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范文

時間:2023-06-18 10:5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

篇1

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表現(xiàn)在不同的民族、國家政治、等方面,每個文化都具有不同的優(yōu)越性和魅力,把這種文化差異作為切入點,分析對比,再體現(xiàn)在大學外語教學研究中,提高在不同國家間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

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尷尬,對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十分重要。

第一,語言文化。語言文化是最直觀差異,是跨文化交際中的主導因素[2],它作為交際工具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樣的一句話表述的方式不同,表達出來的意思就不同,例如說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問好,在平輩之間,熟人之間是以“你好”來表示問候,在長輩,職場領(lǐng)導之間則是以“您好”來表示問候,而西方人他們注重的是平等,重視的是權(quán)利與自由,在人與人的交際往來中很少拘禮,不論輩分、地位、年紀都是以“hello”表示問候,晚輩對長輩也能直呼其名。西方人在談話聊天中都是各抒己見,彼此意見不同是就會試圖說服對方,不會羞于表達。

第二,思維方式不同及生活習慣不同。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再發(fā)展成為一種社會規(guī)范,像東方人表達時含蓄委婉,總喜歡拐彎抹角,談話一般到最后才說出重點,前面都是在客套,而西方國家,他們的表達就很直接,一開始就會表明他們的重點用意,后面才會說些寒暄話。在平常的生活交流中,由于部分人時間觀念不強,很多時候給外國友人留下的是猶豫拖沓的印象,例如和朋友約在下午1點見面的話,最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在12點55到1點10分中到,習慣給自己預(yù)留幾分鐘的遲到時間;再例如,表達憤怒的方式,西方人發(fā)火寫在臉上,有氣就撒,有怒就發(fā),至少在他們看來,這還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方法,而在東方,叫“喜怒不形于色”,如果把憤怒表現(xiàn)在臉上就會顯得特不成熟,有事沒事都憋著,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異所表現(xiàn)的行為。但這只是部分人的行為表現(xiàn),而我主要談?wù)摰那疤崾菤v史積累下的文化差異,和如今的國際化接軌,這正是需要作出改變和學習的地方。

第三,價值觀的差異。價值觀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競爭意識[3],西方文化強調(diào)的是自主抗爭奮斗去實現(xiàn)自己在社會上的個人價值,為了獲得自己所需,努力拼搏擊敗對手,他們個人主義是一切行為的準則,而講究的是以和為貴,人與自然的和諧、國家與國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在傳統(tǒng)的價值觀中不鼓勵人們競爭,注重道德修養(yǎng),倡導重義輕利。中國有句古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許多孩子都很依賴父母及朋友,而使得他們自理能力都非常差,從而導致現(xiàn)在社會中出現(xiàn)一批批的啃老族。在西方,孩子只要滿十八歲成年,父母便不會再對他們負擔贍養(yǎng),他們將自己獨立選擇道路,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些例子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現(xiàn)象,只在此說明價值觀的差異。

三、大學外語教學

為什么要了解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只是為了閱讀?不是的,是先通過了解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再通過大學外語教學這個平臺促進學習而獲得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一,跨文化交際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體現(xiàn)??缥幕浑H實際上就是指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一個交流過程,現(xiàn)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已經(jīng)日益顯著,而且在經(jīng)濟、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你不了解研究各國的交際文化差異,不注重它的存在,就很難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作為大學外語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就更應(yīng)該去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使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同,了解不同,再學習它們的不同,做到這點,首先要打好堅實語言基礎(chǔ),嚴格的訓練聽、說、讀、寫,可以讓學生們情景角色扮演使用跨文化交際,例如,生日聚會、外出購物、初次見面等情景,教師就可以在旁幫他們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使學生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的優(yōu)勢,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由單一的語言表達延伸到行為表達,并能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表達能力。

第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認知、理解、邏輯、思維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大學外語教學的方式也應(yīng)該有所不同,以學生為中心,針對教育目的和目標群體的不同進行培養(yǎng),首先要求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語言功底、交際能力等,再利用教材內(nèi)容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yīng)的拓展訓練,使學生掌握文化沖突和差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

四、結(jié)束語

篇2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交往越來越密切。國際間的交往對于豐富我們的視野,擴大國家間的經(jīng)濟利益是非常好的機會。而在國家之間的交往中,文化沖突漸漸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文化碰撞造成的誤解和沖突屢見不鮮,有的甚至會嚴重影響國家間的交往。因此,我們十分有必要找出其深層次的原因,相應(yīng)的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來培養(yǎng)跨文化交往的能力,以避免文化的沖突。

關(guān)鍵詞:

跨文化交往;文化差異;文化沖突

隨著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地深入與擴大,國際間的交往活動日益頻繁。不同的國家因為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導致了文化差異。而在國際交往中,文化碰撞時不可避免的。經(jīng)濟全球化不僅帶給世界各種經(jīng)濟文化交流,讓世界各國與時俱進,但同時其所帶來的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沖突也是一大難題。我們在和不同國家進行跨文化交往時,面對的不再僅僅是不同語言的交流,同時還是不同國家文化,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交流與碰撞。想要解決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跨文化交往問題,我們必須追根溯源,找到其根源所在,對癥下藥,才能在以后的跨文化交往中立于不敗之地。并讓以后的每次的跨文化交往變得簡單輕松。

一、中西方文化中常見的文化差異

(一)問候語。中國人在見面的時候,經(jīng)常會問“你吃了么?”“上哪去?”等,以表示關(guān)心和關(guān)系親厚。而西方人則經(jīng)常是“Hel-lo”“Goodmorning”“Howdoyoudo?”等一系列客套語。西方人的隱私意識比較強烈,因此在面對中國人關(guān)心式問候,經(jīng)常感到奇怪和侵犯感。他們會想,你是警察么?憑什么問我要去哪里?而中國是的關(guān)心,吃了么,則是由于中國特殊的文化背景所決定的,中國屬于內(nèi)陸國家,早起土地開發(fā)較早,而且人口眾多,競爭激烈,人們經(jīng)常處于溫飽線上,因此見面會問吃沒吃過表示關(guān)心,由此流傳下來。

(二)時間觀。西方人非常有時間觀,他們珍惜時間,因而會為時間做精心安排,有守時按時的好習慣。西方拜訪某人的時候,必須事先預(yù)約或通知,表明拜訪的目的,時間等。他們守時的同時,他們也非常討厭別人的不守時。而中國人則沒有這樣強烈的時間觀念,因此在時間上有很大的隨意性。同時,中國也有精彩總在最后,因此喜歡遲一些到達約定場所。因而面對遲到中國人相對會寬容許多,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

(三)贊揚應(yīng)答。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更加直接,中國人則更多委婉。因此西方人的表達方式也更加直接,中國人則偏向委婉含蓄。與西方人交往時,中國人往往會驚異于西方人的直白,認為他們非常張揚和猖狂。而西方人則認為中國人時常貶低自己,過于謙虛,反復否認。最常用的例子就是,外國人夸中國人的妻子漂亮時,中國人謙虛地回答“Where,where”外國人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Everywhere”?!断哺芬粫幸灿校斄侄喽顺鲎约壕淖龅牟藭r,故作謙虛地說“不太好請嘗嘗”。女兒魏芙麗的丈夫則認真聽了,嘗了并給出了意見。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

