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人物事跡范文
時間:2023-03-14 17:5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愛國人物事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私有經濟. 私有財產.
剩余權
的改革開放,極大的推動了經濟發(fā)展,而這種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私營經濟的發(fā)展,因為國有在改革前就已經存在,并且在改革后發(fā)展也比較緩慢,而私營經濟和私營企業(yè)改革開放前基本沒有,它是隨著改革的深入而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其發(fā)展勢頭及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也是國營企業(yè)所自嘆不如的。可以說,20年來經濟增長的根本來源是非公有制經濟的增長,而在非公有制經濟當中,私營經濟又無疑起到核心作用。
盡管私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但其卻是在一個十分不利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起來的,時常受到各方面的非議及各種歧視性政策的制約:許多私營企業(yè)可以大展身手的行業(yè)不許他們經營;限制私營企業(yè)在中國股票市場上市;銀行不愿為其貸款;限制自營進出口權等,凡此種種,舉不勝舉。一方面,黨和國家承認私營經濟的合理合法性及其在主義建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私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構成部分,他的存在符合“三個有利”原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國家又在許多方面對私營企業(yè)進行限制甚至歧視,嚴重惡化了私營企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其地位甚至不如外企,使其成為我國各種所有制企業(yè)中的“二等公民”。這本身就已是自相矛盾了,難道“基本經濟制度的構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體現(xiàn)在各種歧視性政策上嗎?
其實,透過各種制約私營經濟和私營企業(yè)發(fā)展的表象本身,應當看到,造成這種不平等現(xiàn)象及矛盾的根源在于人們對于私營經濟,私營企業(yè)以及與此相聯(lián)系的各種私有經濟的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我們知道,思想指導人們的行動,因此,當這種帶有偏見的思想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時,私營經濟不公平的生存環(huán)境便不可避免了。
首先,在關于公有制經濟同私有制經濟關系的問題上存在認識誤區(q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改變了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所造成的短時間內是難以消除的。這種思想不但體現(xiàn)在經濟方面,更重要的是已經深入到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當中。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把公有制與私有制絕對對立,認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運動是不可調和的,而理論根據則是資本與雇傭勞動的矛盾運動是不可調和的。資本代表著私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則是廣大雇傭勞動者利益的代表。這種公有制與私有制在理論認識上的絕對對立,使我們無論在理論認識上還是在處理實際問題時都自覺不自覺的站在公有制立場上排斥資本,排斥私有經濟。這就使我們在看待私營經濟及私營企業(yè)問題上,雖然也看到其促進經濟發(fā)展,適應生產力狀況的方面,但仍過分強調其通過雇傭勞動來實現(xiàn)生產要素組合,存在著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一面。進而得出結論:私營經濟必然具有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消極作用。于是乎,在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中一系列的限制、監(jiān)管,乃至歧視的政策便隨之產生了。事實上,變計劃經濟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而市場經濟又是一種以個人為主的自主性經濟,要求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而這一切歸根結底是以私有財產、私有經濟為基礎的。同時,市場經濟是高度發(fā)達的商品經濟,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而商品交換同樣是以私有財產存在為前提的,沒有私有財產,就不可能有商品交換。由此可見,市場經濟與私有財產具有先天的統(tǒng)一性。因此,如果我們一方面喊著要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另一方面又對市場經濟的存在基礎--私有財產“橫眉冷對”,要想使市場經濟得到正常的發(fā)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私有財產真的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嗎?他們的矛盾真的是不可調和的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我黨歷來以為指導思想,因此在論述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矛盾絕對對立關系時,也一再強調這是馬克思思想原理的體現(xiàn),著事實上是在某種程度上曲解了馬克思關于公有與私有關系的認識。馬克思指出,“如果拋開私有財產的異化,那么私有財產的意義就在于本質的對象,私有財產是在和生理的需要上建立起來的,就每一個人而論,為了獲得適當?shù)臇|西而滿足他的需要,他們不辭勞苦和不惜生命地去發(fā)揮他的一切才能。由此可見,馬克思否定的是資本對勞動的剝削,是私有財產轉化為榨取剩余價值的資本,這也是公有與私有對立和矛盾的根源所在,而對于以獨立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以及由此產生的勞動者與勞動條件相結合的優(yōu)點,馬克思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的。而我們在理論認識上往往片面強調馬克思關于公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對立的論述,而對于馬克思所闡述的私有財產、私有經濟對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以及公有經濟同私有經濟的同一性的問題避而不談,或者認識不清。這必然造成我們在經濟實踐中對私營經濟及私營企業(yè)的錯誤認識以及由此產生的阻礙作用。清代大學者顧炎武曾說:“大公者,集天下之私。”也就是說,公其實與似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公中有私,私中有公,因此,公應當顧及到社會中每個人,每個利益團體的利益,兩者是息息相關,容損相依的??梢?,我們在公與私的認識上,有時還趕不上古人。
其次,由于長期受到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私有財產絕對對立觀念的影響,以至于人們在許多關于私有財產、私人利益等方面是存在偏見的。這種認識誤區(qū)并不會因為我們承認了公有與私有的相容性而消失。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自然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強調國家、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但問題在于,在強調國家、集體利益的同時,卻卻往往忽視了對私有財產和個人利益應有的承認與保護。在《憲法》第一章第十二條就規(guī)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同時在第十二條規(guī)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在用詞著句上便可見公有財產和私有財產的地位差距。更為重要的,對個人利益及私有財產的偏見與輕視已滲入到相當一些人的思想意識當中,進而對私營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阻礙作用。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是“自私”的,這個“自私”并不是貶義詞,而是說,每個人都是看重自身的個人利益及私有財產的增殖的。亞當·斯密曾說:“人們都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就可以達到最大?!笨梢?,只要我們的“自利”行為不是建立在損人利己的基礎上,自利行為那么不但對于我們自己,對于整個社會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同樣,在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單元就是“理性人”概念,其具有“個體本位主義”、“自利原則”、“理性原則”三個基本特征。其核心就是人如何理性的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毫不夸張的說,整個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大廈就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設基礎之上的,外國人是人,中國人同樣是人,外國人是理性的,中國人也沒有理由失去理性,有理性就要去追求私人利益,這是任何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都無法抑制和抹殺的。事實上,無論是在計劃經濟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人理性的追求個人利益的本能都是無處不在的,這也是為何人民公社時期自留地的收成往往比生產隊要好;國企經濟效益為何趕不上私營企業(y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長期輕視私有財產,缺乏對私有財產及產權的有效保護,已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銀行存在大量壞賬,企業(yè)間存在大量三角債,資金〔尤其是私有財產〕大量流向國外,皆是因為缺乏對財產、產權的有效保護所致,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改變我們對于私有財產的認識誤區(qū),尤其是要從上肯定私有財產的地位,加強對私有財產及產權的保護,這不但有利于我國私營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對于整個國民經濟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第三,在如何看待資本與雇傭勞動、剩余價值的問題上我們也存在認識誤區(qū)。我們?yōu)槭裁匆x擇社會主義制度而放棄資本主義制度?因為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人剝削人的制度,而社會主義制度卻在人類上首次消滅了剝削和壓迫。