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經濟學原理范文
時間:2024-03-21 17:43: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觀經濟學經濟學原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 “限購令”; 供應;需求;房地產;房價
Abstract: "Restricted Sales Order" is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implement. Effects and controversy attendant - the rise in property price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no expectations of falling house prices scenarios. This article only from the microeconomics to make a superficial analysis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price changes, as well as the purchase of the policy.Key words: "restriction order"; supply; demand; real estate; prices
中圖分類號:F29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本文通過分析房地產供求關系、“限購令”對供需的影響以及對限購政策的預測、評價和建議幾個方面來論述“限購令”對緩解民生問題所發(fā)揮的作用。
房地產供求關系
房地產需求關系
房地產的需求量是購房者愿意且能夠購買的房產數(shù)量,根據(jù)需求定理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房地產價格上升,則房產的需求減少。房地產的價格下降,則房產需求增加。
房地產市場需求類型
房地產的購買者需求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投機投資需求,第二類是居住需求。對于第一類需求 ,房地產不是必需品,投資者可以選擇其它的投資替代品,如收藏品投資,股票金融投資等,因此第一類需求具有彈性是彈性需求。第二類需求是居住需求生活必需品,而且其同等地位的替代品幾乎沒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 以及廉租房可以勉強算作商品房的替代品),此類需求一般是剛性需求。理論說,當房價上漲過快超出購房者的購買力時,必須要買的房子已經買不起,被迫不買房子。此時部分剛性需求就轉化成了彈性需求。
2. 房地產需求的影響因素
買者數(shù)量:中國人口眾多,居住需求量巨大,使土地和住房成為稀缺資源供不應求,購買房地產的人越來越多,即需求增加。
預期:人們根據(jù)房地產長期以來只漲不跌的情況預期到房地產價格將會繼續(xù)上升,則投資者會去加大房地產業(yè)的投資,而用于居住的居民也會更愿意購買當前價格的房產,以避免日后價格會更高?,F(xiàn)在我國的房地產形勢就是在大家預期房價上漲的情況下需求迅速膨脹的實際案例。
替代品:商品房的互補品較少,有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而在當前中國這些受國家照顧的房源申請條件要求嚴格,手中較少,對商品房的需求影響較小。
房地產供應關系
房地產的供給量是賣者愿意且能夠出售的該種房產的數(shù)量。根據(jù)供給原理: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房價上升則房產供給量增加,反之,下降。
房地產供給的影響因素如下:
成本:房地產業(yè)的成本,主要有土地價格,建材成本,工人工資等。而在中國由于城市土地的控制權在政府,而當前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是賣地,政績考核源自 GDP 的投資(土地),因此政府沒有動力通過大量供應土地降低地價以稀釋房地產價格。
預期:與上述買者預期相對應,房地產供應商預期房價上升則會加大開發(fā)供應量。由于房地產業(yè)財富快速增加,流動性極其旺盛,房地產被看作投資增值的絕佳途徑。
總之中國人數(shù)眾多對住房的需求量大,而當下經濟適用房條件嚴苛,買者預期房價上升會使需求減少。而房地產業(yè)的成本土地費用等居高不下,建筑材料也價格不菲,,都使房地產供應增加。而因此達成的房地產均衡價格就不斷上漲,日益增高。這也是形成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虛高的原因。
限購政策對供需的影響
限購令的根本目的
限購令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通過抑制投機投資需求,使房價回歸理性,使部分房產投資需要減少,緩解房產居住需要,使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
理論分析得出的影響
限購令立竿見影的效果出現(xiàn)在抑制需求上,主要是抑制了投機投資需求。理論上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價格平衡點向左移動,平衡價格應該下降。
限購政策對房地產供需的影響
限購令究竟限購了哪些人的需求?一,限購令限制了投資者的需求。二,限購令對居住需求也有影響。在限購令之前,影響購買的主要因素是價格。而限購政策加入后將需求者分成了四種,有錢有資格購買的,沒錢但有資格購買的,有錢沒資格買房的,沒錢沒資格買房的。為了買到房子,這兩種條件缺一不可。即只有有錢有資格人才能最終買到房子。所以限購政策實際限制了部分有錢但沒資格的有居住需求的人。這種人往往是無戶籍外地人有一套房子居住但居住條件不好希望改善,但受到限購條件限制買不了新房的人。這一部分人是限購政策的受害者,居住需求被壓制。另外由之前分析得出,限購令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房價的變化,理論上房價應降低,由于房價降低部分原來買不起房的現(xiàn)在有能力買房了。這一部分人的居住需求得到滿足,由于房價降低而可以買房的群眾是限購令的最終受益者。但總體來看部分人的需求被壓制部分人的需求被滿足。到底是被壓制的需求多還是被滿足的需求多呢?這兩部分需求的比較取決于有房但需要換房的需求和因為價格下降而被滿足的需求孰多孰少。也就是只有當價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限購的正效應才會大于負效應,限購政策才會真正緩解民生問題。
實際調研得出的影響
理論分析得出房地產價格應該下降。為了驗證這一結論筆者查閱了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年檢及相關報刊,找到了反映出臺限購令后的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和成交價變化情況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
距國家統(tǒng)計局 2011 年 7 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 70 個大中城市中,與2010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 4 個,漲幅回落的城市有 28 個,漲幅在 5.0% 以內的城市有 49 個。
下面以上海為例,來自 21 世紀不動產上海區(qū)域市場中心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 2011 年 7 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的供應面積和成交面積雙雙連續(xù)第二個月下降,其中 7 月成交面積為 77.0 萬、供應面積為85萬,成交均價為22051元/。盡管7月的成交面積小幅下降 2.5% ,但同比仍增長了 77.9% ,成交均價則同比上漲 14.2% 。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就目前來說,通過限購政策抑制了房地產成交量,但限購政策的根本目的減低房價的目的還沒有達到,只有極少數(shù)城市房價出現(xiàn)下跌,下跌幅度較小,部分城市的房價不降反升。
對限購政策的預測、評價和建議。
限購政策表面有效的根本在于抑制了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部分居住需求。這種抑制需求的辦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供需問題,治標不治本。
而從上面的分析中也同樣可以得到此結論:限購政策有兩方面效應,負效應:部分人合理需求被抑制。正效應:部分人合理需求被滿足。這兩部分需求的比較取決于有房但需要換房的需求和因為價格下降而被滿足的需求孰多孰少。隨著限購政策的實施年限增加,會有越來越多的住房變得老舊,逐漸不能滿足居住要求,越來越多人出現(xiàn)換房要求。而由于限房政策并未明顯降低房價,因此由于價格降低而被滿足的需求不會特別多。在限購政策的負面效應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有朝一日,限購政策的負面效應肯定會大于正面效應,限購政策就徹底失效了。因此說,限購政策也不是個長遠之計。
華源集團總裁任志強說“越限購的城市的房產你越得去買,限就是政府幫你摁著,一松手就會往上漲。”這句話體現(xiàn)大眾面對限購政策的心理,而且也反映了限購政策后潛藏的房價爆發(fā)的危機。一旦限購令被取消,各方被壓抑多時的房地產需求會迅速膨脹,造成更加不可控的局面。
中國房地產利益博弈非常復雜,房價問題也不是個簡單的微觀經濟學的問題。因此,對于房價調控一定要有全面的戰(zhàn)略準備。限購令主要效果在抑制需求,為了使限購令更好實施,要配合一系列其他政策適用,例如對有居住需求而被限制購買的人制定額外的較寬松的補充政策,努力滿足其合理需求。除此之外,還要想辦法疏散由于高房價而壓制的居住需求,擴大其他方式的居住“供給” 如大力發(fā)展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真正促使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實現(xiàn)抑制房價。
結論
綜上所述,房價作為老百姓高度關注的問題, “限購令”的出臺就引起了許多的評論與爭議。我們可以從現(xiàn)階段房價上漲幅度明顯減緩及商品房成交量大幅度下降的情況看 ,“ 限購令”的確抑制了樓市泡沫的無限制擴大,通過對房屋供給和需求方面產生的影響 ,使得房屋從銷售數(shù)量上和主要的供應對象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限購令存在其根本的局限性,并且不適宜長久實施,對現(xiàn)階段限購令的實施來說,政府需要通過周邊配套政策的不斷完善,才能夠更好的使限購令發(fā)揮效用,才能有效緩解房地產供需不平衡,房價過高的問題 ,使房地產市場逐漸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高職院校;危機管理;預警機制;構建策略
隨著高職院校不斷的創(chuàng)新改革,高職院校的學生們的人生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也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管理層們的關注。由此可見,建立健全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危機管理預警機制,理應加快步伐。高職院校的危機管理機制是為了面向在校學生,減少其在受到各種危機時所受到的傷害。高職學校不同于其他的中小學校,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其中包括獨生子女、貧困學生、行為表現(xiàn)偏常的學生等等各式各樣的學生。改建和完善學?,F(xiàn)有的危機預警機制,將學生們作為主體,納入相應的預警機制當中,幫助學生們一同解決危機,保護學生們在校的人生安全、心理健康、財產安全等,都是各大高職院校應當做到的。可見在現(xiàn)今的高職院校教育中,僅僅做好教學的本職工作已經遠遠不夠,建立健全各大高職院校的學生危機管理預警機制已經成為各大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
一、高職院校危機預警機制的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說到危機管理機制,現(xiàn)今的許多高職院校都存在著相應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校學生對于危機意識的單薄、危機意識教育的缺乏、院校安全機制的不健全等問題都存在著。比起危機的預警,學校做的更多的則是在危機發(fā)生之后的相應的補救措施。是什么使得高職院校無法建立、健全相應的危機預警機制呢?
