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文化與禮儀范文
時間:2023-11-02 17:3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餐桌文化與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257-02
飲食在人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對飲食的認識、要求、用餐方式等各不相同,飲食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較深的文化內涵,從而形成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食禮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于飲食,同時又約束著飲食活動。由于地域、文化、餐桌禮儀、文明發(fā)展等文化差異,中西方食禮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特征。通過探究《紅樓夢》和《唐頓莊園》中的餐桌禮儀,了解不同的食禮文化及其背后所隱含的中西方文化的根性。
一、從紅樓夢看中國餐桌禮儀
中國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宴飲文化,至少在周代,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善的飲食禮儀制度,宴會中貫穿的禮儀、禮節(jié),并非是對吃的情趣的束縛,而是表現(xiàn)人們的道德文化修養(yǎng),在飲食生活中體現(xiàn)一種形式美、倫理美、人情美?!都t樓夢》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經典名著之一,講述了賈史王薛四大貴族家庭的繁榮與衰敗,還原了當時貴族家庭的生活場景,對研究中國古代的餐桌禮儀具有極大的空間。
黛玉進賈府,是宏篇巨制《紅樓夢》的開端,隨著黛玉的進入,賈府的背景、人物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同時通過對黛玉進府過程的繁復描寫,賈府繁紊的餐桌禮節(jié)也一覽無遺,在賈母吩咐過傳飯后,王夫人帶著黛玉進去,已有很多人在此伺候,但卻為何“在見王夫人來了,方安設桌椅”?脂硯齋在此處有批語:不是待王夫人用膳,是恐王夫人有失侍膳之禮耳。這是規(guī)矩。再而提到的是這侍膳的禮儀“李紈捧飯,王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而上桌的只有賈母、黛玉和三春而已”,在古代,根據滿族重小姑的習俗,未出閣的女兒在家是姣客,身份是很尊貴的,所以女兒可以和父母一同吃飯,而媳婦則要在一旁伺候,待公婆和小姑吃罷才可以吃。最后吃飯的座次自然也值得一說,書中這樣寫道“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中國古代長幼尊卑,賈母自然是坐在正面,又有左右相對,左為尊的規(guī)矩,所以熙鳳讓黛玉坐左邊第一張椅子。有王夫人、李紈等在場,黛玉自然是不肯,在知道她們不在這里吃飯后,方才坐了。此時“賈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個告了座方上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也顯示了古人以左為尊,尊者或長者坐上座,然后從左至右的吃飯座次的講究,黛玉是客,所以禮讓至左手一座,元春不在迎春居長,坐右手一座,接下去是探春惜春??鬃釉唬骸芭d于詩,成于禮”,盡管這些封建禮儀十分繁縟,但表達了古人內心對長輩的尊敬及為人待客之道。
《紅樓夢》中還有一段描寫賈府中秋設家宴賞月的橋段。家宴是中秋節(jié)家人團圓的重要形式,賈府的家宴設在山之高脊凸碧堂內。為了達到闔家團圓的目的,能到的家人一律都到,連平時公務最繁忙的賈政也到了場。凡桌椅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坐法也有講究,按照輩份,上面居中,賈母坐下。左邊是賈赦、賈珍、賈璉、賈蓉,右邊是賈政、寶玉、賈環(huán)、賈蘭,團團圍坐。宴會在圓桌上進行,座次仍是“尊卑有序”“長幼有序”。賈母是“老祖宗”,在上面居中坐下。賈赦是大房,所以成左;賈政是二房,所以居右。這是封建社會詩禮之家的一套禮儀。
封建社會的宴飲活動,不但座位安排很有講究,“面東為尊”“左為上”;而且迎接賓客要打躬作揖,席間賓主頻頻敬酒勸菜,筷要同時舉起,席終“凈面”后要端茶、送牙簽等等,禮儀十分繁縟。現(xiàn)在時代不同,過去那一套禮儀制度當然不適用,但我國是禮儀之邦,人們在宴飲活動中重現(xiàn)禮節(jié)、禮貌,幾千年來已形成文化傳統(tǒng),其中展現(xiàn)中華民族倫理美,形成美的一些細節(jié),仍沿襲至今。現(xiàn)在雖然沒有古代這么拘謹,但每當重要節(jié)日或者特殊日子,人們依舊會以懷念的姿態(tài)去遵守這些古老的規(guī)定、規(guī)矩。當然平時的家庭飲食中,人們也會依舊以尊敬老人、師長、賓客為原則。
二、從唐頓莊園看西方餐桌禮儀
唐頓莊園講述了發(fā)生在格蘭瑟姆這個貴族家族的故事,主人公瑪麗作為格蘭瑟姆先生三個女兒中的老大,她的擇婿決定著格蘭瑟姆家族的財產將由誰繼承,這成為了整個故事的中心。圍繞這個故事,各色貴族穿梭于唐頓莊園。那么,在這座莊園一切禮儀就是來點綴這個故事的。
篇2
維吾爾族的民族習俗以《古蘭經》為一切行為的準則,民間的禮儀習俗和規(guī)則也概莫能外?!豆盘m經》里,關于食物的詳細闡述和分類、宗教的禮儀習俗、思想意識、信仰與文化生活等,對維吾爾族生活和民間習俗中有很大的影響。這種禮儀意識是在宗教教義的基礎上產生、演變和發(fā)展的。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本S吾爾族人從準備食物到進餐,講究潔凈,不能有任何污染。食品原料必須按照穆斯林的飲食標準可信、“合法”(hellal)的食品而準備。此外講究飲食禮儀,注重對他人保持禮貌,進餐前、中、后都有一套完整的行為禮儀,餐具的使用、坐姿、飲用的方法都很講究。在做客方面,這種禮儀表現(xiàn)更為明顯,社會禮儀要求較嚴,文化層面內容豐富、教條較多。本文先從維吾爾族對食物的要求標準來講解,再談餐桌禮儀中的行為準則。
一、維吾爾族對飲食的分類
食物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必要條件。人對食物的選擇不是盲目的,吃什么不吃什么,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飲食活動已成為物質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地區(qū)的飲食文化之間有所差異。自古以來,維吾爾族人民不僅從可食與不可食的角度觀察食物,也對食物形成獨特的鑒別方式。
維吾爾族的飲食范圍按宗教規(guī)定的“清真”和“非清真”的觀念分別?!扒逭妗币辉~來源悠久,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給金陵禮拜詩所題的《至圣百子贊》中有“教名清真”一語,此后“清真”一詞一般就指伊斯蘭教。外國穆斯林把伊斯蘭教食品稱為“哈拉里”,Hallal是阿拉伯語,其真正詞義“合法”,即符合伊斯蘭教教條,用在飲食上則表示穆斯林可食用的符合伊斯蘭教教法的食品。但是,《古蘭經》中也明文規(guī)定了非法食物。
(一)禁忌食物
豬、狗、熊、猴、驢、老鼠等動物類;虎、豹、狼、獅、貓、蛇等一切猛獸類和鷹、鷂、鷲、鴦等兇禽類;非正常宰殺的自死動物,諸如病死、毒死、撞死、壓死、悶死、摔死、淹死的一切可食用動物;非誦真主之名而宰殺的以及非穆斯林所宰殺的一切可食用動物;所有血液,包括忌食動物的血液和被許可吃的動物的血;嗜吃糞便的牛、羊、駱駝、雞等動物,除非使其禁吃糞便一段時間而改喂草料,方可宰殺。
(二)禁忌飲料
禁忌飲料包括:酒;血液;其肉不可食動物的奶,嗜食糞便的羊、牛、駱駝的奶;人奶(嬰兒哺乳期除外)。
二、餐桌禮儀
飲食是一種具有一定文化色彩、與道德觀念有一定聯(lián)系的行為。飲食禮儀在每個民族生活習俗中成為一種相對固定的傳統(tǒng),并能表現(xiàn)人們的道德觀、信仰和意識水平。維吾爾族將飲食習慣認為一種神圣、嚴肅的事,注重這方面的禮儀。維吾爾族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嚴格遵守道德禮儀。
(一)飲餐期間的禮儀
對人的禮儀:先讓長輩、年老的或者這個家庭有尊貴的男士讓座在上席,而且這位男士坐之前其他人都要站著。他坐好了,按年齡大小順序,男士優(yōu)先,女士候等的原則坐。在餐桌上年長開口時,年輕人不得說話或者不能插嘴搶話,不然被認為失禮。
1.維吾爾族人進食時必須鋪布“達斯特汗”(大桌布),然后圍繞著它供餐。桌布無論在飯桌上或者在大坑上都要展開所有部位,周圍的人坐姿不能踩著或者碰桌布;坐式不能太靠近餐桌或者不能太往后,太靠近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太往后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主人以為此聚餐不太理想。
2.食物順序是:首先端上囊、瓜果、干果、甜食、果醬之類,并倒茶;先是一盤煮好的肉,其次是各種主食飯。
3.倒茶方式:壺嘴緊挨著碗邊慢到,避免茶面起沫;按照年齡大小順序、男士優(yōu)先、女士候等原則倒茶;端的時候用雙手端不可單手端,而且手指不可碰碗內;端茶時稍微彎下腰。
4.維吾爾族主食較多是用手抓,因此進餐前洗手,或者將水壺和盆子(qilapqa)端到客人前面,一手抓盆子,另一手抓水壺為客人倒水洗手,對方洗完手不能甩手。
5.維吾爾族家里第一道飯必須是手抓羊肉,肉食在餐桌必須出現(xiàn),這種肉是用水煮,然后將胡蘿卜、土豆、皮牙子之類的菜為配菜做成,端的時候將熟好的肉從肉湯里取出來,并將配菜放在大盤里,吃肉序也是年長的男士先拿刀將肉放在一個囊上切。還有大人沒有說開餐之前,小孩或者年輕人也得等。
6.在進餐時,務必用右手吃,不得用左手,因為在《圣訓》里禁忌用左手進食。如果飯是大盤,幾個人共同吃,那必須從朝自己的方向入手,慢慢吃,不能將筷子或勺子直接送到大盤正中間;吃飯時不能翻盤里的飯;不能一邊吃飯一邊說話,免得自己口中的飯渣會落在餐桌上,第一不衛(wèi)生,第二不禮貌;不能朝著餐桌咳嗽,用手捂著再咳嗽,朝著沒人的方向咳嗽。
7.若用手抓飯時,右手抓著飯,左手放在右手背下方護著右手,免得手里的飯落在地下;
不把討厭或者過敏的食物放在碗里一邊,不得把它放回原來的大盤里;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為別人夾菜,若需要他們自己夾或者專用的餐具來夾;不要將專用的公用餐具放在自己碗里或者嘴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得站著吃飯、不得躺著或者靠著某物吃飯;不得碰食物之外的東西,也不能抓身體的任何一部位。
(二)餐后的禮儀
1.飯后,主人一邊體貼問客人要不要再為他們盛飯,一邊倒茶。第二次開始主人端茶時,客人禮貌地將碗用雙手捧著,茶倒?jié)M為止。
2.飯吃到七分飽,《圣訓》里講穆斯林吃飯必須吃到七分飽的狀態(tài)”。客人喝茶時不能往茶具里吹氣,但每個人務必把自己碗里的飯吃完,維吾爾族和所信仰的伊斯蘭教忌諱大吃大喝、浪費食物,用餐前要叮囑主人自己的飯量。
3.若牙縫里有食物渣,必須刷牙或者漱口,避免牙縫里的飯入胃,民間認為這是不潔凈之物。
4.若有人想走動,不得從人的正面走過,要從背后繞過;不能直視其他人吃飯的樣子;不能其他人還沒吃完就離開餐桌,務必等到所有人吃完飯才能起身。
5.客套地對待主人,贊美主人做的飯極好;講一下天天有食吃,一生不愁吃穿、愿全家天天好聚,年年有豐收之類的關于飲食的祝福語。
6.主人客氣地說:“伺候好諸位客人,若沒能照顧周到請理解。”
7.主人不得在其他人面前與自己家人吵鬧,不得用大聲說話。
8若家里的客人起身要走主人必須送到門外。
三、餐具的使用
維吾爾族在飲食的餐具方面也非常講究,要用精致的餐具來用飯,在餐桌上端筷子時不得出現(xiàn)單數(shù)的筷子,必須成雙;喝茶的碗不能用餐,湯之類的飯用比茶碗大一點的碗,維吾爾語里每種碗都有稱呼;不得使用金、銀、鐵之類的餐具,用陶瓷餐具;不得出現(xiàn)有裂印或者有污點的餐具,使用的餐具要完整無缺、干凈。
四、飲食觀念
維吾爾族天生就喜歡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豆盘m經》也強調人進食時放下所有事情,盡情享用飯食,無論生活富有或者貧窮,無論這頓飯是否如意,美味佳肴或者一個囊都要用知足和平靜的心態(tài)來對待,不能說出一句不滿意的話。
1.在餐桌上,維吾爾族厭惡挑食習慣,不能歧視別人做的飯菜。若肚子已經填飽可以禮貌推辭。維吾爾族最忌諱浪費事物,不得用腳踩踏任何食物,在民間有種說法若誰踩踏食物,會遭雙目失明的惡報。
2.無論一碗粥或者大盤肉,進食前先邀請周圍的人一起拱餐。若周圍的人想嘗嘗,請將筷子或者勺子雙手遞過去,則不然,得到他人的允許再進食。
3.在餐桌上盡量避免說出不愉快的話題,關心周圍的老小,讓長輩的先動手,再為小的剩飯。不能議論他人吃的少或者多;在多人聚在一起的場合不能交頭接耳說悄悄話,避免讓身邊的人尷尬。
4.若自己比別人晚到了,先禮貌地向主人道歉,再與其他人稍微彎下腰輕輕打招呼,找個邊邊的座位坐下,不要湊到其他人之間坐;別一進來就大笑呼喚,別為了一個個打招呼而讓已經坐下的客人起身。
5.若一家人共餐,突然有客人到來,全家起身迎接客人并邀請客人與自己一起共餐,有什么就端出來與外來人一起共餐。餐桌上不得有醋意或者小氣的心思。維吾爾族是心胸寬廣的民族,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喜怒哀樂。
6.維吾爾族認為每個人的今生該吃多少糧食,該享用多少富貴或者遭何等的不幸都是真主在這個人出生前就為他安排好的,他人與自己一起享用自己的食物也是真主安排的。因此,無論一個人吃得多或少,或者在別處進餐,都在自己的范圍內。
五、結語
對飲食方面的態(tài)度,不同國家在文化上有不同的表現(xiàn)。在法國,當精美的菜譜端到餐桌上時,敬意的沉默會籠罩所有客人,客人可以輕聲地表達感嘆,對食物毫不掩飾地贊美。而另一些國家,客人不僅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贊美,還用激動的聲音與行動來強調這一贊美。阿拉伯客人在喝茶或咖啡時要噴噴有聲,以此來表示滿意,他們通常會喝不止一次,否則會令主人感到不愉快。日本人吃面條時的“呼?!甭?,中國人吃骨頭時的“噴噴”聲,還有表示愉快的咂嘴聲,都是為了取悅主人,表達喜慶的目的。僅此而言,無論文化與文化之間有怎么樣的差異,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餐桌禮儀都具有某種共同的特征,像潔凈的食物,對他人的態(tài)度禮儀和就餐禮儀,還有一些餐桌上的禁忌。這些禮儀是社會在飲食和日常生活習慣方面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社會禮儀在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和諧。
維吾爾族是歷史悠久的民族,有著燦爛的文化,而禮儀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各種禮儀,維吾爾族將本民族的文化傳承下去。并且,飲食禮儀中蘊藏與他人同甘共苦、和諧團結、同吃共食等文化精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某中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凝聚力。玉蘇普?哈斯哈吉普在《福樂智慧》中寫道:
“倘若國君賜予你膳食,
進餐時應當彬彬有禮。
食物要用右手去取,
莫忘了口誦以真主的名義!