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剝削是千真萬確的,這在資本主義發(fā)展早期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資本家為了更大限度的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不斷加強勞動強度,延長工作時間,工人僅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正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浸透著血污和骯臟的東西?!笨梢姡Y本與雇傭勞動是存在著對立和斗爭的。這也是符合“理性人”的假設的,理性的企業(yè)主和勞動者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資本與勞動力的對立和斗爭也是必然的。我國的私營企業(yè)內部當然也存在資本與雇傭勞動者的對立,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剝削與被剝削的現(xiàn)實。正視這一現(xiàn)實是完全必要的,而問題就在于,矯枉往往過正,在現(xiàn)實中,人們往往只看到資本與雇傭勞動的對立,私營企業(yè)主對工人的剝削,但任何事物都應當辨證的看待,就如同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資本與雇傭勞動也具有同一性,他們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而且,這種同一性會隨著私營企業(yè)由維持生存階段向尋求發(fā)展機遇階段的轉變而越發(fā)顯著并居于主導地位。同樣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廠商也會盡力使工人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及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調動工作人員的生產積極性,這事實上是對人力資本的尊重與有效利用,應當認識到,人力資本是一種特殊的資本,如果人力資本的產權受到侵犯,他很可能會完全或基本上失去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而這當然是私營企業(yè)主不希望看到的。因此,私營業(yè)主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也必然要減輕工人負擔,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工人積極的工作,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潤,對自身收益的增加也是有益的??梢?,私營企業(yè)與工人,資本與雇傭勞動在商品生產中已結成了利益的共同體。私有制的性質也逐漸由古典私有制轉變?yōu)樗接兄?,工人更多的參與管理,持有企業(yè)股份,即使所有者又是勞動者,斗爭性淡化了,資本與雇傭勞動更多的表現(xiàn)為同一性。因此,如果我們的觀念仍停留在古典私有制上,只關注資本與雇傭勞動的斗爭性,是不符合資本與雇傭勞動矛盾運動的發(fā)展趨勢和我國私營企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的。
另一個值得充重新審視的問題是,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私營企業(yè)家在企業(yè)生產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應得的收益,按傳統(tǒng)的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只有雇傭勞動者才創(chuàng)造價值,資本家剝削了工人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源泉。這一觀點從早期的資本主義發(fā)展及古典私有制角度來看,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不足之處,事實上,我們可以把私營企業(yè)中企業(yè)主與工人之間的不同作用看作是社會分工不同的結果,是一種腦力與體力,管理者與執(zhí)行者之間的分工。如果說商品的價值由勞動創(chuàng)造,那么私營企業(yè)主的勞動就不是勞動,就不創(chuàng)造價值嗎?尤其從我國私營企業(yè)的現(xiàn)狀來看,企業(yè)主不僅投入實物資本和貨幣資本,還投入了自己的技術、管理及社會關系方面的資源,超強度的工作及極高的風險壓力,因此,即使根據按勞分配原則,他們也應該獲得較高的報酬。澳籍華裔經濟學家揚小揩就認為,“老板的剩余權就是管理知識的間接價格,是對企業(yè)家思想的間接定價的工具,剩余權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敝卧捠怯衅涞览淼?,試想,如果沒有這種剩余權,哪個企業(yè)主還會去追加投資,去改善管理,我們的國民經濟又如何得到發(fā)展?因此,當我們談到私營企業(yè)主時,不要把他們不加區(qū)別的想象成貪得無厭,惟利是圖的,只會吸食勞動者血汗的吸血鬼,其實,他們本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勞動者,付出了普通勞動者無法付出的復雜而繁重的勞動,只不過這種勞動太無形,以至于人們往往無法察覺。
二十于年來,中國的私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肌體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個亮點。但是,成績并不能掩蓋阻礙私營經濟發(fā)展的種種問題,還是那句話:思想決定人們的行動,因此,只有解放我們的思想,更新我們的觀念,正確認識關于私有經濟與公有經濟的關系;每個人利益及私有財產的性質和地位;資本與雇傭勞動,剩作價值等核心問題,才能深刻認清我國私營經濟私營企業(yè)的性質,進而制定出有利于私營企業(yè)發(fā)展的相關政策,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
(1) 劉秀華:《從勞資關系看的基本性質》
(2) 張波:《何去何從——二十一世紀中國民營經濟前景預測》
篇2
[關鍵詞]采摘機器人 障礙物 路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D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3-0264-01
1、機器人采摘的現(xiàn)狀及意義
自然條件下,機器人進行采摘作業(yè)時,植物本身的分支以及還沒有成熟的果實就像障礙物一樣分布在成熟果實的周圍,給采摘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為了設計出一條快捷的機器人的采摘途徑,使得采摘過程中可以避開障礙物對所要采摘果實的影響,這成了采摘形機器人的路徑研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問題。現(xiàn)在果實采摘如何避開障礙物的探究還面臨著一些問題:障礙物的形狀各不相同,很難進行具體的描述;機器人避開障礙物模型的建立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將障礙物的空間轉化為平面空間更有一定的難度[1-3]。為了簡化果實采摘過程的復雜程度,很多研究人員對如何避開障礙物進行了探究。
本文主要就進行果實采摘過程中機器人如何避開障礙物進行了深入探究。對未來果實采摘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關于避開障礙物機器人模型的建立過程
首先在進行機器人模型的建立之前需要對機器人的空間結構進行描述,選取合適的機器人將其機械臂作為本次模型的操作部件,對進行計算的模型的要求是其關節(jié)必須都是旋轉式的,同時采取建立坐標系的方法將機器人的坐標值表示出來,并分別表示出旋轉向Z軸以及X軸的偏轉角。由于不管旋轉角如何轉動,有些連桿并不受旋轉角的影響,始終在同一個平面內。有些旋轉角的運動方式對避開障礙物并不產生影響,因此,只有其中一個連桿對障礙物應該進行什么樣的路線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其次,在實際的避開障礙物機器人模型的建立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空間結構的復雜性以及進行規(guī)劃的難度。因此為了減少計算量,本次模型將比較抽象的三維模型進行了簡化,用把機器人以及障礙物映射到平面坐標系中的方法,對其進行平面研究,這一步驟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對實驗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在構建空間結構的模型時需要建立映射式的模型使得避開障礙物模型的建立更加易于操作[4]。
映射式的空間模型建立之后,就可以非常簡便的將原有的如何進行避開障礙物的問題進行轉化,使其轉化為平面內的避開障礙物的問題[5]。并在此基礎上將避障的工作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轉化,此外還需要計算出碰撞時關節(jié)角的臨界值,運用相關的公式,算出避障關節(jié)角的大概的取值區(qū)間,在此區(qū)間內選取符合要求的臨界角。根據所求出的結果和障礙物的空間形狀及位置可以計算出更加合適的模型,這時求出的關節(jié)角的碰撞臨界值可以使得障礙區(qū)域變?yōu)榉忾]又光滑的面。
3、機器人采摘過程中應怎樣避開障礙物
機器人采摘過程中避開障礙物的關鍵是求出一些關節(jié)處的夾角,這些角關系著機器人各個連桿之間的初始位置的夾角到終點關節(jié)處夾角的變化,因此這個步驟十分關鍵。在這些中間角的求出過程中終點關節(jié)處的夾角最重要,需要對這個夾角進行最合適的選取。
確定這個夾角的過程如下:首先根據目標點在空間內的具置以及實驗過程中所設定的角度,利用相關公式對關節(jié)處的終點夾角進行求解,通過計算可以發(fā)現(xiàn)關節(jié)處的終點夾角的有多個數(shù)值。求出這個角的數(shù)值之后,再利用所構建的映射模型求出機機器人障礙物所占用的空間。兩者相互結合找出最合適的關節(jié)連接處的終點夾角。
根據所得的最合適的關節(jié)角,在此基礎上對避開障礙物的路徑進行一定的描述?,F(xiàn)將其過程作如下簡述:要求新桿的影子長度在水平面必須滿足一定的關系式;然后求出障礙物空間的最合適路徑。此時對應的新桿會在各個轉角的位置形成一系列的數(shù)值平面,這些平面是沒有障礙的。不同的旋轉角所形成的豎直平面是不一樣的,應根據不同的情況不斷的調整旋轉角的大小。不同的旋轉角對應不同的豎直無障礙平面,調整角度和豎直平面使終點角可以達到所要求的角度。
4、對機械人的采摘過程進行試驗
由于番茄的生長環(huán)境比較特殊,障礙物的形狀又比較特殊,所以選擇番茄進行試驗更有代表。隨意抽取一塊番茄試驗田進行采摘過程的實際操作。首先選取合適的目標,根據觀察確定番茄的大概坐標位置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
由于各個連桿之間的初始關節(jié)處的夾角已經求出,并且合適的終點位置的關節(jié)角在上述過程中也已經得到,所以綜合兩者并根據如何避開障礙物設計的途徑,先調整新桿的長度,調整到合適的狀態(tài),然后計算出旋轉角所決定的如何避開障礙物合適。通過反復的試驗可以知道,按照理論構建的空間在平面內的映射模型所提出的避開障礙物的路徑設計可以對番茄采摘實現(xiàn)順利的進行,因此,也證明了機器人在平面內的映射模型是正確的。
5、結語
文章通過構建便于計算的映射模型驗證了平面進行的避開障礙物模型的建立是完全正確的,此外,對如何進行障礙物的避開過程中最合適的終點夾角的計算是運用函數(shù)得到的,在此基礎上可以得到機械人避開障礙物過程中的平面路徑,并獲得一系列豎直相交面,這些相交的豎直面表示連桿之間的位置,有這些豎直相交面再對其余的角度進行規(guī)劃就會十分簡便。上述試驗結果表明只要在采摘過程中能夠合理避開障礙物,機器人采摘必定在未來的果實采摘技術過程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偉,楊揚,原魁.機器人-空間障礙邊界建模與無碰路徑規(guī)劃[J].機器人,1998,20(4):280-286
[2]陳樹人,戈志勇,王新忠,等.番茄采摘機械手-空間障礙計算方法[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8,39(1): 191-194.
