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6 20:0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滕王閣序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滕王閣序教案

篇1

【關(guān)鍵詞】《滕王閣序》;典故;效果

用典就是在詩文中借前人故事或詩文成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滕王閣序》一文內(nèi)容充實,文辭華美,氣勢奔放,音調(diào)鏗鏘。文章由洪都的位置、地勢、人才寫到宴會,用鋪陳夸張的筆法寫出了滕王閣的壯麗及周圍的三秋風光,渲染宴會的盛況,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境遇和身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懷才不遇之情,表達了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所謂“圣君”、“明時”的不滿。作者運用鋪敘手法敘事、寫景、抒情,并將三者融為一體。而典故的大量運用,又對思想感情的表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文詞洗練,辭約義豐

駢文由于受語句形式和韻律要求的限制,講究語言精練,而精練的語言又要能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這種精練與豐富的統(tǒng)一,往往體現(xiàn)在典故的運用方面。因為典故本身就具有意旨高遠,事理深微,辭句美妙,語言切實的品質(zhì),所以借典言事,文詞洗練,辭約義豐,并且具有極強的說服力。這在《滕王閣序》一文中有很好的表現(xiàn)。這篇文章僅有七百一十七個字,卻表現(xiàn)了極其豐富的內(nèi)容。如此簡短的文字,卻涵蓋了如此豐富的文化典籍和歷史人物。當我們讀著這七百余字的短文,這些文化典籍,這些歷史人物,就都涌現(xiàn)在我們的胸中;這些文化典籍和歷史人物使得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一下子豐富多彩起來。當然,這需要我們了解和熟悉這些典故。不難看出,本文因用典而達到了辭約義豐的效果。讓我們再來看看具體例子?!拔锶A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拔锶A天寶”,概述了當?shù)匚锂a(chǎn)的珍奇,語詞夸張。如果單有這類空言,顯得堆砌詞藻,空洞無物。而“龍光射牛斗之墟”,引用一個關(guān)于此地的典故來證實,就可見果真是“物華天寶”,從而使“物華天寶”成為了具體可感之事。二句一概括一具體,相互印證,頌揚南昌寶地,言之不虛,令人信服。七字典故,包含一個神話故事。這一神話故事,雖然未必是實際所有之事,但也可見得神奇,這種神奇之事,至少顯得此地在文化上的“物華天寶”,何況古人原本比較相信這些神話。總之,這一典故的運用,印證了“物華天寶”的判斷,蘊含著神奇美妙的內(nèi)容,頌揚了洪都故郡的物產(chǎn),節(jié)省了文字,切合了文體的需要。這就是所謂辭約義豐。假若作者不用典故而用列舉或舉例來說明“物華天寶”,那所用的文字恐怕是“龍光射牛斗之墟”的數(shù)倍或者數(shù)十倍了,哪有用典這樣精練!

2.含蓄委婉

《滕王閣序》一文的典故運用,貴在把握分寸,藏而不露,琵琶半掩,愈見風姿,這就是所謂含蓄委婉。當然文章用典并不是通篇都含蓄委婉,而只是在表達自己“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和對所謂“圣君”、“明時”的不滿時才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委婉。用典含蓄委婉的表達效果跟典故本身的品質(zhì)有關(guān)。典故并不僅僅是歷史故事的濃縮形式,還是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淀而形成的特定審美形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典故沉積了人們對特定歷史事件的理解,價值判斷,情感傾向等豐富、復雜的因素;②運用這些典故,就會隱含著它們所具有的歷史的價值判斷和情感傾向。因此用典可以含蓄、委婉地表達情感,可以避免鋒芒太露。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作者連用四典來影射自己不得志和受貶斥的遭遇,發(fā)泄他的“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的人生感慨,本來是牢騷很深的話,但由于運用了典故,所以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含蓄。因為關(guān)于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的歷史故事,早已沉積了人們對特定歷史事件的理解,價值判斷和情感傾向,如李廣成了有才華而無法施展的代名詞,賈誼成了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名詞。③作者運用這些典故來比況自己,就委婉地表達了對“圣君”、“明時”的不滿。

