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3-17 10:16:43
導語: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的教學中有很大的關聯(lián)性,但二者也存在著教學內(nèi)容重疊、教學方式單調(diào)、重理論輕實踐等方面的問題,其原因在于教育層級之間相對獨立封閉、教師隊伍建設缺乏溝通和互動、不重視教學的層次性和針對性等方面。要搞好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中的銜接工作,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建立溝通機制等方面入手。在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的教學銜接,將有助于提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教學實效。
新課程改革使得中學與大學的思想政治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一個教育系列的不同教育階段之間相對獨立封閉的狀態(tài)使教育鏈條的割裂日益凸顯出來,這種階段性的隔閡,使得我國的德育教育出現(xiàn)脫節(jié)倒掛、重復浪費等一系列的現(xiàn)象。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提升或者發(fā)展的過程強調(diào)學習者的建構性和主動性,其核心思想在于學習者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的主動建構,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是學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基礎,是學習者在大學階段主動建構的前提和鋪墊,因此,做好高中和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銜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教學中的比較
(一)高中與大學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課程標準比較
1.課程性質(zhì)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關于“認識論”的基礎理論部分,屬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中“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必修內(nèi)容。課程設置旨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生活,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提高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屬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理論部分,教學對象為各本專科專業(yè)的學生,是全國高等教育全校性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旨在提升本??茖W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2.教學目標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的課程目標是了解實踐的概念及特點,理解實踐與認識的關系,了解真理的特征、真理與謬誤的關系,理解認識的過程,樹立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觀。大學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學習目的,是為了使受教育者掌握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本觀點,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打下理論基礎;了解認識的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在實踐中自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高中與大學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相關知識點比較
1.“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教學中共有的知識點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教學的知識框架上主要包括實踐及其特點、形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都分析了社會生活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在共有的知識點上兩者也存著差異,通過比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實踐及其特點、形式高中主要強調(diào)的是實踐的概念以及特點,注重對知識點本身予以闡述和說明,實踐及其特點是高考必考之處,實踐活動的形式這一知識點在高中教材中通過“專家點評”的形式予以簡單說明;而大學則更加注重說明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從經(jīng)典著作中探求理論的來源,在“是什么”之后,探究“為什么”和“怎么樣”,分析更加的透徹、深入,同時還詳細介紹了人類實踐活動的形式。(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高中的政治教材是基于實踐對于認識的決定作用分析闡釋,注重結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及體等導入主題,以觀點統(tǒng)率知識點,知識點支撐觀點。大學教材增加了實踐和認識的主體與客體的內(nèi)容,從主體和客體的關系角度說明認識關系和實踐關系,使論述邏輯更為嚴密,較全面細致地闡述了原理的內(nèi)核,更注重學生的理性思考。(3)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高中教材對于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更注重結論的陳述。如真理和謬誤的區(qū)別在教材內(nèi)容上以陳述性知識呈現(xiàn),理論推導過程較少,導致同學對程序性知識掌握及知識邏輯建構產(chǎn)生一定的困難。大學教材注重對哲學思維的綜合考評,在教材內(nèi)容編寫上對于哲學四大模塊的區(qū)分相對模糊。在理論深度和論述嚴密程度上,大學教材明顯高于高中教材;在貼近于生活方面,高中教材則更加注重靈活的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來支撐觀點。(4)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高中強調(diào)認識過程的反復性、無限性,從認識的性質(zhì)出發(fā),間接得出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而高考又常常涉及到對于認識運動的正確理解,故教材在最后部分強調(diào)了認識運動不是圓圈式的循環(huán)運動,起到誤區(qū)警示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從認識的兩次飛躍的角度,直接闡明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為了論述的嚴密,引入了感性認識及理性認識的概念和特質(zhì),在此基礎上說明了造成認識過程反復性和無限性的原因。
2.大學“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教學獨有的知識點
