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

時間:2022-03-13 03:19:00

導語:小議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體現(xiàn)語文水平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v觀近幾年高考的命題,現(xiàn)代文閱讀在高考試題中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趨勢,因此,在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中,應把努力提高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們應當抓好從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一、詞義的理解

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能否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對確認語句蘊含的深層意意,對準確的概括段落大意,對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都有直接的關系。把握文中的詞義,特別是處在重要位置上的詞義,也是從局部到整體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怎樣才能正確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呢?

首先,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上下文,就是指語言環(huán)境,可以說,語境確定了詞義。

其次,還可以從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上去把握。一個詞語,除了一般通常具有的含義外,往往還要考慮它的色彩含義。如感情色彩,決定了詞性的褒貶;語體色彩,決定了詞語運用的得體與否。除此之外,詞義的輕重,范圍的大小,適應的對象,搭配的習慣等等,以及看它是口語還是書面語,是普通用語還是特殊用語,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詞義。

上述的這些方方面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時單就其中的某個因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綜合起來,全盤考慮。

二、解釋文中含蓄的語句

解釋含蓄的語句,是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重點內容。正確理解句意,是理解段和篇的基礎。把文中那些內涵豐富,結構復雜,作用特殊,意在言外的詞句理解清了;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其一,含蓄的語句并不是不可捉摸的,有了一定的語境,句子的含義也就被牢牢地固定下來了。我們只要在一定的語境中反復閱讀,尋找語感,句子的隱義是可以“自現(xiàn)”的。

其二,前后關照,仔細推敲。特別要注意關聯(lián)詞所連接的內容,若文中出現(xiàn)了“首先”,就要注意“其次”;看到了“一方面”,就不能忽略“另一方面”,否則就會顧此失彼。另外,那些傳達時間、地點、場合等重要信息的關鍵詞句也不能忽略。

其三,觸發(fā)聯(lián)想,品出言外之意。這一點指的就是不能單單局限于閱讀材料本身,而應拓開思維:或覺得材料與自己的生活有關,可用生活體驗來補充認識;或發(fā)現(xiàn)材料與平時所讀的某書有關,可以觸類旁通;或從語法角度去領悟話語的機鋒;或從情感、風格等方面,甚至是語言的空白省略上,去獲得多種認識,體味無言之美。

三、概括文章的具體內容。

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一個重要內容。《語文科考試說明》就明確要求考生對“具體的內容,能加以概括”,要能把握“文中表現(xiàn)的觀點”,“能正確把握文意”,“說明能把握特征”,這些都是高考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具體要求。

要想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正確概括文章的具體內容,第一要通覽全文,抓住“文眼”進行概括。

所謂“文眼”,就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文章構思布局的關鍵。在文中,它具體表現(xiàn)為能瞻前顧后,領挈全文的某一關鍵詞語或句子。抓住了“文眼”,等于掌握了理解文章的鑰匙。例如,吳伯簫的散文《難老泉》中的“難老”二字,反復出現(xiàn)多次,充分利用“難老”這個特點來表現(xiàn)“江山不老人不老,民族精神不老”的主題思想?!半y老”就是這篇散文的文眼,也正是它的“神”。巴金散文《燈》的“文眼”,是結尾處道出全文主旨的一句話:“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弊プ×诉@一點,那么其他關于“燈”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一般說來,抓住“文眼”進行概括,多適用于散文。而對于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則往往是抓住關鍵的詞、句、段。這是概括具體內容的方法之二。

文章的關鍵詞、句、段猶如文章的“窗口”,通過它可以窺見文章的具體內容。通常,那些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過渡作用的句和段,亦有很強的概括力,或者能給我們提供豐富的概括信息和依據(jù),讓我們答題時能準確有效,事半功倍。

第三,還可以根據(jù)標題含義,或根據(jù)段意,層意進行概括。

在議論文中,有時標題往往就是中心論點。如的《反對黨八股》、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等。有的時候,試題會用相反的形式進行考查:沒有題目,要求考生根據(jù)文章的內容給它安上合適的標題,看考生是否掌握了主要內容,是否能以一題目高度概括全篇。

例如,高中語文第二冊閱讀短文《人,又少了一人》第2題:

那個中年女人并沒有死去,為什么作者卻以《人,又少了一個》為標題?你能換一個比這個更為醒目,更為啟人深思的標題嗎?

中年女人并沒死,為什么以《人,又少了一個》為題?這就揭示了“人”并非指一般意義上的人,而是有自尊,有人格的人?!坝稚倭艘粋€”的“又”字,則使題目具有了廣泛的社會性和普遍性,點明這樣一個故事的發(fā)生決非偶然。通過對一個醒目標題的仔細推敲,就把全文的中心內容概括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