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咨詢疏導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7: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感心理咨詢疏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情感心理咨詢疏導

篇1

摘要:當前,影響學員心理健康的因素逐步增多,出現心理問題的人數明顯增加,精神疾患帶來的危害不斷增大,保持心理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長。本文就當前軍校學員心理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筆者維護學員心理健康的幾點想法。

關鍵詞:軍校學員 心理健康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據調查統(tǒng)計顯示:33.3%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其中6.6%的人有明顯的心理問題,2.2%的人曾有過輕生念頭;在心理咨詢中也常發(fā)現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逆反心理等類型的心理問題。嚴酷的事實令人警醒,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雪域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心理教育和疏導做為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一、軍校學員常見心理問題的類型

當前,由于學員成長經歷、年齡特征、工作性質和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心理問題的類型相對比較集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戀愛情感困擾。軍校學員因戀愛、情感問題易陷入情感的漩渦不能自拔,重者則痛不欲生,尋死覓活,甚至導致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后果。當前大學生因戀愛、情感引起的心理問題占心理問題數量的70—80%。

二是學習壓力導致。由于不能很快適應大學教學方式或因專業(yè)不對口等問題產生心理壓力,表現出厭學、緊張、自卑等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

三是交往壓力引發(fā)。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導致與同學的關系緊張,導致相互誤解、討厭、反感和敵視,引發(fā)不良情緒。

四是環(huán)境不適產生。新學員要面對離開家鄉(xiāng)和父母而帶來的孤獨感,缺乏生活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心靈的慰藉,產生孤獨、焦慮、不安、沮喪等心理。

五是理想現實落差引起。學員普遍認為軍校生活應該輕松浪漫,充滿詩情畫意。但現實并非如此。他們失落感頓生,對現實的不滿,心理沖突加劇。

六是性心理焦慮激發(fā)。青年學員的性心理充滿矛盾,性的焦慮普遍存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導致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表現出矛盾的行為與心態(tài),如性壓抑,單相思等。

二、維護軍校學員心理健康幾點設想

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的組織領導,切實把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納入到黨委議事日程,納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疇,有計劃地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工作,提高全員對心理知識的掌握,增強自我疏導的能力,增強心理健康水平。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小組

學員管理單位可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實施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協(xié)調解決在心理教育疏導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指導各學員隊的心理咨詢聯(lián)絡員的選拔,并負責最后的把關和任用;負責對學員隊干部和心理咨詢聯(lián)絡員的培訓,提高發(fā)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與心理咨詢中心的聯(lián)系,掌握學員存在心理問題的類型,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和疏導工作;負責相關制度規(guī)定的建立與執(zhí)行,并根據執(zhí)行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和修改;

(二)設立心理咨詢聯(lián)絡員

要在學員隊設立心理咨詢聯(lián)絡員,選配優(yōu)秀骨干擔任。要在自愿的基礎上,選擇心理素質好、學習成績優(yōu)、人際關系融洽、綜合素質過硬的骨干擔任。制定心理咨詢聯(lián)絡員工作職責,及時發(fā)現心理問題的人員,并進行談心疏導,對于超出能力范圍之外的,建議其接受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負責發(fā)現應激心理危機,及時控制局面,請求領導協(xié)助處置;工作情況定期向上級匯報,緊急情況隨時報告;必須做好相關人員信息的保密工作,離任時搞好情況交接,學員畢業(yè)后相關資料統(tǒng)一銷毀。

(三)開展心理學知識培訓

對學員隊領導和心理咨詢聯(lián)絡員(思想工作骨干),要系統(tǒng)開展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方法、技能的學習培訓,由學員大隊統(tǒng)一組織,請軍地專業(yè)咨詢人員協(xié)助。培訓活動以心理問題的主要特征、引發(fā)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心理問題的疏導方法和應激心理問題的處置原則等為主要內容,使干部和心理咨詢聯(lián)絡員提高發(fā)現心理問題的能力,掌握一般心理問題的疏導方法,了解應激心理問題的處置原則,能更好地解決學員的心理問題,提高學員心理健康水平,減少因心理問題給教育訓練、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

(四)暢通信息掌握渠道

學員的成長經歷、生活環(huán)境、家庭教養(yǎng)方式、性格特征、婚戀變化、學習困難、重大變故等都可能誘發(fā)心理問題的產生。要通過談心、查閱檔案、骨干座談等形勢,了解學員的全面情況,認真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建立檔案。對可能引起情緒波動、影響身心健康的重大事件和挫折經歷做到心中有數,做到重點關注,有針對性地做好談心疏導工作。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請求領導或心理咨詢師協(xié)助解決。

(五)建立家長聯(lián)系制度

起草《致家長的一封信》,介紹心理問題的表現特征、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心理問題可能引發(fā)的嚴重后果,每學期學員通報學習情況和工作表現,建議家長將其家庭出現的親人病故、婚姻變故、天災人禍、下崗失業(yè)、婚戀受挫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學員心理變化的重要信息,及時與學員隊干部溝通,便于學員隊干部及時準確掌握學員家庭重大變故,增強工作的針對性。

(六)建立談心登記制度。

學員隊干部調整變動頻繁,4年在校學習期間,可能有多次的干部調整變動,在交接工作時很難把所有情況交代清楚,造成對學員思想掌握有遺漏,新任對干部掌握情況不全面。為此,我們要建立談心制度,發(fā)放統(tǒng)一格式的登記本,規(guī)范登記內容。記錄本要詳細記錄談心時間、地點、談話原因、發(fā)現的主要問題、采取的處置方式、談話效果評價等等,談心記錄的電子版報學員旅備查。在學員隊干部工作變動時,學員旅領導監(jiān)督交接思想情況記錄本,交接不完整的,不允許到新的工作崗位報到。

篇2

關鍵詞:心理疏導;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價值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5-0393-02

把心理疏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心理疏導是我黨在進一步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后提出的,標志我黨對如何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思路,也為高校進一步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心理疏導的科學含義

疏導一詞在我國早已有之。疏導原指古代治水上的疏通和引導。大約起源于大禹時期?!睹献?滕文公上》載禹“鑿龍門,疏九河,導洪水,入東海”,就是指大禹按照水流通的規(guī)律進行疏通和引導,從而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思想政治工作和治水一樣要想取得成功,必須遵循人的思想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必須采取疏導的方法。

疏通引導的思想是無產階級理論家、革命家一貫倡導的重要思想的總結和升華,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提倡的重要工作方法。恩格斯早在1876-1878年所寫的《反杜林論》中就曾指出:“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權利能夠強制那處于健康而清醒的狀態(tài)中的每一個人接受某種思想”。說服的方法上升為疏導方針,是改革開放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成果,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的內容和對象的矛盾進一步深化到了對象的思想、心理中的堵塞和疏導的矛盾層面。

心理疏導作為一種工作方法,它的提出借鑒了西方國家提出的“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模式。心理咨詢是指: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心理學的有關理論指導下幫助來訪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幫助其自強自立。”從心理角度出發(fā),更能把握今天人們的內心思想的變化,深挖思想發(fā)生變化的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就是指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技巧,通過解釋、說明、共情、支持和相互之間的理解,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使疏導者和來訪者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來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或改變人們的認知、情感、信念、態(tài)度和行為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3]。疏和導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疏通不等于引導,引導也不等同于疏通,二者是相互區(qū)別的。但疏通是引導的前提,開展疏通是為了進行引導,而引導又是疏通的目的,又為下一階段的疏通提供了依據。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統(tǒng)一于心理疏導中。

二、心理疏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價值

價值就是指客體滿足或多大程度上滿足了主體某種需要的一種關系。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指作為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否滿足作為價值主體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一種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概念中的客體是指主體的需要對象,并且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發(fā)生聯(lián)系。按需要的對象的內容可以劃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物質的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條件,精神的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要[4]。

心理疏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疏導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心理疏導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的價值,它能使人們感受到心理疏導的有用性。