別人面前的菜油,莫要伸手,
只可把自己面前的夾送進口。
吃飯時不可啃咬骨頭,
莫要招呼別人,勸人動手。
席間切不可狼吞虎咽,
也莫像女人忸怩靦腆?!?/p>
人們從中可以看出,維吾爾傳統(tǒng)文化里就有飲食禮儀的觀念,并流傳到現(xiàn)在。通過維吾爾族飲食禮儀,人們不難看出宗教觀念深深地滲入到維吾爾族的日常習慣。而在長期的生活中,這些教義規(guī)定的戒律也逐漸通過飲食風俗呈現(xiàn)在維吾爾族文化中。
篇3
關鍵詞:筷子;箸;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對于中國人來說,使用筷子過于習常,以至于熟視無睹。然而,筷子作為中華民族情感的載體和精神文化的傳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行動。遺憾的是,人們往往對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缺乏關注。但也正因如此,這種作用才更為無形和巨大??梢哉f,不管是筷子的起源、外觀或是命名都深深地打下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
一、從“筷子”的起源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必定經歷過直接用雙手抓,捧而食的階段。然而,隨著進餐工具的產生和不斷演變,炎黃子孫最終放棄了用手指和刀叉而形成了用筷子進食的傳統(tǒng),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文化背景呢?
1、吃熱食的飲食習慣
中國人的熱食習慣可謂是與生俱來的。從消化生理特征上看,謝文偉的《易經于東方營養(yǎng)學》就提到:現(xiàn)代解剖學發(fā)現(xiàn),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消化系統(tǒng)的細微結構并不相同,各種消化器官之間的形態(tài)結構與組織結構也有差異。而東方人是偏向熱食、熟食的。因此,為了滿足這種消化生理上的需要,古人必然會利用一切條件創(chuàng)造人們所喜歡的熱食。而隨著火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先民們由于不能直接用手抓取熟食,就借助竹枝來放置和翻動食物。經過長期的練習也就學會了用竹條夾取食物的方法,于是就有了“”,即筷子的雛形。
此外,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活動。而在祭祀中,進貢食物便是一項重要內容。又因為他們認為鬼神主要是吸收食物的精華,所以在生產技術較為低下的時代,烹煮食物所散發(fā)的熱蒸氣無疑被視為“精華”的最好體現(xiàn)。這也就造成了人們視熱食為禮食的傳統(tǒng)。而熱食的普及勢必會淘汰用手直接取食的原始方法。
2、傳統(tǒng)農耕文明
在遠古時期,先民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動物。然而“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彼匀藗円蝠囸I所迫,便轉向了吃莊稼。而三大流域適宜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也使得中華民族的祖先們較早地進入了農耕文化形態(tài),并獲得了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這也就決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便是粒食傳統(tǒng)。
不論是黃河流域的黍稞亦或長江流域的水稻,這兩種糧食都可以直接剝殼經過烹煮后得到飯和粥。而一旦確定以飯和粥作為主食,則必不會把刀叉作為主要進餐工具。另外,受農耕文化的影響,羹成為古代先人的主要菜色。而羹湯中的菜肴不僅不便于直接用手抓,更無法用刀叉切取,于是用兩根小木棍去夾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3、瓷飯碗的使用
中國古代陶發(fā)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屈家?guī)X文化遺址中,瓷則發(fā)現(xiàn)于漢代遺址中。而根據《說文》的解釋,“”就是“飯器”。后來被寫作“碗”??梢哉f,飯碗作為盛食物的工具很早就產生了。然而飯碗不止局限于盛放的功能,還可以作為進食的輔助工具使用。而隨著瓷的發(fā)明,碗壁的厚度也大大降低了,更加方便人們以口就碗啜飲。從而彌補了筷子不便獲取流質食物的不足,使其與筷子的配合更為天衣無縫。而筷子也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
二、從“筷子”的得名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筷子的得名還經歷了由“箸”到“筷”再定為“筷子”三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在這種命名的變遷中,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
早期的筷子被稱為“箸”,目前找到的最早提出著的典籍是戰(zhàn)國時期《韓非子?喻老》中的“昔者,紂為象箸箕子怖?!倍绑纭边@個名稱也被一直沿襲下來。直到明代,“箸”改名為“筷”。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中記載:“民間諱俗,各處有之,而無中為甚。從“箸”改為“筷”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避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關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此外,中國人的民族心理崇尚偶數(shù)。因此,又在“筷”后面加上了“子”這一后綴,最終命名為“筷子”,使之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期待。
三、從“筷子”的外觀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其實,筷子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表征性符號從它的外觀就可見一斑。首先,首方足圓便是筷子最普遍的造型。而圓和方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造型,筷子這種方圓兼并的外觀無疑是中國人這種傳統(tǒng)造型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絕佳體現(xiàn),也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早已存在的“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交相呼應。
其次,從筷子的外型所呈現(xiàn)出來的“直”、“齊”的特點來看,筷子不僅具有科學性,更是一種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眾所周知,筷子一定要直,不然就難以夾取食物。而這種“直”也符合中華民族寧折不屈的精神內涵。因此,帝王常常用貴重的筷子作為賞賜嘉獎臣子。古書上就有唐玄宗賜箸的故事,“所賜之物,非賜汝金,蓋賜卿之,表卿之直也?!贝送?,筷子還蘊含著中國人崇尚協(xié)作、重視配合的特性。而筷子成雙成對的形態(tài)就對此有所體現(xiàn)。我們知道,單只筷子的功用是有限的。然而一旦把兩只筷子放在一起配合使用,它就成了人類手指的延伸,手能做到的幾乎它都能做到。所以,學會如何協(xié)調兩只筷子使其合作默契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從筷子的使用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筷子的使用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價值取向。羅蘭?巴特爾在《符號帝國》中這樣描述筷子:“食物不再成為人們暴力之下的獵物,而是成為和諧地被傳送的物質?!彼Q筷子與刀叉相比,有一種“母性的溫柔”,因為筷子“不切、不抓、不毀、不穿……是在移動一個嬰兒時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謹慎的動作,它是一種力量,而非一種沖動……”的確,與西方人在餐桌上使用刀叉切割未完全熟透的肉食所表現(xiàn)出來的暴虐和張狂相比,東方人溫文爾雅地使用筷子夾取熟食,確實要顯得內斂和含蓄。由此也可以看出,筷子隱含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和為貴”的意蘊。
此外,先生曾對筷子和刀叉做過如下評述:“中國遠古時代也曾使用過刀叉進食,不過我們民族是一個酷愛和平的禮儀之邦,總覺得刀叉是戰(zhàn)爭武器,進食時用它未免太不雅觀,所以早在商周時代就改用箸,世代相傳至今,中國人皆以用筷子為榮。”中國古代對禮的重視是毋庸置疑的,對于筷子的使用也存在諸多規(guī)范和禁忌。如不能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餐桌上,這是不吉利的;不能將筷子直插在食物中,因為只有在供奉死者時才會那樣做;此外,做客時,只有主人先動筷,客人才能動筷;用餐時,用筷子在盤子里翻挑也是不禮貌的……這諸多的禮儀禁忌正是中國作為禮儀之邦重禮的體現(xiàn)。
結語
可以說,筷子不僅僅是餐具,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它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承載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心理和價值取向。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當今社會一次性碗筷帶來的污染問題,讓筷子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受到了挑戰(zhàn)。因此,如何發(fā)揚筷子文化,從而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出國門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趙榮光著《中國飲食文化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 劉云、朱碇歐著《筷子春秋》[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篇4
論文摘要: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小學生交往禮儀是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及其他人員交往中體現(xiàn)良好禮節(jié)、習慣等行為方式。它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化、時代化、序列化的內容體系。依據小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能力,可以將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內容設計為“三級九檔”。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對整個社會的凈化與美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小學生交往禮儀是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及其他人員交往中體現(xiàn)良好禮節(jié)、習慣等行為方式。禮儀是交往的產物,由交往產生,隨著交往的發(fā)展而進步。所謂交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接觸,它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雙向或多向行為。在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中,進行交際的雙方或多方通過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達到’溝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發(fā)展友誼、互利合作的目的?!敖煌巧鐣畹拈_端,同時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苯煌仁亲鳛槿祟惖某蓡T所必需的,也是人們生活順利的重要標志??梢哉f,離開了交往,人們的生活寸步難行。人類生活離不開人際間的交往,怎樣開展交往?“禮儀”為人們的交往運載了文化認同、觀念認同,以及一整套相應的語言、行為模式與規(guī)范。交往禮儀,即在交往中要實踐和遵循的模式與規(guī)范。
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所謂“養(yǎng)成”,就是培養(yǎng)而形成。“養(yǎng)成”始于“養(yǎng)”,終于“成”。“養(yǎng)”的出現(xiàn),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起點,人類形成之初,原始人為了生存,除了采集野生植物,還要進行狩獵。后來,人們逐步地認識了野生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和野生動物的習性,于是就開始種殖植物馴養(yǎng)動物,并取得了成功,由此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起點。這一“養(yǎng)”的過程,就是“馴、育、培”的過程。人的養(yǎng)成不同于動植物馴化之處在于它具有社會性特征,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社會化關鍵在少年時期,因而禮儀養(yǎng)成的最佳時間是個體社會化初始時期,所以我們強調交往禮儀養(yǎng)成從小學生抓起?!靶W生交往禮儀養(yǎng)成”就是要在個體社會化初始階段——小學階段通過一系列教育干預使禮儀成為小學生交往中的實際行動,讓交往禮儀內化為小學生品德和性格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茍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茍子·儒效)。可見,聞見和知雖然重要,但不如行重要,行是學問的目的,養(yǎng)成是禮儀教育的目的。黑格爾認為,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德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才可以說他是有德的。那么同樣可以說,一個人做了一次或兩次合乎禮儀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禮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才可以說他是有禮的。小學生交往禮儀養(yǎng)成要通過長期的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在交往實際中把合乎禮儀的言行固化。小學生交往禮儀養(yǎng)成應以“養(yǎng)”為手段,以“成”為目的。
二