(一)地理環(huán)境。中國一直是內(nèi)陸國,因此農(nóng)業(yè)發(fā)達,中國人對于土地有著十分熱烈的情懷和依賴。中國許多適宜耕種的土地開發(fā)較早,且人口眾多,使得基于生存的競爭激烈。因此,單獨的力量很難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從而形成了以家族為中心的家庭結(jié)構(gòu)。這樣家族觀念是中國最為主要的社會文化觀念。所以大家長在家族中也會相應(yīng)的有著一定的話語權(quán)。而西方是海洋文化,依靠打魚探險來生存,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西方人的獨立和冒險精神。西方的生存競爭并沒有這么激烈,因而更注重精神層面的發(fā)展,把自由平等博愛獨立奉為圭臬。

(二)社會結(jié)構(gòu)。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小農(nóng)經(jīng)濟是其社會國家建設(shè)的基礎(chǔ),因此容易形成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政權(quán),國家更為緊密,更有凝聚力。儒家文化繼而為統(tǒng)治者服務(wù),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儒家信奉“禮”,提倡克己復禮,這對于后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而西方的海洋文明,使得西方人尊崇自然主義,提倡人性。他們早期歷史的政權(quán)建立也是從選舉制開始。從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到現(xiàn)今西方哲學,西方人有一種天生的樂天精神,因此西方人更多的表現(xiàn)為開放樂觀。西方的哲學價值更多的是表現(xiàn)為尚知好崇理。

三、中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

(一)價值觀。中國人的家族觀念和內(nèi)陸國,使得中國人對于土地的依賴特別嚴重,不喜歡遷徙,注重安穩(wěn)。家族觀念強所帶來的是,禍福相依,死生相依的意識。一個人的榮耀是全家族的榮耀,一個人受辱則是全家族的恥辱。這就是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西方人的價值觀更多的是個人,每個人只要管好自己,保證自己的生存,并不需要照顧所謂的“家族”。西方的價值觀是以利己為核心,以實現(xiàn)個人利益,維護個人利益為出點和落腳點,之后調(diào)節(jié)支配各種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許多西方富翁選擇將個人財富捐贈給他人,其實也是一種,自己確實沒地方用,借此來實現(xiàn)個人自身價值。

(二)人際關(guān)系。中國是典型的人情社會,中國人注重感情和群體,一旦把你擴充進自己的朋友圈內(nèi),中國人就會試著將一定的便利和利益偏向朋友圈。因為所謂的情感聯(lián)系,導致了中國的人情社會。中國古代也出現(xiàn)過,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現(xiàn)象。而西方卻在意絕對的公平,甚少考慮情感因素,只要你有利于我我就可以向你拋去橄欖枝。他們嚴格地按照規(guī)則法制辦事,雖然他們也交際廣泛,但絕對不會出現(xiàn)偏袒“熟人”的現(xiàn)象,絕對公私分明。他們不會向中國人那樣把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當成一種獲取利益的手段。

四、結(jié)語

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大量的差異和沖突,但這些沖突只是暫時的,文化沖突是可融合的。只要抓住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往中避免文化禁忌,迎合文化,,那么就能消除文化沖突在跨文化交往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促進跨文化交往。

參考文獻:

[1]許力生.跨語言研究的跨文化視野[M].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一、價值取向中西方民族的價值取向

差異最主要表現(xiàn)在西方崇尚個人主義、追求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而中華民族強調(diào)集體主義、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諧。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包含尊重隱私、征服自然、尊重他人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等特征。這些價值觀念差異也體現(xiàn)在旅游跨文化交際中,如西方人的隱私觀念很強。他們在交往時不喜歡別人插手自己的事情,在中國,酒店服務(wù)人員認為出入客人房間打掃衛(wèi)生、整理內(nèi)務(wù)是她們的職責所在,不必征求客人的同意;而在英語語言國家,所住宿的旅店就是客人的臨時地盤,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酒店工作人員未經(jīng)許可是不能進入他們的臨時領(lǐng)地。在導游服務(wù)中,為了雙方很好的合作,中國的導游會時常提醒游客能做和必須做的事,這些在外國人看來是侵犯了個人隱私。對游客提出的“請不要翻越”等建議和勸告,中國人認為導游責任心強,可西方人看來,這是在干涉?zhèn)€人自由。

二、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是指人們按照一定的思維編碼和程序來進行思考的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人們對外界的認知也是不同的,其思維模式也必然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人歸納性、模糊性和直覺性的思維模式在旅游跨文化交際時對于旅游文本的布局、文字的風格等方面的表達得淋漓精致,如頻繁使用“將近、大概”等模糊概念的描述或使用形容詞和各種修辭手法來渲染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和風俗等。而這些華麗的文風和辭藻往往讓西方游客云里霧云、“美”不忍睹。而演繹性、推理性和直線性的西方思維則在旅游文本中主要注重景點地貌特征、旅游服務(wù)、旅游景點的獨特性等諸方面的信息傳遞,很少使用修辭、對比和夸張等手法來宣傳風情地貌。

三、社會行為規(guī)范

行為規(guī)范是交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完成有效交際的重要保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具有不同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因此在交際時,對同一交際行為的認識、解釋和判斷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彼此產(chǎn)生誤解和沖突也是常有發(fā)生?!把劬κ切撵`的窗戶”,目光接觸在人的交際中發(fā)揮著信息傳遞的作用。中國人在交流時不能一直直視對方,認為直視對方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而西方人卻認為東張西望、躲避對方眼神是忽視對方或者不尊重對方。

四、旅游跨文化交際應(yīng)采取的策略

(一)了解跨文化知識,培養(yǎng)旅游從業(yè)人員跨文化意識

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充分了解對方是有效溝通的基礎(chǔ),人們所具有的文化知識越豐富,對其他文化了解越深刻,也就越能夠更好地預(yù)測他人的言行;熟悉雙方的文化差異,才能預(yù)見并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文化沖突。旅游者事先應(yīng)了解目的地國風俗民情,但更重要的是旅游從業(yè)人員應(yīng)了解客源國的文化背景和交流禁忌,運用各種技巧更好地與旅游者進行有效交流。

(二)對比跨文化表現(xiàn),提高旅游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通過對中西方的問候語、生活方式、思維與觀念、言語和非言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對比,進一步了解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具體體現(xiàn)。通過文化對比,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才能深刻感悟本土文化與客源國文化之間的異同,為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提高有力的保障;通過跨文化對比,加強外國文化知識的學習,傳播本國文化,進行得體的跨文化交際。

(三)認同跨文化價值觀,迎合國際旅游者的消費心理需求

篇4

[關(guān)鍵詞]跨文化交際 送禮 差異 原因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9-0024-02

