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表達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18:4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感表達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哲學認識論的角度分析,攝影藝術的產生和發(fā)展使得人類與世界之間的認知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人類無法去否認他所生存著的世界,在傳統(tǒng)的認識論中,認為存在著一個客觀的世界,人類運用理性穿透現象,就能夠認識到客觀實在世界的本質、了解客觀存在的真理。這樣的哲學觀點便奠定了其執(zhí)著于理性、本體、本質等層面的思考,而往往忽視了對于現象世界的認知和研究。伴隨著攝影的產生與發(fā)展,我們的世界已然成為了一個被影像所包圍著的世界,影像已經成為了傳播媒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意義深遠。影像即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那么這就打破了自柏拉圖以來西方哲學家們一直在試圖通過建立非圖像認識世界的洞穴式禁錮,美的準則的折損,既有道德層面上的,也有感知上的。然而隨著歷史腳步的加速前進,過去的事物本身也無時無刻不在成為著超現實的題材,攝影的獨特特征與特殊地位決定了攝影“更新舊世界”傳承人類進步文明的歷史使命。對于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表現的探索與研究,必然要從對于世界攝影史的了解開始,通讀《世界攝影史》以及《世界攝影思想史》,最明顯最直觀的感受是無論在任何歷史時期,任何的時代背景環(huán)境下,人類攝影藝術的發(fā)展和演進,無論是在技術、技法、理論、觀念抑或是在器材等等層面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其中必然有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在不斷發(fā)展的種種外因因素,但究其根本的推動力是在于人,那些將時代的背景環(huán)境,科學理論,藝術理念,技術技法以及對于攝影科學、攝影藝術的不斷探索研究與其自身對于這個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認識及內心思想情感的完美有機結合的攝影藝術大師們。布列松曾經說過:“只有如同從生活中浮現出的照片才能引起我的興趣,把觀看的歡樂、感性、想象力貯留在心中,我一直沒有失去這種歡樂?!辈剂兴梢恢痹谧非髷z影藝術中的情感表達、從攝影作品中去表現審美的風格。著名的“決定性瞬間”理論的提出的發(fā)揚廣大,通過那些攝影作品,我們看到的并不是隨意抓取、定格時間的片段,而是極具形式感和韻律感、具有著強烈情感內涵傾向的畫面。安塞爾•亞當斯(1902-1984)的“區(qū)域曝光”理論和“想象”理念對于后世的攝影藝術發(fā)展與探索具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和指導價值,在亞當斯的一生中,從未停止過對于攝影藝術景致優(yōu)美和“觸景生情,以情寫景”的不懈追求與研究,最終完成了現代攝影基本體系的創(chuàng)立進程。亞當斯的風光攝影作品在世界攝影史的發(fā)展歷程中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亞當斯的作品每一副都是基于他對于景物有著某種強烈的思想感受,有著豐富的情感內涵而進行的構思、創(chuàng)作。亞當斯將自己對于自然世界和人生的感悟以及思想情感通過對于其攝影作品畫面、影調、構圖的精心構思和設計以及光線的選擇與運用,甚至是同音樂藝術的有機結合等等方式表現得淋淋盡致,賦予了攝影作品以情感的生命力。是亞當斯風光攝影作品中最具影響力,最為廣為傳頌、膾炙人口的一副?!对律放臄z于1941年,畫面影調、表現內容和氣勢磅礴的效果都堪稱風光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然而,一副攝影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像教科書一般得被后世廣為傳頌,絕不僅僅是因為技術和意識觀念層面上的非同尋常,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在于作者寄予作品背后深層次的情感內涵及所處時代背景所賦予它的特有氣質。亞當斯似乎是在不經意間做到了一副偉大的攝影作品所需要的所有條件和要求,在照片上時間仿佛已經凝固,空間似乎就定格在了他拍攝的一剎那,定格在了他的相機中,在那一刻亞當斯已經完全將自己與眼前的自然世界,與人文情懷、宇宙精神合為一體。
2情感表達對于現代攝影藝術發(fā)展進程的重要意義
“攝影觸及人類各種境界之追求與關照,它并不只貢獻吾人以客觀的知識。攝影源于生命感動,并創(chuàng)造生命意境,最后,攝影成為生命之呼喊,人生情感感悟之源泉,銘刻著生命豐富特質的世界?!薄?穿越圖像的藝術》第一章)社會紀實攝影,毫無疑問是當代攝影思想形成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有意識地記錄了某種社會型態(tài)和所處的時代特征,進而發(fā)揮了影響、推進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作用。劉易斯•維克斯•海因(1874-1940)曾經自稱他的成就實際上就是“社會攝影”的成就,他一生的攝影研究與創(chuàng)作歷程一直在堅持著攝影鏡頭要以社會意識為導向,內心情感內涵為依托,他的這種理念和宗旨也為社會紀實攝影的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作品《童工》創(chuàng)作于1908年,是海因攝影事業(yè)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采取對比反差的手法反應了兒童悲慘的勞動場景和顛沛流離的命運,以真誠的感情態(tài)度和追求真理的創(chuàng)作風格、極賦思想情感內涵的表現手法贏得了觀眾與支持者,從而引起了全社會的深刻反思和政府的重視,激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憐愛之心。海因的不懈探索與堅持,推動了紀實攝影成為一種社會輿論導向,并深刻影響著社會改革和歷史發(fā)展進程的一方面因素,其中所蘊含的強烈人道主義情懷,跨越時代,超越國籍、種族,成為了人類反省自己,反思歷史、以史為鑒的一面鏡子。攝影絕不僅僅是一種藝術門類,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著深遠的社會效益與歷史、政治、文化等層面的綜合影響力,情感表達和思想感情內涵的最終抒發(fā)與表現是任何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的根本目的和原始最真切的宗旨??v觀攝影藝術的發(fā)展歷程,我們不難發(fā)現,任何在歷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具有著里程碑意義的思想、理念、風格流派、組織群體抑或是技術理論,之所以能夠在攝影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起到決定性的推進作用,根源在于蘊含在這些方面背后的深刻實質—情感內涵。
3影調在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
