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市場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23:0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微觀經濟市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市場與微觀經濟實結
從7月5號開始,學校組織我們大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和經濟學專業(yè)的150多名同學進行了為期3天的校外實習。這三天我們走訪了迎新街的各大市場,得一文化廣場的圖書市場,太原花鳥魚市場,恒源鋼材市場,紅星·美凱龍家居市場以及新華化工廠。通過參觀調查這些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市場與微觀經濟主體,我們了解到了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是怎樣運轉的,是由哪些微觀基礎組成的以及一個微觀經濟主體是如何運作的等等。7月8號,山西財經大學的周教授給我們進行了一堂精彩的講座,讓我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了更多的了解,對我們的未來有了一個新的規(guī)劃。
一,實習目的:通過對市場和工廠的參觀與調查,讓我們這些大一的經濟類專業(yè)的學生對市場與微觀經濟主體有一個初步的認知,也讓我們在這次實習中可以使我們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聯系從而得到運用。
二,實習時間:2010年7月5日——2010年7月9日
三,實習地點:迎新街,得一文化廣場,花鳥魚市場,恒源鋼材市場,紅星·美凱龍家居市場,新華化工場
四,實習報告:
(一)我們身邊的市場
市場微觀經濟主相互依存論文
一、市場調控機制與政府調控機制的可替代性與不可替代性
市場調控機制與政府調控機制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市場調控機制,其作用基點是各個微觀經濟主體經濟利益的獨立性、差異性;調控信號是包括工資、利率、產權價格、生產資料價格與產品價格等在內的一系列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信號;調控方式是各微觀經濟主體在獲利目標的驅動下,根據變動著的價格信號所提供的市場供求信息,對自身經濟活動作出調整,進而引起經濟資源在各地區(qū)、各部門、各企業(yè)之間流動,使經濟資源的宏觀配置趨于均衡。簡言之,市場調控機制作用的本質在于各微觀經濟主體活動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與相互協調所表現出的整體的合目的性。從這種意義上說,市場調控機制,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種內在的、自動的自我調控機制。由于價格信號所提供的供求信息往往是即時信息、短期信息,便決定了市場機制對經濟生活的調控結果具有即時均衡、短期均衡的性質。
政府調控機制,其作用基點是各個微觀經濟主體經濟利益的共同性、一致性;調控信號是政府、各級經濟管理部門特別是計劃部門發(fā)出的各項行政指令與法律部門的各種法律條文;調控方式是各個微觀經濟主體出于對國民經濟整體利益的認可與維護,按照政府部門的指令、指向及法律所規(guī)定的范圍,對自身的經濟活動進行調整,進而引起各種經濟資源在各地區(qū)、各部門、各企業(yè)之間流動,使經濟資源的宏觀配置趨于均衡。在政府調控機制下,政府是作為一個凌駕于一切微觀經濟活動之上的國民經濟總體利益的代表者實施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組織、協調與控制,因而政府調控機制不是經濟活動的一種內在的自動的自我調控機制,而是一種外在的、具有一定強制性的非自我調控機制。經濟資源宏觀配置趨于均衡,在政府調控機制下,使經濟資源宏觀配置趨于均衡,則必然離不開事先設定的調控目標。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政府調控是一種事先的自覺調控。由于政府調控目標是事先設定的,這一目標不過是作為調控主體的政府對經濟發(fā)展的可能性空間及其長期變動趨勢的預測與自覺意識的外化,故政府調控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長期調控,而非即時調控、短期調控。
市場調控機制本質上是各市場微觀經濟主體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關系,經濟資源宏觀配置均衡是這種機制運作的必然結果,因此,市場調控機制是市場經濟與生俱來的,其存在的必然性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政府調控機制,雖然伴隨著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確立與市場調控機制的完善,政府對經濟生活的調控作用曾一度減弱,并退居為充當守夜人的角色,但不能由此得出市場調控機制可完全替代政府調控機制的結論。歷史的辯證法是:伴隨著商品經濟更高階段的發(fā)展,市場調控機制的缺陷、局限性正在充分地暴露出來,而政府調控機制得以發(fā)揮作用所必需的條件與手段卻日趨成熟。人類的經濟生活正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市場調控機制與政府調控機制各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的補充,從而實現二者有機的辯證的融合。二者的相互補充性,也就是二者的非相互替代性。從市場調控機制與政府調控機制二者作用的最終結果看,二者都是實現經濟資源宏觀優(yōu)化配置的方式、手段,故表明二者又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性。市場調控機制與政府調控機制的不可替代性,才決定現代經濟的調控是多元的,而不是單一的,也正是因為兩種調控機制具有可替代性,才存在一個經濟調控機制的選擇與配置問題。因此,對市場調控機制和政府調控機制的選擇,不可能是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的選擇,而只能是二者不同組合的選擇。
二、對經濟調控機制進行選擇與配置的標準
市場營銷理論的微觀經濟學淵源