前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交通工具以及通訊手段的不斷進步,各國政府間的交往不斷深入,各族人民之間的往來越來越頻繁??缥幕浑H已經(jīng)成為21世紀的一個突出特征??缥幕浑H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胡文仲,2012)然而,由于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發(fā)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出現(xiàn),人們在從事跨文化交際時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時會產(chǎn)生文化沖突。送禮行為從古至今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在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的今天,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的送禮已經(jīng)成為跨文化交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禮物不僅能夠有效化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時所產(chǎn)生的誤解、摩擦,還可以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但是,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不同國家禮品饋贈習俗不盡相同?;谶@樣的一個背景,本文從跨文化交際著手,對比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四大差異,分析造成差異的根源,從而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一、差異對比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送禮都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但是文化背景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送禮文化。本節(jié)從四個方面論述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差異,分別為送禮內(nèi)容、目的、方式以及禁忌。

(一)送禮內(nèi)容

在中國,送禮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人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贝蠖鄶?shù)中國人不善于在公共場表達情感,所以禮物自然而然成為表達情感的載體。禮物是一種表達某種特殊愿望、傳遞某種特殊信息的方式。談到送禮,中國人非常講究禮物的價值,重視禮物的檔次。通常來說,禮物越貴重就說明越尊重以及喜愛對方。逢年過節(jié),各式包裝精美的禮品成為人們送禮的首選?!澳貌怀鍪帧边@四個字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然而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禮品的價值遠遠不及禮品所包含的意義重要。中國有句俗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边@句話對英美人來說最合適不過了。(林大津,1996)送給對方太貴重的禮物,有賄賂之嫌,往往會給對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西方國家,人們避免贈送貴重的禮品。在美國,旅游時購買的一面小國旗或者鮮花都是備受青睞的禮物。在法國,鮮花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是友誼的象征。此外,對于中國人來說,婚禮、新生嬰兒滿月等活動,以金錢作為禮物是再平常不過了。但是,這樣的送禮方式在西方國家是很少見的。

(二)送禮目的

中西方國家在送禮目的上存在顯著的差異。一般來說,中國人送禮的目的性要比西方國家強。朋友間的互贈禮物是為了增進友誼;父母給孩子贈送禮物是為了深化家庭關(guān)系;丈夫給妻子送禮是為了升華愛情;職員給上司送禮是為了鞏固個人關(guān)系。旅游時,當我們的行李超重時,我們往往事先給工作人員贈送一份小禮物,以期順利通關(guān)。需要尋求幫助時,我們傾向于事先送禮來獲得幫助。對于西方人來說,他們注重的是送禮這一行為本身以及禮物的象征意義。他們往往會在獲得幫助之后贈送禮物,以此來表達誠摯的謝意。

(三)送禮方式

送禮方式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不同體現(xiàn)。在中國,在公眾場合送禮是不合適的,因為這會讓別人覺得你在行賄。凡是送禮,必須是親自送出,否則對方會生氣,認為你看不起他。送禮時,盡管禮物很貴重,中國人還是會說:“區(qū)區(qū)薄禮,不值一提?!笔盏蕉Y物時,中國人往往先拒絕,在送禮者的堅持下才會最終收下禮物,并把禮物放在一邊。在西方,送禮通常是在公共場合進行。收到禮物時,西方人會當場打開,并對禮物大贊一番。

(四)送禮禁忌

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雙方應(yīng)該注意不同國家的送禮禁忌,否則很容易導致誤解以及文化沖突。在中國送禮要避免以下忌諱。首先,注意禮品的含義。中國人送禮忌諱送“鐘”,因為“鐘”與“終”同音。除非你能確定對方不忌諱,要不最好就是避免送“鐘”作為禮物。其次,注意禮品的顏色。在西方國家,白色與黑色常常與葬禮聯(lián)系在一起,被認為晦氣,因此不要用這兩種顏色去包裝禮物。最后,注意禮品的數(shù)量。雙數(shù)在中國是吉利的象征,單數(shù)則蘊含著孤獨與分離,所以送禮要送雙數(shù)。在西方,送禮最大的忌諱是禮物過于貴重。在商業(yè)交往中,帶有公司商標的禮物給人一種不真誠的感覺。送花時,尤其需要注意花的數(shù)量,因為雙數(shù)在西方人看來是不吉利的。帶有數(shù)字13的禮物也是不受歡迎的,人們把它和厄運聯(lián)系在一起。在法國,黃色的花還意味著不誠實。

二、原因分析

上節(jié)已經(jīng)對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差異進行了論述,本節(jié)將重點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

(一)文化起源

幾千年來,儒家文化在中國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備受推崇。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在中國傳統(tǒng)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中,“禮”是中國儒家思想最為推崇的一項美德。(杜晶鑫,2012)中國人重“禮”,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儒家思想的深厚影響在送禮內(nèi)容和送禮方式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中國人看重面子,收到禮物時,總會先拒絕一番;由于顧及對方面子,受禮者不會當著對方把禮物打開,而是先放在一邊。在送禮內(nèi)容上,中國人講究禮物價值,太便宜的禮品總感覺拿不出手。在西方,情況卻并非如此。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臘和羅馬文化。西方哲學和宗教里沒有“仁”和“禮”。西方人自立和外向。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自立自強,所以太貴重的禮物在西方并不受歡迎,反而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二)

在中國,佛教是主流宗教,其次是道教。中國人之所以信佛,是因為他們習慣寄托美好愿望于佛身上,祈求借助神靈的力量去實現(xiàn)愿望。由于深受佛教的影響,中國人在送禮時也寄托了個人的期望。例如,嬰兒誕生時,親戚朋友們常常贈予新生嬰兒一副金或銀鐲子,希望嬰兒健康成長、長命百歲。對中國人而言,鐲子是快樂與長壽的象征,而偶數(shù)則意味著好事成雙?;浇淘谖鞣絿矣兄e足輕重的地位。圣誕節(jié)也因此成為了西方人最重要、最盛大的節(jié)日。對于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送禮時尤其需要注意,在包裝禮物時避免打十字架。

(三)價值觀

中西方文化的諸多差異都源自價值觀的差異?;舴蛩固┑抡J為,價值觀是“喜歡某種事態(tài)而不喜歡另一種事態(tài)的大致傾向”。(霍夫斯泰德,1980)根據(jù)他所提出的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文化維度理論,中國文化屬于集體主義文化,而西方文化則是個人主義文化的代表。在集體主義這一文化背景下,中國人注重集體利益,認為集體利益是一切活動的中心?!吧嵝〖覟榇蠹摇笔侵袊说牡湫蛯懻?。因此,中國人具有較強的集體依賴性,把他人和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力圖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在送禮時,中國人注重禮物的價值,通過送禮去建立和維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與中國文化相反,西方推崇個人主義。在生活中,西方人追求自由與人權(quán),提倡“人人生而平等”。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高于一切。這就導致了西方人在送禮時不注重禮物的檔次,而更加關(guān)注送禮行為本身以及禮物所包含的價值。一張自制的卡片、一束鮮花、一張CD都能成為心儀的禮物。也正是由于個人主義的影響,西方人送禮的目的并不是要尋求幫助,而只是表達真摯的問候與祝福。與此同時,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在西方國家下屬給上司送禮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的。

(四)風俗習慣

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以及歷史的差異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風俗習慣。在跨文化交際中,因不了解當?shù)仫L俗習慣而造成的文化誤解不勝枚舉,因此了解各國的風俗習慣對于順利交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送禮時,禮品數(shù)量的選擇值得一提。在中國送禮時要送雙數(shù)。在西方,送禮時要避諱13。在禮物顏色的選擇上也有所講究。給中國人送禮,紅色是備受喜歡的,因為在中國,紅色代表幸運,代表大吉大利。給西方人送禮,切忌用白色與黑色去包裝禮品。

三、結(jié)語

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賈玉新,2000)文化的差異,一方面構(gòu)成了我們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對跨文化交際提出了挑戰(zhàn)。在跨文化交際中,送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為文化的差異,中西方的送禮文化存在著諸多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為了達到送禮目的,有效實現(xiàn)交際,深入了解中西方送禮文化差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Geert 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SAGE Publications,1980.