一方面,校方低估了危機在學校會發(fā)生的幾率,沒能大力向學生宣傳足夠的危機意識,使得學生們都疏于防范。另一方面,許多高職院?,F(xiàn)存的危機管理辦法不夠健全,許多規(guī)則都過于粗淺,危機管理的流程不夠順暢,許多信息無法在第一時間得到反饋,這就使得危機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排除。
可見,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危機預警機制的建設還需要大力的加強,重視危機的預警,才能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
二、高職院校學生危機管理預警機制的構建
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危機預警管理機制的建立中,各個高校必須遵循“預警”二字,危機預警機制的意義并不在于事后如何解決,而是在事前如何預防。在危機發(fā)生之后,總會產生不安定的因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危機。而建立、健全危機管理預警機制,從源頭上消滅可能會引發(fā)危機的根源,經過疏導、預防、解決等層層措施,才能真正的將高校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才能將突發(fā)性的危機事件產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1.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危機意識。學生們作為危機管理預警機制的主體,理應放在首位考慮。提高學生們的危機意識,加強學生們對于危機的防范,就能行之有效的減少危機的產生。例如:在校園中刊登宣傳圖畫或者文章、不定期發(fā)放宣傳期刊、擬定“危機意識宣傳日”,請消防或警方的宣傳員開展講堂等多種方法,都能夠幫助提高學生們的危機意識,讓學生們在面對突發(fā)危機事件的時候不至于驚慌失措,使得學生們損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學生們的人生、財產安全。
2.加強高職院校的安全制度建設。危機往往就存在隱患之中,許多高職院校的危機多發(fā)地,往往就是在寢室樓的區(qū)域。寢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是能夠幫助減少校園內發(fā)生危機事件的另一重要方法。例如:陌生人進出寢室樓必須進行登記、制定學生寢室電器使用規(guī)范條例、學生寢室張貼寢室樓結構圖以便突況方便逃生、定期察看學生寢室是否有使用違章電器等許多方式都能夠較為有效的減少在寢室內部可能會發(fā)生的一系列的危機。
3.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建設。校園中存在的危機總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由于學生們一時產生的心理偏差而釀成的危機,在校園中也不是少數(shù),可見對于學生們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相當重要的。例如:學??梢越⒁粋€獨立的心理咨詢室,讓存在心理疾病的學生在心理導師的輔導下得到舒緩?;蚴嵌ㄆ陂_展相應的心理課程,在課程上讓學生們懂得相處之道、增長危機意識。通過對學生們的心理建設,從而降低因心理偏差而導致的危機。
三、總結
危機是無處不在的,我們雖然無法做到將校園中的危機“連根拔起”,一下子徹底處理干凈,但是高職院校學生危機管理預警機制的建立、健全,在高職院校的正常管理運行中默默的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學校的安定和諧往往都離不開完善的危機管理預警機制。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應該把學生的危機管理預警機制的建設放在學校日常工作的首位,建立了好的危機預警機制,才能給學生們帶來更好的校園和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甄珍,池衛(wèi)東.論高職院校危機管理預警機制的建立與實施[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
[2]郭星宇,王.淺談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危機管理[J].社會科學家,2006(10).
篇3
摘要:本文在對高等學校經濟學教學一般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yè)經濟學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并對重慶大學經管類專業(yè)經濟學課程給予重點研究,提出經濟學課程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經濟學教學;經管類專業(yè);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139-02
一、高等學校經濟學教學的一般情況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將西方國家的主流經濟學統(tǒng)稱為西方經濟學。在國際上,西方經濟學這一說法其實并不存在。經濟學是經濟類、管理類專業(yè)的基礎性課程,一般在本科低年級開設,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經濟學整體結構和基本理論的認識,并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對基本經濟現(xiàn)象有比較透徹的理解。此外,經濟學也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管理類其他專業(yè)課的基礎。
經濟學是研究有限資源如何實現(xiàn)優(yōu)化配置的學科,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主要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xiàn)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和說明國民收入、就業(yè)水平、價格水平等經濟總量是如何決定、波動的,故又被稱為總量分析或總量經濟學。在方法上,經濟學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概念和理論模型,通過大量的圖形和數(shù)理實證分析及經濟學特有的概念去理解整個經濟學原理;在學科特點上,既具有自然科學邏輯的嚴密性,又具有社會科學思維的開放性。
按照難度,經濟學主要課程分為初級經濟學、中級經濟學和高級經濟學。初級經濟學是基本的入門性質課程,一般叫作“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或者把這門課分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從內容上說,一般以原理為主,主要介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初步形成經濟學的框架,很少有模型研究和數(shù)理分析。中級經濟學是在此基礎上,內容有所拓寬,探討的程度更加深入,無論知識的廣度與難度都有所加深,更多地使用了數(shù)學推導,在分析問題時會借助數(shù)學工具,運用數(shù)學模型,對數(shù)學知識的要求更高。此外,中級經濟學的內容更加廣泛,難度更加深入,著重剖析經濟理論本質,并不局限于簡單的介紹。高級宏觀經濟學與中級宏觀經濟學中涉及的經濟問題的范圍差別并不大,但與中級宏觀經濟學相比,它研究問題的深度和難度都有所增加。雖然高級課程所涉及的大部分問題,在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中有所涉獵,但兩者的差異主要在于研究問題的深度和使用的工具方法不同。在高級經濟學中,模型中的函數(shù)從顯函數(shù)轉換到隱函數(shù),模型分析的過程從比較靜態(tài)轉換到轉移動態(tài),模型分析的對象從確定性現(xiàn)象轉換到隨機性現(xiàn)象,模型運算工具從簡單計算工具轉換到專門計量經濟學工具,模型分析方法從靜態(tài)最優(yōu)轉換到動態(tài)最優(yōu)等。本科經濟學課程中,一般不涉及高級經濟學層次。
在國際上,本科階段首先開設《經濟學原理》(初級經濟學難度),讓學生接受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理念與框架,然后開設《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中級經濟學難度),提升經濟學的思維邏輯、數(shù)理難度和研究方法。
目前,、教育部大力在高校推進馬工程項目。經濟學屬于、教育部力推的馬工程項目的一個重點課程,在課程內容和建設上也要遵循馬工程總體思想,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
二、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yè)經濟學課程實施情況
改革開放之后,各大高校普遍開設經濟學課程,并成為經管類專業(yè)的平臺專業(yè)基礎課和非經管類專業(yè)的通識課程(或素質教育類課程)。
筆者對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yè)經濟學課程開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校,調查發(fā)現(xiàn):
1.我國主要高校對經濟學課程教學十分重視,課程學時數(shù)、學分數(shù)設置較高。
2.一半以上高校(16/27)會按照國際慣例將經濟學課程劃分為初級經濟學和中級經濟學循序開設。浙江大學甚至開設了高級經濟學,吉林大學除開設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學和中級宏觀經濟學外,還開設了對應課程的雙語課程。
3.學時總數(shù)最高的為吉林大學,合計384個學時;學時總數(shù)最低的為山東大學、中南大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分別48個學時,合計96個學時。所統(tǒng)計的我國主要高校經管類專業(yè)中,經濟學平均學時為166個。由于各學校學分對應學時數(shù)不一致,不好簡單地做學分比較。
4.在教學方法上,各高校基本以理論教學為主,之后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通過課堂互動、課外閱讀、現(xiàn)實經濟專題研討等形式,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理念和方法的理解水平。
三、重慶大學經管類專業(yè)經濟學課程的設計
重慶大學經管學院一直非常重視經濟學的教學。經濟學是學院學科大類平臺課程,按照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分類開設,教學難度接近中級經濟學水平。在歷年的培養(yǎng)方案中,經濟學學時最高,微觀經濟學為72個學時,宏觀經濟學為56個學時。此后,由于學校整體調整畢業(yè)學分,各類課程的學分、學時均有所調整。課程學時數(shù)中,微觀經濟學為64個,宏觀經濟學為48個,合計112個。
除經管學院外,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也將經濟學設立為各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必修課。微觀經濟學占56個學時、,3.5個學分;宏觀經濟學占48個學時,3個學分。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各專業(yè)的經濟學課程設置不同,未作為平臺課程。其中,工程造價專業(yè)開設經濟學,學時為56個;財務管理專業(yè)開設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48個學時)、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36個學時),共計84個學時。
重慶大學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建設與房地產管理相關專業(yè)的經濟學學時數(shù)相對全國水平均較低。但因畢業(yè)學分數(shù)的限制,要想進一步增加經濟學的總體學時較為困難,只能在有限學時中通過課程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通過全國比較研究,我們將重慶大學經管類經濟學平臺課程微觀經濟學繼續(xù)設置為64個學時,宏觀經濟學調整為56個學時。
四、經管類專業(yè)經濟學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進建議
經濟學屬于基礎理論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同時又和現(xiàn)實經濟息息相關。經濟學一般在低年級開設,對剛從高中學習模式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一方面現(xiàn)實生活和經濟感受相當匱乏,另一方面習慣于高中的被動學習和純數(shù)理化的思維方式,對經濟學的學習,在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上,有相當程度的轉變難度。@使得經濟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方法,必須與課程特點、學生特點密切結合,最大限度地達到課程目標。
密切結合經濟學科的自身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手段與方法上,要盡可能地利用多種資源,如網絡平臺、師生互動、課程網絡資源延展、案例與實例、實際經濟運行狀態(tài)等,增加學生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增強他們對經濟理論的現(xiàn)實基礎理解與感性認識,加強學生理論與現(xiàn)實的結合。在教學方法上,通過課堂即時案例分析、小組案例研究、小課題研究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對知識理解掌握的主動性,建立經濟學思維范式,形成初步的經濟學研究能力。在課程考核中,重視過程學習,增加作業(yè)、小課題、小論文研究在成績評定中的權重,逐步減少一卷定成績的考評方式。
篇4
一、高職經濟學教學的現(xiàn)狀
