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外閱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7 03:01:00
導語:語文課外閱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閱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的課程閱讀同樣也應這樣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后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當然學不好語文。為落實這一思想,我認為首先應從閱讀的數量入手。這包括兩方面要求:一是倡導學生擴大閱讀面,要求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以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二是為學生規(guī)定課外閱讀量。《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規(guī)定:小學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以后逐漸遞加。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倡讀整本書,并在附錄中提出了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逼浯?,還應明確向學生提出積累各種語言材料、加強背誦的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維材料、情感材料,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終身的營養(yǎng),也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極有利于學生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擴展自己的閱讀面、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呢?在我校承擔的課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組織形式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過程中,我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一、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并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很短,許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謂的“三分鐘熱情”。因此,豐富多彩而又具有實效性的組織形式會更利于幫助他們對課外閱讀實踐保持持久的興趣和注意力:(一)、幫助孩子們選擇適當的讀物?!斑m當”是指讀物在內容上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與學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與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讀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學生,語言在現實交際中具有廣泛實用性和較高的使用頻率,并為學生所喜愛。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發(fā)現:孩子天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帶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話、科學幻想小說等;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歡讀一些探險和探秘的故事;孩子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喜歡讀一些具體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兒童詩反映了孩子們的世界,表現了孩子們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為孩子們所喜愛;千古傳誦的經典范文,一來文字精美,學生愛讀,二來所描寫或反映的是世間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廣泛的遷移性,應指導學生多讀;反映現實生活的時文在內容上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語言水平略高于學生,但為學生所理解所喜愛。這些讀物都符合“適當”的原則,應該盡量向孩子們推薦。)(二)保證組織形式既豐富多彩又富有成效。1、自讀自悟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種組織形式。因其具有靈活方便、自主性強等特點,因此深受師生歡迎。但是若對這一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流于形式,導致孩子們對所閱讀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讀而不思則罔”;如果對閱讀材料的選擇不當,還會對孩子們的課外閱讀活動產生誤導。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時,也要對閱讀過程適時監(jiān)控和正確引導。如為他們推薦適當的讀物,隨時隨地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閱讀情況,并及時組織相關的、有針對性的討論、辯論活動等。2、組建課外閱讀小組,開展小組間的閱讀比賽。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我還嘗試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伙伴并組建課外閱讀小組,自己命名并列在教室后面的板報上。每天的課外閱讀課時間,便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閱讀和交流,并定時展開評比。如:每讀完一本書,便加一顆星;每背完十首古詩也加一顆星…這種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比賽,不僅引發(fā)了學生間的良性競爭,還利于孩子們互相鼓勵,維持對課外閱讀的長久興趣,使“讀好書、好讀書”在校內蔚然成風。3、在擴散性閱讀中拓展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辯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三圈相結合”的原則,即:課文為一圈,引申、延伸為一圈,課外閱讀為一圈,三圈呈同心圓,緊密結合,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主題開展擴散性閱讀,讓學生閱讀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擴散性閱讀中,學生的精神空間不斷擴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斷增強,與此相伴隨相統(tǒng)一的語言感知量、積累量也不斷增加,領悟力也不斷增強。在實踐過程中,針對低、中、高段的學生特點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對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學習了生字“鯨”,便讓學生交流自已對鯨的了解,孩子們便主動到《十萬個為什么》、《動物世界》等書上去尋找相關的資料,甚至回憶起自已看過的電視片,要求他們認真閱讀以便講給別人聽;不求深度和廣度,以學生愿讀、愛讀并樂于表達為目的。對于中段的孩子,則引導他們有目的地讀整篇的故事。同樣對“鯨”的相關資料的閱讀,就會要求他們主動收集盡可能多的資料,了解鯨的體形特點、生活習性等知識,并在課堂上交流,互相補充,以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對高段的學生,除了圍繞主題收集資料,開展閱讀活動并交流外,還要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帶領他們通過質疑、辨論、爭論等形式,開展探究性閱讀和審美性、批判性閱讀。這種思維的交鋒不一定非要產生一個正確的答案,只要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出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就應該得到教師的肯定和提倡,以幫助孩子形成“不唯書、不唯師”的思維品質。4、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鼓勵孩子多讀書。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只有盡量為孩子提供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的舞臺,才能更好地鼓勵孩子多讀書。因此,我們開展了“課本劇表演”、“手抄小報比賽”、“古詩擂臺賽”、“詩歌朗誦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評”、“校園童話節(jié)”等活動,讓孩子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活動中樹立自信,培養(yǎng)興趣。二、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精講多讀”,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2、所有年級均不準留書面家庭作業(yè),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書、讀好書。3、將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活動課時間定為“課外閱讀指導課”,專門用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開展讀書會、討論會、演講會、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4、為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材料的數量和質量,除了向實驗班級全面開放圖書室、網絡教室外,還倡導各班建立了“小圖書箱“,號召學生將自己的好書帶到學校與同學們交流,以實現“資源共享”。5、為了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專門印制了課外閱讀資料匯集本――――《記憶的碎片》,指導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積累和感悟及時記錄下來,不拘形式,張揚個性。三、收獲與困惑我們欣喜地發(fā)現:課外閱讀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也十分明顯。因為有些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又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材料作依托,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如《長征》、《赤壁之戰(zhàn)》等;因為閱讀是一種信息輸入,說寫是一種信息輸出,沒有輸入,哪來輸出?而適當的擴散性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心理空間,它為學生解讀語言文字、領悟相關內容提供了有力的經驗支撐。通過一年的嘗試,實驗班級孩子們的表現也令人驚喜:不僅順利完成了閱讀任務,而且在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一年級的孩子們便出了一本日記小冊子《小腳丫》;在閱讀古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時,孩子們也敢于向古人發(fā)問:既然山水俱翠,又何來“白銀盤”一說?…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發(fā)現孩子們對課外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一下課便三、五成群地閱讀、討論;自習課做完作業(yè)后,總是迫不及待地問:“老師,可以看課外書嗎?”課外閱讀的范圍更是廣泛:童話類、科普類、小說類……課外書,已成了孩子們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到周末,新華書店、圖書館成了最吸引孩子們的場所;家長們也紛紛反映,孩子更愛讀書了、更懂事了!由于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形成了一定沖擊,因此,有部分教師在開展活動的同時也患得患失,擔心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擔心自己一旦放開將難于駕馭;擔心學生難以考出高分;甚至有老師開玩笑說: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固然有益,但是應付考試還是需要點“急功近利”…老師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與之相適應的考核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要。此外,在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個性差異表現得更為明顯。如何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都能在閱讀活動受益,也是困擾我們的一個難題,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作更加深入地思考。
- 上一篇:電影文化意義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國內電影美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