3.華麗典雅

《滕王閣序》一文詞藻華麗典雅,但不晦澀,而且某些別出心裁的佳句,長期為人傳誦。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典化用庾信《馬射賦》中“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青旗一色”句,但作者在用典時注意了妙手翻新,賦予了新境,經(jīng)過靈活改造以后,構(gòu)成了新穎的佳詞麗句,增強了文章典雅華美的語言風格。作者抓住了秋水、秋色來寫秋景,并把這種景象凝聚到一雙對句的下句,描繪出一個曠遠的背景;在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點綴以紅霞、白鷺,紅霞在天上飄動,白鷺在紅霞中翱翔,造成藍天上一紅一白的色彩對照;無生命的晚霞與有生命的飛鳥并舉,構(gòu)成了一幅明麗鮮活的畫面。并且將自己的喜悅之情寓于景中,毫不張揚,給人天衣無縫,妙合無垠之感,文詞典雅,是人們千古傳誦的佳句?!峨蹰w序》一文因受體裁的限制,文字要求對偶,所以用典也不例外。本文的對偶主要有四四句對,如“馮唐易老”與“李廣難封”,“東隅已逝”與“桑榆非晚”;六六句對,如“望長安于日下”與“目吳會于云間”,“酌貪泉而覺爽”與“處涸轍以猶歡”;上四六句與下四六句對,“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與“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與“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上句與下句對,如“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與“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典故的對偶用法,使句式整齊,相互對稱,并且韻律和諧,讀來朗朗上口,有典雅之美。

參考文獻

[1] 祝鼎民?典故知識查檢?知識出版社,1992年。

篇2

一、對教材要做到成竹在胸

教師走上講臺之前,首先要明確的就是對即將講授的課是否已經(jīng)準備得胸有成竹?這就像指揮員組織一場戰(zhàn)役前精思細想的運籌,像手術(shù)師進行一次大手術(shù)前對方案的反復推敲,像工程師開始一項重點工程前條分縷析的論證,來不得半點馬虎。

教材是一張帆。作為舵手的教師,得熟知它的特色,把握這張帆的每一個微小的性能,懂得怎樣做方能使這張帆揚得遒勁,嫻熟地駕馭它飛速駛至預計的港口。學生是被帶的士兵。作為帶兵的教師,對每一個教育對象的心力、智能、性情、短長要一清二楚如數(shù)家珍,方能指揮他們通過各自艱苦卓越的跋涉,先后到達指定的峰巒集合。

教材,教學的原材;課本,授課的根本。我們常說要吃透教材,就是要對這知識的母源有追本溯源的探究,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著名特級教師斯霞備《小青蛙》一課時,對小蝌蚪“先后長出四條腿”才“慢慢丟了長尾巴”的說法不甚了了,便幾次向生物學專家請教,直到弄明白青蛙是先長出兩條后腿,后長出兩條前腿,尾巴慢慢縮進,而不是真丟了,這才感到胸有成竹了。

講課一分鐘,備課數(shù)年工。備課不僅僅是研究教材、大綱,閱讀有關(guān)資料,寫出完整的教案,還是一項無止境的博采厚積活動。教師要始終堅持讀報刊,關(guān)注學術(shù)動態(tài),搜集教育資料,廣泛觀察實驗,擁抱整個精神世界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造,廣為攝取,大海淘金。蘇霍姆林斯基講到有一位教師上了一堂“使聽課教師們都著了迷,甚至連記錄也忘了寫”的課。課后問這位教師花了多長時間準備,教師回答說:“我準備了一輩子?!币痪浯鹪?,敞開了一扇奧秘的窗口。潺潺小溪,貴在終年不息。汩汩山泉,功歸歲歲奔涌。當今個別教師以為駕輕就熟就不必備課,數(shù)年一貫制的教案照本宣科,實在是教壇的一種自我窒息。

二、多思與多練同步進行

“練”對于學生來說,如同雛燕試飛、幼兒學步一樣要緊。把知識印在記憶的心屏上,再化作推動能力之車的動力,全憑“練”來鋪路搭橋。

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離不開練的環(huán)節(jié)。語文課的朗讀、默記、聽寫、練筆、作文,數(shù)學課的口算、解題,體、音、美課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發(fā)展美的訓練……扎扎實實地練,方方面面地練,千變?nèi)f化地練,人才之樹的根、干、枝、葉方能一起發(fā)育,茁壯成長。不練,記憶力的倉庫不豐不實,觀察力的鏡子不清不亮,思維力的鉆頭不銳不快,想象力的翅膀不張不振……練,為思考增添了風火輪,多思與多練要同步而行;練,為講授安上了飛毛腿,精講和精練是一對好兄弟。