[2]杜晶鑫.從送禮看中西方禮儀的文化差異[J].文化縱橫,2012.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6]劉甜甜.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看各國送禮習俗的差異[J].時代教育,2008.

篇5

一、英漢最常見的文化差異

1.稱呼用語。中國人為了表示禮貌,對陌生人也要以親屬關(guān)系稱呼。如:爺爺、奶奶、大伯妹等。對于家人、親戚的稱呼更是復雜。西方人之間,如沒有血緣關(guān)系,對男子統(tǒng)稱“Mr.”,對未婚女士統(tǒng)稱“Miss”,對已婚女士統(tǒng)稱“Mrs.”即使有血緣關(guān)系,也經(jīng)常直呼其名。

2.面對恭維。中國人對別人的恭維應(yīng)表示謙虛,否則會被認為狂妄自大。如:“你今天很漂亮?!薄皼]有,哪里有你漂亮?!庇⒄Z中對恭維一般要表示謝意,如:“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Thank you.”

3.接受禮物。中國人收到禮物時,通常會說:“還送什么禮啊?下次這樣我不高興了?!倍乙话闶欠旁谝慌?,不會當面拆開。西方人收到禮物時,一般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并連聲稱好。

“Very beautiful!I like it!Thanks!”

4.請客吃飯。中國人請客吃飯是非常隆重的,一般都會準備豐盛的美味佳肴,席間經(jīng)常給客人夾菜以示熱情,嘴上還說:家常便飯,不好意思,沒什么菜,將就著吃。西方人請客吃飯就簡單的多了,不會費太多精神,也不會幫夾菜,而是分餐。主人也不會特別熱情,吃喝由客人自便,只是說:Please help yourselfo

二、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是語用學和應(yīng)用語言學的一個新的研究領(lǐng)域。由于交際雙方分屬不同的文化系統(tǒng),隱含在語言中反映民族價值、是非標準、社會習俗、心理狀態(tài)、生活方式等文化因素也就各不相同,跨文化交際常發(fā)生沖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相互交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最易犯的一個毛病是誤以為對方與自己沒有什么兩樣。一旦發(fā)現(xiàn)對方的行為與自己的預(yù)期相差很遠就會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在實際中我們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跨文化交際參與者在交際中從各個方面尊重了差異,但是不但沒有使交際順利進行,反而引起了另外的問題。比如,一位中國教授到外教家里做客,進門以后。外教問教授是否要喝點什么,教授并不渴,回答說不用了。外教以為他是客氣,幾次要教授喝點什么,教授一再謝絕。外教說:“你們說‘不’的時候是希望對方能夠再一次提出來。沒關(guān)系,喝吧!”教授回答說:“你們說‘不’的時候,就代表直接拒絕了。我不是客氣?!?/p>

顯然,在上面的情景中,交際的障礙并不在于對文化差異的忽視,相反,甚至可以說正是雙方對彼此文化差異的重視反而導致了問題的產(chǎn)生??梢?,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要求我們不但要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還要求我們了解文化差異在交際中的作用機制。

三、中英語言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機制

1.文化負遷移。文化負遷移是指由文化差異而引起的文化干擾,它表現(xiàn)在跨文化交際中,就是指人們下意識地用有別于目的語的母語文化準則和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為標準來評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負遷移往往會導致交際障礙、交際誤解,甚至會因此結(jié)下仇怨,主要是因為母語文化根深蒂固,人從一出生便開始接受本族文化的熏陶,本族文化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所思所為。胡文仲認為“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加嚴重,因為前者容易造成外國人與中國人之間感情上的不愉快”。

下面的例子就比較典型的體現(xiàn)了文化負遷移:一位30來歲的中國女教師邀請了一位比自己年長的女外教到自己家里來吃飯。外教按門鈴后,中國女教師的6歲的女兒開了門,并且向外教問好:“Goodmorning,Aunt”“不對,不能叫阿姨,比媽媽年紀大的要叫奶奶,Granny.”媽媽連忙糾正說?!安灰心棠?。就叫我阿姨好了?!蓖饨绦χf?!安恍校恍?,要尊敬長輩,叫奶奶?!蓖饨虈烂C地說:“就叫我阿姨吧。我不喜歡被叫做奶奶”。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外教已經(jīng)生氣了,因為她不喜歡別人說自己老。中國人和英美國家的人對待年齡問題的態(tài)度不同。中國人覺得“老”是一件好事,喜歡用“老”來尊稱他人。如“李老”、“老師”、“您老人家”等。而西方人認為被別人認為老了就是沒用了,需要別人的照顧,是別人的負擔。

發(fā)生文化遷移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文化差異的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文化遷移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文化遷移也可能是有意識的,這主要是由于文化中心主義。

2.文化定勢。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定勢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普遍現(xiàn)象,具有過分簡單、以偏蓋全、相對穩(wěn)定而又可變的特征,是一種文化認知上的整體性的極端觀念,各種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它在交際中不可避免,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文化定勢可能是由于過度泛化而導致,即斷言群體中的每一成員都具有整個群體的文化特征,也可能是由于忽視文化具有動態(tài)性和變遷性而引起。

人們普遍認為漢英語言在稱贊應(yīng)對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很多西方人受到文化定勢的影響,認為中國人崇尚謙虛,喜歡否定別人對自己的稱贊來顯示自己謙遜的一面,這種認識可能會引起誤解。曾經(jīng)有一位外教對我說她每次表揚中國同事Miss Li的時候,她都只是說聲謝謝,沒有一點中國人特有的謙虛。這樣的跨文化交際失敗就是文化定勢造成的。雖然很多中國人都采取謙虛的方式應(yīng)對贊揚,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一樣。由于文化定勢,該外教碰到“不謙虛”的應(yīng)對就不理解,認為那個中國同事驕傲。事實上,盡管以前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國人比較傾向于拒絕別人的稱贊,但是最近的研究結(jié)果卻表明中國人在這方面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文化定勢可能將我們的認識局限于一個或兩個凸現(xiàn)的維度,妨礙我們對其他同等重要方面的觀察,使我們對客觀存在的差異渾然不覺,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3.逆文化遷移。文化差異是導致跨文化交際出現(xiàn)障礙的主要因素,因此,盡可能全面地了解文化差異是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但是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即使非常了解對方的文化特征,也可能會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

