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豐富的理論寶庫 ——金春明教授訪談錄
時間:2022-04-05 04:34:00
導語:思想是豐富的理論寶庫 ——金春明教授訪談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40(2001)01—0009—04
卞:金教授,《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的編寫工作,目前已經進展到何種程度?
金:從1998年5月編寫工作正式啟動,至今已二年多。經過編寫組的集體努力和整體統(tǒng)稿,1999年9月份印出第一稿供校內學員使用。在教學實踐和廣泛征求學員意見的基礎上,2000年春又作了較大修改,印出第二稿?,F(xiàn)在第二稿,又經過一輪教學實踐和征求意見,準備再集體統(tǒng)改一次。如不出現(xiàn)大的返工,按計劃可望于年內完成書稿的正式出版。
卞:關于思想的主要問題,例如科學內涵、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等,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不是已經作了系統(tǒng)的總結嗎?那些結論大家都已公認,還有必要再編寫一本思想基本問題這樣的教材嗎?
金:是的,《決議》是對思想作了總結,而且是權威性的總結。它既有組織上的權威,因為是黨中央全會通過的;又有理論上的權威,因為是中央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代表全黨認識的最高水平。至今,《決議》仍是我們研究思想的指導性文件,這是毫無疑問的。
卞:那么,為什么還要再編寫一本教材呢?
金:我認為起碼有以下三點主要理由:
第一,《決議》從當時的客觀需要出發(fā),重點在于從政治上撥亂反正,劃清路線是非和理論是非,特別是要糾正晚年所犯的全局性嚴重“左”傾錯誤,科學地確立同志的歷史地位。因此,它是一份政治文件,而不是一本理論專著。第二,它的篇幅太小。整個《決議》只有3萬多字。“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思想”,雖然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但只占有8000多字的篇幅,所用的寫法是“論斷式”的,不能展開,更無法進行理論闡述。第三,在《決議》通過之后,思想的理論研究又取得很大進展。從三中全會至今已出版有關思想的各類著作幾百本,論文在6000篇以上。研究的領域大大拓寬,研究的視角更加開闊,研究的方法也有進步。作為研究基礎的檔案資料也大大豐富了。這就要求我們用新的研究成果,對已有的結論加以豐富拓寬和修正。
卞:現(xiàn)在全黨正在根據(jù)十五大的號召集中精力學習鄧小平理論。這個時候又提出學習思想,是否會分散精力,沖淡對鄧小平理論的學習?
金:恐怕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應當是分散和沖淡,而應該是豐富和加強??倳浽邳h的十五大報告中說:“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tǒng)一的科學體系?!睆睦碚搩群瓉碚f,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本身就是統(tǒng)一的,是一個科學理論體系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特別是二者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晶,更是前承后繼,聯(lián)系緊密的。任何一種理論都不可能是憑空產生的,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淵源。而我們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一種理論,也必須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才有利于掌握它的精神實質,才會有全面的歷史的把握。從這個意義上說,不了解思想也就難以真正了解鄧小平理論。
卞:是的,江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是強調地指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一脈相承。請問,應該如何理解這個一脈相承呢?
金:這是需要專門研究和闡述的一個問題,而且已經有多篇文章發(fā)表,角度和論點不完全相同。我認為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五項內容即理論方面和歷史的連續(xù)性方面;五項內容也即五個統(tǒng)一:宇宙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理論體系的統(tǒng)一,理論發(fā)展道路的統(tǒng)一,理論宗旨的統(tǒng)一,理論最終目標的統(tǒng)一。詳情請參閱本期《社會科學家》發(fā)表的我的論文。
卞:您從宇宙觀、理論體系、理論發(fā)展道路、宗旨和奮斗目標五個方面解釋“一脈相承”是有相當?shù)览淼?。不知能否從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與全球歷史的角度,給思想一個科學的定位呢?
金:從全球歷史的角度給一個理論體系作一個科學定位,當然是應該的,也是需要的。鄭必堅同志曾對這個問題有一段頗為生動的講述:馬克思、恩格斯奮斗的舞臺在西歐,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但是傳到第二國際考茨基,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來了個修正主義,跟著資產階級“保衛(wèi)祖國”去了,結果是導致第二國際的破產。之后歷經曲折,到今天幾乎可以說在西歐歸于泯滅。這是西邊一大支。馬克思主義向東走到俄國,列寧沒有見過馬克思,但他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實事求是,結果是首先取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然后干了幾十年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后來出現(xiàn)僵化,再到后來又由僵化走到另一個極端,索性瓦解了。東歐完全跟著俄國指揮棒走,落得同樣下場。這是中間一大支。馬克思主義再向東走,就是中國革命。沒有見過列寧,但是他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實事求是,結果是領導中國革命闖出了自己的成功道路。晚年出現(xiàn)曲折,但是我們黨沒有認輸,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近二十年的偉大成功。鄧小平同志逝世后,同志一以貫之地多次強調,鄧小平理論是我們的“主心骨”,不管風云如何變幻,“我自巋然不動”!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的中央常委會高度一致,中央政治局高度一致,中央全會高度一致,十五大高度一致,全黨高度一致,這樣才有我們今天的局面。馬克思主義在世界東邊的這一大支,大有希望。
如果用簡單一點的語言來概括,現(xiàn)在“全球化”一詞很流行,我也想借用一下。我認為: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的重要一環(huán),是馬克思主義在世界東方的重大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chuàng)造性開拓者,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代表。因而有世界性的重大意義。
卞:這樣評價思想,是否有一點“”時期宣傳的“三個里程碑”的味道呢?