[3]陳靖波,趙猛,張珩.空間機械臂在線實時避障路徑規(guī)劃研究[J].控制工程,2007,14(4): 445-447,450.
[4]蔡健榮,趙杰文。水果收獲機器人避障路徑規(guī)劃[J]. 農業(yè)機械學報,2007,38(3):102-105,135.
篇3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83―01
高中政治課新教材的一大亮點是“活動設計”比較多,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把教學內容活動化的理念。就《生活與哲學》這個模塊來說,涉及到的活動設計達到90多個。那么,如何認識、處理、使用好這些活動設計,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每一個一線教師面臨的問題。下面就這個問題談一些筆者在教學中的粗淺看法。
一、忽略或者干脆不用
有些活動設計比較陳舊,不能體現(xiàn)政治課的時政性,就可以干脆不用。比如,教材第23頁的探究材料,其中有些內容比較難,不符合高中生的思維認知,就可不選用。再如,教材第35頁的第一個探究材料,有些內容比較簡單,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不利于高中生思考,也可不選用。
二、重新改編以后再使用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活動設計進行重新改編再使用,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比如,教材第58頁的兩個探究材料,一個說的是木桶,一個說的是宋代人馮湛造船的事例,離學生生活太遠,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我在備課時,結合學校的“五一運動會”,讓學生思考探究兩個問題:一是我們班如何報名參加運動會的項目才有可能奪得團體總分優(yōu)勢?另一個是接力賽中怎樣選拔運動員、怎樣組織每一棒就有可能獲勝?這兩個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會讓學生產生集體榮譽感,自然而然參與熱情就高,課堂效果非常好。
三、直接采用
有些活動設計,如支撐教材觀點的,可以說是教材素材之一,就必須要選用。比如,教材第20頁的兩個探究材料就屬于這種情況。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探究四個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可以掌握哲學的三個基本特征,即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tǒng)一、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當然材料對于高中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必須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活動設計就是知識點的補充和完善,也要直接采用。比如,教材第13頁的的兩個活動,其中孟子的話就是考察的知識點,用來考察主觀唯心主義;朱熹的話,也是會反復考察,所以學生要有意識地記憶,知道這屬于客觀唯心主義。
四、更新完善以后再使用
時代在發(fā)展,國家的政治經濟也在進步,所以對有些比較陳舊的數(shù)據、資料、人物事跡更新以后使用效果更好,也能更好地體現(xiàn)這門課鮮明的時代特色。讓學生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比如,教材第94頁探究材料二說的是好民警邱娥國的先進事跡,我在備課時換成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羅陽的先進事跡,學生比較喜歡,一則時間貼近學生,二則學生對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事跡有所了解,容易認同教材的觀點。再如,教材第105頁活動設計――她的成功之路,我用西北師大附中自強不息的好學生劉大銘的事跡做了更新完善。因為是同齡人,學生們更能認同劉大銘的事跡,更能明白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五、拓展以后使用
教材第48頁的活動設計是通過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以后,各國并沒有停止對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追求,讓學生明白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追求真理永無止境。但是我在備課時,并沒有停留在這一階段,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拓展了資料。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是怨天尤人,還是鼓起勇氣,再接再厲?學生都會陷入思考,他們自然明白,既然追求真理永無止盡,那么就要學會戰(zhàn)勝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再接再厲!這樣對學生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歷,他們自己思考獲得的認識,比教師直接“灌輸”的要起作用得多。
六、創(chuàng)新以后再使用
篇4
1.閱讀下面的新聞材料,按要求答題。
新聞材料:北京時間2月14日消息,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今晚進行,郎平憑借最近兩年帶領中國女排取得的卓越成績,以及體現(xiàn)出的勵志精神,榮膺年度感動人物。2013年4月,郎平被任命為新一屆女排國家隊主教練,盡管帶隊之初遭遇過艱難險阻,但郎平很快展現(xiàn)出自己的出色帶隊能力,2014年女排世錦賽時隔16年再奪亞軍,而去年世界杯帶領中國女排時隔12年第四次奪得世界杯冠軍。毫無疑問在郎平的帶領下,中國女排除了成績上的進步,團隊精神和隊員氣質也值得肯定,郎平功不可沒。
⑴請你用一句話給這則新聞材料擬寫恰當標題。
⑵請你結合材料,給郎平寫一段頒獎詞。
⑶對于郎平榮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球迷也是紛紛點贊:“感動你我,感動中國,祝賀郎平教練當選感動中國人物,作為強者要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闭埬阋矊懸欢胃磉_對郎平的贊譽。
2.閱讀下面2015感動中國人物屠呦呦的頒獎詞,按要求答題。
頒獎詞:
①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
②為了一個使命,執(zhí)著于千百次實驗。
③浸漬了一千多年,直到你出現(xiàn)。
④青蒿一握,水二升,
⑤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⑦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
⑴這則頒獎詞的順序被打亂,其正確語序是( )
A.④②③①⑥⑦⑤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②①⑥⑦⑤
D.④③②①⑦⑥⑤
(2)屠呦呦憑借藥品青蒿素的研究,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你知道其名字“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出自《 》。
3.閱讀2015感動中國人物閻肅事跡,按要求答題。
中新網2月15日報道 《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今晚舉行,已故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當選。
閻肅原名閻志揚,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為著名的文學家、劇作家、詞作家。閻肅曾擔任歌劇《江姐》編劇,并為主題曲《紅梅贊》作詞,令其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電視劇《西游記》里,一曲《敢問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進了千家萬戶。另外,閻肅還曾創(chuàng)作過好幾出頗有影響的京劇現(xiàn)代戲,比如京劇《紅燈記》、《紅色娘子軍》、《紅巖》、《年年有余》等,備受觀眾喜愛。
本月12日,閻肅老先生因病在京逝世。雖然斯人已去,但一代藝術大師精神永存。
2015年度人物頒獎詞:【閻肅 弦歌感人腸】鐵馬秋風,戰(zhàn)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這是一個戰(zhàn)士的風花雪月。唱紅巖,唱藍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連。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融入大海; 。一個兵,一條路,一顆心,一面旗。
⑴閱讀上面的文章,請你用一句話概括本段的主要內容。
⑵請你在語段的橫線處寫一段文字,使前后連貫一致。
4.請你欣賞大國多良材徐立平的頒獎詞,請你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
頒獎詞: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發(fā)之差。這是千鈞所系的一發(fā),戰(zhàn)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
我的賞析: 。
5.閱讀下面的新聞,請你按要求答題。
廣西新聞網 南寧2月14日訊(記者黃河暢)“千萬里,他們從天南地北回來為你送行。你走了,你沒有離開,教書、家訪、化緣、埋頭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滅的蠟燭,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熄滅了校園所有的燈,而你在天上,熠熠閃亮。”14日晚8時,“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千萬八桂兒女為那位鞠躬盡瘁的“校長爸爸”再度落淚。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從2002年開始舉辦的大型評選活動,每年都會評選出10位人物,被稱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此前,在央視發(fā)起的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網絡投票中,莫振高獲得2305574票,名列第8位。
⑴閱讀該語段,請你從中提煉三個關鍵詞。
⑵莫振高從教四十三年,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有強烈的事業(yè)心,有高度的責任感,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對莫老師寫一段評價語。
6.根據下面的提示,請你按要求默寫。
⑴盛德表一鄉(xiāng)的買買提江?吾買爾村書記,把“不讓一個人受窮,不讓一個人掉隊”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帶領村民奔小康。三十多年的老支書,村民離不開的頂梁柱。用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的 “ , ”能概括其高尚品質。
⑵國內一個幫助走失、被拐、被遺棄兒童尋找親人的公益網站――“寶貝回家尋子網”引發(fā)網民關注。網站創(chuàng)辦者張寶艷、秦艷友夫婦“打拐”四年解救200余名兒童。打拐路漫長,他們倆依然前行,用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中的“ , ”能概括此情此景。
⑶1990年,中國女排青黃不接,郎平放棄國外俱樂部的優(yōu)厚待遇,重新披上1號戰(zhàn)袍返回國家隊,用《出師表》的“ , ”來形容,恰如其分。2014年,眾望所歸的郎平重掌女排帥印,盡管已經53歲了,但她帶領女排斬獲世錦賽亞軍。
⑷都安高中校長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資以及陸續(xù)籌集而來的3000多萬元人民幣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他也因此被稱為“化緣校長”和“最好的校長爸爸”。他一生默默無聞,像蠟燭一樣燃燒著自己,用李商隱《無題》中的“ , ”概括他一生的精神最為妥帖。
