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范文
時間:2023-05-31 15:2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啟蒙文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出生后不久,我們的小山村才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小時候,我還拿著煤油票去幾里地以外的供銷合作社買過煤油。在那個計劃經(jīng)濟年代,生活物資匱乏,能夠吃飽飯我就知足了,所以不敢奢望有一大堆書與我相伴。
那時,小伙伴們一到上學的年齡就直接讀一年級,因為我們那兒沒有幼兒園和學前班。我六歲半上學,同學之間不存在基礎(chǔ)差異,都從拼音、加減法等最基本的知識學起。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時,好幾個同學因為考試不及格,被老師要求留級。我卻是個例外,因為成績一直還不錯,就直接升入二年級了。小學階段,我沒有留過級,這在我看來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后來,我上了中學,在班上的同學中我仍是年齡比較小的。
上學后,我才開始接觸到書。那時,教科書對我們來說,就像一件很珍貴的禮物。每學期開學以后,我一拿到新書,就像高年級的同學一樣,找來報紙把書的封面包起來,以免封面被弄壞。
除了教科書,我第一次接觸到的課外書,是學校的一些圖書。教室外的走廊上,放著一個木書柜,里面有幾十本小畫冊,也就是我們說的“小人書”。
平時,我們是沒有機會看小人書的。每年的采茶季節(jié)來臨時,我們不上課,整天在學校所屬的茶園里采茶。中午休息時,老師才讓我們看小人書。
偏遠山區(qū)的小學,條件十分艱苦。我們每天跑幾里山路去學校,用鋁制的飯盒從家里帶午飯。上午第二節(jié)課一下課,同學們就把飯盒送到食堂去。上午放學后,食堂里的炊事員就已經(jīng)把大家的飯熱好了。
學校有一個很小的土操場,那兒有兩個木制的籃球架,平時我們也打打籃球。這些體育設施和用品、我們脖子上戴的紅領(lǐng)巾、期末考試時發(fā)的獎狀和小獎品,都是老師用我們在茶園里采茶所得的錢換來的。所以,采茶成了我們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體力勞動。學校兩側(cè)各有一大片茶園,老師說這些茶樹都是很多年前師生共同栽種的,并時刻提醒我們現(xiàn)在受益了,不能忘記當年的栽樹人。
到了三四月的采茶季節(jié),老師會提前通知我們哪一天開始采茶。到了采茶的那天,我們早早地來到學校,有的背著空書包裝茶葉,有的背著小背簍裝茶葉。我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因為平時難得有一次課外活動,大家能不高興嗎?
采茶的時候,我們是分班進行的。當時,學校只有兩個老師,班干部配合老師,帶領(lǐng)大家采茶。我們都很賣力,并且也都很熟練。因為平時在家里也幫父母采過茶,因此,大家都有經(jīng)驗,干活自然是輕車熟路。當然,我們更期待午休時間早點兒到來。因為中午休息時,老師會拿出小人書來給我們讀。
這些小人書,算得上是我的文學啟蒙教材了。那時,我利用休息時間看遍了老師提供的所有的小人書,看得如癡如醉。
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看過的小人書——《鐵道游擊隊》《地雷戰(zhàn)》《燕子李三》《神筆馬良》《西游記》《雷鋒》《上海灘》《地道戰(zhàn)》等等,這些小人書在我的眼中真是太有趣了。它們是我最早接觸到的文學書籍。在那個還沒有電視的年代,小人書充實了我的課外生活。我對當年看過的小人書記憶猶新,十分懷念。后來我離開家鄉(xiāng)去外面闖世界后,家鄉(xiāng)的村小學停止了招生,當年的啟蒙老師也退休了,教室被村干部賣了。
當我想回去尋找?guī)妆井斈甑男∪藭员4婧r的記憶時,發(fā)現(xiàn)一切物是人非,學校還是當年的學校,教室還是當年的教室,可是室內(nèi)經(jīng)過整改后,已經(jīng)不是二十年前我們坐在里面讀書識字的天堂了。
我站在學校的操場上,仿佛看到了我當年的身影,看到那個年邁的啟蒙老師的背影,一切都顯得那么熟悉,卻又是那么陌生,我的心中無比惆悵。
我在心里不停地說:“我看過的小人書,你們?nèi)ツ睦锪耍课覠o比地想你們——小人書,我的文學啟蒙書。”
[作家登臺]
彭緒洛,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文學院,兒童文學作家、探險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原創(chuàng)兒童探險小說領(lǐng)軍人物。
土家族,筆名洛清、清江水,1981年1月出生于湖北長陽土家山寨,15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1歲時加入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27歲開始專職從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30歲時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篇2
論文關(guān)鍵詞:啟蒙話語;現(xiàn)代性反思;啟蒙終結(jié)論;新啟蒙體系
1990年代以來,在學界大規(guī)?!艾F(xiàn)代性反思”浪潮中,啟蒙從新時期之初知識界的“共識”淪為反思的對象。在其歷史合法性和現(xiàn)實合理性均備受質(zhì)疑的今天,堅持啟蒙立場不僅需要一種勇氣,還需要學理層面和現(xiàn)實意義上的論證。文學批評領(lǐng)域啟蒙話語的論證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重申啟蒙話語的歷史合理性、營造啟蒙的文化語境、尋求啟蒙的思想資源。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呈現(xiàn)了文學批評啟蒙話語的存在形態(tài)。
一、重申啟蒙話語的歷史合理性
無論是告別啟蒙,還是解構(gòu)啟蒙,都是認為五四和1980年代的啟蒙文學思潮存在諸多問題。有批評從后殖民立場來質(zhì)疑1980年代的“國民性批判”理論,認為其受到了西方權(quán)力話語的影響;有批評從底層立場和視角出發(fā),認為1980年代的一些啟蒙者持的是一種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同構(gòu)的精英主義霸權(quán)話語;還有批評者將1990年代以來的某些“私人化”、“欲望化”寫作的原由簡單歸結(jié)為啟蒙文學對人性的張揚。在新的理論視野和時代語境下,1990年代以來對啟蒙話語的反思呈現(xiàn)出諸多前人不曾意識到的問題,同時也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偏頗。
為此,對1980年代啟蒙話語合理性進行重申,就成為堅持啟蒙立場的批評者正本清源的第一步。一些批評者重新論述了1980年代啟蒙話語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意義,學者徐友漁駁斥了“后學”對啟蒙的否定態(tài)度,認為五四時期和1980年代的啟蒙話語并不是如一些后現(xiàn)代批評者認為的是對西方話語的臣屬,而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李新宇的系列文章中也以知識分子話語為主題,有力地批判了所謂的1980年代知識分子“啟蒙話語霸權(quán)”說,論述了啟蒙話語之所以成為1980年代文學和知識分子的必然選擇,是有著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的。
同樣是“重返80年代”,在一些后現(xiàn)代批評視野中,是“為了告別的反思”,目的在于解構(gòu)1980年代一些理論話語不言自明的合法性;而在一些啟蒙話語的捍衛(wèi)者這里,卻是為了重申1980年代啟蒙話語的合法性。在這里,“如何反思80年代”,不僅是一種學術(shù)問題,還是一種立場和態(tài)度問題。
面對1980年代,啟蒙話語解構(gòu)者的立足點多為其倚重的理論資源,他們的反思主要是在一種新的理論視野中展開的,較少關(guān)注具體的時代語境。如“后殖民”批評認為啟蒙話語是一種“西方化”甚至“殖民化”產(chǎn)物,而一些“新國學”批評則認為1980年代的啟蒙話語對傳統(tǒng)的批判很大程度上帶有激進色彩。這些批評對1980年代啟蒙話語的認識是基于新的理論生發(fā)的新的批評視角所致,但這些“后見之明”如果不充分顧及1980年代啟蒙話語產(chǎn)生的具體時代語境,就難免會在“后見”中滲入一些“偏見”。
