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婚鬧的原因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0: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低俗婚鬧的原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即便是經歷了離婚、再婚這樣大的生活轉折,她依然活得率真而灑脫,比如當眾為丈夫按摩腳、推掉片約在家睡懶覺、熱衷和閨房密友聊“八卦”,笑聲震天……她說,即使到了90歲,她仍相信人間有真愛,仍要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并讓大多數人因她的存在而感到愉悅。
漂泊中渴求愛情
劉蓓是北京人,父母都是樂器演員,因此劉蓓從小就喜歡彈樂器和唱歌,是個響當當的小明星。后來,北京藝校來學校招生,她想:練翻跟頭可比坐板凳寫作業(yè)好玩多了,另外住宿舍有伙伴多熱鬧啊,不必聽爸媽的嘮叨了。
進了藝校,果真應了媽媽的話――“學戲苦不堪言”。劉蓓每天練功都練到腰酸腿疼、大汗淋漓。住宿條件也不好,8人擠一屋,夏天像睡在蒸籠里,但她都挺過來了。那時的她正值青春期,跟男生不說話,跟女生也不知聊什么,整天抱著一堆世界名著看,像《呼嘯山莊》《簡愛》等,她看書時常會被書里描繪的情節(jié)感動,哭得傷心欲絕,不知自己未來會遭遇怎樣的愛情……
1985年,劉蓓從戲校畢業(yè)后留在北京京劇院當演員。當時的京劇行當不景氣,一年到頭無戲可演,她心里急得直長毛。而就在這時,她被電視劇《格薩爾王》選中當了女主角,一腳跨入了影視界。
她演戲異常投入,拍了幾部電視劇就有觀眾緣了,走在大街上經常會遇到找她簽名的人。她對演員這個職業(yè)充滿了激情,可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令她終生難忘的事,也讓她過早地有了想結婚的念頭。
那是1991年,她在重慶拍電影《喋血嘉陵江》,有場戲是別人往另一演員身上砸瓶子,沒想到瓶渣竟濺到她臉上,當時就嵌入她的雙眼,血流滿面。醫(yī)生們都驚呆了:“眼睛肯定保不住了,摘眼球吧。”但想想一姑娘家年紀輕輕就失明,不僅戲演不成了,連婆家都難找,于是便試著“死馬當活馬醫(yī)”。醫(yī)生告訴她:“做手術時不能打麻藥,因為眼球虹膜會流得更多,術后不許哭,淚水里有鹽會腐蝕傷口,更不許躺著睡覺,那樣眼球會充血?!眲⑤矶颊辙k了,術后愣是坐了一個月,雙眼奇跡般復明了。
身體康復后,朋友們都爭著為她介紹好戲,讓她多掙些錢,可她卻在流血的幻覺中驚悸不已。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只要聽到玻璃碎聲她就哆嗦,聽人吵架也頭疼,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于是,她第一次那么渴望進入婚姻,想找個愛她疼她的好男人,最好有點錢,結束沒有安全感的日子。
初婚是所好學校
1992年,劉蓓來到《京都紀事》劇組,在那里遇到了片子的投資商,也是她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男人。兩人的相戀似乎順理成章,劉蓓貌美、率真,而他英俊、沉默、做事穩(wěn)重,一下子讓劉蓓找到了心靈依靠。于是26歲的劉蓓欣然出嫁了,住進京郊一套幾百平方米的豪宅里。他家財豐厚,當然希望劉蓓做全職太太了,可她偏擰著來:“我只有在人堆里才能找到快樂,在鏡頭前才能感到自信?!彼麗燮拮?,只能隨她的意。
剛開始小日子挺紅火的,劉蓓拍片他則投資兼當導演,一起賺錢的同時聲望也大漲。而且他對劉蓓關懷備至,兩人分別不到兩星期,他必到片場探老婆的班。曾有朋友戲言:“劉蓓你運氣可真好,現在哪兒找素質高、顧家又有能力的大款啊,便宜都讓你占了……”