(一)練求多

沒有一定數(shù)量的突破,就不會有質(zhì)量的飛躍。多練才能由懂到熟,熟能生巧,巧能升華,知識的潛能方可轉(zhuǎn)化成能力的動能。

一位教師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他的孩子原在農(nóng)村小學讀書,每每考試都是把著頭旗不放。想不到,一轉(zhuǎn)到市內(nèi),孩子一下子黯然無光了。作為教師,他對孩子循循善誘,細細詢問后得出結(jié)論:這是村小課堂演練少、教學密度小所致。于是,他擔起家庭教師,訓練快速應(yīng)答,每晚向孩子拋百余道智力口答題;練習緊迫書寫,周末搞一次大題量語文、數(shù)學測試,認真記錄下孩子在哪思維打誤,書寫遲疑,之后再專練哪兒。兩個月后的考試,奇跡出現(xiàn)了:孩子反應(yīng)之快,令教師和同學震驚,總分居全班第二……這個事例似一面鏡子,映透出多練、苦練、反復練的內(nèi)功。

(二)練求精

精,指練的內(nèi)容典型。筆者認為,類型是路標。練透了一種種類型,就等于找到了解題的一個個路標,那就不愁山重水復無路可走了。如果教師都能做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精練,就會極大造福于學生。北京特級教師寧鴻斌精心設(shè)計練習題。他只選“他什么都會”5個字做標點練習。先把5張字卡依次擺在板槽里,讓學生填標點?!八紩裁础报D―學生填上問號?!八裁炊紩报D―填上句號?!笆裁此紩报D―填上嘆號。“什么 他都會”填上問號、嘆號兩種標點符號。這樣的精練,哪個學生不受益呢?

(三)練求早

智力的早期開發(fā),說到底是人的能力寶藏的早期開發(fā)。一旦錯過了最佳開發(fā)期,再強化的訓練也難免落入“臨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的窘境。

小學階段正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也是一個人成長的奠基時期。良好品德的形成、智力的開發(fā)、身心素質(zhì)、審美素質(zhì)等,都要在這一黃金時期打下基礎(chǔ)。早期的訓練能撥動起趣味的童心,早期的收獲透露著稚嫩的捷報。我國古今大家學者,如12歲寫就《滕王閣序》的王勃、16歲推出《離離原上草》的白居易、19歲捧出《女神》的郭沫若,無一不得益于早練之力。在知識更新迅猛的今天,要把學生知識的“五線譜”轉(zhuǎn)化為能力的“琴音”,“練”的琴弦一時一刻都不能停。

三、教師要增強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有了這種品質(zhì),教師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時此地的情況的特點,從而找到適當?shù)氖侄尾⒄_地加以運用?!苯虒W對象的獨特性,決定了教師須有一定的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具有個體思維的人,這就導致了每一個課堂都不可能是完全根據(jù)教師的預計完成的。

筆者曾觀摩一堂語文課《金色的魚鉤》。女教師感情悲切,學生淚光閃閃。突然,一位學生大聲問道:“老師,老班長怎么不吃巧克力???”氣氛一下子變了,有輕笑的,有低語的。只見女教師微微含笑說:“她提的問題很有趣兒,那老師就先說說巧克力。它屬于西班牙,英文音譯,西方以可可豆為主要原料精制的高級營養(yǎng)糖,含脂肪多,有濃郁的可可香味。我國解放后才引進制造,老班長能吃過它嗎?”“不能!”“對,老班長和戰(zhàn)士當年吃的是草根樹皮,才換來我們今天吃巧克力,為此,我們能忘記這些烈士嗎?”“不能!”豐富的知識,信手拈來;氣氛的收攏,天衣無縫;感情的起伏,經(jīng)兩度激問贏得深層次的升華。在場的老師無不暗稱其妙……

急中生智,隨機應(yīng)變,靈活巧妙,是教師一種必備的智力品質(zhì),像綠葉必備光合作用、花兒必備授粉功能一樣。因此,你能為教材科學地設(shè)計授課方案,你是否能為眾多有差異的學生設(shè)計準確的學習方案?你能科學地編排知識傳授程序,你是否能準確地編排如潮起伏的思維程序?你能嫻熟地過濾你的教學思路,你是否能洞察受種種作用制約的變化無窮的學生心路?即或你講授的是多年來幾次講過的同一個內(nèi)容,課上新變化也會如細雨過后林中的鮮蘑那般層出不窮,需要你不斷調(diào)整方位。面對瞬息之變,你只有一條路:以變應(yīng)變!以淵博的學識為依托,以經(jīng)多見廣的磨礪為前導,以敏銳機靈的悟性為翅膀。

總之,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需要我們?nèi)ヌ剿?,去總結(jié),在實踐中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讓課堂充滿活力,增強實效。追求無止境,探索無窮期,讓我們一起作教壇不懈的探索者吧!

