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鑒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04:1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舞蹈鑒賞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舞蹈鑒賞論文

篇1

論文摘要: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以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傳達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舞蹈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狀出發(fā),提出教學建議,并探討其意義。

現如今,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舞蹈藝術鑒賞不再是各?!把b點門面”的可有無的課程,它將會不斷地發(fā)展與完善,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的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狀

當前全國的許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舞蹈鑒賞課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挖掘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然而在實際過程中,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課程設置上不夠重視

雖然大多數院校已將舞蹈鑒賞課程列入到選修課范疇中,但實際上卻要求學生任選一門以上的藝術類選修課。而對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分情況地要求學生選多門藝術類課程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效果微乎其微。這說明了高校對舞蹈鑒賞課程還不夠重視,客觀上也使學生在心理上視這類課程為可有可無。

(二)教學方法死板

在舞蹈藝術鑒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單一的傳授式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三)學生興趣不高

學校的舞蹈鑒賞選修課,到課的人往往一開始特別多,到后面越來越少,就是去的也是為了應付教師點名,這種現象十分普遍。說到底,還是學生對這個課程不夠喜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解決課程困境的重要途徑。

二、如何開展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

(一)改革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題材上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貼近學生、讓學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選擇上,應有選擇性地介紹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對學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舞蹈語匯。舞蹈鑒賞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從。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投學生所好。

(二)注重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

課堂教學畢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要把培養(yǎng)學生自學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豐富鑒賞的審美知識儲備。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對其鑒賞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應該從文化內涵上領略舞蹈藝術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如藏族的《龍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會時祭祀神靈、驅災避邪。離開這個一層文化內涵,便無從知道此舞蹈美在何處。

另一方面,加強大學生對舞蹈意境想象的訓練,掌握舞蹈的動律與構圖。舞蹈構成有三個:動律、構圖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靈魂,動律和構圖是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圖騰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為它的每一個節(jié)律都充滿了極端狂熱的,而又無比虔誠生命情調。因此,在對舞蹈意境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之前,要引導大學生對其中的情感進行反復體驗。

(三)舞動肢體,結合實踐領悟舞蹈魅力

與單純鑒賞的傳統(tǒng)模式相比,師生間進行互動顯然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提高教學效果。盡管舞蹈藝術鑒賞是理論課,但是“動”是舞蹈的精髓。在講到不同舞種的特點時,我們可以安排教一些簡單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把舞蹈知識與動作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體驗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意義

(一)社會意義

1.傳承民族文化,促進與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與心靈之美,是無國界的語言。舞蹈鑒賞對民族文化傳承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本土民間舞蹈的選擇,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本土民間藝術的慧眼,保護本土民間藝術,形成關注本土民間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圍,從而促進本土民間舞蹈傳承和發(fā)展。而了解外國舞蹈,又能感受到異國風情,增長見識,促進彼此的了解。

2.體現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文化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當代的教育目標在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的人才,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屬于美育范疇,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個體意義

1.培養(yǎng)審美能力,完善文化修養(yǎng)

人類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對非文字文化的學習,使專業(yè)知識豐富的大學生卻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見高校文藝演出時演員們激情飛揚,而臺下的觀眾卻一片麻木。這并不是他們不熱愛藝術,而是他們缺乏必要的藝術鑒賞能力。而舞蹈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和美學、哲學思想等,是彌補大學生文化缺陷的最佳科目。

2.增強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斯佩里博士對人的大腦進行割裂研究發(fā)現,人的左腦負擔抽象思維活動,右腦掌管形象思維活動。開發(fā)右腦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國著名的藝術心理學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發(fā)現,熱衷于舞蹈的大學生的智商明顯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凈化心靈,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過優(yōu)美的人體動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靈,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是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以舞蹈《中國母親》的欣賞為例。一開始,那形體的張力、那音樂的激憤,使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地重溫起那個年代的國仇家恨的苦難。中國媽媽對侵略者恨入骨髓,卻最終收養(yǎng)了敵人的嬰孩,那種反復的矛盾和掙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音樂又低沉轉為輕快,慈愛而勤勞的中國母親終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嬰兒拉扯大了,她告訴孩子身世,含淚送她回去尋找親身父母。從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愛和寬容的力量。

4.促進內外美統(tǒng)一和舉止得體

舞蹈是以人體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處處都能體現姿態(tài)美。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大學生應該是有更高的審美修養(yǎng)的,他們的氣質、情感、涵養(yǎng)、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都應比一般人更得體。當教師用優(yōu)秀的作品展示著美麗異域風情和古老的傳說時,學生步入舞蹈藝術的世界,就明了了人體語言的美妙,促進了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摘要: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實施,要依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品與技能相結合、訓練與實用相結合三個原則,把幼兒文學作品演化為實用的教師技能,這樣才能適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 

 

幼兒文學課是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也是語文教學向專業(yè)教學的延伸。幼兒文學課程的設置,旨在提高學生的學前兒童文學基本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兒童文學鑒賞、創(chuàng)編、講演的能力,具有組織兒童文學教學活動的能力,為將來從事幼教工作、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特別是語言教育活動打好基礎。以下是筆者對這門課程的幾點教學思考。 

一、幼兒文學課程的定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師范院校的幼兒文學課程都大同小異:從任教者角度來看,大多由中文專業(yè)的教師來承擔教學;從課程內容來看,大多從文學的視野來構建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鑒賞論等幾個板塊。雖然教材也結合一些審美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但總體而言仍在這些文學范疇之內;從教學形式上看,以知識的傳授與鑒賞分析、創(chuàng)作改編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由于幼兒文學課程主要由中文專業(yè)的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這就使得這門課程基本上沿襲了中文專業(yè)的兒童文學課程模式。這種模式對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習者更對路一些,但對教育專業(yè)的學習者則不適合,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近些年,課程改革昭示我們課程必須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fā)來定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今后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幼兒文學課程應該把“幼兒文學”與促進“幼兒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只有定位在這一點上,幼兒文學這門課程才能真正找準自己在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的位置,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而精準定位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囿于“文學”視野的局限,任教者和學習者要始終以“幼兒文學和幼兒發(fā)展”為主線,以幼兒文學的文本和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情境脈絡,從多樣的幼兒文學作品中去吸取豐富的學習“給養(yǎng)”,教師、學生、學習內容之間形成一種互動關系,構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從而把幼兒文學作品演化為實用的教師技能。 

二、幼兒文學課程的實施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將來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學齡前兒童。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尚處于很幼稚的階段,缺乏知識和生活經驗,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自控能力較差,這些都決定了學前教育只是啟蒙教育,它要求幼兒教師是通曉人文、自然知識,在音、體、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長的綜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現在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任教者應改變自己在課堂中單純的講解者身份,變身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積極合作、主動探索、發(fā)現幼兒文學的文體規(guī)律,從而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通過對作品的誦讀、剖析,讓學生領悟幼兒文學創(chuàng)作和鑒賞的范式;給學生自主的空間,為學生提供多種服務,使他們把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再把實踐結果反饋到理論中進行檢測,從而更好地消化理論知識,同時創(chuàng)作出貼近生活、質量較高的好作品。這樣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回到理論的過程,既讓學生樂于接受,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2.作品與技能相結合 

現在很多幼兒文學的教材在編寫時,都是以嬰幼兒文學和嬰幼兒心理學理論知識為基礎,由基本理論學習到作品閱讀欣賞,再到嬰幼兒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它們以理論基礎為指導,以作品鑒賞為基礎,以寫作訓練為提升,三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體現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這門專業(yè)基礎課的特色。 