1.促進身心和諧,協(xié)調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大學生在學業(yè)困惑、情感、前途和失眠問題,表面上看是這些因素造成的,追根溯源,卻都與不善處理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卡耐基和丹尼爾?葛兒蔓都曾說過成功15%取決于專業(yè)素質,85%取決于情商,而一個人情商的高低主要表現在與人相處過程中的融洽與否。而在現實生活中,當大學生與人交往遇到困難、失敗時,往往出現心理失調現象,如多疑、敏感、顧慮多、以自我為中心等,因此這時很難再與別人形成良好的互動交往。久而久之,脫離群體生活,出現心理錯亂嚴重時可導致人格交往障礙。

心理疏導是實現心理和諧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宣講,灌輸,著重從思想領域塑造人,改造人,而心理疏導則通過耐心傾聽,合理宣泄,讓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得以釋放,恢復心理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導是從大學生的認識、情感、意志全過程入手,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需求,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適時地點撥、疏通,消除其心中的疑惑、不安和恐懼,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通過心理疏導可以促進大學生人與人精神的交流,心靈的溝通,以寬容的心態(tài)接納不同的觀點,學會換位思考,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2.激發(fā)精神動力,營造接受氛圍

良好的心理認知是做好心理疏導的前提和基礎,心理疏導是改變心理認知的有效方式和途徑。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的關鍵時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原有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使各種各樣的矛盾擺在了大學生的面前。在這個不同觀念相互交織激蕩的年代里,面對社會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大學生無法客觀的、正確地認識自己,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如自我封閉、悲觀厭世、情緒波動、抑郁等,嚴重還會發(fā)展成心理障礙,如人格障礙、精神病等。通過心理疏導,可以幫助大學生分析對社會生活形成的錯誤認知,改變其對事物歪曲的認識,形成對事物合理的、科學的認知,從而重新認識和發(fā)現自己、重新認識和評價他人,找到個人與社會的結合點,找到生活的目標和動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地面對生活,朝著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奮斗。

3.塑造健全人格,促進成長成才

大學生是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他們的綜合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健全的人格品質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塑造人格三方得到全面、健康、協(xié)調的發(fā)展,服務于社會,但實際上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中,出現了不同的人格缺陷,如自卑、偏激、孤僻、多疑等,不但不能成為棟梁之材,還可能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健全的人格品質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心理疏導是一種專業(yè)的服務,以平等交流、相互商討的方式和大學生一起探討對客觀世界和人的認識,獲得客觀、科學的認識,逐漸糾正問題學生人格上的缺陷,調整其心理狀態(tài),促進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三、加強心理疏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積極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它表現為個體情緒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能夠與人和諧相處,能夠自我認識和自我接納。高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高校目標的實現,因此高校要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對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響,以提高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開發(fā)學生心理潛能,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活動[5]。要在全校范圍內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開展專題研究,利用??⑿@廣播等傳播媒介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舉辦心理講座、心理健康訓練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適應社會和心理自我調適的能力,促進心理健康,實現自己的全面發(fā)展。

2.抓好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提升心理疏導的實效性

心理咨詢主要針對有心理困擾和強烈心理沖突與矛盾的學生,通過鑒別、診斷和干預等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技術,幫助來訪者消除心理問題和障礙,恢復健康心理。咨詢是一種具備較高專業(yè)心理知識,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工作,也是一門科學。在高校中開展心理咨詢,能夠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健康心理的標準或內涵,幫助學生了解人的全部心理過程,進而了解自己的心理現狀,學會用一些簡單的心理學方法解決其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增強心理健康,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適應社會。高校應通過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如面談咨詢、電話咨詢、書信咨詢、網絡咨詢,給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指導與服務,幫助他們疏導思想,促進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3.心理疏導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yǎng)合格人才

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不斷給社會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引發(fā)思想動蕩的諸多因素,這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必須更多地從關注受教育者的心理問題開始。在高校進行心理疏導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共同協(xié)作完成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部門的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關乎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融入心理疏導更加重要。高校要著力于心理疏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共同發(fā)揮作用,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首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更好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需要掌握心理咨詢的有關理論與技術,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同時將愛融入到工作中去。其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應吸納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針對大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典型問題進行針對性教育;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心理疏導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根據需要采取相應的方法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引導其向健康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5.

[2]楊芷英.淺談心理疏導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4):104-106.

篇3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葉瀾教授說:“要使每一個教師都強烈地意識到我們的工作直接面對生命,關系到人類最寶貴的財富――生命的成長。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價值的事業(yè)?!蹦敲矗鯓犹嵘龑W生的生命質量,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談點膚淺的認識。

一、深入了解,診斷分析

全面細致深入地了解學生、分析心理問題的實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前提。教師對學生信息的獲取是建立在對學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的,包括了解學生本人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有關的社會背景以及學生近期的狀態(tài)等。同時,教師應注意傾聽學生的訴說,有助于學生澄清問題和闡明問題。對小學生的心理咨詢進行評估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多層次性、多樣性和多側面性。學生常見的行為問題、情感問題、知識問題,往往是相互交織而又不斷變化,而就某一問題來看,也存在著誘發(fā)因素多樣、程度不同的差別。據有關專家的調查剖析,當前小學生存在畏難、壓抑、任性、占強、情感脆弱等心理問題,個別學生還表現攀比、貪圖享受、羨慕權利的不良社會心態(tài)。因此,教師一定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隨時從多方面了解信息,準確把握學生心理問題的實質,從心理問題中找出主要方面,從引發(fā)心理問題的許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以利“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例如:發(fā)現某學生近期心情不舒暢,天天悶悶不樂,學習成績滑坡。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全面分析該生近期與老師、同學間的關系,同時,應深入班級、家庭進行了解,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二、建立關系,實施干預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順利施教和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教師,而教師的知心是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外力促進,是打通學生內心世界的道路。教師個人品質修養(yǎng),是學生情緒情感的重要誘因。在師生交往中教師應消除權威心理,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消除急躁心理,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消除偏袒心理,與學生建立純潔關系。教師要對學生施以無盡的愛,同他們打成一片,感化、誘惑學生的心靈。多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領悟到師生之間是一種心理的完全平等,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心理互動基礎上的特殊的人際關系。

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建立以后,就根據心理問題的實質和對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的分析,提出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案,并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實施干預。首先,應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既要有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又要有高度機智的工作藝術,切忌簡單粗暴、主觀專斷、指責、訓斥,而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不同,采用個別談話、上門診斷、電話聯(lián)系等方式,引導學生發(fā)揮心理潛能,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例如:某生整天精神不振、厭學。針對這一心理問題,老師進行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得知癥結的該生父母離異,缺少愛。于是,該班班主任就經常關心他,愛護他。同時,找他個別談心,讓他正確對待此事。沒過多久,該生終于成了一位好學生。其次,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對人生意義的認識,幫助樹立遠大的理想,對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個性,幫助克服不良的性格特征;再次,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與成績,消除過分強烈的自我意識。學校和老師應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同時,應引導學生善于控制、調節(jié)焦慮程度,鼓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不怕困難,積極進??;最后,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選用勸慰、暗示、互惠等方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對小學生所提供的方案以及對小學生心理問題實施的干預措施,都必須遵守法律和倫理的要求;同時,對被咨詢的小學生姓名、咨詢陳述的內容,尤其是涉及到小學生自尊心和人格等方面的問題,要給予保密,確保小學生的基本權利不受侵害。

篇4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對策

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生活方式、學習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不斷變化的現代社會,對人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的社會變革所帶來的社會競爭加大、價值體系多元化、生活節(jié)奏加快,以及一些副產品如社會兩極分化的加劇、失業(yè)的威脅、個人保障社會化等各種社會因素,使中學生處于無形的壓力中,中職生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多的考驗。與此相對應,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學校、社會和老師都片面追求升學率,注重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同時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給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危害。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一、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1.學業(yè)壓力大。雖然國家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學校仍然在追求升學率而不斷增加中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同時,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家長對于子女成才的期望值過高,因此使得中學生在學業(yè)上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中學生精神萎靡不振,導致食欲不振、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甚至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厭學情緒、考試焦慮癥狀越來越突出。