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作為小學德育的重要部分,是時代的需要,是文明禮貌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促進、加強和改善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手段。必須強調的是,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禮儀教育,它的對象是孩子。對孩子提要求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提出的要求要明確而不含糊,具體而不抽象?!币虼?,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要建立一套科學化、時代化、序列化的內容體系,使孩子們在相應的年齡階段得到潛移默化交往禮儀行為養(yǎng)成,開心快樂地學會交往,學會與人友好相處。依據小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將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內容設計為“三級九檔”,即將交往禮儀養(yǎng)成要求全面落實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階段的序列中,每個階段又根據學生層次分為“一、二、三”檔,一檔是該階段每個學生都必須做到的交往禮儀基本要求,可以稱為“普遍檔”,二檔是在做好一檔的基礎上,對大部分有能力達到的學生提出的交往禮儀要求,可稱為“提高檔”,三檔是在能做好一檔、二檔的學生中小部分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稱為“優(yōu)秀檔”。具體內容如下:
(一)低年級階段(一、二年級)
一檔:1.上下課起立,雙手自然下垂,向老師行注目禮,問好(或向老師再見)。2.進校第一次見老師,微笑問好,離校時主動與老師再見。3.每天起初見到同學,互相問好。4.自己離(歸)家時,向家長打招呼。5.會使用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二檔:6.課堂提問要先舉手,答問要立正。7.進老師辦公室,喊報告或敲門,聽到“請進”或看到示意方可進人,并主動與辦公室內的老師打招呼。8.出人教室不擁擠,樓內行走,慢步輕聲靠右行。9.對待同學不起、不叫綽號。10.家長離(歸)家時,主動打招呼,遞接物品有禮貌。
三檔:11.和老師談話時,適時適度的與老師交流,虛心接受指教。12.尊重老師,不在背后議論老師。與老師意見有分歧時,以尊敬的態(tài)度,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13.同學有進步,要衷心祝賀,不嫉妒;要熱情幫助有困難的人,不自私;同學遇到不幸,要同情安慰,不旁觀。14.認真聽長輩談話,不隨便打斷長輩的話。巧對爺爺、奶奶等長輩要用尊稱。
(二)中年級階段(三、四年級)
一檔:1.校園里要保持儀容整潔,正確行隊禮。2.就餐先請長輩人座,自己再人座。3.接聽電話、打電話時使用文明用語。4.做客時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再進人,進門先問好。t.待客要熱情,稱呼有禮貌。
二檔:6.在集體活動中懂得互相尊重、相互謙讓。7.用餐時不高聲交談,咀嚼不要太響。8.打電話時保持聲音柔和清楚,放話機時應講“打擾了”或“再見”之類的交際用語。 9.做客時不隨便翻動主人的東西。10待客時要主動請坐,雙手端茶敬客人。
三檔:11.樂于與人合作,能聽取別人的合理意見,不固執(zhí)己見。12.學校來客人時,主動問好,并為客人引路。13.用餐時,懂得給長輩盛飯、用公筷敬菜。14.咳嗽、打噴嚏時,不要面向餐桌或其他人,或用餐巾紙捂住嘴。15.主人(客人)發(fā)問時,要大大方方地回答,語言要客氣。
(三)高年級階段(五、六年級)
一檔:1.與人交談時態(tài)度誠懇、語言文雅、舉止大方。2.看見老幼病殘孕和懷抱嬰兒的乘客主動讓座。3.在公共場合,要做到人多排隊,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4.尊重他人,遇到問路,認真指路;遇外賓要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圍觀尾隨。5.網絡聯(lián)系時,要文明。
二檔:6.與人交談時眼睛凝視對方,認真聆聽對方談話。7.觀看演出時,不亂喊、不起哄。8.尊重別人的飲食習慣。9.尊重同學、客人的民族習慣。10.要善于網上與人文明交流,不瀏覽、不發(fā)送不良信息。
三檔:11.做到“立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12.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禮、不失約、不誤時。13.與外賓見面交談時要落落大方、以禮相待。14.使用好基本體態(tài)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巧不進營業(yè)性電子游戲廳、網吧,不沉溺虛擬時空,不在網上侮辱欺詐他人。
篇5
關鍵詞:英語課堂 跨文化意識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20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組成部分。在英語課堂中,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使學生愿意了解外國文化。
一、當前課堂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實施以來,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雖然目前我們的教學中也滲透文化方面的意識培養(yǎng),但總的來說,研究主要停留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層面上。要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做到得體的交流,必須先讓他們了解最基本的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
1.顧此失彼,無法將文化和整體有效結合。
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把目光放在英語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上,而忽略了英語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內容。從而,學生只能單純地接受到對課文中的句意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不應只是停留在語言知識的講解,而應該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融合成一個整體來講授。
2.填鴨式講解,降低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我們生活中的每個方面都體現(xiàn)著文化內涵。英語文化知識的缺乏,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內容的理解不深刻,進而在進行交際時,出現(xiàn)遣詞不當或不得體,使交流受阻。英語課堂中,有些教師將閱讀分為三個步驟:第一遍默讀,畫出不認識的單詞或短語,教師講解;第二遍跟讀,教師布置問題,聯(lián)系課文回答問題;第三邊朗讀,朗讀后討論,學生知道了什么?其實,這樣違反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閱讀方法,很大程度上會妨礙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
1.對比法輔助講解法教學。
講解法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的重點,詳細解釋教材中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讓學生理解教材里面的文化內涵,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方法。對比法是在講解內容的基礎上,通過不同內容的對比,了解其中的同異。這是跨文化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每個民族的文化特點都是不一樣的。通過對比法輔助講解,就能發(fā)現(xiàn)本國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加深學生對中外文化的有效理解,提升跨文化意識。英語教學中,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比,在對比同異的基礎上講解,易于學生理解與掌握本國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
例如,在英語國家,年齡是非常隱私的話題,在一般的談話中直接問對方的年齡(特別是女士)是非常忌諱的,小孩子除外。并且,借此進一步滲透下列內容:在和英語國家的人交流時,不要隨意打聽別人的家庭、收入、婚姻、等問題。
小學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部分內容,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對本國與英語國家之間的不同文化差異和沖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借助節(jié)日文化,呈現(xiàn)背景知識。
現(xiàn)如今,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和學生)非常喜歡過國外的節(jié)日。教師應該利用教材中的節(jié)日話題,使學生了解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還可以通過和本國節(jié)日的對比,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和我們本國節(jié)日的異同。
3.借助課外活動,感受文化內涵。
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他們樂于參與到活動中去。在小學,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開發(fā)一系列適合學生各個年齡階段的校本英語教材,使學生在課外的英語活動中,輕松愉快地了解并接受英語國家的文化。
篇6
關鍵詞:中文菜名 飲食文化 翻譯 不可譯性
一、引言
不可譯性是翻譯理論界長期探討的問題。一般而言,語言是可譯的,但由于各國文化與語言的差異,導致了語言又不是完全可譯,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可譯的。彼得紐馬克曾說過:“如果源語的內容涉及到本國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制度、文化習俗,譯文的意思就必然有所走失?!彼恼撌鍪菍@種不可譯特征的最好闡釋。
根據不可譯性產生的原因可將其分為語言上的不可譯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譯性。文化的不可譯性是指不同的名族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心理和思想意識對翻譯造成了巨大的障礙。每種語言都不可避免的帶有民族文化的印記。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紐馬克的“意義走失理論”,如果原文描寫的是一種文化或語言所特有的情景,那么意義上的走失就無可避免。再加上語言系統(tǒng)的不同、譯者的風格等因素,絕對的對等是不可能的。
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多,在飲食方面的差異有地位、對象、觀念、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菜名的翻譯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本文將通過分析中文菜名的不可譯性來說明飲食文化中的不可譯性。
二、中國菜名特點及其不可譯性
(一)中國菜名特點
中國菜以其精致美味及誘人的外形在世界上享有良好聲譽。中國國土遼闊,氣候多樣,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因此不同區(qū)域的食譜菜肴有不同的特點。眾所周知,中國有菜系:魯、川、粵、閩、蘇、浙、湘和徽。此外,還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的說法。但總的來說,中國菜強調色香味形,包括刀功、火候、器皿使用等。除了吃本身,中國人在菜名上也很有講究。
中文菜名組成方法很多。有的是來源于制作材料,如蠔油牛肉;有的根據烹飪方法,如清蒸滑雞;還有的是根據口味如糖醋魚。還有一些是根據刀法或其他原因命名。這類的菜名在翻譯的時候基本采取直譯,將中文中的重點翻譯出來即可。但很多傳統(tǒng)菜的菜名以及某些商家為了求雅致而起的菜名用直譯就容易失去其形式美或內在文化內涵。這就是中文菜名的不可譯性。
(二)中國菜名的不可譯性
中文菜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大多數(shù)菜名是可譯的,如上文舉得一些例子,但在某些情況下,不管怎么譯,都會造成文化的走失。
有些菜含有隱喻的方法,如“金鉤釣玉牌”實際上就是“豆芽煮豆腐”的湯菜,直譯就會失去原有風味;有的菜來自于歷史或人名,如“草船借箭” “東坡肉”,暗含典故或歷史價值,若直譯,會讓人不知所云,意譯又會失去歷史內涵;一些根據刀功等起名的,尤其是用一些中國獨有的,如“汆”“干煸”等,這種情況下直譯太冗長而且譯出來外國人也不一定會懂。此外還有如“龍鳳呈祥”“花好月圓”等這類帶有暗含祝福意義的菜名,雖然可以根據材料或做法翻譯,但祝福意味就會失去,也失去了四字格在聲調、音韻、節(jié)奏等方面的音樂美。另外,中國人信奉的主要有佛教與道教,這種也反映在菜名上,如“佛跳墻”“八仙過海鬧羅漢”,這里面不僅使用了修辭,也包含了宗教形象,菜的材料也比較多,無論怎么翻都不合適。
三、飲食文化不可譯原因分析
Larry. A. Samovar曾說過,“許多詞語都是有文化界限的詞,并沒有直接對應的詞。而文化的目標會使直譯變得無意義,并且一種文化不會有特定的翻譯成其他文化的經驗?!庇捎谧匀画h(huán)境、社會發(fā)展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習俗,語言受其影響,含有地域色彩及歷史色彩。英語起源國家是一種海洋文化,因此他們的語言跟海洋直接相關,很多食物與牡蠣等海產品有關。而中國文化與土地相聯(lián)系,很多事物與土地種植有關。這一類的不可譯主要是由實體文化引起的。
另一種不可譯是由精神文化層次引起的。這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哲學、美術等。經歷過宗教社會時期,英語中很多食物都與《圣經》相關,如酒、面包等,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可將其直譯,但在某些習語中就要注意其內涵。同樣地,像魚、餃子等食物,所含的象征來源于中國古代圖騰,而餃子在西方雖有,外形內涵卻大相徑庭,所以我們即使把餃子翻譯成dumpling也是不標準的。
還有一種是由風俗體系引起的?!棒~”除與中國古代圖騰有關,也包含一定的習俗,如連年有余等;吃餃子有喜慶團圓、招財進寶等含義,過年吃魚和餃子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習俗。
由于以上因素的影響,造成即便英文中有對應的意象,在含有文化內涵后也是不可譯的,有人提出尋找“文化共核”,使某些內涵或意像重合,個人以為即使這樣還是不能準確翻譯,文化走失依然存在。例如,饅頭被翻譯成“steamed-bread”,雖然現(xiàn)在已經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但饅頭是中文中的意象,它同面包還是有內涵的差別,面包在西方與宗教有關。此外,飲食文化的差別還表現(xiàn)在餐桌禮儀、就餐工具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差異更大。因此我們只能盡量減少文化走失,而不能避免文化走失。盡量使文化可譯,但不排除其不可譯性。在不可譯的情況下硬譯,甚至會造成文化的扭曲和誤解,不利于交流的進行。
四、結語
本文嘗試從不可譯性角度來分析飲食文化,并以中文菜名為例。由上文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地理、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實體或非實體因素,飲食文化的意象、方式、對象、觀念方面存在極大差異,以菜名的翻譯最為普遍。現(xiàn)今,不斷加強的國際交流使得中國菜走向世界,在此過程中,菜名的英譯至關重要,同時,也要關注飲食文化其他方面的差異,注意文化的不可譯性,不硬譯,采用靈活方法翻譯,盡量減少文化走失,使中國的飲食文化充滿中國特色。
參考文獻:
[1]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Pergan Press, 1981.