但在和諧的婚姻中,雙方也都有致命缺點:一是彼此事業(yè)心太強,很少有時間卿卿我我。二是因為都太愛對方而喜歡獨自承受一切。比如劉蓓遇到個棘手的角色,本想找他聊聊,可他身兼數家公司的董事長,時常因為工作累得筋疲力盡,于是她便選擇了默不作聲;而對方覺得她拍戲辛苦,遇到麻煩也從不打攪她。久而久之,兩人變得無話可說……
劉蓓為離婚的決定痛苦過,撕心裂肺的痛直至心底。但愛情沒有了,還是各奔前程吧。離婚手續(xù)辦得平靜而簡單,分別時什么都沒說。那些日子,劉蓓過得渾渾噩噩、掙扎在夢與醒的邊緣。她到徐帆或那英家,和好友一邊包餃子一邊聊天,深入交流對婚姻的看法,葛優(yōu)給她指點迷津:“作為地道的北方姑娘,你獨立、果斷,而很多男人恰恰欣賞南方姑娘的小鳥依人和慵懶性情,有時柔美、低調更能打動人心?!眲⑤碛辛朔N大徹大悟的感覺,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怎樣去愛一個優(yōu)秀男人。
“劉鐵人”比誰都溫柔
很多離過婚的女人,二次入圍城前都非常恐懼,可劉蓓卻一門心思想再婚。2003年拍攝電視劇《軍人機密》時,她與導演張黎火速相愛并結婚了。
那時正趕上“非典”,演職員們都解散了,片場只剩他倆留守。這給了兩人太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彼此了解。他們聊喜愛的文學,聊對中國電影的看法,觀點驚人得一致。張黎告訴劉蓓,他也離婚了,原因是對工作投入太多,忽略了家庭,他說如果再成家一定會善待妻兒。劉蓓驚訝之余又有點竊喜:他該不是我的真命天子吧?
那段日子,張黎主動照顧劉蓓的起居,不許她到外面亂吃飯,怕感染“非典”。后來劉蓓把母親接來了,張黎就鞍前馬后地伺候母女倆,蔬菜買來后使勁消毒,勤給她們換床褥,還幫老人聯系臥鋪車票。母親對劉蓓說:“演藝界這么實在的人不多啊,他挺不錯。”這句話堅定了劉蓓的想法,所以“非典”一結束,兩人就舉行了婚禮。
婚后,小兩口變化挺大的,生活中恩愛的小細節(jié)更是多如牛毛。兩人在家聊天時,張黎總喜歡把腿伸過桌底往劉蓓腿上一搭,劉蓓就抱著腳給他按摩,在機場也敢當眾給他揉腿捶肩,從不在意其他人的目光。
劉蓓以前是個挺有主見的主兒,可跟張黎結婚后,她就變“弱智”了,凡事都要問“你看怎么辦”,不知是真沒主意還是給張黎一個當家作主的機會。反正徐帆曾向她面授機宜:“女人在外面怎么張揚都行,可回家就得做小女人,這樣丈夫才有自信,才更愛家。”劉蓓在影視圈素有“劉鐵人”之稱,特能吃苦。但再婚后,她變得很嬌氣,有時拍完戲都深夜3點了,還給張黎打電話:“累死我了……”張黎就夸張地安慰她:“寶貝兒,辛苦了,我不忍心啊?!?/p>
“八卦”人生挺有味道
說到閨中密友,張黎揭了劉蓓的“老底”:“那幾個瘋丫頭就愛聊‘八卦’,什么小道消息、古今中外奇聞軼事,聊得激情澎湃,比‘狗仔隊’還厲害呢。嗓門一個賽一個,鄰居年歲大了心臟怕受刺激,都過來抗議好幾次了。她們專揀夜里‘八卦’,人家說‘你家鬧鬼呢’?”張黎希望劉蓓能高雅點,可劉蓓并不認為“八卦”很低俗,她說現代人不僅自己要拼事業(yè),還要“尊老愛幼”,大家都身心俱疲,所以朋友聚一塊肆意調侃,在哈哈大笑中輕松了身心,有什么不好呢?她認為人應該有“八卦”精神,在生活的平庸和細微處找尋快樂,這樣才能長壽。
在“閨密”中,劉蓓覺得宋丹丹最讓她感動。兩人都離過婚,但丹丹從未消沉過,比任何人都活得燦爛。她們都是“夢舟”籃球隊拉拉隊成員,一到比賽劉蓓就扯著嗓子喊,冷不丁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投入了,影響形象。歪頭一看,丹丹嚷得青筋暴露,比她還難看呢。她倆常喊“加油”喊得大腦缺氧、頭重腳輕,得扶墻站會兒,氣兒理順了再接著喊……
劉蓓說,有人常怪自己遇人不淑,其實朋友很容易找,只要他能聽懂你的心事、能聚一塊瘋鬧、能毫無隱瞞地展露喜怒哀樂,這友誼就值得珍惜。
篇2
67歲的李伯清將一溜麻將牌狠狠一推,清一色?!白屇銈冓A我的錢,格老子,這下總算報仇了!”
