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草原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3-19 23:2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草原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草原的古詩

篇1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4―0125―01

自古以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地理知識與語文知識關系非常密切。學語文也在學地理。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寫在前面”告訴學生語文與地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從語文教學中可以學到許多地理知識。

一、古詩詞中的地形描述

我國疆域遼闊,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描述各種地形的名家詩句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描寫典型的山地地形的佳句,寫出了廬山的雄奇秀麗?!半防沾?,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則生動描繪了陰山腳下河套平原的坦蕩遼闊和牛羊肥壯、牧草茂盛的草原景觀?!笆竦离y,難于上青天”則寫出了四川盆地地形崎嶇的地貌。“仰望山接天,俯視江如線,對面能說話,相會要一天”道出橫斷山區(qū)的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各種地形的成因也各有不同,有地殼運動的內力作用,也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就是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

二、古詩詞中的氣候

我國的自然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我國大江南北景觀各異。比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就描述的是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從東南沿海吹來,由于路途遙遠,加之眾多山脈阻隔,使之不能到達我國內陸西北地區(qū)。“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則反映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由于距離海洋較遠而形成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寫出了山地景觀的垂直變化。有時也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解釋這種氣候的垂直變化?!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三種降水類型中對對流雨的形象寫照?!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表現(xiàn)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黃河自西向東流,也可解釋海陸間的水循環(huán)規(guī)律,陸地徑流入海,而海水只能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暗含水循環(huán)使得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再生和補充。

三、古詩詞中的水文知識

我國水能資源豐富,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L江、黃河、珠江、瀾滄江和松花江的上游。水能資源的形成需要有三個最基本的條件即河道、落差和水量,而描寫這方面的詩句也不少。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即是對廬山瀑布的描繪,又可以從中看到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俺o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向我們展示了奔騰不息的長江流經(jīng)三峽時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我們在體會大江東去,奔流入海,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也加深了對長江三峽水流湍急、水位落差大等特征的了解?!昂3睔q月生,江水應春生”“絕岸愁傾履,輕舟故溯洄”等則展現(xiàn)了錢塘江洶涌澎湃卷潮而來的磅礴氣勢,潮汐能量巨大,若能開發(fā)利用必將造福人類。

四、古詩詞與天體運動

關于天體運動,古詩詞中也多有體現(xiàn),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能恰如其分的說明地球自轉運動所引起的晝夜更替景象。“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則寫出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地物向東,天物向西的視運動。“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更是一句詩詞言清四季變化,萬物輪回。“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边@首詩把初冬的水文、植被和天氣特點表現(xiàn)得優(yōu)美如畫。

五、古詩詞中的人文地理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2.感受中華民族多樣的民俗風情,節(jié)日特色,收集中秋月的詩詞;

過程與方法:

能夠主動探究中秋節(jié)的文化內涵,加深對多民族生活的了解和熱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中秋節(jié)的團圓意義,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傳說和習俗,感受中華民族多樣的民俗風情,節(jié)日特色;

難點:

理解中秋節(jié)的團圓意義,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課時準備】

蒙古族、廣州等地中秋節(jié)活動圖片

【課時預設】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解中秋

1.超市里最近有什么新變化?

2.中秋節(jié)是什么時候?

板書課題:團團圓圓過中秋

二、開開心心話中秋

1.關于中秋節(jié),你都知道什么?

(1)生自由交流。

(2)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3)師小結: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中,古人對月亮有著自然的崇拜,月圓之夜會舉行拜月活動。直至唐朝,人們更加重視拜月習俗 ,而且發(fā)現(xiàn)每年秋季第二個月中的月亮比平時的更大更圓更明亮,于是就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jié)。

2.說了這么多關于中秋的知識下面我們來說說我們的中秋節(jié)。

(1)你們家是怎樣過中秋節(jié)的呢?請同學們小組內交流。

(2)集體交流

三、增長見識賞中秋

今年中秋節(jié),老師想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其它地方的中秋風俗,大家有沒有興趣?

情境一:乘坐校園巴士開啟中秋之旅

第一站:蒙古草原

1.觀察圖片,了解蒙古族人中秋“追月”的習俗。

2.引導學生了解。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銀白色月光下人們跨上駿馬,在草原上奔馳,用“追月”的方式來祈愿五谷豐登、幸福吉祥。

第二站:廣州

1. 了解“樹燈籠”的習俗;

(將燈籠高高掛在樹上,寓示一年紅紅火火)

2. 了解廣東潮汕地區(qū)“燒塔祈?!钡牧曀?;

(用瓦片搭成塔,在塔內放放木柴將其點燃,祈盼年年稻谷豐收、家里紅紅火火,親朋平平安安)

3. 了解佛山南莊“舞火龍”的習俗。

(在佛山南莊,流傳了上百年的舞火龍,人們用這種方式祈愿年年都好,身體健康)

情境二:穿越古代了解中秋

1. 了解古人中秋迎寒和祭月的儀式;

(古人舉行盛大的迎寒祭月活動,祈愿年年風調雨順,家家和和美美,古時也有一些人由于追求事業(yè)、四處求學或戍守邊關等人生際遇時常會有人客居他鄉(xiāng),于是在中秋之時他們選擇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杜甫想念自已的弟弟發(fā)出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感嘆;張九齡望月懷遠寫出了“海上生明白 天涯共此時”的千古名句。)

2.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中秋和月亮的古詩呢?