表達攝影是一門光影的藝術,光線和影調是攝影的靈魂。攝影作品畫面的影調構成是傳達、表現作者思想情感內涵、觀念想法的最重要創(chuàng)作手法和表現方式。攝影史上的任何一幅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名作,其共性的特征都是將攝影藝術語言與內心情感、思想感情內涵完美地結合。而影調作為攝影藝術最為根本、關鍵的表現方式,則更成為了創(chuàng)作者在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表達內心情感,表現思想感情內涵,傳達觀念想法的最主要途徑和藝術表現方式。愛德華•韋斯頓(1886—1956)是攝影的第二個“經典時代”的代表人物,他通過一生的不懈努力與追求使攝影藝術第一次以自己的視覺接觸世界,對于后世的攝影藝術發(fā)展具有著決定性的意義。韋斯頓一生的攝影藝術生涯中,有著許多為后世廣為傳誦、奉為經典的作品。韋斯頓的審美觀察方式與眾不同,在無論從構圖的創(chuàng)意構思、光線的布置、曝光的控制、聚焦的精確度等技術層面做到近乎完美的基礎上,將其獨特的觀察方式與他對于世界,對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內涵完美地通過對于光影和影調的控制與把握而使作品達到了攝影藝術的最高境界—“一種對生命的絕對詮釋”。作品《人體》(1936)圖3,是韋斯頓的代表作品,在二十世紀乃至整個攝影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具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和深遠意義?!度梭w》這幅作品,韋斯頓非常出人意外地打破了人們對于人體藝術的傳統(tǒng)、常規(guī)的理解。以交叉的四肢和低埋著的頭部構成了畫面的主體,在影調的精心布置和控制上也近乎達到了冷酷的完美,追求對于人體藝術造型可能所能夠達到的某種極限。這種打破傳統(tǒng)、非同尋常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及“攝影視覺”的理念,體現了韋斯頓對于攝影藝術的創(chuàng)新索與研究,更蘊涵了他對于世界、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摯的思想情感內涵。光線和影調是攝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基礎與根本,在現代攝影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任何一位攝影家,任何的一個攝影藝術發(fā)展階段,任一的流派、風格、思想理念其作用于攝影藝術本體的攝影語言都無法脫離光線和影調,而真正賦予攝影藝術以不朽生命和靈魂的恰恰是一種用語言和文字無法完全清楚表達、詮釋的深刻內質—情感。
4結束語
篇2
在中國,要說最具有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建筑,大家的心里自然而然的會出現一個地點,那就是故宮。像故宮這一類的古建筑,經歷了千年的風雨,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可謂浩瀚如海。如今,當代的設計者,可以在精研這些古老的建筑設計后,取其精華,重在模仿,構建出既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又富有現代藝術表現力的建筑和裝飾。例如四川綿陽的岳王樓,于近兩年才重建成功,其外復原了古時被毀壞的岳王樓,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文化氣息,讓人有一種如臨舊地的感覺,但其內,又被設計者運用現代的裝飾所取代,通過對傳統(tǒng)符號的運用,使之既保留了古老的韻味和傳統(tǒng)文化氣息,又不失現代建筑中的舒適和美感。當代的設計者,在對中國古老建筑的不斷模仿和重建中,逐漸的總結出符合當代藝術風格的設計理念,從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一種另類的形式得到重生。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室內設計中的情感表達
室內設計往往通過對色彩、空間擺設以及設計元素的應用來表達設計者的情感,結合材料的選擇,形體的刻畫以及光線的利用,完美的體現出某種情感。在室內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因素,能夠表現獨特的情感。
(一)從色彩上的情感表達室內設計中,“色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色彩不但能夠引起人們的視覺效果,還能夠反應出物理性質,比如冷暖色的基調就能夠給人帶來不同的感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將紅色象征火,黃色象征金,青綠色象征水,白色象征土,黑色象征木,對應著被古老的中國人民信奉的陰陽五行的說法。各個朝代的建筑對于色彩的使用又有不同的見解。類似于磅礴大氣的宮殿,多采用絢麗的色彩,構建出一種金碧輝煌的氛圍,講究的是大氣磅礴的情感氛圍。又如江南小筑,又多于是灰黑色瓦片,少有大紅大綠的絢爛色調,體現出江南水鄉(xiāng)溫柔的情感。在室內設計中,多用“暖色”,朱紅色的門窗是中國風建筑的代表色彩,給人一種富貴、祥和又充滿貴氣的情感表達。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來表現設計情感,色彩是一個必要的考慮因素。
(二)從材料選擇上的情感表達除了色彩之外,能夠表達設計情感的因素還有材料,不同的材料能夠體現不同的設計理念和情感。從材料選擇的肌理和紋路的不同就可以辨別出不同的情感基調。裝飾材料是室內設計的物質基礎,對于材料的選擇是一個難點也是重點,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室內設計講究的是與自然的和諧,通過對材料的選擇來達到體現中國文化的精神。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中,多使用富有紋飾的木質材料,在木材上雕刻出不同的圖案,來獲得不同的情感表達效果,例如栩栩如生的瑞獸則表達出主人對于祥和生活的向往,騰云而上的翔龍,表達出主人積極進取,不斷向前的美好憧憬。材料的選擇,是室內設計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需要設計者好好地精研和把握,才能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達到自己的設計目的。
(三)從陳設分布上的情感表達好的室內設計,除了要飽含合理的光、色調以及材料,還要搭配完美的陳設,中國傳統(tǒng)室內陳設的設計,也表達出特定的情感意境,通過對室內陳設的設計,來達到傳情達意的最高境界。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中,多利用門窗、屏風以及盆栽等來完善室內陳設,力求將室外的景觀移植到室內,給室內的主人帶來良好的感受,例如綠色的植物和盆景,就可以在室內平添一份自然的氣息,表達出設計者追求自然和諧,向往恬靜氣氛的情感表達。
三、結語
篇3
【關鍵詞】高中;議論文;生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在寫作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關注生活熱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欲望?!庇捎诘貐^(qū)的基礎教育教育理念與方式還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高中語文寫作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在議論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重閱讀、輕寫作”,忽視引導學生關注、思考生活,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寫作興趣低,寫作基礎薄弱,文章理論性偏強,缺乏生活元素等。鑒于此,筆者將從生活教育理念角度出發(fā),根據自身教育經驗提出一系列改進地區(qū)高中議論文寫作教育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筆者在長期調查中發(fā)現,在地區(qū)的高中學生中對議論文寫作普遍存在不感興趣現象,這樣成為制約地區(qū)高中議論文寫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目前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首要解決問題。