7.閱讀2015感動中國特別致敬獎“抗戰(zhàn)老兵、愛國僑胞”事跡,請你為他們擬寫致敬詞。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9?3”閱兵式上,贏得了最多的掌聲和最高的敬意。他們是歷史,也是現(xiàn)在。他們中既有的親歷者,也有抗戰(zhàn)老兵的后代,還有海外各行各業(yè)的佼佼者。當300余名抗戰(zhàn)老兵組成的乘車方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蒼蒼白發(fā),熠熠勛章,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顫抖的軍禮表達著對祖國強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們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衛(wèi)國之路的勇士,在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后, 他們依舊對國家和民族懷抱拳拳之心。
和抗戰(zhàn)老兵群體一樣,在的烽火年代,海外華僑華人或是組織抗日救亡團體,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戰(zhàn),或是直接回國參軍,愛國僑胞們眾志成城,筑起一條堅不可摧的血脈長城。積淀在他們身上的赤子情懷和文化血脈,將助推整個中華民族走向共圓“中國夢”的未來。在這里,我們向抗戰(zhàn)老兵、愛國僑胞兩個群體特別致敬,不僅是為了重溫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傳承他們?yōu)槊褡灞M忠義的擔當。
致敬詞:
【參考答案】
1.⑴郎平榮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贊其喚醒大國夢想 ⑵示例:臨危不亂,一錘定音。那是蕩氣回腸的一戰(zhàn)。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躍起,一記記扣殺,點燃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zhàn)。一把鐵榔頭,一個大傳奇。 ⑶示例:一生為排球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不管是球員還是教練,你都是獨一無二的。
2.⑴D。 ⑵《詩經?小雅?鹿鳴》
3.⑴閻肅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⑵示例:是一枝梅,你要讓自己開在懸崖。
4.示例:該頒獎詞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地闡述了獲獎人徐立平無私無畏的精神品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研究火藥”比作“手中的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徐立平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高貴品質。
5.⑴示例:埋頭苦干、鞠躬盡瘁、校長爸爸 ⑵示例:莫振高同志用自己的人格、能力、水平、業(yè)績在全社會樹起了典型。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追求卓越的一生,他的一生是精益求精的一生,他的一生是熱愛與奉獻的一生。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 愛國主義 情懷與表現(xiàn)
為了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與表現(xiàn)的現(xiàn)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我們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在廣泛收集有關意見的基礎上設計了“《關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與表現(xiàn)》項目調查問卷”,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對3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共分發(fā)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68份,回收有效率為89%。在認真梳理、分析調研材料的基礎上,作出以下調研報告。
1.調查情況簡介
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愛國主義方面的總體狀況是良好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時刻關注國家動態(tài)
據統(tǒng)計,87%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通過閱讀網站新聞,搜索相關論壇,觀看電視新聞報道等方式了解國家時事,關注國家動態(tài)。
盡管寢室沒有電視,學生在了解外界信息方面主要依靠網絡和報紙書刊,信息量有限,但在這種情況下,仍有絕大多數(shù)同學了解和關心涉及國家的問題,說明多數(shù)的學生是時刻關心國家時事的,從而反映出多數(shù)學生是愛國的。
(二)從實際出發(fā),做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事
調查顯示,93%的學生愿意加入志愿者行列,為國家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縱觀近幾年中國發(fā)生的一系列大事,志愿者的身影隨處可見,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志愿者第一時間到達災區(qū),救助受災群眾。同樣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更有大批志愿者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向國內外友人提供幫助。這些行為都在無形中感染著人民群眾,喚醒著更多人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理性表達愛國主義情懷
據了解,81%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方面偏向理性化,反對用暴力或更激進的方式解決問題。
大部分學生對在抵制日貨方面的行為表示反對,認為應該用理性的方式解決為題,如參加由合法的簽名游行示威活動、在外國餐廳就餐時索要發(fā)票等。
(四)提升自身修養(yǎng),展現(xiàn)愛國主義精神
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68%的學生愿意在畢業(yè)后加入中國人民的隊伍中去,成為國家的后備力量,在國家為難之時挺身而出。75%的學生有意向繼續(xù)相關專業(yè)的深造,希望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以現(xiàn)代化非武力的專業(yè)化技能解決國際爭端。
2.存在的問題
在調查的過程中雖然反映出了很多主流的問題,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人們的期望相比,有些學生還是有待進一步加強教育的。根據調研情況所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有:
(一)一些大學生對國家大事的關心成度還不夠
調查數(shù)據顯示,12%的學生對國家大事一點也不了解,同時,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還有一小部分對國家的事的了解基本源于聽周圍人的討論,甚至根本不知道。
就此我們認為,對待時事的關注程度很大程度上能顯示出一個人對國家的熱愛程度。由以上的數(shù)據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對時事的關注程度還不夠,這就顯示出了大學生對國家現(xiàn)狀和前途的不關心。
(二)一些大學生的愛國行動的參與熱情不高
調查數(shù)據顯示,14%的學生表示不會參加合法的愛國游行等活動。與此同時,8%的大學生認為當中國遭到外來侵襲的時候,個人權利至高無上,他們表示不會去參軍。
我們認為,大學生缺乏參加愛國行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來,大學生對愛國行為的認同度和參與程度還不夠的,有8%的學生認為個人權利至高無上,換句話來講,也就是這些學生認為個人權利高于國家,在國家遭到侵略的時候也不會挺身而出,為國獻身。
(三)一些大學生對愛國主義行動過于偏激
據調查分析,一部分學生認為對于達賴集團策劃暴力犯罪事件、破壞奧運圣火傳遞、西方惡毒攻擊中國等事件,應動用武力來解決。這種激進行為過于偏激,更多是尋找娛樂趣味,我們應該客觀看待事件,不應采取不理智的行動。
(四)一定比例的學生對祖國的認同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32%的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表示如果有可能將會移居海外,不打算移居海外的只有26%,另外還有18%的人猶豫不決。
打算移居海外的學生認為,國外的經濟較比國內發(fā)達,國民素質較高,教育體系發(fā)達,生活條件好,政治制度完善,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等。他們認為國內各方面較比國外都相對落后。我們認為崇洋的心理,已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使當代大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較低。
3、解決辦法
(一)增強集體榮辱感
參加座談會的同學紛紛表示要做好分內工作,多參加校園活動,增強集體榮辱感,作為表達愛國熱情的最好方式。只有集體觀念強,才能形成強烈的愛國情。
(二)不斷推陳出新
愛國主義教育不一定要驚天動地,應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滋潤我們的心田,讓人們在感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也不一定要鋪天蓋地,也許一部電影,一卷著述,一則故事,一首歌曲,一個游戲,一個活動都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祖國的可愛之處,讓人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由此看來,形式的創(chuàng)新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同樣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確保與時俱進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媒體在宣傳愛國主義的時候,引用的還是很久以前的例子,雖然很有代表性,但對于大學生來說符合時代特征的人物事跡會有更好地宣傳效果。
(四)正確引導,注重實踐
大學生處于一個比較特殊的年齡段,做事容易激進,易被眼前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理性思考問題,因此需要大學生用一種理性的思維指導自己的愛國行為,學校和社會應該加大這一方面的教育,學校方面可以舉辦相關社會實踐,如體驗貧苦生活,讓大學生親身去體驗,去了解,使感性思維方式上升到理性高度。
參考文獻:
【1】陳海青.錢偉長愛國主義教育思想[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
【2】朱桂蓮.愛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篇6
通過史料加深印象
歷史教學中,豐富形象的v史史料總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歷史情境,而這種情景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容易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更容易讓學生從歷史事件中得到人性的自我反省。涉及到戰(zhàn)爭史時,歷史教師尤其要引導學生反思。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戰(zhàn)爭始終是一個對社會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的因素,戰(zhàn)爭既可以是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消毒劑、助推器,又可以對社會發(fā)展和進步起破壞和遏制作用,所以戰(zhàn)爭史是歷史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歷史戰(zhàn)爭的剖析,從而讓學生正視暴力和戰(zhàn)爭的殘酷,進而讓學生樹立起反對戰(zhàn)爭、珍惜和平、珍視生命、維護和平的觀念,這是歷史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