3.引導學生說關于中秋及月亮的古詩,讓學生了解古人詠月

寄情的感情。

4.師小結:中秋之時各族人民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過中秋,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祈愿。人們通過拜月祭月來祈盼幸福、祈盼豐收、祈盼團圓。(板書)

四、情感升華悟中秋

1.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人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團圓過中秋,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1)父母在外打工不能回家;

(2)父母工作特殊不能按時回家。

2.你心里怨他們嗎?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學生感受父母在異地他鄉(xiāng)工作的辛苦,感受父母對家庭對兒女的愛。

2. 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對他們的祝福?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真誠的祝福,讓他們理解中秋團圓的真正意義,進一步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熱愛。

五、課堂總結感中秋

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但是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為了大家的團圓,舍棄了自己的團圓,他們或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友,亦或是我們身邊的陌生人,不管他是誰,他都是值得我們尊敬和祝福的人。馬上就要中秋節(jié)了,老師希望大家回家之后用自己最獨特、最暖心的方式向你的家人、身邊的親友、你最尊敬的人送上自己的祝福。

六、課后活動拓中秋

中秋來臨之際用自己最獨特、最暖心的方式向你的家人、身邊的親友、你最尊敬的人送上自己的祝福。

【板書設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我們這樣過中秋

團圓

祝福

篇3

【關鍵詞】激趣朗讀感悟 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遍喿x教學中的“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念出來。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讀”,“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手段。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而“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理解課文內容要靠讀,感受課文情感要靠讀,積累語言文字更要靠讀。那么,怎樣進行“讀”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朗讀,讓朗讀生“景”

看到波瀾壯闊的大海,我們會心胸開闊;看到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我們會心曠神怡。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海的廣闊,草原的美麗呢?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媒體演示、實驗、欣賞自然、表演、游戲、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活動富有情趣,如身臨其境,受其熏陶感染。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爻浞值剡\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田園詩情》一文,學生根本沒有聽說過荷蘭,更談不上對它的了解。我從網(wǎng)上下載了許多關于荷蘭的資料,讓學生對荷蘭有一個初步地了解,然后再學習課文?!耙煌麩o際的草原,黑白相間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剽悍強壯的駿馬……”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再配上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讀起課文來,那真是聲情并茂,引人入勝。荷蘭獨特的自然風光,深深的印入學生腦海中。又如教學《草原》一課時,先讓學生一邊聽老師范讀課文,一邊想像草原的美麗,使草原在他們心目中有個朦朧的印象。再讓學生觀察畫面,體會草原的美。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抓住“一碧千里”、“羊群”、“綠草”、“小丘”、“駿馬”等詞語,想像草原的遼闊、草地的顏色以及羊群漫步在草原中,駿馬靜立不動,回味草原的動作、神態(tài)等,理解作者用詞的精確,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草原的美麗、遼闊,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宛如步入草原美麗的畫卷之中。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朗讀,讓朗讀生“情”

“讀”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把許多感情融入了文字,在教學的時候,我們要了解文字背后所包含的內容,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把握住每個詞、每句話的感彩,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的訓練時,一定要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一番體會與揣摩。如《第一次抱母親》一文中的句子:“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边@句話初讀很平淡,可放在課文具體的語境下,就不一樣了,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力大無窮,她常常背上背著妹妹,手里拉著我,肩上再挑一百來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我從來沒想到它是用八十多斤重的身體挑起家庭和生活的重擔來的。因此,把這句話放在文中體會,讓學生把“竟然”讀重一些,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速度來讀,能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愧疚之情,還能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讀”是閱讀最常用的方法。長此以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對課文的把握能力一定會提高的。

三、抓重點詞句進行朗讀,讓朗讀生“思”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生命的壯歌》一文時,有這樣一句話“可萬萬沒有想到,這區(qū)區(qū)弱者并沒有束手待斃,竟迅速扭成一團,突然向河對岸的方向突圍。這蟻國英雄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劇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币龑W生抓住“并沒有”、“迅速”、“至死不松動分毫”、“肝膽劇裂”等詞語體會,指導學生反復地讀,再加上生動地引讀“火勢是如此的肆虐,形勢這樣危急,作為區(qū)區(qū)弱者的螞蟻并沒有束手待斃,而是抱成一團,多么機智的螞蟻啊!多么勇敢的小生靈啊!讓我們帶著對它的敬佩,再好好的讀一讀這感人的句子吧!”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些蟻國英雄們的英雄壯舉,還能體會到作者對這些小動物們的贊美之情,還可以讓我們在讀的過程中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演出人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運用多種讀書方法,讓朗讀生“趣”

讀的形式多種多樣,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文情并茂的課文,有童話、詩歌、散文、古詩等等,有的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有的課文感天動地,有的包含濃濃的親情。課文體裁的多樣性決定了朗讀的多樣性。小學生對新事物比較敏感,對不同形式的讀書方法興趣更濃。語文教學中,采用多種讀書方式,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讀書活動中去。如教學《九色鹿》一課時,文中對九色鹿的外形描寫寫得生動優(yōu)美,很適合個體朗讀,我就采用“挑戰(zhàn)讀”的方式,讓同學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是最美麗、最善良的九色鹿?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可高了,大家不甘落后,紛紛舉起小手爭先恐后,讀得特別有感情。又如《云雀的心愿》一課時,文章是以童話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森林的巨大作用。文章以小云雀和云雀對話為主,很適合分角色朗讀。先讓學生體會一下小云雀和云雀媽媽說話的語氣,然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她們所說的話,學生也很樂意接受。在動情的朗讀中,學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性,還提高了學生的語感和理解能力。多種形式的訓練怎能不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豐富多彩呢?

五、教師范讀感染學生,讓朗讀生“味”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重和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教師應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導,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shù)剡\用語氣、節(jié)奏。無論放錄音還是教師范讀,都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范的時機。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范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

一般來說,教師全文范讀可放在總結課文之前。至于一些重點句段的示范朗讀,一般是和提問連在一起,隨時示范。如:1、聽老師讀這段課文,看老師強調了哪幾個詞語?2、再想想為什么要強調這些詞語?3、聽老師讀這篇課文的結尾,幾種讀法中,你最喜歡哪幾種?為什么?……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中學到具體的朗讀知識和技巧。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同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感情的參與,將會使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和敏銳。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如若拋開對語言的情感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就不可能對語言做出準確、完整的理解。

總之,在閱讀教學時,學生的“讀”應占一定的時間,要指導學生用心靈去讀,要求學生反復地讀,用心地去體會,用情去感悟,要讀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學會傾訴自己的心聲,憑借文本在學生與作者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讓學生最終能體會到語文的美。隨著新課程改革繼續(xù)深入進行,我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必將萬紫千紅、風情萬種。

參考文獻

[1]毛世禎;朗讀與朗讀指導;人民出版社;