對教材中大量的幼兒文學作品,教師應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鑒賞和運用。在指導學生鑒賞作品時,教師不能單純地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去分析情節(jié)、語言、寫作技巧等,而應該從實用出發(fā),讓學生學會吟誦、講述、編排、表演。比如幼兒童話和幼兒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兒喜歡的、能接受的語氣、語調,借助一些肢體語言,聲情并茂地講述5~10則;教師推薦一些經典的、受幼兒喜歡的繪本,讓學生閱讀并講述出來,在學生已有的美術基礎上創(chuàng)編繪本;讓學生創(chuàng)作和改編幼兒戲劇,以小組、班級為單位,進行不同規(guī)模的表演。通過這樣的技能訓練,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幼兒文學的興趣,在學會鑒賞、創(chuàng)編的同時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加強了幼兒文學課程的實用性,鍛煉了學生音樂、舞蹈、美術、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訓練和實用相結合 

首先,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給學生必要的組織和指導,讓學生帶著明確的訓練目的和要求完成訓練,教師對學生的完成情況要進行檢查。 

其次,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所學的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教學法、音樂、美術、舞蹈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另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把訓練和實用結合起來。比如利用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周見習、月實習的機會,讓學生觀察幼兒的語言運用方法和習慣,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在幼兒園帶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請幼兒聽、賞、觀、看,然后再不斷對作品進行修改,從而高質量地完成訓練任務。 

只有把訓練和實用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感到幼兒文學這門課程確實有用,才能真正體現出幼兒文學這門課程的社會實用性。 

依據以上三個原則實施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枯燥的講解變?yōu)榛顫姷谋硌荩箤W生情緒高漲,積極參與課堂,在實踐活動中提高文化素養(yǎng);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主動探索與積極思考,學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兒文學的知識與理論,更主要的是學會相應的程序和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獨立選擇幼兒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創(chuàng)作幼兒文學作品,或者將幼兒文學的構思表現方法遷移到其他教育活動的設計之中去。 

 

參考文獻: 

篇3

論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課改下中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與中學音樂教育密切相關的高師音樂教育提出改革的建議,以尋求可能的應對策略。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新課程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本文基于筆者帶學生實習的經驗,對當前的中學音樂教育問題作一再度審視,并據此從與中學音樂教育直接相關的高師音樂教育提出一些改革建議,以尋求可能的應對策略。

一、新課改下的中學音樂教育存在問題

(一)不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仍然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課被視為“副科”,有的學校不開音樂課。稍好一點的學校,音樂課程也開,但擠占現象嚴重。

(二)相當一部分音樂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不高,教師資源匱乏

“我國初中音樂教師6.7萬人,學歷合格率為55%”,多數音樂教師的備課,確切地說就是抄寫教師參考用書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創(chuàng)新性,上課不夠靈活,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有許多學校沒有專職音樂教師,同時由于中學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音樂教師待遇不好,而不愿意去做一位中學教師,這使得中學音樂教師人才匱乏。

(三)“一專多能式”綜合型音樂教師缺乏

一部分音樂教師所上的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其伴奏都是單一的和弦伴奏,使曲目的風格韻味一掃無余。自彈自唱也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唱了就不能彈,彈了就唱錯。這些音樂教師只能做些最基本的教唱和基本樂理的講授,至于音樂欣賞方面,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尚不透徹,更無法給學生講授。相關問卷調查顯示,84%的學生認為,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唱歌、感情處理得好;74%的學生希望老師除能彈一手好鋼琴外,還能會一兩件其他樂器,能伴奏好,能自彈自唱,能指揮學生處理好歌曲,82%的學生能夠欣賞老師優(yōu)美的舞姿,并希望老師能為學生編排簡單舞蹈。而事實上,現在的音樂老師是不能滿足學生這些要求的,“一專多能式”綜合型音樂教師非常缺乏。

(四)教學方法和模式的不科學性

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填鴨式”“、接受式”教育教學模式仍然嚴重。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和對音樂的興趣。有的教師甚至仍然以培養(yǎng)一兩個高考生而沾沾自喜。還有的一些教師甚至僅以能否參加地方文藝演出來衡量教師的水平。當然,以上所談大多指農村等落后地區(qū)的狀況。盡管是一些農村地區(qū),但仍然不容忽視,這與我國80%地區(qū)是農村的特點決定的。只有解決了這些地區(qū)的問題,特別是看起來是最基本的問題,新課程改革才能說有進展。

二、對策思考

不容否認,有些問題不是我們一般研究者能解決的。如,一些領導不重視問題等。筆者僅就與培養(yǎng)中學音樂師資密切相關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設置方面談一點看法,以便從一定層面間接地去改變中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導致以上現象的眾多原因中,高師音樂教育課程結構不合理、與中學音樂教育脫節(jié)、與高師音樂教育培養(yǎng)目標相脫節(jié)是主要原因。因此,應及時加強對高師音樂課程設置的改革。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開設的課程內容應包括:

1.音樂感受與欣賞方面,開設如基本樂理、中外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欣賞等課程。

2.基本技能技巧,表現方面,要開設視唱練耳課程,以使學生具有較好的識讀譜和聽辨能力。另外,學生在學好鋼琴、聲樂、即興伴奏、舞蹈、指揮的同時選修兩件以上的中外管弦樂器,在鋼琴必修2年基礎上加修手風琴。有些學校條件不好,沒有鋼琴,有時演出排練鋼琴不如手風琴攜帶方便,此時手風琴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同時還應加強自彈自唱這項重要技能的訓練。

3.在音樂創(chuàng)造方面,高師可開設諸如歌曲作法、復調、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課程。

4.注意音樂與相關文化、相關學科的內在和外在綜合。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學校綜合性體現得越來越明顯,這要求高師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必須作相應的改變,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yè)基本功的同時選修一些美術鑒賞、舞蹈鑒賞、戲劇戲曲鑒賞、影視文化鑒賞等課程,注意音樂與人文社會科學、歷史、社會、自然的綜合。加強“三字一話”的訓練。 轉貼于

5.音樂教學法,“中學教材教法”、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論等重要的應用課程,是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所必須掌握的。在當前中學中,經常有一些音樂教師鋼琴彈得水平很高了,但教起學生來卻不知從何教起,歌唱的不錯,卻聽不出學生歌唱的毛病,聽出來了也不知道怎么糾正一些錯誤。這就要求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開設 “中學教材教法”、“鋼琴教學法”、“聲樂教學法”等等重要的應用課程。加強對這些課程的重視程度,以中學音樂教材為內容,使學生盡早熟悉中學音樂教材,開設一些“中學音樂教學內容”的講授課。同時,應該加強教育實踐能力,課堂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6.現代化多媒體教學也是高師學生所必備的基本技能: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能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其學習主觀能動性,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有趣。簡單的投影以及課件省去許多麻煩的板書,從而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同時,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獲取很多學習資料和音像資源,從而節(jié)省教學資源用費開資!