例如: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進程”這一課時,筆者選取了大量的國外素材,讓學生用當事人的眼光來審視歐洲參與的這一戰(zhàn)爭,如英國學者安德里森的著作《影像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BBC紀錄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全紀錄》等,這些內容有機地穿插于教學過程中,配合翔實的資料講解,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同站在歐洲戰(zhàn)場,時而緊張,時而悲傷。當一幕幕戰(zhàn)爭的慘烈躍入他們眼簾的時候,也在無形中讓學生產生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讓學生知道戰(zhàn)爭是使用暴力手段對秩序的破壞、摧毀與重建,給人類帶來嚴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災難,給世界造成巨大的損失,進而認識到無論哪種戰(zhàn)爭,就戰(zhàn)爭本身而言都是人類的不幸。
選擇不同的戰(zhàn)爭史料,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和認識,甚至是不同的結論。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如何分析戰(zhàn)爭史料的價值和真?zhèn)?,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待?zhàn)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當事人記錄者的立場考察歷史信息的背景,辨別真?zhèn)?,更要培養(yǎng)學生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宏觀的對待歷史問題,更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可信的歷史,糾正以往對歷史的一些片面認識和錯誤了解。還要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思考去領悟歷史。培養(yǎng)學生從相關資料的解讀中進入歷史情境,學會理解時代背景和人物事件并去重建古人的行為動機與意圖;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立場的“史料”中了解真正的客觀的“戰(zhàn)爭”。
通過比較分析加深學生感受
在2011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歷史課程所具有的育人價值被首先強調。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人,現(xiàn)代教育強調學科的育人價值,而歷史本身就是育人價值系統(tǒng)學科的一個分支,在人文性方面理應更加關注。在歷史教學中還可適當?shù)剡M行比較教學,收到烘托的教育效果。將戰(zhàn)場上這些形形的歷史人物進行對比分析,可使學生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一課中,筆者設計了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們應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刺殺行為?他的個人冒險行為能不能解決民族沖突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和思考,知道使用暴力的手段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將矛盾激化,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強烈的愛國之情可以理解,但是這種不理智的行為是不應該受到推崇的,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又如: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一課,指導學生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反法西斯大國召開的一系列會議制作成時間表,比較內容及分析其對戰(zhàn)爭進程和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影響,理解二戰(zhàn)后雅爾塔體系建立的歷史背景和對戰(zhàn)爭的作用及影響。
在實踐中增強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是需要長期學習的,不可能用一兩節(jié)課就能培養(yǎng)好學生的某種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所以,在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深入時,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感體驗也變得至關重要。
例如:在課堂中,筆者設置了一些符合當時戰(zhàn)爭背景的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歷史的發(fā)展。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可以借鑒,避免重蹈覆轍。學生們可以作為前線的指揮官,后方的補給官,軍營里的司令官,甚至當時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設想自己能為祖國貢獻什么,自己會為戰(zhàn)爭帶來什么?如一戰(zhàn)法國前期被動的局面和法國軍裝的關聯(lián),美國人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等情境,由學生自行探究其意義和影響。在課后,適當布置訪問或拓展的任務,由學生結成小隊去了解歷史人物的成長道路、英雄事跡、豪言壯語等。
篇7
1.加強組織建設,提高組織能力,完善“團委團支部”的管理體系,強化組織領導,配備好團支部的領導班子。及早選好學校新一屆團支部干部,把一批有朝氣、有才能、熱心共青團工作的先進青少年吸引到團委班子中來,讓我校共青團工作充滿蓬勃生機和活力,使團委工作能有序有效的進行。
3.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使團委能成為學校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以服從于學校的管理、服務于年級、班級的管理為原則,正確協(xié)調處理團委活動與各部門管理的關系,使之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4.深入持久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把深入學習安全、紀律、學風教育月活動和強化團員意識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根據青少年學生群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學習教育方式,深入持久地開展教育活動。增強共青團員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5.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
6.2010校團委工作計劃以活動為載體,陶冶團員青年的情操,切實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團的生命在于活動,今年,校團委將以“五·一”、“五·四”、“清明”、“端午”“十·一”、“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型活動做到有方案、有紀實、有總結,同時每次活動做到認真設計、布置和實施,加強對各支部活動情況的考查力度,突出活動的實效性。
(一)、完善基礎工作常規(guī)管理
1、不斷規(guī)范完善初中部團務工作,重點加強團費收繳、團籍檔案管理建設等工作。
開展“我是團員我光榮”活動,進一步明確開展團員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確定通過開展“舉團旗、學團章、交團費、唱團歌、戴團徽、過團日”等教育活動,積極探索團員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工作中,分三階段、按步驟推進團員意識教育:一按規(guī)定內容開展團員意識教育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為團員意識教育活動的開展進行有益的嘗試。二以團員意識教育活動為契機,積極推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帶動各項工作的協(xié)調發(fā)展。三通過開展團員意識教育,夯實基礎,提高團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使初中部團支部能履行職責,開拓進取,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青年團員的健康成長
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元旦前舉行開展各項有益活動,使一大批學有所長,多才多藝的特長生脫穎而出,為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繁榮校園文化,促進學生間的良性競爭和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
(四)重點抓好小干部的培養(yǎng),在團、隊、會工作中充分發(fā)揮他們能力。
1.明確團支部工作制度。
各班級抓好支部的建立工作,民主選舉產生班級團支部書記、宣傳委員、組織委員。工作中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共青團的傳統(tǒng)“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定期召開各類會議。平時多注意與團支部書記交流、商討工作,了解支部團員動態(tài)。重視對團支部和團干部的考察,開展評比優(yōu)秀團支部和優(yōu)秀團干部的活動。
積極參加上級團組織的會議,認真完成所布置的任務,搞好團內信息調研,繼續(xù)加大團工作宣傳力度
任務總結:
一、上學期工作回顧:在秋季體育節(jié)特別是運動會上全班同學在支委會及班委會的領導下,各項比賽積極參加、努力練習,成績顯著。宣傳部制作了多期黑板報,并帶領團員學習了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召開了三次支委會議,對支部大會未部署的工作進行部署。
二、本學期工作總體部署1、三月3月25日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通過主題團會分發(fā)學習材料等方式進行安全教育;2、四月4月4日清明節(jié),組織團員祭掃革命烈士墓;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對同學們進行講演進行環(huán)保宣傳;3、五月5月1日,做好假期工作5月4日,青年節(jié),組織活動紀念90周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活動屆時由支委會安排;5、七月7月1日、7日,建黨節(jié)、紀念日,愛國主義教育期考考試動員
篇8
語文教學缺乏人文性,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專家所認識。要擺脫語文教育面臨的困境,真正走出這一怪圈,使語文煥發(fā)其應有的光彩與魅力,行之有效的出路就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弘揚人文精神。如何弘揚人文精神,至今依然閃現(xiàn)著藝術光澤的古代語文教育,對當前語文教學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尊重古代語文教育人文傳統(tǒng),吸取傳統(tǒng)教育精華,發(fā)展古代教育思想,是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關鍵。
中國古代語文,不是近現(xiàn)代學制意義上的語文學科;中國古代語文教育,也不是近現(xiàn)代學制意義上的語文學科教育;它是集經史子集為一體、熔文史哲經于一爐的大語文教育。也就是說,從孔子的年代起,直到19世紀末,中國的漢語文教育,一直是同儒家倫理道德、經世濟時教育、知識百科教育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學倫理、學哲學、學歷史,學科學,學技術,也就是學語文,語文教育一直身兼數(shù)任。這種多功能性充分表明了古代語文教育豐富的人文內涵。尤其是學語文,同時學做人,這是中國語文教育歷久不衰的傳統(tǒng)。中國古代語文教育這種人文傳統(tǒng)是與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追求一脈相承的。中國文化中,“人文”一詞出自《易經》,“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顯然。這里對“人文”的界定。是與“天文”相對而言的。而“觀乎天文”的目的,就在于把握自然的運行變化之軌跡與法則。而“人文”,則是文明的極致,“觀乎人文”的目的,就在于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與理解。尤其作為“禮儀文明之邦”的中國。對于“人文”有著獨特的理解:所謂的“人文化成”就是對人文理念,并把這種道德精神明確地轉化為人文精神的核心觀念,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為學綱領。這種謀求道德完善和道德主體的挺立的努力,使中國的傳統(tǒng)人文精神更多地帶有“高山仰止”般的道德境界。