2.人際關系敏感。因為年齡的原因,中學生與老師、家長有代溝,學生有問題不愿意和他們交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很少注意學生的感受;家長有將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權全部交給了學校和老師,造成了沒人管的狀態(tài)。學生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支持與理解很想從同學們那里得到關心和幫助,但因現在的大多數中學生為獨生子女,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較強,人際交往能力偏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因此容易出現人際關系敏感癥狀。

3.青春期心理。中學時代是中學生生理快速發(fā)育時期,生理上的變化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他們心理上有小秘密但不知向誰傾訴,于是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同時中學生自身的性發(fā)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fā)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

4.自信心不足。由于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普遍有較高的期望值,因此,他們經常表現出對學生消極評價多,積極評價少;缺點看得多,優(yōu)點看得少。造成的后果是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稍微出現挫折就灰心喪氣,失去自信心。

二、中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師因素。教師仍然沒有走出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過多地根據自己的經驗而沒有適應社會的變化,也不理解在多樣化社會中的學生的心理,因此,他們在施教的過程中,一概地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傳道、授業(yè)、解惑,全然不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要求,把脫離教師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則視為“差生”,不尊重學生,甚至諷刺、挖苦、懲罰,使得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長因素。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因素,有句話說,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中學生了解的許多知識最初都是從家長那里學來的。而現在許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圍,許多家長因為各種原因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則使孩子嬌生慣養(yǎng),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有的家長總是把自己的理想、目標、期待強加給子女,希望子女達到自己理想中期待的目標,而對于子女在性格、意志、需要、情感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置之不理。多種原因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3.社會環(huán)境因素。當前由于社會公德意識的部分失落,人們對一些違背道德的行為已經司空見慣,導致中學生對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缺乏正確的認知;再者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為誘使中學生蛻變的場所,如中學生成為電子游戲廳的消費主體,一些公共影視場所經常播放兇殺、等影視片使中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影響。

三、加強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開設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基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而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助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學知識,加強學生的人格素質培養(yǎng),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主動發(fā)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一是學生能夠積極適應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以及身體變化,達到會學習、會交往、會生活、會做人,成為適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二是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主動發(fā)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

2.發(fā)揮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疏導方面的作用。教師在學生個性品質發(fā)展、心理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除了教師本身的人格影響外,還包括教師有意識地利用專業(yè)教學和實習活動,大膽嘗試用心理學知識改進教學,把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fā)心理潛能、樹立職教意識、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貫穿其中。特別是中學班主任,他們和學生接觸最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最先暴露在他們面前。因此,班主任都應學點心理學,了解心理教育的必要性,有助于及時發(fā)現、解決本班學生的心理問題。擔當好義務咨詢員的角色,成為心理教育網絡中的生力軍。

3.建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個別心理咨詢。當前15~30%的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導和合理的宣泄,很可能會引發(fā)心理障礙。因此,通過心理咨詢老師對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中學生在學習、經濟、人際關系以及愛與情感、性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篇5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咨詢 認知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20-02

學生由高中階段進入高校后,自理自立能力更顯重要,有些學生剛剛離開父母的一手包辦式生活,自己面對、處理事情的能力薄弱,同時,在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的方式、將來的就業(yè)方面都存在著壓力,多方面壓力得不到有效釋放或緩解,久而久之勢必會對健康的心理造成影響,產生某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有些高校注意到學生的這些問題后,開始予以重視,積極組建一些心理咨詢機構,聘請心理問題方面的教師或專家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由學生反映的不同問題起步、發(fā)展并延續(xù)下去。

一、認知階段

1.學生對心理咨詢機構的認識

一般而言,學生因某些問題而產生了心理問題后,第一個選擇的傾訴對象是自己的好友或者閨密,其次才是父母家人、同學、異性戀人等,而選擇心理咨詢機構作為傾訴排解渠道的僅占極少數,雖然很多學校都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并有專業(yè)人員給與解答和幫助,但是形同虛設一般,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甚微。

二、認知分析

1.學生對心理咨詢機構的認識不夠全面

很多學生出現問題而不選擇心理咨詢機構幫忙解決,存在以下因素的制約:首先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不了解,不知它為何而設,設立的初衷和目的又為何;其次,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象,他們覺得去做咨詢、接受咨詢后的幫助會被列為心里不健康,會被其他同學嘲笑,因而懼怕尋求幫助;再次,有些學生對心理咨詢機構發(fā)揮的作用和帶來的效果有所疑慮。

三、注意事項

1.積極宣傳,端正心態(tài)

心理咨詢工作不是短期內立竿見影就有效果的一項工作,它需要長期、有效的堅持。對學生在心理咨詢認知上存在的問題要引起重視,針對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策略,使學生了解熟悉心理咨詢的真正含義,學??梢赃m當開展一些宣傳、教育工作,來改變學生回避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存在的一些心里反應及時做出回饋和響應,對學生認知上的誤區(qū)加以糾正,在學校有效的宣傳和引導下,使心理咨詢工作真正走入需要它的人們心中。

2.對心理問題準確定位

心理咨詢工作人員對于前來咨詢的問題要能夠準確進行分辨,是隸屬于發(fā)展性的而不是障礙性的,發(fā)展性心理咨詢工作才是心理咨詢機構工作的主要目標,對于不同咨詢者所反饋的不同問題,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引導解決。

3.正確對待效果

任何一個機構的設立都不是萬能的,同樣,對于心理咨詢機構來說也是如此,并非所有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咨詢機構都能夠得以解決,或者是進行了簡單的幾次咨詢后,就能立刻見到效果,存在的問題馬上得以解決,心理咨詢與醫(yī)院的心理疾病治療不同。

4.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區(qū)別

在一些人的認識里,把心理咨詢與思想教育混為一談,認為心理咨詢就是在做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很多人都能勝任,甚至沒有必要要到心理咨詢機構去進行咨詢疏導,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在德育方面的目標是類似的,但因其各自側重的內容、表現的形式、分析的角度等有所區(qū)別。思想教育工作是針對在品德方面或認識方面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和教育,對一些典型的個人或事跡作為榜樣,強調帶來的積極影響,明確要求學生按部就班進行。而心理咨詢工作主要是針對在心理上有問題、有障礙的學生,首先是作為咨詢者傾訴的對象,感受接納傾訴者的情緒表達,對學生傾訴的內容進行分析,并給與適當關注和注意,讓學生關注自己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在成長中進步,培養(yǎng)尊重學生的人格魅力,并對每個人咨詢的內容嚴格進行保密。

四、發(fā)展策略

1.建立健康檔案

針對每個到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咨詢的學生,對其所反映的問題,呈現的心理狀態(tài)做一詳細的記錄,并分類歸檔,對不同前來咨詢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心理暗示疏導,使學生逐步走出自己的心理誤區(qū),培養(yǎng)學生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也使心理咨詢機構能夠適時調查或跟蹤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當下學生所呈現的問題,以便于及時給與指導和幫住。

2.提升專業(yè)素質

既然是為了解決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障礙,而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那目標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有咨詢工作人員在專業(yè)素質、道德素質、職業(yè)素質都加強過硬的條件下,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務。而心理咨詢機構的設立也要遵循一定的行業(yè)標準來建立,咨詢機構環(huán)境的設置要盡可能給人以溫暖、舒服、放松的感覺,在相對輕松溫馨的環(huán)境中,咨詢后所獲得的效果會更理想。

五、結束語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競爭越來越烈,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很多實際的問題,人才的競爭、就業(yè)的壓力、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情感因素等多重問題接踵而至,人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要求精神層面的富有,壓力和矛盾中使學生陷入心理困境,心理問題的不到解決,將對自己心里、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學校應該采取相應措施使學生得到排解。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心理疏導 學生管理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during student's management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d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of "tight watch" issue, with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ease the work of the medical model shortcomings, made a mental change from passive to active consultation and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event the former in the past.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to explore the design, class work,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udent self-management, campus culture building and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the students managed to ease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ode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Student's management

