機地轉成催我鉆入文化典籍的興奮劑。雖說人生業(yè)已二十多個春秋,心智卻仍幼稚,自己的觀點見解極易為名人雅士所動,故大談之乎者也??酌现劳瑫r也念念不忘身旁擺上幾本薩特與??碌奈恼拢郧笤诠沤裰g求得一個平衡點。學識的中庸絕非由老成練達所鑄,是恐為他人左右的堡壘,知識脆弱的屏障。
久而久之,終究也學會了一點中西縱橫比較參照,古今上下貫通串聯(lián)的方法?!拔ㄊ质鞝枴笔琴u油老翁謙虛之詞,辯論場上的論點應對,引證反駁,詞鋒相接要做到總體上處于從容自如的境地,在人眼中也算是無他,唯眼熟爾、唯耳熟爾、或唯嘴熟爾!孰不知一個“熟”字該是由多少辛苦釀成!孟子云:“人之有德慧求知者,恒存乎病疾”。
訓練場畢竟只是世界小小的一角,推廣至社會、國家、國際的空間,人類智慧與文明的提升發(fā)展不正是知識的競爭與撞擊的結果嗎?適者生存在現代社會中不再體現為用堅強的體魄與寒冷、巨獸、頑石作抗爭,而是用智商與知識同外界惡劣的環(huán)境作搏斗。丹尼爾的科學技術決定論,托夫勒的信息獨霸論,王滬寧先生的智商優(yōu)勢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辯論場不是一般的人際交往場。思想、智慧的撞擊與反彈尤為直接、激烈。當對方陳詞中所蘊含的種種觀點、原理、邏輯推導如排山倒海般向你傾來的時候,當然你可以不理不睬自說自話,此種對對方的攻擊毫無反應的做法只能算是下品的辯論技巧。真正果敢勇猛、準確、犀利的應對,才能博得評委的青睞,奠定勝局的基礎。他談甲對乙的決定作用,你必談乙對甲的反作用;他談孔子云“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你必反詰孔子不也曾如癡如醉欣賞南子的美貌嗎;他言康德的善良意志,你必云康德對人之惡性、自私性的肯定;他搬韋政通,你必抬杜維明……對方陳詞中的觀點、立論、邏輯事先皆在暗處,場上不及一秒的反應時間是談不上同辯友耳語商榷,或做什么翻書看筆記的把戲的。若不是平時知識積累具一定規(guī)模,辯論隊員必將會在場上王顧左右而言它,甚至到一時語塞、不知所云的境地。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句話固然有自命清高的酸味與等級觀念的腐氣,但辯論立場的依據確不能來自街頭巷尾的雞毛蒜皮之瑣談,或是江湖藝人之諧語,而應出自大家巨匠之鴻篇巨論之中,固要求辯論員具有極高的理論素養(yǎng)和知識功底,也就是個個要是青年才俊。既是才俊則必也是孔子之“中人以上”者。參加辯論賽的各路辯手大多具有任對方古今中外、東西南北之侃侃引證,自己持機滔滔不絕上下縱橫,本末源流作反駁的本領,真可謂是任你如何“語上”,我也能接“上語”。辯論賽實際上是知識的較量,來不得半點馬虎。如有不慎,犯了將奧古斯丁等同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錯誤,將自己歸依到“中人以下”,任對方恣意擁“語上”之態(tài)做反駁,其結果可想而知:非但輕松地成為輸家,且過于瀟灑地成為貽笑大方的楷模。
心理素質的好壞是運動競技取勝的重要一環(huán)。辯論場隊員的心理素質也是辯論取勝的關鍵。運動場上心理冷靜平穩(wěn)可只管你沉默地如風馳電掣的奔跑就成。辯論場上的心理冷靜平穩(wěn)絕對不是要求你沉默不語,實踐“沉默就是最好的反駁”的格言,而是要求你冷靜平穩(wěn)地調動以往的知識資源做有效的回應。“知識就是力量”,則是辯論場遵循的重要原則。說到底,辯論場上心理素質的好壞取決于知識修養(yǎng)的多少。
