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
時間:2022-08-07 03:17:35
導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歷程分析
(一)1978~1992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探索
確立時期粉碎“”以后,從政府到理論界,都有相當多的人在沖破僵化的傳統(tǒng)觀念,反思中國的發(fā)展道路。這個時期的突出貢獻是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而此目標是在反復、尖銳的思想交鋒中形成的。具體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1.1978~1984年,形成“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的改革思路?!啊焙螅?978年7~9月的“國務院務虛會”上第一次重提改革問題。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重視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但改革方向是什么?當時黨內多數人的認識是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市場調節(jié)手段,以滿足人民生活多方面的需要。由此,1981年11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五屆四次會議,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大會再次強調:“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的原則,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客觀地講,這個改革模式是一個歷史性進步,因為在堅持計劃經濟體制前提下,承認了市場調節(jié)的作用。但沒有突破計劃經濟的框架,強調市場調節(jié)只能限制在計劃所允許的范圍之內。
2.1984~1988年,改革目標確定為“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84年10月20日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強調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改革目標的一個重大突破。為什么短短的時間內會有如此大的突破呢?其原因,首先是改革實踐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亟需作出理論回答。改革開放后,農民的生活大大改善,個體經濟大量產生,由此發(fā)展出雇工經營的私人企業(yè)。一時間,一些人認為雇工就是剝削,人們思想上出現混亂,各種觀點莫衷一是。這些新問題需要在理論上給予解釋,澄清認識。二是理論界對此改革目標的形成起到重要推動作用。1984年9月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上,召開了“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討論會”,會議提出的若干理論觀點和對策思路對中央推動市場化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觀點進入中央決策。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二屆三中全會突破了商品經濟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對立,為中國的改革確立了正確方向。鄧小平稱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
3.1989~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最終確立。就在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時候,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國際國內發(fā)生兩大歷史事件:一是國際上蘇東劇變;二是國內在80年代末發(fā)生的政治風波。這時候本來就對改革開放心懷不滿的人便對改革開放橫加責難,焦點又集中在市場和計劃關系問題上。在此重大關頭,鄧小平敏銳地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發(fā)展才是硬道理。他在關鍵時刻連續(xù)講話,對扭轉局勢起了關鍵作用。在此背景下,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標志著全黨在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上已形成共識。
(二)1993~200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時期這個時期,主要解決了兩大問題: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構建問題。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由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五大支柱”構成,并制定了總體實施規(guī)劃。
2.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問題。1994年12月總書記在天津考察工作時強調“: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這幾個字是不能沒有的,這并非多余,并非‘畫蛇添足’,而恰恰相反,這是‘畫龍點睛’。所謂“點睛”,就是點明我們市場經濟的性質?!边@進一步闡明了十四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論斷。而這個結合,首先是要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結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呢?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睆幕窘洕贫鹊膬群瓉砜?,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本身就是從市場中產生的,而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就存在怎樣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問題。因為國有企業(yè)長期以來,并不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合格市場主體,所以必須找到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形式。經過探索,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找到改革方向,明確提出“: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是發(fā)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方向”。而股份制是現代企業(yè)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于是,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大力發(fā)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眹衅髽I(yè)改革的實踐證明,推進公有制企業(yè)的股份制改革,可以使公有制企業(yè)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可見,通過實行股份制,我國公有制特別是國有企業(yè)找到了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和途徑。這打破了撒切爾夫人的預言:“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可能兼容,社會主義不可能搞市場經濟,要搞市場經濟就必須實行資本主義,實行私有化?!?/p>
(三)2003年至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時期
2002年10月十六大宣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標志著中國經濟體改革進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時期。如何才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而目前的改革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改革。其標志:一是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的改革。二是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的改革。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敏感和復雜。老問題新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國際因素相互影響,這需要“啃硬骨頭”和“涉險灘”。三是在新的發(fā)展水平上的改革。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正面臨“崛起困境”。就中美關系來說,問題的核心在于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為此,國家主席在接受美國《赫芬頓郵報》子報《世界郵報》的專訪時指出,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于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目前,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將經濟優(yōu)勢轉化為戰(zhàn)略優(yōu)勢和政治優(yōu)勢、有效地保持與主要大國的合作共贏關系這是一大挑戰(zhàn)。在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完善時期這10多年來,我國經濟已初步走上科學發(fā)展的軌道。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明確提出科學發(fā)展觀,“十一五”規(guī)劃作為科學發(fā)展觀提出后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guī)劃,從規(guī)劃主要目標和指標完成率看,經濟發(fā)展方式初步納入科學發(fā)展軌道。這主要得益宏觀改革在一系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不斷取得新進展,尤其是作為宏觀經濟調控主體的政府,其自身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治國理政方略中,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路更加明確和清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治國方略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一個根本動力,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又是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確定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這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非常清晰地闡明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思路。
二、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驗啟示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歷程中,我們積累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經驗,得到許多有益啟示,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解放思想,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歷程可以看出,30多年改革開放的過程也就是解放思想的過程,每次改革開放的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而在解放思想上主要領導人起到關鍵和典范作用。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兼具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那種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解放思想的勇氣。把解放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為己任。他說“:我現在的責任,也可以說我的歷史責任,就是要帶頭解放思想,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痹谑叽髨蟾嬷邪呀夥潘枷胱鳛橐粋€黨的法寶提出來。也強調,全面深化改革能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關鍵是解放思想。
(二)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
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其本質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堅持與時俱進,就是要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主觀主義、因循守舊等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風。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并沒有闡述過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論斷,但是他們一貫強調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復雜過程,動不動就搞爭論、扣帽子的一些人,他們把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句話都當作了不可更改的教條,當作了判斷我們做得對不對的標準,如果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對待我們的事業(yè)是沒有前途的。鄧小平曾經說過:“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p>
(三)開放兼容,廣泛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共同成果
中國改革實踐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開放兼容,才能富強興盛,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也只有不斷吸納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才能發(fā)展進步。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廣泛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我們就一直堅持積極采用、吸收世界先進技術和其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來發(fā)展自己。2014年9月在天津舉行第八屆夏季達沃斯會議上,在致辭中強調“:中國永遠做一個開放大國、學國、包容大國?!边@是中國改革歷史經驗的總結。
(四)凝聚智慧,發(fā)揮相關智庫作用
在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有一種力量對推動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那就是理論界(智庫)。包括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等一些單位和一些理論家、學者,他們的一些觀點為中央主要領導人所接受,這對促進統(tǒng)一認識起到積極作用。在決策中發(fā)揮智庫作用,已成為重要的經驗。2013年4月,對建設中國特色智庫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智庫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當前“,三期疊加”的社會背景,迫切需要更多元的智力支持。
作者:徐建華 單位:煙臺市委黨校
- 上一篇:人大主席團述職報告
- 下一篇:鄉(xiāng)黨委招商選資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