大學的課程有許多獨有的知識點。例如:在介紹了實踐及其特征、形式之后,大學教材還補充了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這一知識點。尤其強調(diào)從實踐出發(fā)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zhì),將理論運用于實踐,讓學生高度抽象概括和理解生活的本質(zhì),以此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中,突出了創(chuàng)新的作用,尤其重視理論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nèi)容上,詳細介紹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辯證統(tǒng)一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在基本理論闡述的基礎之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對于實踐觀的闡釋轉(zhuǎn)向方法論的論述,呼吁廣大青年在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指引下,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武器,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世界歷史的大趨勢。綜上,其一,我們發(fā)現(xiàn)高中教材更重視知識點的講解,對于知識點的區(qū)分更加的明確,在某些重難點的講述上更加細致、通透,注重“是什么”的講解,因此得出的方法論更加具有側重性,主要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哲學思考服務。大學則更注重學生理論水平的提升和思維的嚴密性訓練,更加重視學生素質(zhì)的提升,大學教材在對理論的分析上較高中教材而言,著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論的推導與論證,講解原理強調(diào)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以此得出的方法論更多的體現(xiàn)出宏觀方面(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意義;其二,針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教學,高中教學的目的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大學在此基礎之上強調(diào)方法論的意義及運用。其三,大學教學更加注重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之間的相互融合,對知識點的講解更為靈活多變;高中則對各知識板塊的區(qū)分更加明確,需要教師具備對教材更加準確的把握和整合能力。最后,高中教材從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程度出發(fā),在教材編寫上基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及感悟,利用生活實例旁征博引地說明理論,更加注重學生哲學觀點的培養(yǎng);而大學教材更多的以論述的形式來闡明理論,從原理本身推演入手,更加注重學生理性體悟和理論本身的嚴密性,更加強調(diào)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教學銜接中遇到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教學銜接的層次性和針對性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課程性質(zhì)上,屬于全國高等教育全校性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但不同院校及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科背景和文化積淀,高校采用統(tǒng)一的教材進行教學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明顯減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部分采用大班額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以一對多,教師難以通過教學實踐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進一步阻礙來了教學銜接的層次性和針對性。其二,高中教材在內(nèi)容的編排上弱化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高中教材中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講解,偏于直接給出結論,而忽視了理論層次上的過程性推導。其三,從教學目標來看,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之間存在差距。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和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促進公民素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參與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但壓在高中師生身上的升學壓力依然存在,高考指揮棒無形間異化了高中政治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式,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更多的圍繞著高考考點的不斷調(diào)整而調(diào)整,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其四,從教學內(nèi)容來看,高中和大學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教學內(nèi)容存在重復性。對于學生而言,內(nèi)容重復使學生失去了對知識的新鮮感和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師而言,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為了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必然放棄教學發(fā)揮的空間和余地,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學任務,也無暇顧及學生的實踐活動。其五,從教學方式來看,現(xiàn)今高中與大學的教學方式多數(shù)是灌輸式教學。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教學中,基本是先講原理,再讓學生記憶和理解,或者通過實例加以印證,然而實例往往千篇一律,創(chuàng)新性和時代性不夠。其六,高中和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重理論輕實踐”現(xiàn)象較為普遍。思想政治教育強調(diào)理論知識內(nèi)化之后,需要外化于行動,付諸于實踐活動。理論本身就來源于實踐中積累的經(jīng)驗,學習理論的目的也是為了指導人們的實踐,忽視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紙上談兵。
(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教學銜接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育層級之間相對獨立封閉的狀態(tài)使大學與高中教學改革的進程不同步。教育層級之間的階段隔閡依舊存在,尚未形成教育合力,導致了特別是在高中與大學兩階段在教育上的相互脫節(jié)現(xiàn)象,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在教育各階段的本位主義現(xiàn)象較為普遍,教育者們大多只看到了教育的局部,而忽視了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整體的連貫性,只看到局部而忽視整體,導致教學銜接問題日益突出。2.教師隊伍建設機制落后導致大學與高中教師的教學工作缺乏溝通和互動。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文理不分科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中的政治教師弱化了對本學科的進一步研究,日益不重視與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學銜接工作。在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學生們在思想上不重視,在行為上松懈懶怠,缺乏學習政治教育理論的主觀能動性;從事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課時壓力大,科研任務重,缺乏研究教學銜接的時間。同時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缺乏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建立一套大學與高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溝通和互動體系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教學銜接中存在教學內(nèi)容的重疊,教學內(nèi)容的漸進性不夠,缺乏實踐性,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nèi)容上,著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踐,遠離當今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脫離于學生生活實際,未能有效將學生的實際與國情、社情相結合。在教學方式上,以教師講授,灌輸式教育為主,導致學生在心理上抵觸,在思想上松懈,上課動機出于應付了事。4.不重視教學的層次性和針對性,忽視高中生與大學生在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指出:“個體道德發(fā)展在不同階段有其相應的特征和要求,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斷能力?!睂Υ煌睦戆l(fā)展程度、教育背景、學科性質(zhì)的學生,應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不少高中學習的內(nèi)容其難度超越了大學所學習的內(nèi)容,教學實際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大學,不同學科背景、專業(yè)背景、文化層次的學生通過全國統(tǒng)一的教材一刀切地學習政治理論,僅有的區(qū)分大多來源教師的人為活動,改或不改,講或不講,大多取決于教師本。
