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復病例范文
時間:2023-10-19 16:05: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折康復病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3-0084-02
距骨骨折在生活中比較少見,通過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距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比例為0.15%~0.19%[1]。距骨不能單獨對人體進行供血,但是其對力轉化和力傳導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未得到正確的護理將會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如距骨愈合出現(xiàn)畸形、缺血性壞死及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距骨骨折合并脫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水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不便[2-3]。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疼痛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需要對患者使用最佳的護理方法[4]。本次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40例,對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的康復護理進行觀察。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40例,使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20~55歲,平均(37.54±12.69)歲;高處墜落傷患者8例,車禍傷患者9例,重物砸傷患者3例;一型骨折患者6例,二型骨折患者12例,三型骨折患者2例。對照組患者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21~56歲,平均(38.52±13.05)歲;高處墜落傷患者9例,車禍傷患者7例,重物砸傷患者4例;一型骨折患者7例,二型骨折患者10例,三型骨折患者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及病因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因為長時間不能走動可能出現(xiàn)焦慮和恐懼的心理,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情緒進行密切觀察,當患者出現(xiàn)任何異常情緒時需要及時予以勸說和安慰,并且將康復訓練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讓患者對治療有足夠的信心,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康復訓練。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可以組織一些娛樂活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對患者焦慮和恐懼的心理進行緩解。(2)制定詳細的康復訓練計劃。距骨是人體足部重要的組成部分,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容易出現(xiàn)缺血性壞死的情況,為了降低此種情況的發(fā)生率,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將其病情作為主要依據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并且需要制定不同時期的康復護理目標。在入院后盡快對患者進行消腫處理,為關節(jié)軟骨修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并且可以減少軟組織粘連和關節(jié)僵硬現(xiàn)象出現(xiàn),對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有一定的積極作用。(3)手術前指導。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會出現(xiàn)疼痛難忍、關節(jié)腫脹明顯、踝關節(jié)處瘀血及畸形的癥狀,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意識及患肢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觀察。在患者入院后讓其臥床休息,避免運動量過大出現(xiàn)病情加重的現(xiàn)象,并且需要對患者的患肢進行包扎,包扎完成后將患肢抬高給予冰敷處理,冰敷過程主要指將冰囊固定在患肢處,0.5 h/次,2次/d,使患者腫脹和疼痛的癥狀有所緩解。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收縮練習,避免患者出現(xiàn)麻木的感覺,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要謹遵?t囑對患者靜脈滴注藥物以及口服西藥。(4)術后康復護理。①對患者手術切口和患肢進行護理。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各項癥狀和指標進行密切觀察,對患者足趾是否有感覺、毛細血管充盈反應、切口滲血情況及包扎的松緊程度進行查看,避免因為包扎過緊使血液正常循環(huán)受到阻礙。將患者患肢吊起,待患者腫脹情況基本消失后將患肢放下,此種操作可以使切口周圍皮膚的張力明顯減小,對切口快速愈合有一定作用。在術后使用橡皮條引流條進行引流,減少切口感染率,在手術后1 d將橡皮引流條拔出,之后對患者使用消炎類藥物并且使用冰袋進行冰敷。②對患者進行足踝泵鍛煉。在患者手術1 d后對其進行足踝泵鍛煉,足踝泵由足底緩沖器和腳套構成,護理人員在治療時需要將軟管和壓力泵進行連接,使足底緩沖器膨脹產生一定的壓力,此時足底靜脈會受到一定的壓迫力,使血液向足背部流動,從而使靜脈血流的流速有所增加,減少患者下肢出現(xiàn)靜脈血栓的情況,同時護理人員需要讓患者自行對患肢進行鍛煉,如對股四頭肌和小腿肌群進行收縮練習,15 min/次,3次/d。③對患者的關節(jié)進行鍛煉。在患者手術后3 d對其踝關節(jié)進行伸、屈鍛煉,讓患者平臥在病床上,將膝關節(jié)伸直,踝關節(jié)進行1次屈伸為1組,5~7組/min,2~4 min/次,3次/d;在患者手術4 d后對其進行足趾、踝關節(jié)及膝關節(jié)進行按摩,減少患者出現(xiàn)肌肉痙攣的情況,并且可以加快患者靜脈血回流的速度,減少患者疼痛和腫脹感;對患者的下肢進行活動,根據患者的病情逐漸增加活動的角度,當患者下肢伸直程度達到正常水平時為止;同時不斷增加踝關節(jié)的活動量和活動范圍,讓患者每次練習80~90次,3次/d;在手術7 d后對患者的踝關節(jié)進行內翻和外翻鍛煉。④對患者使用紅外線頻譜理療進行治療,此種物理治療方法可以減少患者出現(xiàn)水腫、炎癥的機率,并且對血液正常循環(huán)有一定的促進作用。⑤行走鍛煉。在患者手術2周后其病情會得到明顯緩解,此時護理人員可以讓患者使用拐杖進行行走鍛煉,在行走鍛煉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全程陪同,避免患者摔倒,使患者縮短恢復時間。⑥出院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發(fā)放康復訓練手冊,讓患者在出院后按照手冊上的要求對踝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進行鍛煉,讓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適當負重進行鍛煉,在每次訓練后使用冰袋冰敷15 min,減少腫脹情況,并且將各種藥物的用量明確告知患者,囑咐患者按時用藥,在出院后如果出現(xiàn)任何不適需要立即到醫(yī)院進行檢查。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評價比較
研究組患者踝關節(jié)優(yōu)良總例數(shù)為18例,優(yōu)良率為90.00%(18/20);對照組患者踝關節(jié)優(yōu)良總例數(shù)為10例,優(yōu)良率為50.00%(10/20),研究組患者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00%(19/2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60.00%(12/20),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距骨骨折在臨床上非常少見,其占全身骨折的概率非常小,大約為0.14%,距骨骨折主要包括距骨頭骨折和距骨后突骨折兩種,其中后者的發(fā)生機率非常少。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處理不當?shù)那闆r,患者會出現(xiàn)畸形愈合、缺血性壞死及傷口長時間不愈合等并發(fā)癥,對患者正常生活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距骨是人體足部重要的部分之一,具有傳導作用,如果距骨出現(xiàn)骨折或者脫位會導致人體足部供應不足,患者會出現(xiàn)骨膜炎的情況[5-6]。為了減少上述情況發(fā)生在距骨骨折合并脫位患者入院后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并且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術前護理及術后護理等,從而使減少患者的疼痛,縮短恢復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7-12]。
篇2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30歲,因不幸翻車致頸、胸、腰部疼痛,受傷部位活動功能障礙,出診后以“頸、胸、腰椎骨折伴高位截癱”急診入院?;颊呱裰厩宄w征正常,呼吸平穩(wěn),面色蒼白;X線檢查濕片報告:頸椎輕度壓縮性骨折、第一腰椎壓縮性骨折并滑脫、第十二胸椎下關節(jié)骨折。入院后立即入重癥監(jiān)護室給予相應處理、外科特級專人護理、暫禁食、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持續(xù)遙測心電監(jiān)護、抗炎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等。除認真執(zhí)行各項醫(yī)囑外,我科護理人員還從實際出發(fā),積極采取各項護理措施,從患者入院到自動出院62天中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各項治療護理效果滿意。