對于師傅的亢奮,旁邊的三位弟子不以為然:莫說這么早,你只是贏了一把而已,總數還是輸起的。
――嬉笑怒罵,晃晃悠悠。從1994年出道算起,李伯清已經在這個行業(yè)里行走了整整二十年。
了解李伯清的人,習慣于將他和趙本山、郭德綱等進行對比。有人甚至喊出了“北有趙本山,南有李伯清”的口號,但李伯清卻一再強調彼此之間毫無可比性,“都是賣嘴上功夫的。但終究來說,一個說評書的,一個演小品的,一個說相聲的,根本不在一個領域。比什么?”
不能比,本來就不一樣的人生本來就不能比。就像如今的趙本山、郭德綱早已造就了各自的演出帝國,而李伯清卻依舊在成都平原的茶館里,優(yōu)哉游哉地過著他的半仙生活。商業(yè)包裝、品牌營銷、粉絲維護、全國影響……這些名詞在李伯清眼里,都有點“假”。
真真假假,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辯證法,就像商業(yè)化與非商業(yè)化之間,你能說哪一種才是最好的“玩法”?二十年里,李伯清一直按著自己最為享受的方式出牌:無論是當時懵懵懂懂闖入評書世界,成名后避免麻煩謝絕春晚,還是在大紅大紫時選擇皈依佛門……
他用一種袍哥姿態(tài),回應不斷變化的世界,進而走上一條非典型的藝人生存道路。當然,李伯清的活法外人不一定理解亦很難復制,就像一局麻將牌,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成“清一色”的。
李伯清和李宇春
2006年,湖南衛(wèi)視元宵晚會,演員候場室。人氣正旺的李宇春在保安的擁簇下走進后臺,她徑直走到坐在角落的李伯清面前,恭敬地彎腰致禮:“李老師好。”
同是四川人,都在舞臺上,兩代人之間卻有著迥異的人生經歷。
1947年,李伯清出生在四川資陽一個農村家庭。在1990年代之前,貧困是他生活的主旋律:拉過板車、當過搬運、打過鐵、賣過涼水、修過自行車……文化程度不高的李伯清為了“活著”,幾乎干過一切體力活。
“當時我并不熱愛藝術,選擇評書是因為沒路走了,要吃飯。”
轉機來自1994年。當時成都流行茶文化,全城大街小巷林立的茶館給了說書人巨大的市場。時勢造英雄。眼紅說書人“甩嘴皮就能賺錢”的李伯清,也懵懂地站上了講桌。
初生牛犢的他對傳統(tǒng)評書并不熟悉,不知道“丞相該戴什么帽子”,也鬧過“皇家寶庫一開,只見里面四雙尼龍襪子、三塊電子手表”的笑話。為了和傳統(tǒng)說書人區(qū)分開來,李伯清另類地自創(chuàng)起段子來。他將社會中虛情假義的人情世故,以及假煙假酒注水豬肉等現象,用閑扯的方式說了出來。因為能引起底層群眾的共鳴,他所駐場的悅來茶館生意火爆,名聲不脛而走。
“當時收入按門票提成,每個客人3元錢,茶坊提2元,我提1元。一個月能拿到幾百元的收入!”
一炮而紅的李伯清,將這種評書風格發(fā)揮到了極致。他甚至還創(chuàng)造一個詞來定義自己的風格:散打。意為以形散神不散的評書內容,配搭詼諧幽默的話語加上如同武生般的動作,來描述社會的種種現狀。
1994年底,李伯清開始在四川評書圈內聲名顯赫起來。很快,四川音像出版社找到他,希望進行合作,將散打評書錄制成磁帶,然后按照銷量提成。窮怕了的李伯清沒有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雙方一拍即合。第二天,出版社的人就背著機器來到茶館,為他錄制了人生中第一盤散打評書磁帶。
正是這盤如今看來很是粗糙的產品,為李伯清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盡管現在早已忘了磁帶究竟賣了多少盤,但他清楚地記得,事后提成,自己賺到了6000元錢!嘗到甜頭的出版社和李伯清迅速推出了第二盤專輯,同樣也得到了5400元的收益?!爱敃r沒有版權的概念,根本不清楚出版社究竟賺了多少,只知道自己垂涎已久的彩電終于到手了?!?/p>
磁帶的推廣讓李伯清徹底紅遍四川。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他的評書,三教九流的人都是他的粉絲。越來越多的演出公司邀請他登臺,甚至開出500元一場的“天價出場費”。
那個年代的李伯清,走紅程度絲毫不亞于2005年的李宇春。
一次在綿陽演出,李伯清中途內急,找到個路邊衛(wèi)生間急匆匆跑過去。正當他從包里掏出錢準備買票時,守門的保潔小妹激動地喊道:“李老師??!不收費!隨便上!隨便上!”