篇7
[關鍵詞]延安地區(qū);婚嫁禮俗;民俗文化
[中圖分類號]K89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06-0111-03
我國素稱“禮儀之邦”?!叭说囊簧家斜亟浀膸讉€生活階段,每個人的社會屬性就是通過這些重要的階段確立起來的,在各個階段中自古以來使用一定的儀式做出表示,以便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評價。在這一生中各個階段所標志出的禮儀,就是人生儀禮?!雹倨渲谢槎Y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儀禮?;槎Y是以本人為重心的儀禮,稱為人生大禮。延安地區(qū)結婚禮在沿革傳統(tǒng)禮儀的過程中,發(fā)生了許多因地制宜的變異。
一、延安地區(qū)結婚禮
俗語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橐鍪侨松械囊患笫拢槎Y又被看作“禮儀之本”、“人倫之始”。男女結合必須依禮而行,達到“序人倫”、“別夫婦”的目的?!鞍础秲x禮士婚禮》的說法,婚禮由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六禮組成,這一模式的各個部分在民間的說法是:提親、測八字、定親、下聘禮、定日子、辦喜事?!雹?/p>
提親:是議婚的第一階段,其中媒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認為“天上無雨不成河,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需要別人的介紹和撮合,才能結“秦晉之好”,也稱說媒。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說媒,介紹男方的實際情況。家長同意后,安排男女雙方見面。女子有意,則給男子吃面,表示纏繞;無心,則吃雞蛋,表示滾蛋。當雙方同意后,即可準備后面的儀式。
問名:這是求婚后托請媒人問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準備合婚的儀式。近代,納彩求婚與問名儀式逐漸合并舉行。詢問女方生辰八字與男方實行合婚,以決定成婚與否、兇吉如何,這是一種占卜,由算命先生進行卜卦。這種占卜對婚姻的影響很深,迷信成分很大,大婚和命婚必須有一個相和,否則,就意味著夫妻相克,婚后不吉利。另外,男女雙方很忌諱屬相“犯”、“沖”,即雙方屬相的沖克,叫“犯月”,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窮”的說法。這當然是迷信,但卻拆散多少情投意合的癡情男女。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由問名的生辰八字擴張到議門第、職位、財產、容貌、健康等方面的內容,加入許多社會因素,特別是講究門當戶對、門三戶事、生辰相合。確定可以成婚之后,便可實行納吉禮。
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結果通知女方的儀式,又稱為“訂婚”、“定親”,是婚禮中關鍵的禮儀。先選定一個良辰吉日(一般是偶數(shù)日),女方家長及近親到男方家參加筵席,也是一個認親的時機,男女雙方互相向對方家長和親戚敬酒認親,喝酒的人要給即將成親的雙方紅包。訂婚過后,就表明婚約已定,不能輕易解除,這是一種道德上的約束。
下聘禮:和定親同時舉行,是男方向女方送彩禮的儀式,即通過這一方式給女家一定量的財物,對其損失一個勞動力加以補償。關于彩禮的數(shù)量和內容,男女雙方可以通過媒人進行磋商,依據男方的經濟實力而行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延安地區(qū)一般以糧食為彩禮。近代,彩禮形式多樣,可以給女方家以現(xiàn)款,并送女方戒指、首飾、衣物等。女方將彩禮中的部分或全部退回給男方,并贈給男方衣服鞋襪等作為回禮,農村最不可缺少的是鞋底和“嫁妝鞋”,表現(xiàn)姑娘的勤勞、聰明。人們認為,從嫁妝鞋看新娘,心靈手巧全體現(xiàn)在針線做工上。彩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有吉祥如意之意,數(shù)目取雙忌單,這是幾千年來的傳承。若女方家境好,也有一定量的嫁妝。但在這一儀式中,送收彩禮就使它摻入許多買賣婚姻的因素,而如果把經濟價值作為婚姻的唯一目的,那么聘娶婚俗最終成為變相的買賣婚。安塞縣男子娶媳婦送的彩禮就很高,一般為五六萬,有的甚至高達10萬。彩禮多少,往往成為嫁女的身價,因而婚禮講排場、比闊氣之風由此產生。但隨著人們思想覺悟、文化素質的提高,這種現(xiàn)象也隨社會的發(fā)展而減弱,自由戀愛、婚姻自主的觀念深入人心,尤其在青年人中體現(xiàn)出來。
定日子:定完婚后,選擇好結婚日期,備禮到女方家征得女方同意時的儀式。多用紅紙箋寫迎娶的日期時辰,做“請期禮書”,或口頭通知協(xié)商,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子”,禮品也從簡。
辦喜事:是男方迎娶新娘的儀式,實際上是婚禮的主要過程,也是正式婚禮。親迎禮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瑣的儀式。結婚前一天下午,男女雙方家都開始準備筵席,親戚、朋友、莊客都來幫忙,請村中熟悉禮儀、德高望重的人作總管,大小事務統(tǒng)一由他安排。張貼紅對聯(lián),有些還掛紅燈籠,表示辦喜事。第二天,才是真正的結婚日。這一天是熱鬧、忙碌的一天。一大早,被安排好的人手各盡其職,準備宴席。早飯一律是饸饹面和年糕,這與山西太原早飯吃餃子不同。飯后,男方的迎親隊伍就出發(fā)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送親的人一般是新人的嬸娘、嫂子等近親(孕婦、寡婦、重婚的女子不能去,認為孕婦和肚里的孩子長兩雙眼睛會沖新人;后兩者,她們的婚姻不幸,遇到喜事會觸景生情,影響歡樂氣氛),另外還有樂隊。20世紀60年代以前,新郎不親自去迎親,只是在家中等待,而后發(fā)展為新郎親自帶隊伍到女方家迎娶。在穿著方面,20世紀八九十年代前都穿紅衣服或紅袍,象征著喜慶,寓意以后的日子會紅紅火火,吉祥如意?,F(xiàn)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大多數(shù)新娘都穿白色婚紗,象征純潔無暇,這與浪漫與唯美的愛情吻合。新娘穿衣時,未婚女子不可在旁觀看,否則對新娘不吉利。中午開席后,迎親的人吃第一桌飯,正所謂“來者是客”,表示對男方的尊重,這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的待客之道。之后,才是親戚和莊客。延安地區(qū)農村一般是流水席,把喝喜酒叫“吃八碗”?!鞍送搿鳖櫭剂x就是餐桌上有八個菜,一桌坐八個人。由于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菜的種類增多,人也增至十人。在城市,一般是在酒店包席,婚禮中也出現(xiàn)了司儀主持,奢華程度視各家的經濟條件所決定。在迎親隊伍離開前,嫁妝都要用秤仔細稱一遍,意在驅除閑雜人的晦氣,此時,外人不可觸摸,否則對新人不吉利。新娘出家門前,吹手都要用嗩吶吹三聲,之后,所有的樂器奏響并伴隨著鞭炮聲,迎親隊伍方可帶著新娘離開。每路過一個村莊都要敲敲打打,將喜悅的氣氛和消息傳遞給路過的人們。迎親的交通工具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很久以前是花轎,后來是新娘騎著毛驢或坐著驢拉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遍用自行車,現(xiàn)代人都使用豪華小轎車,這些工具都要精心裝點一番,可見人們生活的巨大變化。
快到男方家門口時,新人都要下車,吹手們又開始吹打,告訴人們新媳婦娶回來了。此時,有近親家的小男孩幫著送親者提包,可以得到紅包。新郎親朋好友組成“人墻”攔截新娘,并要求新郎背或抱著新娘入洞房。新人進洞房前,要在洞房里炸一會兒油糕,叫“熗房”,表示一個新的家庭在此開始生活;吹手首先到洞房內吹三聲長號,為的是驅除窯洞內的污物和妖魔鬼怪,叫“闖帳”;在窯內撒五谷,叫“撒帳”,有驅邪、祝福日子豐足的愿望。之后,女方的弟弟輩要給洞房掛紅門簾,可以獲得紅包,表示一個新的家庭建立,也有避邪的作用。入洞房時,門口站著“把門人”,她們之前照看洞房,防止未婚女子進入,此時要給“把門人”紅包方可進入。進入洞房后,公婆首先抱著戴著帽子的枕頭(像一個孩子樣)并面對著一對新人說幾句吉祥話,叫“抱孫子”,希望兒女能早生貴子,兒孫滿堂。之后,由嬸嬸或婆婆拿著梳子在一對新人頭上梳幾下,并說幾句吉祥話,比如“白頭偕老”等。緊接著是吃“兒女餃子”,各吃八個,意在祈求子孫后代繁盛??簧纤膫€角落放著“對對核桃對對棗”,由新郎新娘爭搶,誰搶得多表示以后誰在家中占上風。這些禮儀完成后又開始筵席。在餐桌上新郎向新娘的娘家人鞠躬敬酒表達謝意,叫“拜飯”。之后,在總管的安排下,送親的人按規(guī)矩“夾飯”,一般是四個饅頭或果餡、適當?shù)默F(xiàn)錢,這是對送親者的酬謝。雙方還要感謝媒人,媒人可以得到男方的一顆豬頭、兩碟饅頭、煙酒等,女方的謝禮除豬頭外和男方一樣。在答謝媒人這一過程中,人們往往把蔥插在豬頭的鼻子里,并搶著把豬頭掛在媒人的脖子上,讓媒人獻丑來取悅大家,叫“耍媒人”。最后,送親者按原來的路返回,表示完成了送新娘的任務,對女方家長有個交代。新婚之夜,男方家要“鬧洞房”,一般能和新人開玩笑的是新郎的朋友、嫂子、兄弟等同輩人,他們用各種方式來刁難新人,以此來開玩笑,愉悅大家??梢哉f,延安地區(qū)的婚禮自始至終都處在歡聲笑語中。但“土家族女子出嫁非但不喜,反而哭泣,采用哭訴的語調,抑揚頓挫似哭似歌”。 ③
婚后第二天新郎攜帶新娘要回娘家,叫“回門”。之后,新娘必須在娘家住七天或八天,然后在婆家住八天或七天,叫“對七對八”。
以上是延安地區(qū)初婚女子的結婚儀式,但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有“好馬不披二鞍,好婆姨不更二夫”、“從一而終”等觀念,婦女死了丈夫,大都以守節(jié)而終,且以寡婦改嫁為恥。民國之后,婚姻自由的觀念得到提倡,婦女的貞節(jié)觀有所淡化,人們對改嫁的態(tài)度有所好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延安地區(qū)社會的進步和婦女自由解放的程度。但再婚的儀式就簡單多了,一般也都草草了事,不做聲張。若女方有孩子,則在媒人的見證下寫一份“回書鄴”,協(xié)商好女子去世后埋葬在哪里,白紙黑字,為了避免后代人為了“搶娘”而鬧不愉快。如果只是男子離婚后再婚,卻可以大張旗鼓辦喜事,這是受封建傳統(tǒng)中男子“三妻四妾” 觀念的影響,顯然是“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男女有別”等舊思想的反映。
二、延安地區(qū)婚嫁禮俗變化原因及審美意義
民俗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淀過程,具有傳承性和穩(wěn)定性。但在繼承的過程中,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一定的變化。延安地區(qū)婚嫁禮俗作為中國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具有傳承性和變異性,而變化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民風民俗變化的決定因素,是社會生產力。隨著延安地區(qū)生產力的發(fā)展,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需要也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一個地區(qū)文化的產生、發(fā)展、變化都是當?shù)厝藗兩a和生活需求的結果。適應人民生活需求的民俗被傳承,反之,則消亡。比如,婚禮中迎娶工具由傳統(tǒng)的轎子、驢車發(fā)展到自行車再發(fā)展到現(xiàn)代的小轎車,都滲入了生產力的因素,體現(xiàn)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和進步,表現(xiàn)出人們生活面貌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一種需求。
其次,社會觀念的轉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延安地區(qū)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大眾傳媒無孔不入,人們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先進的條件從外界獲得廣泛的新知識,在思想上對傳統(tǒng)觀念進行了重新審視,所謂“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也使人們對外界美好生活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嘗試“走出去”,開拓眼界,更新觀念,體驗到其他一些地區(qū)婚嫁禮俗的合理性,或是對其產生一種新奇感,從而激發(fā)人們的模仿心理。這就潛移默化影響到本地區(qū)婚嫁禮儀中某些不合理的觀念,實現(xiàn)“引進來”,從而不自覺的表現(xiàn)出異文化現(xiàn)象。比如婚禮中穿著的變化,由代表喜慶的紅衣服普遍變?yōu)榘咨榧?,這正是“引進來”的結果,最主要的是人們思想觀念上接受,使穿婚紗成為一種流行和時尚。
同時,民俗帶給人們一種便利?!吧畋緛硎钱惓,嵥?、復雜的,但是民俗提供的程式解放了人的大腦,所以薩姆納說:‘如果可以在我們動手之前,我們無奈必須對所有的局面都做出判斷,并不得不總是三思而后行,那么,這種沉重的負擔是難以忍受的。正是習俗慣例制使我們幸免于此?!谌粘I钪校藗兝昧曀讘T例使生活的細節(jié)得以便捷地組合,順利地展開;民俗使人們獲得一種輕松。嫁娶、喪葬,個人的智慧并不足以保證自己能安然度過,此時此刻,人們不得不求助于民俗,因為‘在體驗中發(fā)展起來的民俗是應付生活中的關鍵時刻的便利方法’?!雹苎影驳貐^(qū)婚嫁禮俗作為民俗的一部分,也可以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給人們帶來歡樂,而成為一種精神依托。
同時,民俗是民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化遺產,是各種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民俗以其獨特的形式結構“承載著民眾的生產和生活愿望,塑造著民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孕育著民眾的品格和素質,積淀著民族的文化和創(chuàng)造精神”。⑤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提倡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與精神的關懷,滿足心靈與精神方面的需求,從而建立起美好的精神家園。