[參 考 文 獻]

[1]崔允.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篇3

關(guān)鍵詞:音樂文本;解讀三境界;再構(gòu)三基于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2-040-2

當今教學研討活動流行“同題異構(gòu)”,有青年教師間“同題異構(gòu)”賽課,也有青年教師與特級教師或者特級教師間“同題異構(gòu)”展示。同樣的文本,在不同的教者手中會有不同的審美體驗,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者再開發(fā)中呈現(xiàn)不同的藝術(shù)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有差異,對文本的二度處理有不同。那么,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該如何去解讀和再構(gòu)文本呢?

一、音樂教學文本解讀的三境界

1.體驗感悟進入文本。

音樂是聽覺藝術(shù),作為音樂教師,解讀文本,需要我們以“聽眾”的身份去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式的聆聽與感悟。記得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全國音樂教育名師大講堂上,浙江一位高中老師現(xiàn)場展示了欣賞課《歡樂頌》,教者對音樂文本的挖掘、選擇、整合充滿深度和內(nèi)涵,整個教學過程充滿著源源不斷的震撼力,深深感染到現(xiàn)場每一位學生、老師、專家。在點評環(huán)節(jié),專家詢問當初選這樣有挑戰(zhàn)性課題時的想法,他講到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歡,更說出了一個讓我們現(xiàn)場老師都震撼的數(shù)字,為了準備這節(jié)課,這段名曲他已經(jīng)熟悉聆聽了上千次,每一次都會聽到渾身戰(zhàn)栗,情不自禁站起來揮舞雙手。這個案例筆者也常常對身邊的青年教師說起,也落實在自己每一次的備課中,和學生一起融入到音樂中,把身心交給音樂,讓音樂浸濡自己的感官,這是音樂老師解讀文本的首要境界,也是作為智慧教師的必備條件。

2.音樂要素深入文本。

聆聽音樂,獲得體驗,學生有了整體的感受,但我們并不能滿足于此。音樂要素是師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一架橋梁,也是師生深入文本的一種工具。王次萁淌謁的《音樂美學》中給出了明確的定義:音樂要素泛指音樂作品的情感、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音區(qū)、音色、和聲、復調(diào)、調(diào)式、曲式結(jié)構(gòu)等。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尹潤萍老師顯然對文本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她執(zhí)教的一年級歌唱教學《小黑豬》,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嘗試用不同的速度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慢速來表現(xiàn)小黑豬呀么呼呼睡一覺睡到大天亮的懶樣,用稍快的速度表現(xiàn)小黑豬“衣服穿在腳,襪子套在耳朵上,急得滿頭大汗”的逖,速度的對比演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歌曲幽默風趣的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音樂教學中滲透音樂基本要素的分析,最終使學生認識、理解、掌握了音樂的基本語言,理解了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在《小黑豬》第三段歌詞演唱,學生順其自然地把速度和力度進行了改變演唱,表現(xiàn)出小黑豬因為做錯事情的害羞樣,真實而感人。音樂要素讓文本解讀更有水到渠成的境界。

3.情感升華融入文本。

以學生為主體的文本解讀是音樂教學的“根”,有了“根”的滋潤,才能讓學生走進音樂,觸摸音樂獲得情感共鳴。羅丹說“藝術(shù)即情感”,在江蘇省特級教師黃美華執(zhí)教的《漁舟唱晚》課堂中,你能時時觸摸到詩情畫意的意境,獲得與作者、文本、師生間的情感共鳴。黃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說是細致入微,她抓住《漁舟唱晚》的音樂特點,從初步感受到完整聆聽,以及學唱、模唱、對比性地欣賞作品,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進行滲透,特別在欣賞古箏獨奏《漁舟唱晚》板塊中,黃老師讓學生從文本中尋找古箏演奏的特殊記號:花指,學生說像一朵小花一樣,老師讓學生聽一聽古箏是怎樣演奏的,并用動作學著做一做,引導學生想象這聲音像什么?學生馬上聯(lián)想到流水、浪花,參與式的聆聽中,讓學生已經(jīng)完全融入到音樂文本中,一個靈動的小設(shè)計、一個栩栩如生的小記號,學生融入進文本,品出了音樂的味道,并在實踐中獲得對音樂深層次的認知和情感體驗。這種細膩入微的文本解讀對老師來說需要深厚的底蘊,對學生來說是刻骨銘心的,這是文本解讀最有效性的境界。