首先是關注學生寫作狀態(tài),采用正確寫作觀念給予指導。傳統(tǒng)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都是由教師來完成,學生只負責將文章寫好就行了,這種現象顯示出語文教師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寫作的狀態(tài)。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尤其是在選題時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閱歷、生活積累,盡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命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樂于表達。
其次放寬條件限制,讓學生在自由狀態(tài)下寫作。教師在議論文寫作練習時對立論、結構以及論證語言等都進行嚴格限制,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束縛太多而無從下手,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能夠凸顯學生的議論文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個性與深度,教師需積極鼓勵學生關注生活,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勇于自由地表達個人的觀點[1];另外還可采取讓學生進行自主擬題,最大限度讓學生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讓學生的思想在自由環(huán)境中縱情飛揚,毫無顧忌的傾訴自己的情感,這樣便可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二、“引”“導”議論文寫作的源頭活水
高中學生在寫作議論文時,主要的兩個源頭就是:閱讀、生活。若要學生寫出好的議論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閱讀、生活兩個方面進行議論文寫作,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源泉更加豐富而不枯竭。
生活是議論文寫作的源泉已經是人們的一種共識,但是在談及高中學生議論文寫作存在“議論空洞”、“語音枯燥”、“缺乏真實情感”時,很多教師都認為是由于學生生活方式單一,循規(guī)蹈矩,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等。但是筆者認為,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也是非常豐富的,所有問題的癥結不在于學生缺乏鮮活的生活,而是缺乏關注生活的意識。因此,我們需要喚醒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觀察、認識、總結生活的習慣,并善于發(fā)現、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筆者認為首先需要從課外練筆開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隨筆或者日記的習慣,將生活發(fā)生觸動心靈的人或事記錄下來,及時捕捉心靈的感受。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他們才能夠主動地去關注生活、思考生活,且在寫作時可真實、完整地展現自己的內心生活。
三、“以讀促寫”積累議論文寫作經驗
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項重要任務,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睂W生若能擁有廣泛地閱讀視野,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從而對議論文寫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2]。
在閱讀中積累論據材料。議論文寫作的關鍵在于積累大量的寫作論據。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高中學生在議論文寫作時基本上都是應用陳舊、無新意、無說服力的論據。因此,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中積累論據材料的習慣,這樣在議論文寫作所積累的歷史事件、人物典故、詩詞名句等等都可作為議論文寫作的論據。在平時教學中,教學可以讓學生寫作短小的讀后感,指導學生注重分析文本的結構、寫法以及語音特點,這樣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思考,從而實現“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四、結語
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同時文學創(chuàng)作與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更是如此。但是在地區(qū)高中語文議論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生活對議論文寫作的意義,從而導致學生失去議論文寫作興趣和激情。生活教育理念積極倡導教育要與生活相互融合,并強調教育過程與生活過程保證一致性,運用生活教育理念來指導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豐富議論文寫作源泉,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篇4
議論文寫作的關鍵是“有思想”,就是你對周遭世界有“想法”?,F在有很多學生對議論文寫作有很大的偏見,認為議論文就是現代的八股文,不想寫,也覺得沒內容可寫。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而寫,對議論文的寫作毫無興趣,這是當前困擾議論文寫作的一個突出問題。我認為在平時的授課中,教學是一個客觀的過程,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而議論文教學有時就像是解方程一樣,難免會枯燥無味。因此,議論教學應改變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對議論文的興趣。
一、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組織好教學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課堂教學步驟、學生的情緒調動及如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實現。因此,教師在寫好教案的同時應不時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哪?如何教學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學生,會喜歡教師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呢?這樣才能針對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強的特點,讓學生在探索中接受知識,也能讓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缺點,并及時補充修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避免單一枯燥的議論文教學過程。