篇4

一、文章輔助教學。

我想作為初中生都學過《死海不死》一課,這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說明了“死海”得名的原因,死海的形成,死海的昨天和明天,而且還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tǒng)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并沒有沉到水里淹死,卻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把奴隸扔進海里,但是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將他們全部釋放?!钡斘抑v到世界地理的“亞洲”時,學生還沒有學到這篇課文,我便用這個典故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至于死海為什么會叫死海,它是如何形成的等方面的知識,暫且不講,而是讓學生自己課下去閱讀《死海不死》的課文,下一節(jié)課我提問時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搞清楚了死海不死的謎底,當然,兩千多年前的羅馬統(tǒng)帥狄杜將軍在當時是無法明白俘虜淹不死的原因的,而把它歸咎為俘虜有神靈的保佑。這樣把地理教學和語文知識穿插起來。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詩歌增光添彩。

我國古代的許多詩歌,語言優(yōu)美,對仗工整,韻律和諧朗朗上口,易讀易背,其中有不少是描寫我國自然風光的,它不僅是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且它們所反映出來的自然現(xiàn)象,對地理的課堂教學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在課堂上若能根據(jù)教材內容,恰當?shù)倪x擇其中的一二首典型作品穿去,既娓娓動聽,又詩情畫意,會使學生對相關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學生來說受益匪淺,對教師教學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講我國地形中的內蒙古大草原時,我先讓他們看著視頻中的北朝民歌《敕勒川》對內蒙古草原自然風光的描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莽莽,風吹草低現(xiàn)牛羊?!蓖瑢W們馬上進入了狀態(tài),用自己的話語描述詩的意思:“一馬平川的敕勒草原,坐落在陰山的腳下。四垂的天象個蒙古包,籠罩著坦蕩的原野。天是那么深邃蔚藍,地是那么廣闊無邊。豐茂的牧草被風吹得一起一伏,一群群 的牛羊現(xiàn)在眼前?!痹姼柚忻枥L了大草原的優(yōu)美風光,牧草豐茂,牛羊成群的景象,儼然是一幅游牧民族的典型的風俗畫,而且生動準確地表達了內蒙古高原的地形(平坦,遼闊),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溫帶草原)和主要從事的職業(yè)(畜牧業(yè))等,這樣內蒙古草原的特點不言而喻。

三、諺語生動活潑。

諺語是群眾中流傳的固定的語句,常用簡單的通俗語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言簡意賅,其中不少與地理知識有關的,上課時若能靈活引用,也可以成為我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好幫手請看“耕南山,住北屋。”其大意是:發(fā)展林業(yè)生產(chǎn)的山應該是坐南朝北的,而人居住的房子卻正好要坐北朝南,理由何在呢?由于太陽的東升西落和黃赤交角的存在,如果北半球的房子坐南朝北,相對來說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少則顯得陰涼,這恰好是適合林木的生長,坐北朝南的房子卻獲得較多的太陽輻射,而較溫暖,對于人的居住來說再合適不過了,特別是舊社會缺醫(yī)少藥的年代,溫暖的環(huán)境,對于人的生活,生產(chǎn)就更顯得重要了,連同家庭飼養(yǎng)的牲畜都會生長得更好,因此“住北屋”更能人丁興旺,以前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是把它歸咎那是“風水”好,其實這是地理科學,在房屋建造上的運用,而并非迷信。同樣現(xiàn)代的許多建筑也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一方面是較溫暖,另一方面是因為太陽的東升西落,這樣可以避免陽光直射房間,做到冬暖夏涼。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更是不勝枚舉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東轟隆西虹雨?!薄叭諘炄~,月暈午時風。”“日出東方紅,無雨便是風?!钡鹊?,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的過程中對天氣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總結。

當然上面所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一些詩詞、民謠、諺語,如: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繪的是天氣特征。

2、“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個時節(jié)反映我國春末夏初的時節(jié),其降雨類型屬于:鋒面雨。

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國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征之一,說明其日溫差大。

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一詞是指:來源于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 。

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描繪的是我國的橫斷山區(qū)的自然景觀,是氣候垂直變化的形象寫照。

各科之間是相輔相成,在教學中我們得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樣我們才會從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只有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上下工夫,才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當然也不能扯得太遠、太多,否則就會喧賓奪主了。

向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學習。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當前社會所倡導的優(yōu)秀品質,他們生動的體現(xiàn)了當前社會對于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向他們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對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的認識。

篇5

語文閱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巫峽賞霧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巫峽賞霧巫山多霧。因而有人叫它巫峽。巫峽的霧,像巫峽一樣俊秀迷人。巫峽賞霧,如同欣賞一幅幅繪畫珍品,人不知不覺便進入了那種如夢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霧,大而圓。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頂。巫峽由此更添幾分秀色。太陽出來了,山帽子霧銀光閃閃,璀璨奪目。這時,不由得讓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畫。頭戴絨帽、身穿絨衣的王昭君,騎著馬一步步朝草原深處走去。

半山霧,又叫遮山霧。猶如一道幕從空中垂下來,將山峰攔腰隔斷。一座座農(nóng)家小院,一片片田園果林,便嚴嚴實隔在了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強得很,硬左拐右拐從霧中一頭伸了出來。一時讓人想起惡劣賀敬之先生寫的那首詩:“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霧。深山力量的人家,云霧里的路……”此情此景,這是活畫出了。一陣鈴鐺聲傳來,霧中走出一頭頭黃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盤著繩子叉角上,似乎還粘著許多霧絮。走在后面的放牛人連聲吆喝,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輕紗霧,絲絲縷縷,看上去如同落地紗簾。如此珍品,非織女那一雙巧手不能完成。微風輕拂,輕紗霧慢慢走動起來;于是,霧中的山峰也跟著走動,農(nóng)舍也跟著走動,牛群羊群也跟著走動;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蘇醒了,拖著長裙,一步一步……好心的“神女”喲,你是不是又要去盜父王的寶劍斬殺攪亂峽江水道的惡龍?

跑馬霧,氣勢好生得了!初夏雨后放晴,峽谷中漲滿了霧。那霧看上去如同關在圈欄中的馬群,你擠我,我擠你,顯得浮躁不安。這時,從峽口子吹來一陣風,浮躁不安的馬群便借助風力,沖破圈欄,撒蹄在巫峽中狂奔起來;窄窄的峽谷,哪經(jīng)得起如此之多的馬馳騁?一時間馬群擁擠不堪。有的擠得仰起頭,有的擠得翹起尾,有是擠得豎起鬃毛,有的擠得騰起四蹄。呼嘯的風中,那嘶鳴聲、馬蹄聲、碰上石壁的撞擊聲,聲震峽谷。聽來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身上禁不住沁出粒粒汗珠來。好厲害的跑馬霧!