2 該病人特點
2.1 該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情感豐富細膩,平素好交際,為人忠厚熱情,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家庭和睦,夫妻恩愛,且生一子正上小學一年級,突遭這一不幸遭遇,使處于家庭和事業(yè)巔峰的她,突然需要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惟恐致殘而產生急躁、恐懼、悲觀憂慮等不安情緒,甚至產生厭世自殺的念頭。
2.2 易因壓迫發(fā)生褥瘡:此患者截癱平面以下的神經麻痹,不但各種感覺消失,又因為要適應治療及護理的需要,長期臥硬板床,使某一部位長期受壓,故極易發(fā)生褥瘡,而且一旦形成不易治療,創(chuàng)面每日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和水,身體消耗極大,這也是全身感染的來源。
2.3 易發(fā)生各系統(tǒng)、各器官的感染。
2.3.1泌尿系統(tǒng)的感染:此患者癱瘓平面以下失去了神經支配和大腦皮層抑制,可致尿失禁,而且需要長期留置尿管,全身營養(yǎng)障礙,抵抗力差,從而易引起可逆性感染,病變可波及膀胱、腎等,而且留置尿管時間越長,感染機會越多。
2.3.2 肺部感染:該患者存在肋間神經麻痹,不僅使保護性的咳嗽反射的傳入神經失去功能,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能排去,而且影響呼吸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上病程長,抵抗力低,容易并發(fā)肺炎,影響通氣功能,甚至呼吸衰竭。
2.3.3 口腔感染:口腔的溫度及食物殘渣很適合微生物的生長,健康人抵抗力強,飲水多,胃酸分泌正常,很少發(fā)生口腔感染,而該患者久病體弱,免疫力低,活動量少,消化力差,進食飲水少,細菌易生長繁殖引起口腔感染。
2.3.4 大小便失禁:患者脊髓骶段的排便中樞失去大腦皮層控制而出現(xiàn)便秘、大小便失禁。
3 該患者的護理體會
3.1 加強心理護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病人的心理活動貫穿于醫(yī)療護理全過程,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患者病情較重,完全恢復可能性不大,患者對治療喪失了信心,精神萎靡不振,沉默寡言,拒絕治療護理。我們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后,一方面鼓勵她學習張海迪、保爾身殘志堅的精神,幫助她正確面對現(xiàn)實,病情稍有好轉及時告之;另一方面做好家屬的宣教工作,取得家屬的配合,并從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生活上給予周密的照顧;在護理過程中,只要能夠達到病人的要求,護士是從來不怕麻煩的,因此很快建立了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終于使她情緒穩(wěn)定了下來,樹立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3.2 積極配合醫(yī)生觀察治療原發(fā)病。我們護理人員除了認真細致地嚴密觀察病情,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外,還向患者及家屬了解車禍經過,搶救過程,患者感覺,從中了解到患者病情,積極配合醫(yī)生通過早期手術解除壓迫,病情隨之好轉,縮短了臥床時間,從而杜絕了褥瘡等方面的并發(fā)癥發(fā)生。
3.3 褥瘡的預防;患者早期不允許翻身變換,但由于采取了各種預防措施,所以并未導致褥瘡的發(fā)生。經積極手術解除壓迫后,病情穩(wěn)定即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避免皮膚組織長期受壓。定時翻身,間歇性解除壓迫是預防褥瘡的首要措施,也是最簡單、有效的壓力解除法;翻身時動作輕巧平穩(wěn),做到頭、軀干、肢體同步。②注意襯墊、床單要保持整潔干燥,無皺折、無渣屑。③保護皮膚清潔干燥。每天日晨、晚間護理清潔皮膚,對皮膚易出汗部位可用滑石粉或爽身粉抹擦,也可在皮膚表面涂抹凡士林軟膏皮膚。如有大小便失禁,使用溫水將周圍洗凈并涂上氧化鋅軟膏保護局部皮膚。④加強按摩,每次翻身后對受壓的皮膚進行按摩。對骨突部位墊氣圈,使之懸空,減少壓力,并用紅花酒精按摩受壓處,促使血液循環(huán)。⑤營養(yǎng)支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靜脈輸入鮮血、代血漿、氨基酸、白蛋白等,以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滿足營養(yǎng)需要,提高機體抵抗力,因為營養(yǎng)不良可導致褥瘡的發(fā)生。
3.4 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①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消除感染的機會。②尿失禁期間給持續(xù)導尿,并每周換尿管一次,每日換尿袋1次;用溫水清洗會2次,同時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尿道口周圍2~3次。③囑患者多飲水,以保持足夠的尿量以起到沖洗尿道的作用。④根據細菌培養(yǎng),藥敏運用有效的抗生素。
3.5 預防肺部感染:①做好輔助治療,以提高機體抵抗力。②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避免受涼。③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④在病情允許條件下,幫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勵病人咳嗽,保持呼吸道通暢。⑤根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3.6 防治口腔感染。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進食后漱口,早晚刷牙,每日早晚用4%碳酸氫鈉或生理鹽水做口腔護理,局部有潰瘍時可涂抹口腔粘膜有炎癥或潰瘍時,用紫藥水或碘甘油涂擦3次/天,必要時選用適當?shù)目股亍?/p>
3.7 做好排便異常護理。該患者表現(xiàn)為便秘,故首先做好飲食護理,給予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粗糧等,口服果導、蜂蜜水以預防便秘;后來出現(xiàn)便秘,則使用開塞露或甘油低壓灌腸,甚至戴手套挖出干結糞便以解除病人痛苦,防止糞便中毒,同時保持周圍皮膚清潔干燥。
3.8 藥物護理。護士應熟悉病人所用的藥物,對藥物的使用時間、方法、副作用應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清楚,密切觀察藥物的副作用,使用激素時,應注意有無消化道出血,防止應激性潰瘍,不要輕易使用安眠及鎮(zhèn)靜藥。
篇3
[關鍵詞] 老年;下肢骨折;早期康復護理;治療依從性;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673-9701(2011)32-126-02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ZHANG Xiaoxiao ZHAN Huanle
Surgical Department, 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Methods Five hundred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appli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on the basis with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im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χ2 = 13.68, P<0.01)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such as urinary reten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constipation, pressure sores,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0.01) . 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Key words] Elderly;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Complications
老年人因骨質疏松和髖部肌群退變,如受到輕微的外力、跌倒或下肢急速扭轉時,易引起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需長期臥床靜養(yǎng),易導致便秘、腹脹、褥瘡、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骨折后并發(fā)癥,不利于骨折的治療與恢復。因此如何通過加強預防和臨床護理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1]。現(xiàn)對我院近年收治的5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分別予以常規(guī)護理及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和并發(fā)癥的預防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髁及脛骨平臺骨折、脛骨干骨折及踝關節(jié)骨折;隨機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康復護理組。常規(guī)護理組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齡60~95歲,平均(73.2±6.8)歲;開放性骨折118例,閉合性骨折122例。護理干預組260例,其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齡61~96歲,平均(74.8±7.2)歲。