1營銷的4P理論營銷理論是一門應用學科,論文其理論基礎是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其基本的營銷觀念受經濟學基本理論的指導和規(guī)定。美國營銷理論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第九版《營銷管理》中認為:“營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chuàng)造,提供出售,并同別人交換產品和價值,以獲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這一定義包含下列一些核心概念:需要、欲望和需求;產品(商品、服務與創(chuàng)意);價值、成本和滿意;交換和交易;關系和網絡;市場;營銷者和預期服務?!边@里不難看出這些核心概念也是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從時間上看,在*年左右,美國經濟學家馬歇爾以單個消費者、單個廠商和單個行業(yè)作為分析對象,構建新古典微觀經濟學,供求理論是其理論的基石?!皽蚀_地說,4P存續(xù)于187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這一時間上的巧合性,不是偶然的,正是經濟學理論對營銷觀的影響和啟迪的結果。而從經濟形態(tài)來看,縱觀世界經濟發(fā)展史,從19世紀后期到1929年全球經濟過剩危機這一時期內,世界經濟的主流是短缺經濟。4P代表了銷售者即生產者的觀點,即賣方用于影響買方的有用的營銷工具。4P理論的出發(fā)點是以生產者為中心,4P理論的時代背景是賣方市場,是短缺經濟時代下的產物。4P理論的目的是以企業(yè)或生產者的利潤為目標。
2營銷的4C理論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市場營銷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消費個性化、人文化、多樣化特征日益突出,畢業(yè)論文傳統(tǒng)的4P理論已不適應新的情況。以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舒爾茨和勞特明教授為代表的營銷專家認為:企業(yè)從事營銷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此他們提出了營銷組合的4C理論,即消費者(Con—sumer),成本(Cost),溝通(Communication)和便利性(Con—venience)。4C理論的提出對傳統(tǒng)4P理論沖擊很大,傳統(tǒng)4P理論是一種企業(yè)導向而不是真正的顧客導向,以4P為核心的傳統(tǒng)營銷是一種由內向外的經營思維,本身帶有銷售觀念和以生產為中心的痕跡,而4C理論的經營理念則剛好相反,它是一種由外向內的經營思維,是市場觀念的具體體現。
4P到4C是營銷觀念的變革。傳統(tǒng)營銷理論強調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四要素。這種4P理論認為,企業(yè)只要圍繞4P制定靈活的營銷組合,產品銷售就有了保證。
3營銷的4W理論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微觀經濟學是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基礎,既是后者的理論基礎,又是后者的方法論基礎,碩士論文營銷理論無論是4P和4C理論都是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之上的,雖然在4PS和4C之后,人們提出諸多營銷新理論,來刻畫知識經濟時代的營銷理論創(chuàng)新,如社會營銷、關系營銷、生態(tài)營銷、網絡營銷、整合營銷等,但筆者認為這些觀點確實有創(chuàng)新,但它只反映了知識經濟時代營銷理論創(chuàng)新的某一特征,具有啟發(fā)性但也具有片面性,因為它們均是對實際營銷現象的經驗總結,缺乏相應的經濟學理論的支撐。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學理論也不斷發(fā)展,一些學者通過分析新古典經濟學的純生產者與純消費者的兩分法的局限性,提出了生產——消費者全新的分析單元,提出了4W理論,有的學者甚至認為4P是第一代營銷理論,4C是第二代營銷理論,而4W是第三代營銷理論,4W是4P和4C理論內在邏輯發(fā)展的結果。
筆者認為,如果從營銷學的主要理論基礎經濟學的理論發(fā)展來看,或者從4P和4C的基本理論方法與實務來分析的話,4P和4C理論在本質上是屬于同一邏輯結構中的同一論,即4P和4C的理論基礎都是新古典經濟學。4P和4C理論兩者最大的共同點,都是以一個獨立的觀察者來觀察市場營銷,4P以生產者的角度來演繹出一套營銷理論,4C以消費者為出發(fā)點來發(fā)展出一套營銷理論。這也是4PS的營銷近視癥和4C理論的營銷遠視癥局限性存在的原因,這一原因的存在可以追溯到經濟學的理論,新古典經濟學的致命缺限是4P和4C理論局限性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4P和4C存在的理論基礎。
主流微觀經濟理論探究論文
目前在國內的經濟學教學和經濟研究工作中,學習和使用西方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已經成為風氣。這為我們研究實際經濟問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分析工具,對于提高我國經濟學界的學術水平也很有好處。但是在這樣一股持續(xù)性的學習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潮流中,也夾雜著一種有害的偏向,那就是把主流微觀經濟理論中的各種理論原理都當成了可以簡單地使用于一切環(huán)境之下的信條,許多人已經把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視為不容質疑的新正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有必要清楚地認識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缺陷,以免受誤導而錯誤地濫用這些理論。
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性質和用途
談到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缺陷,實際上就是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能從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中學到什么。
要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白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不能教給我們什么,還要明白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在什么范圍內可以是正確的。搞清了這些問題,就等于搞清了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性質和用途。