7.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對民族音樂教育、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高師音樂教育應視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振興民族音樂教育,提高民族音樂、本土文化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比重。要開設諸如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族音樂欣賞、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理論、民族舞蹈、民族器樂等課程。

顯然,存在的問題不能掩蓋中國中學音樂教育所取得的成績。但是,我們確實也應該清晰地看到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大環(huán)境下,中學音樂教育在一些地區(qū)仍然存在的一些急需解決的基本問題。同時,在考慮高師音樂教育與中學音樂教育接規(guī)時,不能僅考慮與先進地區(qū)接規(guī),更多的要考慮如何如農村地區(qū)音樂教育的接規(guī)問題。惟有這樣,才能使理論落到實處,政策走向基層。

參考文獻

篇4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9年在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曾提出《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其中所謂“關心”是指關心人類、關心社會、關心他人。高校人才培養(yǎng)強調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與內涵。

1.音樂欣賞課程有助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而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往往體現著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觀察與思考,飽含豐富的思想情感,或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老師的尊重,對父母的感激,亦或是對朋友的珍惜等等,這些作品能夠帶來思想上的鼓舞以及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電影《上甘嶺》中《我的祖國》,獨唱部分抒情委婉,一唱三嘆,合唱部分氣勢磅礴,增強獨唱部分情緒。聆聽這首歌曲,學生可以感受到歷史背景下人民對祖國的深情歌頌,對家鄉(xiāng)的美好回憶,以及保衛(wèi)祖國的果敢決心。通過不同題材的作品欣賞,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進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2.音樂欣賞課程有助豐富大學生人文知識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與文學、歷史、戲劇、舞蹈、繪畫等領域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引導學生欣賞分辨不同文化傳統(tǒng)下產生的世界音樂,認識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與不同文化形態(tài)下所產生的音樂,感受東西方音樂在文化上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用“平等”與“差異”的人類學視角去看待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楚漢之爭,古琴曲《廣陵散》是據《戰(zhàn)國策》及《史記》中記載的聶政刺殺韓相,這些作品都蘊含了大量的文學、歷史知識。

3.音樂欣賞課程有助拓寬學生思維上文中提到,通過欣賞不同民族的世界音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全新的文化研究視野,從多元文化視角多維的去看待世界。聆聽音樂的過程是人們在頭腦中對音樂形象的在塑造過程。每個人的先天遺傳情況不同,思維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異,大腦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學習與訓練。音樂欣賞在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的同時,也有益于人們對于運動控制、記憶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使大腦功能得到更廣泛地開發(fā)和利用。二胡曲《賽馬》中具有許多對現實世界的音響模仿,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音型的聽覺聯(lián)想,進而展開創(chuàng)造思維。李嵐清同志說:“音樂的美育功能還不是一般地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對人的智力開發(fā),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意動力,鍛煉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幫助,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對他們進行這方面普及的教育,給他們補上一課……使得這批跨世紀的青年知識分子能夠有這方面必要的修養(yǎng)……”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人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提高人的思想意境和高尚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1.量化教學方法評價指標體系關于教學方法的評價指標,應該在教學改革與建設中作為重點。教師能否融匯本學科前沿知識、能否將跨學科知識貫通與課堂,實現教學多樣化、個性化等方面的評價指標較少。因此,增加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的確定性、可操作性,能使教學評價體系制度化、標準化發(fā)展的同時,應進一步完善各層次評價體系的構建。

2.完善音樂教育的考核、評價系統(tǒng)構建完善的音樂教育考核評價系統(tǒng),從課程教學工作量、學生課外藝術活動及參與社會藝術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學習成果、學術研究水平等方面設立相應指標,更為符合音樂教育的本質特點,能夠進一步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活躍豐富教學氣氛。

3.多元化教育與教學評價音樂教育具有其本身所特有的區(qū)別于其它人文學科的特殊性,在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基礎上,更為側重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應建立與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相適應的教育與教學評價機制,側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態(tài)度的考察,可采用課堂問答、討論,學習調查問卷、單元作業(yè)、課程論文、筆試及相應的實地調查等形式完成,并進行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將教學重點更多的關注于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上,以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做出整體性評價。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接受美學;藝術鑒賞;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06-071-2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都在大力提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開設的藝術課程門類多達數十門,其內容涉及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書法、攝影、美學、文藝理論等方面,為學校素質教育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還存在藝術欣賞形式的多樣與教學方法的單調之間的矛盾,太多的求知欲望與文化素質課課時較少等矛盾。如何在藝術鑒賞課教學課時稀少的情況下,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大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真正短時高效并得到提高,這必須有科學的素質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藝術鑒賞的內涵和功能

藝術鑒賞是人們以藝術形象為對象的一種審美活動,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美育社會功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通過藝術形象去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活動。藝術鑒賞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欣賞,是“人們對藝術形象感知、理解和評判的過程。人們在鑒賞中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一般都從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出發(fā),實現由感性階段到理性階段的飛躍”。因此,鑒賞本身便是一種審美的再創(chuàng)造。

藝術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開展藝術鑒賞課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個性,培養(yǎng)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在藝術接受的過程中,審美主體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懂得什么是真、善、美。通過經常性的審美活動,可以陶冶他們的性情,凈化心靈。從而使學生達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二、藝術接受

藝術接受是指一定時代、社會的人們按照一定的審美、文化和心理要求在鑒賞、讀解、闡釋和評論藝術作品過程中,對藝術作品的選擇性認同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這種接受是主動而非被動的,它包含著欣賞者的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及再創(chuàng)造等等心理活動。

按照接受美學觀點,任何藝術作品都具有兩極:一極是藝術的,即創(chuàng)造主體生產的文本――未經讀者鑒賞的藝術家的“一度創(chuàng)造”的產品;另一極是審美的,即接受主體對文本的具體化或實現――經過讀者閱讀、品評、鑒賞等檢驗的作品,它是接受者在“一度創(chuàng)造”基礎上進行“二度創(chuàng)造”的產物。接受者對“文本”進行“二度創(chuàng)造”并現實地鑒賞作品和實現作品的過程,就是藝術接受。

解讀藝術作品之前必須要有一定的能力,要有各方面的知識儲備。首先必須了解各藝術門類自己獨特的語言,如繪畫的語言是點、線、面和色彩;雕塑的語言是空間中形與形關系和質感;音樂的語言是聲音、節(jié)奏和韻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閱讀文學作品讀者也應有相當的程度。首先是識字,其次是大體的知識,而思想和感情,也須大抵達到相當的水平線。否則和文藝即不能發(fā)生聯(lián)系。”譬如欣賞水墨畫,你必須了解中國古典藝術的理想是氣韻、神韻、淡、味、妙、意境等具有想象性、精神性的一些范疇,熟悉中國藝術一直秉承的理想,比如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講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傳達,講究以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意味,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等等。只有這樣,你才能對藝術作品其內在的人、事、物、景及思想、感情、哲理等內容美與語言、結構等形式美進行感知、理解、評析,也即審美。

所以,必須構建審美心理結構。接受美學的“期待視野”就是由此而發(fā)的。認知心理結構、審美心理結構所構成的框架完善程度,將決定藝術鑒賞能力的高低。在這一點上所有藝術都是相通的,如鑒賞古希臘藝術家阿耶桑德羅斯等3人創(chuàng)作的雕像《拉奧孔》。如果你從作品中得出:人物刻劃非常逼真、比例協(xié)調,作品表現了雕塑家對人體解剖學的精通和對自然的精確觀察,以及純熟的藝術表現力和雕塑技巧。這只是對古希臘雕塑的再現性和形式感的表面認識。如果你能在充分了解希臘神話故事,再運用雕塑、美學等知識進行鑒賞。你就會發(fā)現雕像中的拉奧孔雖然遭受巨大痛苦,但并不號啕大叫,而是節(jié)制著自己的感情,口僅微張,顯示出希臘藝術所特有的古典理想:“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并發(fā)現由于作品過于強調人物極度痛苦的外在形態(tài),缺少更深刻的心理刻劃,所以并非是藝術上極臻完美之作。但《拉奧孔》鮮明又突出地顯示了希臘化時代雕塑的激情特征,從而成為該一時代的典型代表作品。如果能得出以上評價,說明你的鑒賞能力比一般的欣賞者要高了一層。頭腦最簡單的人可以看到細節(jié);專業(yè)知識較為豐富的人可以看到形式語言的表達方式,比如對比、均衡、節(jié)奏、韻律;只有那些具有更高理解力和敏感性的人則可以發(fā)現某種逐漸揭示出來的內容意義。