開放性骨折134例,閉合性骨折12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骨折類型等比較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一般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康復護理組在此基礎上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 心理護理 耐心傾聽患者訴說,采用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穩(wěn)定情緒,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保持樂觀健康的情緒。(2)口腔、肺部及泌尿道護理 囑患者每次進食后應漱口或飲水,以清潔口腔食物殘渣;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定時協(xié)助患者拍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在肺內淤積,特別是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會清潔干燥,不憋尿,多飲水,囑患者每天清潔會1~ 2次。(3)皮膚護理與壓瘡預防:對牽引手術后及高危壓瘡患者予以睡氣墊床,每2小時翻身1次,對骨隆突部位予以50%紅花乙醇涂擦并按摩,避免大小便對會刺激,保持局部清潔和干燥。(4)功能康復鍛煉 對牽引手術及小夾板外固定后的患者,第1天即可被動活動患肢足趾,第2天起即可自主活動患肢足趾或被動活動患側踝關節(jié);2d以后即可逐漸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運動。同時抬高患肢15°~ 30°,使其處在功能位。待骨痂生成后或術后內固定堅固后加大關節(jié)活動,以促進患肢功能康復。兩組患者的干預時間均為2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依從性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3 觀察指標
治療依從性評價標準:完全依從是指治療中嚴格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堅持規(guī)范治療者;不完全依從是指治療過程中基本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偶爾不規(guī)范治療者;不能依從是指治療過程中時常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不能堅持或中斷治療者。總依從=完全依從+不完全依從。并發(fā)癥包括尿潴留、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褥瘡、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治療2周后,康復護理組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χ2=13.68,P<0.01)。康復護理組干預2周內的并發(fā)癥如尿潴留、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褥瘡、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 (P<0.01)。見表1和表2。
3 討論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對減弱,肢體需要牽引,又多為平臥,不能翻身。由于臥床和受傷后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炎癥,甚至引起肺炎和肺不張[2]。骨科患者傷部腫脹,造成循環(huán)障礙,加之長期臥床,靜脈回流緩慢,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動力和彈性的改變 ,更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的栓塞。下肢骨折患者由于牽引和外固定,常無法自行翻身,骨隆突部位長時間壓迫,易發(fā)生褥瘡。老年人因動靜脈管硬化,腎濾過率下降而致腎功能減退,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神經功能老化,膀胱逼尿肌松弛,易引發(fā)尿潴留及尿路感染[3]。老年人胃腸運動減慢,胃腸液分泌減少,長期臥床、環(huán)境突然變化等生理因素的影響可引起便秘[4]。
近年來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老年骨折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降低其死亡率[5,6]。羅俊霞等[7]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老年人心理、生理的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骨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從而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閆云霞等[8]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療效。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康復護理組干預2周內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并發(fā)癥如尿潴留、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褥瘡、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明顯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通過全面科學評估患者制定出系統(tǒng)的、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計劃,采用循序漸進的護理措施,對重點問題反復講解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翻身、叩背、口腔、肺部及泌尿道護理、功能鍛煉等,增加了護患雙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潛在問題并及時正確處理,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9],減少了護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陳穎兒,崔秀梅.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復干預[J]. 現(xiàn)代護理,2005,11(6):461 -462.
[2] 門宏偉. 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20):164 -165.
[3] 劉素蓮,王鳳芹. 老年下肢骨折相關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要點[J]. 山東醫(yī)藥,2007, 47 (26):135.
[4] 沈承紅,殷葵. 骨折患者便秘的護理干預[J]. 河北醫(yī)學,2007,13(8):996-998.
[5] 吳繼云. 早期護理干預預防老年骨折患者并發(fā)癥的護理體會[J]. 職業(yè)與健康,2003,19(4): 158.
[6] 侯小琴. 護理干預對預防骨折后并發(fā)癥的臨床分析[J]. 當代醫(yī)學,2010,16(26):130-131.
[7] 羅俊霞. 護理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發(fā)癥的影響[J].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0,36(3):221 -222.
[8] 閆云霞,郝曉霞. 心理護理干預對骨折病人治療依從性影響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1):146,148.
篇4
【關鍵詞】 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康復護理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一種老年人常見損傷,多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其發(fā)病率明顯上升。因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易造成嚴重的粉碎性骨折,治療和運動康復護理訓練不當難以達到理想的功能恢復。目前隨手術技術水平的提高、內固定器材的改進、骨科運動康復護理觀念的重視和規(guī)范,對無手術禁忌證的老年患者均可手術治療。我院近二年運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xti-rotation PFN-A)內固定、運動康復護理治療老年粗隆間骨折24例,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24例患者中,男9例,女15例,年齡63―91歲,平均年齡78.5歲。傷因摔倒22例,車禍2例。傷后半小時―7天入院,平均6小時。AO分型:A18例,A214例,A32例。Garden分型:II型3例,III型15例,IV型6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4例、糖尿病2例、神經系統(tǒng)疾病3例,無合并癥者8例(有的患者有多種合并癥)。
1.2 運動康復護理治療方法:
1.2.1 早期康復護理治療(入院時到手術前約一周內)入院后立即行術前常規(guī)檢查,尤其是心肺肝腎功能檢查,進行初步評估。有合并癥者請相關科室診治,盡快控制合并癥。不用止血藥,不行骨牽引。訓練患者床上深呼吸、習慣床上大小便,指導患者做肢體功能鍛煉,特別是患肢趾、踝關節(jié)主動屈伸運動、股四頭肌和繩肌等長收縮運動,每30次一組20分鐘,每日5-10次,間歇期行傷肢按摩,均以不增加患肢疼痛為準。術前常規(guī)作雙下肢血管彩超檢查及骨密度測定。
1.2.2 手術治療 入院后3-7天患者在硬膜外阻滯麻醉下,仰臥位臀部墊高30度,C-臂X光機下骨科手術牽引床牽引閉合復位。大轉子最外側向上作縱行切口5公分,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筋膜,縱行分開臀中肌,顯露大轉子最高點及外側。C-臂X光機透視下置入PFN-A。
1.2.3 術后康復護理治療(手術次日一術后四周) 術后第二天開始用CPM機進行患肢髖、膝、踝關節(jié)被動屈伸運動,每次30分鐘,每日二次,患肢主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以患者能忍受的疼痛、輕度疲勞感為度,輔以先后口服舒筋活血片、骨折挫傷膠囊、維D鈣片,骨鈦針靜注、降鈣素肌注,以利散淤活血、促進骨折愈合。術后七天拄雙拐傷肢免負重下地練習行走。