與此對應,啟蒙話語的捍衛(wèi)者注重的是1980年代啟蒙話語的現(xiàn)實意義,面對那些解構(gòu)啟蒙的話語,這些現(xiàn)實意義固然能夠解釋啟蒙在當時的必要性,但還缺乏足夠的理論力量來對抗解構(gòu)者在理論層面的一些質(zhì)問和質(zhì)疑。理論資源的相對薄弱使得他們在咄咄逼人的“反啟蒙”理論話語面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我看來,反思1980年代的啟蒙話語應該同時兼顧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反思兩個方面。1980年的“新啟蒙”之所以遭到如此多的責難,主要是人們將它置入“后現(xiàn)代”、“后殖民”和“新國學”語境中的緣故。實際上,它最應該置入的是1970年代中前期的“反現(xiàn)代”思潮和“蒙昧主義”語境中。談論1980年代是無法離開“”后這個大的時代背景的,任何把1980年代從具體的歷史規(guī)定中抽離出來然后加以奚落的做法都是不負責任的。同時,肯定1980年代啟蒙話語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不是說明后來者的反思一無是處或者毫無必要。面對1990年代以來的時代語境,1980年代啟蒙話語的一些命題的意義和價值取向是應該做出一些適當?shù)霓D(zhuǎn)換和調(diào)整。
因為“意義”從來就是相對于某種特定的話語系統(tǒng)而言的,當一種命題本身所附著的話語系統(tǒng)消逝或者轉(zhuǎn)變之后,它的某些意義也就相應地失去了存在依據(jù)。不同的語境也在置換不同的時代命題,一些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的話題和選擇,時過境遷它所針對的問題已經(jīng)取消,這種話題本身也就無足輕重了。所以對于啟蒙的捍衛(wèi)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一味強調(diào)1980年代啟蒙話語的現(xiàn)實意義,而是如何面對1990年代以來時代語境,來尋找和發(fā)展啟蒙話語的時代命題。
二、營造啟蒙的文化語境,堅持啟蒙立場
當下已經(jīng)“無蒙可啟”,這是“啟蒙終結(jié)論”者宣布“終結(jié)啟蒙”的重要理由之一。尤其是一些倚重后現(xiàn)論資源的批評者,他們極力將1990年代以來的文化現(xiàn)象納入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框架來闡釋,認為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由大眾傳媒支配的,以實用精神為價值取向的,多元文化構(gòu)成的”“后新時期”,啟蒙話語的權(quán)威性已經(jīng)結(jié)束?;谶@樣的認識,他們對文學的“世俗化”走向所蘊涵的犬儒化色彩不僅毫無批判意識,反而積極地為之尋找理論支持。
后現(xiàn)代批評之所以宣布“啟蒙已無必要”,是認為當下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后現(xiàn)代性”因素,這種因素潛在地解構(gòu)了啟蒙的文化語境。所以捍衛(wèi)啟蒙的一個重要策略即是對當下的文化現(xiàn)實進行闡釋,重新營造啟蒙的文化語境。不少批評家對1990年代的文化語境進行了重新闡釋,丁帆就將當前的文學形態(tài)概括為“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性同步滲透的文學”,更多學者強調(diào),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啟蒙的任務不可逾越,只要這一目標還沒有實現(xiàn),歷史就必須進行補課。持這種“補課觀”的批評者不在少數(shù)。
1990年代中期,“新國學”和“后現(xiàn)代”在“重估現(xiàn)代性”的旗幟下對啟蒙主義進行清算時,高遠東就以長文《未完成的現(xiàn)代性——論啟蒙的當代意義并紀念“五四”》做出回應,十余年過去了,這篇文章的意義仍然不減當年。該文回應了“新國學”和“后現(xiàn)代”思潮對于啟蒙主義的質(zhì)疑,指出了它們內(nèi)在理路上的同構(gòu)性,特別對后現(xiàn)代批評做了有力的批判。他指出,后現(xiàn)代反思啟蒙主義有著具體語境,即便是在它產(chǎn)生的西方,也不具有一種普遍意義,這些理論旅行到中國之后,又被加以誤讀。其實在西方被質(zhì)疑的一些啟蒙命題在中國并非都失去了意義。
后現(xiàn)代文化及其理論的植入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啟蒙的文化語境,而且增加了啟蒙的難度。當下啟蒙所處身的文化語境使它面臨的任務更為復雜:首先,它必須延續(xù)1980年代未完成的對蒙昧主義和專制主義的批判;其次,它還要面臨后現(xiàn)代主義的挑戰(zhàn)與擠壓,對西方啟蒙歷史上業(yè)已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充分警惕;最終它要面臨的問題還是當下中國由于“文化滯差”的畸形現(xiàn)實而出現(xiàn)的新的蒙昧,這才是啟蒙的真正難題。它既不能依靠啟蒙主義的固有思路來解決,也不能在西方反思現(xiàn)代性的理論框架下來解讀,而這些關(guān)涉到中國知識分子自身經(jīng)驗并處于西方學者視域之外的問題,才是我們必須自己面對和解決的。
三、尋求啟蒙的思想資源
尋求批評的價值尺度和思想資源,是啟蒙批評的最終落腳點。思想資源的找尋大致有兩種途徑:一是返回歷史,在歷史中尋覓適合當下的理論資源;二是針對現(xiàn)實的新問題,進行新的體系構(gòu)造。這兩種理路在當下的啟蒙批評中都有著自己的實踐形態(tài)。在這個消解啟蒙的語境中,啟蒙批評的意義無須多說,這里我要重點分析的是它們在返回歷史和體系構(gòu)造中存在的問題。
先看返回歷史的一路。將啟蒙話語的思想資源追溯到“五四”,是目前堅持啟蒙立場的批評者的一種思路。新時期之初的文學批評曾策略性借用“五四”思想資源將啟蒙話語合法化。新世紀來臨,文學批評又一次重返了“五四”。2004年,丁帆曾明確宣稱“重回‘五四’起跑線”已經(jīng)成為他近年來為文的“潛在宗旨”,并重申自己的批評立場和價值尺度:“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任何一個歷史環(huán)鏈中都有一個恒定的、超越一切時空的價值標準,這就是以人性與人道主義為底線的人文價值標準?!倍拔膶W批評和研究只有緊扣著五四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母題,才有根本出路”。
重祭“五四”的旗幟,是為了給文學和文學批評重新找到一個價值基點,這就是“人性和人道主義”精神。這種啟蒙立場在2005年出版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中體現(xiàn)得更為集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它看做是1980年代之后,文學批評和研究領(lǐng)域?qū)Α拔逅摹眴⒚删竦挠忠淮沃厣辍?/p>
該書的《緒論》闡述了全書編寫的指導原則、方法和目的。在開頭處,編者就闡明了編寫這本教材的初衷是“想實實在在地去思考一些被許多歷史陰影遮蔽了的問題”,“做一項正本清源的基礎(chǔ)工作”。編者在批評了當前批評界存在的“歷史補缺主義”、“歷史混合主義”、“庸俗技術(shù)主義”等“反現(xiàn)代化立場”后,表明了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為了使歷史‘鏈條’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合乎邏輯地銜接起來,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價值判斷的標準,這就是人、社會和文學的現(xiàn)代化?!羞@些,都是五四啟蒙主義與五四的基本精神?!?/p>
在反現(xiàn)代性和消解啟蒙成為時髦的今天,作為一部文學史對現(xiàn)代性尺度的堅持、對五四精神的捍衛(wèi)、對“人的文學”標準的高揚,這一切都因為難能而可貴,但其中的一些方法和立場還是讓人有些疑問。
