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3 11:55: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道德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傳統(tǒng)文化道德教育論文
高震東教育家。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創(chuàng)辦人兼董事長,“忠信教育法”創(chuàng)建人。山東濰坊人,1930年生,1948年移居臺灣。辦學310年來,以教育盡現國學精粹,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結合自身多年辦教育的經驗,總結出1套行之有效的忠信教育法,引起教育界的廣泛反響。忠信教育法的奧秘在于把中華文化精髓與世界文明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產生了1種新的教育方法。忠信教育法的核心即“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的教育方法,以及“中華文化為體以治身心,世界文明為用以應世事”的不排外不媚外的教育方向,和“道德教育為1切教育根本”的愛國教育理念。作為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創(chuàng)辦人兼董事長,早于1992年便應云南省臺辦及云南省教委的邀請到云南省做教育訪問,其間在云南師范大學、云南大學及云南財貿學院作忠信教育法的演講。迄今,足跡遍及祖國大地,應邀到祖國1百余所院校講學,作過兩百多場專場演講,觀眾達210萬人次。目前,受聘為全國810多所大專院校的榮譽、客座或兼職教授。同時,邀請祖國大陸教育界人士300余人前往臺灣進行交流訪問。
作為好朋友,我首先要介紹的是,丁教授1家4口人。丁教授本人,他太太,女兒,兒子,4個人都是北大生,1家4“北大”,很不容易,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1家”。我來這里“服務”,就是丁教授夫人安排的。
此行,我?guī)Я?個團來,是到嘉興去開同學會的。我曾在嘉興青年中學讀過書,那是在5105年前,現在我們這些老同學都已經是7、810歲的人了,大家都想回自己的母校去看看。從而可以看出,學校對人的影響有多大,什么都不看,就只想看看自己讀過書的地方。雖然,現在這個地方已經變成醫(yī)院了,但是大家還是想回到老地方,看看那些房子,可見1個學校對人的深遠影響。從臺灣我?guī)Я?108個人,在這里我還找到了1210個同學,聽說我們要來,都從4川、福建、廣東趕來,大家聚合在嘉興,找了個旅館,見了個面,吃了頓飯,到自己母校門前照了張相,徘徊徘徊,然后各自解散。這次,以這個理由,我?guī)е@個團到這邊來,順便到了寧波。丁老先生說,難得到寧波,去寧波大學正好可以做個服務工作,并說寧波大學這兒正在做1個系列專題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專題講演內容與我所講的思想內容很符合,正好可以去做個服務。我說,我講得不好,他說,沒關系的,講錯了也不“挨打”,因此我來了。最近,丁教授經常介紹我到大陸來,他甚至陪我到過西藏這樣如此偏遠的地方。我的年齡也大了,今年7102歲,學校也有人接班,閑著沒事就常跑出來“玩”,全國各地我差不多都快跑完了。主要做些什么事呢,就是利用自己剩余的價值為國家多做點事,想著怎么樣把仇恨消除消除,把誤解開通開通,把文化交流交流。兩岸相隔510多年,太沒道理了,早點回歸,早點見面,早點團結,早點建立大中華、大中國,這才是我們的愿望。至于我們具體應該怎么都不用去管它,只要大家愛國就行了,誰來愛都1樣,為什么非要你來愛,只要大家都愛就行了。
所以,在沒有開始巡回講演之前,我已經找事來做了。我在臺灣組織了1個大學教授籃球隊,全部是大學教授,沒有助教,也沒有副教授,全部是博士級的教授,組織了大約1百510個人,不打籃球也不能參加這個隊,隊的名字叫“4君子”籃球隊。“4君子”籃球隊基本上都是7、810歲的老頭,我們每年到大陸的各個大學去訪問,請出他們的教授籃球隊和我們比賽,保證盡量不準有體育系的參加,不考慮輸贏的結果。海峽兩岸沒有輸贏,我們還要考慮輸贏嗎?你打贏了我有什么光榮,我戰(zhàn)敗了你有什么利害,我們就是要在1起玩玩,最為重要。今年3、4月份,我?guī)Я藥?0個人,訪問了長春吉林大學。吉林大學現有5萬多人,主校合并了4所大學,非常寵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學校。然后,我們又到了沈陽師范大學,結果它和吉林工大、農大也要比賽。這兩所大學的校長看到我,就說,我講演來了長春6趟,他們學校怎么1次都沒來過,這次非去不可。我說,好。離開那里,我就趕到長春去補這個人情。明年我是以顧問身份帶領球隊,臺灣的顧問是我,大陸的顧問是丁教授,明年丁教授會帶領這支球隊到處去打球。我們老了,還有老的玩法。
今天,丁教授和我講了很多,也合了書記要求講演的主題。他說,高震東先生當爸爸像爸爸,當老師像老師,當兒子像兒子。這句話很重要,我就從這兒開始吧。道德也好,1切也好,都是從做人開始的。當什么像什么,就是“位”的思想,最早《易經》里有記載。中國的學問,也是先從“位”字開始的,中國有本書《中庸》里也講到“位”?!拔弧?,就是要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我們每個人都有1個證——身份證,告訴你是什么身份。身份證的目的,就是時刻提醒你做人的道理。這就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來源于中華文化的精神,讓你永遠守住自己的位置。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兒子,要對父親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先生,要對太太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長官,要對部下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部下,要對長官負責任。處處告訴你責任,責任來自于哪里?來自于你的身份,你沒有這個身份,又怎么會有責任呢?你1切的責任、權力、義務都來自于你自己是個什么?所以,必須先要找到自己是個什么,這是今天要談的問題。