延安地區(qū)婚嫁禮俗中體現(xiàn)著人們生活的需求,牽動著人們的心靈和精神的滿足狀況?;槎Y是一個人的終生大事,作為男性,代表著成熟,意味著從此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標志著一個人進入一種新的人生階段,從心理上感到一種欣喜和滿足,是一種精神的依歸。在婚禮中撒五谷、棗、核桃等都有“早生貴子”、“兒孫滿堂”的意蘊,這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觀念中作為一個人的生存價值和幸福程度。另外,婚禮程序繁復,道具繁多,講究和禁忌眾多,都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可以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來觀賞。因此,它們都可以滿足人們的感性層面的審美需求,具有審美價值。比如婚禮中迎親階段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場面就能悅耳悅目、悅心悅意。這些儀式中娛樂鬼神的活動,現(xiàn)已成為一種娛樂人的活動,帶給人們無窮無盡的歡樂、祝福和愛的回味。而在禮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也包含了眾多禁忌,它部分地表現(xiàn)為對一定行為所觸怒鬼神的神秘恐懼、那些被經驗所證實的慘痛教訓,這些都是前人一代代積累起來的智慧,它們幾乎都用痛苦、損失、疾病、死亡換來的。比如,婚禮中未婚女子不能進洞房,孕婦和再婚女性不能迎送人等,其背后蘊涵著深厚的意義追求,幾乎都有求吉利、保平安、驅邪、祈福等內容,體現(xiàn)著本地人民的生活信仰和價值觀念,它們滿足的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難以言明的審美需求。總之,這種審美需求不僅有來自滿足人們感性層面的,也有理性層面的需求,它能激起人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力量,也加強了人們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人情人性之美,對喚起人們內心的真、善、美都有重要的意義。
[注 釋]
①②烏丙安:《中國民俗學》,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11頁、第216頁。
③彭嬋:《新時期大眾傳媒對利川土家族婚喪民俗文化變遷的影響研究》,《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5年第5期。
篇8
[關鍵詞]孔府菜;飲食文化;經營現(xiàn)狀;市場定位
一、中國孔府菜的經營現(xiàn)狀
近年來,“中國孔府菜”的餐飲經營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重視,尤其是一些有遠見卓識的餐飲經營者把“孔府菜”看作是具有強大品牌號召力的產品資源。由此在中國餐飲市場上、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掀起了一股“孔府菜”熱的浪潮。然而,在當下這股“孔府菜”餐飲經營熱熱鬧鬧的背后,卻也反應出了許多的問題。
1 對孔府菜缺乏品牌意識與保護意識
中國孔府菜從社會意義來說,雖然屬于公共資源,但對于山東人來說,還是有“近水樓臺”的優(yōu)勢。近年來許多人意識到了孔府菜市場的價值,便拿來進行餐飲經營,但在以孔府菜為主要菜式風格的餐飲經營中,真正的成功者甚是寥寥。許多經營孔府菜餐廳的人說,“孔府菜”聽上去很有吸引力,但經營起來卻并非易事。
這種表現(xiàn)實際上是對孔府菜真正價值的不甚了解,尤其缺乏孔府菜的品牌意識??赘吮旧砭哂芯薮蟮奈幕放苾r值,但需要今天的人們去開發(fā)、研究,以便發(fā)揮它所應有的品牌價值。所謂“經營”孔府菜,就是這個道理。但當前,許多經營者沒有這樣的品牌意識,于是也就沒有保護孔府菜品牌的意識,導致孔府菜的經營出現(xiàn)了任人糟蹋的局面。
2 良莠不齊,怎一個“亂”字了得
當前,打著“孔府菜”的牌子進行餐飲經營的人和孔府文化主題酒店很多,進行孔府菜創(chuàng)新的人也很多,但卻是良莠不齊。有的做得很好,受到了就餐客人的認可與青睞。但有的經營者只是出于眼前的經濟利益,隨意宰割孔府菜,一哄而上的胡亂混搭、瞎編亂造。如一款“帶子上朝”就有10余種配伍與做法,讓客人無所適從,嚴重地損害了孔府菜的現(xiàn)象。當前,這種孔府菜經營的混亂局面,對于孔府菜品牌與產品的損傷都是相當嚴重的。確切地說,當前孔府菜的經營良莠不齊,怎一個“甜”字了得。
3 缺乏規(guī)范管理,降低品牌價值,浪費文化資源
筆者曾經聽許多外地人講:山東人把一個好端端的孔府菜給糟蹋了。這話乍一聽有點令人難以接受,但沉下心來細細的思考之后,又不無道理。河北人、四川人沒有如此好的文化品牌資源,但人家可以進行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如河北人創(chuàng)意了“直隸官府菜”、四川人愣是把有限的飲食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經營出了一大堆的川菜品牌企業(yè)。而山東人有現(xiàn)成的孔府菜,是一個巨大的餐飲品牌資源庫,但至今沒有把它叫響。其實,何止沒有叫響,因為對此缺乏統(tǒng)一認識和規(guī)范管理,近幾年的隨意經營、任意宰割,已經使孔府菜的品牌影響力大大降低,把孔府菜的文化資源嚴重浪費掉了。
二、對中國孔府菜內涵的再認識
中國孔府菜誕生于素有道德文章、詩禮傳家的孔府中,它的形成深受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響。確切地說,包括孔府菜在內的孔府飲食行為,是借飲食活動的種種形式,來反映中華民族對儒家文化的尊崇與傳承的思想意識,這是―種民族精神使然。
以筆者淺見,在孔子全部的飲食思想體系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有兩個:一是孔子的“禮食和德”的思想;二是孔子“飲食養(yǎng)生”的觀念。這也是后世中國孔府飲食文化形成的精髓所在,筆者把它稱之為中國孔府飲食文化精神。孔府菜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在今天弘揚孔府飲食文化、大力促進孔府菜發(fā)展的過程中,必須以這兩個核心思想為靈魂。
1 孔子“禮食和德”觀念對孔府菜的影響
孔子一生恪守周禮,到處宣揚推行周禮。而“禮”的內核反映在飲食生活中,就是有等級、有尊卑、有秩序、有道德、有規(guī)范、有禮貌的飲食原則。所謂的“禮食和德”就是始于這樣的飲食思想之上??鬃佑嘘P“禮食和德”的主要言論散落在《論語》的各篇中,《鄉(xiāng)黨》篇內容較為集中。
孔子認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在飲食生活中,也要有很高的標準,要講究食德,要完全按“禮”的規(guī)范去做?!熬邮碂o求飽,居無求安”、“有盛饌,必變色而作”、“有酒食,先生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等言論,都是對這一問題的論述。君子遇到美味要鄭重其事地對待,并且要請長輩和老師先食,這是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
有道德的人,不僅自身要講究食禮食德,如果在宴飲中發(fā)現(xiàn)不合乎禮儀要求的地方,就應按規(guī)定加以制止?!跋徽蛔觥?、“觚不觚,觚哉,觚哉”。宴席擺設的不合乎要求,甚至使用的酒杯不象酒杯的樣子,不規(guī)則,都是不允許的。這一觀點,完全是為了維護他的禮而這樣做。事實上,宴席的規(guī)格化和程序化,如果不按已有的禮儀規(guī)范進行,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中華民族歷來所倡導的“禮食和德”可以說是孔子“禮食”思想的生動體現(xiàn)??赘藢Υ耸潜胁汇5?,今人如果在促進孔府菜的發(fā)展中不能夠認清楚這一點是不行的。
2 孔子飲食養(yǎng)生理論對孔府菜的影響
中國孔府菜,根植于孔子世家與儒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以其豐厚的歷史積淀與悠久的歷史傳承,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發(fā)展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官府菜肴體系,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孔府菜與孔府宴席的形成與發(fā)展中,飲食養(yǎng)生是它的核心內涵之一,因為它深受儒家飲食養(yǎng)生觀念的影響。
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鄉(xiāng)黨》中,記錄了孔子一段關于菜肴、食饌飲食養(yǎng)生的論述,系統(tǒng)闡述和表達了孔子的飲食養(yǎng)生觀。他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薄笆扯?,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做”等等??鬃雨P于飲食養(yǎng)生的論述對于今天人們所食用的孔府菜與聞名遐邇的孔府宴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三、正確認識孔府菜“文化遺產”的含義
眾所周知,中國孔府菜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包括口頭傳統(tǒng)、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jié)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tǒng)知識和時間、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庇纱丝磥?,“孔府菜”屬于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序列。因此,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孔府菜是以“孔府烹飪技藝”的名稱出現(xiàn)的,所展示的就是
這樣的文化蘊涵。
1 “孔府菜”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包括“孔府菜”在內的中國烹飪技藝都屬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族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范疇,無論“孔府菜”還是中國菜系,以及其他各地方飲食風味、各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風味都是由眾多不同風格的菜肴構成的一個體系。這樣一個龐大菜肴體系的形成,肯定不是由―人、在一時、在一地能夠完成的,而是經過了無數(shù)代人的長期實踐與經驗積累,以及歷史長河的文化積淀形成的?!翱赘恕钡陌l(fā)展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它是在經過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在孔府司廚的勞動者一代代人的心血付出與智慧積累,以及與孔府文化的熏染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菜肴體系。因此說,“孔府菜”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智慧結晶的代表之一。
孔府菜是中國官府菜中傳承歷史最為久遠、風格獨具一格、宴飲禮儀風俗與食饌體系完備、影響面最大的菜肴體系。而在歷時兩千多年的歷史積累中,既有南北飲食文化的交流,也有孔府與宮廷飲食文化的交流,同時孔府廚房中的廚師又是來自于曲阜周邊的省份,其本身就具有融合性。這其間,既有廚藝的交流,也有食材的互通,更有飲食風俗的相互融合。所以說,在孔府菜的身上凝聚了中華民族飲食文明與飲食文化的所有印記,是一個民族飲食文明的縮影。
2 “孔府菜”是眾多飲食風味、烹飪技藝的集合體
如果我們從孔府菜肴體系中單獨拿出某一個或幾個菜肴,把它放在其它的任何一個菜肴體系當中,很難分辨出其中哪些菜肴是孔府菜,甚至包括那些具有明顯名稱標志的孔府菜肴,如“詩禮銀杏”、“帶子上朝”、“一卵孵雙鳳”等等,這些是大家公認的“孔府菜”。實際上,這些富有文化含義的菜肴名稱都是后人在挖掘整理“孔府菜”的時候根據傳說、零散資料更改、創(chuàng)新后添加上去的,在原始的孔府膳食檔案和菜單中是根本沒有記錄的。如“詩禮銀杏”的原名是“蜜臘銀杏”、“帶子上朝”的原名是“百子肉”、“一卵孵雙鳳”的原名是“西瓜雞”一類的通俗名稱。
從這樣的意義上看,“孔府菜”其實從20世紀80年代對其進行挖掘整理時開始,就已經進行了某種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事實上,孔府菜所有的烹飪技藝都是來自于各地方民間的烹飪工藝。今天孔府菜的主體是魯菜的基礎,當年在孔府司廚的那些廚師在明清年間有的來自于曲阜、濟寧當?shù)兀械膩碜杂跐?、泰安等,是這些有名或無名的廚師把魯菜的烹飪精華匯集到了孔府的廚房中,形成了孔府菜的基礎。其次,明清年間借助京杭大運河的經貿來往與人員交流中,具有江浙風格的眾多菜肴傳進了孔府,使孔府菜在魯菜粗獷雄壯之美的基礎上又結合了江浙菜肴細膩精致的特點。再次,更有清朝年間孔府與宮廷交流的密切關系,使清朝宮廷菜肴的制作技藝也傳進了孔府中。
綜上所述,孔府菜的形成,是匯集了包括宮廷御膳與眾多民間烹飪技藝在內,并且汲取了各地方風味的烹飪精華所形成的一種官府飲食文化代表,是若干烹飪技藝與菜肴制作的集合體。因此,“孔府菜”就產品意義來說,是一個不能夠被支離破碎的文化產品,是一種整體意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筆者認為,經營者對這一含義的理解非常重要。從這個層面上看,任何餐飲酒店只制作提供單個或者是少量的孔府菜肴作為提高招徠客人的影響力,而不是通過整體策劃全面展示孔府飲食文化風貌的經營方式,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3 “孔府菜”是一個民族飲食文化的品牌資源
毋庸置疑,從現(xiàn)代餐飲市場經營的角度來看,“孔府菜”應該是一個具有深刻文化內涵與外延的文化品牌資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就孔府菜的本身而言,他的獨特性很難從技術層面、或者是菜品層面與其他菜肴明顯分化出來。筆者認為,“孔府菜”與其他風味菜肴體系真正不同之處是因為“衍圣公”府在中國歷史上的顯赫地位、孔子后裔傳承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孔府道德文章詩禮傳家的文化背景,正是這些因素賦予了孔府菜至高無上的歷史角色地位與知名度。因此,我們說,“孔府菜”就整體來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品牌,是一個民族飲食文化的品牌資源。資源是需要后人去開發(fā)利用的,是需要進行傳承創(chuàng)新的,不能用固定的思維模式去一味的去復制它、模仿它。否則就會把“孔府菜”進行某種意義上的凝固與定格,這可以說是目前許多“孔府菜”經營者的一大誤區(qū)。
四、孔府菜的創(chuàng)新與品牌經營