以五四為準繩,以人性為底線,《新稿》一方面將“當代文學”理解為“五四啟蒙精神與五四新文學傳統(tǒng)從消解到復歸、文學現(xiàn)代化進程從阻斷到續(xù)接的一個文學時段”,另一方面以啟蒙立場對種種反現(xiàn)代、反人性的癥候進行審視。這樣,歷史的“鏈條”~如編者所期望的那樣完整、合乎邏輯。但是當代文學史是否就是一部現(xiàn)代化與反現(xiàn)代化對立統(tǒng)一的歷史呢?在這樣的框架中重新解釋文學史,顯然是將復雜文學現(xiàn)象置于啟蒙立場的準繩上衡量,很可能會遮蔽或誤讀一些作品的意義,對文學史寫作來說,也容易將復雜的文學現(xiàn)象簡單化,從而將復雜的文學史景觀本質(zhì)化。
同時需要商榷的還有“五四”這個精神旗幟,上述批評之所以能夠水到渠成、左右逢源,是它將五四啟蒙精神作為文化旗幟的緣故,但是五四精神究竟是什么?目前的文學批評在什么意義上接續(xù)了五四精神?這一切都被一個“現(xiàn)代化”籠而統(tǒng)之地覆蓋了。實際上,“五四”本身也蘊涵著不同文化精神,由它開始的啟蒙運動沒有能夠繼續(xù)下去,除了外在的社會變動之外,與“五四”本身身分復雜和充滿矛盾是有關(guān)系的,這一點在后來的批評者的反思中都可以看到?!拔逅摹弊鳛橐粋€新的歷史起點固然有著深遠影響和意義,但如果將它化約為“啟蒙”并成為衡量后來所有時代文學的價值標準,一概用永恒不變的啟蒙立場對不同文學時段加以梳理或評判,顯然有些不太合適,尤其是對于1990年代以來的文學現(xiàn)象。啟蒙固然是文學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但決不可能也不應該是文學的全部。在當下的文學語境中,擔心這種啟蒙批評成為一種新的話語霸權(quán)可能有些多余,我想諸位主編如此高調(diào)地提出文學批評和研究的啟蒙立場,針對的顯然是當前批評界的一種消解啟蒙、反對現(xiàn)代化的傾向,以此來重申啟蒙立場對于文學批評的必要性。如此看來,這種矯枉過正的姿態(tài)不難理解。
回歸“五四”,既是一種話語策略,也是一種無奈之舉,高調(diào)的姿態(tài)掩飾不住的仍然是啟蒙批評思想資源的匱乏。如何探求新的啟蒙思想資源,并重新激活它在當下語境中的潛在能量,建構(gòu)當下新啟蒙主義的理論體系,就成為一些致力于啟蒙思想研究的批評者關(guān)注的重心。
新世紀開始不久,一場關(guān)于“新啟蒙主義”的爭論將啟蒙這個似乎被冷落已久的話題重新置于學術(shù)前沿,這場爭論是由張光芒的長文《道德形而上主義與百年中國新文學》引起的。在對中國啟蒙思想的特點和缺陷進行分析之后,張光芒試圖對中國啟蒙資源進行根本上的重構(gòu),這就是他提出的以“道德形而上”為核心的“新啟蒙主義”思想體系。
“人”的問題是張光芒構(gòu)筑新啟蒙體系的立足點。他認為中國的啟蒙本意在于“立人”而不是“救亡”,由此,他將啟蒙的問題鎖定在“立人”方面。圍繞著“人性啟蒙”問題,張光芒從歷史、理論、現(xiàn)實層面上論述了對“新啟蒙主義”的深層需求。歷史地看,近現(xiàn)代和1980年代的啟蒙運動都是“未完成時”;理論上說,1990年代以來,“現(xiàn)代性”反思的諸種學說將啟蒙問題驅(qū)逐出理論視域的同時也驅(qū)逐了啟蒙的內(nèi)在價值與永恒意義,導致了啟蒙問題的狹隘化和邊緣化;最后,“新啟蒙主義”是對現(xiàn)實深層需求的回應。他認為當下文化表象背后的真實面目是——愚昧與偏見,啟蒙在今天非但沒有過時,而且是當務之急?!暗赖滦味现髁x”即是張光芒為當下“人性啟蒙”所開出的一劑藥方,也是他給中國屢屢挫敗的啟蒙歷史做出的診斷。在批判了中國啟蒙歷史過于實用化的特點后,他構(gòu)建了以道德為核心的“形而上啟蒙”,并設計出“人性解放——人性上升——人格完成”的啟蒙“三部曲”。
顯然,“道德形而上主義”是借助文學啟蒙來達到人性啟蒙的最終目的。正如一位評論者所說的那樣,這種觀點雖存在著一定偏激,“但卻抓住了問題的主要癥結(jié)所在,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砭意義”。在這個啟蒙備受嘲諷、反啟蒙的力量甚囂塵上,但是人們卻被一種“傲慢與偏見”裹挾著的當下社會,在這個蔑視道德、“人性最底線”一降再降的時代,在這個崇尚實用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語境中,道德的啟蒙有著它不容置疑的現(xiàn)實意義?!暗赖滦味现髁x”將通向人的自由和超越的“人性啟蒙”分為三個層面,將啟蒙的最終完成歸結(jié)到“自我啟蒙”和“自我拯救”方面,這種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的啟蒙設想,是有意識將啟蒙與現(xiàn)實中國的文化建設結(jié)合起來的一種努力。在他看來,當前中國啟蒙面臨的問題并不是西方的“啟蒙的辯證法”,而是“欲望的辯證法”。在這個泛濫、金錢角逐、精神分裂的時代,我們不僅要面對歷史遺留的由封建土義,至專制主義造就的蒙昧,還要面對欲望化時代一種新的“愚昧與偏見”,道德形而上主義是批評者面對這種歷史和現(xiàn)實的雙重啟蒙任務而提出的一種路徑。
僅就當下啟蒙的實踐層面,張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義”的“新啟蒙”體系不失為一種“人性啟蒙”的可行性道路,但是這種新啟蒙體系是通過文學途徑來闡釋的,它實際上是在啟蒙問題意識的背景下生發(fā)的文學啟蒙問題,這就給它的闡釋和實施帶來了一些糾纏不清的問題。我無意于評判中國啟蒙歷史的功過是非,也無意于探究道德形而上主義究竟能否最終改變啟蒙的困境,在此僅僅在文學范疇內(nèi)探討張光芒的這種新體系構(gòu)建存在的一些問題。
從啟蒙的視角來研究文學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度,但是我并不同意這樣一種看法,即認為“無論哪一種思想和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在現(xiàn)時代的實踐意義上看來,都具有‘啟蒙’的意義”口。啟蒙作為一個從西方引進的概念,固然在中國的本土實踐中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但同時它還是一個有著特定范疇的概念,如果過分夸大了啟蒙的內(nèi)涵和外延,也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它的意義特征。以挖掘中國本土啟蒙思想的心態(tài)來關(guān)照百年新文學,張光芒“從撲朔迷離、錯綜復雜的歷史客體深層中發(fā)現(xiàn)中國近現(xiàn)代啟蒙文學思潮的原創(chuàng)思想與內(nèi)在邏輯,許多為傳統(tǒng)性研究輕視甚至遮蔽排拒的歷史現(xiàn)象被納人‘啟蒙文學思潮’范疇,給出新的界定、新的闡釋”,這樣在使得中國啟蒙文學的內(nèi)在脈絡得以延續(xù)、啟蒙文學思潮不斷壯大的同時,卻出現(xiàn)了另一種吊詭一——“豐富復雜的新文學”在他的筆下只剩下兩個字:“啟蒙”。對于本土啟蒙文學思潮的挖掘產(chǎn)生了這樣的閱讀效果,這恐怕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就以他對20世紀“50一70年代文學”“啟蒙”意義的闡述為例。首先,張光芒認為這一階段的文學之所以起到了重大的啟蒙作用,是因為它具備了震撼人心的“道德形而上”力量。這個觀點是大可質(zhì)疑的。作者認為它“啟蒙”影響大的原因是:存在時間長、受眾大、對人生價值觀影響深遠。這的確是一種實情,但這并非它產(chǎn)生所謂“啟蒙”作用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50~70年代的特殊語境,這樣的文學是決不會產(chǎn)生如此大的影響的。那些作品之所以在當時會產(chǎn)生批評者描述的那種“啟蒙”效果,既是當時單調(diào)貧乏的文化土壤造就的,也是政治意識形態(tài)無孔不人教化的結(jié)果,如果無視這樣的現(xiàn)實,大談道德對人的凈化和影響,可謂一葉障目。
再者,如果我們還承認“啟蒙”的內(nèi)涵是將人“從蒙昧中解脫出來”,那么認為“50一70年代”的主流文學蘊涵著道德“啟蒙”色彩并具有“啟蒙”大眾的人生選擇的觀點雖不失新穎但不脫荒謬。這一時期的文學尤其是作者陳述的具有“啟蒙”色彩的文學,無不是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框架中去闡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如果說“啟蒙”是讓自己具有自主選擇自己道路的能力,那么我決不認為塑造了這樣的“英雄”的文學作品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啟蒙”作用。批評者棄“啟蒙”的真正本質(zhì)于不顧而大談“啟蒙”,無異于舍本逐末。