由于高職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忽視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教學學時安排不足,導致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低落。此外,由于高職學生在高中階段缺乏經濟學常識的積累,陌生的經濟學概念使大部分高職學生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一)教材缺乏本土元素。經濟學教科書是普及和發(fā)展經濟學教育的基石。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經典著作《經濟學》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流傳甚廣。與其他國家多樣化的經濟學教材相比,我國高職經濟學教材大多是通過翻譯、壓縮國外原著來編寫,陳述晦澀的經濟學原理,缺少情景案例,不利于學生把現(xiàn)實經濟生活與經濟學原理進行直接的聯(lián)系、建構整合信息,學生對經濟學知識感到索然無味。(二)學時安排不合理。高職經濟學課程一般要求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學時為48~72不等。迫于在較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經濟學知識的教學任務,教師大多采用講授法,通過解釋概念、推導公式、描繪曲線來闡明經濟學概念和規(guī)律,讓學生進行被動性的接受學習。(三)高中、高職經濟學知識體系出現(xiàn)斷層。我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結合時代特征來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經濟學部分共有《經濟生活》和《經濟學常識》兩本教材?!督洕睢分v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消費、分配理論;《經濟學常識》概述了古典經濟學理論、政治經濟學理論、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史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理論。與高中經濟學知識不同的是,高職經濟學中微觀部分根據(jù)成本—收益分析的思維,分析市場各個部分是如何運行的,即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產品和資源市場的相互作用,政府決策對各個經濟部門的影響;宏觀部分解析整個經濟系統(tǒng)的運作,分析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各個經濟表現(xiàn)指標、經濟增長和對外經濟貿易,探討如何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機制來實現(xiàn)國民經濟增長、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經濟目標。不連貫的經濟學知識體系使高職學生缺少對基本經濟學概念的認識。
二、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發(fā)展歷程及特色
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Board)于1956年負責開發(fā)的,供學生在高中階段選修大學初級課程的課程體系。經過五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美國宏觀經濟學先修課和微觀經濟學先修課被廣泛認為是一套銜接美國中學到大學經濟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借鑒美國經濟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國自1996年開始積極探索打造本土大學先修課程體系,以解決我國長期以來高中和大學教育嚴重脫節(jié)的問題。2014年8月,以分層教學教育理念為指導,中國教育學會正式啟動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00所優(yōu)質高中開展試點項目,規(guī)定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安排36學時的課堂教學。(一)本土特色教材的研發(fā)。我國經濟學者積極編寫適合本土學生的教材,從持續(xù)、平穩(wěn)、健康、快速發(fā)展的本土經濟發(fā)展歷程中選取豐富的素材。李宏彬、周黎安編寫的《微觀經濟學———中國大學先修課》教材中附有大量生活化的拓展閱讀材料,如高三學生的最優(yōu)學習時間表、快餐飲食文化、春運期間火車站購票長隊、潮汕商人的經營管理理念、我國戶籍制度的特征;文建東編寫的《西方經濟學》“精要與案例解析”收集了趣味性強的經濟現(xiàn)象,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經濟學思維解釋經濟現(xiàn)象的能力。(二)開放性考評系統(tǒng)的開發(fā)。為了考查學生積累的經濟學素養(yǎng)和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避免學生使用題海戰(zhàn)術,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課程考試以開放性的題型為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索真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三)自主性教學的實施。為了推廣和普及本土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2016年6月15日,中國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程MOOC課程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38683人報名參加微觀經濟學第二期MOOC課程的學習,非試點學校的高中學生可以通過慕課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習經濟學知識,為高中和大學的經濟學教育搭建橋梁,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提供平臺。(四)線上和線下教師培訓系統(tǒng)的互補。到目前為止,中國教育學會已經組織了四次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的教師培訓,通過積極的討論與深入的交流,加深了解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評方式的共識,推進本土經濟學教育的發(fā)展。2017年初,試點項目在愛課程網站開展第一次線上教師培訓,旨在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CAP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對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啟示
要使經濟學發(fā)揮作為高職經管類專業(yè)基礎課的作用,探索提高高職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路徑迫在眉睫。借鑒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經驗,高職經濟學課程改革可以從課程體系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師資隊伍建設五個方面探討教學改革的路徑。(一)將統(tǒng)計學原理納入高職經濟學的先修課程?;诟呗殞W生數(shù)理基礎薄弱的情況,在統(tǒng)計學課程授課過程中相應地融入微觀經濟學概念,讓學生接觸生產函數(shù)、需求函數(shù)和邊際量;強調樣本數(shù)據(jù)和總體數(shù)據(jù)的區(qū)別,展示宏觀經濟數(shù)據(jù)的收集。統(tǒng)計學原理和經濟學應該分別作為先修和后續(xù)課程,避免把這兩門課程安排在同一個學期。(二)經濟學教材本土化建設。教材建設是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有效教學的前提。一套優(yōu)秀的教材必須包含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核心內容,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探索真知。職業(yè)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做到“以人為本”,經濟學教材也應該結合國情,以我國經濟實踐為基礎,解釋經濟現(xiàn)象,讓學生深入了解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過程。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經濟學案例能增強學生對經濟學原理的認識,將課堂新知識與頭腦中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貫通整個知識體系,讓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識變得有趣味。(三)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鑒于課程學時安排緊湊和知識點繁多的特點,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經濟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高職經濟學教學內容可以設置為14個重點專題,包括供需法則和彈性應用、分工和貿易、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生產者利潤最大化、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市場失靈、宏觀經濟指標、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短期經濟波動、貨幣市場和銀行體系、財政與貨幣政策、開放經濟。教師對每個專題安排2~4個學時進行授課。(四)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高職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他們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各樣的網絡媒介,高職學生能迅速地更新信息、接受新思維,把握時代的特征。在經濟學課程開始之前,安排學生每天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財經文章,積累財經資訊,跟上經濟發(fā)展的最新方向,了解包括農業(yè)、工業(yè)、服務業(yè)、商品市場、證券市場、信貸市場的變動情況。及早接觸經濟學術語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的學習發(fā)生,產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而這種學習興趣很難在課程開始后一兩周內獲得。學生帶著求知欲和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圍繞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采用分組研討教學方能提高學生對高職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不同的經濟指標,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數(shù)據(jù)資料、制定統(tǒng)計圖表,將小組的調研結果制作成PPT并進行課堂陳述,在陳述過程中,學生必須獨立地思考和回答問題。通過收集國民經濟核算、人民生活、固定資產投資、財政、對外經濟貿易、就業(yè)人員和工資等狀況,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宏觀經濟發(fā)展的最新概況。課堂陳述結束之后,每位小組成員撰寫一份有關我國經濟現(xiàn)狀的調研報告,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五)建立教學共同體。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與教學經驗的增長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建立教師群體互動性的教學發(fā)展模式,形成教學共同體,是促進高職經濟學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校、同行經濟學教師之間應加強互動,地方院校的教師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探討課堂教學的難點,共同開發(fā)高職經濟學教材及教師用書;定期邀請教學專家分享制作微課、慕課的經驗,使不同年齡和水平的教師得以獲得共同的教學發(fā)展。鑒于新教師缺少經濟學教育教學經驗,高職院校應該為新教師選擇一個優(yōu)秀教師作為導師,通過觀摩教學和老教師對新教師的“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培養(yǎng)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作者:陳曉紅 單位:廣東南方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供求均衡決定論;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轉變;博弈論
中圖分類號:F0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09)04-0038-04
一、引言
自從馬歇爾在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供求均衡價值理論后, 這種理論很快就使當時新興的奧國學派邊際效用價值論失去了光芒,并且基本上主宰了西方經濟學達40年之久。 馬歇爾發(fā)明的由兩個刀片的剪刀演繹而成的供求均衡決定理論被磨練成了一種萬用工具, 在西方經濟學尤其是微觀經濟學中長期占據(jù)著核心地位。 其他經濟學家對供求原理也是推崇有加, 至少近兩百年就有人明確稱其為政治經濟學中首要的、 最偉大和最普遍的原理。 [1] 344 目前,供求均衡決定論的這一核心地位至少在初級教科書中繼續(xù)保持, 以至于后來有經濟學家戲稱,一只鸚鵡只要學會了“供給”與“需求”兩個詞也就成為了經濟學家。
然而經濟學家的這種視角已經發(fā)生改變。 在時髦的西方經濟學文獻中, 供求均衡決定論已經基本上讓位于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回歸并升級為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范式。 這種轉變從對經濟學的定義中也可以看出來。經濟學定義從“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科學”到“研究經濟主體行為之科學”的轉變,突出了經濟學家對經濟主體行為的重視, 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后, 隨著納什關于非合作博弈的兩篇經典論文的發(fā)表, 博弈論這種適合于研究經濟主體行為的方法隨之被引進經濟學, 經濟主體相互博弈達到均衡的思想充滿了整個經濟學界 ,甚至有人號稱要用博弈論來改寫整個微觀經濟學。 [2]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過論述微觀經濟學這種分析視角的轉變, 分析供求均衡決定論到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轉變的原因及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 以引起國內學界對后一種分析方法的重視。
二、供求均衡決定論的內容及其意義
所謂“供求均衡決定論”,包括“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兩個部分。萊昂?瓦爾拉斯在1874年4月出版的《純粹經濟學要義》一書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論,被公認奠定了現(xiàn)代經濟分析的基石;而馬歇爾則在1890年發(fā)表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利用特定時期的特定商品為研究對象, 巧妙地提出了局部均衡理論,取代了難以實際應用的一般均衡理論。但是無論是一般均衡理論還是局部均衡理論, 其核心均是研究供求雙方在市場上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 從本質上講兩者是一致的。 [3]