以“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古老信念為肇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始終沒有放棄對于人文價值的追求??梢哉f,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滲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著對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張揚著作為道德主體的人的精神價值。盡管傳統(tǒng)語文教育與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糾纏在一起,缺乏明確的學科意識,但是它所具有的悠久的人文傳統(tǒng),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和思想動力。如何煥發(fā)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人文精神,促進當前的語文教改走向理想境界,這是所有語文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塑造學生健康人格,這是語文教育人文性的基本任務。
語文人格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精華,至今仍可作為我們實施人格教育的借鑒。中國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以語文學科為主體的教育,也是以人倫教化為核心的道德教育。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已經形成了人格教化的系統(tǒng)理論。并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的方法。如古人的“性習論”原則。他們認為人格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因素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靶浴敝傅木褪窍忍煲蛩?,“習”即后天因素。先天因素的“性”,只是人的一種潛能。這種潛能只是為人格的發(fā)展和形成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但不是現(xiàn)實性,要想使其從可能性轉變?yōu)楝F(xiàn)實性,就必須通過“習”的熏染,習染的過程,也就是人格社會化的過程。更加可貴的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從“性習論”原則出發(fā)。不僅認識到社會化的重要,同時敢把人看做是活生生的主體,因此,在人格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靈活調動受教育者的主體積極性。我們要學習吸收傳統(tǒng)人格教育的有益經驗,并賦予符合今天時代要求的嶄新意義。在語文教學內容中,有歌頌祖國、熱愛人民、歌唱自由的優(yōu)美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跡,有美與丑、善與惡的評判標準,有寬容、豁達、俠義等做人的準則……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直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意識,使審美人格得到充分發(fā)展;可以直接培養(yǎng)學生求真、向善,形成完滿人格的道德特性;還可以直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榮譽感、進取性、獨立性等品質。也可以通過師生雙方教與學的活動,有意或無意地培養(yǎng)學生的某些能促進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這些因素不是直接表現(xiàn)健康人格的內涵,而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備條件。如認知方式、認知結構、理解力、判斷力、自我教育能力等,雖然它們不直接屬于健康人格的范疇,但正是這些因素,影響著個體人格的形成,它們是個體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備的內在條件。
二、弘揚和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這是語文教育人文性的首要任務。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一個民族在歷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yōu)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具有對內動員民族力量、對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在漫長的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憑著自強不息的奮斗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求實精神、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厚德載物的集體精神、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創(chuàng)造出了舉世矚目的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的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是語文教學民族性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傳承是精神與文化的傳承,是民族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人生觀念的傳承;也是在潛移默化、熏陶、浸染中濡養(yǎng)一個富有民族氣性的中國人。一個富有民族感的龍的傳人。這是每一位有責任心、有民族氣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語文教師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必須結合時展的新要求,牢牢抓住愛國主義這個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努力通過各種手段深化和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廣大青年學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獨立的光榮傳統(tǒng),把對祖國的無限忠誠作為人生的價值取向。愛國主義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愛國主義更是一種責任。語文教育要通過中國歷史上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杰出人物的光輝業(yè)績,有效改變部分學生存在的“重個人輕社會,重功利輕道義,重物質輕精神,重索取輕奉獻”的責任意識淡化現(xiàn)象,使他們懂得承擔社會責任是其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中的主體地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在語文教育中還要激勵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質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久經磨難而永不衰弱的根本原因。學生要繼承這種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品質,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志存高遠,堅忍不拔,勇于進取,在學習和生活的各種困難與挫折面前保持百折不撓的人生態(tài)度,不畏艱難,鍥而不舍,不斷提高人生的境界。
三、重視學生良好情感的培育,這是語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任務。
篇9
[關鍵詞]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三維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10 ― 0140 ― 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價值理論體系基礎上提煉出來的一種價值理念,黨的十報告明確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與主要內容:“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边@就為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了核心目標。當前我國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迷失、理想動搖、誠信缺失、道德失范,再加上南疆地區(qū)高職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迫切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以從容應對民族問題、宗教問題以及經濟落后問題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
一、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xiàn)狀
南疆地區(qū)主要聚居著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少數(shù)民族,相對來說宗教氛圍比較濃厚,長期以來深受宗教極端思想的侵染,對高職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近年來,國家對民族地區(qū)青年的高等職業(yè)教育給予了政策、資金的傾斜,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比例越來越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在對當前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現(xiàn)狀進行了解的基礎上,要認識到很多方面還有所欠缺。從國家層面來看,對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不夠細化,學生不關注政治,認為國家大事離自己很遙遠,再加上所處地域的特殊性,主人翁意識嚴重缺乏。從社會層面來看,部分學生意識薄弱,踐行程度低,價值觀的培育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F(xiàn)階段,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公共理論課為主,學生并不重視,也不能充分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理解不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漸行漸遠。同時,由于受到社會多元化發(fā)展的影響,南疆地區(qū)高職學生的個人價值觀也受到沖擊,他們思想上出現(xiàn)了迷茫和混淆,難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升為自我價值觀。這種種現(xiàn)實說明,南疆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不可松懈,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價值觀的培育,對維護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