1切的道德教育都是從這里開始,1切的道德教育都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產生道德的基礎。道德是潤滑油,密切合作而永不磨擦,密切合作而永不高熱,不會發(fā)生沖突,永不矛盾。形象是絕對矛盾的,內容是絕對合作的,外表是矛盾的,內容是合作的,這就是道德。各位同學,懂得什么是道德,這實在是太重要了。中國《易經》里告訴你的儒家的道德觀和老子的道德觀,又是不1樣的,千萬不要把老子的《道德經》當作是道德教育,那完全是兩碼事?!兜赖陆洝返膩碓词怯衫献拥?101章5千言,它1開始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民可民,非常民”是取得上經的道,下經第3108章是無道講德,無德之德視為有德,因此取名為《道德經》。它和道德是兩回事,更妙的是在于它是從天理講到人理。看起來,老子完全脫離人理,實際上不是的,它從天理進入人理,讓唯證者不要離開了天理,違反了就會失敗。儒家剛好相反,儒家從人理進入天理,到最后,天人合1。在哲學上,已經為道德思想提供了1個研究的觀念。1個是從天理進入人理,1個是從人理進入天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道德,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有距離又有合作,怎樣讓它不產生磨擦,太重要了。人的道德來自你和你的關系,我和我的關系,我們倆的關系搞得很好,這就是做人的道理。我們眼中有仁,心中有世,這就是愛國。關鍵就看你,心中有誰,心中裝得越多越偉大,裝得越少越平淡。道德范圍的大小,就看你心中裝的人的多少,心中有沒有“仁”?!叭省弊趾軍W妙,仁者就是仁愛的人,告訴你這個世界不是只有1個人,它是有3個人的。你心中有他叫仁愛,你做什么事都想到另1個人,這就叫有道德了,有仁愛了。
中外學校道德教育論文
潘玉騰,福建師范大學經濟法律學院副教授重視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革。中外學校道德教育方式既有共性,呈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趨勢,又由于文化背景、教育思想的迥異,表現出差異性。本文旨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鑒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成功的做法,為我國學校道德教育改革,開拓某些有價值的思路。
學校道德教育方式,是指學校進行道德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活動方式。學校道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是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式和道德教育管理等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有機整體。道德教育方式是這一系統(tǒng)工程的子系統(tǒng),是這一有機整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研究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學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基本特點,分析其利弊得失,對于21世紀中國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外學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共性分析
中外學校的道德教育方式存在著共性。這共性既存在于中國與外國的學校之間,也存在于外國的不同國家之間;既存在于同一社會形態(tài)的國家之間,也存在于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國家之間。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在道德教育方式上,之所以存在著共性,乃是因為各國學校道德教育是圍繞社會需要的人才規(guī)格來廣泛開展活動的,而且這些活動要取得效果,必須遵循學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并且,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開放,人類的道德教育價值觀也日益趨同。它有可能超越國界,超越不同的社會性質,為整個人類所擁有,為各國所選擇、所利用。具體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開設了與道德教育相關的課程,課堂講授仍是大多數國家學校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中外各國對學校道德教育的領導與課程設置有3種情況:1.政府實行全面干預,制定統(tǒng)一課程,規(guī)定課時,編制統(tǒng)一教科書、參考書等,如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qū)、法國、日本、新加坡等;2.政府實行部分干預,擬定道德教育目標,規(guī)定一定的課時,但不規(guī)定統(tǒng)一教科書及操作方法,如英國等;3.政府實行政策干預,在政策上規(guī)定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理論上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實踐上讓學校自由實施,如美國等。