歸納起來, 供求均衡決定論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供求法則來概括,即:供給價格與供給量呈正相關關系, 供給曲線的走向不言而喻地表現(xiàn)為右斜上揚形狀; 而需求量則與其價格負相關,需求曲線則表現(xiàn)為單調遞減曲線;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之處達到市場均衡。 其數(shù)學上的表現(xiàn)形式則為:?墜Xd(P)/?墜P0;Xd(P)和Xs(P)分別為商品的需求與供給函數(shù),供求均衡時Xd(P)=Xs(P)。
雖然馬歇爾及薩繆爾森等都給出了這些曲線特征的理由, 但是這種供求法則最初主要還是來源于一種經驗性的常識。 薩繆爾森在論及供給與需求的基本原理時就指出“常識和細致的科學觀察表明,人們購買一種商品的數(shù)量取決于它的價格”。 [5] 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初級教科書在講述供給與需求原理時, 都是從需求表與供給表出發(fā),進而得出供求曲線。但是無論是供給曲線還是需求曲線, 由于其圖形二維化的原因,都只能考慮量與價兩者之間的關系。雖然幾乎所有的教科書在討論供給函數(shù)與需求函數(shù)時都討論了影響供給或需求的其他因素, 但在討論市場均衡時都將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綜合為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平行移動, 而著重考慮了價格對數(shù)量的影響。 供求均衡的過程便呈現(xiàn)出蛛網狀特征, 因為供求雙方中任何一方的變化都會以價格信號的方式傳達給另一方,從而引起另一方的變化,后者的變化又會反過來影響前者, 而且一般認為這種呈蛛網狀的傳遞是沒有阻礙的。久而久之,在市場均衡討論中即使注意到例如收入、成本等其他數(shù)量因素對結果的影響,價格也是最著重考慮的對象。在這種意義上,傳統(tǒng)的微觀經濟學也稱之為價格理論。
供求均衡決定論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 也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其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供求曲線圖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中的廣泛運用。 幾乎所有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把供求曲線圖作為經典保留下來, 即使是最新的薩繆爾森與曼昆經典教科書中也不例外。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中便是按市場分類安排篇章總體順序,首先介紹產品市場,然后是各類要素市場,其思路便是試圖用供求曲線圖這條“綱”把所有要素串連一體。
供求均衡決定論這種分析視角被經濟學采用,在微觀經濟學的發(fā)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宏觀經濟學的分析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甚至奠定了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的基礎。 沒有供求決定均衡的分析思路,就不會有后來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理論,也不會有消費者剩余與廠商剩余概念的產生, 福利經濟學的發(fā)展也必然受到影響。 供求均衡決定的方法在西方經濟學中被廣泛應用, 不僅僅由于其被經驗廣泛地認同,而且還因為它有著合理的經濟學解釋,尤其是其在數(shù)學與幾何上的簡潔、 清楚的完美形式,更令經濟學家著迷。
三、 供求均衡決定論到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的轉變
但是從很多跡象中都可以看出微觀經濟學供求均衡決定的這種視角到20世紀后半期有所改變,這種改變是因為經濟學家們逐漸發(fā)現(xiàn)價格在對經濟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所起的刺激作用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或者說經濟主體對價格刺激的反應沒有想像的那么敏銳。 這不僅僅在于隨著經濟學研究對象范圍的擴大,許多行為中并不存在著價格這一變量(最經典的例子莫過于“囚徒困境”的分析了),更重要的是新古典經濟學市場分析中的三個重要前提假定受到了挑戰(zhàn)。 新古典微觀經濟學中暗含了這樣三個基本前提假定:(1)市場中不存在不確定性,因而決策的供求雙方是完全理性的;(2)個人決策是價格參數(shù)和收入條件給定條件下的最優(yōu)選擇, 不影響他人也不依賴他人;(3)市場信息充分且無成本。 [4] 第一個假設與到處充滿著風險的市場現(xiàn)實相差太遠, 決策雙方往往表現(xiàn)為有限理性, 尋求次優(yōu)結果以達到令自己基本滿意的狀態(tài),而往往不是尋求最優(yōu)。第二個假設在分析寡頭市場時受到了挑戰(zhàn), 因為寡頭之間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 所以寡頭市場中不存在像完全競爭市場中那種完全受自身產品價格影響的供給與需求曲線,而只存在受多方決策影響的反應函數(shù),無論是各方寡頭產品的價格還是產量, 都是博弈后共同決定的結果。 因此幾乎所有經濟學教科書的新版本在論述寡頭市場時, 均無一例外地引進了博弈論, 在供求均衡決定論思路不受到冷落的古諾分析問題的框架也得到了延續(xù)。再有,經濟主體在受到價格刺激之后為達到其自身的效用(或利益)最大化而是否能夠、 愿意和知道如何做出反應, 來調整其行為。例如當勞動力供給增加時,廠商由于工資剛性的存在而無法降低工資;由于菜單成本的存在,即使市場價格已經改變,廠商也不一定會做出相應的調整;而由于市場不確定性的存在, 經濟行為主體并不一定知道如何針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 其最優(yōu)的選擇可能就是選擇不變。因此,當經濟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諸如價格剛性、 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完全和不確定性這些影響反應機制而不是影響刺激機制的因素普遍存在時, 他們的興趣便從供求曲線圖轉移到了研究經濟主體行為上。
事實上, 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思路的深化已從廣泛的領域和多層次體現(xiàn)出來, 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從西方著名大學經濟學課程設置和教科書的轉變可以看出這種基本范式的轉變。以牛津大學為例,1988年其微觀經濟學包括四個部分:一是消費者理論與生產理論(包括不確定性);二是市場與均衡;三是福利經濟學;四是企業(yè)理論。但是到了1990年,則增加了博弈論、信息和合同理論兩個必修部分。克瑞普斯在1990年出版的《微觀經濟理論教程》是1991年最暢銷的經濟學教科書,被相當多的歐美名牌大學選為研究生課程教材, 其中“非合作博弈”的內容共有219頁,而且書中其他許多內容也與博弈論的思想有關, 博弈論已經進入課程的核心內容。 這至少反映了經濟學研究的對象越來越轉向個體,放棄了一些沒有微觀基礎的假定,如消費函數(shù)及其投資函數(shù),經濟學轉向人與人關系的研究,特別是人與人之間行為的相互影響和作用, 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與一致,競爭與合作的研究。 [6] (2)微觀經濟學理論的新發(fā)展、新突破,基本上都是借助于經濟基礎主體行為決定論的范式。眾所周知,馬歇爾在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幾乎給微觀經濟學做了總結, 整個20世紀微觀經濟學的發(fā)展遠不如宏觀經濟學,但是有兩個領域是例外的,一個是萊賓斯坦的X效率理論, 另一個便是以科斯為首的新制度學派的企業(yè)理論的一系列發(fā)展①, 這兩個領域的新發(fā)展使得微觀經濟學的版圖得以擴張, 但這兩種理論的產生和發(fā)展都不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供求均衡決定論的范式基礎之上的, 而是更加著重分析了經濟主體的行為。(3)宏觀經濟學從微觀經濟學中借鑒的供求均衡決定論在分析宏觀問題時也遇到了困難, 從而導致粘性分析和慣性通貨膨脹理論的產生。 機械的供求曲線圖是無法反映粘性價格和通貨膨脹之特征的, 這些只有從理性經濟主體行為方面分析才能得到解釋。
四、 供求均衡決定論與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之比較
在將經濟主體分為傳統(tǒng)的消費者和廠商的基礎上,通過圖1可以分析供求均衡決定論與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的聯(lián)系。
圖1中方框I代表了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的思維, 消費者或廠商在一定的收入I或成本C的約束下,消費或生產商品量以使得自身效用U(X)或利潤л(X)達到最大。其中P為商品的價格,F(X)為成本函數(shù)。而方框Ⅱ代表了供求均衡決定論的思維。其中Xd(P)和Xs(P)分別為商品的需求函數(shù)與供給函數(shù),當兩者相等時,可以得出市場均衡時的價格P和產量X。
I和Ⅱ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商品需求函數(shù)來源于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行為, 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則表現(xiàn)為商品的供給函數(shù)。 消費者與廠商為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相互博弈表現(xiàn)為供求相互作用而最后達到均衡。 由此可見, 在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學中, 供求決定均衡只是供求雙方博弈得到市場均衡變量的一種分析方法, 而且這種分析方法已逐漸被博弈論這種新方法取代。
因此在經濟學里, 如果約束經濟主體行為的不僅僅只有收入I和成本C,而且還有其他因素,經濟主體所要追求的目標也不僅僅是效用最大化或利潤最大化, 則可以用簡明的優(yōu)化模型概括經濟主體行為模式:MaxR(X),X∈S。
其含義是, 經濟主體在一定的集合約束條件S下,使自身利益R最大化。X∈S是指X受條件S(包括價格分量P和其他變量例如信息的向量)的約束。當經濟主體是供給者時,X代表供給量;當經濟主體是需求者時,X代表需求量。對每一個經濟主體,上式可以確定一個解集合, 相應地也得到一個價格P的集合{P}。也就是說,存在一個價格P的集合{P},能夠滿足上式的優(yōu)化條件。當然,從理論上講,{P}也可以是空集,也可以存在惟一元素,還可能是無窮集合。市場上所有經濟主體價格分量解集合的交集∩{P}也就是市場價格。而且其中的約束不僅僅包括價格,還包括其他的非數(shù)量約束,所有的這些約束S可分為資源約束、制度約束和市場約束。資源約束大體上相當于經濟學上的預算約束, 主要取決于個人的財富和收入;制度約束包括法律、法規(guī)、道德等因素;當個人進入市場后, 其他主體行為模式對該個人構成一組市場的約束。 新古典主義傳統(tǒng)下的供求決定論將市場約束綜合為一個參數(shù):價格。因此,消費者行為歸結為在一定收入和價格約束下, 最大化自身效用。而現(xiàn)代一般均衡理論強調市場要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博弈論直接以個人選擇行為作為研究主題。在這些情況下,市場約束是多維的,而不是單純的價格約束。 [7]
通過上述供求均衡決定論與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的比較,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 在供求均衡決定論中,價格水平(和產量)變化表現(xiàn)為供給曲線或需求曲線的相互作用及其均衡點的機械移動, 一切影響價格的力量都通過且只通過供求發(fā)生作用, 這實際上排除了供求框架以外影響價格運動的因素,包括價格粘性、交易成本、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以及預期等等,而在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中,這些因素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考慮。
2. 供求均衡分析也必須歸結到經濟主體行為過程才能得出實在的結果。 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位置和形狀, 二者的移動及其相互作用都是經濟主體決策規(guī)則的表現(xiàn)。換言之,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背后分別“站著”供給者和需求者。如果不“尋根究底”,供求曲線的移動與均衡的形成將歸結為一種機械的幾何或數(shù)字游戲。
3. 反過來看, 供求均衡決定論正是源于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 供求均衡決定論將經濟過程歸結為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相互作用,而追根溯源,供給和需求無非是經濟主體的供給與需求, 故而供求均衡實際上是從經濟主體行為過程演繹出來的。 如果說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是分析經濟問題的恰當起點的話, 那么供求均衡決定論則是該分析過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 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實質上是微觀經濟學分析問題的一般思路, 而傳統(tǒng)的供求均衡決定論只是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在特定條件下的特殊形式, 但是這些特定條件在我們的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并不經常存在, 經濟學分析問題的視角一般化是經濟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所以說微觀經濟學基本范式從供求均衡決定論到經濟主體行為決定論的這種轉變, 是經濟學分析問題視角的一種回歸與升級。 國外經濟學者這種經濟學視角的轉變比較明顯, 但是從我國經濟學教科書體系的編排中還難以看出這種轉變的有力證明。 因此要在我國培養(yǎng)能夠與國際經濟學者相當?shù)慕洕鷮W人才, 從經濟學的教學中開始改變這種視角顯得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第二卷)[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2]蔣殿春. 博弈論如何改寫了微觀經濟學[J]. 經濟學家,1997(6).
[3]王真. 從虛擬均衡到真實均衡――對傳統(tǒng)供求均衡論的質疑[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4]竇晴身,戈鐘慶,王月興. 現(xiàn)代西方微觀經濟理論:現(xiàn)狀及前景[J]. 南京社會科學,2001(1).
[5]薩繆爾森,諾德豪斯. 經濟學(第十六版)[M]. 北京:華夏出版社,紐約: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1999.