篇3
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nèi)化為內(nèi)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數(shù)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幼兒數(shù)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直接指導或間接影響),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以及空間關(guān)系(包括數(shù)、量、形、時、空等幾方面)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并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發(fā)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識編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fā)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nèi)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么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呢?”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nèi)容,不適宜于編成教學內(nèi)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這樣的故事出現(xiàn),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為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為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著,又出示糖果,再數(shù)一數(shù),從而認識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記憶特點。
三、請幼兒擔任故事中某個角色
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設計某些教學活動時,我會請幼兒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勵幼兒更加認真地聽故事,參與故事。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我請幼兒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餅干,激發(fā)了幼兒的責任心,促使他們認真聽清楚分類的要求。因為只有聽清了要求,才能當好飼養(yǎng)員。幼兒在擔任飼養(yǎng)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分類。再如,在復習認識數(shù)字1~5,并學習用點子表示數(shù)量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擔任故事中的主角,請他們?nèi)ス珗@看花??吹搅似恋幕?,學著用點子表示花朵的數(shù)量。再讓幼兒看了點子猜猜有幾朵花開了。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在參觀公園的情境中,不僅聽了故事,而且,
積極地參與了故事,學到了相應的數(shù)學知識。
四、幼兒擔任的角色有操作機會
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為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我在設計故事情節(jié)時,盡量為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如前面的例子:給老虎、獅子分餅干;參觀公園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比較多少時,我還是請幼兒擔任飼養(yǎng)員,按照一定的要求給小動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過程中,幼兒很輕松地學會了對應比較多少。
五、幫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數(shù)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shù)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干為由,要求幼兒發(fā)放餅干,圓餅干交替排好隊,幼兒為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干,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著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干也更起勁了。
六、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當幼兒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戲時,那就更高興了。如教幼兒學習按大小和顏色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魚游的游戲,老師拌演故事中的魚媽媽,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種各樣的小魚了。在游戲時,小魚聽好魚媽媽的要求,根據(jù)各自的特征,按魚媽媽的要求做相應的事情,在快樂的游戲中,幼兒輕松學會了按大小和顏色分類。再如認識白天、黑夜的活動,老師拌演兔媽媽,幼兒當小兔,兔媽媽和小兔一起玩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給認真動腦筋的小兔戴上小體頭飾,于是,在游戲中,努力想戴上頭飾的幼兒積極地跟著兔媽媽一起玩,不知不覺中,可愛的“小兔子們”也逐漸認識了白天和黑夜。
以上就是我在小班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嘗試采用的一些方法,通過將故事與數(shù)學活動的巧妙結(jié)合,把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活動變的生動、有趣,激發(fā)孩子們對數(shù)學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無意注意,讓孩子們喜歡數(shù)學并學好數(shù)學。
篇4
多大的孩子可以學鋼琴
我教的孩子一般要求至少4歲以上,6歲左右是個最佳的年齡,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可以讀鋼琴書了。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太小,手部無力,因此錯過了最佳學習時間,這是不明智的!家長可以通過訓練,加強孩子小手的力度。
剛開始學的時候,少數(shù)孩子可能會因為手部力量的關(guān)系,使得彈鋼琴手形不對,必須糾正!實際上,在任何時候,孩子彈琴手形不對,我們都要對他及時糾正。
如果家長本身沒有鋼琴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不要隨意去指導孩子。對于孩子來說,啟蒙時的姿勢、習慣很重要,萬一做得不好會影響未來鋼琴學習的。
電鋼琴和鋼琴哪個更好
鋼琴肯定比電鋼琴更好,這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兩者在彈琴鍵的觸感上是很不一樣的,而且電鋼琴的聲音遠沒有鋼琴那么好聽。
現(xiàn)在有一種智能鋼琴,可以通過iPad與電子鋼琴聯(lián)動,它也與電子鋼琴存在一樣的問題,所以我也不推薦!