濃厚的興趣是探求知識的先導,只有當學生樂于探求知識了,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知識的海洋里,才會集中注意力學習。因為有了共同的興趣,學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一起玩,共同的興趣越多,話題越多,越是講不完,越講就興趣越濃,交談對象也越多,形成良性循環(huán)。議論文寫作教學為什么不可以這樣,我想,那也許是因為我們沒有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沒有把握他們流行的話題,自然激不起他們表達的興趣。就好像同樣是寫一件事,如果把話題定為“道德”之類,相信學生會不想理睬,但如果我們設計的話題是“近日艷照門事件的主角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言論,你如何評價他們各自的說法”,相信學生肯定會滔滔不絕,暢所欲言。所以,語文老師要盡力做到關注他們的興趣所在,多留意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是什么事情,在寫作教學中多運用這些素材和話題,從而提高他們表達的興趣。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議論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對比辯證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應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討論交流,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表達感受。但是,議論文難教,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學更是難中之難。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發(fā)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得在課堂和課外讓學生主動地查找資料,交流討論,發(fā)表看法,讓學生主動地接觸知識,掌握知識。議論文教學,和數學教學有些相似,講授議論文,就像是一個解題的過程。我們可以把數學的解題方式引進議論文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地利用數學的邏輯思維分析文章結構。而在這個分析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發(fā)現問題,分步驟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聽。如教“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時,我們可以先課前拋幾個問題給學生,如什么是格物致知?通過對作者的了解談談自身對格物致知精神的看法,用數學解題的方法把這篇文章“解”一下等。讓學生在課前充分查找資料,在課堂上交流討論,讓學生像做數學題那樣,分步驟地找出文章論點、論證、論據、并把各自的討論結果對比一下,查缺補漏,然后讓教師對這些進行評價總結。這樣,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而且是用數學方法去解語文難題,充滿挑戰(zhàn)性,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注意課堂與生活的聯動性
篇5
一、小說閱讀引導學生記敘類文章寫作
記敘文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寫作文體,很多學生寫作的記敘文寫人不生動,敘事不具體,故事沒有波瀾,讀起來沒有興趣或者深入閱讀下去的欲望。閱讀完作文以后,沒有多少情感的觸動,也不能夠從中得到一般或者突出的生活感受或者感悟。引導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尤其是一些小說,讓學生能夠學會借鑒方法和技巧,能夠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寫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能夠得到一定的情感陶冶和思想啟迪。
例如,閱讀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窌r,在把握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感知作品“永不言棄、永不服輸、永不言敗”的主題,然后,從寫作的角度,讓學生借鑒人物描寫的方法,以具體描寫來表現人物,將人物形象在具體描寫中塑造出來,讓讀者能夠通過具體的描寫感知生動鮮活而又飽滿的人物。在以后的寫人類記敘文中,從語言、肖像、動作、心理等方面寫人,這樣的人物就會鮮活起來,就會具體起來,就會豐滿起來。又如,引導學生閱讀魯迅的小說集《彷徨》其中很多的小說不僅人物鮮活,而且故事情節(jié)設置也值得借鑒。比如,閱讀其中的小說《祝福》,魯迅先生在情節(jié)安排上先讓祥林嫂在熱鬧、祈福的祝福節(jié)日中死去了,然后再從祥林嫂初次到魯鎮(zhèn)、離開魯鎮(zhèn)、再次回到魯鎮(zhèn)、再次離開魯鎮(zhèn)來安排故事情節(jié)。這種倒敘的手法,是小說設置的一個懸念,學生可以借鑒這樣的寫作方法,通過倒敘的手法,讓敘事類作文更吸引人,引發(fā)人的思考。
二、現代散文閱讀幫助學生學習散文寫作
小說和散文占據文學作品的主體地位,現代散文是文學作品中的一支奇葩,以其敘事、寫景、抒情更為具體細膩,更能夠表現人的心境,為人所喜愛。高中學生比較喜歡閱讀一些大家的散文集,感知文人細膩的心理,從中更好地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高中散文名著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在閱文、閱情、閱人生的基礎上,借鑒一些散文的寫作方法,以此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也能寫出文筆雋永、情理兼?zhèn)涞纳⑽?。學習寫景散文的景物描寫與情感抒發(fā),學習敘事散文中生活事件的選取、敘事和心理情感的表現,如何將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繪中,如何在敘事過程中展現個人的情感和感悟,以此寫出優(yōu)秀的散文。
朱自清是現代散文大家,在中國散文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他的很多散文作品入選中學語文課本,他的散文集列入高中語文新課標推薦名著閱讀書目。比如,《荷塘月色》是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在讓學生能夠學會通過景物描寫,表達自己的感受,運用比喻修辭描摹景物,描繪畫面,把人帶進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此更好地感受景物,理解心情。郁達夫在我國現代散文中占據重要地位,他們的散文也是值得學生閱讀的名篇,讓學生在閱讀他的散文時學會寫作,又如,《故都的秋》是最為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感知作者對北國秋的喜愛和向往之情,學會散文的寫作,如何將寫景和抒情這兩種表達方式都能夠在文中更好地應用,以景物表現表現其特質,以直接抒情表達情感。這篇散文開頭兩段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對古都的秋的強烈向往之情,將北國之秋與南國之秋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北國之秋的特別的清、靜、悲涼;結尾一段又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對秋的喜愛和留戀,構成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之美。學生在寫作散文時完全可以依照這種模式,來開頭和結尾,表達情感;中間部分借鑒《古都的秋》或者《荷塘月色》,景物描寫和畫面描繪,很好的寫景抒情類散文。