[6]張維迎.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肖殿荒. 經濟主體行為與通貨膨脹[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6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 問題教學法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F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251-02
一、引言
《微觀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經濟和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段⒂^經濟學》是一門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課程,是經濟類專業(yè)學生學習后續(xù)相關課程的基礎。在人們的生活和職業(yè)生涯中,會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對于人的無限欲望而言,具有多種用途的資源是稀缺的,人們總是希望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多種用途的資源來滿足他們無限的欲望。經濟學就是對于具有多種用途的、稀缺資源的利用的研究。這一學科非常寬泛,它涉獵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課程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經濟學基礎知識,能運用經濟學原理,深入分析個人、企業(yè)、政府和國家的經濟行為,能解讀經濟數(shù)據(jù)和經濟政策。第二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經濟學家經常和重復使用的核心經濟思想,這些思想能使學生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問題。使學生在面臨選擇時,能做出最優(yōu)決策,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因此,探討和分析《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
2015年7月13日,課堂教學已結束,筆者為了充分了解課堂教學效果,以及修過《經濟學》課程和沒有修過《經濟學》課程學生對經濟學原理的理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在校園內隨機發(fā)放了78份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是對經濟學十大原理的理解。調查的對象,是在校生。78份問卷中,有45份是已修過《經濟學》課程,33份是沒有修過《經濟學》課程。
從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修過經濟學的學生的平均分數(shù)為63.8分低于沒有修過經濟學的學生64.8分。離散程度也大于沒有修過經濟學的學生,成績的穩(wěn)定性也小于沒有經濟學課程的學生。修過經濟學課程的學生眾數(shù)是70分,高于沒有修過經濟學課程的學生。綜上數(shù)據(jù),可以說明,經濟學的課程教與學沒有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學生方面的,也有教師層面的。
通過對近些年課堂活動觀察、課后作業(yè)、期中考核等分析,總結出學生和教師在《微觀經濟學》教與學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一部分學生處于零學習狀態(tài),不清楚自己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在隨堂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課前沒有預習教材,不了解自己學習該課程想獲得哪些知識,有哪些期望,沒有明確的自我學習目標。
第二,學生記憶術語知識的能力欠缺。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針對術語知識的問題,極大部分學生需要翻開課本查找,不能隨時提取知識點。在期末名詞解釋測評時,70%的學生不能正確作答,失分較多。
第三,極大部分學生不能準確確定何時使用適當程序的準則知識。在課堂事例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身邊發(fā)生的經濟現(xiàn)象,對身邊的經濟活動不十分關注,不能充分地給予經濟學解釋,只能用經驗進行分析闡述。在期末案例分析題測評時,90%的學生不能準確作答。
2.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主要采用以講授為主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以“教材、教師教學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教師以傳授系統(tǒng)知識為主要目的,以課堂講授為主要組織形式,只重視課程內容的灌輸,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差異性。
第二,教師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分離。大部分教師在講授課程時,沒有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沒有深入分析學生想學到什么?不能有效地把知識歸類,沒有制定出具體的章節(jié)目標。在教與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與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存在嚴重的分離。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授課教師而言,是一個需要長期教學研究問題。在此次的研究中,筆者主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兩大問題進行探討:一是解決大部分學生在記憶術語知識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的問題;二是解決學生在準確確定何時使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經濟生活現(xiàn)象方面的能力不強的問題。
三、問題教學法的定義及相關文獻
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把所學知識置于有意義的實際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者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學科基礎知識,理解記憶專業(yè)術語、發(fā)展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當他們解決問題之后,也就學會成為一名獨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學習者,真正做到“學、思、行”相結合。因此,在此次教學模式研究中,筆者擬采用PBL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經濟學術語知識記憶和提高經濟學原理的運用能力。
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醫(yī)學院采納PBL作為倡導全局觀的教育方法。在醫(yī)學教育的情境下,實踐應用比死記硬背的學習積累更為重要。學生通過系統(tǒng)地分析患者的病情,提出自己的問題。由于缺乏解決問題的知識,所以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他們也就熟知了作為醫(yī)生去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會掌握相關的知識,學習經歷也會因此而更豐富更有意義(Barrpws和Tamblyn,1980)。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醫(yī)學院的實驗表明,PBL的課程教學激活了“先前知識”,因此比傳統(tǒng)課堂的學習更為有效。通過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接受PBL課程學習的畢業(yè)生能夠很快地熟悉醫(yī)務工作,這是因為他們經歷過與實際情況相似的學習環(huán)境(Post等,1988)。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研與本科生教育的關系,該研究(Abrandt等,1998)發(fā)現(xiàn),教師重視基于問題學習的同時,他們又面臨著矛盾,即教師的角色看應該重“教”還是重“學”,教師的作用應該是“輔導性”的還是“主導性”的。李澤生、冼利青(2003)從麥克瑪斯特大學“問題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實施過程的各個方面:教育目標、教學安排、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教學資源等方面介紹了PBL的教學過程,總結了麥克瑪斯特大學PBL課程設置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倡導以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醫(yī)生的經驗。
從已有相關文獻研究中,可以推出,問題教學法可以解決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兩大問題。
四、基于問題教學法的課堂活動設計
以《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需求作為課堂活動設計案例。
1.課堂設計的目標、活動和評估。
問題:區(qū)分需求量和需求,解釋是什么決定著需求。
目標:學生們能記住需求和需求量的定義;能區(qū)分需求和需求量;能解釋影響需求的因素。
活動:以現(xiàn)實問題為教學案例,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評估:形成性評估(分組討論,教師在教室內巡視、觀察他們的討論并進行考核,確保小組中每一個人為問題解決做出貢獻)和終結性評估(請小組成員回答問題)。
最終實現(xiàn)目標、活動和評估三者之間的一致性。
2.課堂活動設計思路?,F(xiàn)實問題與預期目標:區(qū)分需求量和需求,解釋是什么決定著需求。下列事件僅僅在手機市場上的某個時點發(fā)生:(1)手機價格下降;(2)每個人都認為手機價格在下個月下降;(3)手機通話費下降;(4)固定電話的通話費上升;(5)帶相機的手機的面市使得手機更為流行。利用這些信息回答問題{1}―{3};①解釋上述每個事件對手機需求的影響;②使用圖形來說明每個事件的效應;③哪些事解說了需求法則?
題目擬需要的掌握的知識點:需求和需求量,需求法則,需求曲線,需求量的變化和需求的變化。
課堂活動路線圖: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8分鐘)引入新課(2分鐘)學生根據(jù)現(xiàn)實案例自學20分鐘老師巡視每小組幫助同學們尋找問題,隨后隨機抽取小組解釋25分鐘教師答疑20分鐘課堂知識點小結(5分鐘)布置下次課的問題(5分鐘)解答個別同學們的問題(5分鐘)。
五、學習效果評價
基于問題教學法比較理想地提高了學生記憶術語和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參與每一組的討論活動,幫助學生們尋找問題,以及觀察學生們參與問題的討論過程。在給定的時間內,是否能成功地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形成性評估評價每一位學生。最后請小組展示他們的問題答案。一堂課結束,基本上達到預期目標。學生非?;钴S開心地完成了課堂任務。在以“學生發(fā)展、學生學習和學習效果”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回憶經濟學術語知識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準確確定何時使用適當程序的準則知識。
參考文獻:
[1] 杜翔云.基于問題的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洛林?W.安德森.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 約翰?D?布蘭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 李澤生,冼利青.麥克瑪斯特大學“問題學習法”[J].復旦教育論壇,2003(3):85-88
[5] 歐陽勤.《微觀經濟學》教學問題探討[J].中外企業(yè)家, 2015(5):201
(作者單位:廣東白云學院財經學院 廣東廣州 510450)
篇7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摘 要:《宏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管理類研究生的通開基礎課,對管理類研究生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與經濟學研究生的經濟學課程存在顯著差異。分析了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存在的典型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 :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15
*基金項目:武漢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學科通開課《宏微觀經濟學》建設項目資助
收稿日期:2014-12-16
經濟學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社會和市場中理性個體的行為和決策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對于商學院的學生,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經濟學(宏微觀經濟學)一般都被設定為必修課程,這一課程設置是非??茖W合理的,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將會奠定堅實而持續(xù)的理論素養(yǎng)基石。武漢大學向來注重對學生的復合型培養(yǎng),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上,鼓勵寬口徑、多學科、理論與實踐并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作為管理類研究生(碩士)的通開課,《宏微觀經濟學》被設置為最為核心和基礎的課程之一。這既是基于經濟學這一學科的特征與功能的考慮,更是出于對當前社會及市場對研究生畢業(yè)生的學科背景需求的回應。《宏微觀經濟學》在武漢大學管理類研究生課程體系中開設已有較長時間,在給管理類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經濟學思維素養(yǎng)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問題,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作者基于長期的教學經驗及思考,結合研究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對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的相關對策建議,以期促進本課程教學的改革發(fā)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全國同類院校的教學改革產生些許啟發(fā)。
1 管理類研究生開設《宏微觀經濟學》的必要性
作為管理類研究生,系統(tǒng)學習《宏微觀經濟學》課程,其必要性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1 經濟學的特征與作用
經濟學,是經世濟民的學問,對于科學揭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內在規(guī)律和正確理解人們的行為,具有深刻而獨到的指導作用。清華大學錢穎一認為,“現(xiàn)代經濟學代表了一種研究經濟行為和現(xiàn)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具體來講,經濟學研究的焦點問題主要是各種間接機制(如價格、激勵)對經濟人行為的影響,并從“均衡”、“效率”、“福利”等視角展開分析。這些分析視角與方法,能使學習者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保羅·薩繆爾森在巨著《經濟學》中提到,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并將他們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分配。另一位經濟學大師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則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因此,經濟學對管理類研究生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對自己和別人作為理性個體的思考上,更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如何解決用稀缺資源滿足無限的需求方面發(fā)揮重要的決策指導功能。
1.2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關系
經濟學與管理學之間的關系,也要求管理類研究生必須重視和學好經濟學課程。盡管經濟學與管理學表面上涇渭分明,在大多數(shù)大學的學科設置上都將兩者分開(如設立獨立的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但經濟學與管理學的關系超乎了一般意義上的學科關聯(lián),其內在的學科精神與追求是一致的,即都致力于解決社會稀缺資源的利用和配置,更好地滿足人的需求,為社會的發(fā)展服務。
一方面,經濟學是管理學的基礎,管理學是經濟學的實踐應用的產物。盡管現(xiàn)代管理學已經吸收了諸多學科的精華,成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但幾乎所有管理學者和管理實踐專家都認同經濟學是管理學的學科基礎,離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管理學的學科大廈將不復存在。只有深刻認識經濟學與管理學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才能正確理解管理學中的許多理論與原理的真正內涵,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管理學的實踐行動要求,提升組織管理績效。
另一方面,管理學是經濟學實踐化的產物。作為一門理論性的學科,經濟學研究注重研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重視解答“是什么”以及“為什么”的問題,而管理學研究的主要是“如何做”的問題,注重對實踐問題的解決,而經濟學更重要地具有指導作用。如經濟學家探討的問題更多的是經濟運行規(guī)律、經濟現(xiàn)實分析及發(fā)展趨勢等,而管理學者和管理實踐者探討的是企業(yè)或其他類型組織管理者應該如何行動。但是管理學關注問題的解決時,又離不開經濟學理論的支撐和指導,這是許多經濟學背景的畢業(yè)生后來成為知名企業(yè)家的內在原因之一。