如果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是很寬裕,可以買二手鋼琴,不過在使用前,要先請一位調(diào)音師來幫助調(diào)琴。
怎樣找一個好的鋼琴老師
找鋼琴老師的時候,切記查詢這個老師的資質(zhì),比如他是否有音樂方面的證書。這點很重要!
另外,需要了解這位老師的教學理念是什么,他對學生的期許是什么,他要求訓練時間是多長。
也許有的家長正考慮給孩子換鋼琴老師,這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如果學生和老師感情很好,學生的進步也很大,為什么要換老師呢?如果學生在這個老師手下學鋼琴感到不開心,當然是可以更換老師的。更換老師一般不會阻礙孩子的學習進程,但是和老師保持一個良好的關(guān)系非常重要!
鋼琴課時家長需要陪同嗎
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陪同,因為當家長不在場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和老師進行交流和互動。我多次發(fā)現(xiàn),當家長在的時候,孩子通常會依賴家長去提問,而不是自己去問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當家長在場,學生會依賴家長去記住課上教了什么、回家怎么練。這是不對的,學生需要自己記住學了什么。家長可以在課后向老師提問,但是課堂上,最好都讓學生自己來!
怎樣對孩子進行音樂訓練?網(wǎng)上的鋼琴視頻教程可以學嗎
建議多聽一些經(jīng)典的鋼琴曲磨耳朵(比如莫扎特、肖邦等大師的作品),而非流行音樂。
在網(wǎng)上找鋼琴視頻教程來學習不是一個好主意,視頻教程的作用有限,它無法指導孩子的動作,無法和孩子互動,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一旦在鋼琴入門的時候養(yǎng)成了錯誤的姿勢和習慣,后面改起來就需要很費一番功夫了!
孩子每周練一次琴夠嗎
每周只上一次課、只練一次琴肯定是遠遠不夠的,那樣進展會非常緩慢!我建議,每周練6次琴,每次30分鐘是最好的!
用正確的方法長時間練琴并不會影響孩子健康。但是,如果坐姿不正、手型不對,會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所以練琴的時候,背要挺直,兩肩自然下垂,抬起手腕,保持一個良好的身型非常重要!
另外,練琴時要保持室內(nèi)光線充足,如果燈光昏暗,會誘發(fā)近視的產(chǎn)生。
練琴是該看琴譜還是看鍵盤呢
最好是先看琴譜,然后抽空再看鍵盤,但是當孩子彈久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基本不需要看鍵盤了,除非是琴鍵跨度很大的時候。
曲子快了之后孩子雙手跟不上,怎么辦
先不要急著雙手彈,可以先左右手分別練習,等左右手各自練熟練了再雙手一起彈。一開始慢一點,不要急,等熟練了再加快速度。
家長要陪練嗎?如果不懂鋼琴,怎么檢查孩子彈得好壞呢
我是建議家長陪練的,一來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二來方便檢查孩子彈得是否正確。就算家長不懂鋼琴也沒關(guān)系,知道是哪首曲子就可以,只要給孩子每個練習的曲目設置一個目標,讓他們每個曲目彈5次,或者練習10分鐘。
同時做一個檢查表,孩子彈完一首就打一個勾。
小小孩練琴時候坐不住,怎么辦
這時候就特別需要一個好的老師了,好老師是有辦法通過和孩子的互動,讓他堅持30分鐘的(一堂課時間)。
家長一定要多說正面的、鼓勵型的話語,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我見過有的家長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看別人……你自己……”。這樣的話非常傷害孩子的信心。
所以,千萬不要拿孩子跟別人比,記得要說“我為你感到很自豪”“聽你彈琴是種享受”之類的話,這樣孩子會很高興。
篇5
【關(guān)鍵詞】作文 ; 啟蒙教學 ; 聽 ; 說 ; 讀 ;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教學的核心和重點,而在小學低年級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寫作能力形成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善于傾聽、有序表達、愛好閱讀的良好習慣來為小學作文的啟蒙教學做準備。
我們知道聽和讀是吸收、理解語言的能力,它用來汲取“營養(yǎng)”;說和寫是表達、運用語言的能力,它用來提高表達的能力。而聽說是口頭語言的吸收與表達,讀寫是書面語言的吸收與表達??陬^語言又是書面語言的基礎(chǔ),先聽讀再說最后寫,這就是聽說讀寫語文綜合能力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所以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注重聽、說、讀、能力培養(yǎng)以促進寫的能力的循序提高。
1 以聽促寫
正常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般是先聽后說,先聽后讀,先聽后寫。大量事實證明,一個不善于聽懂別人說話的人,其讀說寫能力不可能很高。聽說訓練應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既是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進行交際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小學階段課堂教學占據(jù)學生聽話訓練的絕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要特別珍惜課堂教學中的聽話訓練,教師要利用多種形式如讀聽記的訓練方式、讀聽述的方式、問聽學的方式、讀聽測的方式、讀聽評等方式來強化學生"聽"。好的課文不僅要讀、要看,還要聽;聽別人讀,聽藝術(shù)家讀,聽出感受來,聽出味道來,在聽的過程中真正深切地領(lǐng)悟文學的魅力、語言的魅力。有人曾提出“語感教育”的方法,認為語文教學應從語感入手,讓學生在聽覺感受中學習知識,學習文化,學習寫作,這才能真正收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 ,這不失為一種嘗試。眾所周知,耳朵是我們感知事物或獲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覺器官.正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圍不如耳朵廣.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務于大腦,從而更多更廣地汲取材料,充實情感,滿足思維。
2 以說促寫
目前的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中,最不好的就是說的能力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口頭語言與思維能力基本是同步發(fā)展的,這個時期,學生掌握的詞匯很少,說話語無倫次,難以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因此,這個啟蒙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對低年級學生有計劃地進行說話訓練,不僅能較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語言,而且能提高其思維觀察能力,促進智力發(fā)展,這是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基礎(chǔ)。小學低年級是進行說話訓練的最佳時期,有效的說話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并帶動聽、讀、寫能力的提高。所以低年級應鼓勵孩子大膽、大聲、大方地進行說話訓練。首先,在拼音教學中將拼讀與說話有機融合。根據(jù)低年級兒童聽覺靈敏、記憶力強的特點,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一次造句和多詞造句訓練。另外,為了拓展孩子的訓練空間,要求孩子每天把學校發(fā)生的你最感興趣的事說給父母聽。其次,利用課本插圖,將讀圖與說圖相互滲透。低年級語文課文中配有大量插圖,這些彩色插圖新穎活潑,富有兒童情趣,指導學生看圖,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想象和理解課文的能力,又給了學生訓練說話的好機會。
教育學家認為,一個思維能力很強的人,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很強。思維是語言的基礎(chǔ),語言是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發(fā)展語言必須同發(fā)展思維結(jié)合起來,在進行說話訓練的同時必須加強思維能力培養(yǎng)。首先,通過看圖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磮D說話訓練是小學語文說話訓練的一種主要形式,是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圖形、思考圖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口頭表達訓練。 教學過程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仔細看圖,引發(fā)思維。第二步,說主要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第三步,展開想象,擴展思維。從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和思維能力是可以通過一步步深入訓練而提高的,隨著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 以讀促寫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在小學低段段,要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積累語言的習慣,但對于這個問題有些人有片面的理解,他們認為讀就是對課文的讀,這種見解失之偏頗。