辯論場上心理素質好壞不僅體現在刀來劍往的應對上,且體現在唇槍舌劍的反駁中隊員的風度氣質上。凡在必分輸贏的場合,總能看到因賽場爭雄,同窗好友一夜之間頓成路人的事例。辯論賽有勝方、敗方之分,冠亞軍之物質獎勵也頗為懸殊,其間火藥味不會不濃,但辯論賽畢竟必須貫穿以辯會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境界。常言道:“說時容易,做時難”。倘若對方引證一個幾乎可置你方立場于死地的觀點,你又想不出妙招擋架,便極可能以為對方絲毫情面不講,從而自己血壓升高,語速加快,苛刻挖苦之辭魚貫而出,原先那個紳士淑女派頭蕩然無存,落入了謾罵、無端攻擊的窘境。反之,當時若能及時調動知識底蘊,行以毒攻毒之招,用避實就虛之計,言詞自然可入情入理。將成穩(wěn)大度、從容不迫之風度氣質昭然于眾,必令評委和觀眾賞心悅目。言之以理,曉之以情,駁之有度,辯之有節(jié)才是真正辯論之道,否則辯論與街頭巷尾的吵架叫罵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組隊辯論不但要求每個隊員才高過人,更要求隊員之間的默契配合。一個人的文化知識底蘊不可能在短期里為其他隊員所了解,其深淺厚薄隊員之間只能略知一二。辯論場上你來我往的應答不能單靠個別人獨領風騷,得靠四人集體智慧聯(lián)合出擊。一辯談伯夷、叔齊在饑寒交迫之時仍恪守道德,不失高風亮節(jié)之君子風度。二辯便要有伯夷、叔齊曾是王子貴族的知識準備,以防對方攻擊。二辯談孟子也有“形色、天性也”的思想,三辯必即刻反應到孟子是即心說性,荀子是即生說性,兩者說性之始發(fā)不同,以防對方找岔。三辯巧將“爭則亂,亂則窮”改為“爭則亂,亂則飽”以歸謬對方立論的邏輯。四辯必準備應接出“天下大亂才能達到天下大飽”之三辯欲置對方立場于死地的潛詞。若沒有知識結構與內涵的相互配合、對應,他說康德超驗的善良意志,你云良知的經驗體會;他論惡的進步意義,你談善的社會歷史性……結果,辯論場上展開辯論的不是正反兩方,而是矛盾百出的自己。禍起蕭墻,矛盾既出,即使你欲竭力彌補,無奈對方并非酒囊飯袋,早就針對你方矛盾窮追猛打,最終只能痛嘗敗果。
由于辯論賽正反兩方命題都已給定,相互之間戰(zhàn)略意圖昭然若揭,雙方的智慧與機敏就體現在確立立場、組織反駁的戰(zhàn)術策略之上。如高考前老師絞盡腦汁猜題一般。雙方賽前必費盡心思揣度對方可能擺出的招式與機巧,組織反攻的彈藥,準備一些維護自方立場的獨門暗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辯題涉面遼闊,經濟、文化、哲學、傳媒、環(huán)保、醫(yī)藥、法律等等無所不包,且又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有些辯題可謂是既白了孔子也老了康德,至今仍尚無定論。因此,可供雙方參考的觀點可謂是汗牛充棟,不勝枚舉??v使賽前相互之間有千千萬萬個估計也難保全面。這樣,辯論場上如何了解對方所持的理據至關重要。“以學心聽”是辯論隊員應有的基本素質。辯論會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場爭奪桂冠的比賽,輸贏得失遠勝于四位辯手的切身利益,牽涉到所代表學校的榮譽,更何況是區(qū)際、乃至國際的大型辯論會,其關聯(lián)的方方面面就遠不止上述了。辯論隊員擔負的壓力不可謂小,又是倍具血性的青年,一俟辯論場上風雨突變,難免情緒激昂,以感情統(tǒng)攝思維與辭令,從而犯下辯論之大忌:沖動與急躁。荀子之“以學心聽”言即要以探討學習的心境去聽。對方雖說與自己共為華族,但畢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與自己大相徑庭,其觀點有中西合璧之妙處,有的或許是自己聞所未聞,雖光怪陸離,卻又不失理趣的理論。假使讓自己開始就處于以“攻”心聽的狀態(tài),以絕對斗爭性的姿態(tài)相對立,必導致心情過于緊張、腦力失調、語言的子彈多卻亂飛,反而無法擊中要害?!