1 技校學生管理與心理咨詢疏導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職業(yè)教育的迅猛發(fā)展,一些技校的學生數成倍增長。學生數提高了,但是管理、教學和基礎設施沒能跟上來,致使一些學校管理事故頻發(fā),學生的、個體的極端事件也屢現報端。很多人認為,技校生大多成績比較差,素質比較低,自我控制力比較弱,必須加強管,管不嚴,就會出事,管不好,就有問題。于是學校便繼續(xù)加大對學生的管理力度,形成更加嚴格而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和辦法。管字當頭,嚴字當頭,從學校領導到一般老師,層層落實責任,實行分片包干,有的甚至實行跟蹤追擊,人盯人,把學生當作對手,把扣罰當作武器,弄得人人自危,草木皆兵。但效果卻不理想。

而另一方面,隨著素質教育從一種思想觀念變成具體的行動,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原來被認為是思想品德的問題,現在被認為是心理障礙。一些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并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從心理疾病的防治和心理健康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學生的各類行為問題。強調對個體心理障礙的咨詢與矯正,試圖通過診斷、干預和治療等技術,解除學生的種種心理不適??梢哉f,正是素質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誘發(fā)了學校心理服務的廣泛開展。隨著2008年對四川震后的心理疏導,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心理疏導的關注,一些心理咨詢師培訓班遍地開花,呈現如火如荼的形勢。

2 傳統(tǒng)學校的嚴格管理和心理咨詢走上了兩個極端

2.1 學校的管理“管”、“嚴”字當頭。應該說,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突出學生管理的管字當頭的本意肯定是好的。那就是想通過管,創(chuàng)造學校良好的教學秩序,維護學校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把學生管好,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放心,學生不出大事,不出中事,小事少出,從而使學校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為學校的生存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是重要的有效的方法。然而,我們應該看到,我們所面臨的學生已經不是幼兒嬰兒,不是小學生,他們已經是一群初步有自己的思想、審美觀價值觀和理想追求的準年青人,已經是小大人,對于他們的管理,重點不應該是“管”。

2.1.1 管字當頭,勢必導致以壓代管,以罰代管,以扣代管,甚至以開除代管。我們知道,要管住人,總是要有手段,要有措施,而這些手段和措施,不可能是和風細雨的談心,不可能是不厭其煩的說勸,不可能是三番五次的教誨,而肯定是鐵的紀律,是不容申辯的家長作風。如何才能管住,如何才能管死,那就是壓、扣、罰,就是殺一儆百,勸退開除。

2.1.2 管字當頭,勢必是以人治校,而不是以法治校。我們的宗旨是以人為本,以法治校,以德治校。而突出一個管字,處處管字當頭,管人者說了算,以人管人,以罰治校,而不是以制度管人,管理者就有可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就有可能成為救火隊員,而被管理者往往卻是口服心不服。

2.1.3 管字當頭,只能有利于弱者心理的培養(yǎng)。學生面對嚴厲的管,面對鐵一般的冰冷的管,處處顯得無奈,時時顯得無助,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被壓抑了,爭強好勝的心理沒有了,剩下的只是唯唯喏喏,剩下的只是不是心甘情愿的服從。

實際上,過分強調在對學生進行嚴格規(guī)范的管理中,學校各部門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導致學生情緒上的對立,不利于消除學生們的逆反心理。

2.2 學校的心理咨詢所采用醫(yī)學模式的先天不足。我們一些學校的心理咨詢室,一張桌子,幾個沙發(fā)和一臺錄音機,掛一個牌子,心理教師等著學生前來預約了。這間房間很容易使人想起醫(yī)院中的心理門診室,心理教師希望學生把心中的痛苦說出來。利用交談的方式,排解學生的心靈痛苦。而在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中,許多內容都是與青春期身心健康有關。更多的內容涉及的是心理疾病,如強迫癥、恐懼癥等,教師所舉的例子甚至是個別虐待父母的事例,這些事情畢竟是生活中偶然發(fā)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這是一種醫(yī)學的模式,即有人批評的“學校心理輔導咨詢化,咨詢化模式就是沒有考慮學校教育的特點,去開辟心理教育途徑?!碑斘覀儚男睦斫】蹬c心理疾病的角度引入學校心理咨詢服務時,必須有一些假定為前提:

2.2.1 心理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專業(yè)技能,對什么是心理疾病及相關因素有深入了解。我們知道,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是十分復雜的,目前世界上存在著200種以上的心理治療方法。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人一般必須受過醫(yī)學訓練。從這些條件看,學校中心理教師顯然存在著先天不足。

2.2.2 學生的心理障礙必須足夠普遍。心理健康的對應物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如果我們開設心理咨詢室,試圖借助心理咨詢技術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其主要應針對的是心理障礙,即心理不正常的個體。比如,一個學生拿了別人的書,班主任找他談話,通過談話,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這位同學賠禮道歉,問題得到了解決。這種行為的偶然失誤是是非觀念不清的表現,并不屬于心理障礙。只有自己有這樣的書卻仍然拿人家的書的人,才是一個心理障礙者。再比如,學校中打架是經常發(fā)生的,但大多數打架行為并不是由于心理障礙,而是學生們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沖突,遇到了利益沖突不知解決的辦法,這是一個情緒控制和決策不當造成的,其中雖包括心理因素,但并不是由于的人格障礙所導致的。而近年的心理咨詢工作所依據的是一些估計:如有的估計中學生當中有心理障礙的人數為10~16%,有的高達20%。其實這些估計一般缺少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2.2.3 在學校中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還必須假定,心理疾病是能加以解決的??墒聦嵣?,像強迫癥、偷竊狂等心理障礙,即便是具有專業(yè)技能的心理醫(yī)生,其治愈率也是很低的,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只能通過藥物加以控制。反觀學校中的心理教師,面對真正的心理障礙,既缺少經驗,又缺少技術,恐怕難以勝任。

上述三個先天不足,已經妨礙了學校中的心理服務的開展,如有的學校心理咨詢室建立多年,但門庭冷落,幾乎沒有什么“患者”前來咨詢,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其實,這種結果是上述三個錯誤假定必須導致的,我們不可能指望教師搖身一變,從一個品德課的施教人成為一個心理醫(yī)生。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到,學校管理和心理咨詢治療的脫節(jié)與滯后,應該把二者科學的結合,并將針對少數人的心理咨詢治療變?yōu)獒槍V大學生的心理疏導與心理疾病預防。變被動為主動,即要建立心理咨詢的疏導教育模式。

3 學生管理中的心理疏導教育――前兩者的科學結合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調動各種教育渠道、手段才能完成的。要以預防疏導為主,將心理理療前移,不能只靠咨詢治療來解決以學生為主的群體。

心理處于健康正常狀態(tài),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也是形成學校良好的管理的基礎。反過來,科學的管理又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這是因為:個體心理只有處于正常健康狀態(tài)才易于順應社會,傾向于與社會保持一致,接受社會的各種要求包括道德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品德。從反面看,個體如果處于不平衡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會規(guī)范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對不良規(guī)范失去抵抗力從而形成不良品德。

3.1 要轉變管理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創(chuàng)新技校學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轉變學生管理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變管理為服務。首先,要樹立服務意識,傳統(tǒng)的技校辦學理念強調的是對學生進行嚴格規(guī)范的管理,學校各部門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導致學生情緒上的對立。因此,要改變過去把學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學生”的錯誤認識,變管理為“服務”。學生管理部門要培養(yǎng)“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一切為學生利益著想,了解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其次,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根據“依法治校、科學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確地告訴學生,他們在學校里享有什么樣的權利,在充分享有權利的同時不能忽視應盡的義務;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合法權益要予以維護,針對學生的決定,要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足、依據明確、定性準確、處分恰當,學生對學校的處理享有陳述、申辯和申訴權,學校要有明確的程序并予以確保。