巫峽的霧,迷人的霧。每次賞霧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被那霧所迷惑。千萬千萬。卻每次都不爭氣,一賞便癡迷在霧中。

巫峽賞霧閱讀練習題:

1.結合上下文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文中的詞語。

欣賞 璀璨奪目 馳騁

2.作者在描寫山帽子霧和輕紗霧時抓住了哪些特點?請寫一寫

3.理清文章的條理。

用(先寫.......然后寫......這樣的句子表達)

4.在首尾段找出一出互相呼應的句子來,并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5.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你為甚麼喜歡

喜歡的句子:

喜歡的原因:

7.對“走在后面的放牛人連聲吆喝,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由此聯(lián)想到古詩《 》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欣賞,即對美好事物而言,放在文中便是對巫山的霧的褒揚。

璀璨奪目,寫出山帽子霧的光澤耀眼。

馳騁,有速度感,寫出霧的氣勢磅礴。

2.山帽子霧:大而圓,光彩奪目。

輕紗霧:輕盈,飄逸。

3.文章先總括巫山多霧的特點,然后分說幾類霧各自的特色,最后再心生感慨。

總-分-總結構。

4.“巫峽的霧,像巫峽一樣俊秀迷人”和“巫峽的霧,迷人的霧”,首尾相呼,前后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而渾然一體。

5.對巫山霧的贊賞喜愛之情。

6.“有的擠得仰起頭,有的擠得翹起尾,有是擠得豎起鬃毛,有的擠得騰起四蹄。

呼嘯的風中,那嘶鳴聲、馬蹄聲、碰上石壁的撞擊聲,聲震峽谷。”運用排比,擬人的手法,將霧人格化,氣勢雄壯,動作聲音相結合,生動形象。

7.側面表現(xiàn)出遮山霧的“遮”字,隱藏的身形,擋住了視線,比正面描寫更具說服力。

篇6

【關鍵詞】作業(yè)設計;針對性;趣味性;開放性

在貫徹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如果說課堂是主陣地,那么作業(yè)就是分戰(zhàn)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推進,我們關于作業(yè)設計的探討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但仍有不少語文老師在作業(yè)設計上存在機械重復,隨意性比較大,缺乏針對性等弊端,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進行大膽的改革,擺正作業(yè)的位置, 加強作業(yè)設計的開放性,提高趣味性,體現(xiàn)開放性,真正起到抓根固本、積累應用、探究創(chuàng)新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一、作業(yè)設計要加強針對性

為突出實效,提升作業(yè)質量,教師首先要注意作業(yè)布置的針對性。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一定要精心篩選,在學生平時的作業(yè)和實際教學中,多加留意,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學生易出錯或必須牢固記住的內容,以此作為訓練的重點。其次是任務、目的須明確。教師可對作業(yè)內容做適當調整和補充,達到訓練的目的即可,切忌過多過繁。在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做作業(yè)”的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布置作業(yè),什么樣的學生布置什么樣的作業(yè)”,即布置怎樣的作業(yè)及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或取得什么樣的成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的全部過程,引導他們再發(fā)現(xiàn)、重組合,給他們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常歡樂、常主動、常驚奇,是教育追求的境界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各個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老師們也都承認學生之間有差異,但往往布置作業(yè)時還是搞“一刀切”。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育“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在布置作業(yè)時應當考慮到這一點,并盡可能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作業(yè)。

比如對于字詞練習,中下層度學生除抄寫生字新詞外,還可自抄一些自己平時易錯的字詞,對于難度大的作業(yè)可允許其少做或不做;優(yōu)等生可以自己選擇性地抄生字新詞,多做些靈活性的作業(yè)。再如預習作業(yè),中下層生可只要求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分段,想想段意等;而對優(yōu)等生還可增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課后思考習題,圍繞中心體會重點詞語,欣賞評析佳詞妙句等作業(yè)。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yè),然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完成作業(y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比如學習了《草原》一文后,我在布置了一些學生必做的基礎題之外,還設計了幾個題目,讓學生進行選做:1.畫一畫。根據(jù)課文中優(yōu)美的文字介紹,自己畫一幅草原美景圖,然后張貼在教室中。2.說一說。根據(jù)課文中介紹草原的景象,設計出一段導游詞,在班級中展示一下。3.查一查。可以到網(wǎng)絡上去查看內蒙古草原的資料,然后有選擇性地為同學們作介紹。4.讀一讀?!恫菰愤@篇課文文字很美,可以自己選配一段音樂,進行配樂朗誦,然后在班級里表演。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各有不同,興趣愛好各有不同,能力層次各有差別。這樣的作業(yè)布置,就是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由,充分地尊重了每一個孩子的自與選擇權。這讓不同的學生可以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作業(yè)的數(shù)量與深度上有自己的選擇,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嘗試中,效果特別的好!

作業(yè)設計加強針對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完成率,也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讓教師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對某一類題目進行整合和探討。

二、作業(yè)設計要提高趣味性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苯虒W的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強化語文學業(yè)設計的趣味性還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發(fā)散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潛力,讓學生能力更強。趣味性的語文作業(yè)能夠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相比于學生所熱愛的游戲,作業(yè)與其的差別主要是游戲要更加隨意且好玩一些,針對學生這一思想觀念以及愛玩的性格特點,在具體的作業(yè)內容設計時就該注重提高其趣味化,讓學生體會到更多學習的樂趣。