向左向右走
盡管功成名就,但在李伯清的心里,有件事一直如鯁在喉。
2000年5月,驕陽似火,李伯清獨自駕車前往重慶。當車行至川渝交界時,他突然停了下來,推門而出,向成都和重慶方向先后三叩首、三杯酒。
――他希望用這種江湖化的方式,來了結對這座城市的牽掛。
離開成都,選擇重慶,源于一個“名分”。
記者問:“當時的你已經在整個四川地區(qū)家喻戶曉了,名分真的那么重要?”
李伯清毫不猶豫地回答:“重要!當時做夢都想得到這個?!?/p>
事實上,“名分”一直是李伯清心中的痛。早年在工地上打小工時,一次單位組織員工看電影,當他前去領票時,卻被通知“臨時工沒有”?;蛟S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名分”就深深地刻在了李伯清的心里。
“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是傳統(tǒng)教育,對名分看得很重,渴望被主流所接納。在評書界干了這么多年,我必須要有名正言順的歸屬!說穿了,我在乎大眾的關注,更在乎官方的承認?!?/p>
盡管朋友勸誡他,進入體制內,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商演賺錢了。但固執(zhí)的李伯清根本不予理睬,甚至用婚姻來形容自己和名分的關系: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結婚。哪怕婚后第二天就離,但要的就是這個身份。
為了給自己正名,李伯清數次“逼宮”成都文化系統(tǒng),但尷尬的是,努力卻只換回模棱兩可的答案:他希望加入的峨眉電影制片廠只為他提供中級職稱;而另外一個選擇四川省曲藝團,也僅是招聘合同員工。
李伯清徹底絕望。
爭取名分的風波并未平息。很快,麻煩找上門來。
1999年,李伯清在演出前突然接到朋友的電話,對方婉轉地告訴他,演出時不要太過指責社會風氣,盡可能地多歌功頌德,這和他往日裸的抨擊風格截然不同。對于朋友的轉告,李伯清沒有理會,在臺上依然抓住社會痛腳狠狠責罵。
“為什么以前能說,現在卻突然要求封口?”漸漸地,越來越多關于他評書內容無聊、演出風格低俗的指責聲隨之出現,氣憤的李伯清開始厭倦這種受制于人的生活,從小深受袍哥文化影響的他,一度有了“大不了再回去拉板車”的沖動。
正當李伯清心灰意冷時,一山之隔的重慶伸來了橄欖枝。2000年,重慶市群眾藝術館以“人才引進”的方式邀請他前往工作,除了承諾讓他擔任副館長一職外,還解決人事關系、職稱等所有問題。
盡管接受邀請就意味著離開四川,但渴望得到歸屬的李伯清還是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次感到自己是有組織的人了?!?/p>
2000年5月,李伯清來到山城,心懷感激之情的他很快投桃報李來:開辦了工作室,廣招徒弟;除了數次率隊參加演出活動外,還接連推出《李伯清散打》、《抓壯丁》、《天府龍門陣》等系列評書。很快,重慶刮起了“李伯清旋風”。
沒想到的是,李伯清的“決定”卻在成都引發(fā)軒然大波。成渝之間看似不得不恨,實則不得不愛。眼看曾經的城市名片轉投“敵人”陣營,不少網友在網上瘋狂攻擊李伯清,稱其“為了名利什么事都做”,號召大家抵制李伯清。
“你可以說我丑,說我低俗,但你不能說我人品有問題!”過多的責難讓李伯清火上心頭,憤怒的他氣急地吼到:“我就算死,連骨灰也不會撒回成都!”