中國的經濟學人常常是急功近利的,許多人都想在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中找到有關最好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的結論。由于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都是外國人闡發(fā)的,這樣一種追求等于認定,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教給了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最優(yōu)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可是在實際上,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不能告訴我們這樣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我在《混亂的經濟學》一書中已經詳盡地說明,這樣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是不存在的(左大培,2002,特別是第五章和第二章)。而精通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大師們自己也清楚,他們的理論絕不能論證諸如“在任何地方都應當實行自由交易的市場經濟”之類的“政策指南”的正確性,因為微觀經濟學的標準教科書都承認,在存在著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地方,自由交易的市場經濟很可能是低效率的。
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也不能告訴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普遍適用的“經濟規(guī)律”。恰恰是當代主流微觀經濟理論本身的分析說明了它的每一條理論原理的局限性,說明了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理論,因為當代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每一條原理都是在一系列嚴格界定的前提下論證出來的。誰都知道,“價格上升供給就會增加”之類的規(guī)律,只有在競爭性的市場經濟中才能成立。薩繆爾遜曾經說,經濟學中真正到處都成立的是比較優(yōu)勢規(guī)律??墒怯?8世紀的棉布貿易問題上就沒有遵循比較優(yōu)勢規(guī)律——按照這個規(guī)律,英國本來不應當生產棉布,而應當從印度進口棉布。違反了這個規(guī)律的英國不但發(fā)動了產業(yè)革命,而且上升成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左大培,2002,第七章)。
微觀經濟理論缺陷論文
目前在國內的經濟學教學和經濟研究工作中,學習和使用西方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已經成為風氣。這為我們研究實際經濟問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分析工具,對于提高我國經濟學界的學術水平也很有好處。但是在這樣一股持續(xù)性的學習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潮流中,也夾雜著一種有害的偏向,那就是把主流微觀經濟理論中的各種理論原理都當成了可以簡單地使用于一切環(huán)境之下的信條,許多人已經把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視為不容質疑的新正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有必要清楚地認識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缺陷,以免受誤導而錯誤地濫用這些理論。
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性質和用途
談到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缺陷,實際上就是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究竟能從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中學到什么。
要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白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不能教給我們什么,還要明白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在什么范圍內可以是正確的。搞清了這些問題,就等于搞清了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性質和用途。
中國的經濟學人常常是急功近利的,許多人都想在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中找到有關最好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的結論。由于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都是外國人闡發(fā)的,這樣一種追求等于認定,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教給了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最優(yōu)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墒窃趯嶋H上,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不能告訴我們這樣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我在《混亂的經濟學》一書中已經詳盡地說明,這樣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是不存在的(左大培,2002,特別是第五章和第二章)。而精通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大師們自己也清楚,他們的理論絕不能論證諸如“在任何地方都應當實行自由交易的市場經濟”之類的“政策指南”的正確性,因為微觀經濟學的標準教科書都承認,在存在著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地方,自由交易的市場經濟很可能是低效率的。