盡管各國的做法不一,對道德教育課程理解有異,甚至有些國家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道德教育課程,但仔細觀察會發(fā)現,各國學校都根據自己的培養(yǎng)目標設立了各自不同的與道德教育相關的課程。通過課堂傳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仍是中外各國學校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都開設了與道德教育相關的課程,就高校來說,“兩課”(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是學校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該課程擔負著向學生系統(tǒng)有效地灌輸馬克思主義的任務,具有其他途徑無法替代的作用。美國的中小學校普遍開設“公民教育課”和“法制課”。“公民教育課”提出要培養(yǎng)必要的道德品性,它包括下列內容:自律;守信;誠實;實踐最佳自我;利己而不損人;勇于承認錯誤;具有良好運動員的風格,懂得取勝并非至高無上;謙恭禮貌;待人如待己;懂得個人行為往往會影響他人或社會;在逆境中能正確調控自我;努力做好任何本職工作;尊重一切人的財產權利;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自由權利;養(yǎng)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習慣,戒除不良習慣;沒有過早的性體驗,遵循家庭生活準則。英國中小學普遍使用的道德教育教材是《起始線》(小學)和《生命線》(中學)。法國規(guī)定在小學各年級分別設1課時的道德·公民課,初中各年級單獨開設1個課時的公民課,高中仍是必修課,與歷史、地理合課實施,每周4個課時。日本的道德教育課程是《道德時間》,主要講授行為規(guī)范、道德準則、公德品質和做人的道理。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guī)劃署編的《公民與道德課程標準》規(guī)定:建立在不斷擴展的人際關系基礎上,由個人伸展到社會和國家。韓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課程為《道德課》和《倫理課》,其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健康的人、自主的人、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有道德的人。從以上所提供的材料來看,各國學校都非常重視道德教育類課程的教學工作,并把它作為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而且,中外各國在進行道德教育類課程教學時,不僅注重道德知識的傳授,更強調能力培養(yǎng)及行為訓練,重視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統(tǒng)一。
國際化道德教育論文
一、高校境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分析
(一)依據不充分,不敢實施
國際化辦學和漢語熱的興起導致大量的境外學生到中國學習是近幾年的事情,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跟不上,目前僅有教育部、外交部和公安部《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guī)定》,國家留學基金委的《來華各類獎學金生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程序》、《關于加強來華留學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緊急通知》等部門規(guī)章或文件,各高校再依據這些制度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并據此開展對境外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由于沒有實施思想道德教育在宏觀層面的法律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歷史依據和現實依據,導致學校不敢對境外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從學校的層面來看,學校之間、學校內部的各單位間對能不能實施境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怎么實施境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施境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實踐依據是什么等問題都沒有搞清楚。
(二)學校不重視,疏于實施