如學了《七律?》后,讓學生學唱《》這首歌;學了《晏子使楚》后,讓他們把課文內容排演成課本劇在班里表演;學習《只有一個地球》后,讓他們去調查周邊環(huán)境,為改進社區(qū)環(huán)境提出具體建議;學了《新型玻璃》之后,讓他們自己設計新型玻璃……應該說,比起常規(guī)的抄寫練習,這樣的作業(yè)形式難度大得多,可是完成的情況卻比想象的好許多。學生不但不把它們看成是擔,而且樂此不疲,花了很多時間,把自己的作業(yè)完成得與眾不同,獨具匠心,可以說是以完成作業(yè)為樂。由此可見,我們在設計作業(yè)時,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將學生從單一的作業(yè)形式中解放出來,將完成任務的一種學習變成了游戲及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作業(yè)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想象、思維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作業(yè)設計要體現(xiàn)開放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得到發(fā)展?!币蚨覀兊慕虒W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tài)、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xiàn)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因此,在作業(yè)設計中還要體現(xiàn)一定開放性,尤其是語文這類課程學習,其所涵蓋的知識內容主觀性都比較強,為了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這一優(yōu)勢,語文作業(yè)內容設計盡量要以學生主體感知內容為主,不要用固定的死答案去束縛學生思想,要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還有善于表達,要能隨時展現(xiàn)自己、充實自己。在語文作業(yè)內容中開放性的設計要求指導下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也要注意訓練學生在此方面的表達。作業(yè)的開放性除了指作業(yè)的具體內容比如作業(yè)中問答的結論可不按照確定的答案外,還有作業(yè)設計的形式,可以是以戶外活動、統(tǒng)計調查、手工工藝等多種形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采用以下開放性的作業(yè)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繪畫

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畫下來,以形象的直觀性促進理解的準確性。如學習了古詩《絕句》,讓學生畫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圖,體會春天的美麗景色。

(二)實驗

學完課文后將所學的知識實踐一下,以思維的可顯性促進理解的科學性。如學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讓學生郵腫鍪笛椋驗證課文所講到的實驗。

(三)續(xù)寫

學完課文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進行續(xù)寫。這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學生的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如學了《窮人》后,讓學生續(xù)寫桑娜夫婦撫養(yǎng)七個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熬下去的。

(四)觀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和掌握觀察方法,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如學了《春天的植物》后,可在學?;▔锓N下植物的種子,讓學生留心觀察植物發(fā)芽、長葉、開花的過程,并記錄下來。

(五)查閱

處于信息大爆炸的信息化社會,如果你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抱著書本死讀書,那以后進入社會,將會無所適從,有可能被社會淘汰。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布置一些“收集信息”類的作業(yè),讓學生上網(wǎng)查查,上書店翻翻,看看電視,聽聽新聞,并定期進行反饋、交流。如學了《索溪峪的“野”》一課,可要求學生收集索溪峪的風光圖片或介紹資料,把收集到的圖片、資料張貼出來,讓學生不出校門,也能欣賞到索溪峪美麗的風光。

(六)主題設計

即給學生設定一個主題,讓學生按照各自的理解,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和特長去完成。如學了《懷念母親》后,可布置這樣的作業(yè):請了解自己的母親,為母親做一件事,自制一張賀卡送給母親,仿編詩歌或寫一句深情的問候語給母親,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學會尊敬母親,關心母親。

以上開放性的作業(yè)設計讓學生經(jīng)歷多種類型的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豐富學生閱歷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fā)展。

總之,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給學生設計和布置作業(yè)時,應該在作業(yè)內容和形式方面多做嘗試,多去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提高了綜合能力,從而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小棟,孫河川.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啟示[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

[2]滕瀚,孫超.科學活動中意象的美感承載狀態(tài)對問題創(chuàng)造性解決的作用研究[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每位教師經(jīng)常采用的授課手段,它不僅可以促進師生間感情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時、迅速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針對小學生智能、性格等方面的特點進行課堂提問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掌握以下技巧:

一、變一問為多問,化難為易

小學生跨躍性思維能力較弱,提問時,教師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到繁,使學生逐步領會。有的比較復雜難懂的問題,最好不要直接出示,而應先設計一些小問題作鋪墊。比如《詹天佑》這篇課文,針對“為什么說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的工程師”這一問題可先設計:①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張鐵路任務時,帝國主義國家表現(xiàn)怎樣?②詹天佑接受任務后,國內反應如何?③修路過程中,詹天佑有哪些表現(xiàn)?因為這三個問題較直接易答,多讀書就可以找出答案,所以學生發(fā)言往往很踴躍。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加以綜合,問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這樣,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還可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鍛煉學生對問題的綜合概括能力。

二、因“材”施問,各得其所

“材”是指教育對象的各種具體情況,其中包括在興趣、能力、性格等心理上的特點。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針對教材,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難度不等的問題,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答之題。另外,因為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千差萬別,所以教師提問之后,應盡量延長思考時間,給所有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否則,如問之過急,就會使一部分學生認為舉手答題是聰明學生的事,與他們無關。長此下去,他們就會越來越懶,思維能力越來越低,影響了整體授課質量。

三、所提問題富有啟發(fā)性

我國古代教育名著《學記》很早就提出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的主張:“故君子之教,喻也;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意思是說,教師對學生要誘導而不是處處硬拖他;激勵他而不是時時硬壓他;給他點明解決疑難的“訣竅”,而不把現(xiàn)成答案硬灌給他。

啟發(fā)思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以順利地解決新問題。例如,在學習的詞《菩薩蠻?大柏地》時,有一句“關山陣陣蒼”,我提問“蒼”是什么意思,好多同學表現(xiàn)得疑惑不解。我當即提示他們:“是否在以前的某首詩中接觸過這個字?”學生們紛紛開動腦筋,苦思冥想,很快有不少學生想出來“日暮蒼山遠”的詩句,此時,我再讓他們比較異同,問題很快迎刃而解了。與此類似,關于這首詞的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問題,我引導他們比較回憶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綠”字的用法,兩者從不同方面進行比較、抽象、概括,學生很感興趣,紛紛舉手發(fā)言,收到較好效果。

四、所提問題具有新穎性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才能激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比如:想檢測學生對詞語和內容的理解,不同的提問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聽過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教學《草》這首小詩的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于老師扮演某學生的奶奶。

師:誰愿意把《草》這首詩背給奶奶聽?請注意: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

生:奶奶,我背首詩給你聽好不好?

師:好,背什么古詩?什么時候學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

師:那么多的花兒不寫,干嘛寫草?