主流的微觀經濟理論也不能告訴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普遍適用的“經濟規(guī)律”。恰恰是當代主流微觀經濟理論本身的分析說明了它的每一條理論原理的局限性,說明了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理論,因為當代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每一條原理都是在一系列嚴格界定的前提下論證出來的。誰都知道,“價格上升供給就會增加”之類的規(guī)律,只有在競爭性的市場經濟中才能成立。薩繆爾遜曾經說,經濟學中真正到處都成立的是比較優(yōu)勢規(guī)律。可是英國在18世紀的棉布貿易問題上就沒有遵循比較優(yōu)勢規(guī)律——按照這個規(guī)律,英國本來不應當生產棉布,而應當從印度進口棉布。違反了這個規(guī)律的英國不但發(fā)動了產業(yè)革命,而且上升成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左大培,2002,第七章)。
西方財政理論演變及借鑒研究論文
摘要:自1892年巴斯塔布爾(Bastable,C.F.)出版《公共財政學》以來,百余年間西方財政學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在其理論基礎問題上則始終存在分歧。本文認為,財政學從根本上看屬于經濟學,但又包含有一定的政治學內容,是經濟學與政治學的交叉學科;財政活動主要的和基本的是微觀經濟活動,但也包含著派生的宏觀經濟內容。
關鍵詞:西方財政學;財政學理論;理論基礎
Abstract:Since1892Bastable(Bastable,CF)publishedinthe"publicfinance",morethan100years,WesternFinancehasdeveloped,buttheirtheoryonthebasisoftheproblemistherearealwaysdifferences.Thisarticle,fromthefinancepointofviewbelongstothefundamentaleconomics,butcontainsacertaindegreeofpoliticalscience,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ofcross-disciplinary;thefinancialactivitiesofmajorandfundamentalisthemicro-economicactivities,butalsoincludesderivativeMacro-economiccontent.
Keywords:Westernfinance;financialtheory;theoreticalbasis
財政學僅是經濟學,還是政治學和經濟學交叉學科?
最初的專著性西方財政學是從經濟學角度展開論述的,巴斯塔布爾指出,“從最初意義上看,財政科學是經濟研究的產物。”(注:Bastable,C.F.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1892,P7.)漢特(Hunter,M.H.)1921年《公共財政學大綱》第一章第三節(jié)標題就是“公共財政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盡管作者接著于下一節(jié)“公共財政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中,也指出了財政學與政治學、歷史學的密切關系,(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PP5-7.)但并不否定他的關于財政學是經濟學分支的觀點。
西方財政學理論基礎分析論文
財政學僅是經濟學,還是政治學和經濟學交叉學科?
最初的專著性西方財政學是從經濟學角度展開論述的,巴斯塔布爾指出,“從最初意義上看,財政科學是經濟研究的產物?!保ㄗⅲ築astable,C.F.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1892,P7.)漢特(Hunter,M.H.)1921年《公共財政學大綱》第一章第三節(jié)標題就是“公共財政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盡管作者接著于下一節(jié)“公共財政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中,也指出了財政學與政治學、歷史學的密切關系,(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PP5-7.)但并不否定他的關于財政學是經濟學分支的觀點。
與這種經濟學觀相反,西方財政學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開始出現了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觀。道爾頓(Dalton,H.)1922年的《公共財政學原理》一書,第一句就指出,“財政學是介于經濟學與政治學之間的一門學科。”(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3.)不過,由于英美早期財政思想傳統(tǒng)的影響,直至本世紀50年代末為止,認為財政學是經濟學分支的看法在西方財政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主張隨著社會抉擇理論從60年代開始逐步被納入西方財政學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社會抉擇論從威克塞爾開始,就是主張政治程序進入財政分析視野的。為此,作為社會抉擇學派代表人物的布坎南,在1960年《公共財政學:教科書導論》一書“前言”中就指出,財政學是涉及經濟學與政治學兩個方面的學科。(注:Buchanan,J.M.ThePublicFinances:AnIntroductoryTextbook.Homewood:RichardD.Irwin,Inc.,1960,pvii.)此后盡管許多財政學著作不再指出財政屬于何種學科,但由于它們所包含的有關社會抉擇論的內容,總或多或少涉及到政治學的分析。所以,現代西方財政學盡管從根本上看屬于經濟學,但又具有經濟學與政治學交叉學科的性質,將其視為純經濟學科的看法,顯然是缺乏說服力的。
財政學僅屬于微觀經濟學還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學兼有?