不得不承認,由于我國高校目前的發(fā)展水平,來大陸求學的境外學生的教育層次偏低、綜合素質不夠全面,還遠遠無法與在歐美國家的留學生相比。他們來中國有相當一部分是沖著中國政府的全額獎學金、錄取分數線低、生活費用低及畢業(yè)后尋求在中國發(fā)展等因素前來求學的,他們在居住地可能處于中下階層。這類學生迅速增加,而相關高校的教育管理又未能及時跟進,導致近幾年來我國境內的境外學生違法犯罪行為也隨之頻繁發(fā)生,有人身傷害類、侵犯財產類、交通肇事類、侵犯女性類等犯罪行為,甚至還有從事間諜活動,收集我國軍事、經濟情報,破壞我國政治、經濟秩序的犯罪活動。有資料顯示,我國境外學生犯罪案件占到同期犯罪案件的58%,而且案件數量正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2]。境外學生犯罪出現犯罪低齡化、侵財型犯罪比重較大、犯罪情節(jié)越來越重、案情呈現復雜化的特點,這種現實更突顯出實施境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由于國家層面、教育管理部門層面、學校層面均不夠重視境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一些高校盲目片面地追求辦學國際化,對境外學生的思想道德發(fā)展狀況置之不理,在制度、隊伍建設、課程設置、保障機制、監(jiān)督實施等方面均不夠重視,存在只要能夠招到境外學生就行,至于成績差一點、紀律松散一點、思想品德差一點、集體觀念淡薄一點的,來到學校都當“佛”供著、當成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亮點,學校層面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院系層面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具體到真正的實施者及境外學生輔導員只能憑良心工作,忽視了境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隊伍不完善,無法實施
網絡道德教育論文
一、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是維護校園安全的必然要求
網絡在帶給大學生各種便利的同時,他們也不經意的成為了網絡的受害者,網絡色情、賭博,各種暴力、恐怖視頻等等都成為了大學生群體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比如很多學生就因為模仿電影中的各種鏡頭而做出了很多不可理喻的行為,2007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發(fā)生的一起校園槍擊案,就是因為一名學生對暴力電影的模仿,結果造成了8人當場死亡的慘劇。再比如,很多大學生的電腦受到垃圾郵件、電腦病毒的影響,泄露了個人隱私或者受騙上當,直接威脅到了他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因此,在目前我國網絡監(jiān)管仍然不是很有力的情況下,我們要探索新方法,力求尋找有效的途徑及時規(guī)避和消除互聯(lián)網給校園安全帶來的不良影響,為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實現社會化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社會化就是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一系列轉變,著名的社會學家特拉維斯認為,自我控制能力低的人往往是網絡不道德行為的施行者,這類人因為控制能力差,所以容易出現各種出格的行為。所以在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網絡道德的教育。而實際上,互聯(lián)網是一把雙刃劍,其帶來的一個虛擬社會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進行轉型,而另一方面網絡上的不良思想、有毒文化也會造成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曲折理解,使其社會化轉型偏離原有的軌道,因此,我們要通過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充分發(fā)揮網絡的有利條件,確保其順利實現社會化。
三、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是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各大職業(yè)院校網絡技術以及各種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快速發(fā)展,電子化校園、數字一體化校園的應用越來越廣,學生通過網絡就可以實現課程的選擇、查詢,與任課教師的溝通等各種功能,可以說目前已逐步形成了高度發(fā)達的網絡化校園。而在這個網絡化校園中,學生仍然是參與的主體,各種BBS,網絡貼吧上面的版塊都是大學中舉辦的各種活動以及大學生的喜怒哀樂,比如校園辯論會、校園舞蹈比賽,創(chuàng)業(yè)大賽,畢業(yè)前的依依惜別,選課的建議等等都是重要內容,所以一定要加強網絡道德教育,讓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網絡新聞,弘揚進取的網絡文化精神,提升校園網絡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道德教育論文
一、職業(yè)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如今,在各類職業(yè)院校中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配合開展各類的文娛活動,創(chuàng)造以學生自身形式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和氛圍。這種獨具青春氣息、積極向上的氛圍,對學生產生正確的德育觀有著耳濡目染的效果,是職業(yè)院校加強道德教育的有利手段。職業(yè)院校的學生盡管對于學習的自覺性較弱,但是他們對于未來從事的職業(yè)規(guī)劃清晰,擁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知識。從此可見,職業(yè)院校的校園文化構建應根據校園的實際特色來構建。概括的來說,職校校園文化有兩個特點:一,全面性,學生不僅僅是在學習專業(yè)知識,更是在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親自動手實踐的能力。二是專業(yè)性,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大賽、職業(yè)形象展示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實踐能力。