生:因為……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這句詩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就是干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師:后面兩句我聽懂了。你看俺孫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奶奶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可什么都不知道。

原本枯燥的學習檢查,可經(jīng)于老師這么幽默風趣的一演一問,學生興致高漲,不僅加深了記憶和對詩句的理解,也加大了語言交際、表達的訓練力度,一舉多得,真是堪稱經(jīng)典。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檢測中,也許會這樣問:作者為什么要寫“草”?“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枯”和“榮”又是什么意思?學生一定覺得索然無味。由此看來,對學習結果檢測時的提問也應講究技巧。

五、教師態(tài)度要和藹,打消學生畏懼心理

在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談到教師的態(tài)度問題,說教師總是板著面孔,好像隨時有脾氣要發(fā);學生聽課都緊緊張張,更不用說回答問題了。為此,我認為就像商業(yè)講究微笑服務一樣,教師在課堂上要保持態(tài)度溫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的熱情。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體會到答題之后的喜悅。

教師可通過“套近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怕”的心理因素。老師顯得至高無上,而學生又顯得一無所知,這無形中使學生感受到巨大的學習壓力,害怕萬一出錯,會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恥笑。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語調親切,語言富有啟發(fā)性,學生就會覺得老師和藹可親,心中的畏懼心理自然會消除許多。

篇8

1 積累如金,厚積薄發(fā)

我常常想,作文好似一棵大樹,積累是樹之本,是樹之養(yǎng)料,沒有厚重的積累那將是無本之木,是緣木求魚。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在考場上自由快樂寫作,首先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積累包括精妙詞語、精典語句、優(yōu)秀作品,這些是間接積累字詞句篇,同時還應注重積累作文素材:①注重間接積累典型事例(古今中外);②學會直接從生活體驗中積累。明確積累的重點和內容,我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 積累名言警句俗語成語、古典詩詞句,我每個課前都是給學生抄3~5個精典語句或有現(xiàn)成的名言警句、古典、詩詞語句,也有自己精心編寫的精煉語句,讓學生認真抄寫有積累本上,同時課前學生三分鐘展示中,也讓學生自己展示古詩,美文和名人名言等,還有在文本中去積累好詞佳句,這樣做到師生互動,被動與主動相結合。

1.2 作文中除了積累詞語之外,還應注重積累生活材料,特別是學生的直接生活體驗,也就是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這些積累途徑有三:①課上口頭交流;②寫日記;③寫班級日記,這學期我設了一本班級日記,讓學生把自己的每天見聞感受寫在日記中,學會觀察,學會體驗,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創(chuàng)造,這就為寫作奠定的堅實的基礎,這是創(chuàng)作的血肉。

積累要注重長期性,階段性和目標性,也就是應該持之以恒,每個階段要有不同的目標,比如初一階段注重成語、初二注重名言警句,初三注重典型事例,然而這些積累內容不是截然公開的,有時還應注重組合,根據(jù)學生的寫作即興積累。

2 情境激發(fā),真情流露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名人大家不是天天都能學出好文章,他就是創(chuàng)作最佳的美文,要有最佳的情境。所以,訓練學生寫作應該注重情境的選擇,善于抓住創(chuàng)作時機,讓學生由感而發(fā),自由發(fā)揮,這樣才會創(chuàng)作出有真情實感的美文。(曹雪芹:家族落破,舉家食粥酒長佘;柳宗元:一貶再貶,禍不單行,才創(chuàng)作出的永州八記;魯迅:破帽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成為文學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磨礪,病痛的折磨,才誕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我們在傳統(tǒng)的訓練中,是以教師的主觀為中心,讓學生圍繞老師的意愿和設定的情境來寫,這樣就如同給每一位學生套上了枷鎖、羈絆,拴上了韁繩,帶著羈絆,套上韁繩的馬怎么自由奔馳,即便是馳騁也只能是困死于老師這根柱子之下。在實踐中,我漸漸意識到了這個突破點,于是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做一個能善于捕捉學生情感動態(tài),能夠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命題者。這時作文課堂上的教師不再是一根拴馬柱,也不是一位發(fā)令者,而是賽馬場上的指揮者和設計者,要讓每個學生的思維自由飛翔,讓每一個學生的真情實感自然流淌。每一名學生猶如撤拋掉出羈絆和韁繩的野馬,在固定的比較遼闊的草原賽馬場上奔馳。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奔。

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廣泛更遼闊的空間,這個空間注重情境,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是他們情感能觸發(fā)的話題,那么如何為學生寫作創(chuàng)作情境,如何選擇最佳情境?如何才能讓學生的真情實感自由自然流露呢?這不是不可探究的。

篇9

狼王夢描述了一位母狼紫嵐,為了完成公狼丈夫黑桑的遺愿,相繼培養(yǎng)三個兒子成為狼王的過程,但三狼皆以慘死告終,最終紫嵐將希望寄托在女兒生下的狼孫身上,為了保護狼孫,與金雕同歸于盡的故事!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狼王夢讀后感,請您閱讀。

狼王夢讀后感1《狼王夢》中紫嵐是位偉大的母親。它的伴旅黑桑在登上狼王之位時,被野豬剌中胸口,死去了。而紫嵐早已為黑桑懷下了五只狼崽,四公一母。

黑桑因臨死前未成狼王而死不瞑目?,F(xiàn)在,只能讓五只小狼崽來繼承黑桑的狼王夢了。可五只小狼崽中最小的那只是母的,不能做狼王,最大的又被凍死了,現(xiàn)在只剩下三只小狼崽能繼承黑桑的狼王夢了。剩下的三只小狼崽分別是黑仔、藍魂兒和雙毛。黑仔與藍魂兒都沒去與現(xiàn)任狼王洛戛爭奪王位就已經(jīng)死于非命。剩下雙毛實現(xiàn)黑桑的夢想——成為狼王??墒请p毛從小非常自卑,每次捕食扮演的都是幫別的狼加油的角色,到后面狼群開始搶獵物的時候,他只會往角落里一鉆,看著它們,寧可挨餓也不去搶。這樣它怎能成為狼王呢?紫嵐為這個想了半天,終于想出了個辦法:讓雙毛繼續(xù)下去,當忍耐度到了極限時,狼性自然會暴發(fā),雙毛也會出“狼”地??勺蠉沟摹叭缫馑惚P”算錯了,雙毛不但沒有成功,還因此喪失了生命。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雙毛在紫嵐和媚媚的苦心經(jīng)營下,終于出“狼”頭地,準備好與洛戛爭奪王位了,可自卑的心理并沒有消失,只是暫時隱藏了。當與洛戛爭奪王位時,狼群們則散成扇形,誰也不能上前助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狼群的規(guī)矩,這必定是場腥風血雨的大戰(zhàn)。雙毛接二連三地朝洛戛的致命部位攻擊,洛戛漸漸招架不住。當雙毛撲向它的喉管時,它突然反撲一下,對著雙毛猛咬一口,雙毛長嗥一聲,便倒地死了。在雙毛發(fā)動攻擊時,看到了洛戛眼中那種鎮(zhèn)定與自信的眼神,它怕了,立馬像變了只狼的樣子,那種自卑的心理被全數(shù)激發(fā)……