三、于名著閱讀中歷練議論文論說能力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作文訓練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能夠生動準確而又鮮明突出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安排合理的作文結構,如何寫得有理有據,讓人認可,叫人信服,成為教學的重要突破點。很多學生寫作沒有素材,說理不夠透徹,選材較為淺薄。在名著閱讀中讓學生積累素材,學會建構文章,做到說理充分有力,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篇6
新課標下,高中教育不再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而是強調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新課標也對高中美術鑒賞課做出了重要的改革,重點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思維。在此要求下,老師只有善于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及美術大家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得學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思維能力。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關于培養(yǎng)學生美術鑒賞思維的教學方法。
一、了解過程,引導創(chuàng)新
老師引導學生鑒賞一幅美術作品不僅僅是欣賞它的外在畫面,而是要讓學生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時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時代意義。在了解作品的時代意義之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作品進行在創(chuàng)新,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蒙娜麗莎》這部經典作品時,我先為學生講解了這幅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這部偉大作品的作者——達·芬奇。我為學生們講到《蒙娜麗莎》創(chuàng)作于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期非常強調尊重人的情感以及對人的力量的贊美,反對宗教以某種方式束縛人的精神和思想情感。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就是達·芬奇,他在創(chuàng)作《蒙娜麗莎》這幅在作品時可謂是精益求精,從人物的坐姿到人物的一顰一笑都精雕細琢,達·芬奇也巧妙地利用他的煙霧狀筆法畫出了這幅經典作品,讓人對蒙娜麗莎耐人尋味、難以捉摸的微笑產生無限遐想。但是杜尚在這幅堪稱經典的作品上為蒙娜麗莎畫上了兩撇胡子,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此之后就出現了后現代主義,杜尚也被稱為后現代主義的鼻祖。就這樣,我告訴學生們我們鑒賞作品不僅僅是欣賞它的美,還要在欣賞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在創(chuàng)作,此后學生們也想出了使時裝模特、老師與《蒙娜麗莎》進行結合。
二、尊重個性,自圓其說
現代的新式教育不單單是學生接受知識,老師輸送知識的過程,而更加強調的是讓學生獨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對于美術鑒賞這門比較特殊的課程,老師更應該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對于作品的想法,并且老師在鼓勵學生積極探討作品時,也要指導學生有理有據地闡述觀點,自圓其說。
例如在鑒賞《場景Ⅱ》時,我先告訴學生們現代主義不再以寫實為基礎,而是將客觀的事物用主觀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表現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抽象派是其中一個重要流派,我們鑒賞的這幅是冷抽象主義代表作家蒙德里安的經典作品之一。在介紹完外國現代主義的特征之后我就讓學生觀察作品并就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其中一位學生回答到:“老師,我認為蒙德里安的這幅作品表現的并不是那么完美。”于是我就問他:“那你覺得這幅作品哪方面表現得不是特別好呢?”于是該學生回答:“雖然抽象主義的特點之一是不用客觀的形象來變現作者的內心情感,但是蒙德里安的這幅作品僅僅用簡單的格子和色彩來表現他的思想,對于那些不懂得抽象藝術的人來說很難欣賞這種藝術的美,更不用說走進作者的內心了。”聽完學生的敘述后,我點評到:“同學的評論有理有據,確實有許多人認為抽象藝術就是亂涂鴉,但是作者蒙德里安把繪畫語言限制在垂直線和水平線,三原色和黑白灰系列,在創(chuàng)作時對每一種色彩的選擇以及線條的勾勒都是經過思考和精心組織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當時的背景來了解作品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樣只要你們有自己的理由,我也會尊重你們對作品的看法。”
老師通過美術鑒賞課,讓學生賞析各種名作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欣賞作品的美,同時也應該注重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表達出對作品的真實思想。
三、作品對比,發(fā)現差異
美術課堂鑒賞美術作品時,有時必然會將作品放到一起進行對比,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們比較出作品的優(yōu)劣,而是讓學生在進行作品對比的過程中尋找其中的差異,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特點,最終提升美術鑒賞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宗教雕塑時,我讓學生們欣賞了云岡石窟釋迦佛像、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和麥積山石窟佛像,然后請他們仔細觀察這三尊佛像的外在特點有何不同。一位學生回答:“盧舍那佛面部形象與早期的云岡石窟佛像相比,明顯中國化了,看上去更加恬靜、祥和,給我的感覺更加睿智、博大、莊嚴、高貴。”我說這位學生回答得非常好,佛教傳入后,為了在中國立足,佛教從內容到藝術形象都開始了一個不斷漢化的過程。盧舍那佛所體現的氣度也正是盛唐時代精神的寫照,它超越了宗教的局限,在成千上萬件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后來有學生補充道:“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佛像都比較健壯、豐碩,而麥積山石窟的佛像則瘦了些。”接著又有學生發(fā)現了服飾的差異,說:“麥積山石窟的佛像,衣紋褶皺像層層疊加的荷葉花瓣,更好看,而之前的佛像衣紋有點像面條,稍顯遜色。”我肯定并贊賞了這幾位同學細致的觀察力,早期的佛像承襲印度經由涼州地區(qū)傳播而來的模式——健碩的體態(tài)、緊貼的袈裟。后來受南朝士大夫秀骨清相審美觀的影響,外貌則變得清瘦、俊逸,衣紋褶皺也由泥條式變?yōu)楦挥谘b飾性的階梯疊加式,世俗的審美改變了異域的造像面貌。通過對這幾尊佛像的對比,學生們不僅發(fā)現了它們的外在差異,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些內在的不同。
篇7
您說過,作文的過程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那么您認為作文應當呈現出怎樣的美感呢?