金:不能這樣相提并論。這兩種提法,無論從內涵、視角到定位,都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所謂“三個里程碑”的標準提法是說,馬恩創(chuàng)立了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列寧把無產階級專政變?yōu)楝F(xiàn)實,天才地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保證了紅色政權不改變顏色,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里作為“第三個里程碑”的理論標志是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也是立論的依據(jù)。而這個理論已經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既違反了馬克思主義,又不符合中國實際,當然是不能成立的。說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的重要一環(huán),是指這個理論在東方的重大發(fā)展已被20世紀的中國革命實踐所充分證實。馬克思主義雖然誕生于西歐,且它的內涵是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的科學,代表著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而無產階級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主要階級,是任何國家都存在的。因此,無論從這個理論的本性還是從各國無產階級的實際需要,都是全球性的。它必然要隨著資本主義的全球化而傳遍地球的每個角落。中國革命正是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取得偉大勝利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開花而結成的豐碩果實。而思想就是這豐碩果實的理論結晶,是在結合中對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的創(chuàng)造性豐富和發(fā)展。因此,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中的重要一環(huán)。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卞:看來,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東方的重大發(fā)展的提法,同所謂“三個里程碑”論確實有本質的不同。我們可否換一個角度:您認為思想在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發(fā)展方面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金: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長期以來,在中國理論界有一種占統(tǒng)治地位的觀點,就是認為思想只有一個理論來源,就是馬克思主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許多研究者開始拋棄“一源說”,越來越傾向于“兩源說”,認為思想既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的中國化,又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撞擊融合而形成的。我們在編寫“思想基本問題”的過程中形成這樣一種認識:思想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升華,是20世紀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新階段。江總書記在十五大報告中曾指出: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鄧小平。這是全面的歷史評價。如果單從思想史的角度看,三個偉人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思想: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無產階級科學社會主義。而是使無產階級的科學宇宙觀成為中國意識形態(tài)主流的思想文化新階段的開創(chuàng)者和建立者。
卞:歷史不容判斷。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理論體系,確實不能缺少思想這個組成部分;思想也確實有著劃階段的重要意義。不過思想畢竟是中國革命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結晶,而今日中國正在進行第二次革命。請問當前我們學習思想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金:我認為,今天學習思想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如果要作一個最簡明的概括,那么,起碼有4個必需:
第一,認識把握中國國情之必需。今日中國是歷史中國的發(fā)展。近現(xiàn)代中國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是了解中國國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換句話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今日之中國。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fā)展、壯大、執(zhí)政,都是與思想之指導密不可分的,在革命程度和革命歷史階段可以說是溶為一體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學習思想就不能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不能正確認識共產黨。所以鄧小平說:“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歷史?!?/p>
第二,學習理解鄧小平理論之必需。鄧小平理論是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fā)展,這是眾所公認的結論。那么,什么是繼承和發(fā)展呢?鄧小平本人作了十分通俗明白的解釋:“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就是恢復同志的那些正確的東西嘛,就是準確地、完整地學習和運用思想嘛?;军c還是那些。從許多方面來說,現(xiàn)在我們還是把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fā)展,而且還要繼續(xù)發(fā)展?!蔽腋械洁囆∑竭@段話中特別值得注意的,一是關于基本點,鄧小平認為,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實行的方針政策的基本點,還是思想的那些。二是鄧小平強調一定要有發(fā)展,而且還要繼續(xù)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不學習思想就不能真正把握住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
第三,貫徹執(zhí)行現(xiàn)行政策之必需。我們現(xiàn)在執(zhí)行的方針政策同三中全會以前相比,當然有很多新東西,這些新東西中有很多基本的東西都是時代建立并繼承下來的。如: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為輔的經濟建設方針;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外交路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建設方針;為人民服務的建黨宗旨等等。在這些方面雖然也有變化和發(fā)展,但確如前引鄧小平的話,“基本點還是那些”。不學習研究思想,這些基本的方針政策不能很好地貫徹執(zhí)行。
第四,啟發(fā)探索前進途程之必需。我們正在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路上邁向一個新世紀。這條新路正像許多學者公認的那樣,“始于,成于鄧小平”。這里所說的“始”,是指對新道路的探索從何開始?這就不能不追溯到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之后,以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體探索,聯(lián)系到《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黨的八大文獻和兩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等等。這里所說的“成”,是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理論上完整的確立是鄧小平的功勛。這并不應理解為已經全部完成。我們前邊的路還很長,距新路要達到的最終目標還很遙遠。
卞:由于時間關系,對您的采訪應該結束了。您是否可以向《社會科學家》的讀者再說點什么?
金:好的。為了勝利地邁入新世紀,除了要不斷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之外,還有一個方面的工作是必需做的,就是以史為鑒、溫故知新。需要時時不忘向革命導師和先輩請教,接受他們高瞻遠矚,睿智明見的啟迪,以便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