最后,紫嵐只能將狼王之夢寄托于媚媚為它生的狼孫們了,它也用自己的生命為狼孫們除去災難,最后與金雕同歸于盡……

狼王夢讀后感2以前,我總認為人是最偉大的??山裉?,讀完這本《激情狼王夢》,我不再堅信這點了。

在第一章中,偉大的父愛打動了我:一只名叫黑寶的大公狼,為了哺育自己已推動母親的幼仔“黑球”,不顧一切捉回一只正在哺乳期的母崖羊,而且為了不讓獵人發(fā)現(xiàn)黑球,犧牲自己引開獵人,保證了黑球的安全。之后黑球認羊為母,還幫“母親”趕跑了一只惡豺……黑寶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雖說大多數(shù)人都為后代而不顧一切,可人類中還是有極少數(shù)的為了自己的生活拋棄后代,實人令人憎惡。黑球的孝順也二分難得,雖說它還未長大成熟,可為了母親,與惡豺拼個你死我活,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

第二章的《斑羚橫渡》也同樣感人,振奮人心:一群斑羚被獵人們趕到了傷心崖一側,情急之下,它們分成年老、年青兩部分,彩犧牲一半,挽救一半的辦法,一只年青斑羚和一只老斑羚一先一后起跳,到了空中,年青斑羚的四蹄精準地踩在老斑羚的身上,再度起跳,成功躍過懸崖,而老斑羚則像完成任務后的運載火箭一樣墜落深谷。這使獵人們目瞪口呆,深感慚愧,便沒有開槍,讓他們一個個跳過去了。是呀!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還能有這種壯舉呢?在危險來臨的時候,還有多少人會為了別人的生存而犧牲自己呢?在死亡的邊沿上那些為了讓自己活下來,出賣朋友,拋棄家人的人在這些動物面前顯得是如此的丑陋。斑羚的這樣的舍已為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動著我。同進,我也像獵人們一樣感到慚愧不已,今后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做一個為他人著想的勇敢者。

“看看吧!你不能再堅信人是最偉大的動物了,有些動物也是你的榜樣,要看得廣一點!”我對自己說,勉勵自己向優(yōu)秀的人與動物學習 。

狼王夢讀后感3寒假里,我讀了著名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作品——《狼王夢》,從書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狼的知識,不僅被偉大的母愛深深感動,還引起我對學習、競爭等問題的思考。

《狼王夢》講述的是一只名叫紫嵐的母狼培育自己孩子成為狼王的故事。母狼紫嵐在一個狂風驟雨的夜晚誕下了五只狼崽,四只公狼崽,一只母狼崽,但有一只公狼崽因紫嵐的疏忽,死于暴風雨中。它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養(yǎng)成狼王,這也是紫嵐死去的配偶黑桑的心愿。但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它一次一次失敗,三只小公狼也相繼死去,自己也步入老年。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女兒所產(chǎn)的狼孫身上。為了狼孫的安全,它與一只以前吃掉自己兒子的,現(xiàn)在想吃掉自己狼孫的金雕同歸于盡。

讀完《狼王夢》,我心潮起伏。一般情況下, 我們都認為狼是冷酷無情、兇殘狡詐 的動物,但文中描述的母狼紫嵐有母愛、有智慧、也有夢想,為了培養(yǎng)孩子她不惜一切代價,竭盡全力,在她的身上展現(xiàn)出來的是種真正的母愛,不是對孩子千依百順,那樣的話孩子會碌碌無為,愛有的時候會顯得嚴厲,但這是希望孩子能夠在成長 中逐漸堅強。我不禁想到,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 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 這是人之常情。為了子女他們節(jié)衣縮食,辛苦工作,使子女能夠得到最良好的教育,最好的營養(yǎng)食品,有的可能已經(jīng)到了溺愛的程度,可做為子女的我們呢?可能因為一點點的不如意亂發(fā)脾氣,對父母的批評還十分反感,我們真應該反思 自己 了,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什么呢?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誰都想當強者。我想我們應該切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古詩,從小努力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有知識,有本領,不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太操心,才能離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狼王夢讀后感4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好幾本有趣的課外書,有《狼王夢》、《湯姆·索亞歷險記》、《讀者》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狼王夢》。

《狼王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母狼紫嵐因為丈夫的遺愿,希望自己生下的公狼中,能有一只成為狼王。紫嵐最初培養(yǎng)最強壯的黑仔,可是黑仔在找食物時被金雕吃掉了。紫嵐只好培養(yǎng)同樣強壯的藍魂兒,后來藍魂兒被獵人的捕獸夾夾住,紫嵐在實在救不出藍魂兒的情況下,為了讓他少受折磨,親口咬死了他。悲痛之下的紫嵐只能傾注精力培養(yǎng)她一開始不看好的雙毛,雙毛終于變得強壯起來,可是雙毛在與頭狼洛戛的戰(zhàn)斗中,由于自卑心理死于洛戛爪下。紫嵐的夢想一次一次破碎,但她并沒有放棄,把希望寄托在狼孫身上,并且為了能夠保護媚媚安全生下狼孫,與金雕同歸于盡。