此外, 經濟學還為管理學提供了分析方法借鑒。錢穎一提出,經濟學的理論分析框架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視角、參照系或基準點和分析工具。現(xiàn)代經濟學理論的訓練應從這三方面入手,而審視當前的管理學教學和研究, 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這些分析方法和工具。只有掌握了現(xiàn)代經濟學分析方法的研究生, 才能運用和拓展這些方法, 去分析和研究管理領域的問題。
所以,管理類研究生開設《宏微觀經濟學》,既有學科關聯(lián)的要求,更有從理論到實踐的必要,開設好這門基礎課程,對于提升管理學研究生的培養(yǎng)水平,具有決定性意義。
2 當前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
盡管國內絕大多數(shù)高校的管理類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中,基本都開設了《宏微觀經濟學》,但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和重視,也沒有建立大致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考核標準。即便是管理類研究生群體,由于不同細分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特征的差異,也并未形成對本門課程的統(tǒng)一理解。結合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實際,發(fā)現(xiàn)在當前該課程教學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需要引起主講教師與教學管理部門的重視。
2.1 過于注重經濟學理論推導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經濟學的理論性較強,較為注重理論原理、公式、模型的推導和計算,而如果不注重這些方面的訓練,似乎又很難讓學生了解經濟學理論內在的原理及其依據(jù),不能知其“所以然”。所以,經濟學的教材充滿了各種圖表、數(shù)據(jù)、公式、模型、方程等,具有典型的數(shù)理和工程特征,這與管理學科的相關專業(yè)課程相比,理論推導與數(shù)理計算的工作量所占比重高出許多,讓部分管理類研究生無所適從,學習過程感覺較為困難。
2.2 忽視不同專業(yè)特征與要求
管理類研究生是一個包含多個專業(yè)的研究生群體,具體而言,包括企業(y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學、旅游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專業(yè)。盡管都統(tǒng)屬于管理類專業(yè),但每個專業(yè)都有其自身的專業(yè)特點,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素質要求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也體現(xiàn)在《宏微觀經濟學》的學習方面,比如,財務管理、會計學專業(yè)對研究生的要求可能更多地涉及生產、成本、利潤等方面內容,而市場營銷、旅游管理等專業(yè)則對消費者均衡、市場結構等經濟學內容較為倚重。在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課堂上,教師一般容易忽略也難以將這些專業(yè)差異體現(xiàn)出來,而是進行統(tǒng)一講授,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各專業(yè)研究生打好相關經濟學的內容基礎。
2.3 忽略學生的本科學科背景
當前,高校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逐漸擴大,同一高校錄取研究生的本科學校和專業(yè)背景差異也日漸突出。在管理類研究生中,本科背景的差異格外顯著。根據(jù)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類研究生的本科專業(yè)背景中,理工科占40%左右,經濟學或管理學本科背景的研究生占50%左右。那么,不同本科背景,使學生形成了不同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對經濟學中許多概念和理論的理解視角及深度千差萬別,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方法的掌握也有差距。當前的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也基本忽略了學生的這種背景因素,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導致學生在接受程度和效果上參差不齊,甚至部分學生產生抱怨的現(xiàn)象。
上述問題,在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較為普遍,并引起了相關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的關注,但當前鮮有教師和教學主管部門采取行而有效的系統(tǒng)措施進行解決,因而成為困擾管理類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一大難題。
3 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對策思考
3.1 科學設定教學內容
經濟學內容豐富,涵蓋廣泛,涉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因此,傳統(tǒng)的經濟學教科書一般都包含從宏觀到微觀、從基本概念到原理和應用、從消費者到廠商的完整體系。而這些,對于管理類研究生教學來講,并非都是直接相關的,不同部分的內容對于研究生的專業(yè)學習以及未來工作實踐的指導作用也不盡相同。因此,科學合理地確定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劃分重點層次,并把握好不同部分內容的深度和詳略程度,使得學生掌握本學科領域亟需的宏微觀經濟學理論知識,為專業(yè)學習研究和未來實踐工作打下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比如,對于大部分管理類研究生專業(yè)來說,宏觀經濟學中的“國際聯(lián)系”等內容就可以省略。
3.2 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
管理學與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管理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除了理論學習之外,管理類研究生的培養(yǎng)離不開實踐的鍛煉。這方面的要求對于管理類研究生的教學也同樣適用。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使得管理類研究生難以真正通過參與組織管理實踐,運用和檢驗所學理論知識,從而提升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應該在強調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經濟學理論與經濟發(fā)展實踐之間的緊密結合,通過理論學習分析經濟實踐現(xiàn)象,通過分析實踐現(xiàn)象驗證和強化理論知識,實現(xiàn)二者良性互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3 突出經濟學的決策指導功能
管理類研究生學習《宏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運用經濟學理論知識和邏輯指導個人和組織的決策。而經濟類研究生學習經濟學課程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指導決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進行經濟問題研究。因此, 作為管理類研究生《宏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應在向學生清晰闡述經濟學理論的來龍去脈和理論內容基礎上,突出其在經濟決策中的運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特別是決策原則和決策依據(jù)的分析。因為,正如赫爾伯特·西蒙所說,“組織管理的過程就是決策”,大部分管理類研究生未來工作都會是組織管理,因而對于決策的方法、過程要求較高,而《宏微觀經濟學》課程,則是其進行管理決策的工具。
總之,管理類研究生的《宏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面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應該引起高校主講教師與管理部門的重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切實提高管理類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 錢穎一.理解現(xiàn)代經濟學[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2)
篇8
關鍵詞:慕課;翻轉課堂;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7-0047-03
在當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網絡化的歷史性變革中,慕課以微視頻做為載體,將大量優(yōu)質的課程免費輸送到全世界學習者面前。慕課賦予學習時間與地點以更大的彈性,滿足了碎片化的學習需求。伴隨慕課的興起,翻轉課堂的理念逐步為人們所接受。這種模式重新設計了教學流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改變了師生原有的角色定位。
慕課與翻轉課堂可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慕課將名校名師的教學資源呈現(xiàn)給學習者,其緊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科學的結構設計令人耳目一新。翻轉課堂則將慕課打造的虛擬教室與現(xiàn)實場所融合在一起,教師組織學生課前利用慕課及文獻資料完成知識點的自主學習,并通過課堂的互動討論與答疑,實現(xiàn)了“有溫度、有接觸”的教學[1]。借助于慕課平臺記錄下學生在分享、討論和測驗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教師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軌跡和規(guī)律,并在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指導和監(jiān)督其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實現(xiàn)慕課與課堂授課的動態(tài)銜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將慕課融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進程,不僅可以促進慕課模式的良性發(fā)展,還是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高校“微觀經濟學”翻轉課堂的實踐背景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概述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其研究對象為社會中單個經濟體的經濟行為,力圖揭示經濟變量單項數(shù)值決定的內在機理。教學內容包含了供求論、生產論、市場結構理論以及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該課程設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經濟學直覺和思維方式,使其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工具,進而去觀察和解釋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經濟現(xiàn)象與問題。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
首先,理論中數(shù)學知識應用頻繁,但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相對薄弱?!拔⒂^經濟學”中很多理論的建立需要利用數(shù)學方法加以推導,因此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儲備。但現(xiàn)實中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大多擁有較豐富的人文歷史知識,數(shù)學思維能力不足,這樣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傾向于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來進行學習,不愿采用圖形、公式證明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對復雜抽象的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很難在講述經濟學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與水平。出于保證教學效果的考慮,只有盡量減少數(shù)學方法應用章節(jié)的講授。
其次,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領域不斷深化和拓展,課堂教學無法覆蓋實際需求。20世紀以來,微觀經濟學理論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體現(xiàn)為理論假設條件的多樣化以及由此帶來的新消費理論、新廠商理論和信息經濟學理論,這大大增加了“微^經濟學”課程需要承載的知識量。但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導致課堂教學的知識覆蓋面過窄,深度不夠,無法滿足部分對微觀經濟學感興趣學生的學習需求。
最后,慕課給予了學習者在學習地點和時間上更多的選擇,當代大學生也更愿意以更有彈性的方式從網絡上獲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源[2]。像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開設的“微觀經濟學原理”就獲得了的推薦,一直穩(wěn)居最受歡迎慕課排行榜前列。選擇名校名師開設的課程不受時空限制,還可以獲得與授課教授的互動和結課證書,這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得到了提高,還可能會引發(fā)其對自身授課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的不滿,導致課堂出勤率降低。如何做到在不排斥慕課的同時賦予課堂不可替代的價值,引起了教師群體的廣泛思考。
(三)翻轉課堂在“微觀經濟學”中推行的可行性
翻轉課堂由邁阿密大學商學院的教師莫里?拉吉和格蘭?波蘭特在1996年提出,其首次應用則是在二人開設的“微觀經濟學原理”課程中。近年來,優(yōu)良的教學視頻逐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經濟學的重要渠道。應該說,各方因素促成了翻轉課堂在“微觀經濟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首先,“微觀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證分析與規(guī)范分析并用,文理科知識并重。其中難度低且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慕課平臺,將相關的視頻和文本提供給學生,讓其獨立完成翻轉課堂的課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可以重點講解自學困難的部分,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借助于經濟案例、經濟實驗、小組討論與發(fā)言的方式,鍛煉學生團隊協(xié)作、溝通交流、總結匯報的能力。課下觀看視頻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學習,課上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則使參與者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改善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了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也保證了慕課基礎上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3]。
其次,教師自身的需要為翻轉課堂的推行提供了動力。慕課與翻轉課堂是目前高校各學科教學改革的兩大焦點,二者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變化也吸引了經濟學教師的關注。如果想把其中的理念融入“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教師必須掌握學科前沿的發(fā)展動態(tài),積累、豐富各種教學資源,這對其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技術素養(yǎng)的更新大有幫助,并會促進其職業(yè)的發(fā)展。
最后,慕課融入的翻轉課堂是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進而營造出的一種新型教學環(huán)境。目前大學生的成長與手機和網絡普及同步,大都擁有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熟悉各網絡平臺的操作,具備較為豐富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因此對該教學環(huán)境不會感到陌生或排斥,基本都可以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學習進程。
二、翻轉課堂應用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力圖通過對課前、課內、課后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新設計,來實現(xiàn)知識傳遞和內化效率的提高。基于這個理念,本研究設計了慕課融入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在下文以《市場失靈與公共政策》為例說明該模式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一)課前自主學習階段