二、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當前的職業(yè)院校學生群體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造成了他們家人們對他們的期望都較高。而他們本身的自我控制、約束能力,獨立性較差,這就使職校德育工作的難度加大。在這同時因為德育工作要求過于理想化,而學生的自覺性和參與性較弱,這就造成了德育工作成為了一個形式,產生的效果不明顯??偟膩碚f,就是以下幾點:一,因為學生之間的家庭背景各異,成長環(huán)境不同,這導致了他們在認知不同,職業(yè)院校教育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在道德教育的工作中,以群體性教育為主,沒有針對性?;蛟S在學生之間產生了影響,但實際的效果并不明顯。二,在職業(yè)院校學生中,學生的生活習慣懶散,行為舉止較為夸張、缺乏社會公德意識。面對這些問題,如果開展德育工作僅僅是以制度約束,通報批評教育為主,不僅不會得到學生的認同,反而讓其抵觸,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中考的成績低于重點高中的學生,這使他們中很多人產生了自卑心理,對未來的生活缺乏信心,導致大多數人迷戀于上網、游戲、戀愛等。
三、職業(yè)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去發(fā)展
(一)在校園文化基礎建設中把德育理論列入進去,讓學生重視德育理論校園的文化建設展示的是一個學校的傳統(tǒng)的歷史、優(yōu)良的精神道德風貌、正確的價值理念、卓越的目標追求。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把學生和校園文化建設融為一體,形成以學生思想追求為主體的精神風貌以這種他們?yōu)橹鞯母姓倭?,引導學生把自我的追求和發(fā)展目標和學校的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弘揚和發(fā)展德育工作建設。
學校道德教育論文8篇
第一篇:幼師道德教育
1、熱愛教育事業(yè),關心兒童,調整工作情緒和狀態(tài)
在課堂上,幼兒教師要學會利用自身愉快的心情和飽滿的活力調動孩子的學習情緒,避免公開的嚴厲呵斥,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使孩子自卑、內向。相反,在孩子犯錯時,幼兒教師應該給予引導,使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再加以鼓勵和指導,這樣孩子就會自覺更正不良行為,同時對周圍其他孩子也有教育意義,在整個班級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2、提倡“愛的教育”
在0-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正是需要成人關心和照顧的時期,他們沒有自理能力,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上學期間就要當孩子的“家長”,必須對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投以關注,避免孩子受傷或發(fā)生其他意外。另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意識,兒童也不例外。幼兒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孩子的喜好,可根據孩子的意愿安排和組織學習活動,這樣能夠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反之,不能為了方便管理,就強行要求孩子遵守大人的思維模式,這也不利于課堂紀律的管理。但是,幼兒教師也不能因為喜歡孩子就放縱和溺愛。幼兒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國家棟梁的責任,必須冷靜地處理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同時,也要讓其樹立正確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學會運用鼓勵、表揚的話語增強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3、擴展知識面,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少兒生態(tài)道德教育論文
一、少兒生態(tài)道德教育的內容
實踐中有這樣三大主題內容供教師們參考與選擇:一是從少兒與大自然角度出發(fā)的“我的綠色朋友”主題。這個主題內容的重點是帶領兒童走進大自然,真正跟自然“在一起”,啟動孩子們的感知覺,體驗和發(fā)現自然的智慧與奧秘,領略大自然的教諭。這類活動重視兒童在自然中的觀察、體驗、發(fā)現,感知人類是自然中的一員,是相依相存的關系,培養(yǎng)尊重、平等與熱愛自然的情感和行為。二是從少兒與生活角度出發(fā)的“我的綠色生活”主題。這個主題的內容重點是引導兒童去發(fā)現和思考自己生活(家庭、學校)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通過觀察、調查、探討以及尋求方案等活動,得到生活中的“自然生態(tài)”教諭。這類活動重視兒童對自身生活的反思及探討,從生活的角度了解能流物復、時空有宜、承載定額、協(xié)調穩(wěn)定等生態(tài)特質和規(guī)律,激發(fā)孩子們去思考和改進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產生節(jié)約、珍惜、低碳等價值觀,養(yǎng)成過簡單生活的行為習慣。三是從少兒與社會的角度出發(fā)的“我的綠色責任”主題。