1.2.4 后期康復護理(術后四周后) 術后滿四周即可行傷肢輕微負重拄雙拐行走,患髖關節(jié)作環(huán)轉運動。之后根據病人骨折愈合情況、體力及肌力恢復情況開出患肢運動康復護理處方,逐漸增加訓練量及傷肢抗阻訓練,直至完全去拐獨立行走。
2 療效評價及結果
應用Clawson評估分級法,分級標準:I級 骨折嚴重畸形愈合,不能離床或借助輪椅活動,髖 關節(jié)功能受限,伴有持續(xù)性疼痛;II級 骨折輕度畸形愈合,能借助雙拐步行,髖關節(jié)活動輕度受限,偶爾有疼痛,但可忍受;III級 骨折無畸形愈合,能借助單拐步行,髖關節(jié)活動受限10°―20°,偶有不適或輕度的疼痛,生活可自理;IV級 骨折無畸形愈合,行走不需借助,無跛行,無關節(jié)活動受限。
本組所有患者均得到隨訪,最短者三個月。術后定期行X線復查,直至骨折臨床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時間3.1個月。II級2例,III級4例,IV級18例。III、IV級為優(yōu)良,優(yōu)良率約91.7%,2例術后因腦血管意外傷側肢體偏癱影響療效。本組圍手術期發(fā)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無1例內固定物松動、斷釘和哚出。無壓瘡、下肢靜脈血栓、切口感染。
3 討論
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發(fā)病率僅次于腕部骨折,但住院治療為老年骨折首位,以往多行非手術治療,因并發(fā)癥具有很高死亡率,常出現(xiàn)髖內翻、肢體短縮、外旋畸形,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生活質量極差,現(xiàn)在非手術治療粗隆間骨折基本放棄[1]。近二十年改為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如鵝頭釘、動力髖(Dsh)鋼板、動力髁(Dch)鋼板、Ender釘、加壓滑動髖螺釘?shù)葍裙潭?,均因對骨折斷端未達到有效固定發(fā)生旋轉、內翻,內固定物松動、退釘、斷釘、股骨頭部釘哚出等現(xiàn)象并不少見,手術后不能進行早期髖關節(jié)功能鍛煉和早期下地負重,影響了療效,上述手術內固定方法需切開復位,創(chuàng)傷大、用時長,老年人麻醉及手術風險均很大。目前大多數(shù)醫(yī)院對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前數(shù)天行骨牽引,臥床制動,易發(fā)生并發(fā)癥,有時錯失手術機會。
本組病例大數(shù)傷后24小時內入院,入院后立即對患者各重要臟器功能進行檢查和評估,有合并癥者請相關科醫(yī)生及時診治、控制病情,不作骨牽引,同時作傷肢適量功能鍛煉。若患者健康狀況允許能耐受麻醉及手術治療,則入院第三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術治療,運用骨科手術牽引床牽引能達到理想閉合復位,結合使用C-臂X光機很短時間能準確達到微創(chuàng)手術固定,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PFN-A)是AO/SAIFQF針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多伴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為減少螺釘脫出等并發(fā)癥而將PFN加以改進的,使髓內固定能夠更安全有效[2]。
本手術切口小、閉合復位置入,符合微創(chuàng)原則,更具有力學和生物學優(yōu)勢,固定效果好。操作簡捷,出血少,極大的減少了麻醉和手術風險。
由于創(chuàng)傷小,固定牢固,所以術后第二天即可對患者行運動康復護理治療。運用運動康復護理安全性評分法評定[3],均達到70分以上,屬運動康復護理安全范疇,制定安全運動處方。早期進行康復護理鍛煉,包括傷肢的髖、膝、踝關節(jié)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大大的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的康復護理訓練,可改善各關節(jié)活動度,防止關節(jié)僵化,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水腫消退,避免血栓形成,加快組織修復,促進肌體恢復和骨折愈合[4]。術后4周即可行傷肢輕微負重拄雙拐行走,較其它治療方法早。本組病例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切口無感染,內固定物無松動,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復好,明顯優(yōu)于其它內固定物方法的病例。
筆者認為老年人粗隆間骨折,尤其是骨質疏松明顯患者,無須骨牽引,若無手術禁忌盡早行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后次日行運動康復護理,同時輔以藥物促進骨折愈合、抗骨質疏松等治療,是目前治療老年粗隆間骨折較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盧世壁譯.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第9版[M].山東科學出版社.1998:2134.
[2] 于長隆.骨科康復護理學[M].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613.
篇5
[關鍵詞] Colles骨折;手法整復;外固定;健康教育;康復指導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5(b)-0150-02
Colles骨折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骨折,目前,由于人們生活方式以及交通環(huán)境的改變,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上常用治療方法是手法整復以及外固定治療。但術后患者由于缺乏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因此術后患者易發(fā)生不同情況的并發(fā)癥,包括:壓迫癥狀、關節(jié)僵硬以及重新移位等。為了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為探討Colles骨折手法整復與外固定治療的全程健康教育及康復指導,該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使用手法整復與外固定治療Colles骨折患者62例,取得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4例病例全部選自該院收治并給予手法整復與外固定治療的Colles骨折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全部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15~83歲,平均年齡(46.78±13.45)歲;骨折原因為:29例患者為車禍傷,28例患者為摔傷,5例患者為重物砸傷;根據AO/ASIF骨折分型: B2型骨折患者有11例,B3型骨折患者有7例,C1型骨折患者有21例,C2型骨折患者有13例,C3型骨折患者有10例。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16~81歲,平均年齡(47.34±12.38)歲;骨折原因為:28例患者為車禍傷,27例患者為摔傷,7例患者為重物砸傷;根據AO/ASIF骨折分型:B2型骨折患者有12例,B3型骨折患者有9例,C1型骨折患者有20例,C2型患者骨折有12例, C3型骨折患者有10例。1.2 臨床表現(xiàn)
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存在明顯的血腫;患者的患肢下臂存在明顯的叩擊痛;患者骨折部位銳角角度顯著;患者患肢體明顯短于正常肢體;少數(shù)患者骨折部位存在明顯畸形骨擦音癥狀;患者患肢運動能力失常,有明顯的患肢放于胸壁情況。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復與外固定治療。手法復位,麻醉時向患者的血腫內進行的注射,首先于患者的橈骨骨折端穿刺并吸凈血腫,然后從患者的骨折端注入0.5%利多卡因3~5 mL進行麻醉。待患者的患肢無疼痛感后,在C臂X光機監(jiān)視下,給予患者中醫(yī)手法整復治療,治療時,患者取平臥位或者取坐位,讓患者將患側外展90°,一個助手沿患者的前臂方向對患肢進行向橈骨遠端的牽引;另一個助手沿患者的前臂方向對患肢進行向橈骨近端的牽引。牽引至患者的橈骨恢復正常高度,如患者同時存在腕關節(jié)的脫位,則對腕關節(jié)進行復位,然后再對破碎的小塊骨進行復位,以恢復患者的橈骨的掌傾角。如果一次復位不理想,可以多次反復重復以上步驟,至患者的橈骨復位成功為止。
復位后,患者均使用外固定,病患橈骨復位成功后,指導其進行力度合適的牽引治療,部分病例給予克氏針固定,同時亦可配合石膏固定;而其中的伸直型骨折病例給予屈腕尺偏位方法固定;屈曲型骨折以及關節(jié)面骨折患者,且伴有腕關節(jié)脫位的,則給予骨折功能性固定。所有病患均給予4個療程的固定時間(每個療程為1周)。
觀察組患者均給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對照組患者均給予術后的常規(guī)康復護理。
1.4 健康教育
1.4.1 不同階段的健康教育
1.4.1.1 復位及固定階段 耐心的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消除患者恐懼、悲傷、憂慮、憤怒等不良情緒;指導患者復位后進行手指的屈伸練習[1]。
1.4.1.2 骨折治療早期(術后1~2周) 向患者講解術后患肢的康復要求,以及方法;讓患者和家屬注意患肢的感覺、運動、腫脹、血運以及外固定情況,如果發(fā)生異常要及時處理,并且要定期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復查;根據制定的康復鍛煉原則,于術后早期開始進行功能康復鍛煉,以恢復手指以及手腕部軟組織的功能。
1.4.1.3 骨折治療中期(術后3~4周) 向患者講解術后外固定的方法以及時間;并按照康復原則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鼓勵患者使用小勺或者筷子進行吃飯、自己系扣子、自己掃床等日常生活動作練習。
1.4.1.4 骨折治療后期(術后5周后) 當患者的外固定去除之后,開始加強患者的患肢關節(jié)鍛煉,為患者制定作業(yè)療法或者編制醫(yī)療體操,對患者的腕關節(jié)活動,包括背伸、掌屈、橈偏、尺偏、旋轉等活動進行練習,同時還要加強手指的活動度以及手指肌力的練習;如果患者伴有手部以及腕部的腫脹,則需要指導患者使用中藥洗劑進行浸泡,宜可進行交替的冷熱敷。
