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觀形成模式探析
時間:2022-07-21 05:37:00
導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觀形成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用價值澄清理論分析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內(nèi)化缺失、教育方法單一、師資隊伍落后等方面的問題,旨在依靠價值澄清理論的引入構建研究生價值觀形成模式,發(fā)展一條以“價值尊重一價值判斷一價值引導”為核心的價值觀形成模式,從而有力地推動我國現(xiàn)有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高校學生的價值觀。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價值澄清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是價值觀培養(yǎng)。價值觀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它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tài)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qū)使人們行為的內(nèi)部動力。價值觀是后天形成的,是通過社會化培養(yǎng)起來的。家庭、學校等群體對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其他社會環(huán)境也有重要的影響。個人價值觀是隨著知識的增長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而逐步確立起來的,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形成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定式,不易改變。但就社會和群體而言,由于人員的更替和環(huán)境的變化,社會或群體的價值觀念又是不斷變化著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會不斷地受到新價值觀的挑戰(zhàn),并被新價值觀所代替。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多種價值觀并存并相互沖突,研究生階段作為青年價值觀確立和完善的重要時期,對于現(xiàn)有的多種價值觀的選擇需要有一種有效的方法為其價值觀選擇作引導?,F(xiàn)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進行價值觀樹立和引導的主要手段,各高校甚至中小學仍舊采用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黨教育人民、影響人民的主要手段一直被各大行業(yè)所采用,但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多元化的價值觀涌人我國,這樣就使得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價值觀選擇和引導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問題也日見明顯。
1.思想政治教育中內(nèi)化的缺失。所謂內(nèi)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幫助下或在其他社會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會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guī)范并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個體意識,也是個體不僅真正地相信、接收和遵守社會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將這些要求作為自己的價值準則與行為依據(jù)的過程。
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進入瓶頸狀態(tài),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說服”為主要手段,其特點在于“正確的”價值是預先定好的,然后采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把這些價值兜售、推銷、強加給他人。這樣的教育越來越忽略學生的內(nèi)化過程,而強調(diào)外部的作用,灌輸仍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向,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缺少那種自由探究、審慎思考和推理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過程中內(nèi)化的缺失日見明顯,學生大多都只是對書本知識進行接納學習,缺乏實踐,只是機械地將書本知識進行記憶。拉思斯等人認為。這些方法在學校價值觀中成效不佳,是因為:第一,社會的急劇變化、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使現(xiàn)在的兒童更難以把握價值問題?!昂握邽樯?,何者為正確,何者有價值的問題變得更為困難,以至相當數(shù)量的兒童在面臨什么是有價值的事情、哪些事情值得自己花時間和精力去干等問題時倍感困惑?!钡诙?,兒童身邊的成人有多種社會角色,會從不同角度對兒童施加不同價值觀念。這種觀念的不一致性使兒童感到無所適從且更加造成價值混亂。學生在混亂的情況下,由于缺少對知識的思想加工,沒有自我意識的提升,所以只能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報以懷疑、排斥和厭惡的態(tài)度。
2.全球化深入,多元價值取向的并存。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學科在日益開放的世界中面臨著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多樣性和自身一元主導性的矛盾,教育對象主體多元價值取向的情況也愈演愈烈。隨著網(wǎng)絡媒體等資訊的深度發(fā)展,改革開放擴大和深入,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IO后,世界多元文化、尤其是發(fā)達國家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對我國現(xiàn)存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越來越大,全球化思想和部分80后日趨西化的思想都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尤其是灌輸理論越來越遭到批判,其效果也受到了極大的質(zhì)疑。在此影響下不難看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價值取向存在明顯的一元和多元的交融。作為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基本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我國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堅持社會主義的性質(zhì)和方向,從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對國民的要求具有一元價值取向,但我們又不能忽視現(xiàn)階段全球化帶來的多元化價值取向的影響。
研究生階段是青年價值觀確立和完善的良好時期,在這一階段,如何能夠使研究生在開放中經(jīng)受國外思想文化的沖擊,在繼承過去、借鑒西方、吸收世界范圍內(nèi)的優(yōu)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時,開始面對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多樣化挑戰(zhàn),重新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3.師資隊伍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失。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被忽略,高校所采用的原有教育手段和理論基礎與現(xiàn)實社會產(chǎn)生較大矛盾?,F(xiàn)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仍然建立在“灌輸”理論的基礎上,且方法仍僅僅局限在書本教育。照本宣科、紙上談兵這種單一而又陳舊的學習方法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師資隊伍落后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停留在“工具化”角度去理解并運用現(xiàn)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理論研究的缺失使得大多數(shù)的教育者無法真正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灌輸”理論極端化運用,從而忽視對于學生自身價值選擇的尊重,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甚至是這門學科的信任。
二、解決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價值觀形成問題的具體措施
1.以價值澄清理論為基礎,構建良好的價值觀形成模式。