這個主題的內容重點是引導兒童走進社會生活中,用“生態(tài)”的眼睛去看自己居住的小區(qū)和城市,啟發(fā)和鼓勵孩子們去關注社會發(fā)展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這類活動的重點放在社會生活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通過探究、學習、提出改進方案及宣傳等,增長少兒對生態(tài)規(guī)律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承擔(公民責任)的情感態(tài)度及行為。少兒生態(tài)道德教育在環(huán)境教育已有的對“環(huán)境問題”的思考及對“環(huán)境保護”探索的基礎上,以生態(tài)的眼光來組織和設計環(huán)境教育時,收獲就不僅限于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或環(huán)境保護的成效,而是幫助少兒從人與(自然)生態(tài)關系的角度,在反思、體查和行動學習中培養(yǎng)合乎于現代文明人應該具備的生態(tài)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
二、少兒生態(tài)道德教育的過程
1.培訓少兒生態(tài)道德教育指導教師
教師作為兒童發(fā)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實現教育目標與教育對象連接的重要媒介。生態(tài)道德教育的理念與方法需要通過教師們的內化與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作用在兒童教育活動中,因此,教師的意識開發(fā)及能力培養(yǎng)是實施少兒生態(tài)道德教育的重點。首先在培訓策略上設計了團體培訓到個案指導的模式。通過每年定期舉辦兩次團體培訓及建立“種子教師培養(yǎng)計劃”,對教師進行普及性的意識開發(fā)、能力培養(yǎng)及針對性的個案跟進指導。每年共有60多名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qū)的兒童中心或少年宮等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參與培訓,他們主要是校外機構負責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的教師(通常他們開展的活動并不以生態(tài)環(huán)境類為常設主題),其中約30名教師進入“種子教師計劃”,接受個體指導及對其活動的個案督導、評估。團體培訓中,以參與式培訓及體驗式教學為主,在對教師的生態(tài)道德教育素質及其教育能力進行基本調查后,即設計和安排生態(tài)道德基本理論及教育活動指導的相關系列課程。參與式的培訓方式強調以教師知識與能力為出發(fā)點,最大程度地喚起和連接他們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并架構出通向更高知識與能力需求的道路;體驗式教學重視學習中教師的思行合一,以案例分析及實地的情景教學演練開展,指導和協(xié)助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反思、學習和總結。種子教師培養(yǎng)中,以其指導的教育活動為主線,進行了從設計方案、開展活動、活動評估等較為系統(tǒng)和針對性的指導。這個過程中激勵教師形成學習型小組,將要組織的生態(tài)教育活動做成教育中的行動研究,指導他們將教育活動中的難點、疑點問題作為主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教育活動的效果與質量,長久以往會使教師們成為教育活動主動的反思者和促進者,促進教師的成長。在對種子教師的調查和訪談中,教師們紛紛談到了“生態(tài)項目”帶來的“洗禮”,主要體現在生態(tài)意識提升以及教育能力提高上。教師的能力成長,保證了教育活動始終有新鮮的血液。
2.設計少兒生態(tài)道德教育活動
高職道德教育論文
一、樹立“因性施教”的德育理念
1.將性別意識貫注于教育主體在兩性平等的道德教育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分析和批判現實社會生活中和學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性別偏見和刻板印象。要完成這個任務,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好的性別意識,將性別意識貫注到教育主體中。道德教育應重視性別差異,但同時應嘗試沖破舊的范式。男女兩性的社會性別,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結晶,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教育應支持男女兩性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對于道德教育主體來說,要正確認識男女兩性在個體發(fā)展上的差異性。這些個體上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身體和智力發(fā)展的不同特點和差異。教育主體要善于從性別的視角分析這種差異,尋找適合他們的道德教育方式,實現道德教育的性別公平。
