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與社會學
時間:2022-02-17 11:01:00
導語:和諧社會與社會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這樣鄭重地強調社會和諧,把社會和諧或和諧社會問題提升到這樣的高度,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任務的確定,預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將取得戰(zhàn)略性推進,也為包括社會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fā)展和發(fā)揮作用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社會學,作為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fā)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學科,與社會和諧或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關系。社會學及其各個分支學科,都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從理論上說,和諧社會就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用社會學的術語來表達就是良性運行和協調發(fā)展的社會。對于當代中國來說,和諧社會就是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xiāng)村、東中西部不同區(qū)域、人和自然、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等關系良性互動和協調發(fā)展的社會。從這一視角看,也可以說社會學是研究社會和諧或和諧社會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學科。這是從正向說的。從反向來說,社會學則是研究如何減少不和諧因素,把不和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的學問。
從實踐上說,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從人際關系、資源配置、社會結構,即個人、群體、社會等方面來研究具體的條件和機制。就人際關系方面看,要形成融洽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就必須加速和諧社會的主體培育。這主要是通過人的社會化機制,把社會成員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通過不斷的繼續(xù)社會化,使社會成員能夠恰當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以自己的合法勞動從社會獲取應得的一份利益,從而能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通過社會化的主要手段,把社會成員培養(yǎng)成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人員,以適應現代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就資源配置方面看,主要是通過社會階層體系這一社會激勵機制的建立,在合理的社會差別的基礎上,激發(fā)社會活力,把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盡可能公平地分配給每一個社會成員;通過社會流動機制,使社會成員都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較低的階層上升為較高的階層。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社會成員能夠多贏互利,使社會利益關系得到協調處理。就社會結構方面看,合理的社會結構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例如,構建現代職業(yè)體系,使至今尚游離在現代職業(yè)體系之外的農民逐步進入現代職業(yè)體系,是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途徑。
從由來上說,社會和諧的提出與社會學的重建,都植根于現代性從舊式向新型的轉變。這里,所謂舊式現代性,就是那種以控制自然資源、爭奪自然資源為中心,社會和自然不和諧,使自然和社會都付出代價的現代性。上世紀與本世紀的轉折之際,舊式現代性已經進入明顯的危機時期。所謂新型現代性,是指那種以人為本,人與自然雙贏、人與社會雙贏,兩者關系協調和諧,并把自然代價和社會代價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現代性。當代世界的一系列深刻變化,進一步推動了對舊式現代性的質疑、批判和反省。探索新型現代性成為一種勢在必行的潮流和趨向。社會和諧或和諧社會目標和任務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新型現代性的日益自覺。社會學直接產生于現代性?,F代性面臨重大轉折之日,必定也是社會重構、個人重塑、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重建發(fā)生之時,社會學將不可避免地經歷一個視野調整、理論重建的過程。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中國社會學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在理論研究和具體運用上不斷開拓新的空間、探索新的途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 上一篇: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
- 下一篇:發(fā)揮社會組織的協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