3.2 發(fā)揮好班主任的心理導師作用。班主任的心理疏導重要性體現在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以避免學生經常性地陷入危機狀態(tài),維持其心理的平和、積極、順暢。優(yōu)秀的班主任很擅長利用集體活動、班會、個別談心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

班主任一般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一是生活輔導。生活輔導又稱人格輔導,目的是促進學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規(guī)范,適應基本社交,學會過有意義的生活。班主任對學生的生活輔導主要有情緒輔導和社交輔導。比如班級中常發(fā)現這樣的學生:自暴自棄乃至厭學;因成績競爭激烈,互相嫉妒,打小報告;因身體太胖、嬌氣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師批評明里頂撞,暗里忌恨。學生的個體中有好表現,有羞于開口的;有人緣好具有號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負成為出氣筒的;有講義氣的團體,也有良性競爭互相上進的伙伴。以上這些學生的行為和表現其實可以歸因于情緒和社交問題,班主任進行情緒輔導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悅納自己,學會適時、適度、適宜地渲泄又能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班主任進行社交輔導就是要幫助形成正確的社交心理,學會恰當的社交禮儀包括男女生交往禮儀;學會克服害羞心理,與別人溝通的方法;學會緩解人際關系沖突處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體的建設,也對學生走入社會有幫助。除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消費輔導幫助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對學生進行休閑輔導、幫助其學會調節(jié)學習生活,學會欣賞藝術,親近自然,以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二是學習輔導。根據心理工作者的觀點,學生的學習有三個問題:能不能學――智能問題;愿不愿學――態(tài)度問題;會不會學――方法問題。班主任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對后兩者加以輔導。在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上班主任要幫助學生糾正厭學、上課走神、講話、抄作業(yè)、考試舞弊等學習習慣問題。這些問題仍可以歸因于心理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這將對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挑戰(zhàn)。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心理健康還應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

3.3 實行學生自我管理,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以往,技校一般實行在學生科直接領導下的、以班主任為中心的絕對的學生管理方式,使學生處于從屬和被動地位。在這種模式中,學生管理工作常出現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滯后的現象,甚至在學生管理中形成比較嚴重的對立情緒。針對于此,有必要在學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學生科指導下的、以班主任為調節(jié)的、以學生自治為中心的相對的學生管理方式。白銀公司技校自2004年起在學生中推行了“三自教育”(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生活)。在這種方式中,學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學生在這種角色轉換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特別是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了自己,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也明顯增強。這樣以利于消除學生對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自強不息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他們具備一定的自制力、耐挫力、堅韌不拔地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促使他們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3.4 開設心理學必修課,增強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加強心理學課程的設置和心理學知識的講座,加大對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有效的教學不僅是普及心理知識的途徑,更重要的是通過心理課的講解,使學生們對自己身上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有一種明確的認識,提高自我意識和自我改進的能力。在課程中應重視心理訓練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參與進來,主動思考。讓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心理障礙的危害并掌握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減壓的辦法,如擴大興趣,多參加一下文體活動;擴大社交范圍,學會溝通、交流、傾訴;學會轉移、宣泄,自我暗示、自我激勵等方法。

3.5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3.6 心理咨詢應加大對問題學生的心理障礙治療。最后,我并沒有忽視心理咨詢工作,而是把它放到了一個適當的位置。我認為,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在主動預防和普及心理學常識之后,已經預防并解決了大部分學生簡單的心理問題。對少數的學生可以運用心理咨詢與輔導。在學生群體中,“問題學生”在學校中受批評多,在家庭中受責罵多,在親友中受歧視多,失去了學校、家庭的溫暖,失去了同學、親友的信任,心靈受到了創(chuàng)傷,情感上得不到滿足,內心非常苦悶,易產生逆反、疑懼等心理疾病,應對他們予以更多的關注,從心理上加以疏導,促使他們朝好的方向轉化。

總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調動各種教育渠道、教育資源、教育手段才能完成的,持之以恒才能見到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利民等.醫(yī)學心理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38

2 郭念鋒.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69

3 吳品華.技校學生管理的重點不是管而是理

4 湯笑.心理效應解讀.第一版.中國城市出版社,2004.1

5 華長慧主編.創(chuàng)新教育百例.創(chuàng)新教育百忌.第一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4

篇7

關鍵詞:心理疏導;德育工作;中學生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未來發(fā)展,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心理疏導歸屬于德育工作的層次,德育工作是一個把社會表層的言行轉化為內在精神的過程。當代中學生在學習壓力、家庭環(huán)境、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心理發(fā)展狀況著實讓人堪憂。那么,怎樣將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心理轉變相適應,尤其是要對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做出積極的調整,把心理疏導納入高中德育工作,是學校保障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要求。

一、關于健康與心理疏導

人們對于健康的定義,不僅僅局限在身體健康上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也就是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師應擺脫應試教育所引起的不良影響,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發(fā)展方針,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我國當前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從心理發(fā)展學說來看,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個少年期到青年期的初步發(fā)展時期。在社會上甚至有人把該時期稱為“狂飆階段”,主要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心理特征發(fā)展極其不穩(wěn)定,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通常表現為以下兩種問題:第一,學生個人自制力差,意識薄弱。高中階段正處于青春期的發(fā)展時期,極易產生躁動心理。有時候會對同學過分熱情,也會出現冷淡的時候,情緒容易產生大范圍的波動。這些表現都是由于學生個人自制力差所引起的。第二,性意識萌動。性意識的成熟不僅僅表現在身體的生理變化上,更多的是思想的懵懂。部分學生開始渴求一份純潔的愛情,可能會影響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滑。這種心理的懵懂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疏導,正確認識男女之間的感情。

三、心理疏導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通常德育工作的對象就是所謂的“問題學生”,這部分學生多數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德育工作者主要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做好心理疏導,采取積極有效的疏導措施。在實踐經驗中,筆者主要提出以下三種措施:

1.德育工作者要主動尋求任課教師的配合

在課堂中,任課教師是高中生最親密的交流者。所以,德育工作者要積極尋求任課教師對自己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各種反應,發(fā)現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盡量寬松的環(huán)境下快樂學習。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健康發(fā)展。

2.走進學生家庭,發(fā)現問題關鍵

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家庭環(huán)境引發(fā)的,如父母離異導致自閉心理,父母工作忙導致孤獨,家庭貧寒導致自卑等現象。德育工作者為做好心理疏導,應該主動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發(fā)現問題的關鍵性原因,“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在深入家庭的過程中,要向家長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并提醒家長在監(jiān)護過程中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做好疏導溝通工作。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3.創(chuàng)建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室,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條件

通常人們的心理活動自身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再加上學生渴求能夠得到心理疏導,多數學生喜歡通過電話咨詢或網絡咨詢解決心理問題。所以,學??梢蚤_設健康熱線,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在該過程中務必要建立平等的關系,避免學生產生隱蔽心理,讓學生盡情敞開心扉宣泄自己。另外,心理咨詢室工作時間要設有專人值班,為學生提供一個宣泄感情的機會。對心理咨詢師也要做出嚴格的篩選,使其能夠巧妙運用心理技術,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學校要真正落實心理咨詢室,不能只做表面工作。展開德育工作最關鍵的是做好心理疏導,心理疏導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學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學生,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只有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為之不斷探索積極的心理疏導方式,才能真正做好高中生的德育工作。

作者:馮頻 單位:包頭市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1]辛志勇.心理輔導與德育工作的差異性大于共同性——兼與劉華山同志商榷[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2).

[2]楊數雄.高校政治輔導員兼做心理輔導工作利弊初探[J].鷺江職業(yè)大學學報,2015(2).

