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探究

時間:2022-03-07 08:51:03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建設的一個核心概念,內(nèi)在具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核心范疇的本質(zhì)屬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表現(xiàn)出民族性、意識形態(tài)性、實踐性、傳承性與主體性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建設中居于根源性、最高抽象性、最高統(tǒng)攝性、導向性地位。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確定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范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核心范疇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可見的已經(jīng)出版的著作和教材有20余部,但作為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交叉的一門學科,其研究深度和廣度還較為缺乏,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邊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的爭議,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學科共識。在筆者看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研究對象、研究領域的不明晰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相關概念范疇的構建;反之,沒有厘清學科核心概念,沒有創(chuàng)建本學科范疇體系也掣肘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縱深發(fā)展。因此,目前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在于構建或創(chuàng)建反映本學科特質(zhì)的系列范疇,尤其是核心范疇與基本范疇。文章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的探討正基于此。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定義與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定義。心理是生物經(jīng)過長期進化、演變到高級階段才逐漸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大腦特有的機能。那么,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首先,從詞義上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四個名詞的并列,而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兩個概念構成的復合性概念,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八枷胝谓逃边@個客觀現(xiàn)象規(guī)制了“心理”這個主觀現(xiàn)象生發(fā)的來源與性質(zhì);“心理”這個主觀現(xiàn)象則映射出了“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客觀實踐活動中的指向性,即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心理現(xiàn)象與心理問題。當然,這種“心理”不是“思想的心理”,不是“政治的心理”,也不是“教育的心理”,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其次,從結構上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有著自身的內(nèi)在結構,它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介體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心理這四個要素構成。這四個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生發(fā)形成過程中缺一不可,形成了一定的縱向與橫向關系結構,并最終與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zhì)、能量與信息的交換。從橫向結構來看,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心理在這四個要素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發(fā)揮主要作用;從縱向結構來看,譬如,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心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而心理過程又可分為認知心理過程、情緒情感心理、意志心理過程;個性心理又可分為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再次,從本質(zhì)上來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社會成員進行思想品德塑造的社會實踐活動,依此而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則是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而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的一種主觀反映。它不是先天的,而是由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浸染而成的,有著其形成、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歸根結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是由在社會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思想心理決定的。因此,與人的一般心理本質(zhì)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是為一定群體或集團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形塑而服務的。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特征。心理是個體在生理基礎上的一種心理精神狀態(tài),本身不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范疇,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是特定的社會階級或群體、個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因而具有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屬性特征。一是民族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并不是從一般意義上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與心理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它主要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而“只要產(chǎn)生民族性土壤的差異存在,只要各民族的實際生活過程存在不同,只要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價值觀念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就始終帶有鮮明的民族印記”[1](P66)。不同國家、民族,其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必然呈現(xiàn)出不同形態(tài),人的心理發(fā)展、變化、活動必然不會超越其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存在的地域環(huán)境、社會制度與文化形態(tài),必然帶有特定的民族特質(zhì)。二是意識形態(tài)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階級、集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為實現(xiàn)一定階級、政黨、社會集團特定的政治目標而服務的,其思想理論與心理指向必然帶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烙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并不是從一般意義上去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心理過程、心理規(guī)律及其與行為的關系,而是要著力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影響人思想政治素質(zhì)形成和發(fā)展及其特定社會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發(fā)展的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規(guī)律,是為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一定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同人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之間的矛盾而服務的。這個基本矛盾規(guī)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的根本屬性,即意識形態(tài)性。三是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分支學科,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的實踐活動為研究對象的[2],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人的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以此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人的心理發(fā)展、變化、活動及其與行為關系的一般規(guī)律,并加以有效利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特征:首先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其次是在實踐中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最后是在實踐中發(fā)展和塑造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四是傳承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識形態(tài)屬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是一定國家、民族、階級、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產(chǎn)生于一定的文化土壤,滲透于一定歷史的精神血脈之中,成為一種心理的積淀或集體意識,一旦成為一種心理文化,就會代代薪火相傳。當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傳承,并不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五是主體性。主體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具有普遍的規(guī)律性,但在現(xiàn)實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現(xiàn)實的人及其思想心理,尤其是在主體性彰顯的當代,人們的思想心理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個體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越來越復雜;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把握的主動性。正是因為人的心理呈現(xiàn)出多樣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表現(xiàn)出復雜化、不確定性趨勢。因此,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無論是教育者還是教育對象,就必須主動了解和把握教育主體雙方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與核心范疇