1.4.2 組織和實施
1.4.2.1 責任人的落實 科室內由1名具有多年經驗的高齡護師或者主管護師做為科室內的健康教育責任人,在Colles骨折患者的不同恢復期,由健康教育責任人與患者進行聯(lián)絡與隨訪,對患者的恢復期進行全程的監(jiān)督,是否有效的執(zhí)行術后治療以及康復鍛煉[2]。
1.4.2.2 編制健康教育材料 由健康負責人制定科室的健康指導通知書,并在患者就診時發(fā)放,同時進行仔細的講解、演示以及咨詢工作。如果患者對治療護理提出特殊的要求,則根據患者的情況以及要求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將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記錄于患者的康復指導通知書中,或者記錄于患者的病歷中。
1.4.2.3 組織全體人員參與健康教育工作 科室內的所有醫(yī)護人員都需要參與到健康教育工作之中,利用早晨交班、業(yè)務學習以及學術活動等時間,組織科室的所有醫(yī)護人員進行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統(tǒng)一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從而有效的提高科室內的健康教育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1.4.2.4 組織患者成立康復交流小組 根據需要,將適合的患者安排在同一時間進行復診,讓患者們組織康復交流小組,互相交流積極的治療心態(tài),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爭取早日康復。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的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
3 討論
Colles骨折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但是在經過手法整復以及外固定治療后,患者常常由于缺乏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導致不同情況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包括:壓迫癥狀、關節(jié)僵硬以及重新移位等。因此,為了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3]。該組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與目前國內的研究結果相一致[4-5]。說明通過給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
綜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以及康復指導可以有效的提高Colles骨折手法整復與外固定治療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孟飛.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治療復雜型橈骨遠端骨折12例小結[J].中藥醫(yī)導報,2006,12(9):50.
[2] 薛俊茹,黨世民,郭春梅.石膏固定并發(fā)癥127例分析[J].西安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22(3):278.
[3] 薛俊茹,黨世民.骨關節(jié)損傷石膏繃帶固定技術失誤分析[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外科,2010,29(10):76-77.
[4] 薛俊茹,黨世民,黨省民,等. Colles骨折患者手法整復治療的健康教育[J]. 護理雜志,2008,25(10):77-78.
篇6
關鍵詞:脛骨骨折;早期功能康復鍛煉;護理效果
脛骨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此類骨折誘因很多,多需要手術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治療后預見性不一,尤其是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功能恢復困難,致殘率較高。因此早期功能鍛煉在骨折患者康復中十分重要,患者手術后功能恢復大部分依賴是否按照醫(yī)護人員提供的功能鍛煉方法,從而影響患者的術后預后。對在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療的56例脛骨骨折患者資料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6例脛骨骨折患者數(shù)據進行分析,將這些患者進行分組,每組有28例患者。這些患者中男性有38例患者,女性有18例患者,他們的平均年齡為32.4歲。本次實驗中,患者脛骨骨折原因較多,35例患者車禍造成,14例患者高處墜落,6例患者被重物砸傷,1例患者摔傷。兩組患者之間年齡、家庭情況、受傷程度等臨床指標經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早期功能康復鍛煉,具體方法如下:對于一些無移位的單髁或者雙髁骨折患者,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整復骨折后,在無菌的環(huán)境下抽出膝、踝關節(jié)內的積血,然后醫(yī)護人員給患者進行包扎,最后用石膏給予固定,患者在治療4~6 w后醫(yī)護人員拆除患者骨折處的石膏,并幫助患者進行負重鍛煉。對于關節(jié)面塌陷
1.3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本次實驗中,對搜集和記錄到的數(shù)據用SPSS10.0軟件進行分析,對實驗結果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然后對數(shù)據結果進行t檢驗。
2結果
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6例脛骨骨折患者進行分析,將這些患者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基礎上采用早期功能康復鍛煉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等,見表1、表2。
由兩組表格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本次實驗中,實驗組患者中10例患者治療痊愈,14例患者臨床顯效,2例患者治療有效,其總有效率達到96.4%,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5.7%);實驗組中有22例對我院護理滿意,5例患者較滿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
3討論
脛骨骨折患者臨床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由于脛骨骨折受傷機理不一,護理不是很到位,手術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視野不清,這些因素將會直接影響到手術效果及術后愈合。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并發(fā)癥,手術后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本次實驗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護理方法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早期功能康復鍛煉,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4%,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5.7%,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脛骨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復鍛煉。護士要向患者講解相關功能鍛煉知識時,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介紹由于缺乏鍛煉而所致后遺癥的典型病例,同時也介紹同病區(qū)手術成功的病例,通過反復指導教育,使患者能夠充分認識鍛煉的重要性。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編寫內容不同的康復指導卡片進行個體化指導,幫助患者找到科學的、適應的功能鍛煉方法,對疾病的早期康復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與患者及時溝通的同時,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早期主動功能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膝關節(jié)軟骨面的生理功能,以減少關節(jié)積液、促進消腫、防止粘連、促進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醫(y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的嚴重程度等因素來決定患者的運動方式以及運動量。大量實驗結果顯示,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對患者的康復有很大幫助,同時對患者進行早期鍛煉還能夠改善骨折部位的營養(yǎng),促進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本次實驗中,實驗中患者住院天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因此,對于脛骨骨折患者醫(y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早期鍛煉,通過患者的積極自護以及與之相關人員的協(xié)助支持幫助患者更快的恢復工作和生活。
綜上所述,脛骨骨折患者骨折的原因比較多,患者因懼怕疼痛或怕影響切口愈合而不敢活動,還有一部分患者因對鍛煉的重要性缺乏相關知識,害怕早期鍛煉會對關節(jié)預后不利,不敢進行功能鍛煉,為了讓患者更好的恢復,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知識宣教及指導,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提高患者住院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李心蕊.功能康復鍛煉對提高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