篇8

[關鍵詞]電話心理咨詢電臺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異同點互補性應對

目前,我國一些大、中城市先后開設了電話心理咨詢業(yè)務,廣播電臺也紛紛設置了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給那些由于受心理疾病困擾而處于極度煩惱、痛苦狀態(tài)的人一些勸告、撫慰和具體的幫助,因而受到社會廣泛歡迎和支持。有鑒于電話心理咨詢業(yè)務和電臺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運作上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十幾年來策劃、編輯、主持電臺夜間熱線訪談節(jié)目的體驗,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并對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能為推進和完善未來電話心理咨詢業(yè)務和電臺夜間熱線訪談節(jié)目提供一點借鑒。

一、什么是電話心理咨詢和電臺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

電話咨詢(telephone unseling),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人員利用電話給求助者以勸告和安慰的一種咨詢形式。它在防止由于心理危機所釀成的悲?。ㄈ缱詺⑴c犯罪)方面有著特殊價值。

1953年英國首創(chuàng)此類機構,命名為“撒馬里坦斯”(Samaritans)。1960年美國洛杉磯自殺防治中心開始用電話咨詢。其后,德國的“電話呼救”、法國的“友情505”、前蘇聯(lián)的“生命電話咨詢處”、日本的“生命電話”等電話咨詢機構相繼建立。心理咨詢員不分晝夜守候在電話機旁,隨時幫助求助者度過心理危機,必要時還趕赴其所在地進行現場心理疏導和幫助。有人稱這種心理咨詢的電話為“希望線”和“生命線”。

這種電話心理咨詢方式的優(yōu)點是,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咨詢迅速及時,往往求助者在精神極度緊張、處于崩潰邊緣的緊急關頭,能及時得到心理上的支持,的確可以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廣播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多安排在午夜前后,它是由主持人與通過熱線電話參與節(jié)目的聽眾一起就學習、工作、生活、戀愛、婚姻、家庭、事業(yè)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從而實現大眾傳播的特定功能的節(jié)目樣式。

世界上第一檔電臺談話節(jié)目,是192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斯菲爾德的WBZ電臺播出的,話題是為農村聽眾講解有關農場經營方面的問題。

我國的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誕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聽眾通過電話與主持人進行現場交流,并以直播的方式對公眾廣播。這樣一種相對新穎的廣播節(jié)目樣式,既為廣大聽眾搭建了一個情感釋放、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為改善人際交往、疏導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作用而受到聽眾普遍歡迎,也為廣播贏得了相對固定的聽眾群體和相當高的收聽率。用余秋雨先生的話說,這類節(jié)目既是一種新的廣播形態(tài),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新文化形態(tài)。

二、電話心理咨詢與電臺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的異同點

A.共同點。

(一)兩者都遵循共同的心理咨詢基礎理論,如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

(二)兩者的咨詢技術也基本一致,即都強調咨訪關系、傾聽、共情、理解等技巧的重要作用。

(三)兩者都以電話作為連線,都具有跨越時空、方便快捷、主動靈活、經濟有效和相對易于開展的特點。

(四)兩者都具備完全或相應的匿名性、私密性的特點,有利于保護求助者的隱私,并有助于求助者敞開心扉。

(五)一般情況下,兩者都需要提前預約。

通常,電話心理咨詢都要提前付費,然后預約好咨詢時間;國際上心理咨詢的單位時間通常是50分鐘,當然,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咨詢師也可為求助者進行兩到三個單位時間的咨詢服務。如果需要,還可預約下一次的咨詢時間,一般可以一周幾次,也可以一月幾次,以保證心里撫慰的連續(xù)性和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

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需要預約是因為:其一,電臺是大眾傳媒,在該節(jié)目中除了要完成給求助者(或稱節(jié)目參與者)幫助的任務外,還肩負著輿論引導的任務,因此,在節(jié)目播出之前必須對求助者所要講的話題進行遴選。其二,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都有自己的專欄和專門的時段,所有的咨詢和交流都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內完成(當然也可以在節(jié)目結束后同主持人進行節(jié)目以外的交流),所以必須進行事前策劃。

B.不同點。

(一)通話主動權屬不同。

電話心理咨詢由求助者掌握著通話的主動權,他們可以隨時撥通或掛斷電話,與服務者進行溝通或終止交談。這種主動權的掌握為求助者提供了某些方面的便利,但同時也可能會影響到咨詢進程的順暢。

電臺夜間熱線訪談節(jié)目因考慮到其他更大方面的廣播受眾,必須對求助者(或節(jié)目參與者)作出要求,如導向方面的問題、不便對公眾廣播的相關問題、在節(jié)目的正常進行當中參與者不得隨意掛斷電話等。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通話的主動權掌握在主持人和導播手里。

(二)服務者主體身份不同。

在電話心理咨詢服務中,咨詢師是服務者的唯一身份,咨詢過程中,這個角色是不會改變的。而在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中,服務者具有雙重身份:主持人和心理咨詢師身份,即既是主持人又是心理咨詢師。許多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的主持人本身已獲得或持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如武漢電臺音樂廣播《今晚我和你》節(jié)目的主持人,就是湖北省最早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咨詢師之一,也是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的資深會員。

(三)影響力不同。

電話心理咨詢服務中的心理咨詢師,無論是身處個人工作室還是在心理醫(yī)院,在整個咨詢服務過程中凸顯的是咨詢師個人對求助者的影響力。在電話心理咨詢中,出于對求助者保護的考慮,進行的都是一對一的咨詢,私密性和保密性極強。即便是出于對咨詢的連續(xù)性或備研究之用的資料等因素的考慮,對咨詢過程進行必要的錄音和錄像都要經過求助方的同意方能加以實施。所以,咨詢師的作用僅僅是對求助者而言,影響力相當有限。

在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中,因為廣播是其主要的傳播手段,主持人對一個參與者或多個參與者通話,在廣播能夠覆蓋的地方,只要聽眾鎖定所在頻率,主持人和參與者的對話便可傳播到四面八方,沒有任何限制。節(jié)目播出時,一人參與,受眾何止萬千?其影響力是電話心理咨詢無法比擬的。

(四)信任度不同。

電話心理咨詢服務,其過程均以心理咨詢師個人行為為主導,即便在心理醫(yī)院,心理專家、咨詢師掛牌出診咨詢,求助者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溝通和了解,彼此間才可能建立信任關系。所以,電話心理咨詢的初始階段,彼此往往要經歷一個試探和了解的過程,逐步建立起信任關系后,才可能進入正常的咨詢程序。

而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則不同,因為是大眾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其權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受眾對電臺和電臺主持人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感。而且,在節(jié)目進行的過程中,盡管主持人與參與者(求助者)也是一對一地進行現場交流,但因為節(jié)目同時也在對公眾廣播,除具體的節(jié)目參與者外,更多的其他受眾在收聽節(jié)目的過程中就完成了對主持人個性特點、專業(yè)水準、道德品質、主持風格等方面的了解和熟悉,不需要像電話心理咨詢那樣經過一個逐漸熟悉和了解的過程。

(五)服務時間和時長不同。

24小時全天候服務是電話心理咨詢一大特點。很多情況下,電話心理咨詢服務處于全天待機狀態(tài),即隨時準備為求助者提供服務。所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求助者都可以撥打該項服務熱線,隨時得到幫助,同時不受通話時長的限制。

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必須在既定的時間段定時播出,所以,參與者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以內打通熱線電話與節(jié)目主持人進行交流,且通話交流的時間不能超過節(jié)目規(guī)定的時長。

(六)匿名性和私密性不同。

這似乎與“A(四)”自相矛盾,其實不然。電話心理咨詢與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在這一點上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很大差別。這是二者的工作性質和服務主體決定的。

電話心理咨詢的服務對象是求助者,基本上是一對一,對象單一。又因為是通過電話進行溝通,為求助者的匿名性和私密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也有效地消除了求助者的羞恥感。如果排除其它因素,可以說這種方式的交流基本上可以做到無話不說。