宏觀經濟學是本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后的產物,在此之前西方財政學是談不上以宏觀經濟學為基礎的。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財政政策的成功運用,它逐步進入西方財政學中而成為其重要內容,就很自然了。這樣,西方財政學除了原有的微觀經濟分析之外,同時出現了宏觀經濟分析的內容,威廉斯(Williams,A.)1963年的《公共財政與預算政策》一書,就鮮明地體現了這點。該書體系分為兩大部分,即“A編:微觀經濟學”和“B編:宏觀經濟學”,前者分析的內容包括稅收、政府支出和預算范圍等問題,后者則分析了經濟結構、經濟穩(wěn)定與增長、預算與經濟政策等問題。(注:Williams,A.PublicFinanceandBudgetPolicy.NewYork:PrederickA.Praeger,Publisher,1963.)紐曼(Newman,H.E.)1968年的《公共財政學引論》指出,公共財政學所分析的政府三大任務,即穆斯格雷夫所指出的效率、公平和穩(wěn)定,前二者屬于微觀經濟學,而后者即穩(wěn)定任務則屬于宏觀經濟學。(注:Newman,H.E.AnIntroductiontoPublicFinance.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68,P223.)溫弗雷(Winfrey,J.C.)1973年的《公共財政學:公共抉擇與公共經濟》,也將財政的微觀與宏觀問題分開論述,即該書第三篇為“微觀經濟學與公共部門”,分析稅收與公共支出;第四篇為“宏觀經濟學與公共部門”,分析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等的財政政策。(注:Winfrey,J.C.PublicFinance:PublicChoicesandthePublicEconomy.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73.)此外,其后還有許多西方財政學也包括了財政政策的內容,表明傳統(tǒng)地只局限于微觀經濟分析的西方財政學,已開始接納宏觀經濟內容了。
但與此同時,許多西方財政論著仍堅持了原有的微觀經濟分析傳統(tǒng)。這點,只要看一看許多西方財政學仍然不包括財政政策的內容就可明了。布朗(Brown,C.V.)和杰克遜(Jackson,P.M.)1978年的《公共部門經濟學》就明確指出:“……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發(fā)展,是限制在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知識范圍內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尤其是一般均衡分析的發(fā)展,在20世紀50年代使公共部門經濟學發(fā)生了質的飛躍。目前公共部門經濟學的理論發(fā)展,應直接歸功于微觀經濟理論?!保ㄗⅲ築rown,C.V.&P.M.Jackson.PublicSectorEconomics.Oxford:MartinRober-taon,1978,P7.)瓦格納(Wagner,R.E.)1983年的《公共財政學:民主社會中的收支》一書,也將財政學研究對象歸入微觀經濟學中。他指出:“公共財政學的研究有兩個主要分支:公共抉擇和運用微觀經濟學?!\用微觀經濟學,檢驗的是公民個人對公共抉擇的反映?!保ㄗⅲ篧agner,R.E.PublicFinance:RevenuesandExpendituresinaDemocraticSociety.LittleBrown&Co.,1983,P4.)羅森(Rosen,H.S.)的《公共財政學》在1995年的第四版中,仍未將財政政策內容包括在內,并且也如同其他許多主張財政學僅屬微觀經濟學的財政學論著一樣,設有專門的微觀經濟學基本內容的篇章,作為全書的理論基礎。(注:Rosen,H.S.PublicFinance.4thed,Homewood:Irwin,1995.)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財政學屬于微觀經濟學的主張。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聯
摘要: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在思想體系上存在著密切聯系和銜接關系。但由于當前經濟學本科教學過程中以知識點的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導致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在各自重點知識的教學引導下,兩門課程在思想體系上的聯系往往被忽略。通過對兩門課程在思想體系上的聯系梳理,從而達到教學銜接的目的,并為后續(xù)的課程學習奠定經濟學思想基礎,從而使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門真正成為經濟學教學中的有機整體。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銜接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本科教學中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的重要地位是十分突出的。無論是經濟學專業(yè),還是與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等就安排了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教學任務,而且大都在學科體系中都是專業(yè)主干課程。與一般院校的西方經濟學講授類似,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分學期先后講授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劃分往往簡單的根據關注的視角和范疇,既割裂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在思想體系上的聯系,也把方法論和學科地位上的紐帶不經意的阻斷了。以至于后續(xù)課程《世界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課程中學生往往無所適從,不能準確的將已經學習的課程知識與經濟學演化過程進行系統(tǒng)的銜接。導致整個經濟學教學的碎片化傾向。以至于通過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后,學生仍然不能鳥瞰整個經濟思想體系,更不能駕馭較為復雜的經濟學問題研究,僅僅是達到了簡單模仿和基本理論應用的水平。并不能完全達到學科體系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為此,通過梳理和分析,試圖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實踐活動,有目的的使學生建立起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找到能夠打通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積極尋找兩者學科思想和研究方法論上面的統(tǒng)一,從而使學生融合貫通,全面理解和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學科思想,并能夠靈活運用西方經濟學思想分析和解決現實中的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問題。
一、導致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出現割裂的原因