篇7
【摘要】目的:探討四肢開放性骨折康復期的臨床治療及康復指導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1例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康復治療方法。結果:本組361例患者經過上述治療及康復鍛煉后,無傷口感染病例發(fā)生,3周內傷口愈合343例,占95.0%,其中I期愈合297例,II期愈合46例;患者住院時間23~71d,平均465d,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對出院后患者均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觀察,其中357例患者均康復良好,無后遺癥發(fā)生,肢體功能恢復滿意,可以從事正常體力勞動及負重行走;3例患者發(fā)生延遲愈合,1例患者發(fā)生骨不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整體康復治療效果理想。結論:對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康復治療十分重要,可以減少并發(fā)癥、促進骨折康復。
【關鍵詞】骨折;開放性;康復
四肢開放性骨折是當前骨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外傷性疾病之一,隨著交通工具的發(fā)達和人口密集化程度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外傷性骨折出現(xiàn)在骨科臨床上。開放性四肢骨折由于傷口暴露,容易誘發(fā)感染,傷口愈合較為緩慢,進行固定和復位后需要及時進行康復治療,這樣才能促進骨折的早期康復和減少治療后遺癥的發(fā)生[1]。本文就我院近年來收治的361例四肢開放性骨折的康復期治療方法作出相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1例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34例,女127例;年齡8~83歲,平均41.2歲;致傷原因中交通事故引起者158例,高處墜落傷者83例,重物砸傷者51例,擠壓傷38例,其他31例;骨折部位中上肢骨折157例,下肢骨折106例,上下肢骨折98例,合并骨盆骨折者53例,合并顱腦外傷者32例,合并胸部外傷者19例;傷口暴露面積08~23cm2,平均5.8 cm2;致傷至就診時間1~17h,平均98h。所有患者均進行清創(chuàng)、復位、固定處理,其中保守治療者234例,手術治療者127例。
1.2 康復治療
1.2.1 早期康復治療:在外傷后3周內外傷病理改變以組織滲出為主,臨床上肢體疼痛、腫脹、喪失運動功能??祻椭委煹闹饕饔冒ù龠M肌肉收縮作用的恢復,改善患肢的血液、淋巴液循環(huán),促進血腫、炎癥滲出和壞死組織的吸收,防止粘連等,同時應注意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積極訓練,防止合并癥的發(fā)生。
1.2.1.1 患肢肌肉等長收縮:骨折復位固定后應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早期即應開始石膏固定中患肢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以恢復肌肉的活動,每日訓練3次,每次訓練量以不引起肌肉過勞為度,訓練時間一般約5~10分鐘。
1.2.1.2 患肢非固定關節(jié)主動及被動關節(jié)活動訓練:傷后第2天即可開始患肢未被石膏固定的關節(jié)活動,活動訓練至少每日3次,每次訓練時間約5~10分鐘。注意應逐漸增加活動量,避免影響骨斷端的穩(wěn)定性。尤其要加強易發(fā)生攣縮關節(jié)的訓練活動,如肩關節(jié)外展、外旋,掌指關節(jié)屈伸以及踝關節(jié)背屈等活動[2]。
1.2.1.3 健肢正?;顒佑柧?對健側肢體和軀干,應盡可能保持其正?;顒?,盡量早起離床活動或在床上坐肢體活動的操練,以改善全身狀況,防止臥床綜合征的發(fā)生。
1.2.1.4 理療: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溫熱療法、超短波療法和低頻率磁場療法、超聲波療法等,并付諸采用向心性手法按摩。
2 結果
本組361例患者經過上述治療及康復鍛煉后,無傷口感染病例發(fā)生,3周內傷口愈合343例,占95.0%,其中I期愈合297例,II期愈合46例;患者住院時間23~71d,平均46.5d,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對出院后患者均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觀察,其中357例患者均康復良好,無后遺癥發(fā)生,肢體功能恢復滿意,可以從事正常體力勞動及負重行走;3例患者發(fā)生延遲愈合,1例患者發(fā)生骨不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整體康復治療效果理想。
3 討論
四肢骨折經過復位、固定或手術后,至臨床愈合一般需要一至數(shù)月。在此期間,患肢關節(jié)正常運動受到限制,肌肉發(fā)生廢用性萎縮、肌張力下降,由于長期制動可導致骨質疏松、關節(jié)僵硬。長期臥床還可以發(fā)生血栓形成、便秘、尿路感染等并發(fā)癥。因此,及時進行相應階段的康復期治療和功能鍛煉十分重要。
復位、固定和康復鍛煉是治療骨折的三大原則,三者相輔相成。整復和固定為骨折愈合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但骨折能否迅速愈合,關鍵在于康復期的活動和功能鍛煉??祻湾憻捒梢源龠M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骨折的愈合,由于開放性骨折常常伴有出血、腫脹及外固定,這就造成了局部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不良。在骨折整復固定之后,及時地進行肢體的功能鍛煉,可以發(fā)揮肌肉對血液循環(huán)的“水泵”作用,保證骨折在愈合過程中有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加速骨折的愈合[3]??祻椭委熆梢栽鰪姶x,提高骨質修復能力。在骨折之后,肢體固定不動,骨鈣與體液鈣及血鈣之間的交換發(fā)生負平衡,骨質中鈣的大量缺失,逐漸導致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尤其多見于老年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可以促進骨質代謝,提高骨組織的修復能力。另外,進行骨折康復期的治療和鍛煉可以預防或減輕關節(jié)粘連和關節(jié)僵硬,減少治療后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四肢開放性骨折的早期康復措施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在整復及固定基礎上應用其他治療手段,這種綜合性的康復措施具有消除腫脹、加強血液循環(huán)、促進愈合的良好治療效果。對患者及時進行康復功能鍛煉,可以為骨折的愈合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4]。這一階段的主要治療措施包括自主運動、被動運動、肢體重力作用的運用等,在此功能鍛煉期間應注意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密切配合,注意保證骨折部位固定的條件下進行,功能鍛煉應以恢復肢體的固有生理功能位中心,上肢以增加手的握力為主,下肢以增加負重步行能力為主。在晚期康復治療中應以促進肢體肌力恢復和擴大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主要目的,可通過活動患者肢體關節(jié)及助力運動來改善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并鼓勵患者多進行主動運動及步行來提高肌力恢復水平。文中本組患者通過分階段的康復治療減少了治療后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肢體康復效果,康復治療效果十分理想。
參考文獻
[1] 李秀娟,孫艷華.四肢開放性骨折的中西醫(yī)結合康復護理[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16(1):154-155
[2] 陳雄,尚永軍.四肢開放性骨折延期內固定治療的臨床評價[J].臨床醫(yī)學工程,2009,23(4):27-28
篇8
[關鍵詞] 腰椎 爆裂骨折 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 R274.3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種嚴重的脊柱損傷,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盡早手術治療可解除對脊髓的壓迫,恢復椎管內徑,重建脊柱的穩(wěn)定性。經后路減壓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結合植骨融合術,不僅起到了早期支撐固定的作用,同時減少了內固定的應力,防止后期的內固定松動和矯正度丟失,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腰椎爆裂骨折51例,均采用經后路減壓植骨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術后分期進行康復訓練,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本組51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齡25-54歲,平均年齡35.7歲。 致傷因素:交通事故27例,高處墜落21例,重物砸傷3例。受傷部位: L119例,L221例,L39例,L42例。脊髓損傷學會(ASIA)分級;A級,2例,B級12例,C級18例,D級16例,E級3例。
2術后康復訓練
2.1術后早期(0-4周)
2.1.1預防早期并發(fā)癥的康復指導術后平臥24小時預防刀口血腫,同時進行雙下肢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5、6回,間隔5到十分鐘。待麻醉消失后即進行雙下肢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十組/日,5-10 回/組,以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指導直腿抬高運動3次/日,3次/組,抬高角度30°逐漸增加角度和抬高時間直至抬高70°以上,以預防神經纖維粘連。術后24小時協(xié)助患者平衡翻身預防褥瘡發(fā)生。截癱患者被動完成上述訓練。