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于讀,我認為也有兩個層次的理解:一是在課內(nèi),低年級的朗讀能力訓練很重要。因此,我注重教會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讀。在此基礎(chǔ)上加上感情,讀時必須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對于課文中的重要句子、優(yōu)美句子我采用引讀法,培養(yǎng)了學生邊聽邊思考的習慣。在學習時,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找出來,多讀讀背背,并從語句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品評詞句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積累語言的習慣,為習作打下了基礎(chǔ)。二是在課外,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鼓勵學生經(jīng)常去閱讀,廣泛了解各方面知識。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要讓學生知道,沒有廣泛的閱讀,很難培養(yǎng)出過硬的語文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從而為寫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4 循序漸寫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通過聽、說、讀三方面的積累,最后落實到“寫”上。要使學生的聽讀說能力有效地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必須循序漸進,科學有效地做好小學作文啟蒙教學工作。
寫話訓練可以從一年級學生學習漢語拼音之后就開始。先讓學生用拼音寫一兩句簡單的話;學了一定量的漢字之后,采用漢字加拼音的方法學習寫話;等學生的識字量增多,有了一定的造句能力,就要引導學生看圖寫話、想象寫話、觀察寫話等;由寫一兩句簡單的話上升到寫意思比較完整、內(nèi)容比較具體的幾句成一段話。
最初的簡單有效地寫話訓練可采用給字組詞,用詞寫一個句子的方法;在學生說、寫出較簡單的句子的基礎(chǔ)上,在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想象,把這句話寫長(寫具體、生動)。等學生掌握的字詞及學習的句型多了,就可以讓他學習用一個詞或幾個詞寫不同內(nèi)容和句型的句子,如用一詞寫一個疑問句、一個感嘆句;用上幾個詞寫一句話、一段話。訓練時盡量讓學生做到不寫錯別字,有一定的思想內(nèi)容,有意義,有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篇6
【關(guān)鍵詞】中學語文 愛情啟蒙 教育 導航
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青少年學生能夠接受正確的情感教育,就可能形成健康的愛情觀,培養(yǎng)出美好的愛情道德,從而順利度過青春期,步入人生的下一站。但從當前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很多青少年學生在步入大學之后,都或多或少地因愛情而迷茫,又因迷茫而精神困頓,嚴重的已經(jīng)影響到學業(yè)與生活。這些出現(xiàn)“愛情問題”的大學生雖然原因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中學階段很可能沒有接受正確的愛情啟蒙教育?;蛘哒f,他們沒有在中學階段通過語文等人文性課程,形成自己正確的愛情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學語文教學在肩負知識傳遞與審美能力培養(yǎng)功能的同時,其實還應具有愛情啟蒙與引導功能。這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所決定的。
一、中學語文教學應具有愛情啟蒙的崇高職能
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边@“人生之道”當然也包括愛情之道了。他還說:“在教師的手里操縱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睈矍樵诤艽蟪潭壬嫌绊懼艘簧拿\?!皫熣?,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教師,當然有義務和責任給學生上好愛情這一課。
綜觀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再別康橋》《致橡樹》《我愿意是急流》《雨巷》《氓》《孔雀東南飛》《一剪梅》(李清照)等優(yōu)美的詩詞歌賦無一例外地向廣大學生訴說著愛情的酸甜苦辣諸般滋味。筆者認為,這些詩詞、美文在提高學生思想境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某些負面影響。也許當初教材的編纂者是抱著培養(yǎng)下一代正確的人生觀、愛情觀的目的,滿懷激情和希望選入了這些精品詩文。但事與愿違,許多教師忽視了這種良苦用心,一味要求學生掌握詩歌鑒賞、名句填空這些應試的偏門小道,對于詩文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卻闡釋不夠,這無異于是舍本逐末、焚琴煮鶴。要知道,若不加以循循善誘,這些“大補”的詩詞美文反而會成為誘使學生早戀的“毒藥”。所謂“人參殺人無過,附子救人無功”,比起問題出現(xiàn)后再去想辦法彌補,不如在一開始就避免問題的發(fā)生。
為此,筆者認為中學語文教學應在知識傳遞與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chǔ)上,兼具愛情啟蒙教育的職能。語文教學在給予學生文學、美學滋養(yǎng)的同時,也應該更多地播撒愛情教育的陽光雨露,使中學生身心健康、幸福成長。
二、中學語文教學對愛情教育的導航意義
通過中學語文教學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情“教育,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與超越》里說:“愛情,以及其結(jié)果的婚姻,都是對異最親密的奉獻,它表現(xiàn)在心心相印,身體的吸引,以及生兒育女的共同愿望中……這種合作不僅是為了兩個人的幸福,而且是為了人類的利益?!睈矍榧热皇恰叭祟惖睦妗?,愛情就應當是嚴肅的。愛情不是游戲,也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關(guān)系到家庭、社會、國家,還關(guān)系到如何繁衍和教育下一代的問題。
應該承認,我們的學校教育,在愛情教育這一方面是欠缺的,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愛情教育。當今社會上失敗的婚姻數(shù)不勝數(shù),雖然有著許多客觀原因,但這與青少年時期沒有足夠的愛情教育不無關(guān)系。沒有正確的、健康的愛情觀,我們又怎么能最終獲得愛情、婚姻的幸福呢?而正確的、健康的愛情觀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因此,愛情觀的形成也需要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
筆者真誠希望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師們能夠真正地從一個新的高度、新的視角對待語文教學。語文是中國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之海,可謂無所不包。這也決定了語文教師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師,在開發(fā)學生“智”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德”。這樣才能算是中國文化的合格繼承人。
語文教學不只是字、詞、作文的訓練,不只是各種試題的技巧,更是對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教授。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要教他們識別愛情的香花惡草,讓他們感受到愛情溫柔的春風、凄涼的秋雨,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愛情,從道德上認識愛情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從而幫助他們理解愛情的真正內(nèi)涵,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美好的愛情觀。筆者深信,只要語文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正確導航,中學生的情感世界必定能減少許多迷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涵.名人名言錄[Z].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篇7
一個漫長的暑假(本文為2012年暑期即將結(jié)束時寫)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從我們身邊溜走了。轉(zhuǎn)眼之間又是一個丹桂飄香、金秋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學期。
新學期,需要吸收的知識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寶貴,肩上的學習任務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從現(xiàn)在開始,我會好好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去吸收更多、更豐富的只是,而且我現(xiàn)在也加入了一個新的班級,成為當中的一員,雖然也有些同學我不認識,不過我努力融入這個大班級,盡我所為老師和同學們服務!新學期,是一個新的開始!