三、藝術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藝術鑒賞是審美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審美活動要開展首先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客體方面的條件;主體方面的條件;需要一定的審美環(huán)境。

大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必須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在客體方面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

審美活動的開展在客體方面的條件,首先要有審美對象的存在,而且對象要有鮮明生動的形式和吸引人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授課時,充分利用教學設備和軟件,比如多媒體等,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形象生動。在授課方式上要有互動,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也可采用分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有成就感,有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更有利于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藝術欣賞要尊重大學生的個體感受

1.審美活動的進行必須以個人的審美能力的存在為前提

一個人的審美能力是審美方面的生理能力與心理能力的總和,包括先天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后天的審美辨識能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充分說明對美的對象的欣賞需要審美主體本身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得到美的感受,欣賞美的對象。審美活動的進行首先要通過感官去感知到美的對象的存在,然后才可能做出生理、心理的反映,基本的生理感官的感受能力是審美活動得以產生的一個前提。完全喑啞的世界,完全黑暗的世界,完全色盲的世界,是我們正常人無法想象的單調。那樣,《梁?!?、《二泉映月》對某些人而言等于不存在,《大衛(wèi)》、兵馬俑也只是虛設。

每個人的教育背景,愛好也不一樣,欣賞水平也不一樣。這就不能沿用舊有的“百分制”的作業(yè)評價抽象評價每一個學生的實踐結果。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要有利于藝術的個性發(fā)展,對藝術鑒賞評價的改革應首先注重藝術的這種個性發(fā)展,對每一個學生的實踐都給予極其個性化的評價。多鼓勵學生,指導學生參與課外學習和實踐,要指導功夫在詩外。

2.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和審美需要

審美活動的產生要以人的審美需要的存在為前提。人具有多種多樣的需要,審美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之一。人有這種審美的需要是審美得以產生的一個前提,因為一個人如果還只是處于低級的生理需要,沒有審美的需要,那他就不會去審美,得不到審美感受。這種需要有時又建立在教師的關注和期待以及善意的評價上。這種評價方式可以采用“皮格馬利翁”的心理效應模式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如“你太有創(chuàng)意了”、“你的觀點很新穎”、“你的想法有意思”……,這種建立在對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其個性發(fā)展基礎上的評價方式,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注和期待,使他們的學習信心百倍,有助于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

3.要展開審美活動就必須具有良好的審美態(tài)度

所謂審美態(tài)度,主要是指一種非實用功利的和非抽象邏輯的態(tài)度,即從實用功利考慮和科學探索中解放出來,在自由的心態(tài)下只擬欣賞事物的“形象”本身。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只有完善大學生的認知心理結構和審美心理結構,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在自由的心態(tài)下進入審美。首先,要求我們的教師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在課堂講授中真正做到“授業(yè)解惑”。比如在講解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形式美的同時,講授作者的奮斗歷程,激發(fā)學生的崇敬之情,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態(tài)度。

(三)創(chuàng)造適宜的審美環(huán)境

審美環(huán)境是人與世界(對象)能否交往、對話,能否展開審美關系的外部客觀條件。這一點有時也相當重要,因為它會影響到人的心境和人對審美對象的看法。學校審美環(huán)境,不只限于藝術鑒賞的課堂教學,除此之外,還有校園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等都需要營造。比如幫扶學生完善藝術社團;組織書畫展覽、音樂會;舉辦藝術名家的講座、演出;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藝術比賽等對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有益的。

總之,藝術鑒賞是高等院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課程,我們只有遵循藝術教育的根本目標,認識藝術教育的特點,尊重藝術鑒賞教學對象的心理特點,建立和完善認知心理結構和審美心理結構,在期待視野的形成變化中逐步培養(yǎng)審美能力,才能獲得藝術欣賞教學的藝術效果,提高大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德)姚斯.接受美學和接受理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2]何林軍.美學教程[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高中歷史;藝術素養(yǎng);鑒賞能力;藝術創(chuàng)作

2009年始我校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課堂轉型視閾下提升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的研究任務。除了藝術課堂這一主陣地之外,我校各學科都在探索如何在學科上滲透藝術素養(yǎng)教育,主旨即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探索如何在學科課堂上滲透藝術素養(yǎng)教育成為我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下面就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談如何進行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藝術鑒賞及其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記載,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土壤,是構建和諧社會、維系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上層建筑領域的橋梁。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機構,人才的素質應該是綜合型的。藝術素養(yǎng)的形成,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都是素質教育的內容。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在完成知識目標的同時,進一步進行藝術素養(yǎng)的教育,既是實踐我校的課題研究,也是貫徹新課改理念的體現。幫助學生加強藝術的深層次認識和情感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以及綜合素質。

高中歷史學科在內容上涉及文化史較多,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了解和感悟我國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以及異彩紛呈的世界文化。高中歷史學科的新課標強調歷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及相關人物等歷史內容。從這點出發(fā)進行藝術教學,使學生掌握和了解人類思想文化層面的發(fā)展軌跡,了解歷史進程的基本特征;強調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藝術鑒賞水準的形成和提高;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傳承、交融和創(chuàng)新的意義。

二、在教學中進行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歷史必修3中是文化史,課標對這一教學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探討思想文化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響,正確認識人類精神生產與經濟活動及政治現象之間的關系,進而認識到思想文化的進步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產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響。本冊教材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漢字、書法和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特別是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fā)展的歷程,以及中國悠久的文化藝術,從而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增加藝術素養(yǎng)。

1.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鑒賞

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體現在多媒體方面,多媒體具有直觀、適時、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等特點。所以應用多媒體成為各科教學的首選,用以提高教學效果。在高中歷史必修3的教學中可以選擇利用多媒體再現,以視覺、聽覺整合的形式,使學生領略藝術的價值和美感。

比如,在“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那種精美絕倫的古代書法作品和經典的戲曲作品,在視聽效果極佳的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欣賞從而提高鑒賞能力,形成高品位的藝術素養(yǎng)。我國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積淀了豐富的華夏文化,從書法的藝術方面就可以看出,比如文字的進化正是體現了文明的程度,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演變,如果不是通過多媒體,很難讓學生有一個全面而直觀的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是那么美妙絕倫,在書法家的手里,不是寫字,是作畫。起筆、運筆,無不體現出藝術性,每一個撇和捺,都是書法家的藝術設計結果。我國的國粹京劇藝術,更是我國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無不流露出精美的神韻,如果不是多媒體的幫助,學生單純聽教師講解,那么無論如何都沒有直接觀看的效果好。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京劇片段,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京劇的藝術美,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