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則不同,它的服務主體客觀地講應該是廣播受眾。因為要對公眾播出,節(jié)目參與者的匿名性和私密性也就大打折扣。同時,考慮到節(jié)目的影響力和輿論的引導作用,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也不可能做到無話不說,而是要經過仔細的遴選,嚴格的審查,詳盡的策劃、編輯,而后方能用于節(jié)目播出。這時候,節(jié)目參與者這樣一個被服務者的位置,客觀上已經讓位于廣播受眾這樣一個服務主體而退居次要位置。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節(jié)目參與者的角色已悄然發(fā)生了轉變,他不僅僅是一位被服務者,同時還是一位服務者、一位演繹者和教育者。這時電臺已經通過廣播將主持人和節(jié)目參與者之間的對話發(fā)送出去,用他們之間的對話、交流和溝通來影響和引導廣播受眾。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主持人同時又是心理咨詢師,他掌握和把控著整個過程的始終,是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的主導者。

通過將電話心理咨詢服務和電臺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兩者間孰優(yōu)孰劣并不成立。兩者應該是“點”與“面”的關系,是極具針對性與普遍意義上更具代表性的關系,是專業(yè)化與相對不夠專業(yè)化的關系(指心理咨詢本身而言),從根本上講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互補關系。

電話心理咨詢的服務對象是某個個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點”。而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服務對象的主體,是所在頻率覆蓋范圍內,在線收聽的廣播受眾,是“面”。這也是因為各自的工作特點和工作性質決定的。

電話心理咨詢因為自己的工作特點和工作性質,決定了它可以為自己的服務對象進行深入、涉及多個方面、有針對性且具有較強專業(yè)性的咨詢服務工作。

盡管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的話題或內容與電話心理咨詢相類似,但因為向公眾廣播,服務主體不同。因此,節(jié)目涉及的話題或內容更傾向具有代表性和更具普遍意義的,且不可能做太多的深入。這樣,相比較電話心理咨詢服務而言,也就顯得不那么專業(yè)了(除主持人專業(yè)資質的個體差異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電話心理咨詢服務與電臺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實際上都是從事相同的工作,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只不過因為各自的服務主體不同,其操作程序、運作方式、傳播途徑、目標受眾等方面自然會產生差異。但目標一致:為某些存在心理疾患的求助者,在工作、事業(yè)、婚姻、家庭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碰到某些問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勸導、撫慰和實實在在的具體幫助,為人們搭建一個釋放情感、相互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為改善人際交往、疏導社會矛盾、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而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三、幾點思考

第一,加強電臺主持人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習和培訓,彌補專業(yè)能力上的不足。

現階段,各電臺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類主持人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客氣地說,在有些電臺的夜間熱線談話節(jié)目中,主持人在和人談話、與人溝通時,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帶有一種優(yōu)越感,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與人溝通時常常喜歡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說教多于勸慰。這樣一種操作模式自然就會與節(jié)目參與者和聽眾產生距離感,從而使節(jié)目的內核發(fā)生了變化,即節(jié)目帶有一些表現(對節(jié)目參與者而言)和演繹(對主持人而言)的意味。因此,我們以為,加強主持人在心理學專業(yè)方面的學習和培訓,提高主持人的職業(yè)素質和執(zhí)業(yè)修養(yǎng),是我們面臨的十分緊迫且十分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才可能將夜間談話節(jié)目辦得更純粹一些,更貼近老百姓一些,更實在一些。

第二,拓寬溝通渠道,加強節(jié)目以外的溝通。

節(jié)目之外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要即時開通談話節(jié)目的工作電話,保持與聽眾的聯(lián)系。這個電話除保證正常的工作外,還應具備相應的電話心理咨詢功能。作為夜間談話節(jié)目的延伸,它可以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為節(jié)目參與者(或求助者)提供咨詢服務,彌補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難以深入,針對性不強的某些不足。二是要強化電臺和主持人的影響力,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建立圍繞主持人的節(jié)目QQ群、博客和論壇,搭建電臺、主持人與節(jié)目參與者、廣大聽眾溝通互動的更大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聽眾不再僅僅是咨詢者和被服務者,還是名副其實的參與者。他可以在其中發(fā)表自己的高見,也可以作為服務者為需要服務的求助者服務。電臺主持人則要求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加強組織,積極引導,把握導向,將這一平臺真正打造成為電臺夜間談話節(jié)目的無限延伸空間。

篇9

關鍵詞 心理咨詢 大學生 德育教育

心理咨詢作為德育教育工作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手段的新方法,以其獨特的工作角度和作用方式,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運用心理咨詢方法,以語言、文字等為媒介,通過對情感過程的調節(jié),開導學生轉變思維定勢,更好地幫助他們學會疏導和宣泄不良情緒,學會約束和克制自己的情緒,增強自我教育、自我調節(jié)心理的能力。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各院校心理咨詢工作已開始啟動,并逐步進入科學化的軌道。但是,目前心理咨詢尚有一些傾向性的問題值得我們充分注意。

第一,院校心理咨詢調適矯正的著眼點,不在于“心理障礙”的矯治,而在于“一般心理問題”的調控。在院校心理咨詢過程中,會遇到學生心理異常的各種各樣表現形式,但不少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輔導員或老師,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統(tǒng)統(tǒng)視作“心理障礙”,這不但會在無意中夸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而且還會給心理異常的學生帶來新的精神上的壓力,從而誘發(fā)出新的心理問題。殊不知,“心理障礙”與“一般心理問題”有著嚴格的質的區(qū)別?!耙话阈睦韱栴}”只能稱之為心理失衡,即心理困擾、心理困惑、或心理不適應,而“心理障礙”則常被稱之為心理殘缺、心理缺損、或心理失常。“一般心理問題”不存在病理性的精神癥狀,精神活動是完全正常的,社會功能是良好的;而“心理障礙”則與特定的情景無必然聯(lián)系,并非必然由特定情景直接引發(fā),常常是持續(xù)出現、長期存在的,很難自行消失,往往需要經過專門的心理治療甚至是藥物治療才能得以緩解和解除,因而具有明顯的“持久性”。

實踐表明,學生心理異常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大多數還是屬于“一般心理問題”,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心理障礙”。如果把院校心理咨詢中調適矯正的著眼點放在“心理障礙”的矯治上,則不僅會造成主次顛倒、調適盲目,而且也常常會收效甚微,甚至勞而無功,畢竟“心理障礙”大多都需要專門的精神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的治療才能予以矯正和恢復,心理咨詢一般只能起到“心理支持”等有限的積極作用。所以,院校心理咨詢只有把調適矯正的著眼點放在“一般心理問題”的調控上,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咨詢在德育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實施心理咨詢時,心理咨詢工作者應遵循平等性、尊重性、交友性、保密性的原則。心理咨詢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與交流,它不同于一般的其他社會關系與交流,應以技巧性的對話方式,遵循平等、尊重、交友、保密等原則,在咨詢工作者與學生間營造一種和諧、融洽、情感協(xié)調的心理氛圍或條件,并且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將這種關系達到相當密切的程度。

平等性是指,在做心理咨詢時,咨詢工作者與學生雙方首先應該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切不可以權威者的姿態(tài)而高高在上,因為良好的、平等的咨詢關系才能消除學生的防范意識,愿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是能否促使心理咨詢整個過程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也是心理咨詢能否取得好成效的重要因素。尊重性、交友性是指在咨詢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以“協(xié)助者”“推動者”的角色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沖突,不可替代學生,更不可包攬制定解決學生存在問題的方案,以交朋友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名學生,建立師生(咨詢工作者與被咨詢者)之間平等的朋友關系,以促進整個咨詢過程能夠順利進行。而保密性則是指對學生闡述的問題要充分保密,有些學生描述自己存在的問題時常常帶有羞澀感或是有難以啟齒的問題,這時咨詢工作者就應該啟發(fā)引導他慢慢放下警惕性,放松心情,并會為他保守秘密,使他相信他說出來的問題只有你我知曉,并且只有說出來了才能幫助他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成功的心理咨詢,最終會達到感情上的溝通,心靈上的共鳴,認知上的共識,思想上的統(tǒng)一,這樣才能夠得到學生的信任,增加其接納咨詢工作者的愉悅心情,讓學生能夠感覺到咨詢工作者的親切、坦誠和自然,從而主動接受進一步的交談來進行心理輔導。