一個人具有什么樣的審美情趣,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審美結果。我以為,質樸的、本色的美是寫作的最高境界。一切文字都應當是作者內心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毫不做作,只有用最樸素的情感去打動別人,才會如空谷幽蘭,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而讀者閱讀這樣的文字,也是一個舒服愜意的過程。我們喜歡李白浪漫神奇的想象,同樣也感動于杜甫詩篇中苦難現實的呈現;我們?yōu)轸斞干铄涞乃枷攵诰砟?,同樣也會欣賞冰心文字中流淌的溫和清新。只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表現,都能使文字釋放出動人的力量。這種不與真情相左的“本色之美”,表現的恰恰是不加雕飾的人格之美、性情之美,是同學們作文中應該追求的高尚的審美境界。
您覺得目前同學們在作文中存在什么樣的誤區(qū),十余這樣的審美追求背道而馳的?
有的同學寫作文,喜歡刻意追求煽情的效果,設計生離死別、表達疾風暴雨式的情感、編造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用一種做作的語言寫所謂的“美文”。還有的同學寫作文,動輒上天入地,尋訪古人,并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卻喜歡拈出幾句雅詞佳句裝點門面。這種急功近利的寫作追求,凡動筆就盯住高分,完全不在自然表達,情感方面用心,寫出的文章無論文辭多么優(yōu)美,都像端著架子表演,無法打動讀者。作文陷入這樣的誤區(qū),久而久之,不但歪曲了自己的審美情趣,更因為不說真話、不抒真情而人為制造了作文學習中更大的障礙,得不償失。
追求作文的“本色之美”,是不是應該人人“我手寫我心”出發(fā)?
“我手寫我心”,能夠體現最簡單的“本色之美”。作文時,放下追求功利之心,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把作文變成自己內心真善美的真誠表達,用發(fā)自內心的情感去感染別人,賦予文章樸素而親切的情感力量。
具體而言,具有“本色之美”的文章,第一應是富有生活氣息的,能讓讀者感受到這些事是自己身邊發(fā)生過或者可能發(fā)生的;第二應是富有個性特色的,溫婉清新抑或鏗鏘有力,全在于情之所至,而絕不以粉墨裝點示人。
過于本色的文章會不會在考場上輸于辭藻華麗的文章?
同學們要明白,追求作文的“本色之美”和考試得高分并不矛盾。綜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真正得到認可的是那些能夠體現作者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感悟、展示作者豐厚的積累或具有生動樸實的感人細節(jié)的文章,而這些特點無一不是作品“本色之美”的最佳展現。
文章富有文采,是錦上添花,但不能把“形式美”作為作文的根本追求,不顧文章主題與內容,一味在文字上“東施效顰”,是不可能在考場上獲勝的。
篇8
一、巧用點題之筆
巧妙的點題之筆,著墨不多,但常會收到畫龍點睛的表達效果。所以,學生在寫議論文時,必須在關鍵的地方用幾句警語點明主旨,使文章的論述更加精辟有力。
“贅字冗詞不能有,點題之筆不可無?!边@里所說的點題之筆,就是在陳述完事例后,用議論性的語言把文章的中心點明。這樣才能使讀者豁然開朗,使文章的思想和內涵得到進一步升華。
二、妙用修辭手法
有的學生在寫議論文時,能夠很準確地證明、闡析道理,點明文章的中心,但是語言往往枯燥、乏味,讓文章減色不少。在點明文章的中心時,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既能準確地證明、闡析道理,又能使文章內容閃爍出熠熠光彩,何樂而不為呢?寫作時,常用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
1.巧用排比。學生應有意識地將文章的中心融入事例中組成排比句,來強調內容,加重感情。這樣不但會加強語勢,而且能更有力地表達觀點。
2.運用設問。運用設問句式自問自答,既能有力地凸現文章的觀點,又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可以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
除了巧用修辭手法外,學生還可以引用名言、詩詞。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巧妙地引用名言、詩詞來點題,會讓文章文采飛揚,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三、巧用題記點中心
題記,是文章標題之下,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其內容或簡要點題,或揭示主旨。好的題記,不僅可以增添文采,還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導讀者的情感傾向,收到“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
題記的語言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可以引用一首小詩(或若干詩句);可以是諺語、箴言;還可以是一段自我感悟的文字,甚至是一個短小的故事。
哲理性是題記的主要特點。短短幾句話的題記,就可以把蘊藏于較長篇幅中的主旨揭示出來,醒人耳目,也便于讀者迅速把握文章內容。
四、妙設點題位置
1.標題點題。大多數作文要求自擬標題,學生就可以用標題來點明中心,讓讀者讀后一目了然。
2.開頭點題。落筆入題,緊扣標題,為全文定下基調,使讀者一下就抓住文脈。
3.段中點題。開頭結尾點題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把中間的主體段落忽略了。在文章中間段落的關鍵處、醒目處適當地來上幾個點題的句子,常??善鸬骄V舉目張、突出主旨的作用。段中點題有兩種方法:
一是段中點題句獨立成段。把用于點題的幾個語句以獨立成段的形式表達,或者用小標題的方式顯現,這應該是最醒目的點題方式。
二是段中點題句分析論據。議論文中,敘述完事例論據后,如果能緊扣中心進行適當的分析議論,既能避免羅列事例、文體不清的弊病,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篇9
我們都知道,議論文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保證這三要素并不是難事。那么,該怎樣做才能使議論文更有說服力,更加出彩呢?這是同學們必須直面的問題――一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初中生要做到“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這是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進入高中之后,同學們會迅速轉到以寫議論文為主,也就是說,初中階段必須為高中學寫議論文打下堅實基礎。為指導廣大學生寫議論文,本期“技法點撥室”特意認真分析、研究了幾篇議論文佳作,發(fā)現這些文章都具有下述特色:
一是敘議緊密結合。閱卷教師評判議論文,對那些只敘不議、堆砌論據的文章和只議不敘、空洞說教的文章,只會給出中等及以下的分數。在他們心中,優(yōu)秀的議論文都是敘議結合的好文章。至于敘議結合的形式,有的是先敘后議,即對事件的主要內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陳述之后,再對此進行有針對性的議論;有的是先議后敘,即先提出議論的要點和中心,并以此統(tǒng)領下文的敘事;還可以是夾敘夾議,即將敘事和議論穿行,靈活自由地表情達意。需要說明的是,其中的“敘”是為“議”服務的,處于從屬地位,表達上必須是言簡意賅、突出要害的,其中的“議”則是統(tǒng)領“敘”的,居于主導地位。
二是分析深刻恰當。議論文重在發(fā)表議論,特別是要對論據作出深入分析,將這種個例或者現象中蘊含的深刻根源、內在本質和普遍聯系揭示出來??偨Y優(yōu)秀的議論文在這方面采用的具體方法,核心點就是對論據問“為什么”,探求它的根源,揭開它的本質:有的用的是因果論證法,從因果關系的角度把論點和論據聯系起來;有的用的是意義分析法,揭示論據所蘊涵的意義,或予以高度的評價,或揭示其危害;如果列舉了多個典型論據,往往要對這些論據比較分析,大多用的是歸納分析法;如果我們在文章中引用了名言、警句、詩詞、歌詞等,仍覺得意猶未盡,言之欠深,還可以用引申拓展法,在所引用的語句后面再拓展延伸使之更明確。
三是結合生活實際。優(yōu)秀的議論文,在確立觀點的時候,常常能針對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實際來提出有啟示意義的新鮮觀點;在列舉論據的時候,常常能列舉來自青少年經歷的例子或者青少年最為關注的例子;在收束文章的時候,常常注意提醒青少年應該怎么辦。也就是說,作者心里,始終裝著讀者,仿佛是在面對青少年讀者發(fā)表議論。
四是追求情理兼具。議論文最愛做的就是以理服人,但是,形象而滿含情感的表達往往能收到理能服人、情也動人的效果。這種情,是建立在愛恨分明基礎上的,是理性分析、辯證評判基礎上的,是抓住要害、入木三分基礎上的,它絕不拖泥帶水、凡庸余贅;也不含糊其詞、牽強附會;也不人云亦云、陳詞濫調。一句話,能讓讀者獲得蹊徑尋幽、頓悟事理的。
篇10
語言文字是構成文章的材料,寫作最終是用語言文字將思想感情外化。所寫的文章有沒有感染力、表現力,直接取決于語言表達能力,能不能駕馭語言文字是寫作的決定條件。所以,要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訓練是關鍵。但是,文字表達其實是思維顯現與明確的過程。所以,語言訓練也是思維訓練。
在對學生進行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中,說理思維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作文教學的思維引導、情感激發(fā)絕不可脫離語言表達,同理,語言表達也要符合學生思維和情感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有效的議論文語言訓練,應是建立在思維訓練基礎之上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實現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的統(tǒng)一,如何使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把自己的內心想法明白曉暢地表述出來,是作文指導課上不可回避的一個教學目標。圍繞這個目標,筆者采用“一比二練三仿”的訓練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比較閱讀——力求思維脈絡清晰。語言簡明扼要
比較閱讀是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在議論文語言訓練教學中,教師可選取一些思維流程和語言表達相同或相異的、有一定可比性的文本或文段進行比較分析,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研讀、去斟酌其說理的思維脈絡,揣摩其語言運用的技巧等,讓學生在分析比較其異同中領悟議論文敘事說理的思維流程及語言表達方式。用于比較閱讀的文本可以是名家作品,也可以是學生作品。只要是比較點明確、導向性明確、可操練性強的文章,都可以提供給學生閱讀分析、揣摩比較。
例如,為了使學生感悟議論文圍繞論點舉例說理,語言表達簡明扼要的特點,可提供以下的文段給學生閱讀揣摩。
古代文人大有仕途不得意之人,遙望南山,于東籬下安然地采菊;泛舟赤壁,江天夜飲,“不知東方之既白”。面對巨大的逆境,陶淵明沒有大驚小怪,坡沒有大驚小怪,很多人都沒有大驚小怪,思想之潭的漣漪很快平復,沉靜地接受了逆境。因為逆境雖然不等于生活,然而至少包含了生活。所以,以平和的心態(tài),坦然地行走在逆境中,于塵囂之中終會為自己贏得一片桃花源地。