在學生開始在線學習之前,教師首先根據(jù)知識類型,選擇慕課視頻和文獻資料,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長,劃分學習小組,明確學習目標,分配任務[4]。當然,課前學習任務是在考慮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布置的,其目的是檢驗和強化學生對視頻資料中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市場失靈與微觀政策》這一章探討市場失靈的定義和原因,對公共物品的供給、壟斷、外部性等市場失靈的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微觀規(guī)制措施。學生要達到學習目的,應事先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識和經濟學理論,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學習,而這樣的特點適合進行課堂翻轉。結合現(xiàn)有的慕課資源,教師可要求學生完成由武漢大學文建東教授在中國大學MOOC上開設的“微觀經濟學”中相應章節(jié)的學習,閱讀曼昆教授所著的《微觀經濟學原理》中的內容,并對其中指定的題目做出回答。如果學生在觀看視頻或是測試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可以在學習小組中加以解決,或是在慕課論壇上提出以尋求幫助。學生間的交流和討論可以帶來知識的碰撞,也有利于學習中孤獨感的降低[5]。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承擔在線答疑與引導的任務,針對比較集中或難度較大的問題,如“壟斷如何造成福利損失”,可以借助文字、圖形或者微視頻的形式給予細致的解答。
(二)課上知識內化階段
這一階段承擔著檢驗預習效果和完成教學目標的任務,在翻轉課堂中具有關鍵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導演的角色,精心設計課堂上的對話、討論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立基于問題的討論式課堂。而學生應進一步明確自身知識建構者的定位,積極進行探索式學習和互助式學習,加深對課前所學知識的理解[6]。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觀看慕課的反應,對其中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提供給學生作為學習小組間討論的題目。例如,為加深對壟斷這種經濟現(xiàn)象的理解,可以讓不同的小組分別代表壟斷企業(yè)、競爭對手、普通居民和政府,就如何界定壟斷、壟斷的好處與壞處及如何有效限制壟斷進行發(fā)言和辯論。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在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各自掌握的信息和觀點做出判斷與歸納,之后推舉代表做陳述,并由教師就小組準備和代表發(fā)言情況做出點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信息搜尋、團隊協(xié)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參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
(三)課后知識固化階段
要想牢固掌握課前與課堂所學內容,課后一定要對知識進行鞏固、深化與拓展。對教師來說,應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日志和師生回帖中的內容,了解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中的情感體驗,掌握其學習時長、學習軌跡和學習規(guī)律,評估其學習效率,并利用面對面和網上交流的方式加以輔導。從學生的角度講,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習題,還可以觀看相關的微視頻,并利用數(shù)字平臺,總結和自己的學習感悟、收獲和疑問,形成相互交流的氛圍,促進共同進步。
(四)學習效果評價
和傳統(tǒng)課堂相比,翻轉課堂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更為多元,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過程性評價的結果根據(jù)學生線上學習和課堂參與的情況給出,線上學習主要考查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長、小測驗及在論壇的總結發(fā)言等;課堂參與考查學生課堂回答問題、小組談論發(fā)言與互動等方面的表現(xiàn)。終結性評價的基礎則是慕課的結課考試成績和本校組織的期末考試成績。過程性評價衡量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情感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潛力;終結性評價則偏重于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二者的結合,綜合了量化評價與質化評價的長處,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過程和效果進行了全面的考量,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有裨益。
三、結論
實踐表明,慕課融入的翻轉課堂模式通過微視頻、課間測驗、實時反饋等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豐富學習體驗的同時提升了獲取知識的技能。對學習成績的過程性評價則使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進而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養(yǎng)成合理的學習習慣。慕課中的同伴互評機制給予了評判者與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習者進行交流的機會,從而開闊了視野。課堂上的發(fā)言討論和學習日志的分享,則使學習過程更有溫度,學生間的情感也得以深化。
慕課融入的翻轉課堂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引起了學生和教師的關注。首先,翻轉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氖悠檔難竦椒腫樘致鄣淖芙幔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師提前做出周密的準備。只有兼?zhèn)淞己玫恼n程設計與課堂掌控能力,才能真正將翻轉課堂的益處彰顯出來。而對于初次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師來說,缺乏處理各種預想不到問題的經驗,使教學效果打了折扣。其次,無論是在線學習還是課后拓展,都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自主性和韌性。而對于習慣被動接受教學安排的我國高校學生,缺乏獨立學習的經驗和積極性。最后,翻轉課堂并非適用于所有課程和章節(jié),有學者提出導論就不宜采用這種方式[7]。對于“微觀經濟學”來說,個別章節(jié)有較多的數(shù)理推導,學生自學困難,并不適合翻轉教學。
應該說,教師和學生作為翻轉課堂的設計者和參與者,其能力和習慣對教學成效的高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結合上述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本研究嘗試著從教師與學生的角度提出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中的幾點建議。
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適應新的角色和定位。第一,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視頻等教學資源來完成自主學習,而教師要發(fā)揮導學者的作用,在深入理解課程內容的前提下,從眾多資源中選擇適合學生的慕課。而這就要求教師提前完成對相關慕課的學習,甚至對慕課的制作有所涉獵。無疑,這些對教師的業(yè)務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第二,教師應事先依據(jù)章節(jié)特點確定適合翻轉的部分,并要求學生完成對視頻的學習。之后,教師還要作為助學者,歸納總結教學難點和重點,并提出有一定理論深度,同時又可以引起學生思辨的題目,組織討論,并就學生的精彩發(fā)言提出表揚。教師的點評體現(xiàn)了教師的價值,展現(xiàn)了課堂不能為在線學習取代的特有魅力。第三,當學生對個別知識點感到困惑時,教師應給予及時而耐心的指導。在有的學生出現(xiàn)不良學習習慣的時候,教師作為引學者,要幫助其糾正學習路線。
其次,慕課融入的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以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基礎的。而學習責任心的形成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首要條件,學生必須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學習中應該承擔的責任,體會到學習是建構自身知識體系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同時,自主學習還包括學生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控制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調節(jié)自身的情緒。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現(xiàn)在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它的形成應該是在教師的輔助和指導下,由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步加以實現(xiàn)的。
總之,慕課融入下的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和教師綜合業(yè)務水平的提升。在將這一新的教學理念付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能力,具體分析并選擇適合翻轉的章節(jié),周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對慕課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
教育雜志,2012,(4).
[2]張偉俊.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
教育研究,2015,(Z2).
[3]黃榮懷,馬丁,鄭蘭琴.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
[J].電化教育研究,2009,(1).
[4]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究――
以Coursera平臺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5).
[5]高地.MOOC熱的冷思考――國際上對MOOCs課程教學
六大問題的審思[J].遠程教育雜志,2014,(2).
[6]王紅,趙蔚,孫立會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
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8).
[7]吳維寧.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CORUSERA評析
[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2).
篇9
—、經濟學實驗在經濟學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經濟學是一門與現(xiàn)實緊密相聯(lián)的對現(xiàn)實經濟現(xiàn)象作出合理性解釋并探究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在一定假定條件下,其理論大多可以用現(xiàn)實經濟活動去驗證。經濟學實驗指用仿真方法,創(chuàng)造與實際經濟相似的一種實驗環(huán)境,以檢驗已有的經濟理論及其前提假設,它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經濟學專業(yè)是理論和實踐兼重的學科,需要在實踐中去深化對理論的理解。
經濟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理論基礎和專業(yè)實踐能力并重的復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學專業(yè)為例,其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堅持“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chuàng)新”,著力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新潛質,有協(xié)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適應社會需要,有著寬厚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畢業(yè)生就業(yè)方向基本上是國家各級經濟管理部門、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經濟咨詢機構、國際貿易部門等。用人單位對經濟類人才的需求不僅須有良好的經濟學理論基礎也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專業(yè)化的要求。而根據(jù)對近五年學生實習和就業(yè)所做跟蹤調査得到的信息,和有效專業(yè)教學軟件的實踐教學缺少有關,學生不懂實務操作,因此在銀行、證券、商務貿易公司等單位實習遇到較多困難。因此,經濟系迫切需要建立獨立的經濟學綜合實驗室,不僅在宏微觀經濟學的實驗教學方面,同時在主要核心課的專業(yè)方面,如會計實務、財務管理、信貸管理、國際結算、證券投資、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計量經濟學等,通過實操和模擬,鞏固和消化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使其畢業(yè)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需要。
經濟學本科教學過去是傳統(tǒng)教學法,基本上是以課堂和教材為中心,主要采取理論闡釋、演繹和模型推導教學模式,比較枯燥、單一,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濟學實驗教學是在教師對主要理論進行講解后,借助于計算機模擬系統(tǒng)將經濟學中的基本理論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來鞏固課堂和教材知識。學生通過參與、體驗,會加深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提升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經濟行為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更好地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實驗經濟學教學的主要形式與實驗內容
經濟學實驗主要有驗證型實驗、模擬型實驗和研究創(chuàng)新型實驗等三大類。本科開設經濟學實驗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掌握經濟學理論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因此經濟類本科實驗經濟學教學應側重驗證型和模擬型實驗。驗證型實驗是為驗證已學的理論知識而設置的實驗,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觀察并記錄下實驗結果,最后整理出實驗報告。這一項實驗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課程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經濟學原理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之一,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經濟學原理偏重于理論,比較抽象,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而傳統(tǒng)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比較枯燥,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且無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經濟學原理為基礎的實驗課,通過動手實驗讓學生理解經濟學的關鍵知識,并結合現(xiàn)實案例,在系統(tǒng)的引導下讓學生完成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從而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主要實驗包括:
(一)驗證類實驗課。
1.微觀經濟學。市場供求均衡、消費者行為與生產者行為理論實驗、邊際效益理論、完全壟斷市場實驗等。
2.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市場貨幣流通實等實驗。宏微觀經濟學每章內容都有一些較抽象難懂的概念和理論,需要借助實驗去理解。
3.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主要是通過統(tǒng)計的方法來驗證數(shù)理經濟模型中各種變量的關系是否和社會現(xiàn)實相一致,實踐性較強。要求學生將經濟學知識、計量經濟理論與方法以及計量軟件相結合,用計量軟件進行計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計量經濟理論方法。主要有回歸分析過程,序列自相關模擬實驗等。
(二)模擬類實驗課。
1.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綜合實訓主要通過傳統(tǒng)營銷管理的仿真模擬、商戰(zhàn)體驗、豐富的典型案例訓練鍛煉市場營銷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在模擬市場營銷環(huán)境中運用所學的營銷學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企業(yè)營銷實際問題。
2.商業(yè)銀行實驗。通過對模擬銀行軟件和相關銀行系統(tǒng)各個功能模塊的具體操作,使學生深人理解和掌握銀行實務中所涉及的基本業(yè)務流程,熟悉業(yè)務操作中的關鍵要素,掌握最新的銀行實務操作流程。通過實際操作和模擬,鞏固和消化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生對各種銀行、證券等業(yè)務流程和功能特征的進一步了解。
3.國際商務實驗。通過模擬操作,使學生對國際商務整個業(yè)務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從交易準備直至最后的核銷退稅,綜合操作和成套設備貿易等,并能夠以從事外貿業(yè)務人員的角色,包括進出口商及銀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對業(yè)務反饋作出正確的處理。