文化差異從交際的角度來講,也就是對符號編碼或解碼規(guī)則的不一致。靜態(tài)地來看,在一次具體的交際過程中:如果雙方對對方的文化都一無所知,顯然會出現(xiàn)以己度人的情況,發(fā)生文化遷移,即在未證實A的編碼規(guī)則=B的解碼規(guī)則一致時,假定了思想1=思想2;但是如果雙方都對對方的文化很了解,并在假定對方編碼或解碼方式不變的前提下,去適應(yīng)對方,即發(fā)送者A將自己的編碼規(guī)則調(diào)整為B的,同時接受者B也將自己的解碼規(guī)則調(diào)整為A的,這樣編碼和解碼規(guī)則再一次出現(xiàn)不一致,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只有當其中的一方編碼或解碼方式不變,另一方主動適應(yīng)同時采用A或B的,或者雙方共同商定采用新的規(guī)則C時,交際才可能順利進行。

篇6

【關(guān)鍵詞】身勢語;語用特征;語境;非語言交際;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026.3

1 引言

人類交際是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的結(jié)合,非語言交際是整個交際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非語言交際指不用詞語的交際,有無聲和有聲之分。但一般說來,非語言交際多指無聲。我們的面部表情,頭部動作,坐立姿勢,手勢和身體某一部位的移動,身體的接觸,對話時的位置和距離,都在有意識無意識的發(fā)出某種信息,表達某種意識。人們就把這種非語言交際方式成為身勢語。身勢語主要包括手勢,姿態(tài),面部表情,嗓子的音質(zhì),交談?wù)咧g的距離,談話者選擇衣著打扮的方法所傳遞的信息,說話人判斷接話時機的方法等。

2 身勢語的語用特征

作為符號概念的身勢是交際和傳遞信息的符號單位,它用于傳遞信息,早已未人們所熟悉,并能自如的運用各自群體中所通用的符號勢進行交際。從話語意義的研究角度看,身勢語的語用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輔助,替代功能

身勢語伴隨話語,對話語起著補充,強調(diào)或者確定的輔助功能,他們相互依附,相互支持以取得預(yù)期良好的交際效果。身勢語與話語同時或先后進行,它能使語言表達更生動,更形象,語義信息量更大,更清楚。

由于各種原因,在許多場合人們用身勢語來替代話語,并給交際增加了特殊的表現(xiàn)力。

例如:”Pardon me, sir, will you do me a favor? Let me purchase you one of these puddings. It would give me such pleasure.”

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

“請原諒,先生,能賞我個臉嗎?讓我為您買一只布丁吧,如果您肯收下,我將不勝感激?!?/p>

他往后一跳,仿佛被什么東西蟄了一下似的,他那張布滿皺紋的臉頓時漲的通紅。

2.2 表情功能

主要是通過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者情緒,當然, 身體其他部分也可顯露這類情緒。情緒表露對言語行為起著重復,夸張,否定等作用,也可能與語言行為無關(guān)。情緒表露往往是無意識的傳達交際信息,但也可以有意識的用于交際。

2.3 適應(yīng)

這類動作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例如:握手,搓手,抓撓,整理衣服等。一般情況下,情緒越不安,這類小動作就越多或越明顯??郾亲樱嘌劬σ捕紝儆谶@類動作。

2.4 象征功能

象征性手勢往往屬普通禮節(jié),是約定俗成的。它受某種傳統(tǒng)文化的制約,為某一民族所特有,因此往往限用于某種特定文化。除了特殊手勢,象征性手勢在用法、因循性和分布上具有很大的可變性。

按昔時商業(yè)習俗,買賣人在生意談妥后常常互相擊掌(strike hands),以示成交。亙古及今在基督教會中一直流行著劃十字手勢。十字架既代表基督本身,又代表基督教信仰,所以基督教徒相信十字架具有驅(qū)趕邪魔,帶來上帝慈悲的力量。他們以劃十字來表明信仰,也以劃十字祈求上帝保佑,為自已或他人祝福。英美小孩往往一邊說“cross my heart”,一邊用手指在胸口劃十字,以表示他們說的是真話。

3 英漢身勢語的文化差異

身勢語和有聲語言一樣,也是文化的載體,一樣有著強烈的民族性,它還具有地區(qū)性、行業(yè)性、個人性等多層次的差異特點,它涉及符號學、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歷史、

民俗學、人類學、信息論等許多學科。

很多事例表明,身勢語隨文化的改變而改變。例如,在中國的南部地區(qū),突然地伸一下舌頭表示處境窘迫和自責。在,伸舌頭表示對人禮貌敬重。馬貴斯群島的居民用伸舌頭表示否定。

3.1 文化不同,身勢語的行為和含義有別。

這種區(qū)別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含義相同,行為有別。例如:表示不知道、為難、不贊成或無可奈何等含義時,中國人的習慣是搖頭或擺手,英語國家和許多西方人則喜歡聳肩。

第二,行為相同,含義有別。這是身勢語中“貌合神離”的行為,在理解和仿效中最易出問題。例如:填寫表格和選票時,中國人以打勾或畫圈表示肯定或贊同,打叉則表示否定或不同意;而英語國家則以打叉表示肯定或贊同。

3.2 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

有些身勢語在中國的文化中,一般只是表示一種含義,在別種文化中就可能表示多種不同的含義。例如:勾肩搭背挽著胳膊在中國人中視不同關(guān)系,含義各不相同:男女之間表示戀人;同性之間表示親密友好;子女對父母或年少者對年長者,挎著胳膊表示的是長少之間親密之情或子女對父母或少者對長者的關(guān)心、幫助或尊敬。在英語國家這一動作則一般只存在于夫妻戀人或青年異性朋友之間,多與性或戀情有關(guān)。

3.3 此有彼無或此無彼有

有許多身勢語只存在于一種或某些文化之中,在其它文化中卻不存在。例如:英語國家的人有不斷轉(zhuǎn)動手上戒指的身勢動作,其含義是情緒緊張或不安。許多港臺人現(xiàn)在也有這一習慣。中國大陸人如果做這一動作,別人會以為他在顯富。在中國的學校,學生要以坐姿端正、目視教師、靜等上課為禮貌。在英語國家學校課堂上,學生坐姿比較隨便,大學生甚至可以將雙腳放在前面的椅子上;而在中國大學中,這一姿勢卻是既不尊敬老師又無視課堂紀律的不良行為。

篇7

關(guān)鍵詞:英語教育;文化差異;跨文化

隨著我國在世界經(jīng)濟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我國與各國之間也有著很多的貿(mào)易往來,但是原有的英語知識教育已經(jīng)遠遠的跟不上了時展的需求,現(xiàn)代化需求的英語人才是要能夠和英語國家的人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如果英語教育仍然以基礎(chǔ)知識和單詞語法等來作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想必已經(jīng)很難滿足現(xiàn)代社會所需求的英語人才了。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跨文化英語教育進行一些探討。

一、各國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

如果外語學習者學習過英語之后,和外語使用者進行交談時,由于不懂得他們國家的文化,不能夠正確的理解他們的說話意圖,反而說出了一些中傷他們的話,使他們產(chǎn)生誤會,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商務(wù)談判中,這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可能因為一句不禮貌的用語,導致了生意上很大的損失。所以是否能夠和外語使用者之間進行無障礙溝通,不僅僅在于英語單詞和語句、語法的學習,另一方面更應(yīng)對英語國家和我國在文化上的差異性方面進行學習和了解,只有真正的掌握了文化的差異,才能對英語從真正意義上進行應(yīng)用。

