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責任制度論文

時間:2022-07-20 03:05:00

導語:違約責任制度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違約責任制度論文

摘要:合同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直接的法律后果就是承擔違約責任。全面研究中國違約責任的分類、內容和形式。有利于促進合同的履行和彌補違約造成的損失,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違約責任制度作為保障債權實現(xiàn)及債務履行的重要措施,在合同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違約責任;歸責原則;違約責任承擔方式

1違約責任的概念及其特點

違約責任即違反了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新《合同法》對違約責任的內容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其中的違約責任制度吸收了以往三部合同法行之有效的規(guī)定和借鑒了國外的有益經驗。體現(xiàn)了中國違約責任制度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F(xiàn)行《合同法》中違約責任僅指違約方向守約方承擔的財產責任,與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完全分離,屬于民事責任的一種。違約責任制度是保障債權實現(xiàn)及債務履行的重要措施,它與合同義務有著密切聯(lián)系,合同義務是違約責任產生的前提,違約責任是合同義務不履行的結果。

違約責任具有以下特點:①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所產生的責任。包含兩層意思:其一,違約責任產生的基礎是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關系,若當事人之間不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關系,則無違約責任可言;其二,違約責任以違反合同義務為前提,沒有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便沒有違約責任。②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即指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才能發(fā)生,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不負違約責任。③違約責任具有可確定性。根據合同自愿原則,和同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違約責任的方式,違約金的數(shù)額等,但這并不否定違約責任的強制性,因為這種約定應限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④違約責任具有補償性。違約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承擔違約責任的主要目的在于補償合同當事人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損失。中國《合同法》確認違約責任既是對違約方違約行為的制裁,又是對受害方遭受損失的補償,以補償性為主,兼有懲罰性。

2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是指在進行違約行為所導致的事實后果的歸屬判斷活動時應當遵循的原則和基本標準。違約責任歸責原則的規(guī)定主要有過錯責任原則和嚴格責任原則。

嚴格責任原則明確規(guī)定在中國合同法的總則中,是違約責任的主要歸責原則,它在《合同法》的適用中具有普遍意義。所謂嚴格責任,又稱無過錯責任,是指違約發(fā)生后,確定違約當事人的責任,應主要考慮違約的結果是否因違約方的行為造成,而不考慮違約方的故意或過失?!逗贤ā穼w責原則確定嚴格責任有其合理性:①嚴格責任的確立并非自《合同法》開始,在《民法通則》及《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已經把違約責任規(guī)定為嚴格責任;②嚴格責任具有方便裁判和增強合同責任感的優(yōu)點;③嚴格責任原則符合違約責任的本質;④嚴格責任是合同法的發(fā)展趨勢;⑤確立嚴格責任,有助于更好地同國際間經貿交往的規(guī)則接軌。

中國《合同法》雖然采用嚴格責任和過錯責任二元的違約歸責原則體系,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嚴格責任規(guī)定在總則中,過錯責任出現(xiàn)在分則中;嚴格責任是一般規(guī)定,過錯責任是例外補充;嚴格責任為主,過錯責任為輔。只有在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才適用過錯責任,無特別規(guī)定則一律適用嚴格責任。

3違約責任的形態(tài)

綜合中國《合同法》及各國實踐,中國違約責任的形態(tài)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3.1預期違約

亦稱先期違約,分為兩種具體類型:其一,預期拒絕履行,指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至前,一方當事人以言辭或行為向另一方當事人表示其將不按約定履行合同義務。其二。預期不能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屆至前,有情況表明或一方當事人根據客觀事實發(fā)現(xiàn)另一方當事人屆時不能履行合同義務。以上兩種類型均有明示和默示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且守約方有選擇權,可以積極要求賠償,也可消極等待。

3.2不履行

即完全不履行,指當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違約情形。主要包括債務人屆期不能履行債務和屆期拒絕履行債務兩種,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或拒絕履行債務,債務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債務人的違約責任。

3.3遲延履行

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債務。包括債務人遲延履行和債權人遲延履行。債務人遲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時,在債權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屆滿,債務人能履行債務而未履行。根據《合同法》規(guī)定,債務人遲延履行的。應承擔遲延履行的違約責任,承擔對遲延后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的賠償責任。債權人遲延履行表現(xiàn)為債權人對于債務人的履行應當接受而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即遲延受領。債權人遲延造成債務的損害,債權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3.4不適當履行

