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交流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6 16:33: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討交流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尊敬的徐局長,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回想去年這個時節(jié),我們也是在這里,大家濟濟一堂,分享生本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可喜變化,聆聽各位領導專家給我們工作的點撥指導。又一年過去了,在座各位教學一線的老師們應該體會更深了,我們是否享受到生本教育給我們課堂帶來的大變革,孩子們在生本教育環(huán)境里是否有顯著變化,今天上午的幾節(jié)精品課例的展示,大家暢所欲言的探討交流,應該是對我們開展生本教育又一年來最好的詮釋。在此,我也代表開封中學,就一年來我校開展生本教育的情況給在座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們做一個匯報,以期得到大家的點撥指正。
一、一年來我們開展的主要工作。
1、著力強化學校硬件建設,為我校生本教育健康有序開展鋪路搭橋。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年來,學校在打造硬件設施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依憑國家項目工程,修建大型學術報告廳,改造和芬教學樓,建設校園網絡平臺,網絡教室錄播間,每個教室裝備全套多媒體電子白板。增加學校圖書室的藏書,有序開展圖書借閱活動。有了這些硬件設施的投入,師生在生本教育活動中參與積極性有很大提高。
2.學校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模式強化交流合作研討。
一年來,學校先后派骨干教師到宜川、成都、廣元、下寺學習考察,又請專家來學校講座,大部分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升,對生本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課堂教學有了改進,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學校借鑒宜川中學模式,強力推行學生自主管理,初中各年級建立了年級自主管理委員會,初步形成了“生管生,生教生”的常規(guī)管理模式。
3.學校圍繞生本教育大刀闊斧的改革課堂模式。
學校著力從學生入手,變講堂為學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的減少教師的無效或低效的灌輸式填鴨式式的課堂結構。從教師入手,變教案為學案,從教師的教案寫作,課堂要求,作業(yè)批改,階段性檢測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調整,在追求高效課堂的道路上,除去了一些傳統的過時的死板束縛,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堂能夠真正地生動,生成,生長。
4.通過校本教研常規(guī)活動,優(yōu)化生本教育的具體操作步奏。
在生本教育研討過程中,我們重點對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和小組合作交流進行深入研討,讓學生的前置性作業(yè)能夠及時高效的完成,并且通過長期規(guī)范,基本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大程度地克服了一些學生把前置作業(yè)任務形式化,為完成任務購買相關的資料,找現成的參考答案,放棄了搜集和探索過程等不良現象。
小組合作交流學生由最初那種參與意識弱,兩極分化嚴重,和交流過程中逢場作戲的,莫名其妙的,走馬觀花的,虛情假意的無效交流現象,現在基本做到了在教師的鼓勵下,通過合理的分組搭配,人人都能積極參與,討論與話題無關的內容少了,涉獵問題的廣度增加了,理性思考問題有了一定地深度。
二、我們在生本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困惑。
在生本教育實踐中,我對以下幾個問題體會十分深刻,很是困惑。
1.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模式轉變與角色轉換一時難以到位。傳統“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和學生一代傳一代,教師的思維模式中已經形成了主動給予知識的“灌輸模式”,而學生一直以來也養(yǎng)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動“接受知識”的依賴心理。要突然之間打破這種模式,進行思維和角色轉換,形成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模式,顛覆教師與學生之間這種已經滲透骨頭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蹴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由于這種轉變一時難以到位,生本教育活動顯得推進緩慢。
2.教學模式與當前應試教育現狀存在不相適應,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目前,應試教育的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我校高考亞歷山大,教師跨跨年級現象嚴重,在初中搞生本,到高中搞應試教育。很多時候顯得無所適從。并且生本教育教學方式與目前考試要求相脫節(jié),甚至相背離,讓學生不得不處于為難、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學生們樂于接受互動性強、活潑有趣而又壓力相對較小的學習模式;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得不面對需要大量基礎性知識的考試。在考試現實面前,由于生本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這些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壓力。所以往往出現生本教育開課一學期后,學生成績整體不升反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3.部分學生過于重視交流和討論,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生本教育的新意是通過交流和討論,實現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但在實踐中,一部分學生對生本教育存在誤解,樂于搜集資料完成課堂交流和討論,而忽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討論交流很熱烈,一堂課下來,大體思路清晰,觀點掌握了,但一些基礎知識還是沒有掌握;或者是主動參與講課的同學明白了,其他聽課同學還是不明白;或者是課堂上學生講的不明白,還是需要教師講。雖然,學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識,而是能力。但能力恰恰需要知識提供支撐,沒有掌握豐富的基礎知識,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
三、我對進一步實踐生本教育的思路探索
生本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作為教師而言,在實踐生本教育中,結合我個人的體會和感受,我認為應當把握好幾個重點:
1.進一步理解生本教育的內涵:深入了解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是生本教育的價值取向。在具體教學實踐上就是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學生特點,盡可能把握學生的個性與心理的特點,掌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對學生做到“知根知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學生就是要求教師不附帶任何條件去對待學生,尊重他們學習的天性和思維,不能嘲笑和貶損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活動,不帶個人好惡,不管優(yōu)生差生都要給予平等的機會,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學生才會全身心參與到生本教育中來。