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相對獨立。學生對微觀和宏觀部分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和思想體系有學科體系的原因,有教材選擇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首先是學科體系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發(fā)展到今天總共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在學科體系上形成了主流體系,但總體的學術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觀點呈現百家爭鳴的態(tài)勢,這就導致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學習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全面,導致學習中不能建立起有機體系,而容易造成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形成割裂的局面。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選擇問題。當前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劃分和教材的編寫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視角展開的,同時為了保證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將部分非主流經濟學的流派思想也納入了教材體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加入了國內學者的主觀思想,同時也避免不了國內學者思想體系的束縛,導致當前的教材使用中,學生很難通過閱讀教材看到歷史上經濟學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演化歷程和不同觀點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經濟學思想的編入使當前教材在學科體系的傳播和影響上,作用大為下降。造成學生無法讀懂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密切聯系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最后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認可教師往往會突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自學科中的重點部分,而往往忽略兩門課程的銜接部分。在微觀經濟學部分,消費者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等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學時間和講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觀經濟學部分,無論是是先講短期模型后講長期模型,還是先講長期模型后講短期模型,都更多從宏觀經濟學產生之初,宏觀經濟學幾點問題入手。忽略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講授過程中,也回避了眾多打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紐帶的因素。最終導致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微觀經濟學介紹消費者、廠商、單一市場結構等微觀問題,而宏觀經濟學介紹政府和貨幣當局如何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學關注的統(tǒng)計指標等。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關聯部分
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微觀經濟學作為地方財經類院校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其教學應該結合地方院校轉型思路進行改革,結合地方經濟發(fā)展特色,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為目標。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授課方法單一等問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課程目標層次,增強實踐教學。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實驗教學
一、引言
我國經濟正處在以新常態(tài)為特征的新階段,經濟結構面臨著重大轉型,在此背景下,經濟學教育也處在關鍵性的轉折時期。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問題,培養(yǎng)面向市場并為市場服務的人才是經濟學教育的最終目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經濟學專業(yè)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財經類院校在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過程中,應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從長期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經濟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其二次就業(yè)能力。但在短期內,卻不能直接影響經濟學專業(yè)學生的初次就業(yè)率,給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yǎng)都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為重,學生接受了大量的專業(yè)知識,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微觀經濟學作為基礎課程,經歷上百年的發(fā)展,逐漸成為內容廣泛、前沿性強的一門學科。隨著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發(fā)展,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也應當不斷革新,以適應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國外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教學中,為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從案例研究的角度進行探索,提出了構念效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復蘇情景的方法進行探討,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理解理論及課堂互動有顯著作用,能夠彌補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進行經濟學課堂實驗。隨著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在課堂上以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經濟學實驗來解釋和檢驗微觀經濟學理論,成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得到了美國經濟學教育協會的大力倡導。諸多經濟學家也針對“完全競爭的新古典理論檢驗”“寡頭市場的價格形成”“檸檬市場”“公共物品搭便車”等問題都設計了精巧的課堂實驗。國外的研究為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各種實驗軟件和實驗平臺建設也為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提出國內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案例和實驗,有利于學生感性認識增加,促進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改善。