三、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高中與大學教學中有效銜接的對策建議
(一)關于教學理念的銜接
高中與大學的思想理論課是教育鏈條上呈螺旋式上升的兩個教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連貫性,德育教育應與學生成長階段的完整性相對應,把握好高中與大學政治理論課的階段性特點,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做好教學銜接工作,將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分層次、分專業(yè)、分文化背景開展教學,因材施教,重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把握學術前沿,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理論成果;加強與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交流,及時了解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動態(tài)。
(二)關于教學內(nèi)容的銜接
針對教材內(nèi)容重復的現(xiàn)象,一是從教材本身入手,在編寫過程中盡量避免,保證內(nèi)容的漸進性;二是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重復知識點通過采用視頻教學或問答討論來開展,或通過教師概述、學生講述的方式進行。對于新出現(xiàn)的知識點可采取“以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激發(fā)探究欲”“結合社會發(fā)展新問題新實際進行講解”“概述高中政治相關知識,并深入講解新內(nèi)容”等多樣的方式開展教學。結合高中與大學關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比照分析,兩者的差異與共性要求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適度地把握好高中與大學教學的知識點講解的程度、角度和所要達到的深度,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把握好教學內(nèi)容的層次性及針對性。比如,在學習實踐及其特點的相關內(nèi)容時,高中僅要求學生掌握實踐的含義及三個特性,對實踐的形式不作要求。那么大學則應更加強調(diào)知識的學科邏輯。以此觀之,教師可以略講舊知,著力于對新知識點的剖析,強化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知識的實際運用。
(三)關于教育方法的銜接
為了做好與大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銜接,應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讓高中生了解大學生活,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人生目標和理想;與其他學科教學相結合,把思想政治課中學到的知識踐行于日常生活,使思想政治理論真正“進學生頭腦”,做到思想政治認知和思想政治行為相一致。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強調(diào)大學生的教育與自我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如啟發(fā)式、案例式、研討式、對話式等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將政治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真正幫助大學生化“思想政治理論”為“思想政治方法”,進而轉(zhuǎn)化為符合中國特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需要的人才的“思想政治行為德性”。
(四)關于教學評價的銜接
多元化教學評價機制,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如采用分階段考核與期末匯總;無領導小組討論考核法;學生出卷,交換答題;論文加答辯等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擴充單純地以考試成績?yōu)槲ㄒ坏目己藰藴实哪J?。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給予肯定性評價,采用適度超越原則,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促進政治理論教育真正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關于銜接教學的溝通機制
增強銜接意識,樹立整體意識。一方面高中與高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積極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師生觀、人才觀、教育質(zhì)量觀;另一方面,建立高中與高校之間“走出去,請進來”教學交流研討長效機制,加強高中政治課教師學歷提高和教育培訓,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增強對高中課堂的了解,雙方合力研討提交教學實效性。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教學中的實踐情況,需要通過深入課堂一線,對大學與高中的教學進行專題調(diào)研。
作者:白雪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2-49.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3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3:34-39,62-91.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9.
[4]顧海良,佘雙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142-149.
[5]陳超.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nèi)容銜接研究[D].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6]王惠琴.也談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困惑[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3,31.
[7]金夢蘭,李娟.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中政治課教學有效銜接問題研究[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10(6),32-33.
[8]張青紅.高中德育課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銜接探析[J].文教資料,2006,25.
[9]蔡曉紅.論高中和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差異與銜接[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114.
[10]金鑫,陳麗杰.中學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銜接現(xiàn)狀及對策[J].遼寧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201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