1.范疇?!胺懂犑菂^(qū)分過程中的梯級,即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的梯級,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xiàn)象之網(wǎng)的網(wǎng)上紐結?!盵3](P78)任何一門獨立的學科,都是由眾多具體的范疇構成的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對范疇的全面分析和逐步把握有助于循序漸進地認識該學科。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重要范疇、一般范疇,相關學者進行了諸多研究,成果比較豐富。[4]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的范疇研究還只是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僅有楊芷英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范疇和一般范疇進行了闡述,認為基本范疇包括兩對:心理與思想、心理與行為,一般范疇包括思想素質(zhì)與心理素質(zhì)、思想品質(zhì)與心理品質(zhì)、思想和諧與心理和諧、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思想疏導與心理疏導等[5](P7);李術紅在其博士論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建構研究》中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范疇類型包括起點范疇(心理、思想和行為)、中心范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介范疇(各種心理手段以及心理過程)、結果范疇(心理現(xiàn)象、思想表現(xiàn)、行為反應及心理行為規(guī)律)和終點范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6](P82-85)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必離不開其學科范疇的研究。2.核心范疇。核心范疇,相較于一般范疇、基本范疇,其界定難度更大,原因在于:第一,學術界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較少涉及核心范疇的界定標準問題。第二,即便部分學科,有些學者對該學科的核心范疇研究,但也都是一家之言,沒有達成普遍的共識。核心范疇應是某一學科體系邏輯構建與實踐展開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理論體系區(qū)別于其他理論體系的基石?!罢呛诵姆懂牥迅鞣N概念系統(tǒng)地排列組合起來,幫助人們確立、選擇、觀察事物窗口,考慮問題的思路,綜合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盵7](P11)人們從核心范疇出發(fā)研究一門學科,這個核心范疇應當貫穿這門學科的始終,是理解這門學科的基礎和關鍵。概而言之,核心范疇是指經(jīng)過高度抽象后的能夠客觀反映某一理論體系概念鏈條的本質(zhì)內(nèi)容,對學科范疇體系和理論體系建構具有基礎性、根源性與導向性,并在整個學科范疇大系統(tǒng)中處于統(tǒng)攝地位的、具有最高抽象性的范疇。以此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范疇,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范疇體系中處于支配、統(tǒng)攝地位的范疇,與其他范疇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核心范疇支配著基本范疇、一般范疇、重要范疇與具體范疇,又通過基本范疇、一般范疇、重要范疇與具體范疇來揭示本身內(nèi)在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范疇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具有根源性、最高抽象性、最高統(tǒng)攝性和方法導向性的地位與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范疇。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構建中具有根源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這個核心范疇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范疇體系和理論體系的建構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的、本源性的作用,它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其一,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范疇體系的建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居于中心地位,具有生發(fā)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可以衍生出諸如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心理、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施教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等范疇。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能衍生出其他一系列相關范疇。其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建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內(nèi)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心理學等理論方法,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科的邏輯起點,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理論的基石,指導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科體系的發(fā)展方向。同時,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實踐體系的建構而言,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實踐生成、展開與應用的指導依據(jù)。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范疇體系構建中具有最高抽象性。任何一個概念范疇,都是經(jīng)過理論抽象后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基礎上,經(jīng)過借鑒改造、反復探索思考,最終提煉出來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普遍本質(zhì)的抽象反映和一般規(guī)律的深刻揭示,這具體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普遍本質(zhì)的抽象反映,而非某個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對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某一具體側面、環(huán)節(jié)、過程的反映。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最深刻揭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理性認識的最高形式。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范疇體系中具有最高統(tǒng)攝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高度抽象性的特點,決定了其具有其他任何范疇所都不具備的統(tǒng)攝全局的能力。從學科發(fā)展過程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科建設的始終,滲透在其每一個具體的環(huán)節(jié);從學科構建的地位來看,作為學科的核心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是其他范疇確立、存在的依據(jù),同時也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整個范疇體系的構建發(fā)展和完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范疇體系中的最高級范疇,具體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相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范疇體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其他范疇高度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最上位范疇,其他范疇都是它的具體化,是其不同層級的下位范疇;其二,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基本范疇、一般范疇、重要范疇和具體范疇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具有邏輯上的統(tǒng)攝功能,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范疇聯(lián)系網(wǎng)上的總紐結,而其他范疇都是其具體展開。