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管教孩子的學問

時間:2022-09-09 11:21:00

導語:分析管教孩子的學問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管教孩子的學問

管教孩子也是一門科學。有些父母自孩子出生起就從來沒有想過應該怎么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學了才開始發(fā)牢騷:我那個“小子”氣死人了,作業(yè)不好好寫,天天胡鬧。這是一種類型的父母,他們?nèi)狈镜慕逃^念和意識。認為做爹媽的管吃管喝就行了,而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也不知道應該怎樣管教,所以從一早他們就放棄了教育的機會。

還有一種父母有很強的教育觀念和意識,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很早就在設(shè)計教育方案。有許多這樣的父母,從小讓孩子學鋼琴、英語、舞蹈、繪畫、放學后去上各種“奧賽蜘”。小小的年齡每天要趕幾場。這些父母非常辛苦,其結(jié)果可能是“對孩子關(guān)心的越多,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孩子的身心遭到更嚴厲的摧殘。有些父母看到這樣的方法不好,怎么辦?干脆崇尚盧梭的“自然成長”。到底什么是“自然成長”?其實他們也說不清,大概就是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自由發(fā)展,讓孩子多玩,美其名曰:順其自然(其實盧梭的自然教育法并不是這樣)。這同樣是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

那么真正的自然主義教育究竟是怎樣的呢?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兒童當兒童看,教育必須適應兒童的身心發(fā)展;以行求知,體驗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教給學法。其為受教育者提供了尋求教育的相當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權(quán),使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意愿、性格、興趣、身體狀況、生活安排、興趣愛好、生物鐘的節(jié)律、學習習慣來選擇最適合自身個體、最能發(fā)揮效能、最能達到學習峰值的方式來進行主動的學習。那么具體說,家長應該怎么做呢?一、了解興趣。發(fā)揮特長有些家長自己年輕時的理想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而未能實現(xiàn),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這本身沒有錯,但必須要考慮孩子的性格、愛好與自己的理想要求是否一致。當自己的夢和孩子的興趣以及素質(zhì)相統(tǒng)一的時候,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事實上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宋代蘇洵一家,近代梅蘭芳一家就是真實的例子。而常見的情況又往往是自己的夢和孩子的興趣、愛好、素質(zhì),特長不一致,這時候就有可能出麻煩。有些家長不考慮這些差異,常常用家長的權(quán)威一廂情愿地強迫孩子服從自己。扼殺孩子別的正常的興趣特長。結(jié)果是費力不討好。費時費力又費錢,得不償失。像強迫孩子練鋼琴、學繪畫等,結(jié)果是扼殺了孩子的正常愛好,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對家長產(chǎn)生了仇恨,造成了多少悲劇(不是有孩子為了不練琴而把自己的雙手弄殘的先例嗎。所以家長在有美麗夢想的情況下,要有一雙慧眼,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順應自然,遵循規(guī)律,服從真理,因材施教。

古往今來凡是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堅強意志力的人。所有大科學家,思想家,藝術(shù)家,文學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無一不是在頑強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奮斗的結(jié)果。對當今的孩子來說,從小在蜜罐子里長大,缺少的就是頑強的意志力,怕吃苦。“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字眼是太陌生了。這是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所以從小磨練孩子的意志很必要。怎么磨練?無非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堅持,堅持,再堅持。首先要利用榜樣激勵法,讓學生明白意志可以彌補智力乃至身體上的缺陷。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小時候都曾被人認為是笨孩子,但他們有遠遠超過別的兒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鉆研某一問題通宵達旦,對要研究的事物能人迷的精神。美國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兩耳失聰、雙目失明,卻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扒谀苎a拙”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其次,引導孩子不要相信那些片面的宣傳:什么學習生活要輕松、快樂、在玩中成長等等。這種宣傳不是別有用心的話,至少是片面的。它并不針對普通人,誰信了,誰就受騙、吃虧,白白辜負了少年時光。應了那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p>

第三,家長要創(chuàng)設(shè)磨練孩子意志的活動,吃一些必要的苦。如堅持晨跑。堅持學有一技之長等等。家長還要輔導孩子制訂學習、鍛煉、生活的計劃。意志薄弱的人一般缺少計劃性,每天得過且過。意志堅強的人都習慣于給自己制訂計劃。說了算,訂了干,只要說到就要做到,力求養(yǎng)成習慣。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不比大人。所以要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大人首先得做好磨練自己的意志的思想準備。許多孩子在學一技之長時都會知難而退,多半取決于家長是否能堅持。

第四,家長要有“舍得”心理。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他們拈輕怕重、嬌氣等毛病,其實都是家長慣出來的。往往是孩子未喊累,家長已先舍不得;孩子尚未吃苦,家長已先心疼的恨不得自己替受,如要“頭懸梁、錐刺骨”那更是萬萬不可。所以如果想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做家長的就要先放下“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寵愛心理,放手讓孩子去拼搏摔打。

中國的父母好像不約而同的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父母都像不好意思談?wù)撟约旱膬?yōu)點一樣,也很少肯定和贊揚孩子的優(yōu)點。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缺點和錯誤上。喜歡用孩子的缺點去比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在整日無休止的抱怨和批評中喪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表現(xiàn)認定。從而他們用少動手、少說話、少參與來避免暴露自己的短處,從而保護自己,日久就形成了內(nèi)向、自卑、懦弱、主動性差、社會活動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等消極的自我表現(xiàn)意識,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在其原本具有的一些優(yōu)點逐漸縮小時,缺點則變得越來越多,這樣的家庭教育絕不會是成功的。所以我們呼喚“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奔议L應唱一首“我能行”之歌,賞識孩子,培養(yǎng)自信,讓孩子無論在學校,家里都欣賞自己,能自信地說“我能行!”而一個知識貧乏、技能低下的孩子在人群中必然被“小看”,導致自尊心受損,自信心喪失。孩子處于這樣的境地不依靠外力將難以自然地發(fā)展,如此心境的孩子是無法自立的。因此,父母要使孩子獲得同齡人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使孩子與人交往不產(chǎn)生“低人一等”的感覺。家長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科目進行重點輔導,使孩子在這些方面鉆得深些,學得廣些,成為這些科目的佼佼者,以此使孩子體驗榮譽,增強自信。家長要努力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孩子擁有自以為了不起的拿手本事,讓他得到更多的贊賞。

從家有女兒之日起,我的信念至今未改:只有嚴格管教孩子,才是真愛孩子。到美國去的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美國人生下來就和心理學家打交道,因為教育孩子必須要學習兒童心理學的知識,要得到心理學家的指導。所以,做合格的父母必須學習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孩子的教育從出生時開始,但教育絕不是盲目的。所以我們應該大聲疾呼:請正確的管教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