2.1.2增加肌肉力量和四肢各關節(jié)活動度的訓練術后第一天開始指導進行四肢肌肉的靜力收縮運動和各關節(jié)屈伸運動,如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運動。術后一周加強四肢各關節(jié)活動康復訓練,如肩、髖關節(jié)外展內收運動。術后二周進行腹背肌靜力收縮運動,如雙手拉吊環(huán)做引體向上運動。上述功能鍛煉均在腰椎不負重,椎體各關節(jié)不活動下進行。
2.2術后中期(5周-12周)在鞏固和加強早期康復訓練的基礎上指導患者進行治療性的站立,步行訓練,維持脊柱、骨盆、下肢的應力負荷防止骨脫鈣。方法:患者先戴腰圍俯臥于床上,然后上肢支撐跪于床邊慢慢退下床,起身站起。逐步進行站立平衡練習,步行練習。上床方法則采取“爬上床”的方法。
2.3術后后期(13周-1年)X線復查顯示骨塊達到骨融性后進行以下康復訓練:
(1)腰背肌的鍛煉方法:
①挺胸法:患者仰臥,用雙肘支撐胸部,使腰背部懸空。
②五點支撐法;患者仰臥,用頭部、雙肘和雙足支撐全身,使背部盡量懸空后伸;
③三點支撐法:雙臂置于胸前,以頭及雙足撐在床上而全身騰空后伸;
④四點支撐法:以雙足撐在床上,全身騰空呈一拱橋狀;
⑤背伸法:患者仰臥,抬頭,胸部離開床面,雙上肢向背后伸,兩膝伸直從床上抬起兩腿。上述方法應逐步進行,以患者能耐受為限度,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猛。
(2)功能性步行訓練 方法:可做起下床進行家中活動,術后16周取下腰圍進行戶外活動,應避免久坐,腰部劇烈運動。截癱患者此期逐步離床坐輪椅繼續(xù)康復訓練。
二、結果
本組病例均獲10-24個月(平均13個月)隨訪。1例患者術后8個月出現(xiàn)螺釘松動,主要因過早負重有關。51例患者均達良好骨性愈合,其中2例截癱患者借助輪椅恢復部分生活自理,49例不完全脊髓損傷患者術后按ASIA損傷分級平均提高
1-2級(見表Ⅰ)。
三、討論
腰椎骨折分為單純壓縮性骨折和爆裂骨折。單純壓縮性骨折多采用非手術治療。要求手術早期進行腰背肌鍛煉。而爆裂性骨折由于手術相對復雜,骨性愈合時期長,術后的康復訓練則是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正確的康復訓練指導是造成植骨塊移位,內固定物松動,腰背肌萎縮的主要原因。隨著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不僅僅是醫(yī)囑的執(zhí)行者,病情的觀察者,更是康復訓練的指導者,健康行為的促進者。為患者制定并指導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康復訓練方案是手術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全面履行護士職責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費俊梁,王黎明,蔣純志,王大林.椎弓根螺釘固定結合可注射型人工治療嚴重腰椎爆
裂性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8,3:10•3.
[2] Marino RJ.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ds for neuroagiral classfic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5th.ed.chicago.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2000
篇9
[關鍵詞] 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骨折不愈合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1(2008)11(b)-143-02
股骨干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骨折之一,約占全身骨折的6%[1,2]。手術內固定是臨床主要治療手段,骨折不愈合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將嚴重影響患肢功能。筆者對1995~2007年在我院治療的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不愈合病例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骨折不愈合的發(fā)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995~2007年,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不愈合病例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26~69歲,平均38.2歲;病程8~23個月。本組患者入院前均有手術史,其中,13例為外院手術患者,8例為我院手術患者。
本次手術前所有病例根據X線表現(xiàn)分為肥大型和萎縮型[1],其中,17例為肥大型,4例為萎縮型。所有病例均存在局部壓痛、異?;顒雍凸δ苷系K。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重新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和自體骨植骨。在取出原固定物和清理骨折斷端時,盡可能地保留骨質和軟組織;在復位時力求嚴格解剖復位;將加壓鋼板準確地固定在張力側;根據骨質情況予以周圍植骨或嵌入植骨。
1.3 療效評價
優(yōu):局部無壓痛和異?;顒樱丘枧c皮質骨融合,骨折線消失,可負重活動;良:局部無壓痛和異?;顒?,骨痂跨越骨折斷端,仍可見骨折線,可部分負重活動;可:局部壓痛存在,但無異?;顒樱梢娒黠@骨痂形成。
2 結果
對所有病例進行隨訪,隨訪時間最短6個月,最長16個月,平均12.3個月。臨床效果:優(yōu)10例,良9例,可2例。
3 討論
帶鎖髓內釘技術不斷完善,已逐漸成為臨床首選治療骨折的方法,但鋼板內固定由于適應證廣泛、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等原因仍是臨床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影響骨折不愈合的因素有許多,本文僅探討涉及臨床治療過程中影響骨折不愈合的因素。通過本組病例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治療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個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3.1 內固定不牢固
包括鋼板的長度不足、螺絲釘數(shù)目和長度不夠等,不能使骨折端緊密貼附達到穩(wěn)固的固定。鋼板長度至少為骨折端長軸的5倍,遠近端分別應有至少4枚穿透兩層皮質的螺釘[3]。本組病例中,鋼板長度不足7例,螺釘數(shù)目不夠6例,螺釘長度不足8例,還有2例使用非加壓鋼板。內固定不牢固可能是造成本組病例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3.2 鋼板的位置不正確
股骨的張力側為股骨外側偏后,如果沒有將鋼板置于股骨的張力側,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骨折端的張力,致使骨端分離,最終導致鋼板疲勞折斷。本組病例中有8例將鋼板固定于股骨的前外側,甚至是股骨的前側,而沒有將鋼板固定于張力側,可能是造成內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的又一原因。鋼板位置如置于前側,同時還會增加螺釘損傷股骨嵴處的滋養(yǎng)血管的機會,進而影響骨折端的血液供應。
3.3 植骨問題
植骨是公認的促進骨折愈合可靠的方法[4],尤其是對于原始有骨缺損的病例。植骨可以起到“橋接”作用,引導新生的細胞通過骨折部達到愈合。此外,移植骨還可以提供成骨細胞和鈣質,對宿主骨也可起到刺激成骨功能的作用。本組病例初次手術均未行植骨,因此可能是導致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的又一原因。
3.4 不合理的功能鍛煉和負重練習
任何部位的骨折都會造成肌肉損傷,如果缺少及時的功能鍛煉,必然引起肌肉攣縮、纖維增生、粘連,嚴重影響膝關節(jié)的功能。因此,應盡早進行無痛的主動活動,但應避免過早負重,禁止一切使骨折端產生剪力、成角及扭轉應力的活動。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固定時間、骨端愈合進展等因素,適時進行功能鍛煉。負重的時間取決于骨折愈合情況,只有通過臨床和X線證實的情況下,才能完全負重。骨折愈合和內固定失效實際上是一個競賽過程,若骨折在內固定失效之前已愈合,那么就不會發(fā)生內固定失效,因此必須要明確“骨質必須保護內固定”這一概念[3]。本組病例中膝關節(jié)屈曲<90°有8例,可能與沒有早期功能鍛煉有關。不適當負重練習也會在骨端產生應力,引起內固定松動、失效,進而影響骨折愈合。
3.5 如何正確判斷骨折延遲愈合和骨折不愈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骨折愈合
內固定并不能縮短骨折愈合的時間,新鮮股骨骨折愈合大約需4個月的時間,臨床上通常認為愈合時間超過6~10個月就可以診斷骨折不愈合,但骨折愈合時間長短因個體差異和損傷的嚴重程度有很大差別,簡單的閉合骨折可能為3個月,復雜的開放骨折可能為6個月或1年,甚至更長。因此,在判斷骨折愈合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必須綜合考慮臨床依據和愈合時間,不能僅憑愈合時間長短來判定骨折不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個自然機體修復過程,任何干擾因素都會影響骨折修復的正常進行。要辨證地應用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對待復位、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個主要治療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解剖復位為骨折斷端的接觸和穩(wěn)定提供了條件,牢固的固定可以保持整復后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是愈合的基礎,早期、無痛、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骨折的修復。在骨折治療過程中,需要實時監(jiān)測骨折愈合的進程,制訂合理的治療康復方案,及時祛除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才能達到治療目的,盡早恢復功能。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723-740.