4.財務會計實驗。通過模擬操作,主要有貨幣資金、應收應付賬款、成本、負債核算、報表編制等,幫助學生理解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
(三)實驗教學理念和多元化經濟實驗教學方法。
1.實驗教學理念。為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需要更新,建構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個體自我建構的過程,教師從以講授知識為主,轉變?yōu)橐詣?chuàng)設學習情境、指導學習方向、與學習者雙向互動、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習疑難為主。在經濟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擔任的角色主要是組織者、指導者、輔導者和促進者,充分利用情境、協(xié)作、溝通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模擬的類似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
2.多元化實驗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主要有協(xié)作法、參與式與互動教學、自主學習法、體驗式教學、網上交流、專題討論等,并通過實驗反饋、調査問卷等形式分析這些方法對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和效率的影響。協(xié)作法就是實驗過程中的各環(huán)節(jié)由實驗團隊的多名成員協(xié)作完成,大大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和溝通配合的能力。參與式與互動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當學生完成一項實驗后,讓學生自己介紹過程與經驗,和同學、老師進行互動交流,相互間的討論爭辯,可以互相激發(fā)、相互學習,師生互動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專題討論就是以專題主題為導向,設計真實性任務,把學習設置到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對實驗團隊的活動適時進行點評,給予指導。充分利用學校教務網絡平臺,將相關的經濟學教學大綱、教案、習題、案例分析、參考文獻等上網開放,實現(xiàn)資源共享,建立網上答疑、討論、測試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使學生隨時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自主性學習、討論和向教師求教,實現(xiàn)超時空的教與學。
三、經濟學實驗教學課開設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兩年經濟學實驗課的開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所學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生們感受很深,評價頗高。在調査教學效果學生反饋中,摘錄幾段:“印象比較深的是總效用和邊際效用實驗,即讓學生進人消費者角色并根據(jù)消費者均衡作出決策,合理分配收人得到最大總效用。這個實驗讓我體會到在不同的消費偏好下,消費者決策是不相同的,但是總效用卻可能相同。上機實驗將平時所學理論與模擬實驗相結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經濟學原理。由于相對真實地進人了這些理論的角色方,我們對理論的接受度更髙了,這些有趣的實驗也增加了我們對微觀經濟學的興趣。不得不說,這次的上機實驗十分令人難忘和受教。”“在試驗中,我們對這些經濟學理論有了直觀的而且更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觀看十遍同一個微視頻并在每一階段給出看后的邊際效應評分,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消費者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況;在啤酒與電影票的分配試驗中,我們體會到了‘經濟人’的選擇問題與個人喜好的差異?!薄霸谶@次試驗中,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效用遞減理論實驗。平時在課本的學習中,我們似乎并沒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遞減的實際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為什么效用水平會成為一個負值。通過這次試驗中的視頻觀看,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即使是一個能夠帶來歡笑的視頻,在許多次的重復之后也會變得索然無味,甚至讓人厭煩,這大概就是實際操作帶來的更深層的理解吧。由此我們感受到,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的確為做上機實驗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而在實驗中,我們更加感同身受地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真正用處,更加能夠與實踐相聯(lián)系起來。
通過做這些實驗,我們對于從課本上獲得的經濟學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夠設身處地地思考經濟學問題,將經濟學原理融入生活之中。”“雖說經濟學不像工科課程那樣要求非常多的實驗操作,但在我看來,經濟學實驗算得上是課程內容的精華之一,因為平時所接受的各種經濟變量與經濟活動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記憶在腦中,若是對其沒有足夠的理解,就很難在現(xiàn)實世界應用,而經濟學實驗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以本次在經濟學實驗室所做的宏觀經濟學實驗為例,我們進行了經濟增長分析、市場貨幣流通等四項實驗,每項實驗均是以互動的形式完成,學生、老師和計算機三方互動協(xié)作,推動實驗進展。想想平日脫離實驗所做的各種練習,那都是在紙上通過計算完成的,而計算數(shù)據(jù)和經濟變化過程都是題目所指定的,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算出某項結果,這樣一來就少了自己動腦分析進行經濟決策的過程。而在經濟學實驗中,我們有多方互動,這意味著我們不光鞏固了如何進行經濟運算,更鍛煉了對于經濟市場運轉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師那邊供給貨幣,而我們作為銀行,要留出存款準備金,之后發(fā)放貸款,再接收存款,這樣的過程一輪輪進行,我們所能看到的不僅是某一項經濟數(shù)據(jù)的結果,更親自參與到其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影響整個經濟的發(fā)展,這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它的運作機制。”
目前已開設的經濟學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體驗型實驗。還可根據(jù)條件和需要適當開設研究創(chuàng)新型實驗等。研究型實驗層次是一種研究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教學模式。利用此實驗室平臺,對少數(shù)拔尖學生強化基礎,注重學-個性的發(fā)展,發(fā)揮其特長,鼓勵學生參與各個級別的大學生競賽。根據(jù)形勢的需要,將開設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實踐訓練課程,從了解創(chuàng)業(yè)、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能力、體驗創(chuàng)業(yè),到企業(yè)經營管理實訓,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并通過大量實訓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訓練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及創(chuàng)業(yè)后的經營管理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具備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的素質。同時,根據(jù)學校已有項目資源,將具體建設學校“馮如杯”、全國“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指導中心。通過以上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的建設,有助于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型思維。同時,實現(xiàn)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一體化,形成整體的課程體系,通過實驗教學補充學生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帶教學,緊跟學術前沿,利用科學研究成果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做到教學科研一體化。
總之,近幾年來的經濟學專業(yè)的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經濟學實驗室是我們教學科研的技術支撐體系,它對學生鞏固經濟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閔娜應用經濟學實驗教學方法初探[J].當代經濟,2007,5(下)
[2]涂曉今.論經濟學實驗方法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
篇10
中外合作辦學,是一種國內和國外聯(lián)合辦學的新模式,它一方面可以引入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目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國內學習階段和國外學習階段。在國內學習階段通常安排國外合作高校的外教來講授部分專業(yè)課程。這種外教課程一般采取英文授課、英文考試的形式。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外教課教師來自外國合作方,英語水平高,專業(yè)基礎好,熟悉國外教學模式,但通常中文水平有限,對國內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不太了解。合作方的外教在授課和考試過程中,與國內師生交流互動比較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不夠理想,考試成績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來說,如果在國內學習階段引入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有助于外教課及后續(xù)的國外學習生活,另一方面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國外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可以有效提高國內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下文以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基礎課“微觀經濟學”為例,從雙語教學的實施方式、教材選擇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合作辦學項目中的雙語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探討。
2雙語教學在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
雙語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需要同時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根據(jù)雙語教學過程中母語(即漢語)和外語(通常為英語)的使用比例大小,可以將雙語教學分為三種方式:即維持式、過渡式和沉浸式。(1)維持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學的大部分過程使用中文來進行,對于課程涉及的一些專業(yè)術語則進行英語注解和說明。這種方式是雙語教學的最初級階段,即中文講授加英語注解,它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相對較低。(2)過渡式。過渡式是從維持式向沉浸式的過渡階段。在這種教學方式中,英文的使用比例相對較大。課程的教材、板書、作業(yè)等一般使用英語,課堂講解則根據(jù)需要交叉使用中英文。這種方式的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同時熟悉國內國外兩種教學方式,能夠熟練使用中英文兩種語言。(3)沉浸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從授課、討論、作業(yè)到考試全部使用英語,只在講授個別重難點時才用中文。沉浸式對教師的中文要求較低,一般外教都能夠勝任。在合作辦學的雙語教學中具體采用上述哪種教學方式取決于課程性質、難度及學習目標。以“微觀經濟學”為例,該門課程屬于專業(yè)基礎課,理論性強,學習難度較大。該門課程雙語教學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微觀經濟原理,并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現(xiàn)實經濟問題;二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英語聽說能力,逐步適應用英語進行專業(yè)討論。根據(jù)這門課程的性質及目標“,微觀經濟學”的雙語教學實踐應該按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可以按照課程內容的難易分別使用上述三種雙語教學方式,具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維持式,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對于“微觀經濟學”來說,該門課程的前兩章分別是引論和供給需求原理,屬于微觀經濟學的概述和入門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用中文講授,有助于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和基本問題,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在用中文講解的同時對于基本概念和術語進行英語注解,可以為后面兩個階段的雙語教學打下基礎。第二階段:過渡式,中英文并用,逐步提高英文使用比例,降低中文比例。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根據(jù)內容的難易,在講授、板書、課堂討論及課后作業(yè)中中英兩種語言并用。具體來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課程重難點內容使用中文講授,圖表、案例等其他內容可以盡量使用英語講授。這樣安排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逐步讓學生適應英文授課環(huán)境?!拔⒂^經濟學”的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理論、生產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等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這一階段的教學要注意既要講授課本知識,又要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的課堂討論。第三階段:沉浸式,英文為主,中文為輔。通過前兩個階段的鋪墊,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課堂講授、板書、課堂討論、作業(yè)幾乎全部使用英語,只在個別難點部分輔以中文講授。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訓練學生聽懂英文授課,并逐漸能夠用英語討論及答題,最終目標是適應全英文的學習環(huán)境。在“微觀經濟學”中最后一章“市場失靈和政府政策”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這一章是前面所學理論的運用,內容相對簡單,討論性話題較多。另外,這部分內容與現(xiàn)實經濟生活聯(lián)系密切,學生容易理解,也便于參與各種討論。在這一章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組織學生用英語進行課堂討論,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3“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
目前,國內使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英文原版教材或中譯本,另一類是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這兩類教材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原版教材或中譯本通常行文流暢、語言生動活潑、注重理論的運用、實例較多,缺點是教材內容較多,篇幅太大,價格昂貴,實例與國內經濟脫節(jié)。國內學者編寫的“微觀經濟學”教材相對來說,篇幅適當、結構嚴謹、語言簡練,也包含一定的實例。缺點是語言太抽象、內容較難、案例較少?!拔⒂^經濟學”雙語課程可以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基礎選擇一本中文教材,同時選用一本英文原版教材作為參考書。如中文教材可以選擇國內知名度較高的高鴻業(yè)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同時以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英文版教材作為主要參考書。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階段,有側重地運用教材和參考書。在維持式和過渡式階段,以中文教材為主,在沉浸式階段,以英文參考書為主。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通過對國外經典教材的閱讀,了解國外教材的行文風格,更好地適應國外的學習。
4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雙語教學方法探索
- 上一篇:天文學就業(yè)方向及前景
- 下一篇: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