關于孔府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近一個時期以來引人注目的問題。筆者首先要給大家兩個警示:第一,不能把孔府菜“博物館”化、文物化。不能受歷史性的局限,要敢于突破,大膽創(chuàng)新;第二,不能夠把孔府菜支離破碎、隨心所欲的胡編亂造。筆者認為,孔府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必須首先要走出這兩個誤區(qū)。
與此同時,在促進孔府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還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運用民族智慧與創(chuàng)造精神,去創(chuàng)意孔府菜;二是通過資源整合,創(chuàng)新以孔府飲食文化為主題的餐飲文化品牌。通過一個“創(chuàng)意”和一個“創(chuàng)新”來提升孔府菜的餐飲品牌價值與產品品質。
如果我們能夠把“孔府菜”真正視為一個具有無限文化內涵和發(fā)展空間的文化品牌資源來認識的話,成功經營孔府菜就有了起碼的基礎條件。但這需要文化產業(yè)經營者、廣大餐飲經營者、廣大烹飪工作者,以及其他眾多關心孔府飲食文化發(fā)展的有識之士,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精神,去創(chuàng)意孔府菜,從“孔府菜”這個巨大的文化品牌資源寶庫中去尋找、發(fā)掘有價值的產品資源,并通過資源整合來創(chuàng)新以孔府飲食文化為主題的餐飲文化品牌,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tǒng)工程,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孔府餐飲文化品牌經營理念的運用
在現(xiàn)代市場運作的情況下,孔府餐飲文化品牌的經營也是需要按照品牌經營的理念進行,包括一個完整意義的品牌策劃、產品定位、傳播策略等。任何僅僅想依靠某種孔府菜的單個菜品來贏得市場機會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筆者認為,最有效的“孔府菜”經營模式包括:一是創(chuàng)意富有不同審美風格的孔府文化主題餐廳,如孔府養(yǎng)生館、孔府禮食體驗館、孔府滿漢大筵館等;二是創(chuàng)意不同風格的孔府文化主題宴席,如孔府千秋宴、孔府海參宴、孔府喜宴等;三是創(chuàng)意其他能夠展示孔府文化主題的餐飲項目,如孔府茶館或茶吧、孔府酒廊、孔府快餐店、孔府面點房、孔府民俗大廚房、孔府粥鋪等等。
從餐飲品牌創(chuàng)新與經營的角度來看,數(shù)百種孔府菜肴的生產銷售與客人的消費,是需要進行文化包裝的,需要進行市場運作與品牌傳播的。一旦以“孔府菜”為主打產品的餐飲企業(yè)樹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其品牌企業(yè)的形象有了一定的吸引力與影響力的時候,每一個孔府菜肴才真正具有無限的市場價值與發(fā)展空間。
2 在品牌經營的旗幟下進行孔府菜的創(chuàng)新
由于“孔府菜”近年來的實際經營效果不能令人滿意,于是許多有識之士想到了孔府菜的創(chuàng)新問題,而且有許多廚師對此付諸實施,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這樣意義上的孔府菜品創(chuàng)新,畢竟是僅僅從菜品或烹飪技藝的層面來進行的,不是完
整的文化品牌資源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難免失之偏頗,甚至致使孔府菜品的創(chuàng)新出現(xiàn)了雜亂無章的局面。如前所說,孔府菜中的一些菜肴,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xiàn)了一種菜肴多達十余種的配料與做法,可謂五花八門,各用奇招,簡直達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烹飪專業(yè)工作者進行菜肴創(chuàng)新的本意是無可置疑的,但如此以來,卻把孔府菜的本來面目搞的一塌糊涂,使消費者如墜云霧之中,無法分辨孔府菜的“真?zhèn)巍保瑹o疑是對孔府菜這一餐飲文化品牌資源的損傷。
其實,就菜肴食品而言,孔府菜是沒有真?zhèn)螀^(qū)別的,問題是所有的孔府菜肴一旦失去了孔府文化背景與孔府文化元素的包裝,其光芒就不復存在。所以,孔府菜需要創(chuàng)新,但更需要在孔府主題文化餐飲品牌的大背景下進行創(chuàng)新才有意義。有人問:川菜可以成為孔府菜嗎?筆者的回答是:如果所經營的孔府文化主題餐飲酒店,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餐飲企業(yè),經過創(chuàng)新、賦予川菜一定的孔府文化元素,它就可以成為孔府菜。一如麥當勞、肯德基制作銷售中國的“油條”、“煎餅卷”一樣,此時的油條、煎餅卷就屬于麥當勞、肯德基的產品。當然,道理是如此的簡單明了,但實際運作起來又是如此的艱難困苦。
3 充分發(fā)揮“孔府飲食文化”的符號效應
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創(chuàng)新與成功經營,不僅僅完全依靠過硬的產品,更需要全面的文化包裝與經營策略?!翱赘恕钡氖袌鲞\作與經營,需要在酒店形象上全面運用“孔府飲食文化”的元素,充分發(fā)揮“孔府飲食文化”的符號效應。包括餐廳的裝飾、餐桌臺面的擺設、餐具的設計使用、桌上用品的設計、服務員服裝的運用等等,無不具有品牌傳播的意義與價值。如果從品牌戰(zhàn)略方面來看,這需要一個完整意義的文化包裝與品牌策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VI”系統(tǒng)。由于這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問題,在此不進行詳細的論述,只是從創(chuàng)新“孔府菜”經營的角度以給大家提示。
4 在時代背景中體現(xiàn)孔府菜的原生態(tài)
如何在符合現(xiàn)代飲食消費者的需求與符合時代餐飲業(yè)發(fā)展潮流中,把孔府菜經營成為具有文化品牌價值的產品體系,可能有很多值得經營者去研究的課題。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回歸孔府菜原生態(tài)、養(yǎng)生態(tài)的本質特征與工藝方式,這是保持孔府菜飲食文化精神的最好辦法。今天孔府菜的制作,雖然避免不了應用新的技法與原料,但最大限度的保持孔府菜制作中的原生態(tài)特色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任何過分使用添加劑、任何過分的掩蓋裝飾、任何背離孔府菜基本技法特色的改造,以筆者看來都是要不得的。因為如此以來,不僅失去了孔府菜的本真,也失去了孔府菜飲食養(yǎng)生的目的。
5 回歸孔府飲食的禮儀文明,但又不失時代精神
山東大學教授袁澍在主編的《餐飲(論語)――孔子禮食箴言》一書中,對孔子當年所提倡的“食禮”文明與儒家的“禮食”思想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與闡述,作者倡導把孔子的“食禮”與儒家的“禮食”思想運用到現(xiàn)代的中餐宴席服務當中去,對此筆者是非常贊同的。一如山東濟南珍珠泉賓館徐總經理在該書的序中所說的那樣:“中餐走向世界,孔子是最亮的旗幟,溫飽后的中國,‘國學’是必要的精神美味。如果讓我們的菜品說話,把儒學的價值觀念在餐桌上表現(xiàn)出來;讓我們的服務流程說話,把儒學的禮儀規(guī)范用服務手勢、語言、程式在餐桌上展現(xiàn)出來;讓我們的就餐環(huán)境說話,把儒學的治國安邦、修性養(yǎng)生的功能用裝飾符號、古音雅樂烘托出來,那么酒店餐飲一定會增加更多的文化亮點和競爭力?!?/p>
回歸孔府飲食的禮儀文明,在孔府主題餐廳或宴席的宴飲服務過程中,融合孔子的“禮食”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如各種禮節(jié)禮俗等,是促進孔府菜餐飲發(fā)展的重要元素?,F(xiàn)代孔府菜的宴飲過程,不僅需要具有時代特征的現(xiàn)代服務禮儀,也需要融合孔子“飲和食德”、“禮儀文明”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以滿足當代人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需要。五、孔府菜發(fā)展前景展望
中國孔府飲食文化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而“孔府菜”只是這顆輝光閃爍明珠上的一個最熠熠閃亮的點,而且可以說是在我國當代餐飲市場上最富有文化創(chuàng)意價值的部分。我們需要根據時展的要求,在傳承儒家民族精神的前提下,賦予孔府菜更加豐富的文化精神與科學內涵,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所在,這也正是孔子當年所提倡的“不舍晝夜”、不斷奮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
1 孔府菜熱已然形成
如前所述,當前在我國餐飲市場上、特別是北方地區(qū)掀起了一股“孔府菜”熱的浪潮。在孔府所在地山東濟寧市,舊有的闕里賓舍、杏壇大酒店和新落成的儒家東方花園酒店,都是以孔府菜為餐飲經營的主體,而且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取得了極其客觀的經濟效益。更有大小不一、風格各異、形形的社會類餐館,也以經營孔府菜為其招徠。近幾年在北京重現(xiàn)的孔府文化主題酒店“儒宴”,已經以其良好的菜肴品質與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優(yōu)秀的管理水平贏得了北京就餐客人的喝彩。與此同時,中國孔子基金會與山東省魯菜研究院聯(lián)合在濟南大學成立了孔府菜開發(fā)研究基地,擬定了孔府菜推廣培訓計劃,并且正在一步一步實施。
為了全面促進孔府菜健康、有序的發(fā)展,山東省濟寧市烹飪協(xié)會、濟寧儒家酒店管理公司、濟寧市旅游局、濟寧市商務局等于2011年聯(lián)合成立了“中國孔府菜發(fā)展聯(lián)盟”,為孔府菜的良性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 生活品質的提升與飲食養(yǎng)生的需求
孔府菜是一個健康養(yǎng)生、溫文爾雅的食饌體系,有以“飲和食德”為核心的禮儀文明服務形式,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傳承與生活積累,有道德文章與文人指點的審美背景,有高尚優(yōu)雅與種類繁多的宴飲程式……這一切,無不與當代人高品質的生活需求相吻合。尤其是孔府菜的健康養(yǎng)生特質與獨特的儒家文化底蘊,是進行餐飲品牌運營與吸引當代客人消費的最佳資源。生活品質的提升基于飲食健康與飲食文明之上。我國明清年間宮廷飲食與官府飲食,之所以以魯菜為其主要食饌體系,其原因之一就是魯菜與孔府菜一樣,具有良好的健康養(yǎng)生底蘊。而飲食中的禮節(jié)禮儀、筵飲文化也是人們追求的內容之一。從這樣的意義來看,僅僅從滿足人們對飲食的健康與養(yǎng)生需求方面而言,孔府菜在當代餐飲市場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與誘人的發(fā)展前景。
3 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已經開始重視
篇9
關鍵詞:體驗經濟;體驗式產品;婚慶酒店;體驗化設計
體驗經濟時代是繼單純的商品經濟時代之后的一個日益受到關注、富有生機的經濟時代。21世紀的今天,屬于服務性行業(yè)的飯店業(yè)也面臨著日益白熱化的競爭,特別是高星級酒店間的競爭更是愈演愈烈。面臨婚慶消費者這個不斷壯大的群體,飯店應充分利用體驗經濟時代下人們對個性化的精神體驗的需求,抓住商機,全力打造婚慶型主題酒店產品,使婚慶消費者有一個全新的體驗過程,最終達到酒店與消費者的雙贏。
一、婚慶型主題酒店進行產品體驗化設計的意義
婚慶市場是一個有著巨大商機的市場,婚慶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最引人注目的增長點,中國的婚慶產業(yè)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高峰期。根據各大城市的報紙報道統(tǒng)計,自2005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各大飯店的全年婚宴就大多提前排滿?;檠缋麧櫹鄬Ρ容^高,即使酒店免費提供一系列新人蜜月套房、喜慶蛋糕、鮮花等優(yōu)惠,婚宴的利潤率也達30%~40%,大部分酒店50%以上的利潤來自承辦婚宴。與此同時,婚宴的檔次也明顯提升,這兩年喜宴投資花費有明顯上漲之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xiàn)代人的婚禮正由“物質型”向“精神型”轉變,新郎新娘越來越多地關注文化層面,更加追求時尚、健康、文明,個性化、時尚化越來越強。結婚消費項目也不斷增加,婚慶的檔次也有較大提升,婚禮現(xiàn)場的燈光、音樂、司儀等標準也節(jié)節(jié)攀升;對婚宴氣氛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經濟發(fā)展較快的城市里,婚禮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婚禮的形式、內容、地點變得多樣化、個性化。面對不斷火爆的婚慶消費市場,婚慶型主題酒店應積極的迎合婚慶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設計出新穎的服務產品以吸引消費者從而擴大市場占有率。而“體驗式”產品無疑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婚慶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伴隨行業(yè)分工細化,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飯店提供的新婚消費產品和服務將更加豐富;服務質量、服務檔次和內容也將不斷提升,婚慶酒店與婚慶消費市場最終將達到雙贏。
二、婚慶型主題酒店產品設計的基礎分析
1.產品體驗化設計的基礎分析
一般說來,在飯店中產品體驗化設計包括體驗載體和體驗內容。體驗載體包括特定時間、特定空間下顧客所接觸到的存在吸引力的要素,針對婚慶消費者,飯店出現(xiàn)出的體驗載體則一般有酒店自身的文化、基礎設施、服務形象,它是顧客體驗活動的先決條件。而體驗內容則是在體驗載體的基礎上為體驗活動開展所追加的價值要素,實質上是酒店所營造的氛圍、情境、提供的各項服務等。所以針對日益需求個性化的婚慶消費者,婚慶酒店在服務產品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些基礎要素,不斷提高服務產品的綜合效益,使服務產品符合時展的需要。
2.婚慶酒店產品體驗化設計的策略和方法