下臺階,上臺階
真的再不回去?李伯清清楚自己只是一時嘴硬,“就像兒子受到母親責罵,離家時放話一輩子不會回來,難道真的不回去了?”但倔強的他始終拉不下臉面來率先低頭;同樣對于成都聽眾來說,李伯清的出走,也讓他們覺得生活中少了什么。
雙方都在等待臺階,等待一個能讓彼此都“下”得了的臺階。
機會終于在兩年后到來。2002年,在成都媒體和四川省演出公司的牽線下,李伯清首次回到成都,接連兩天舉辦了“李伯清最新散打專場”。
初回成都的李伯清很是擔心:當初的“狠話”幾乎得罪了全部聽眾,而這次演出大家是否會買賬?是否還會像以前那樣為自己“扎起”?
大幕拉開。心懷忐忑的他掀開幕布走上臺時,出現在他面前的是近千觀眾的歡呼聲。那一刻,李伯清微微地低下頭,眼角濕潤。
――李伯清和成都重歸于好。2002年后,李伯清開始成渝兩地跑,也開始帶領自己兩地的學生相互交流,互通有無。
2006年,李伯清人生中的另一個臺階悄然來臨――春晚語言類負責人何慶魁,力邀李伯清登臺演出。
春晚無疑是藝人最為夢寐以求的舞臺。趙本山、馮鞏們正是從在這里走向全國市場,得知李伯清被邀請后,朋友們興奮地恭喜他,甚至還勾勒起老李借勢春晚率領徒弟進軍全國市場的前景。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伯清拒絕了這一讓自己再上一個臺階的機會。事隔多年,當記者問及放棄春晚是否后悔時,李伯清深吸了口煙,淡淡地說:“無所謂后不后悔,那個平臺或許從來就不適合四川或者南方?!?/p>
那年春晚,李伯清弟子張德高登臺演出了小品《耳朵》,盡管頗具新意,但因為語言以及地域文化差異,最終沒有給觀眾留下太多回憶。李伯清一語中的。
事實上,與東北二人轉、天津相聲不同,四川話很多外地人聽不懂,如果將這些本土段子改為普通話,效果又會大打折扣。此前因為不會普通話而鎩羽央視曲苑雜壇的慘痛經歷,讓李伯清對全國市場心存顧忌。
同樣在那一年,趙本山的本山傳媒在經歷了3年時間積淀后,接連推出《劉老根》、《鄉(xiāng)村愛情》等數部電視劇,從中大把獲利之余更是將東北二人轉推向全國;而遠在北京的郭德綱,則率領德云社成員舉辦起轟動一時的天價相聲宴,盡管票價高達1800元,但仍被無數擁躉一搶而空。
與外面世界的鑼鼓喧天不同,李伯清內心一片平靜,甚至逐漸厭倦起名利場來。在他心中,商業(yè)化不是不可以,但如果要自己刻意去追求,顯然違背了底線:“人各有志,對其他同行如何發(fā)展不便于評價,我只想做好自己?!?/p>
家與出家
放棄春晚舞臺,卻依然有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慕名前來。那段時間,不少“有實力”的粉絲為了表達對李伯清的喜愛提出送房送車,甚至還有人在外地籌備散打專場,但李伯清卻一一婉拒,“欠人情總是要還的。”
越來越厭倦凡俗瑣事的李伯清,干脆于2007年在四川彭州三昧禪林皈依佛門:“終于能讓自己靜下心來研究一些以往忽略的東西?!报D―更大的原因在于,出家后能和炒作以及商業(yè)斷絕關系,自己今后只在公益活動中現身,安靜不少。
皈依佛門,割棄世俗凡物。但如果說還有一事讓李伯清留戀的話,那就是散打評書的凋零和失傳。
2010年,皈依已有三年時間的李伯清第一次出現在媒體面前。此時的散打評書早已在網游、電影等新興娛樂方式的沖擊下日漸式微。很多人勸他再度出山,但李伯清想得更多的卻是傳承。
記者問:“這么多弟子,難道都不適合?”李:“他們都太過浮躁,沒一個能接班?!庇浾撸骸皼]刻意要求他們只研究散打評書?”
“沒必要。隨他們自己發(fā)展?!崩畈宕曛种械哪钪椋钗豢跓?,半閉著眼淡然地回答。
在民間文藝傳承中,李伯清無疑是個異類。和趙本山、郭德綱要求弟子必須傳承本門藝術不同,李伯清采取的是“放養(yǎng)”政策:愛干嘛干嘛。從1995年收大徒弟凌琳算起,20年來他曾前前后后收過近百名徒弟,但這些弟子卻無一人接管了師門的“正宗”散打評書,更多的則是往小品、歌曲、情景劇等領域發(fā)展。
也正因如此,凌琳如今在重慶靠情景劇演出風生水起,長期跟隨李伯清左右的廖健主攻方向也是節(jié)目主持。弟子們的“不務正業(yè)”讓李伯清很是無奈:“現在他們心雜了,一會要唱歌,一會演小品,根本潛不下心來研究散打,這怎么傳承?”