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具體研究與應用方法中具有導向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研究,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論,離不開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也離不開心理學的理論方法,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前者是指導性方法,后者是具體學科的具體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預示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研究除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更要將心理學的方法,例如實驗法、觀察法、問卷調(diào)查法、心理測量法、心理咨詢法、心理分析法、檔案法等納入學科方法之中。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不僅僅是強調(diào)對現(xiàn)象的描述,更是指向變量之間的關系研究,要將心理學中的個案研究、臨床研究、發(fā)展研究等納入學科研究方法之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理論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的研究,在理論上有利于擴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研究,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化進程。其一,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心理學的有關理論與方法,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產(chǎn)生的歷史、實踐、根源研究,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本質(zhì)、特點、表現(xiàn)、功能與價值等研究,有助于正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的本質(zhì)與起源。其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xiàn)象”“心理本質(zhì)”或“心理問題”研究,將有助于正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其三,任何一門學科都是由其特有的一系列概念、范疇為骨架而構成的知識體系。而核心范疇無疑是學科范疇體系的基石,對學科理論建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的研究,尤其是將其提升、確定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核心范疇,有利于人們?nèi)嬲J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各個具體范疇的內(nèi)涵及其各自的邊界,厘清不同層次范疇之間的關系,進而整體、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范疇體系。2.實踐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的研究,在實踐上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這主要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強思想與行為生發(fā)及其相互關聯(lián)的預見性。由思想預測行為趨勢或結果,以及通過行為結果來分析人們思想狀態(tài),必須要通過“心理”這個中介。只有真正厘清了思想與行為關系生發(fā)的心理機制,才能有效地、正確地預測和把握思想與行為之間的關系。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的研究為科學預測人的思想行為發(fā)生機制提供了客觀依據(jù)。二是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教育者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教育對象的心理活動與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運用相應的教育方法,借助恰當?shù)慕逃d體對其進行教育;同樣,教育對象只有了解、認識到了不同時期自身的心理特點與規(guī)律,才能自覺地內(nèi)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并積極地進行自我教育。三是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運用技術。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過多借鑒或移植其他學科的方法及理論,還沒有形成自身獨具一格、自成體系的方法特色。一方面,一些教育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可操作性、技術性不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范疇的研究,必將進一步增強教育方法運用的“技術性”意識。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還存在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技術性”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倫理性”的二元困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研究,必將有助于消解這兩者之間的現(xiàn)實矛盾。四是推進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有不可忽視的一個現(xiàn)象,即普遍缺乏既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心理學系統(tǒng)理論知識、方法,又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方法的復合型師資人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研究,就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中引進和培養(yǎng)心理學專業(yè)人才,提升教育者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水平,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既懂又能夠恰當?shù)剡\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理論與方法,打通思想與行為之間內(nèi)在關系把握的“最后一公里”。這樣既可以優(yōu)化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結構,同時又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董杰.再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5).

[3]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徐志遠.論范疇研究對實現(xiàn)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學化的意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9).

[5]楊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6]李術紅.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建構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4.

[7]張文顯.法學基本范疇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董 杰 姜昱洲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