2.閱讀感悟提升藝術品位

藝術素養(yǎng)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藝術也是多元化的,文學、音樂、書畫等等,都是提升人們精神生活質量的載體。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和藝術形式,形成學生頭腦中的藝術元素,從而提升藝術品位。閱讀是一種好習慣,在這一點上,歷史和語文有一種相通。歷史教材的文本以及教材知識的外延都需要學生通過文字去閱讀和理解。我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悠久的華夏文化,醇育了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古典詩詞、古代的文學名著,無不體現著我國文化的精良,特別是古典文學的內容,學生只有在細細的閱讀中才能感悟古典文學的藝術美。在進行這一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在語文學習的基礎上,去品讀和感悟古典文學的藝術美。尤其是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最亮麗的一部分內容,一句詩詞便是一幅畫卷,其文字的精練和概括,匠心獨具,美輪美奐。通過閱讀,了解我國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的藝術形式,每一種文體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美。

高中生的文學閱讀基底是比較厚的,所以在此基礎上講授古

典文學史,讓他們再重新閱讀回味,在進一步的閱讀中品味和提

升。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古典文學的不同藝術形式,了解古典文學名家及其作品。鼓勵學生從多個層面掌握古典文學的內容和創(chuàng)作形式。在閱讀中提升自己,感悟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學家的精神世界和對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學生在品讀中也拓寬了知識視野,提高了對文字的鑒賞能力,提升了文學藝術的水準。比如,在網絡上搜索名家的作品,然后選擇一些經典,特別是經過現代朗誦家朗誦的作品視頻給學生播放,從而讓學生感悟到文字的藝術魅力和古人對文字運用的那種登峰造極的程度。

3.欣賞領悟提升鑒賞品味

如,在“筆墨丹青中國畫”一目的教學實踐中,應該讓學生明確中國畫是我國特有的文化藝術,引導學生欣賞國畫,了解國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甄別西洋畫和國畫的區(qū)別,體會中國畫在作畫材料、題材、表現技法、藝術風格等方面所獨具的特點,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藝術發(fā)展史。教師可以展示我國畫作中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的著名作品,讓學生欣賞,體會畫家繪畫時的心情,體會畫筆的精妙運用。

在有關“19、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fā)展”內容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西方的音樂創(chuàng)作及音樂作品,通過聆聽音樂的音頻資料,了解西方音樂創(chuàng)作的歷程。學生在聆聽中就實現了欣賞的目的,因而也提高了對音樂藝術的鑒賞能力,提升了藝術素養(yǎng)和藝術品位。

在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途徑是多方面的,意義是重大的。教師只有明確教學的重點,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采取必要的教學手段,從而實現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目標。讓學生對文學、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形式都有所了解,對各種藝術形式的發(fā)展都有所掌握,在學習中、在欣賞中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鑒賞品味。

注: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課堂轉型視閾下提升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論文(課題批準號GHB093192)。

參考文獻:

[1]陳淑英.淺談新課改下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問題[J].新課程:上,2011(03).

[2]宋頌.觸摸歷史感受文化:新課程高中歷史文化史教學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4).

篇7

(一)對實施公共藝術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

近幾年,我國軍事理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其仍然是素質教育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而且這一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離它所能發(fā)揮的功能還有一定的差距。軍校教育管理部門與學員對公共藝術教育都不夠重視。首先,管理部門僅僅把軍校教育視為專業(yè)教育、崗位任職教育,沒有理性認識到公共藝術教育在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有的軍事理工院校開設了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也只是簡單選取一兩門鑒賞類課程,只有在上面教育檢查的時候臨時整理一些資料應付,以致其在發(fā)展中一直處于邊緣化地位。比如,第二課堂在一定程度上背離教學目的,成為展示學校藝術素質的“窗口”。學員普遍認為軍人只要有強健的體魄、過硬的業(yè)務素質就夠了,他們從內心排斥公共藝術課程,即使選修了課程,也只是應付了事,并未真正投入精力學習。

(二)師資力量的薄弱與人文知識的欠缺

《方案》中明確提出:“各校擔任公共藝術課教學的教師人數,應占在校學生總數的0.15%—0.2%,其中專職教師人數應占藝術教師總數的50%。”按國家規(guī)定的正常藝術教育編制來看,軍事理工科院校藝術教員人數嚴重不足。軍事理工科院?;緵]有設立專門的教研室或管理部門,未配備專職藝術教育教員,主要靠學校少數幾個藝術教員和人文學科的教員來兼職。藝術教員主要從藝術院校畢業(yè),受培養(yǎng)模式單一的影響,造成重技能、人文知識淺薄、藝術素質欠佳、藝術理論功底薄弱等缺陷。有的還聘請一些藝術專家來兼職,走走過場,教學效果不佳。由于藝術教育師資配備存在許多缺口,藝術課程的安排自然也就十分簡單,很多院校沒有能力和精力開設較全面的公共藝術課程,導致了學員選擇的余地不大,無法滿足學員的需求。

(三)沒有形成合理的課程設置與評價方式

公共藝術課程是院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途徑,合理的課程設置及質量把控是實現公共藝術教育的關鍵。然而,軍事理工院校在課程設置時,往往出現課程設置不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隨意性較強、課時不足、缺乏總體評價體制、對開課的效果少有認定、選修學生不普及等問題。此外,還存在著因人開課的現象,教員往往依據個人的研究領域和專長來要求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很少考慮學員藝術素質的差異性和層次性。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軍事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總體設計上缺乏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四)課程學習、體能訓練與參與藝術實踐存在矛盾

學員的課程學習、體能訓練、公差勤務等壓力相對較大,學員沒有更多課余時間參加藝術實踐活動,感受不到藝術實踐帶給學員的美感和藝術享受,出現學員理論課程學習與藝術實踐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直接影響藝術活動質量和藝術教育效果,也對學員藝術興趣培養(yǎng)有極大的影響。

二、加強軍事理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思考

(一)重視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

教學管理部門要在廣大師生思想上確立公共藝術教育能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藝術鑒賞水平、增強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公共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正如,麻省理工學院院長查爾斯•維斯特所說:“藝術使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科學也是如此,它改變著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生活的方式”。“科學和藝術在于把這兩個看上去沒有關系的現象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得到一些新東西,而這些新東西常常會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我認為這也是藝術的基本特征:尋找聯(lián)系,揭示真理,從而改變甚至創(chuàng)造世界。”

(二)重視教員隊伍建設

既然公共藝術選修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逐步建立專門的藝術管理機構、教研機構。其功能是組織和承擔全校的藝術課程教學和藝術教育科研,并配備全職教職人員編制和其他教學資源,根據學院、藝術教員自身的需求,組織藝術教員外出學習、參加函授等形式進行深造,提高藝術教員的理論水平。也可以向藝術院校、專業(yè)藝術團體聘任專職教員或資深的兼職、客座教授,相對固定一批師資,面向全校指導藝術教育。