二、文化在實際交際運用中差異體現(xiàn)

(一)涉及個人的隱私問題

西方人在個人隱私方面非常重視,他們非常在乎對自己的年齡大小,婚姻狀況,和工資等隱私問題進行保護,必須在和他們交流時避免此類問題的交流,應(yīng)該換一些不涉及隱私的問題,不能因為文化的差異導致和西方人交流上有所困難,甚至會發(fā)生不快,雖然中國人把問對方年齡視為是關(guān)心對方,但是,西方人認為對于隱私方面,其他人是無權(quán)過問的,所以在交流時,必須能夠注重隱私方面的文化差異性。

(二)中西方思想觀念上的差異

在和西方人交流時候,不僅要極為注重其隱私的談話,還應(yīng)意識到中西方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中國人將謙虛作為其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認為自謙是對別人的尊重和禮貌,但是即使我們這樣認為,也不能將思想強加于外國人身上,如果硬性的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作為交流的重點,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交際的失敗,甚至會導致更大的矛盾以及沖突,因為西方人并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自己能做好的就要正確的對待別人的夸贊,以一句謝謝作為回應(yīng)即可,如果表現(xiàn)的過分謙虛,則會被認為是虛偽的,可見在英語交際中更要注重思想觀念上的差異性。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英語交流中,各國之間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差異性,以上兩點僅是我國和西方國家在文化差異上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的文化差異需要了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更應(yīng)注重跨文化的學習。

三、目前我國在英語跨文化教育上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我國對英語教學提出了很多的新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國更應(yīng)注重在英語學習中的文化差異,雖然新課改的思想已經(jīng)慢慢的滲入到英語教學中,但是仍有很多地方的教師沒有改變其教學理念,在英語教育中,只將基礎(chǔ)學習作為重中之重,而忽視了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英語人才很難適應(yīng)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進行對英語的正確應(yīng)用,所以我國應(yīng)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使教師能夠在真正的教學活動中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加以重視,才能改變我國目前的狀況。

四、實現(xiàn)跨文化教育的對策

(一)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由于很多老師仍然把英語教育理解為單純的基礎(chǔ)學習,比如單詞,語句和語法等,從而忽視了對英語文化差異的學習,極大的不利于學生對英語進行實際的應(yīng)用,所以,作為老師要一改原有的教學理念,加強課堂上教學對文化差異的滲透,能夠引導學生注意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

(二)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加入文化元素

教師在英語教育中,應(yīng)該在學習教材基礎(chǔ)知識的基礎(chǔ)上,加入相對應(yīng)教材內(nèi)容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夠了解到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習慣和一些習俗等,因為中西方之間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差異,要想和用英語和英語國家的人進行流暢的交流,就必須全面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比如個人隱私,面對稱贊時的反應(yīng),還有主人邀請你吃飯是代表什么意思等,如果不了解這些,只按照中國國家的生活習慣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就一定會使溝通產(chǎn)生障礙,比如中國人在別人家做客時,都是過于拘謹,不能打開心扉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會考慮很多,比較在乎別人的眼光,但是如果在國外,沒有人會叮囑客人吃,客人都是想吃就吃,如果不了解這些,就只能餓肚子了或者把場面弄得很尷尬,所以一定要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英語國家文化的重要性。

(三)從思想上引導學生對西方文化加以理解

在英語教育中,不僅要對英語國家的各種習俗加以滲透,還要使學生在思想上建立同于西方文化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進入西方文化的世界里,了解其思想,感受和中國不同的西方文化和內(nèi)涵,可以多加發(fā)揮外教在英語文化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外教本身來自西方國家,他們對西方的本土文化非常了解,是一本活教科書,應(yīng)該加強中國學生和外教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異國的文化風情,才能從思想上對西方文化有著一定的認識。

(四)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能深切的了解到英語國家的文化底蘊,就必須要建立起同學在此方面的興趣,如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教學技術(shù),放一些有關(guān)于英語的影片,從影片中的生活場景中可以了解到英語國家的人的生活習慣,這樣通過感官上的介入,使得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更加深刻,并且能夠擺脫枯燥的講說教學,極大的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英語文化的學習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中,挑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物單詞,比如天鵝在漢語中僅僅代表天鵝本身,具有美麗高貴的意思,但是在英語國家,天鵝還有著更為深層次的意思,代表著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因為希臘傳說中,音樂之神的靈魂里進入一只美麗的天鵝,以此產(chǎn)生了寓言:杰出詩人靈魂都會進到天鵝的身體里,所以天鵝在英語國家里有著更深層的內(nèi)涵;英國有一個地區(qū)產(chǎn)的牡蠣是最好的,好的牡蠣都是呈現(xiàn)緊緊閉嘴的狀態(tài)的,所以借此來形容沉默寡言,口風緊的人,像這些文化差異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只是極小的部分,要想更多的了解文化的差異,必須要以一些實例來加強同學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求知欲,使學生能夠更加注重英語文化的學習,為英語交際打下基礎(chǔ)。

結(jié)束語: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以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英語教育,而是要在英語教育活動中,更加注重英語在實際中的應(yīng)用,同時更加注重各國家之間文化差異進行英語教育,學生只有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加以正確把握,才能在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沒有語言觀念上的阻礙,這樣的教學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我國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英語人才,可見,對于跨文化的英語教育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賀蘭.文化差異視角下的跨文化英語教育研究[J].時代文學,2009(16)

[2] 昝榮麗,姚佳.淺談中西方英語文化差異[J].青春歲月,2012(4)

[3] 張莉.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研究[J].才智,2011(25)

[4] 訾華東.英漢文化差異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中國勞動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07(1)

篇8

關(guān)鍵詞:口譯;跨文化;交際能力;協(xié)調(diào)探析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貿(mào)易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良好的口譯水平對加強我國國際交流,發(fā)展綜合實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谧g工作者利用口頭表述的方式,將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nèi)容轉(zhuǎn)換成另一種語言來進行精準的表達,在跨文化的交際過程中對信息有著重要的傳遞作用和銜接作用,因而,加強口譯工作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勢在必行。

一、口譯和文化之間存在的關(guān)系

文化是一種復合型的整體,決定著語言信息的編碼、傳遞的形式??缥幕浑H被廣泛地應(yīng)用到各種社會環(huán)境、、教育背景和團體交流中。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差異性使得交際的雙方在思維方式和認知體系方面存在著不同,同時,交際中所運用的語言信息發(fā)音、編碼順序、編碼形狀以及詞匯量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其中價值取向和道德信仰的不同也會造成語言詞匯含義的不同。

在口譯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至少要有兩方的原始交流者,他們渴望與對方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語言上的差異使得他們無法將自身的語言轉(zhuǎn)換成對方能夠理解和明白的語言??谧g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將對方的語言符號迅速地轉(zhuǎn)碼,對兩種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語義、含義以及情感色彩進行有效的提取,準確將發(fā)話人的語言信息內(nèi)容以合理的語言形式傳遞給交流的對方,并在這個過程中,將口譯工作者看作是信息內(nèi)容的接受者和傳授者,充分發(fā)揮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載體作用,有效地為文化交際雙方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二、口譯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障礙