2.將“因性施教”的理念貫穿于德育過程道德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性別教育應包括在教育目標之內,這里就有一個理想的“雙性化”性別模式的問題。首先,藝術類的男女學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客觀差異,這是不容否認和忽視的,因此反對無性別之分的“平等”教育或隨心所欲的“性別”教育。其次,男女的區(qū)別并非是截然不同的,重視性別差異不等于說要人為地加劇兩性之間的不同。理想的“雙性化”性別模式從個性角度來講,應體現為男性以陽剛為主,陽剛中滲透陰柔;而女性則以陰柔為主,陰柔中帶有陽剛。從道德認知的發(fā)展來講,應強調男女兩性互相取長補短,既具有性別特色,又能優(yōu)化整體道德認知水平。因此,“因性施教”也就是要本著這種目標來進行。高職院校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方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打破傳統(tǒng)性別定型觀念的限制,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勢。
3.將性別教育納入道德教育體系性別教育是指教育人們正確對待性別差異,認清由社會結構、傳統(tǒng)文化和制度帶來的性別歧視霸權,讓在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教育上處于弱勢的女性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活動,行使自己的權利。目前的社會,還是一個以男性為主流的社會,在道德教育中也缺少這方面的教育。要想促進女性道德教育的發(fā)展,使女學生真正通過道德教育發(fā)揮自身潛能,成為國家有用之才,需要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及道德教育體系。
二、性別教育納入道德教育的具體方法
在面臨我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弊端——性別教育缺失的情況下,走出其困境的根本途徑是在道德教育中開展性別教育,尤其是在高職教育中開展性別教育。高職教師應選擇無性別偏差的教材和課程內容,這是矯正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在道德教育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某些教材充斥著對女性的貶低、丑化和偏見,因此使用性別中性材料取代有性別刻板化描述的材料可以避免學生受到教材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教材中忽略女性和反映性別刻板化的地方,從而使學生正視教材中的性別問題,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教育者要善于挑戰(zhàn)自己的性別刻板觀念,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別角色認識。例如,表揚和鼓勵非刻板化行為,讓學生接觸無性別偏差的角色和學習材料,加強男女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鼓勵學生考慮非傳統(tǒng)的職業(yè)等。另外,作為教育者,應增加師生互動頻率與效率。作為教育者,需要有博愛的胸懷和寬容的意識,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能容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從道德教育的實踐中來看,男女生之間確實存在各種差異,諸如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應重視德育教學中的性別差異。教師還應注意發(fā)展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善于分析男女學生的各種差異,針對不同性別的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內容和形式。除了通過主要的課堂教學的方式與途徑之外,還應善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男女生共同參與。此外,還應優(yōu)化教師的性別平等觀。高職教師應主動剖析、反思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性別差異性和多元化,體悟當今社會性別意識的重要意義和內涵,了解當前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歧視以及偏見,整合自己的經驗,探討性別刻板印象對自我道德發(fā)展的局限。
職業(yè)道德教育論文
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作為法院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法官素質、塑造法官形象的有效手段。正因為如此,全國法院對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都非常重視,陸續(xù)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定、條例、辦法等,對法官的職務行為進行規(guī)范、制約和監(jiān)督,以此培養(yǎng)和強化法官的職業(yè)道德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高法院為此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yè)道德基本準則》,該《準則》是指導人民法院作風建設和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但總體上看,我國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還比較薄弱,離人民群眾對法官的要求還差得很遠,有許多問題有待于去探索和解決。
一、加強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的重要作用