(三)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

建設規(guī)范、科學合理的公共藝術課程是開展教育的關鍵。首先,《方案》指出,普通高等學校應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各專業(yè)本科的教學計劃之中,專科可參照執(zhí)行。每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要在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選修,并且通過考核。對于實行學分制的高等學校,每個學生至少要通過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學習取得2個學分;修滿規(guī)定學分的學生方可畢業(yè)。筆者認為,軍事院??梢詤⒄铡斗桨浮穲?zhí)行。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限定性選修課程定位在以鑒賞為中心,以審美為主線,融合藝術基礎理論和作品鑒賞分析,讓學員初步了解我國和世界的優(yōu)秀藝術文化,培養(yǎng)濃厚的藝術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為下一步任意性選修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軍事理工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特點既有公共藝術教育的一般特點,又由于其存在于軍事教育的特殊背景下,面對著有鮮明軍事理工科特色的學員群體,公共藝術教育有著區(qū)別于其他類型院校的特殊性。院??筛鶕拘W科建設、所在地域、軍事等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以及教員的特長,開設各種具有特色的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以滿足學員的不同興趣和需求。教學內容應結合理工科學科特點,達到藝術與藝術、藝術與人文、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由開設單純的藝術課程到增設一些理科、工科與藝術相融合的課程,如“戰(zhàn)爭藝術”“科學與藝術”“偽裝藝術”“計算機媒體藝術”“建筑美學”等,促進學員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共同開發(fā),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構建。再次,大力拓展第二課堂空間,創(chuàng)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挖掘第三課堂空間,利用社會公共藝術教育資源,如藝術專業(yè)院校、藝術團體、美術館、博物館等??傊谡n程類別設置上,應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和引進師資相結合,兼顧理論、賞析、技巧等多個層面,體現院校的特色和個性,理論與實踐結合。教育管理部門,在課程設置上,應當給予充分的時間保障。

(四)建立和完善公共藝術教育的評價方式

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應該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避免整齊劃一的學分考核,應注重考察學員學習的過程和學習中發(fā)生的變化,不應用同一標準來量化學員的學習結果。軍事理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考核評價需要樹立多元的評價理念,從多角度對其進行考查,考查方式盡可能多樣化,成績評定盡可能多元化。首先,加強公共藝術教育管理,學院要組織專家系統(tǒng)地聽課、評課、觀摩教學活動,努力提高公共藝術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其次,對學員藝術教育水平的測評,包括對學員的學習過程評估、學習結果的評估等。注重評價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領域的發(fā)展水平,要把靜態(tài)的評價教學結果與動態(tài)的對課程實施過程進行分析評價結合起來。動態(tài)成績包括課堂討論、案例教學的互動、課后習題等。靜態(tài)考試采取調研報告、論文、筆試、口試答辯、表演等多種形式。上述評價方式只是一個初步的構想,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完善。

三、結語

篇8

做任何工作都應有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音樂老師工作計劃如何寫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囊魳防蠋焹?yōu)秀工作計劃2022最新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音樂老師優(yōu)秀工作計劃2022最新1一、指導思想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學情分析

從整體的水平看,學生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較差,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fā)展,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偟膩碚f,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tài)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jié)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并能夠運用體態(tài)或線條、色彩作相應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夠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qū)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qū)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2.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jié)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3.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chuàng)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chuàng)造

(1)能夠即興創(chuàng)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并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chuàng)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表演。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

(3)主動參加社區(qū)或鄉(xiāng)村音樂活動,并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4)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fā)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jié)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用輕松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

4.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老師優(yōu)秀工作計劃2022最新2一、具體情況

本學期本人主要負責高一1、2、3、4、5、6班的《音樂鑒賞》教學和高三年級音樂特長生教學工作。高一學生新入學,音樂鑒賞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強,但可塑性大。高三音樂特長生的專業(yè)知識提升較大,但鞏固的還不夠,聲樂演唱水平提高教大,但依然有提升的較大空間。特別是臨近高考學生的心理波動較大,畏難和怕輸的思想很重,需要加強輔導。通過這一學期的教學實踐,逐步提高學生審美方面的能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并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構建互動式教學課堂。

二、教學任務及其目標

1、切實執(zhí)行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常規(guī)的要求,依據課改要求,認真完成所任教音樂模塊各單元、各章節(jié)的內容。

2、在教學中依據我?!叭嬗?,彰顯個性,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作,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文化。

3、啟發(f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并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4、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學法知道,課堂教學體現合作互動,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通過教學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與評價鑒賞的能力,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5、在課堂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樂觀的態(tài)度,增進集體意識、團隊合作與協(xié)調能力。

6、加強音樂特長生專業(yè)的輔導與教學,逐步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水平,爭取使高三專業(yè)考生取得良好成績。

三、教學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

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普通高中音樂課的教學活動應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在所有音樂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意識,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應將各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以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為主,提高學生基本素質,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

3、認清形勢,更新觀念,搞好本學科的教研教改工作。

4、完成教學任務,搞好常規(guī)教學

5、通過聆聽與鑒賞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鑒賞能力,提高音樂素養(yǎng)。

啟發(fā)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tài)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6、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鑒賞音樂的美。

7、思考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視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8、收集與整理: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收集整理,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收集信息的習慣,學會處理信息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同時,學會對當地的民間音樂文化遺產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保護的方法。

9、活動與創(chuàng)編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實踐活動感受、體驗音樂、學習和掌握音樂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學生音樂的表演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供同學相互鑒賞與評價時間、空間。

音樂老師優(yōu)秀工作計劃2022最新3一、重視高中音樂教研,提高我省教師《音樂鑒賞》之外的五個教學模塊的教學能力。

高中音樂新課程的教學在經歷數年之后,《音樂鑒賞》模塊的教學已經基本成熟,并已形成以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為特點的教學模式。但《音樂與戲劇》、《音樂與舞蹈》、《演奏》、《創(chuàng)作》、《歌唱》等五個模塊開設極少。為提高高中教學模塊的開課率,__年我學科將把教研的重點轉向了這五個模塊的教學研究。

為鞏固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的成果,進一步開拓音樂課程改革的領域,以音樂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教師遇到的困惑為研究對象,努力幫助基層音樂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__年音樂學科將深入教學一線,開展“送教上門”、“送培到門”等活動,與教師們共同探討、研究和解答新課程實施至今依然存在的疑惑,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做到在實踐中收獲,校正中前行。

二、深入課題研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在新一輪音樂課改中,教師們比較困惑的是如何進行有效的唱歌課教學、如何使學生通過課堂樂器的學習、演奏,有效參與音樂活動等此類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針對老師們的困惑,計劃由我學科牽頭組織部分市進行此類課題研究,申報省級課題。

三、開展教研員培訓活動,打造一支業(yè)務能力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的音樂教研員隊伍。

教研員是音樂教師的專業(yè)“引領人”,為提高各級音樂教研員的教科研能力,使他們更好服務一線教師,__年我學科計劃開展教研員培訓活動,計劃培訓到縣、區(qū)及音樂專職音樂教研員。

四、建立省級“音樂工作室”,推動地方教研工作的開展。

計劃在全省范圍內建立5-10個“音樂工作室”,通過幫、帶、扶等措施、通過公開課、論文撰寫、網絡教研等活動,培養(yǎng)、打造一批,推動地方教研工作的開展。

音樂老師優(yōu)秀工作計劃2022最新4本學期擔任高一音樂教學工作,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參差不齊,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教學目標: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教育部新近頒布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彼鼘W生的全面發(fā)展給以新的闡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樂課程中課程目標是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來進行表述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課程的核心,同時也突出了課程的整合。

一、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二、突出藝術學科特點,把思想品德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