這本書有兩點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fā)。第一個是作為母親的紫嵐對孩子的愛,就像我的媽媽,雖然平時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但我明白這是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愛護。第二個就是紫嵐為了夢想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她一次一次的失敗,卻又一次一次頑強地爬起來,這種精神正是我做不到又必須要學習的。記得之前,我看見媽媽種出了一盆漂亮的花,我也學著種這樣的花,一開始我覺得很好奇也很好玩,天天給花澆水施肥,可過了3、天,我看這花完全沒有要開的跡象,就沒有了堅持下去的毅力,然后放棄了。看完這本書,再想到媽媽堅持不懈種出的花,我知道了要想實現(xiàn)夢想,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狼王夢讀后感5在廣袤的尕瑪爾草原上,一場飛砂走石的大暴雨中,失去了伴侶的狼媽媽紫嵐在與豬狗的廝殺搏斗中艱難產(chǎn)下了四只小狼崽。紫嵐為了把其中的三只公狼崽培育成狼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然而紫嵐沒有成功,最終抱憾離開世界。母狼紫嵐,在必要時,可以吃掉自己的狼兒;或者為了不讓孩子受獵人們的折磨和屈辱,維護“狼道”的尊嚴,可以一口咬斷孩子的喉管,無論如何也要留全尸;甚至眼睜睜地看著愛子在搏斗撕殺中受傷、死去,被饑餓的狼群咬成碎片,也不伸出援手。狼兒們長大后,不必像我們人類說的“禮道”、“孝道”等來回報父母,反而要奴役它們,甚至可以殺掉他們。用我們的“人道”來說,“狼道”也未免太殘忍了,但動物也是講感情的,哪怕是十惡不赦的狼。紫嵐為了自己的兒女,可以放棄自己的婚姻,不再尋找新伴侶,紫崗表現(xiàn)出母親至高至大的一面,這一點無異于們人類。

作者很擅長說故事,情節(jié)緊揍,環(huán)環(huán)相扣,絕無冷場。例如一開始,紫嵐的生產(chǎn),便是在大白狗的追逐下完成的。之后他運用關于狼的知識,把狼充滿挫折的成長描寫得十分精彩,巧設懸念,引人入勝,而且他在情節(jié)的處理上謹守客觀原則,沒有加入人類的溫情喧賓奪主,構建了一個蕩氣回腸、震撼天地的狼的精神世界。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人才有很多,他們?yōu)榱藟粝攵巫尾痪?,不屈不撓,有著摔倒了再爬起來的決心。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夢想,有夢想才會有追求;有夢想才會有希望;有夢想才會有未來。

狼王夢讀后感6在我還小的時候就知道狼是兇殘、狡猾的冷血動物,但看了《狼王夢》的這本書后,就感受狼也是有愛和夢想的。

在廣闊的尕瑪爾草原上,一場飛砂走石的大暴雨中,失去了伴侶的狼媽媽紫嵐在與獵狗的廝殺搏斗中艱難地產(chǎn)下了四只小狼崽,但是這個不同尋常的遭遇只是故事的開端,紫嵐為了狼崽們成為“狼王”,花了多少心血和痛苦,甚至還變成一只跛腿狼,它在慘烈的斗爭中,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愛子們一敗涂地,而不伸出援手,它要狼崽們懂得以自己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生命、愛、夢想貫穿了狼的整個精神世界。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審美教育

語文教學影響著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丑惡的批判,承載著表達思想、抒感、張揚個性、升華精神的重任,以達到陶冶心靈、塑造人格、提高審美品味的目的。教師要將審美融入作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的基礎上“走心”,從內心深入“涌”出情感,形成獨特的感受,領悟到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意趣。但由于教師的思想陳舊、教法單一,困囿于應試模式,重寫作技法,輕情感、審美體驗,使學生因缺少美的體驗而沒有情感傾訴的欲望,寫出的作文空話、假話、套話連篇,缺少生活氣息,缺少真情實感,影響了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小學作文審美教學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在書山文海中暢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拓展學生視野,開闊學生眼界。而學生因參加展覽、郊游、社會活動的機會極少,他們的體驗獲得渠道被限制。教師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從文壇豪杰流傳下的美文佳句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傳奇故事,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的翅膀,拓寬審美的視野,深入知識的海洋。學生只有引入“活水源頭”,領略到語言文字帶來美的享受,才能激發(fā)興趣、陶冶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是在審美中閱讀。教師要精選閱讀范文,讓作者領略到文字美、結構美、形式美,從巧妙的構思、精美的文筆給學生帶來關于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的描述,提高審美能力。如在學習《草原》一文時,教者引導學生從可愛、明朗的天,一碧千里的地中感受到景色之美,從“遠迎”“款待”“話別”等詞感受到情誼之美。二是在閱讀中體驗。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期表現(xiàn)出的寫作風格也是迥異的,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體驗文章蘊含的美的韻味。閱讀美景文章時,教師要將閱讀與想象結合起來,在仔細揣摩的基礎上,讓學生拿起畫筆,將自己的理解以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在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內容時,教者讓學生在青海高原生長環(huán)境惡劣,而柳樹仍巍然撐立,感受其強大的生命力的基礎上,以自己的畫筆描繪出敢于與命運抗爭的柳樹。如在閱讀詩歌時,教者要引導學生讀出美的韻律,感受其抑揚頓挫、滿懷的激情。三是在體驗中表達。好的文章給人以情感的沖擊,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教師要留讓學生表達的空間。如在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時,教者結合戰(zhàn)馬、鐵蹄、國破山河的掛圖,讓學生從詩中讀出了悲壯,在“忽傳”“初聞”“卻看”“漫卷”中感受到作者聽到勝利的喜悅,有學生形象描述這種心情是“喜極而泣”,也有學生說是“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也有學生認為這種心理可以通過“放歌”來表述。

二、在課外活動中體驗

美源于自然、源于社會、源于交往,而這一切多于課堂之外,因而教師可引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獲得審美體驗,豐富寫作素材。學生只有經(jīng)歷觀察,才能感受高山的巍峨、大海的寬廣、波濤的洶涌;只有讓學生在親歷體驗中仔細觀察、合理想象,才會有感而發(fā)、有情可訴。如在蘇教版六上習作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欣賞一幅剪紙作品,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衣著打扮,展開自己豐富的聯(lián)想,編一個合理的故事,并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學生缺少體驗,寫作就成了“無米之炊”。教師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在課外實踐中學會觀察,了解事物的特征,才能打開想象的閘門。如教者讓學生去觀察蒲公英,先指導學生掌握觀察順序,有學生能由表及里去觀察,有學生能從整體到局部去觀察,也有學生按根、莖、葉、花的順序進行觀察,了解其色彩、數(shù)量及姿態(tài),并能從飛了的花絮中讓心靈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在心靈碰撞中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