新學期,努力學習,努力做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們身邊的好榜樣,不讓老師、同學們失望,認真做到不退縮、不放棄,堅強、勇敢、勤勞,抱著心中最美的夢想和追求勇往直前地向前沖:不求做到最好,只求做到更好!挑戰(zhàn)困難、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新學期的每一天都是緊張而又忙碌的,可對于懷揣美好希望和夢想的我們是多么的渴望和追求的!而過去對于我們來說,那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新的生活正在等著我們?nèi)ネ昝浪茉?!新的學期就意味著新的開始,新的生活,新的努力,新的收獲,新的成功……
一個漫長的暑假過去了,又是一個美好的秋天和美麗的冬天。停泊港灣已久的小船兒已經(jīng)出航,讓我們迎著清晨第一縷清新的陽光,邁出堅定的步伐,站在有一個全新的起點,站在又一個新的高度,站在又一條新的起跑線上,努力奮斗,努力拼搏,創(chuàng)造出一片新天地!
篇8
[關(guān)鍵詞]基本步驟 循序漸進 引說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3-079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蘇教版教材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安排了看多幅圖作文的練習。此時,學生正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經(jīng)過近一學期的學習,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礎(chǔ),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掌握并不熟練,況且看多幅圖編故事,學生剛剛接觸到。因此,教師應該采用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有效步驟,充分發(fā)揮例文的引導作用,盡力降低坡度,將習作的要求與方法巧妙融入課堂,循序漸進,層層推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看多幅圖作文的方法,激發(fā)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面對處于作文啟蒙階段的學生,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圖作文的啟蒙教學任務呢?筆者經(jīng)過多年實踐與思考,以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為例,歸納出以下五點:
一、研讀例文,獲得啟示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例文就是學生獲取作文方法的極好途徑。蘇教版習作練習都安排了例文學習部分,例文為學生的習作練習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范例,其示范與引領(lǐng)作用不言而喻。學生需要掌握的習作要點,在例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據(jù)。教材中,例文后面往往會提出幾個針對性很強的問題,暗含了本次習作要求學生掌握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帶著教材所提的問題讀例文,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對照圖片,讀一讀例文”的環(huán)節(jié),思考例文后面的問題:(1)段秋霞是怎樣分段寫的?(2)哪些話是畫面上沒有的?(3)讀了這篇習作,你受到什么啟發(fā)?有了例文的示范作用,加上問題的引導,學生很快找到了寫作方法:(1)要想層次分明,一般一幅圖寫一個自然段;(2)要寫好看圖作文,畫面上有的要寫,畫面上沒有的,發(fā)揮合理想象也要寫。這兩點正是這篇習作最重要的方法。如此一來,學生研讀了例文,并從中獲得了啟示,了解了習作的方法,為進一步看圖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二、觀察圖畫,說出大意
學習了例文,掌握了習作的基本方法后,我們還不能直接讓學生對照方法寫作,這個坡度對學生來說,依然很高,我們需要進一步降低坡度。
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從習作練習提供的兩組圖中,任選一組,仔細觀察,說出故事的大意。學生自己說一說,同桌之間又互相說一說,學生完成這個任務并不難。學生了解圖的大意后,我讓學生嘗試給故事加個題目。學生紛紛發(fā)言,很快把《知錯能改的孫小圣》統(tǒng)一為第一個故事的題目,把《亡羊補牢》作為第二個故事的題目。為了鞏固成果,我還引導學生說說“亡羊”和“補牢”在故事中的意思,便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大意。雖然例文后的問題沒有提出“仔細觀察,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弄清每幅圖之間的聯(lián)系”這個要求,但學生顯然是有必要完成的。我設計“觀察圖畫,說出大意”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降低了習作的坡度,而且也對學生進行了作文常規(guī)訓練,讓學生明白:看懂圖的大體意思再作文是一種良好的作文習慣。至于“重點突出,選擇一兩幅圖重點寫”這樣的要求,教師此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練習。我是這樣教學的:
師:(學生說出了圖片大意)你準備寫幾個自然段?
生:一共是三幅圖,所以我準備寫三個自然段,一幅圖一個自然段。
師:很好。你準備把哪幅圖的內(nèi)容寫得最多?
生:我準備把中間的第二幅圖多寫些。
師:這樣重點就突出了,這就叫“詳略得當”。
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掌握了不少作文知識,也為學生更好地完成練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三、方法指導,充實內(nèi)容
一個完整的故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學生編故事的時候,這些要素大都會具備,但學生心中沒有這些要素的概念,沒有故事要完整的概念。況且要想把故事寫具體充實,就要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理活動等。教師該如何巧妙地滲透這些知識呢?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引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以第一個看圖編故事《知錯能改的孫小圣》為例,我是這樣“引說”的:
師:星期天早晨,誰和誰一起去……
生:星期天早晨,小熊貝貝和小猴孫小圣一起去公園玩。
(時間、地點、人物都有了。)
師:一路上,孫小圣一會兒……一會兒……
生:一路上,孫小圣一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一會兒爬到大樹上,可開心了。
師:你們所說的“一會兒跳到路邊的大石頭上,一會兒爬到大樹上”就是動作描寫。你們發(fā)揮的想象合理,非常符合猴子的特點。
(學生不僅運用了動作描寫,還發(fā)揮了符合猴子特點的合理想象,學生在快樂中得到了方法的指導。)
師:他們來到公園的一座小亭子里。這時,貝貝覺得口渴了,說……
生:孫小圣,我去買兩瓶水,你在這里等我!