三、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把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欣賞方法,開闊視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教學要求:傳統(tǒng)的教育觀強調人的智力因素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作用,而忽略了個人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在人的成長經歷中的地位。新的課程觀將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來理解,是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情感,不僅僅體現為學習興趣、學習愛好和學習熱情,更體現為情感本身的體驗與內心世界的豐富;態(tài)度,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決定了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首位。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鑒賞音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受。教學措施:《普通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作為三維目標之一,體現的就是其教育價值。對于音樂學科來說,過程與方法更是重要,因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須是在長期的、反復的情感體驗過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潛效應?!镀胀ǜ咧幸魳疯b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細化為四個具體目標:體驗、比較、探究、合作。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镀胀ǜ咧幸魳疯b賞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北容^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镀胀ǜ咧幸魳疯b賞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碧骄考仁且环N課程形態(tài),又是一種學習方式。《普通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合作是指在小隊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普通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為媒體,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泵嫦蛉w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強化治理,突出重點,抓住高考生命線、樹立堅定的事業(yè)心,虛心好學,努力提高專業(yè)水平、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四、加強合作,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教學內容:任何課程都必然有知識和技能體系,音樂學科也是如此,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為樂理知識、還包括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和音樂常見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音樂技能不是僅僅體現在視唱、練耳、識譜等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唱歌技能的訓練與培養(yǎng)放在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因此,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在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完成。

欣賞民歌、藝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樂、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音樂常識。

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作用。

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成就及其發(fā)展變化。

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系。教學內容要求。

欣賞內容是中外優(yōu)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則。

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弘揚祖國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音樂老師優(yōu)秀工作計劃2022最新5一、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通過鑒賞與表現音樂,及其他藝術形式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美和蘊涵于其中的豐富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進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音樂音響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為學生體驗、理解和創(chuàng)造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chuàng)作沖動,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共處能力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二、教材體系內容分析說明

在音樂教育面臨發(fā)展機遇和嚴峻挑戰(zhàn)的今天,如何加強高中音樂教育自身的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fā)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課題?!陡咧幸魳氛n程標準》的研制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改革背景下進行的。湘教版的教材中知識體系較全面,本學期主要進行歐洲音樂和華夏音樂的鑒賞,重點是各民族的音樂精華,讓學生在接受音樂熏陶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

三、學生學習情況總體分析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修滿18課時可以獲得1個學分,我們高一下學期開設“音樂鑒賞”,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欣賞音樂的鑒賞知識,能夠獨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賞和鑒別,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要求學生能按時上課,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和欣賞活動中來,掌握必要的音樂鑒賞知識和技巧,開闊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設備,視覺享受、聽覺享受并進,擴充課堂教學的容量,體現音樂學科的豐富性和欣賞性。

2、加強音樂作品的選擇,有目的的選一些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作品反復欣賞,讓學生學會鑒賞技巧通過欣賞音樂了解文化背景。

篇9

現如今,音樂和舞蹈這兩門藝術既獨立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音樂可以體現舞蹈的靈魂,舞蹈又被稱之為可以看見的音樂。學習音樂相對重視感情體驗,突出表現個性及思維的開發(fā)。在音樂課堂中引入舞蹈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值得每一個音樂老師勇于去嘗試。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舞蹈教學在音樂課堂的作用。

【關鍵詞】

舞蹈教學;音樂課堂;作用

一、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

在先前較為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過程之中,大部分老師對音樂課程沒有充分重視起來,單純認為該課程只是一個舒緩身心的課程,基本上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教大家唱幾首歌,并未將與音樂有關的知識教授給大家,使得學生在專業(yè)音樂知識方面十分欠缺。

(二)音樂教師缺乏舞蹈基礎。

在我們國家舞蹈教學的課堂之中,通常都是音樂老師統(tǒng)一進行教授,但大部分的音樂老師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舞蹈培訓,導致學生無法領會到規(guī)范、專業(yè)的舞蹈。

二、舞蹈教學在音樂課堂的作用及措施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奧爾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原始的音樂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在教授音樂課程的時候,不僅僅要有好聽的音樂、溫柔的語言,還得在音樂襯托之下,為學生進行舞蹈表演,讓學生真正的理解音樂中的旋律,最終學生自己可以完善地感受到音樂中的節(jié)奏及情感表現,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二)舞蹈輔助加深音樂認識。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總是會利用一部分身體語言來展現自己的情緒及某些想法。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也是一樣。比如:蒙古族的舞蹈素來以穩(wěn)重、端莊、粗獷、熱情奔放的特征吸引著很多的目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令所有人趨之若鶩。蒙古族的舞蹈歷史十分的久遠,其具備超強的抒情、即興、自娛自樂的特性,在我國民間代代傳承下來。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之下,藝術家們紛紛開始搜集蒙古族原生態(tài)的舞蹈及素材,將其精簡出來變成教材。那么在音樂課堂之中,蒙古族的舞蹈就可以很好地領悟到音樂中的精髓,可以充分感受到草原上人們的熱情,進而體會這一民族的民間藝術。

(三)舞蹈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舞蹈的魅力就在于自身的感染性,大部分人在聽到爵士類的音樂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跟隨音樂舞動起來,也正是因為這種感染性可以加大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積極性。但就音樂教學來進行分析,其屬于相對較靜的,但是在其與舞蹈教學融合之后,就可以營造一個動靜結合的課堂氣氛,最終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精髓,明白音樂與舞蹈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圓”的時候,嘗試教授學生一部分芭蕾及交際舞的基本動作,指導學生進行雙人舞的學習,之后再引導學生聆聽圓舞曲,在音樂的伴奏之下,將學生分成二人一組,進行雙人舞表演,親自感受音樂和舞蹈之間的精妙。

(四)舞蹈表現增強學生自信。

首先要提高學生對于該曲風舞蹈的認識,將相應的舞蹈動作融入到音樂之中,通過形體的展示及音樂旋律來協(xié)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讓學生學會鑒賞音樂,將其舞蹈與音樂的個性完美地展現出來。通過教學,可以加寬學生對于民歌音樂與舞蹈的認知。除此之外,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自身的信心,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將舞蹈很好地融入到音樂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加深自我認識及表現的力度。比如:在演繹《放牛山歌》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在音樂伴奏下加入符合該情景的舞蹈動作,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詞,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改善之前無趣、沉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含義。

(五)強化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音樂可以有效地為學生樹立起一個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作為一名音樂課的老師,更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利用形體語言來營造想象力的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氣氛并進行相應的表演。相同的音樂每一個人通過聆聽之后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學習音樂的時候,將音樂中的感受表現出來,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音樂的海洋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

總之,21世紀,現代化教育的一個關鍵特征就在于更加尊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音樂教育,要充分地將學習的主動給學生自己,不能采用之前那種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讓其成為音樂學習的動力,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音樂領域得到良性發(fā)展。

作者:趙瑩 單位:天津市第三十中學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文學 藝術 文藝資源 文藝活動 文藝氛圍

我國教育歷來重視文學教育,而對其他類型的藝術教育比較忽略,這會造成什么后果呢?一是妨礙學生對各種藝術類型的學習進步,二是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三是增加了文學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的負擔。眾所周知,音樂、繪畫、雕塑、建筑、其他藝術類型與文學共同構成藝術,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平臺,它們是相互影響關系密切的,在教育領域也一樣。目前,我國普遍存在這種情況,音樂、繪畫等等教育不受重視,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比較薄弱,那么,怎樣充分利用文學的帶頭作用,增強語文學習的效果,進而推動宣傳和學習其他的藝術類型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以下就此提幾點建議:

一、開闊視野,利用社會文藝資源

社會是文藝的源泉,學生接觸文藝的渠道非常多。有直接接觸的,比如博物館、文化宮等等,包括景德鎮(zhèn)的陶瓷展銷、春節(jié)的花卉展銷都可以是學生感受文藝的場所;間接接觸的就更多了,內容也更豐富,影視、網絡、廣播,比如固定的音樂頻道,綜藝節(jié)目等等,甚至連頻繁的廣告也成為了藝術品。