[2]宋貴凡.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后不愈合27例報告[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5):74.
[3]蔣協(xié)遠,翟桂華,危杰,等.鋼板治療股骨干骨折失效原因探討(附102例臨床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1995,15(9):579.
篇10
目前,國家強調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的建設和管理,如何將傳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臨床方法與現(xiàn)代管理結合在一起,是本文探討的目的。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是由西方引進的一種臨床工作模式,一種可以為患者提供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醫(yī)療護理服務、醫(yī)療管理模式,符合我國醫(yī)療保險管理的部分理念。近幾年,只在我國剛剛在部分地區(qū)試行,范疇基本在手術科室應用。
現(xiàn)將臨床路徑管理模式應用于中醫(yī)傳統(tǒng)技術在臨床應用尚未見報道,我們僅作為新的嘗試觀察住院患者20例,匯報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17歲,平均37歲;包括克雷式骨折5例,肱骨外科頸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3例,三踝骨折合并脛距關節(jié)半脫位3例,前臂單、雙骨折5例。
病例入選標準:閉合性四肢骨折病人,拒絕手術治療,排除可疑失血性休克、骨筋膜室綜合征,局部高度腫脹者。
治療方法:①手法:手法整復,夾板固定。②用藥:內服三七活血膠囊、接骨丹、壯筋續(xù)骨丹;外用消炎止痛膏。③骨科康復訓練:肌力訓練、關節(jié)功能訓練。
治療流程:住院治療3~5周,手法整復次數(shù)不超過4次,第1周口服三七活血膠囊,外用消炎止痛膏,每3天調換1次,換3次即可;第2~4周口服接骨丹,開始康復訓練;第5周口服壯筋續(xù)骨丹3周。
結 果
本組病例平均住院時間3周,費用平均3000元人民幣,全部臨床治愈(出院后康復訓練及復診未計在內)。
討 論
骨折是人們日常損傷性疾病中比較嚴重的病癥,它可由于生活損傷、交通損傷、工業(yè)損傷、農業(yè)損傷、運動損傷、災害損傷、戰(zhàn)爭損傷等因素造成。
骨折的治療比較復雜,療程也比較長。其治療方法眾多,但可歸納為兩大體系:西醫(yī)骨科一般采用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或手術切開復位+ 鋼板螺絲釘內固定,一般不用藥物作輔助治療;中醫(yī)骨傷科主要是采用手法復位+夾板局部固定+中藥外敷內服+及時功能鍛煉。
中醫(yī)學對骨折的治療,根據文獻記載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在20世紀60年代初,已總結出一套較為完整和科學的閉合骨折三期分治理論與方法,對指導臨床有其積極作用。骨折三期的劃分,一般認為骨折開始的2周左右為初期,此時損傷局部瘀血凝結,腫脹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劑;2~4周時間為中期,這時瘀化腫退,骨折斷端已初步連接,治宜接骨續(xù)筋,和營通絡;骨折4周直至愈合為后期,這階段治宜補氣養(yǎng)血,補益肝腎。此骨折三期分治,雖有一定的原則性與規(guī)律性,也有其靈活性,不能拘泥不變,還要根據人體的差異而不同,如體質的強弱、骨折的部位等因素而考慮辨證施治。此骨折三期分治學說與骨折愈合機制的“瘀祛、新生、骨合”也完全一致。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骨折愈合整個過程是持續(xù)的和漸進的,一般可分為血腫機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這與中醫(yī)骨折三期分治的學說也相吻合。
近年來,中醫(yī)手法治療閉合性四肢骨折的狀況不佳,臨床使用率持續(xù)降低,甚至很多年輕骨科醫(yī)生已不會運用手法復位技術。一時間面對骨折治療似乎只能采用手術方法治療了。這種情況,一方面源于患者對解剖復位、功能性復位的理解差異,迫使醫(yī)生更愿采用手術治療以達到解剖復位的效果;另一方面,源于醫(yī)療市場的變化,醫(yī)院和醫(yī)生更加追求經濟效益,過多采用手術治療方案。再者就是傳統(tǒng)技術流失、失傳,“手摸心會”、“端提擠按”等等傳統(tǒng)技法在大型醫(yī)院已很少有醫(yī)生使用了。為了弘揚中醫(yī)治療技術,我們通過運用現(xiàn)代管理流程實踐,結合傳統(tǒng)技術運用,本組病例治療療效確切、費用低廉、療程短、護理治療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可以作為該病種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案。
臨床路徑作為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保證、維持和改善醫(yī)院的醫(yī)療質量,進行醫(yī)療質量的正確評價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出規(guī)范的護理時間表,即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為縱軸的日程計劃表。突出醫(yī)護之間新的合作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為醫(yī)療管理者、計劃機構、醫(yī)院和臨床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1]。它以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費用為顯著特征,具有規(guī)范診療行為、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貫徹整體護理、提高醫(yī)療效益-成本比例等重要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yī)院經營、管理等理念。同時,它提供了多專業(yè)協(xié)作的工作模式,促進了醫(yī)患交流,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所以,在提倡“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優(yōu)質、高效、低耗”管理的今天,研究中醫(yī)技術臨床路徑在我國醫(yī)療質量管理的應用,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臨床路徑實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2]。同時,當使用醫(yī)療保險住院的患者住院時,更加體現(xiàn)了節(jié)約國家醫(yī)療保險費用消耗,為醫(yī)療保險制度改革摸索新的醫(yī)療管理、節(jié)約費用消耗途徑,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 上一篇:精品課程建設基礎
- 下一篇:農村牧區(qū)土地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