二、音樂教學文本再構(gòu)的三基于

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對音樂的感悟是不斷積累的,這時候有素養(yǎng)底蘊的老師會有一個不斷認識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把禪悟到的理念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且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反思修正再創(chuàng)造,形成對文本解讀后的調(diào)整、整合、補充的新文本,這種對文本的二度開發(fā)和再構(gòu),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技能。

1.基于教材內(nèi)容的再構(gòu)。

在文本再構(gòu)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反思。如再構(gòu)的文本與原教材之間應(yīng)該是什么關(guān)系?如原來教材太簡單是否可以直接“拋棄”再構(gòu)?新再構(gòu)的文本是否會增加原來的難度,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在黃美華老師的課堂中,我們能找到很好的答案:

課題:《漁舟唱晚》

(1)古箏曲《漁舟唱晚》;

(2)詩人文思根據(jù)小提琴獨奏曲《漁舟唱晚》的音樂主題填詞而成的歌曲。

再構(gòu)后的文本:

(1)古詩吟誦《滕王閣序》;

(2)根據(jù)小提琴獨奏曲《漁舟唱晚》的音樂主題填詞而成的歌曲演唱;

(3)長笛、高胡、笙演奏的《漁舟唱晚》片段;

(4)呂思清、盛中國、俞麗拿三位小提琴演奏家演奏的《漁舟唱晚》片段;

(5)古箏曲《漁舟唱晚》;

(6)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背景音樂《漁舟唱晚》。

文本的再構(gòu)并不是要教師自己創(chuàng)編出音樂旋律或者編寫教材等,它必須來源于原教材,忠實于原教材,并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整合和補充。再構(gòu)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探究者的意識和態(tài)度,仔細研讀教材,掌握所教內(nèi)容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及其意義,在此基礎(chǔ)上進而用自己的方式挖掘出教材的深層內(nèi)涵,整合相關(guān)教學資源,促使有意義文本的生成。教師不能受制于教材,不能被教材的內(nèi)容所束縛,教材只是一種教育思想的傳達,并不是對教師教學的規(guī)定,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借助自己的經(jīng)驗靈活地建構(gòu)出更豐富、更充實、更符合時代特點、學生特點的文本。

2.基于學生主體的再構(gòu)。

文本再構(gòu)一定是基于學生的再構(gòu),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音樂經(jīng)驗積累出發(fā),脫離學生實際過高或者過低的延伸拓展或者二度開發(fā),都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發(fā)展。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文本再構(gòu)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音樂作品的切入點往往是隱藏在音樂文本中,需要我們老師仔細觀察、分析,用心去體驗,不難發(fā)現(xiàn)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切入點。黃美華老師在《漁舟唱晚》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切入點就是“文化”,文本再構(gòu)之所以入得深,因為切入點抓得準,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將音樂置于文化的背景中讓兒童去認識,在音樂文化鏈中讓學生認識世界、抒感、表達心聲,文本再構(gòu)是服務(wù)于學生的。

3.基于音樂課標的再構(gòu)。

文本再構(gòu)是教學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大背景是新課標的改革。2011版音樂新課標第一部分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還增設(shè)了課程設(shè)計思路,其中第五條是相關(guān)課程內(nèi)容的設(shè)計說明:在明確的規(guī)定性和適度的彈性之間尋求平衡,給教師教學和地方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留有創(chuàng)造和選擇運用的空間。在第四部分教學建議中也提到:注意音樂教學各領(lǐng)域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第3條),談到教師應(yīng)全面理解和掌握音樂教學各領(lǐng)域的內(nèi)容要求及其相互聯(lián)系,并在教學中將其融合成有機整體,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guān)系(第4條新增)談到要關(guān)注教案文本的價值取向,關(guān)注課堂環(huán)境、資源的客觀變化……

新課標為教師文本再構(gòu)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能力發(fā)揮平臺,給老師一個專業(yè)反思和成長的空間,讓教師在深刻領(lǐng)會教學目標、仔細研讀文本后,根據(jù)自身特點和特色,對教材進行更有意義的、更深刻的、更豐富的文本再構(gòu),以此來挖掘文本的深度,拓展課堂的寬度,提升學生視野的高度。

文本是有內(nèi)容的,文本是有思想的,文本是有感情的,“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文本解讀的功力和水平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而文本再構(gòu),更需厚積薄發(fā)方能游刃有余,這是教師對自身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義務(wù)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5).

[2]王次.音樂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