這么龐雜的文藝資源,我們要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較系統(tǒng)的知識介紹,再慢慢地培養(yǎng)文藝欣賞的技能和自覺性,養(yǎng)成習慣,當然,也是更好地為語文學習服務。

首先是挖掘學生的生活文藝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鑒賞技能。平時學生在寫作文、日記的時候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去挖掘身邊的文藝資源,讓他們去發(fā)現生活藝術。例如,近年來人們熱衷于文物,教師可讓學生搜集情況,了解到本地較多出土的文物,再讓學生去搜集相關文物的鑒賞知識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并組織去博物館參觀,然后讓他們把喜歡的文物和保護建議寫下來。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多組織類似活動。例如,學生現居住的城鎮(zhèn),有許多房屋是解放前建造的,可以讓學生在回家的路上好好地觀察房屋的風格,再找來建筑知識幫助鑒賞,這也是寫文章的好素材。又例如,學生對景德鎮(zhèn)來本地展銷的陶瓷很好奇,他們掌握了一些鑒賞知識后,可回家向父母宣傳,再跟父母一塊兒去看展銷,然后在班上向同學介紹自己印象深的或者買到的工藝品。生活是非常豐富的,只要稍加引導,學生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視野會越來越開闊,進行語文訓練的機會就會不斷地增加。

其次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觀看專題文藝節(jié)目,增強學生系統(tǒng)鑒賞的技能。這類節(jié)目,生動形象,網絡影視都非常多,觀看多了可以較系統(tǒng)地了解中西方的文化藝術。教師要作適當的指導,并與家長配合,讓學生在家里自覺地觀看,逐步養(yǎng)成習慣,提高自己的文藝修養(yǎng)。例如,在愛爾蘭風格的《大河之舞》播放后,踢踏舞的節(jié)目很流行,學生也喜歡看,可介紹他們去看音樂頻道的經典節(jié)目,系統(tǒng)地了解,然后要求他們經??催@個節(jié)目,了解世界的通俗文藝的一些流派,諸如古典辣妹、莎拉布萊曼等等。又例如,學生對流行的山歌感興趣,可以借此讓他們觀看影片《劉三姐》,說說新舊山歌歌詞的變化和原因。引導學生觀看文藝節(jié)目,不能夠完全放任,要計劃好,組織他們在固定的時間觀看,最好也讓家長共同參與,如果時間與上學有沖突,可以讓有條件的家長預先錄制好,合適再看。當然,學生不是專業(yè)人士,觀看時要求了解就行了,不要太講究學術。例如,學生了解繪畫,能夠知道中西方歷史的異同,名師名畫,大概的流派風格就可以了。這些工作有時與語文聯(lián)系密切,有時則不很密切,不過,語文學習是不急功近利的,等到要用的時候才去認識就太遲了,誰都知道,意大利的建筑音樂與我國的語文看起來是不沾邊的,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對閱讀朱自清《威尼斯》的幫助。

二、培養(yǎng)興趣,開展課外文藝活動

課外的文藝活動是圍繞語文來展開的,例如,學習《雷雨》選段,可讓學生觀看電影,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并說說戲劇與電影表演的區(qū)別。必要時,這類的活動可以請其他科目的教師參與。例如,學習詩詞曲,可選擇一兩首詩畫性強的,如《迢迢牽牛星》、《飲酒》之類,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請繪畫教師根據學生找出的意象來想象作畫,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情感思想和巧妙構思。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又可以讓他們掌握相應的方法,以后再碰到類似的情況,學生就可以運用相應的技能去學習了。

圍繞語文來展開的課外文藝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有辯論、參觀考察、表演和鑒賞等等,不管方式如何,關健是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和實踐,一般做法是從語文入手,再與藝術融會貫通。例如,讓學生找找他們所學的詩歌中的月亮意象,再看看他們聽過什么樣的跟月亮有關的民樂,如果聽得不多,教師就介紹他們聽聽民樂《二泉映月》、《月牙五更》、《漢宮秋月》等等,看看月亮的含義在文學與音樂中各有什么異同,由此看出中華民族的什么心態(tài)?他們還聽過什么樣的民樂是反映出這樣的心態(tài)的?這些民樂為什么沒能普及,如果推廣民樂要做些什么工作?又例如,學習《吶喊》后,可讓學生想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再介紹他們看魯迅編的《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介紹畫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風格,再回過頭去讀讀魯迅的作品,加深理解課文的人物性格。解決了這些之后,讓學生準備下一個鑒賞內容,去找找同名《吶喊》的愛德華?蒙克的作品來比較,看看人物的情感有什么異同,并了解愛德華的創(chuàng)作風格。參觀考察則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例如,讓學生看看廣場、街頭、公園這些生活場所合適安置些什么樣的雕塑,公共的單位如政府部門、電影院、劇院應該做怎樣的建筑設計,甚至林蔭道、街道花卉都可以是考察的內容,搜集起來可作為社會調查小論文的材料。表演,一般是改編學習過的課文或者課外讀物來進行的,例如《項璉》、《陌上?!?,在學生改編成的劇本或者片段中挑選出優(yōu)秀的來演出。辯論,大多是就某個有爭議的話題來進行,例如多數學生很喜歡《大河之舞》,不喜歡芭蕾,少數則喜歡,教師可讓他們分組搜集資料陳述各自的理由,去說服對方接受,辯論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兩種舞蹈的風格及其藝術價值,糾正錯誤的看法,辯論是訓練語文聽說技能的極好方式。

開展上述課外活動,教師要端正思想,不要老是認為文藝太難太深,學生不理解做不來,其實認識是有階段性的,即使膚淺,學生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能夠因為難和深就不讓他們去認識,而且現在做的是推廣普及工作,不去認識,學生的文藝水平更不可能提高。

三、主動學習,感受課堂文藝氛圍

首先,在課堂上,要從教材、學生和教學三個方面去考慮,啟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感受文藝。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誦,配樂使用古箏《出水蓮》。學生理解課文之后,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會用荷花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啟發(fā)學生回憶周敦頤的《愛蓮說》,想想荷花象征的是人的什么心性,在文章中又反映了朱自清什么心性。然后再讓學生聽古箏曲,深入體會荷花的含義,說說自己的感受,并說說這樣配樂朗誦的好處。當然,課堂的教學方法是靈活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學習朱自清的《威尼斯》,在講到意大利歌女釅釅的歌喉時,讓學生聽聽威尼斯的民歌,適當感受就可以了,不必也來個配樂朗誦。

其次,要讓學生掌握適當的方法,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學習郁達夫《故都的秋》,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啟發(fā)學生抓住關鍵字眼:碧綠、一絲絲漏下、藍朵(觸覺)、飛聲(聽覺),找出構圖的視角,再通過簡單的配色作畫,然后與相應的語言文字對照,感受秋的清、靜(重點寫清)。學生掌握了方法后,可據此去學習寫秋果的自然段,通過構圖繪畫感受秋的七八分成熟,進一步體驗秋天的清。等到學習朱自清的《威尼斯》,教師稍稍點撥,學生就可以運用想象構圖作畫來體會威尼斯運河邊上圣馬克方場的艷雅景色了,當然為了強化效果,在想象之后,如果有條件最好還是讓學生觀看實況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