口譯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如果口譯工作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有限,則會導致其在語言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以母語的表達習慣、思維方式來對語言符號進行編碼和轉(zhuǎn)碼,從而出現(xiàn)跨文化交際障礙。對跨文化交際造成影響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維模式差異

思維是利用其他媒介的作用來對客觀事物進行認識的過程,決定著人們的語言行為方式,不同國家的人們受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社會生活環(huán)境等的影響,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以中英互譯為例。首先,在句式方面主要體現(xiàn)為漢語中存在的平行小句相對較多,并且結(jié)構(gòu)松散,可以直接通過字詞來體現(xiàn)語義,而英語則是注重句子在結(jié)構(gòu)上的嚴謹性,對從句的限制也相對較多。其次,漢語在語言的表達順序上是先說次要的,后說主要的,先從整體上闡述事情,然后再根據(jù)局部的順序來闡述其他問題。而英語則是先說主要的,后說次要的,先從局部開始闡述,之后再說整體。漢語和英語在地址、日期等方面的排序上的差異性尤為突出。例如,漢語中“中國吉林長春”,在英語中則是“Changchun,Jilin,China”。再次,中外在語言表達的邏輯上也存在著差異,如果表達的信息內(nèi)容是清楚的,但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時就不一定還會合理清晰。例如,感謝的表達,中文用“非常感謝、由衷感謝”等詞匯來加深自身的情感。而在英語的表達中“感謝”僅僅用“thank you for......”。如果加上“heart-felt”的強調(diào)語氣詞,不僅無法深刻地表達自身的情感,而且聽起來還會有些言不由衷的感覺。最后,中文和英語在方位和數(shù)字方面的表達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這種思維模式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口譯人員在語言形式和語義信息上的轉(zhuǎn)換障礙。

2.語義表達差異

由于歷史文化背景之間的差異性,中英同等語義的表達在用詞形式上存在著不同。在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各個民族和國家之間的語言都蘊含著豐富的俗語、歇后語、成語、雙關(guān)語、諺語、神話、寓言等,它們都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其歷史淵源深遠流長。這導致有的語言在翻譯過程中無法對原有的語義含義進行很好的保留和表達,只能從表面上翻譯其語用意義,例如,“Achilles’heel”,如果按照字面上的含義可以直接翻譯成“阿喀琉斯的腳踵”,但這樣翻譯出來會讓很多人不知所云,無法對其真正的含義進行深入的了解。但是,如果口譯人員熟悉這句話是出自《伊利亞特》,就可以將其翻譯為“唯一的致命弱點”,從而消除語言文化中存在的差異。

3.用語規(guī)則差異

口譯與筆譯不同,它是一種口頭上的語言交流形式。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僅要遵循語法、語音和詞匯等方面因素所形成的語言規(guī)則,同時還要嚴格遵循語言的用語規(guī)則,這樣才可以保障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表達習慣,如果在某個國家中一種表達友好的語言,可能在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形式時,引起他人的不快和誤解。例如,美國人在稱謂上會直接喊對方的名字,而中國人則不會直接稱呼對方的姓名,認為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三、培養(yǎng)口譯人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

對口譯工作者來說,跨文化交際意識是提升語言判斷能力和調(diào)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強化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中英文在語意表達、思維模式、用語規(guī)則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對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深刻的掌握和了解,提高自身對語言翻譯的精準性,提高語言信息的傳遞效果,提升自身的口譯水平和能力。首先,口譯人員要充分地學習母語文化知識,提升對語言語義的理解水平,提高對文化、教育、文學、商務(wù)、科學技術(shù)等各個領(lǐng)域文化和專業(yè)用語的積累,深入挖掘母語和其他國家和民族語言之間存在的不同。其次,在學習母語的基礎(chǔ)上應(yīng)該將英美文學作為重點內(nèi)容,了解英美國家的發(fā)展情況,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對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進行全面了解和學習,提升口譯人員對跨文化歷史背景的認R,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二語思維模式,使他們可以深刻地了解英美文化的內(nèi)涵。再次,要采用原汁原味的語言教材進行語言的學習,逐漸培養(yǎng)口譯人員地道的口語、聽力、語音、語調(diào)等語言能力,加強對語言詞匯的積累,提升口語表達與句式表達和語言語序的適應(yīng)性,深入地比較跨文化間的差異性。最后,還應(yīng)該不斷鍛煉口譯人員的實踐能力,例如,開展一些仿真的商務(wù)洽談、國際會議等活動,提升口譯人員對跨文化的認知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降低口譯時間,有效協(xié)調(diào)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差異,盡量減少負面的影響。

總而言之,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應(yīng)該高度重視對口譯人員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的培養(yǎng),使其充分了解中英文化在思維模式、語義表達、用語規(guī)則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并不斷積累不同語言之間存在的各種語言表達方式和表達習慣,提高口譯人員的翻譯能力和水平,提升跨文化口譯的效果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俞蓮年.口譯中文化差異的協(xié)調(diào)―從跨文化交際角度透視口譯[D].廈門:廈門大學,2012.

[2]趙博.口譯中跨文化交際差異的協(xié)調(diào)[J].經(jīng)營管理者,2016(15):381.

[3]鮑曉英.跨文化交際口譯中的語用遷移[J].英語研究,2006(3):70-73.

[4]劉旭.口譯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5]柯佳音.淺析跨文化交際口譯中的英漢文化差異[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3(5):101-104.

篇9

一、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wù)水平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以自己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廣博的文化知識、豐富的教學方法、敬業(yè)精神、幽默感等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待。特別是為學生樹立一個善于交際的形象---善于與學生溝通,尤其是在語音語調(diào)方面為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以標準地道的口語為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的直接可感的范例。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把英語所涉及的西方文化知識、風俗等具體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體會文化差異的過程中,提高聽、說能力,恰當?shù)剡\用英語進行交際。

二、拓展學習英語渠道,豐富課程資源

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yīng)根據(jù)教與學的實際需求,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可以憑借個人經(jīng)驗作為英語學習者的經(jīng)歷、課堂教學實踐、同事間的互相摩擦和交流;指導學生收看有關(guān)文化風俗的新聞、電視、電影;看原版英文電影電視節(jié)目;以通信或網(wǎng)絡(luò)的方式結(jié)交英美朋友;聽英文歌曲、音樂、看英文雜志;創(chuàng)造與外國朋友交際的機會,鍛煉實際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實際運用的能力。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交際的渠道。

案例說明:

(1)從學生實際生活中開發(fā)課程資源。

T: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P: I go to school by bus( bike taxi …).