2007年月10月24日,我國首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發(fā)射升空,并在隨后的一系列測試中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是中華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實現的又一重大跨越。因為“比”,才能讓中國圓了飛天的夢想;因為“比”,讓五千年的泱泱大國——中國屹立不倒;因為“比”,讓我們的祖國一次次地進步,提高了我國的科技競爭力,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文段一展現的是緣事及理、脈絡清晰的思維過程,在語言表達上緊緊扣住“逆境、沉靜、平和、坦然”幾個關鍵詞來敘事說理,敘事簡潔明了,說理清晰連貫、水到渠成。相比之下,文段二在敘事時沒有突出關鍵詞“比”,但在說理時強調“比”就顯得突兀,敘事與說理思維不連貫,表意含糊,反映了思維的混亂。
此外,學生作文中存在的敘事啰嗦冗長、詳略不當,用詞重復累贅等毛病,都與學生的說理思維混亂有關,都可以通過比較點明確、導向性明確的文本去比較分析、閱讀感悟。大量的比較閱讀,尤其是用學生的作品與名家的作品相比較,可使學生明確自己作文語言的缺點所在,也明白了修正的方式與方向,激發(fā)了模仿創(chuàng)作的興趣與欲望。
二、修改練習——力求思維客觀全面,語言準確有分寸
清唐彪說:“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蔽恼隆叭朊睢表殹邦l改”,而只有習作者本人在“頻改”中才能領悟文章“入妙”之法,因此,我們必須舍得把修改作文的優(yōu)先權還給學生,尤其是在語言方面,更應讓學生在長期不斷的推敲與琢磨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學生要修改自己的作文,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必須明白自己作文的缺點所在,如用詞不準確、語句不通順、表達過于偏激等問題,都與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客觀有關,都必須通過大量的比較閱讀與教師的點撥分析來促使學生理解與領悟。此外,教師還需為學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范例,提供一些修正的方式與方向,才可幫助學生在不斷修改中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針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用詞不準確、語句不通順等問題,我給學生提供了以下文段進行比較閱讀:
感情是雨露,滋潤著普天下無處不在的親情樹;感情是生命長河中的動人樂章,喜、怒、哀、樂、愁是其永恒的主題;感情也是人類認知世界、探索世界的第一觸角,真、善、美、假、惡、丑是其最本真的感受。然而,感情也是自私的、唯心的,它會或多或少地蒙蔽我們原本明亮的雙眸,影響著我們對人及事物的客觀判斷和認知。
《中國青年報》“八卦紅樓”中有筆者談到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她與平級比地位,與下級爭寵,與上級比聰明……的確,這種攀比心理導致晴雯整天郁郁寡歡,爭強好勝,活在痛苦中。然而,我們不能沉醉于比較中,因為這種態(tài)度阻礙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兩段文字都用了“然而”一詞,文段一的“然而”一詞,把“感情”正反兩面的作用全面客觀地描述出來,并且突出了它的反面作用。但是文段二的“然而”就用得不準確,因為它的前后句并不構成轉折關系,此處凸顯了學生思維的局限與片面。所以修改的重點也就在此處。修改的方法就是要把這個表示轉折的詞語改為一個表示順承的詞語;或修改此詞后句的語意,引出另一種有風采、有進步的“比”,使之構成轉折關系,從而突出語意的后半部分,收到清晰表達自己觀點的效果。
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比較多,這都與學生說理思維的局限性有關。若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修改練習,就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完善自己的邏輯思維,并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
三、仿寫范文——力求思維組織嚴密,語言表達合乎邏輯
議論文是闡明道理、表明立場的文體,其說理思維需要嚴密,其語言表達更需具備邏輯性。而這些方面,正是我們學生的“軟肋”。為此,范文引路是不可或缺的一步。通過對一些優(yōu)秀文段的摹寫,能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合理有效的思維模式,尤其是對一些思辨性較強的文段的摹寫,更能使學生形成說理思維追求嚴密的作文意識,同時促使學生的遣詞造句趨于規(guī)范與合乎邏輯性。例如:
同情不是居高臨下的恩賜,不是裝模作樣的慈悲,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和諧的連接,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同等的情感流動……同情不是一種榮譽,一種交換,而是一種與功利全然無關的情感享受,不可為求名而施與,因為只有達到主客相投、物我兩忘,才能達到善行的頂峰。
這段文字運用“不是……而是”句式,把同情與一系列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辨析比較,表達了對“同情”這種美德的深刻認識,使話題的概念更加清楚,闡述更加深入。諸如此類的文段,都是可以提供給學生的模仿范例,也只有通過對優(yōu)秀文段的摹寫,學生的說理思維才能更清晰與嚴密,語言表達才更能凸顯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