我國最高法院院長肖揚指出:“人民法官是否具備優(yōu)良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對確保公正司法意義重大?!睂⒎ü俾殬I(yè)道德與司法公正聯(lián)系起來,就能看出當前我們進行司法改革過程中,加強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的重要性。這個問題之所以被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我認為,是由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同實現司法公正二者之間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雙向作用決定的。一方面,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證;另一方面,司法公正又對法官的職業(yè)道德、行為操守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作為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證,基本含義是:加強法官職業(yè)道德建設是提高法官素質的有效手段,而高素質的法官隊伍對實現司法公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法官職業(yè)道德本身具有保證司法公正和高效的作用
古今中外,歷代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為鞏固其權力的一種手段,認為“治國就是治吏”。治吏就要從“德”抓起。孔子講過“為政以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些重視道德的思想對維護封建統(tǒng)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社會主義道德與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道德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內涵更為豐富,對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然人的道德教育論文
一、盧梭的道德教育觀:從“自然人”到“道德公民”培養(yǎng)道德公民的“愛國教育”。
自然人與道德公民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是密不可分的?!皭蹚泝骸睆淖匀蝗藢傩缘臓顟B(tài)逐漸成長為社會集體形態(tài)的本質是個體自由上升為普遍自由的實現,要追求自然人的普遍自由,尊重大自然中的理性自由。因此,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有道德的公民,這種道德公民的個人意志已經完全消解在共同意志之中,并且僅以道德共同體的共同意志作為自己的意志,個人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道德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國家沒有平等自由,美德自然就無所存在;沒有美德,何來所謂的自由;沒有公民,道德即不復存在;擁有理想公民,則有你所需要的物質保障;丟棄公民,你將空空如也?!眹倚枰忻赖碌牡赖鹿竦闹?,培養(yǎng)有德公民需要通過教育途徑來完成。“公共意志”是整體道德人格魅力實現的最主要途徑。其次,國家是每一位公民所聚集的共同體,公民的首要國家性義務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因此,培養(yǎng)熱愛國家的理想型愛國公民是進行道德教育的最終職責。最后,盧梭認為,理想型道德集體公民認同感應積極向深刻的社會道德情感向心力滲透,采取一種全心全意為道德教育服務的國家集體信仰———“公民宗教”。根據盧梭培養(yǎng)道德型愛國公民的思想,個體公民的平等自由是通過個人與國家即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來最終實現的,這是更高層次的政治性道德自由的升華。因此,道德教育的任務是通過思想教育,重塑自然完美的氣質。在“公意”思想的指導下,創(chuàng)建愛國的氣氛,并借助于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宗教”,培育社會教育的整體形象,完成道德階段任務,最終使人重獲自由。
二、“自然人”培養(yǎng)觀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
1.道德教育的目標。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社會對道德教育活動所要培養(yǎng)的人的思想品德所做的規(guī)定,是對其活動結果的具體要求,也是這個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盧梭的“自然人”培養(yǎng)觀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目標是有著自由、獨立、善良乃至幸福的“自然人”。當然,我們的道德教育目標還應該加強對人的道德意志的鍛煉以培養(yǎng)其自立能力,階段目標設定要尊重人的個性以及通過對個體道德情感的陶冶來鞏固其良知等方面。盧梭反對溺愛孩子。他強調,當一個女人過分地關心孩子,她可能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她為了使孩子不感到病弱,漸漸地卻使得孩子越來越羸弱;她不想孩子遭受到大自然自身的風險,所以讓他遠離所有痛苦,但災難在遙遠的未來卻全部累積到他身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告誡我們的教師、家長乃至社會,要做的不是給青年人現成的東西,而是讓他們自己動手去獲得生存的途徑。
2.道德教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