在標準化與規(guī)格化大生產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基本的物資需求逐步得到滿足。在經歷了物質生活的基本滿足之后,精神生活便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而飯店服務產品的設計逐步轉變?yōu)橐杂鋹側说木駷橹鞯捏w驗設計。在婚慶酒店中,產品的體驗設計主要是通過增加產品的感官體驗和營造體驗氛圍兩方面來實現(xiàn)。感官體驗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方面的體驗。我們的視網膜、耳朵和神經細胞每天接收到無數(shù)的產品信息,決定是否注意并儲存感官信息的是大腦中的海馬區(qū)。海馬區(qū)喜歡鮮明跳躍的信息,響亮的聲音、絢麗的色彩以及粗糙的表面要比柔軟的聲音、素淡的顏色和光滑的表面更引人注意。因而,有效地增加感官刺激能使人們的體驗更加鮮明,產品更容易被感知,從而促進產品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利用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五種刺激能夠產生美的享受、興奮和滿足,激發(fā)顧客的購買欲,增加產品價值。營造體驗氛圍則是充分利用飯店各種設施設備,搭建體驗場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的環(huán)境。
三、婚慶型主題酒店產品的體驗化設計示例
在婚慶型主題酒店中,體驗是貫穿于酒店所有的環(huán)境、氛圍、服務等產品中,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顧客體驗過程。筆者正是從體驗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析,并以新人經過酒店的不同地方為廊道空間,在這樣空間上設計一系列具有個性化的體驗性產品。
1.消費者對酒店外部感知的建筑設計
顧客在還未抵達酒店但已經看見酒店時,便對酒店有了初步感知。這就要求酒店的建筑在地理位置的選擇、建筑風格及樣式上有一定考究。酒店在地理位置的選擇上一般會考慮可進入性、周邊環(huán)境、交通便利等因素。對于婚慶型主題酒店而言,由于它針對的目標客源是新婚夫婦,而如今新人對婚禮的要求日益向精神型轉變,因此應盡量選擇視野開闊的郊區(qū)或綠化較好的城區(qū),從而滿足消費者審美的需求。在建筑風格及樣式的選擇上,建筑的外部色彩以紅色主打,因為婚慶型主題酒店不同于其它類型的酒店,喜慶是它永恒的基調。
2.體驗序幕階段產品的設計
新人到達酒店后第一印象就源于大堂,大堂是體驗整個體驗過程的序幕,因此透過這個序幕展示酒店的特色是非常必要的。
(1)大堂外。矗立一個小型的音樂噴泉,當歡快的婚禮樂曲響起,泉水則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展示不同的“舞姿”,蘊含對新人的熱烈歡迎;離噴泉不遠的地方是一座巨大的被愛情之箭射中的丘比特雕像;大廳建筑的上邊是水晶滾動屏,不斷滾動著對新人祝福話語的字幕。
(2)大堂內。進門處是兩盆長勢旺盛的迎客松盆景,地板由天然石塊拼砌而成,。在大堂內還設有一個類似銀行自助查詢的服務系統(tǒng),它主要集中了來酒店舉辦婚禮的新人相冊、酒店宣傳資料、婚禮儀式等信息,方便客人自助查詢,使他們從中獲得教育體驗。每逢有婚禮舉行,酒店還可以讓酒店專業(yè)的演奏樂隊前來助興,在大堂入口為客人獻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婚慶樂曲。
(3)電梯口。由于參加婚禮的客人較多,而且客人上下樓的時間比較集中,因此電梯口的設計要寬敞,電梯的承載量要大。電梯門口是穿著整齊的禮儀小姐為客人引路;電梯內播放舒緩的音樂。
3.體驗興奮及階段產品的設計
(1)場地的布置及體驗氛圍的營造。在對場地進行布置前需要對一場婚禮構思一個良好定義的主題,因為一個好的主題體驗意味著為一個參與性的故事撰寫劇本,為劇情的發(fā)展提供線索,并由此開展體驗的劇情。如針對時尚婚禮這一主題的宴會廳可以布置白色的百合門柱、貴族型的純銀餐具、白色的大冰雕等裝飾物,打造一個以白色為主格調的高雅、時尚氛圍的婚禮;又如針對浪漫婚禮可以設計七星伴月舞臺,主臺置于中間并對其大肆渲染,次臺則繞主臺邊而擺,蘊含圓圓滿滿之意,又起烘云托月之效。在宴會廳的頂部設計一個吊腳花籃或秋千,當婚禮正式開始后新娘慢慢從天而降,如同天外飛仙,讓人充滿夢幻般的遐想;又如針對民俗婚禮酒店可以收集一些民間傳統(tǒng)的婚禮儀式,在主臺背后張貼大紅喜字,廳面掛紅彤彤的大紅燈籠,餐桌上插著五彩繽紛的心形氣球,同時酒店還為新人準備了龍鳳椅套,這些都會大大吸引人們的視線。
(2)場景的設計。一般而言一場完整的婚禮儀式都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燈光熄滅主持人開場、新人出場、新人答謝父母、新人宣誓、互換信物、新人擁吻、燈光亮起客人就餐。本文在對場景進行設計時會根據上文提到的不同主題婚禮,對婚禮儀式的部分環(huán)節(jié)進行場景設計。如針對時尚婚禮可以設計“蝴蝶起舞”這一場景酒店為新人采購一些蝴蝶,并在新人的胸花上灑上,新人出場時服務人員放飛蝴蝶,蝴蝶便會停歇在新人身上,蘊含著忠于情侶的意思;又如針對浪漫婚禮可以在新人互換禮物時設計新郎為新娘摘取天上的星星這一場景,當新娘接過新郎手中的星星瞬間星星幻化成耀眼的鉑金鉆戒,新娘在這樣的場景中一定會感到幸福不已;針對民俗婚禮酒店可以將民間的“背新娘”這一情節(jié)融入婚禮中,主持人隨機地在來賓席中抽取一位男客人,讓其背著新娘到主席臺,而男客人的妻子掛一個大醋瓶,如果男客人故意推托則可以讓他接受一些小小的懲罰,如把臉抹黑、在背上貼字條,當然懲罰的內容不宜過多這樣的場景不僅可以在座的賓客捧腹大笑也會給新人留下深刻的回憶。
(3)菜單菜品的設計。一般而言菜單外觀的設計以大紅基調覆蓋全篇,配以黑色或白色祝福字體及喜慶圖案:如金色的喜字圖形、金黃的鳳冠圖形等?;檠缰械牟穗葦?shù)目為雙,如:八象征發(fā)財,十象征十全十美,十二象征月月幸福;在菜肴的命名方面盡量選用吉祥用語,以寄托對新人的美好祝福從心里上愉悅賓客,烘托氣氛,如:芙蓉海鮮羹可以命名為濃情蜜意,西芹百合可以命名為百年好合;婚宴中的菜品如果是色、料成雙成對可以以鴛鴦命名如:鴛鴦魚片、鴛鴦酥等等。婚宴中菜肴大部分以紅色為主一般為醬紅、棕紅、橘紅、桃紅,給人以喜慶的感覺?;檠缰械乃话氵x擇石榴、西瓜(籽多含多子之意)、蜜桃(取意今后生活甜蜜美滿)。
4.體驗結束階段產品的設計
當新婚夫婦結束了在酒店的體驗活動,酒店可以提供一些附加服務增加顧客的體驗價值。如為客人提供會員制服務建立完善的資料管理,當客人再次光臨酒店,為其提供一定的折扣;派送紀念品如情人鎖,讓顧客時?!岸梦锼嫉辍?。由于婚慶消費具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淡旺季明顯,因此婚慶型主題酒店在進行體驗化產品設計時做好前期的宣傳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與婚紗影樓、旅行社等企業(yè)進行密切配合,開展各種形式的聯(lián)動促銷。
綜上所述,對婚慶型主題酒店的產品進行體驗化設計,作為酒店既為消費者提供體驗機會和情感性消費,又因此而獲得長期的發(fā)展機會和持續(xù)的經濟效益,同時酒店自身也會在文化與經濟互動中,獲得綜合效益的最優(yōu)化。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民俗文化;資源;類別;廣西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3-0265-04
廣西自古就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主要世居少數(shù)民族有壯、瑤、侗、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族等,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燦若繁星,異彩紛呈,展現(xiàn)出神奇而迷人的民俗風情,具有無以倫比的地域特色和藝術魅力。本文將從物質民俗文化如服飾、飲食、居住等;社會民俗文化如家族、生活禮儀、鄰里關系等;精神民俗文化如、歲時節(jié)俗、各種禁忌、游藝競技等三大方面進行論述,這對認識、了解和挖掘廣西民俗文化資源,促進民族地區(qū)社會進步,發(fā)展民族區(qū)域經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民族服飾、飲食、居住習俗文化
1.廣西各少數(shù)民族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各民族的服飾文化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民族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是各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鮮明民族的表征,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民俗文化內涵。
民族服飾記載著民族故事傳說。民族服飾上的飾紋、圖案和顏色,都有深遠的寓意,記載著民族的神話、始祖的傳說或民族信仰崇拜。如白褲瑤婦女衣背上所繡的方形大印圖案,就是傳說中當年被土司搶走的盤王印,繡在衣背上是寓意要世代銘記;男子白褲上繡制的是五條鮮紅垂直線,則是寓意祖先與土司奮戰(zhàn)時的手指血痕,也是對祖先的永世緬懷。又如融水苗族的服飾上有蝴蝶吉祥物,婦女胸前綴飾的銀蝴蝶,表現(xiàn)了她們對女性祖先的崇拜。侗族服飾圖案中的混沌花,傳說是侗族創(chuàng)世女神在地上化身金斑大蜘蛛的花形變異,她創(chuàng)造了天地日月、動植物和人類,是創(chuàng)世主神。所以,服飾上的混沌花表示了侗族對母祖的崇拜。
民族服飾體現(xiàn)著民族風俗習慣。廣西少數(shù)民族長期生活在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這在民族服飾上也有所反映,如瑤族頭飾是纏頭和由纏頭演變的三角形帽、尖塔帽等,足飾是打綁腿,這是因應環(huán)境而形成的?,幾彘L年生活在大山深嶺,山高林密,野獸多,戴三角尖帽可防獸害。另外,山中荊棘叢生,上山勞動或打獵,以布裹頭,可保護頭部不被樹椏或荊棘勾傷,打綁腿則是防毒蟲、毒蛇咬傷,還可清除腿部的疲勞。壯族男裝一般為短上衣、對襟衫。褲子的褲腰頭寬大襠寬,褲筒也很大,腰扎布帶,頭纏黑頭巾,以赤腳為主,這也是方便勞動。毛南族男裝為右開襟衣,下穿寬筒長褲,勞動時扎三角形綁腿,裹頭巾,束腰帶。女裝是鑲三道黑花邊的右開襟上衣,下著滾邊長褲。侗族女性的服飾多為短衣長裙,衣服的邊角都配有花邊和飄帶,白褶裙層層疊疊,穿戴起來,特別綺麗多姿。
民族服飾蘊含著民族審美情趣。廣西少數(shù)民族服飾多為單色布料,色彩也是一種民族文化,它積淀著特定的文化內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色彩喜好。壯、瑤等民族喜用紅、黃、橙等明快的暖色調,具有溫暖、幸福吉祥的之意。苗、侗、水等民族愛用黑、蘭、白等淡雅的冷色調,則有莊重、力量和神秘的之意。各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圖形紋樣很豐富,主要有名花佳木、益鳥靈獸和祥云流水等。這些圖紋精心繡鑲在不同的部位,表現(xiàn)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如壯族多用幾何圖紋和動、植物紋樣構圖,造型生動形象,寫實性強?,幾鍎t以草、花、樹、山等自然物為紋樣,再飾以動物紋樣構圖,造型富于變化。侗族女性普遍愛好佩帶銀首飾,頭挽偏髻,插銀梳和銀簪,兩耳戴銀環(huán)、脛著銀圈、手戴銀鐲,胸前佩銀鏈,背有S形銀垂和六面銀砣等,體現(xiàn)了獨特的審美情趣。
2.民族飲食習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廣西少數(shù)民族散居于八桂大地,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生產生活方式、歷史發(fā)展、信仰習俗和食物品種、思想觀念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習俗,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民族飲食文化。
民族飲食習俗獨特而豐富。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主食大致相同,一般以大米為主,山區(qū)民族多食玉米,輔以薯豆。副食則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民族風味。如壯族在清明節(jié)或三月三,家家做五色糯米飯,吃五色糯米飯。五色是紅、黃、黑、白、紫,除白色外都是用相關植物汁浸染,蒸熟后就成了五色飯。壯族人把五色飯看作是吉祥安康、五谷豐登的象征。又如瑤、苗、侗、毛南、仫佬等族都有腌制酸食、愛吃酸菜、酸肉的習俗,幾乎家家有酸壇制酸品,日常飲食是無食不酸?,帯⒚?、侗族有“打油茶”的習俗,油茶既香甜可口,又消食健胃,驅濕避瘴,深受各族民眾喜愛。
民族飲食規(guī)矩和禁忌習俗。各民族在飲食方面都有自己的規(guī)矩和禁忌,形成了獨特的習俗。如壯族人進餐時,父母坐正座,兩側是兒女,媳婦坐在公婆對面?,幾迦嗽陲堊揽可颀愐粋壬衔辉O虛座,不坐人,以示對祖先的崇敬?,幾迦思芍M吃狗肉,傳說犬是瑤族的圖騰,奉為神靈,因而世代忌食狗肉。毛南族吃飯時,不能用筷子敲打飯碗,不能談喪事和不幸的事,若在飯桌邊打爛碗、杯,認為是一種不好的預兆。苗族有“分雞心”的習俗,餐桌上主家會把雞心或鴨心夾給客人吃,意在交心,但客人不要獨吃,要與主家分享。如若客人獨吃,則被主人認為難以交心。
3.廣西少數(shù)民族聚居形式因民族不同而不同,民居建設各具特色,順天循理,不違自然,蘊含著深厚的傳統(tǒng)習俗。民族村寨往往依山傍水,沿水而居。因山嶺陡峭,常年潮濕,草深林密,又有毒蛇猛獸的危害,所以,房屋結構多為干欄式建筑。
民族聚居形態(tài)各異。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村落因地形地勢、氣候條件和的不同而形態(tài)各異,但總體特點是靠山沿水,村后有山林,村前視野開闊,背風向陽,鄰近是田地、河流,方便村民生活勞作和出行。壯族村落的地勢比較高,或坐西向東,或坐北朝南,通風向陽。認為朝向東南易得暖風陽氣,人畜興旺。壯族一般是同姓聚居,村落大小不等,大的幾百戶,小的十多戶?,幾宕迓渫且郎絼菖挪?,據險而居,或在山腰坳頂,或在山腳坳下。因山高林密,不講究朝向,但以靠近水源和田地為好,村落一般有十多戶,也有二三十戶,多是血緣關系。毛南族是同族、同姓聚居,一般不與外族、外姓雜居,村落房屋分散,各家互不相連。不同的聚居形式,展現(xiàn)了不同的民族生活習性和風俗。
民居構造體現(xiàn)南方民族風格習俗。各少數(shù)民族的屋建筑形式以干欄式竹木樓房為主,這種建筑以竹木做材料,粗直的樹木做柱子和大梁,屋頂蓋著茅草、杉樹皮或瓦,周圍用竹片釘好糊上泥巴為墻,也有用磚石從地面砌封起來。建造干欄有一套傳統(tǒng)儀式,首先是請地理先生定方位,擇吉日請木匠師傅到家,置辦酒席供奉魯班。祭祀后,木匠在第一根柱上打一條墨線,叫做“開墨”,然后才正式動土開工。干欄一般是兩層,上層住人,中間是廳,中廳正后上方設祖宗靈位,節(jié)日時供奉祭祀,祈求祖宗神靈保佑全家安康。左右兩邊是臥室,其中夫妻各居一室,沿襲古俗;下層關養(yǎng)牲畜、家禽和存放雜物,也可安舂碓或磨坊,方便加工糧食。干欄式建筑因其通風干爽宜居,又能防備毒蟲猛獸傷害,而為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世代喜愛。如今雖有部分民居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結構形式也有變化,但仍大致保留著干欄的結構形態(tài),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居住習俗依然有很深的影響。