師:這就是語言描寫。
師:貝貝剛走,孫小圣看到兩根鮮紅的柱子,他想……
生:我的老祖宗孫悟空,曾在如來佛祖的手指上寫下“齊天大圣到此一游”八個大字,我為什么不在這柱子上寫點什么留作紀念呢?
師:太精彩了!這就是心理活動描寫。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
如此引說,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寫作方法,充實了寫作內(nèi)容,讓故得生動有趣。
四、分組活動,口述故事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chuàng)造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這樣的興趣離開了學生的會說、想說,將成為“無米之炊”。在教師“引說”之后,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順理成章。此時,筆者組織學生分組活動,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一聽。這樣做其實是對學生因材施教,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自己創(chuàng)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學生則可以照著老師的思路去編。分層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降低了坡度,讓學生感覺不到寫看圖作文的難度,因而能收獲寫作成功帶來的歡樂,提升寫作的興趣。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暢所欲言、興趣盎然,他們自編的一個個精彩故事閃耀著智慧的火花。
五、獨立構(gòu)思,完成習作
篇9
一、給學生樹立信心
成功的前提就是自信。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兒童來說,樹立習作自信就是引領(lǐng)學生成功邁入作文殿堂的第一步。作為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少語文老師在第一次習作教學課上有意夸大習作難度,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卻適得其反。但也有不少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如某位教師的第一節(jié)作文課,她是這樣教學的:“說話同學們會吧?”學生聽到老師問這樣幼稚的問題隨即哄堂大笑,這誰能不會呢。教師順勢又對學生說:“同學們都會用嘴巴來說話,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用筆來說話,看誰說得好?!睂胗腥ぁC智,由淺入深,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這樣一個印象――寫作文就是用“筆”來說話。學生輕松地接受了習作課,沒有產(chǎn)生恐懼心理。
二、讓學生模仿文本
提高學生啟蒙作文水平的方法之一便是讓學生從模仿文本開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和優(yōu)美片段。一是要把這些好詞語好句子摘抄在專門的筆記本上,二是要把課文中精美的語段熟讀成誦,記在腦子里,進而在習作的時候有話可說、有詞可用。筆者又一次在語文測試卷上設計了一道半命題作文“我愛家鄉(xiāng)的_____”,有一個學生以“我愛家鄉(xiāng)的果樹林”,文中有些片段寫道:“春天的家鄉(xiāng)美麗極了,柳樹抽出了嫩嫩的新芽,蔥郁的樹葉密密層層,就像一把天然的傘把樹林遮擋得嚴嚴實實……夏天,果林的葉子綠得蒼郁,那綠簡直就要往下滴,使人垂涎三尺……秋天,果林的葉子漸漸變黃了,豐收的季節(jié)來到了,蘋果、梨、桃子等果子一個個像漲紅了臉的嬰兒,可愛極了……冬天的雪花飄飄灑灑在果林的樹梢上,好像給果樹林蓋了一床薄薄的羽絨被,美麗極了。”從學生所用的語句來看,不少來自于已經(jīng)學過的課文,由于平時的不斷積累,已經(jīng)形成了知識儲備。
三、每天訓練日記
勤于習作,筆耕不輟。讓小學生學會寫日記,對于啟蒙作文教學有益無害。筆者有一次檢查日記時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寫道:我今天上課開小差、不認真聽講,被老師批評了?!芭u”二字學生不會寫,用的是拼音代替,還有不少沒有標點,讀起來不順口。盡管如此,學生還是把自己的心里話表達出來,寫出了真情實感。教師每天可以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日記,讓愛讀書的孩子站在講臺前讀給學生聽,讓學生的習作擁有更多的聽眾。
四、個性評價習作
篇10
大家好!
很榮幸能代表新加入學校的教師們在這里發(fā)言。
今天,我們20多位新來的老師在這里與大家相聚,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來自不同的崗位,我們每個人都懷揣著一個夢想,我們要在這個美麗的校園,我們要在這新學期的開始,讓我們的夢想起飛!
我們每個老師都與上外閔行實驗有著一段相識、相知的過程。我記得,我與她最初的相識是在網(wǎng)上的一則校園新聞中,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學校將不斷努力,建設成為“孩子樂園,教師家園,家長夢圓”的優(yōu)質(zhì)品牌外語特色學校。那時我就想成為這個家的一員。我與她的相遇是在去年的12月份,來到校園,我居然在大廳里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圣誕老人,他在對我笑,他在向我招手。那時,整日埋首于初三試卷中的我也向他露出了輕松的微笑。我想,從那時開始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學校。正式來到學校后,我又看到了一群美麗的人。他們是這個學校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不怕灰塵滾滾,不怕烈日炎炎,排除種種困難,讓學校順利地揭開了歷史篇章,起航。他們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想與他們一起,成為上外閔行實驗光榮的創(chuàng)業(yè)者!
讓我們的學校之舟能夠搏擊風浪、遠征,最終駛向理想的彼岸,我想這是每個上外閔行實驗老師與學生共同的夢想。去年,人單勢弱,今年,我們來了,我們在“繼往”的同時,又該做些什么呢?
前幾天,我去家訪時,一個孩子問我:“老師,學校的操場大嗎?我以后是要成為足球運動員的,我要帶領(lǐng)中國足球隊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看著他充滿憧憬的眼神,我知道我們老師該做的是:去呵護每個孩子心中的夢想。讓每個孩子擁有美好的夢想,我們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讓孩子們的夢想成就我們的夢想!
昨天,一個孩子捧出了一摞獎狀,有作文競賽的得獎,有繪畫的得獎,有寫字的得獎,還有好多好多。。。她快樂,她健談,她還充滿信心地對我說:“老師,進入新學校,我還要得那么多獎!”這個孩子成長得多好呀,是的,我們老師該做的是:要讓每個孩子更好地發(fā)展,要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我看到孩子們是帶著微笑跨進校門的,一年級孩子們臉上的微笑最最燦爛。新的學期多么令人期待呀。是的,我們老師該做的是:去呵護每個孩子臉上的微笑。他們的微笑是這個世界最生動的畫面、最美麗的語言,也是送給我們老師的最好的獎賞。
- 上一篇:城市合理化建議
- 下一篇:企業(yè)管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