指雖有履行但履行質量部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的違約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兩種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謂的履行質量不合格的違約情形。債權人可依《合同法》之規(guī)定。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加害給付,是指債務人因交付的標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損害的行為。債權人因此造成人身或合同標的物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時,債務人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另外,除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之外的,債務人未按合同約定的標的、數(shù)量、履行方式和地點而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包括:①部分履行行為;②履行方式不適當;③履行地點不適當;④其他違反附隨義務的行為,這些也屬于不適當履行范圍。

4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背袚`約責任具體有5大類違約責任形式:

(1)繼續(xù)履行,又稱強制履行,指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由法院強制違約方繼續(xù)履行合同債務的違約責任方式。其構成要點:①存在違約行為;②必須有守約方請求違約方繼續(xù)履行合同債務的行為;③必須是違約方能夠繼續(xù)履行合同。

(2)采取補救措施:根據《合同法》規(guī)定如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受害方根據標的性質及損失的大小,合理選擇要求對方采取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報酬等措施。另外還規(guī)定,受害方在要求違約方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后,仍有其他損失,還有權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

(3)賠償損失,即債務人不履行合同債務時依法賠償債權人所受損失的責任。中國合同法上的賠償損失指金錢賠償,即使包括實物賠償,也限于合同標的物以外的物品予以賠償。損害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其構成要點:①違約行為;②損失;③違約行為與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④違約一方沒有免責事由。

(4)定金責任:《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shù)肿鲀r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p>

(5)違約金責任,又稱違約罰款,是由當事人約定的或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在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也可以表現(xiàn)為一定價值的財物。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金,未約定則不產生違約金責任,且違約金的約定不應過高或者過低。如果同時約定定金和違約金,當事人可選擇適用其一。

除此之外,《合同法》還規(guī)定了免責事由,免責事由只有一個——不可抗力。只有發(fā)生了不可抗力,才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當事人的違約責任,并且這種免責是有條件的,即發(fā)生了不可抗力的一方必須及時通知對方,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的擴大,并在合理期限提供證明,否則將不能免責。

5違約責任與其他民事責任的區(qū)別

違約責任是《合同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之一,為更好的理解違約責任,以下就違約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和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qū)別作一簡要論述。

5.1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

二者是《合同法》責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二者之間存在著根本差別:第一,二者產生的前提不同。締約過失責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或合同無效或合同被撤銷而產生的民事責任,違法的是合同前義務,是法定義務,而違約責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產生的民事責任,違反的是合同義務,是約定義務。第二,歸責原則不同。締約過失責任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條件,實行過程責任原則。而違約責任不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條件,實行嚴格責任原則。第三,責任方式不同。締約過失責任只有賠償損失一種。而違約責任有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強制履行等方式。第四,賠償損失的范圍不同。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是信賴利益的損失,而違約責任賠償范圍是履行利益的損失。

5.2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和侵權是民事責任的兩種主要方式,盡管二者存在著競合的情況,但二者之間有著重要差異:第一,二者產生的前提不同。違約責任是基于合同而產生的違反合同的責任;而侵權責任是基于行為人沒有履行法律上規(guī)定的或者認可的應盡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第二,二者的歸責原則不同。違約責任奉行嚴格責任原則即無過錯責任原則;而侵權責任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規(guī)定的情況才可以實行無過錯原則或公平原則。第三,免責條件不同。在違約責任中,除了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以外,還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免責事由;而在侵權責任中,其免責事由只能是法定的。第四,責任形式不同。違約金、定金等責任形式只能適用于違約責任;而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只能適用于侵權責任。第五,賠償范圍不同。違約責任是一種財產責任,因而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而侵權責任不僅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還包括精神損害的賠償。

合同締約人訂立合同的日的是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實現(xiàn)。而合同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可能使得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實現(xiàn)。因此,研究違約行為及其救濟方法,對合同當事人和整個社會的交易活動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fā)育成熟,違約責任制度也必將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