耙詫W心聽”要求辯論隊員以較為寬厚、平和的心態(tài)去聆聽對方的論證,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對方陳詞中何為直持了當的理喻,何為弦外之音、機巧之設,又何為核心概念,何為邏輯線路……在充分了解對方觀點之后,才可將其觀點與我方的立場參照比較,聽聽是否有可供我方用來轉換立場的方面、是否有明顯的矛盾之處、是否有可將其邏輯推導演繹出荒謬結論之所在,甚至弄清其長處如何,以利實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以上決非是以一種非常焦慮的心態(tài)去聽所能成就的。待對方言畢,心明耳聰的結果便是你的言辭犀利而不刻薄、反駁有利而不強詞奪理、申辯圓滿而不偏狹、攻擊勇猛準確而不漫無邊際……從而讓辯論場真正成為一種“真理的探討”、“智慧的交流”、“感情的交融”之文化交流場。
言辭表達、思維方式、邏輯路線是辯論之中特別重要的三個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有其不同特點。有的重定量、重事實、重羅列各家觀點,有的重定性、重哲理、重獨家之說;有的語句深長、意喻復雜,有的簡短明了,中心突出;有的持單線決定論,有的持多元發(fā)展觀;有的抽象深奧,有的平實質樸……總之,各自充分體現以所處的文化背景為依托而展開的辯論風格。盡管風格各異,但各有各的長處。輸贏得失并不意味著在風格上有優(yōu)劣之分。作為代表中國大陸大學出戰(zhàn),辯論隊自然要體現以中華文化為根基的辯論風格。提及中華文化,難免有人會問:在科學與民主的現代社會,以中華文化這一“粗糙”的歷史“陳跡”去應對“先進”的西方文化為依托的表達方式,豈不相形見絀?其實不然,操華語辯論本身就無法擺脫中華文化的影響,華語的結構之豐富、表意之精妙、節(jié)奏之優(yōu)美是其它語言不能比擬的。將語言形式作歐化的轉換,無疑是重蹈東施效顰之覆轍,復演若真葬花之笑劇。中華文化培育成的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與邏輯線路在塑造民族性格、培養(yǎng)社會心理、規(guī)定價值取向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中國特有的思維方式無外乎有這幾個特點:整體性思維,對待性思維,辯證性思維,意向性思維,歷史性思維,直覺性思維等,而這些思維特點對辯論隊員在變幻莫測的辯論場上處變不驚、從容應對大有益處。從幾場中國大陸學生參與比賽的辯辭中看,中國學生都能本著對人類整體利益的關切,以對對方立場真理性因素的寬容襟懷,以運動變化發(fā)展的眼光,以恰到好處深入淺出的比附,以對大歷史演繹的觀照,以簡潔自然的喻意來建構自己的立場,申辯自己的觀點,贏得大多數評委與觀眾的認同。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化之瑰寶,適當用其來表達相當嚴謹復雜的理論問題有著獨特的妙處,非但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更有其意境悠長、耐人尋味之美感,其趣其妙不是其它形式所能代替的。
辯論賽不只是辯論隊員之間的辯論活動,而是集辯論員、評委、觀眾于一體的綜合行為。辯論賽不同于專業(yè)評定職稱的答辯,專業(yè)性強,高度抽象,且需輔助于各種圖表圖象來加以說明。辯論賽是借助辯論員嫻熟的語言技巧將自身立場、觀點充分展示的比賽,它更多的顯要在現場來激發(fā)評委、觀眾對某個論點與事實的直覺與聯(lián)想,以求他們對某個立場的了解,。因辯題涉及面極廣,不可能每個評委或觀眾對某個辯題有其專業(yè)性的見解,需要辯論隊員一方面要引證各家學者高度抽象嚴謹的理論證明邏輯過程;另一方面要求辯論隊員能夠化繁蕪為簡明,變抽象為具體,以清楚明了的歷史事實或日常行為等來闡明原理與觀點。古語云:“談中知真味,常里知識奇?!鞭q論表達的語言主要不是訴諸專家,而是訴之于評委與觀眾。