二、宗族關系、人生禮儀和交際習俗文化
1.廣西少數(shù)民族一般以血親為紐帶,構成家庭房族,幾個房族構成一個家族,具有強烈的宗族觀念。房族內禁止通婚,清明節(jié)共祭祖宗。
宗族關系構成習俗。各少數(sh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和習俗的原因,社會關系構成都比較單純,就是以血親為紐帶形成代際分支,構成家庭宗族關系。家族內部較少利益沖突,比較和睦,集中家族力量,可進行宗族活動,維護宗族利益。如壯族是以五代血親為房族,聚居同一村寨。房族內有婚喪慶吊諸事,各家自覺出錢出物,相互幫忙。壯族同宗共認相同遠祖,一般有祠堂,祠堂是族姓的標志,也是宗族凝聚的象征。每年祭祀,緬懷祖先,共聚相歡。侗族也是族姓聚居,諸事相幫。除祠堂外,侗族還建鼓樓,是族人集會議事和娛樂場所。大節(jié)氣要祭祀祖先,族長念族譜,敘述祖先功業(yè),告誡后輩毋忘祖上,延續(xù)祖德祖功。
民族內部的倫常習俗。少數(shù)民族的倫常規(guī)矩,多受儒家思想影響,遵循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如壯族倫常明定,房族內禁止通婚,若有敗壞門風、族風者將受到懲罰。通奸或為非作歹者,受族人大會的苛責斥罵,甚至捆綁怒打,使其顏面掃地,無地自容。仫佬族宗祠議事時,全憑族長公論,若宗族敬祭無故不到,要革除家祠,極為嚴厲。家中老人壽終,三年期滿,送神位入祠堂,但要設筵宗祀,新神牌位才能入龕,如若不遵,不準入龕祀奉。族中長幼有序,尊卑有分,為尊者以德服人,下卑者明事知理。同姓不許談愛通婚,如違族規(guī)天理,公議逐出,不準歸入祠堂。
2.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婚嫁、壽辰、喪葬等人生禮俗。因居住環(huán)境、生活習俗、傳統(tǒng)習慣和外來文化影響的不同,呈現(xiàn)出神奇斑斕的色彩。
婚嫁禮儀習俗。各少數(shù)民族婚戀習俗,各成其規(guī),各有其趣。受傳統(tǒng)明媒正娶習俗影響,即便自由戀愛,也要按傳統(tǒng)禮俗來定親成婚。如壯族說媒,有發(fā)媒、闖門、踏門、架橋等過程?,幾宓恼f親簡單有趣,男家托媒人帶八個紅雞蛋到女家說親,女家如同意就收下,然后把紅雞蛋敬在神臺,再分給家人和親戚吃,親事就定了。仫佬族遣媒求親,先約定相親時間,雙方互看人品長相,如滿意,再看其家境,若無意見,即以八字合命,問卦算命,如無不吉,婚事即定?,幾寤槎Y儀式很講究,無論嫁娶都有幾十人的送親、迎親隊,婚禮當晚,喜宴后,舉行拜堂儀式,供桌擺著五葷五素供品,點著紅蠟燭。新人向天地、祖宗靈位行十二大拜、三十六小拜。再向祖父母、父母行十二大拜、三十六小拜,婚禮才告結束。苗族婚禮前一晚,新郎與兩個同伴到新娘家接親,待到夜半,從小路把新娘接回家,盡量不要被生人發(fā)現(xiàn),否則就不吉利。到家后,新娘先住隔壁家。次日,才接進男家,吃了用麻繩綁的酸魚,就在男家開始了新生活。
奇特的人生壽辰習俗。廣西少數(shù)民族對人生壽誕很重視,慶賀的形式也與眾不同。一般是六十歲開始做壽,逢十年做一次壽。因環(huán)境條件和習俗的差異,慶壽的規(guī)模形式和壽禮各不相同。一般誕辰壽禮大致有:雞、鴨、酒、肉、果、餅、壽米、壽、壽衣、壽飾、壽帽、壽鞋、壽帳、壽屏、壽鏡、壽匾、壽聯(lián)、布料、玉鐲、紅包等等,壯族做壽也有以棺材或壽材這樣獨特的物品作壽禮,其意在保佑老人健康長壽,是一種備棺充壽的習俗。仫佬族要做增壽衣,擇吉日請名裁縫主持開剪儀式,以一只豬頭、一只雞、一匹布祭祀祖先,裁縫用銀紙做成花紅插到香火爐上,表示主人已到壽年,再剪一小片布料貼在花紅上。祭畢,開剪裁布制作壽衣。壽衣平時不穿,送終時才穿。
神秘的喪葬習俗。廣西少數(shù)民族歷來重視孝道,對長輩不僅在生前盡孝,逝后同樣是視死如生,以敬畏之情,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其過程煩瑣而神異。在老人病危彌留之際,先抬到地上的席子,不能在床上斷氣。老人去世后,先洗浴凈身,然后穿上壽衣和壽鞋,蓋上白布,待吉時入殮。入棺忌哭,不能讓眼淚滴在棺內或逝者身上,否則就不吉利。遺體蓋著壽被,棺面再用被單或毯子蓋上,棺前放長明燈,擺著靈牌和供品,孝男、孝女披麻戴孝守靈盡孝,哭訴逝者撫育之恩和失親之痛。出殯時,道公隨棺送葬,沿途撤米、谷、紙錢。孝子捧靈位、持孝棍,走在送葬隊前。少數(shù)民族普遍實行土葬,也有撿骨葬、火葬、兇死葬、冥婚葬等葬俗。棺木下葬時,孝男孝女在跪坑前,道公念咒,把棺放下坑,孝子撒上第一把土后,眾人才挖土掩埋。服孝期間,至親不脫孝服,夫妻不能同房,不坐高凳,不外宿,不趕圩,男不娶,女不嫁,不剃發(fā),不參加歌圩等,靈牌到守孝期滿才焚化,表示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逝者的懷念敬重。
3.廣西少數(shù)民族雖生活在偏僻山區(qū),但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中,也形成了獨特鮮明的民族交際禮俗和社會道德習俗,并世代傳承,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樸實的社會交際習俗,廣西少數(shù)民族素來好客,熱情大方,講究禮節(jié),社會交際真誠樸實。如壯族人與陌生人見面,往往尊稱對方伯父、伯婆、大叔、大嬸、大哥、大姐等,客氣而有禮貌。對來家的客人,不管認識與否,都請到家歇息,待之以煙茶。如若招待客人吃飯,還把雞頭鴨頭夾給客人吃,以表敬重。侗族待客人也很友善,男主人會熱情陪客說話,女主人則忙著打油茶,然后雙手捧上,恭請客人品嘗。仫佬族與人交往,常以歌為禮,以歌交友,半路相逢,也會邀請對唱??腿说郊?,酒足飯飽后,也是相邀對唱,以盡主家情誼。少數(shù)民族的交際習俗沒有虛假的客套,完全發(fā)自內心真誠相待。因此,民族間十分和諧友好。
行善尚義的道德習俗。廣西少數(shù)民族民風淳樸,好善尚義,樂于助人,彼此尊重,對世代傳承下來的規(guī)矩有普遍的共識和默契,都是自覺維護和遵行。如壯、苗、侗族自古就有打標記的習俗,在割草、砍柴、開荒、拾糞、打魚等時,只要對所屬之物打上標記,如挽一個草結、插一根樹枝、挖幾塊泥土,就表示其物已有主了,后來者看到標志,就會走開,即使是周圍無人,也絕不會拿走。否則,一輩子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在村人面前抬不起頭?,幾逡彩侵倚藕裰?,相互間從不防備,平時外出,從不鎖門,只用一根木棍橫在門扣上即可,不必擔心有人進家偷盜,地里的瓜果也不會有人亂摘亂拿。借錢借物,只是口頭說說,不立契據,借用的人也會自覺歸還。村寨里哪家要建房或辦婚喪大事,都是全村幫忙,慷慨盡力,一點也不計較。
三、信仰、年節(jié)和游藝習俗文化
1.廣西少數(shù)民族是多元化信仰,崇拜多神。遇事多占卜問鬼,求神拜佛,有濃郁的信鬼好巫習俗。鄉(xiāng)村重建宗祠、廟字,修造祖塋。村寨普遍有廟宇,四時奉神,煙火不斷。
信仰習俗多元化。各少數(shù)民族相信萬物有靈,認為星辰風雷、山水草木都有神靈,會顯示靈異。如壯族村邊都有神樹或神山,村人供奉膜拜,祭以香火,祈求保佑?,幾蹇成?、伐林、狩獵前要先祭山神,求神賜福,對火神、水神也很敬畏,火堂終年要留火種,表示有火神的福佑。新婦過河過橋,要丟幾枚錢幣到河里,祈求水神保佑平安。各民族普遍崇拜地方守護神和民族守護神,敬奉社王、土地、灶王、雷王、玉帝、觀音、、莫一大王等。受道教影響,有的建玉皇廟,四時供奉。佛教影響大的地方,以如來、觀音為天神,建有觀音廟或觀音閣,每年也是香火不斷,祈求神靈消災賜福。
崇拜祖先神習俗。廣西少數(shù)民族家庭,一般都在廳堂正中后壁前安放神龕,神臺下有供品桌,逢年過節(jié)都要以豐盛的祭品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全家。老人過世后,在舉行葬禮的同時,在家中神臺下立逝者靈牌,每天供奉,三年期滿,燒掉靈牌,列入祖先神位,享正常祭祀?,幾逡苍O立祖先神位,每年過節(jié)燒香供奉,如搬家,還要把祖先香爐帶走。仡佬族祖先神臺忌放雜物,否則就是對祖先不敬。毛南族習俗,過節(jié)時,大人小孩要燒香跪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幸福。
2.廣西民族民間節(jié)慶繁多,每年大節(jié)有十多個,小節(jié)上百,可以說無月不節(jié)。節(jié)慶涉及生產、生活、宗教和民族歷史等,或娛神,或娛人,或兼而有之,形式多樣,極富民俗風情。
隆重的傳統(tǒng)大節(jié)。廣西少數(shù)民族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等全國性大節(jié)中,其過節(jié)習俗與漢民族已漸趨同化。但有些傳統(tǒng)大節(jié),仍具有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如社日祭祀,社日分春社和秋社。春社祭祀社壇,祈求社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平安;秋社時,村人聚集社壇祭祀,酬謝社王,慶祝好年成。還以糯米飯拌豬血做血腸,煮熟分給各家吃,以此兆示村人家家興旺。侗族春社有做艾糍的習俗,認為艾草是報春花,吃艾粑就表示開春。秋社則殺豬祭社,酬謝社王,全村一起聚餐。仫佬族社日,把豬肉切成塊,用竹竿串好掛在社廟兩邊祭祀。然后把社肉分給各家,以示得到社王保佑。農歷七月十四是中元節(jié),傳說這天閻羅王要打開鬼門關,放出鬼魂到陽間尋找衣食。因此,人們要祭鬼、趕鬼,要在大門兩邊插上桃枝和茅草,阻止野鬼進家作祟。晚上到村頭路邊燒香燒紙,擺上祭品,讓鬼魂吃穿,不再作祟害人。中元習俗體現(xiàn)了民間百姓的精神信仰,是最有影響的觀念文化。
奇特的民俗節(jié)日。各少數(shù)民族都有許多獨特的民俗節(jié)日,體現(xiàn)出濃郁的民俗風情。如壯族有螞拐節(jié)、?;旯?jié)、銅鼓節(jié)、三月三歌節(jié);苗族有苗年、蘆笙節(jié)、跳香節(jié)、斗牛節(jié)、拉鼓節(jié);瑤族有盤王節(jié)、達努節(jié);侗族有侗年、花炮節(jié)、冬節(jié);仡佬族有吃蟲節(jié)、拜樹節(jié)、春耕節(jié);京族有哈節(jié);仫佬族有依飯節(jié)、牛馬節(jié);彝族有跳公節(jié);毛南族有分龍節(jié)等等,節(jié)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令人贊嘆。如螞拐節(jié)是壯族古老的祭蛙求雨宗教性節(jié)日,大年初一人們把捕到的第一只青蛙奉為神靈,再由捕蛙人主持抬蛙、祭蛙、葬蛙等神秘儀式,祈求蛙神普降雨水,保佑好年成。苗年是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全家要團聚守歲祭祖,由老人作祭詞,敬念祖先名諱,每念一位往門外撤幾粒米,再燒紙錢,灑酒祭祀。雞啼時放鞭炮賀新年,清晨,男人和小孩要趕雞鴨豬牛羊進欄舍,婦女到河邊或水井挑新水,以兆示新年畜禽興旺,五谷豐登,家人康泰。苗年還有斗牛、斗馬等傳統(tǒng)民俗活動。這些民俗節(jié)日雖說千奇百怪,但卻能展現(xiàn)出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和傳統(tǒng)生活面貌,是民族特性的重要內容。
3.各少數(shù)民族游藝歌舞,是各民族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傳承發(fā)展的重要載體。
豐富多彩的游藝民俗。游藝民俗是少數(shù)民族群體智慧的結晶和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不但可愉悅身心,而且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游藝活動中的規(guī)則要求,使人們懂得相互之間要默契配合,要講究規(guī)矩和原則,才能達到目的,促進和諧。如打磨秋就是一項民俗游藝競技活動,先把一根粗木作樁固定于空地上,再用一根長約六米的木桿橫立在柱頂上,使兩邊等長能轉動,轉動時兩頭時上時下,猶如推磨,故名之。競賽時,橫桿兩頭人數(shù)相等,雙方推磨秋一起轉,跑幾步后身體匍匐在桿上,隨桿旋動起伏,落地一方用腳蹬地,使桿彈起并向前推移,旋轉時可邊唱山歌,如手伸開不扶桿子,也能嫻熟地上下旋轉,就比出了高下。這項游藝有很強的娛樂性,同時也很講究團隊的合作。這些千姿百態(tài),風情各異的民俗游藝,極大地豐富廣西的民俗文化。
多姿多采的民俗歌舞。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山歌、舞蹈、戲劇等種類繁多,形式各異,內容豐富,或以歌傳情,或以舞表意,展現(xiàn)了各族人民多姿多采的生活情景和樸實開朗的思想情感。如壯族民歌就有古歌、敘事長歌、生活歌、勞動歌、儀式歌、情歌等。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或是婚戀嫁娶、生子、新房落成等喜慶之事,壯族人都喜歡以歌相慶,表達喜悅之情。其他諸如侗族大歌、琵琶歌,瑤族盤王歌、蝴蝶歌、酒歌、拉發(fā)歌等等,也都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生活信仰,閃爍著民族智慧與民俗內涵。各民族還有以舞蹈來表現(xiàn)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習俗。如壯族的繡球舞、茶舞、撈蝦舞、師公舞、鯉魚舞、白馬舞、斑鳩舞、白鶴舞、鴻鵠舞、金雞舞、斗雞舞、龍魚舞、蝴蝶舞、翡翠鳥舞、貓舞、鳳凰舞、板鞋舞,瑤族的銅鼓舞、跳猴舞、龍燈舞、白馬舞、山郎舞、雷王舞、三元舞、灶王舞,侗族的多耶舞、巫師舞、春牛舞,以及苗族的蘆笙舞、板凳舞,毛南族的木面舞、仡佬族的牛筋舞、水族的斗角舞、京族的花棍舞等等,舉不勝舉,充滿著生活氣息,表現(xiàn)了各民族絢爛多彩的民俗生活。
總之,廣西各少數(shù)民族民俗文化非常豐富,無論是五彩繽紛的民族服飾、味形兼具的飲食習俗,還是淳樸崇禮的禮儀信仰、異彩紛呈的歲時節(jié)俗,抑或古樸簡約的民族歌舞、神奇獨特的婚葬習俗等等,無不令人神往,不愧為民族文化中一枝絢麗的奇葩,很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從兵,錢宗范.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民族發(fā)展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為例[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2] 王獻忠.中國民俗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M].北京:中國書店,1991.
[3] 覃德清.文化保護與民族發(fā)展[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
- 上一篇:獎勵與處罰制度
- 下一篇:人工智能在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