二、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實驗教學法在微觀經濟學的運用
摘要:隨著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實驗教學法在經濟學課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文在分析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微觀經濟學中的局限性的基礎上提出實驗教學法及其理論框架,并以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為例,通過實驗目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結果與討論的闡述,探究了實驗教學法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過程。
關鍵詞:微觀經濟;實驗教學法;完全競爭市場
1微觀經濟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本科生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也是經濟學入門課程,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學生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至關重要。但是,當前我國地方高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基本上仍是“填鴨式”——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記憶遺忘理論的研究者艾賓浩斯、里德和泰勒等的研究指出:“填鴨式”教學教給學生的知識,若課后沒有及時復習,其遺忘迅速并且遺忘量大。即使是已經記住的東西,由于缺乏理解,其靈活運用程度也較差[1]。結合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學習的反饋意見,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現為:(1)教學過程側重單純講授,缺乏師生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普遍反映微觀經濟學學習起來太抽象,里面很多數學推理非??菰锓ξ?。(2)教學內容側重抽象理論的分析,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3)教學方法單一,形式單調。教師單純運用“黑板+多媒體課件+粉筆”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該課程的考試和后續(xù)運用來看,情況也不樂觀:普遍存在較高的不及格率、后續(xù)課程在學習過程中要運用到這些知識時,學生已基本遺忘。從畢業(yè)生的反饋信息來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畢業(yè)以后不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積極思考,缺乏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熱情,更別說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所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也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然而,實驗教學法是實現經濟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中來,有助于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驗教學法的提出及其作用機理
實驗教學法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堂實驗的方法來驗證經濟學理論。教師可以設計特定情境來模擬經濟社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體驗經濟學。在模擬的實驗環(huán)境中,學生根據經濟學課程內容的要求,自己動手,利用實際的微觀經濟統(tǒng)計數據,借助于仿真實驗平臺完成經濟數據分析與經濟政策的制訂與檢驗。實驗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實驗經濟學。早期的實驗經濟學研究主要是關注市場理論和博弈理論。如今,實驗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微觀經濟學的諸多經濟領域。在微觀經濟學中開展經濟學實驗,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計算機或實物模擬的經濟活動中,通過實驗教學將枯燥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打破了以講授為主的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賦予微觀經濟學教學以全新的方式,使微觀經濟學理論生動化、具體化和形象化[2]。實驗教學法的作用機理具如圖1所示。具體表現為:(1)實驗的啟發(fā)性增強了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并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通過參與并完成實驗活動,使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與尋找答案,并在此過程中主動與老師交流。(2)實驗的參與性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實驗內容是通過老師設計特定情境來模擬經濟事件,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體驗,進而運用經濟學理論對經濟事件進行分析,充分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標。在微觀經濟學實驗中,學生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yōu)閷嶒瀰⑴c者,通過親身體驗虛擬情境,直觀感受市場經濟的作用,自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3)實驗教學法融合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識記成效。整個實驗過程要運用案例法設定經濟情境或列舉具體經濟事件,運用任務驅動法預設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具體任務,運用討論法對不同的實驗結果進行探討,身臨其境的參與將眼、耳、手各個器官有效結合起來,記憶效果最佳。
- 上一篇:地理學科教學范文
- 下一篇:傳統(tǒng)文化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