第三,咨詢工作者應學會運用傾聽、提問、探討等咨詢方法。心理咨詢時應以傾聽為主,讓學生盡量宣泄自己的不快情緒。傾聽中最忌諱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學生,只一味地批評教訓,強加個人的知識經驗、價值標準,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做心理咨詢最要學會傾聽,不僅是要用耳朵聽,更重要的是用心聽,注意觀察學生咨詢談話時面部表情的變化,進行目光的交流,撲捉學生內心的感受,這些非語言的信息往往能夠提供細致的心理想法。傾聽時要十分注意地傾聽、鼓勵地傾聽、接受地傾聽、理解地傾聽。咨詢工作者可利用輕松、愉快、和諧的語言來增強溝通的感染力,表達對學生情緒的支持、安慰和鼓勵,認真傾聽學生的陳述,讓學生在他的述說中表明自己的觀點或者宣泄自己的情緒,這樣,學生才能夠完整的了解自己,認識問題。提問也是很有技術性的,問的問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系到師生之間咨詢的關系,提問時不要帶有質問性、批判性、攻擊性、暗示性等語言,學生在這種“審問”狀態(tài)下,咨詢不出什么效果,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描述事件,在他的敘述中注意發(fā)現問題,進一步引導他自己思考,從而能夠自我反省、自我探索。而探討的原則是多啟發(fā),少說教,多鼓勵學生講話,少講個人意見,以討論的方式進行交談,對于一個問題可以相互探討解決的辦法,不能總是要求學生聽從,這樣一方面促進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自己的需要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加強自省,找出困惑所在,開闊視野,加強自信,給學生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間,這種做法遠比說教、灌輸更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95.

[2]石書臣.主導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導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3]尹翠芳.淺議心理咨詢的工作方法對德育工作的啟發(fā)[J].科技信息.

篇10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心理健康不僅是時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心理衛(wèi)生處指出:"學校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最適宜的場所,學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并通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咨詢,轉變學生的行為。"所以重視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心理偏差的糾治顯得十分重要,既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也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下面談談中學生心理偏差的糾治。

一、思想教育法。

1、強化理想教育。首先,傳統(tǒng)上的理想教育有許多合理之處,但從現在的社會情況及學生情況看,必須強調讓學生清楚社會和個人現實,明確自己的未來,后確立遠大的理想。每個學生的生活實際不一樣,家庭經濟實力有差別,家庭相關背景不一樣,將來對學生個人教育的支持、就業(yè)的提攜也就完全不同。如某一學生家庭貧困,而確立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就不夠現實。學生明確了這一點,就不致于使理想和現實產生矛盾,產生心理障礙。"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悲劇并不少見。

其次,讓學生明確,美好的未來對每個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每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以現實為出發(fā)點,從現在做起,必須為可能的將來奮發(fā)攻讀。我們要教育學生千萬不可在努力的問題上徘徊,不可為前途產生無端的憂慮,因為只有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和能力基礎,才能實現每個人的既定目標。這樣,才能使學生以正常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及挫折。

2、青春期教育問題。中學生容易產生的異性情感和對異性的想往,甚至做不切實際的追求。要防止一味的批評、指責或鄙視他們的現象出現,因青春期教育不當而造成的心理偏差在中學生中比例很大。作為教育者,對中學生的異性情感要注意疏導和遷移,我們不可以把其貶為一種不光彩的行為,我們對學生要從思想上進行疏導,解除學生的思想包袱。除了讓學生掌握青春期有關知識外,還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進行遷移,如書法、繪畫、歌詠、體育比賽等,使學生的異性情感融于知識的薈萃、情操的陶冶和集體氛圍的情趣之中。

對青春期思想上易產生問題的方面可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讓學生明是非,如"為什么中學生不能早戀?""當有早戀傾向時怎么辦?""什么樣的婚姻觀才是健康的?"等等??砂涯信珠_,就一些較敏感的話題指定專門的人組織探討,以防有些話題說不出口而影響教育效果。"婚姻的理想"和"理想的婚姻"應成為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一個重點,包括"結婚的理想年齡"、"理想的婚偶"、"理想的家庭模式"等問題都應認真討論,組織者可聯(lián)系現實生活中幸福與不幸的婚姻例子教育學生,以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青春期的思想教育應放開一點,大膽一點,過去進行青春期教育時欲言又止、"猶抱琵琶半遮臉"的做法已不適合思想開放的現代中學生。

二、勞動矯正法。1、適量的勞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對勞動的需要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任何心理需求的滿足都有一個適量的問題?,F代中學生普遍的勞動不足,也是造成他們心理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他們不承擔一定的勞動,久而久之,自然把別人對自己的照顧和保護看做理所當然,漸漸地,周圍的人在他們的身邊逐漸縮小,他們重視自己的需求,忽視他人的存在,只想到索取,忽視付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都得依賴,這本身是一種不健康心理。只有成功的勞動教育才能使中學生體會到勞動者勞動的辛苦,才能培養(yǎng)出穩(wěn)定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因此,中學生承擔適當的勞動是獲得健康心理的基礎。

2、勞動能從行為過程對心理偏差進行糾治。"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古人已體會到,不健康狀態(tài)及心理對人的危害,艱苦勞動對人的堅強意志及健康心理有巨大作用。有這樣的一種經歷,許多人可能都體驗到:當心情惡劣時,有時我們就選擇一種體力勞動以發(fā)泄。在勞動中,經歷了許多艱苦的細節(jié),當我們滿身大汗地完成任務時,心里的愉悅是難以言喻的,這時候對原來的問題的看法已截然相反,甚至驚異于自己竟會產生如此的想法;這時候,只覺得周圍陽光燦爛,鳥語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己已充滿了信心。--勞動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因此,安排勞動以糾治心理偏差是一個有效且必要的措施。

三、體育鍛煉法。利用體育鍛煉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體育鍛煉改善心理環(huán)境,增進心理健康,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實驗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常人。有的學生怕羞、自卑感強,可多安排游泳、跨欄、單雙杠、跳高等項目的鍛煉,使他們克服膽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戰(zhàn)勝困難跨越心理障礙,既鍛煉了膽量,也增強了自信心。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則多安排一些集體活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撥河等,使他們逐漸與同學相互溝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遇事急躁、易沖動的學生,應多參加太極拳、越野等需持久的項目鍛練,以幫助他們調節(jié)神經中樞系統(tǒng),有效緩解和改善急躁、易怒、沖動等不良情緒,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四、心理咨詢疏導法。中學應設立心理咨詢處、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療,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就當前各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情況看,心理咨詢活動開展得較少,應有的效益沒有體現出來。

在學校的心理咨詢活動中,要注意給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以安慰,以疏導,不僅要使其開心,更要力圖使其將不愉快的經歷當作自我成長的良機。心理咨詢活動要竭力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個人所經受的挫折與磨難,從危機中看到生機,從困難中看到希望。要竭力使來心理咨詢的學生自己想通問題,自己認清問題的本質,知道該怎么做,達到了人們常言的心理平衡。要使學生從挫折中認真反省自我,總結經驗教訓,增強生活智慧,以更好的應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挫折。要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自我,開發(fā)自我,激勵自我,避免依賴他人,增強個人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形成健康的心理。

五、活動糾治法。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課內外、校內外,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中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1)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特別是課堂上,要多給學生愛和尊重,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這些,學生健康心理就有了基礎。(2)集體精神是積極向上的,是一種凝聚力。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可以消除同學之間或師生之間因不健康心理而產生的緊張的關系及敵對心理,形成互相友愛、關系融洽、密切合作的良好人際關系。同學之間彼此親近,相處愉快,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就能互相幫助,互相安慰與鼓勵,獲得積極健康向上的力量。

六、自我調整法。心理的健康和個人的善于調整有極大的關系。在對中學生的心理偏差進行糾治時,可要求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自我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