二、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特殊意義
首先,培育南疆地區(qū)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同志曾經明確指出:要“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前景的重要力量”。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將近一半的學生都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他們是少數(shù)民族中文化水平較高、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社會群體,是未來各行各業(yè)的建設者,是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各行各業(yè)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和中堅力量。加強高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助于鞏固主流意識形態(tài),有效指導實踐,提升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其次,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反滲透的需要。新疆高職院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反滲透的斗爭形勢十分復雜。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南疆地區(qū)的高職院校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些分裂組織、團伙,嚴重擾亂學生思想,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這就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和諧校園的建設提供幫助,統(tǒng)領南疆地區(qū)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信念。同時,是創(chuàng)新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比本科院校學生的要薄弱,再加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在不斷更新,需要與時俱進的更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思想和加強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此外,還是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思想保證。
三、三維視角下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途徑
(一)豐富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疆地區(qū)的特殊區(qū)情是高職院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依據,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既要根據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總體要求,又要兼顧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引導學生學習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疆精神是有機整體,正視新疆社會經濟發(fā)展存在的多種社會現(xiàn)實問題,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所以在教育內容注重主導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結合,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匯聚多民族學生,各民族文化決定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性,但是南疆地區(qū)學生歷來是國外敵對勢力侵略、爭奪的對象,因此將新疆從長遠來看,加強南疆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根本上是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樹立國家意識和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各民族的和諧發(fā)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要注重豐富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其中,讓學生通過課堂理論學習、校內外社會實踐等,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我國教育仍然以灌輸式為主,這并不能取得明顯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非向學生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加上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的學生少數(shù)民族比較多,要兼顧到宗教、民族、社會經濟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其中,使學生產生從內化到外化的蛻變,增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首先,在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院校在各類課程課堂教學中都可適當?shù)貪B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根據時展創(chuàng)新地繼承傳統(tǒng)文化,汲取營養(yǎng),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永葆生機與活力。其次,高職院校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成立六十七年和新疆發(fā)展六十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鼓舞,進而增強自信和認同。另一方面,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引入新疆地區(qū)的人物典型案例,從人物事跡中折射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行為上起到引導的功用。特別是要加強預科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預科教育是我國為了照顧少數(shù)民族學生而在他們進入大學前開設的過渡性教育,在這一銜接階段就對這些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幫助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克服心理、語言、溝通等方面的障礙的同時,成長為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人才。
(三)拓展教育渠道,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由單一的課堂教學轉為豐富多樣的方式,這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多元化渠道。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引導外,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還要以網絡平臺為載體,通過黨團和社團活動豐富學生教育途徑,以實踐活動為輔助,讓學生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中,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題學習視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源,用中華文化和思想武裝學生頭腦,讓學生受到主流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強化社會實踐活動,將此作為每一個大學生的必修課,通過開展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增強的服務、奉獻意識;引導學生到企業(yè)一線實踐工作的時機,將理論學習和積累在實際社會工作中踐行;組織學生參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距離感受紅色洗禮,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拓展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渠道。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主頁、qq空間等,營造一種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
南疆地區(q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全體人員的協(xié)調配合共同努力。高職院校作為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場所之一,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渠道,引導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和踐行。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在高職院校生長、開花、結果,南疆地區(qū)高職院校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新疆和諧穩(wěn)定長久發(fā)展提供思想素質較高的技能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李中波.淺談新疆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責任感的特點〔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3〕劉艷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1).
〔4〕陳曉暉,武一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途徑探析――以理工科高校為視角〔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篇10
[關鍵詞]紀錄片 創(chuàng)作理念 變化 趨向
[中圖分類號]J9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8-0078-02
在我國電視開播的時候就有紀錄片了,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真正蓬勃發(fā)展起來還是改革開放之后的事情。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國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我國進入一個社會的轉軌期,社會的經濟結構、倫理價值、道德觀念都發(fā)生了重大的轉移。那個時候,社會普遍的文化心態(tài)是:厭惡虛假,渴望真實;回避空談,力求實際;遠離夢幻,追求現(xiàn)實。也就是說,歷經苦難的國人活得越來越實在,要求越來越實際。所以,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所生存的社會,關注事態(tài)的變革和發(fā)展。而此時隨著電視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需品,電視紀錄片也深受歡迎。紀錄片反映了真實社會的生存狀態(tài),也讓觀眾感到自己已經融入社會群體之中,同社會更貼近,紀錄片讓觀眾更加了解社會。所以,當時的電視紀錄片絕大多數(shù)是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也適時地贏得了觀眾的青睞。