盡管可能兩隊隊員都是學富五車,言必稱希臘、羅馬,語必出老莊、馬克思,勢必令四周籠罩灰蒙蒙之理論氛圍,多數觀點及其論證博大精深,卻晦澀難懂,曲高和寡,評委與觀眾木然觀賞,即便是有幾個附庸風雅者偶發(fā)掌聲,也難免其音寥落。最終場上隊員也因缺乏相應氣氛烘托,盛氣轉為泄氣。辯論賽的觀眾逃之夭夭,不敢附合,辯論賽的命運也算是到了盡頭。為此,辯論評判有語言表達和幽默感這兩個重要欄目,皆在于讓辯論會不僅要展示各路健兒智慧之美,也要讓辯論會成為社會上一種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在某種意義上說,辯論會表達形式如何、幽默感如何將決定辯論會未來發(fā)展的命運。幽默似乎是西方人的專利。其實,孔老夫子就是一位不茍言笑的老師,其一言一語免不了有貫穿歷史的沉重感。然而其自身矛盾的種種生活舉動則讓你忍俊不禁。其實,中國人缺乏的不是幽默,而是沒有將幽默作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而已。幽默是可以培養(yǎng)的。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社會,及至一個國家都有可能因各種原因做出令人捧腹的事兒,關鍵要培養(yǎng)發(fā)現幽默眼的才能。通常我們不難發(fā)現,我們一以貫之的生活常識與邏輯往往是經不起仔細推敲的。稍稍利用理論與邏輯的力量就可歸結出一種荒謬絕倫的結論。辯論也是如此。辯論中雙方為了深入淺出說明自身的觀點,必采用大量的類比、比喻來解釋并攻擊對方論點,這極可能造成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局面。因為所采用的類比與比喻本身較難做到嚴密與精確。被攻擊一方稍加處理便會反駁出一個高人一籌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高招來。所以,辯論場上幽默的運用從來就不是說出去引起評委與觀眾開懷大笑就了之的事,大多要瞻前顧后,三思而言之。
辯論不應是導致爭斗的序曲,而應是逼近真理的前奏。在多元文化、多元社會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社會巨變時期,各種理論、觀點如潮水般蜂擁而至,精神世界的不確定性,從來就是人類發(fā)展的屏障?!耙?a href="http://828857.com/article/yjzc/yjcl/200706/89404.html" target="_blank">公心辯”,便要求人們有為真知而申辯、而理論的情懷。對事物的認知盡管因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生活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旦人類能夠通過各種符號系統(tǒng)進行信息互換,那就預示著不同類型文化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對話的存在意味著辯論的必然。真知從來就沒有打上膚色、語言、國別的烙印??梢哉f世界上的每個民族都對未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有其獨特的見解與思考,盡管各自角度不同,立場有異,觀點有別,但不失有真理性的因素。民族的未來在于能夠走向世界,世界的未來在于能夠了解民族。
“以公心辯”則是要充分地調動人類共同創(chuàng)造的智慧與理性的寶貴資源,澄清人類對自身、對外界的茫然與混沌,讓人類真正實現蘇格拉底在二千多年前提出的那個綺麗的夢想——認識你自己!
這正是辯論之所以存在與發(fā)展的緣由。
- 上一篇:演講與辯論;人生憂患辯論始
- 下一篇:演講與辯論;辯論中常用的反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