價值澄清理論是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的道德教育理論流派之一。該理論強調(diào)在價值多元、變動不居的社會形勢下發(fā)展兒童的道德意識,注重兒童在品德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培養(yǎng)其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認為學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評價過程和價值澄清的方法,通過選擇、珍視和行動這三個階段七個步驟形成價值,幫助兒童澄清他們的價值觀,促進統(tǒng)一的價值觀的形成:1)自由地選擇;2)從各種可能選擇中進行選擇;3)對每一種可能選擇后果進行審慎思考后作出選擇;4)珍愛,對選擇感到滿意;5)愿意向別人確認自己的選擇;6)根據(jù)選擇行動;7)以某種生活方式不斷重復。該理論以其顯著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在西方被學校和教師廣泛接受。近年來,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積極地研究和應用價值澄清理論以適應由于社會轉(zhuǎn)型所帶來的社會價值觀念復雜多變的選擇需要。
將這一方法引入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構建“價值尊重一價值判斷一價值引導”的思政教育及價值觀形成模式,努力借鑒和批判地吸收西方道德教育中價值澄清理論的合理成分,剔除價值澄清理論中道德相對主義和過分注重形式而忽視內(nèi)容的弊端,有效地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2.尊重學生對于不同價值觀的選擇,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價值澄清理論強調(diào)道德或價值觀不是靠教導獲得的,而是經(jīng)過自由選擇、珍視和行動澄清出來的,它注重兒童在品德發(fā)展中的地位,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主張根據(jù)兒童的品德發(fā)展需要,借助各種有效的方法,使之在輕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氛圍中獲得良好的價值教育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研究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也應受到積極的鼓勵,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澄清自己的價值或行為,并根據(jù)自己的選擇來行動,從而形成獨特的生活方式是價值尊重的核心所在。教師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運用評價過程,澄清存在于頭腦中的某些困惑和模棱兩可,幫助學生發(fā)展和利用自己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強調(diào)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應該意識到學生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思想品德上的發(fā)展和完善,主體性的發(fā)揮應該是最為主要的決定因素。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應該以人的價值教育為突破口,重視人的價值觀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對學生的利益以及需求有所了解和把握,充分掌握和尊重他們的自我選擇,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的人格尊嚴。
3.踐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分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價值澄清理論認為,如何獲得觀念比獲得怎樣的觀念更重要。按照這一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不應是向?qū)W生傳授和灌輸特定的價值觀,而在于通過幫助學生從事評價過程和價值澄清方法,澄清和減少價值混亂,促進價值觀的形成,從而教給學生一些澄清自己價值的技巧和自我評價、自我指導的能力,并使他們把這種能力轉(zhuǎn)化為行為,提高他們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生活。
當前,各種價值觀念及其文化意識形態(tài)相互碰撞、排斥和融合,面對信息社會的多元性,學生的選擇境遇常以道德沖突為前提,這就使得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學生的判斷和選擇的能力。教育必須樹立一種“教會選擇”的新理念,要從“給現(xiàn)成結論”向“給分辨武器”轉(zhuǎn)變,從“說服”向“主動接納”轉(zhuǎn)變。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封閉性圍繞某種“正確”、“理想”的價值觀運作,要在尊重學生價值選擇主體性的基礎上,勇敢面對現(xiàn)實,遵循個人取向和集體取向統(tǒng)一、一元性和多元性統(tǒng)一的原則,在師生互動情境中相互澄清,最終落實到大學生的自我道德判斷、自我道德選擇和自我教育能力發(fā)展上來,抵制不良影響,促進自身發(fā)展。
在學生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上,高校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級教學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分級化思想政治教育。分組教育應與科爾·波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聯(lián)系,引入“道德兩難故事法”測定學生現(xiàn)有的道德標準,將道德發(fā)展水平相似的學生加以集中,準確把握學生現(xiàn)有思想狀況,對其進行能力訓練和培養(yǎng)。這樣分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堅定社會主義主導價值的同時,對原有教育方式加以改革,打破原有“大一統(tǒng)”的教育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加強學生對于自身價值觀形成的認同,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4.進行有力的價值引導,使學生認可并堅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價值澄清的理念和方法,在反對傳統(tǒng)的道德灌輸、減少學生的價值混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等方面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由于價值澄清的觀點是以道德相對主義理論為基礎的,他們只重視在價值澄清過程中符合它所確定的七個標準,但卻忽略了道德內(nèi)容的教育,忽視了道德行為的指導,在一些學生面臨的重大道德問題上束手無策。這樣一來就破壞了人們對客觀道德規(guī)范的信仰,弱化了群體和社會的作用,反而加劇了社會不穩(wěn)定。所以,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入價值澄清理論后一定要看到該理論所存在的缺陷,要對學生加以有力的價值引導,從而使學生認可并堅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在價值引導的過程中,要努力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建立接受的氣氛。價值澄清理論強調(diào)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且互相尊重、激勵的氛圍。只有師生之問建立起平等、真誠和相互信任的關系,營造起良好的教學氣氛,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力求消除彼此問的隔閡,讓學生正視自己的想法,不盲目地受他人干擾。但這并不是否認教師的主導作用,價值澄清理論也并非教師完全中立,學生是不成熟的主體,其主體性需要教師予以激發(fā),師生除了進行人際交往外還有著教育性的交往,在這樣的交往中,教師要給學生以指導,而不是純粹的旁觀者。
作為價值觀形成穩(wěn)定的重要時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和后期完善。良好的價值觀形成模式是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和完善自身價值觀的科學環(huán)節(jié),也是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構成的良性循環(huán)對于改變現(xiàn)有問題,從心理上徹底提高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價值尊重一價值判斷一價值引導”這一價值觀建構模式來彌補現(xiàn)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內(nèi)化過程的缺失,力求解決現(xiàn)有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逆反和厭煩心理,真正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站在心理學的角度開展教育,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提高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和信任感。
參考文獻:
[1]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0.
[2]陳喜林.價值澄清理論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術論壇,2006,(12):203.
[3]張曉娜.價值澄清理論與價值觀教育[J].前沿,2006,(11):146—148.
[4][美]路易斯·拉思斯.價值與教學[M].譚松賢,澤.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7.
[5]鐘啟泉,黃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72.
[6]L.KohlbergR.Mayer.DevelopmentastheAimofEdu—cation[Z].HavardEducationalReview,Vo.142,no.4,November,1972:454.
[7]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