上世紀90年代初出現(xiàn)了紀實派,他們幾乎把“紀錄”與“紀實”等同,追求一種“新聞現(xiàn)實”,此類紀錄片也創(chuàng)造了我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高峰,引起了電視界甚至整個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不過近幾年,紀錄片的另一種創(chuàng)作理念正在悄然地形成。
2001年,在第六屆四川國際電視節(jié)“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的評選中,由湖北電視臺導演張以慶執(zhí)導的紀錄片《英與白》獲四項大獎,引起了評委及觀眾的強烈反響?!队⑴c白》似乎給沉寂許久的紀錄片界帶來一絲生機。
《英與白》一開頭就緊緊地鎖住了觀眾的目光:鏡頭中所有的景物和人都是180度的翻轉,觀眾眼前的世界都是正反顛倒的,這樣一組鏡頭增強了觀眾的好奇心,往下看才知道是出自一只大熊貓的視角,它隔著柵欄,在雜技團的飼養(yǎng)室里攀爬。喜歡仰臥的大熊貓看世界當然是反的。這是一組有趣然、也有指向的鏡頭,采用的是隱喻表現(xiàn)手法,是紀錄片常用的手法,但是這組鏡頭也為整部片子定下了不同于其他紀錄片的基調。英與白的錯位和所謂的異化都是由此發(fā)生和繼續(xù)的。創(chuàng)作者用熊貓的眼睛代替自己的眼睛和鏡頭,所以也可以說是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干預。《英與白》作者在《紀錄和現(xiàn)實》一文中說:“我們紀錄在錄像帶上幾百個小時的東西被我們稱為‘素材’。是什么東西的‘素材’呢?不就是‘想法’‘觀念’‘主題’這些主觀領域的素材嗎?”他由此斷言:“對于任何一部紀錄片,這個過程都是思想操作的過程?!?/p>
其實,導演張以慶的這種主體性,在他之前創(chuàng)作的《舟舟的世界》中就已經表現(xiàn)出來。在片中,創(chuàng)作者記錄舟舟的弱智生活,但并不是他最終的目的,他通過弱智青年指揮家舟舟,熱情地呼喚人性,贊美人性,這就是一種主觀抒情。紀錄片《英與白》也再一次生動地演繹了張以慶的這種主觀創(chuàng)作理念。所以有人說,在中國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界,張以慶是自覺地運用、公開地倡導主體理念的重要人物。
然而張以慶的創(chuàng)作理念也遭到了國內一些同仁的強烈反對。電視理論專家洪國航批評說,《英與白》不是真正意義上拍出來的,而是編出來或是想出來的,它逐步印證和闡述作者理性化的觀點。洪國航認為,紀錄片應該尊重和紀錄事實,不能因為自己的需求改造事實,紀錄片創(chuàng)作不允許虛構細節(jié),否則就意味著紀錄片的消亡。
梁蓬飛、殷俊認為,張以慶的作品不僅突破了影像表現(xiàn)形式,而且還過度膨脹了紀錄片本體意義,使紀錄片偏向創(chuàng)作主體,而且是主觀表現(xiàn),顛覆了作為獨特電視文藝形式的真正價值,他們認為這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價值選擇和再現(xiàn)客體的本體元素的雙向異化。
縱觀人類歷史,凡有思想觀點的激烈沖突與爭論時,必然孕育著真理的萌芽和新的真理誕生。對《英與白》褒貶不一的評論中,或許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觀念的變化,以及基本創(chuàng)作新的趨向。在回顧我國電視紀錄片的發(fā)展歷程時,不難發(fā)現(xiàn),電視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遷、以及文化背景、大眾情緒的變化而變化的。
一、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fā)展歷程
(一)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注重教化和指導
列寧說紀錄片“是形象化的政論”。其實,列寧的這段話的原意是:新聞片要有適當?shù)男蜗?,就是說,它應該是形象化的政論。然而,卻被后人誤解為紀錄片的定義。
當時的創(chuàng)作特征是:第一,聲畫分離。既以解說為主、畫面為輔,大多是聲畫不一,也就是業(yè)內說的“聲畫兩張皮”。第二,注重文字。創(chuàng)造者往往根據作品要表達的思想和主題,事先寫好作品解說文字,再按次開始拍攝。第三,依賴解說。通過播音或解說,把要宣傳的思想直接灌輸給觀眾,達到說教的目的。這種紀錄片是順應當時的社會需要弘揚主旋律而創(chuàng)作的,也是對廣大受眾進行思想教化和行為指導的模式之一。
那時我國的電視紀錄片比較有影響的有以下幾個:一個是孔令鐸、龐一農在1958年拍攝的《英雄的信陽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電視紀錄片;第二個是1966年由陳漢元編輯、中央電視臺攝制的《收租院》,這部片子在全國造成強烈的反響;第三個是系列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1981年中央電視臺攝制的,編輯、攝像孔令鐸、屠國壁;第四個是讓全國電視觀眾像看連續(xù)劇一樣看的紀錄片――《話說長江》,那是1983年由中央電視臺的戴維宇、王化南、喬廣禮等攝制的:時隔不到3年,中央電視臺又推出了《話說長江》的姊妹篇――《話說運河》。這些片子的基本特點是:通過介紹革命歷史、先進人物事跡、祖國錦繡河山和建設新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二)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講求客觀與再現(xiàn)
當時的理念基礎是巴贊的觀點,即“紀錄鏡頭,冷眼旁觀的鏡頭,擺脫我們對客體的習慣看法和偏見,從而激起我們的眷戀”。
1991年,中央電視臺推出了12集的電視紀錄片《望長城》(總導演劉效禮,總攝影韓金度,音樂音響總設計平),它是我國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歷史上的里程碑。它拋棄了“教化與指導”,尋求“客觀與再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它有著全方位的、整體性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
當時的創(chuàng)作特征有以下幾點:
1.再現(xiàn)過程。此類紀錄片大多是以“順敘”的方式,再現(xiàn)生活的過程。在跟蹤拍攝的過程中,人物、情節(jié)、故事就會一一再現(xiàn)出來,完成客觀地再現(xiàn)真實生活的任務。
2.原生態(tài)的再現(xiàn)。紀錄片開始重視記錄生活的原生形態(tài),對真實的生活不做太多的雕琢和粉飾,盡量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
3.聲畫并重。這時期的紀錄片重視采訪者的同期聲和拍攝時的現(xiàn)場聲,也是那時推出的一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觀點:“視同期聲為藝術生命”。
從《望長城》開始,我國的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理念無一不是“客觀與再現(xiàn)”。例如康健寧、高國棟編導,寧夏電視臺制作的《沙與?!帆@1991年度“亞廣聯(lián)”紀錄片大獎;王海兵編導,四川電視臺制作的《藏北人家》獲1991年度四川國際電視節(jié)“金熊貓”大獎;孫增田編導,中央電視臺制作的《最后的山神》,獲1993年度亞廣聯(lián)大獎;王海兵編導,四川電視臺制作的《深山船家》,獲1993年度四川國際電視節(jié)“金熊貓”大獎。這些作品將我國的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推向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新紀錄片運動”。
(三)21世紀初――主觀與表現(xiàn)
臺灣紀錄片研究學者李道明的觀點:“紀錄片一般是指有個人觀點去詮釋世界的,以實有的事物為拍攝對象,經過藝術處理的影片?!痹谶@種創(chuàng)作理論的指導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思路一改“客觀再現(xiàn)”,變?yōu)閺娬{主體意識,提升主觀思想,通過屏幕展現(xiàn)的客觀事物來闡釋創(chuàng)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觀念意識。我國紀錄片的理念也走向了主觀、表現(xiàn)的原則。創(chuàng)作特征是:
1.符號語言。大量運用暗示、象征、對比、強化、隱喻等符號語言和修辭手段,以此抒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情感。
2.寄寓含意。片中通過客觀存在的事物表達深刻的含意,留給觀眾足夠的聯(lián)想空間,從而引發(fā)觀眾再創(chuàng)作的能力。
3.理性印證。片中所拍攝和記錄的事物,都化作了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思想,可以講是創(chuàng)造者印證和闡述的過程。
二、《英與白》的創(chuàng)作理念
張以慶就是這種主觀、表現(xiàn)創(chuàng)作理念創(chuàng)作的代表人物。他執(zhí)導的電視紀錄片《英與白》主要內容是:在武漢雜技團里住著一只叫做“英”的大熊貓,它是世界上僅存的、被馴化可上臺表演的熊貓,也是惟一和人居住在一起的大熊貓。還有一個有著一半意大利血統(tǒng)的女馴獸師“白”?!坝ⅰ焙汀鞍住苯M成的這個家庭已經14年了。片中是另一個主角是一臺不斷提供著外部世界信息的電視機。一只熊貓、一個人、一臺電視機――即是片子所要表現(xiàn)的全部生活。
在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組符號是鐵柵欄和木柵欄的意象,步步深入,層層遞進。片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大熊貓“英”在籠子里百無聊賴的情形,籠子在這里最先作為囚禁“英”的工具而出現(xiàn),籠子里的“英”甚至時不時地有憂傷和迷茫的表情。編導在這里要告訴我們的是與同類隔離的“英”孤獨而憂傷的內心,以及他對自己的同類和叢林鄉(xiāng)愁似的向往。接下來出現(xiàn)的是“白”,透過鏡頭看,她日復一日,好似在鐵柵欄里活動,很明確的主觀視角,很強烈的暗示,借以暗示“白”內心的桎梏和困頓。第三個層次,是木柵欄后面同樣神情迷茫的小女孩娟。如果說前一層次白的孤獨還可以看作個體的孤獨,那么,娟作為符號的出現(xiàn),則把這種孤獨感擴展到整個人類。一個小女孩,還沒有歷史,也沒有多少經歷,臉上的茫然和小小的孤獨的身影更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第四個層次,即柵欄里的電視機。在片中電視機是作為整個人類社會的象征出現(xiàn)的,鏡頭經常貼著柵欄拍,顯得格外突兀,不由不讓人聯(lián)想到整個人類社會經常面對的困惑和無能為力。在此片中,柵欄是一個最重要的象征符號,沒有柵欄,創(chuàng)作者便無從傳達他的主觀意圖。
可以說,《英與白》所張揚和表達的人文主旨是深刻而明晰的。在“白”的生活中的“英”和“英”的世界里的“白”(人類)以及電視機所展示的人類社會的事件中,濃縮進了對人類的孤獨和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失誤的思考,透出對人性和人格的關照。
三、《英與白》的獲獎情況
《英與白》在2001年四川國際電視節(jié)獲得金熊貓大獎。(參賽作品來自世界各地,共342部,423集)《英與白》一舉獲得四項大獎,獲得了國際的認可――
最佳長紀錄片獎評語:這是一部人文內涵豐富的影片。在變得越來越現(xiàn)代化的世界里,人類的情感元素卻頑強地沿襲著。這一發(fā)現(xiàn),使得影片具有綿長的沖擊力。
最佳創(chuàng)意獎評語:影片以獨特的角度切入英與白的生活,又從他的平淡的生活中發(fā)掘出帶有普遍人性的美。
最佳導演獎評語:導演用心觀察、深刻思考生活,自由地運用紀錄片語言,將一個平常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
最佳音效獎評語:音效真實自然,與畫面融為一體,無可取代。
一部頑強進行“主觀表現(xiàn)”的電視紀錄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并獲得如此高的整體評價,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索?!队⑴c白》的成功鮮明地昭示:中國電視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理念,將發(fā)生深刻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也許是具有顛覆性的。
【參考文獻】
[1]洪國舫.紀錄片的主觀干予――與張以慶商榷[J].電視研究,2002年,第2期:33-35頁.
[2]張以慶.記錄與現(xiàn)實――兼談紀錄片《英與白》[J].電視研究,2001年,第8期:12-16頁.
[3]梁蓬飛,殷俊.客觀與真實的異化――電視紀錄片《英與白》的批評[J].西部電視,2002年,第2期:24-27頁.
[4]高鑫.紀實型專題節(jié)目創(chuàng)作思辯[J].電視研究,1995年,第5期:29-32頁.
- 上一篇:母親的作文
- 下一篇:難忘的中秋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