盡管在傳承上放任弟子,但在師門規(guī)矩方面,李伯清卻格外看重。
2010年,李伯清召集李家軍去瀘州進行公益演出,除了弟子叮當外,其他徒弟都到場了,看到李伯清臉色微有變化后,廖健背著師傅打了電話“師父生氣了?!币痪湓捵屵h在重慶的叮當連夜開車趕往瀘州,跑到師父跟前聲淚俱下地檢討自己的錯誤?!胺湃伟l(fā)展無所謂,但如果連師傅的話都不聽了,那就嚴重了?!?/p>
通常來說,業(yè)內為了有效管理弟子,師傅通常都會和弟子采取合約制管理:弟子簽約師傅所開設的演藝公司一定年限,雙方按合同辦事,以法律約束。趙本山的本山傳媒、郭德綱的德云社皆是如此。
“他們的徒弟,既是弟子,也是員工;而我的徒弟,就是子女?!北M管很多人都勸李伯清學習同行成立公司,但一向秉承“師徒關系單純點好”的李伯清一再拒絕:“他們能通過組織徒弟演出賺錢,從中提成也是天經地義的,而我老了,沒精力來搞公司,也不想搞公司。”
“放養(yǎng)”沒有讓李伯清通過學生賺取錢財,反而還不時貼錢給弟子應急。2003年,有演藝商找到李伯清徒弟,說組織一批人到美國商演,但前期費用需要大家先墊付。徒弟張羅忙活一番,湊夠了100來萬元的前期經費,不料卻被中間商悉數卷走。
得知情況后,李伯清拿出所有積蓄:“這個事是你辦的,沒辦好,你就要承擔責任,不能讓別人蒙受損失,先把錢拿去還了。”
這種另類的師徒關系拉近了他和弟子之間的關系。通常節(jié)假日,弟子都會在李伯清家中齊聚,陪師傅喝茶聊天,同時毫不拘束地贏師傅錢財,惹起師傅笑罵,其樂融融。
去平原,不去江海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立場,不同的人所屬的世界本就不一樣。
有人說,李伯清這么多年來,以他的名聲,要是開演藝公司,早已賺得盆滿缽滿了。就連周立波在2012年到成都開專場演出時,也不無都感嘆,“早在10多年前李老師就開始從事脫口秀了,可惜就是沒賺到錢?!?/p>
性格決定一切。在功成名就的當年,他也曾開過諸如“李伯清茶樓”、“李伯清火鍋”等產業(yè),但總是耐不住守店的麻煩?!芭笥褯_著你才去消費,如果你人都不在,那有什么意思?而每天守在店中又實在浪費時間?!贝送猓畈逍愿窈浪?,在每每有朋友捧場時,總會堅決不收錢。
“我這性格就不適合做生意,做啥虧啥?!崩畈逭f。
為了增加四川藝人在全國范圍的知名度,李伯清也曾嘗試過影視拍攝?!陡P歉哒肇i八戒》中的“驢魔王”一角是他不愿提及的往事,因為“太丑了!”同樣,2012年由他和吳孟達主演的電影《大人物》,最終也沒達到預期效果。
至于周立波坦言的“李老師沒有營銷理念”,更是李伯清商業(yè)嘗試的尷尬情況。在2010年之前,李伯清從來沒有“經紀人”這個概念,有人找他演出時,他卻憑心情好壞以及對方演出性質來決定參演與否。
有時候實在礙于朋友的情面參加商演,李伯清也不會像其他藝人那樣演出前非得簽訂個合約,“朋友叫去幫忙,你還斤斤計較?”
2013年,在看到趙本山和郭德綱將自己的演出公司越做越大之時,李伯清也曾喊出在云貴川地區(qū)打造李伯清工作室的豪言壯語,甚至還得到包括馮家妹、沈伐等一干巴蜀明星的支持。但時隔不到一年,這個計劃就胎死腹中,因為“太累了,不想做了。”
這個世界,有人適合在平原里生活,有人適合在江海里航行,問題的關鍵在于――是否活得不累。
- 上一篇:計算機護理專業(yè)就業(yè)前景
- 下一篇:二氧化碳氣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