T: What do you see on your way to school?(從學生的種種答案中過渡到學生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signs”)

(接著老師出示了,,,,↗,和 讓學生它們可以代表什么?讓學生想象,從而引入turn left, turn right, go up the steps,go down the steps和go along the street。)

請學生畫一張從學校到你家的地圖。找你的朋友,告訴他如何到你家。

每次上課時,我除了帶上有關(guān)的一些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圖片等,還會注意一下自己的衣著。我知道一走進教室,孩子們的注意力立刻會集中到我的身上。比如說,在講“favourite animals”那一課時,我穿了一條印有“Kitty”卡通形象的裙子,雖然顯得幼稚一些,但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興奮的嘀咕著“Kitty, Kitty”。

其實,生活中的教學內(nèi)容很多很多。如:學生們課余時間經(jīng)常打撲克,卻不知道他們常玩的撲克是舶來品,平時都把不知其名的Q和K分別叫做12和13。老師教授時字母Q和K,若能由此引出queen、king,并告訴學生撲克里的K和Q分別代表king和queen,學生一定會產(chǎn)生豁然開朗之覺,并為獲得一條與他們生活十分貼近的文化信息而感到欣慰。

再如,教see 的過去式saw時,可讓學生猜看看see-saw為何物。當學生得知就是他們常玩的蹺蹺板并且知道其名稱的由來時,必然興趣盎然,從而加深對see的過去式saw的印象。

還有,大量的音譯詞,如sofa, coffee, pizza等,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經(jīng)常掛在嘴邊,但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確切的英文名稱,教師只須稍加點撥即可。

三、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分析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有關(guān)成語、俗語、警句、歷史和典故等制成PowerPoint,幫助學生了解某些詞語特殊文化內(nèi)涵。如“at? sea”不僅僅是“在大海”的意思,它還隱喻“茫然”“困惑”“不知所措”。在日常生活中,色彩隱含其它喻義,如 a green hand (新手),as green as grass(幼稚、無經(jīng)驗),a? blue Tuesday(倒霉的星期二)。形式有效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篇10

關(guān)鍵字:中英 跨文化交際 差異

一、稱呼

正如韋德斯(J.M.Valdes)所說:“在語言教學的第一天或者第一節(jié)課,文化就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文化教育應(yīng)該在最前沿。”現(xiàn)行英語教材的編排也充分肯定了這一觀點,即學生要學的不僅是語言,更要學它的文化?,F(xiàn)行的初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句型,讓學生操練英美人士是如何稱呼的。如: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 Miss Gao! Good afternoon, Mary! Hello, Jim! 但是,在同樣的情形下,中國學生常常這樣稱呼:Good morning, teacher!

How are you , Xiao Liu! Good afternoon , Sister Zhang ! Hello, Litter brother ! 由于文化差異的無意識,中國學生總把中文稱呼翻譯成英文,讓英美人士聽起來莫名其妙。以上情形中,學生所犯的文化錯誤,是由于學生把漢語言文化錯誤地應(yīng)用到了英語上。出此錯誤的原因有三:首先,中文姓名里的姓在名前,而英語則剛好相反,姓在名后。其次,中文里,許多職業(yè)都可用在姓氏后面以稱呼別人。如:王醫(yī)生、楊秘書、孫老師。英語中,只有某些特定的職業(yè)可與姓氏連在一起用于稱呼。如:克林頓總統(tǒng)、麥考奇州長、布斯博士。于是我們不難看出,在“Good morning, teacher!”中“teacher”用得并不正確,應(yīng)該改為“Mr./Mrs./Ms./Miss+姓或者直接稱Sir或 Madame。其三,在英美人士的稱呼中,較常見的是直呼其名,而很少稱 Mr. Martel , Mrs. Green或Miss Black。他們不但直呼同齡人,就連長輩或社會地位并不相當?shù)娜艘材苤焙羝涿_@并不意味著學生不尊重老師,相反,這更能體現(xiàn)出彼此間的平等和親切。若把這種稱呼法運用到中國文化中來,同齡人尤其是年輕人或者是關(guān)系比較親切的人彼此這樣稱呼,大家也習以為常,但若稱呼長輩,會被視為大逆不道。正因為這樣,中國學生一開始時,總是用“Mr.”或“Miss.”稱呼他們的老師,因為,擔心被老師認為沒有禮貌。中國人之間還有一些稱呼,是在英美人士中很少見的,如:在中國,人們往往稱“老陳”、“老馬”,單位領(lǐng)導則稱呼下屬“小張”、“小趙”等等,小孩子和年輕人稱呼他們熟悉的老人為“老奶奶”、“老爺爺”,年輕人稱呼同輩中的長者為“張哥”、“姬姐”。而在英美國家,“Brother Mike”或“Sister Mary”則表示稱呼者或被稱呼者均為某個宗教團體的成員。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創(chuàng)設(shè)與所學語言文化相一致的情景,將結(jié)構(gòu)、功能與情景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較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材料。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可突出一些特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并要求按照扮演角色和言語交際環(huán)境正確使用語言。例如: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在舉行畢業(yè)晚會,特邀請了他們的老師、校長、政府官員以及他們的家長出席,當然了,這些畢業(yè)生就在客人中間,每個學生都分配有一個角色。第一步驟:兩個學生站在門口迎賓,并把客人引向大廳。第二步驟: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通過問候互相認識,如:A .Good evening ! My name is Liu Hua . Glad to meet to you . B. Good evening ! My name is Wang Fei . Glad to meet to you too. A. How do you do , Mr. Wang ? B. How do you do , Miss Liu ? 第三步驟:選擇盡量多的學生來表演,其他的學生則要求仔細地聽、看,然后對表演點評,從而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二、問候

除稱呼之外,問候方式也由于各國語言文化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問候和稱呼之間的聯(lián)系之緊密,使二者在交際中無法割裂開來。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一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連珠炮式的句型練習,如:Good morning!Hello, Jim! Nice to meet to you . How are you ? How do you do ?老師要保證學生能正確的使用以上句型。然而,在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問候時用的并非以上句型,中國人見面的習慣問候方式是:你要去哪兒?你到哪去了?吃了飯沒有?(如果在吃飯時間的話)這種文化差異在于:對于這類問候,中國人回答比較含糊,這些問題只表示情感聯(lián)系,并不含有任何信息??捎⒚廊耸縿t對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理解:第一、二個問題會被認為是侵犯他們的隱私,而第三個問題則會被認為是邀請他們?nèi)コ燥?。于是,難免引起誤解。若要避免這類文化誤解,老師可以給學生分析、講解兩種文化的差異,然后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操練。下面的活動就可以練習問候。第一步驟:把學生劃分成小組,每個小組4―5人。第二步驟:發(fā)給每個小組同學一張卡片,上面寫明一種情景,如:假如你在上學的路上遇到了英語老師,該如何問候?第三步驟:每個同學都把自己的卡片上的情景告訴自己的小組同伴。大家共同討論在這種情景下該如何問候,然后操練。第四步驟: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下問候同學,來檢查同學能否正確應(yīng)答。

三、結(jié)語

為了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避免學生的文化錯誤,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視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不斷提高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伯利茲(Polizel)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們在教語言的同時,不教它的文化,那么,我們只是在教一些無意義的符號,乃至錯誤的符號?!痹谟⒄Z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1)教師要熟悉英漢兩種語言文化,在上課之前一定要準備好一些適合的材料備用;

2)利用錄像、英語教學電影、英語原聲電影、課件等進行英語文化教育,或是鼓勵學生收集一些有關(guān)英語國家的物品或圖片,以此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藝術(shù)和風土人情等;3)鼓勵學生多與母語是英語的人士對話、交流,或多與他們交筆友、網(wǎng)友,還有推薦一些有關(guān)語言、文化方面的課外書籍和請外教來做語言文化方面的講座。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Valdes, J.1990,The Inevitability of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