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依靠學生自主管理。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去發(fā)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教師要把從教育內容的確定,到教育形式的采用,以至教育過程的主持、檢查、評比等等,都交給學生自己去做,這樣,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學習效果也就能事半功倍。
2.搞好課堂教學設計。認真?zhèn)湔n,如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制造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調動起來,什么時候讓學生學,以什么方式學?什么由老師講,講什么內容等等,這些內容都要有精心的設計,才能保證教學質量。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前置性小研究,向學生提出的分工要求應簡單明確,而且不能太深太繁雜,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更愿意去做。
總之,教師的“講”要恰到好處。生本教育以學生為主,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師講。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講”要講到點上,一定要達到精粹、精煉、精彩,具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到要“以學定教”。教師還要著力講難點,講規(guī)律,教方法。
3.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生中有對生本教育存在誤解,認為生本教育就是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其實,在生本教育中,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還是要求掌握的,不然的話,即使你在課堂討論中能侃侃而談,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都可能成為紙上談兵,解決問題能力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著力于內容和練習題的選擇,教學的內容和練習題不求多,要求精,組選那些典型、舉一返三的內容和習題,使學生做會一個題就會做一類題,教學才有高效率。
4.繼續(xù)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在當前教研意識淡薄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都會不同程度的產生職業(yè)倦怠,滿足于現狀,憑經驗教學,科研意識淡薄,那種傳統的滿堂灌顯得十分輕松,而課堂生成的很少,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生本教育實施過程中,“生本課堂”全新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沖擊教師原有的教學理念,讓教師的思想產生沖擊,激發(fā)教師合作的意識、科研的意識,并在學校的有序誘導下進入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軌道,自覺提升教學素養(yǎng),增強課堂教學的執(zhí)行力。
篇2
聚焦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政策貫徹執(zhí)行以及“十三五”時期的重大決策部署,針對科技創(chuàng)新、精準扶貧、“263”專項行動、民生實事等重點任務,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思考,分析問題,提出建議。開展專題視察調研30多次,提出《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高我市科技貢獻份額》《推動企業(yè)上市掛牌工作》等意見建議,得到xx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采納。
二、以提案督辦為手段,拓展民主監(jiān)督深度
換屆以來,提案工作實現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收到各類提案595件,立案461件。開展“提案督辦月”活動,堅持主席會議成員領銜督辦界別提案和重點提案,綜合運用視察督辦、會議督辦、跟蹤督辦等方法,使督辦提案的過程成為實施民主監(jiān)督的過程,促進了一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
三、以專題監(jiān)督為重點,加大民主監(jiān)督強度
加大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專題監(jiān)督力度。今年以來,緊盯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60個分項目的責任落實、項目進度和經費保障,通過走訪、視察、座談等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助推民生實事辦好辦實。把 “化工、印染行業(yè)”整治工作作為專題監(jiān)督的重中之重。制訂《“化工、印染行業(yè)”整治專題民主監(jiān)督工作方案》,政協主席掛帥,分管副主席牽頭負責,按月督查,有效促進了化工、印染行業(yè)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以民主評議為渠道,體現民主監(jiān)督精度
圍繞xx職業(yè)教育、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等工作開展民主評議,將民主評議結果整改情況納入全市年度績效考評范圍。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加評議工作,搭建群眾與評議組的平臺。開展“回頭看”,進行回訪視察,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
篇3
【關鍵詞】課堂探究活動 材料 交流 重音 節(jié)奏
在進行探究活動時,兒童把他們周圍的事物加以組織,建構起他們自己的方案、結構和概念。但是一旦前概念是錯誤的,那么只有在獲得了大量新的經歷且這些經歷要求他做出改變的情況下,他才會放棄原來的理論。 所以,立足探究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本人將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對課堂探究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如五上的《反沖運動和反沖力》這堂課。師:用1分鐘玩一玩小車,小車在運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生:用手推車,車才開。生:有摩擦力,車才能停。生:慣性還會讓車向前運動。師:那小車運動起來必須有力的作用。在小車上裝上氣球,吹大,放掉,小車會運動嗎?(老師給學生準備了可以放氣球并可以調節(jié)螺帽位置的小車,氣球可以放在小車的前后、上下和斜對角面)學生按要求動手實驗,實驗過程中學生輕聲交流,并通過圖畫或文字形式記錄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老師在學生中巡視,但并不指導學生)實驗結束后各個小組的學生開始匯報,并展示記錄單。生:氣球改變方向,小車也會改變方向。氣球越大,小車運動越遠。小車還會慣性地往前開。生:改變氣球的角度,小車運動的方向也會改變。生:氣球的氣流方向與小車的運動方向相反……(每個小組都有發(fā)言,說發(fā)現或說不同的想法,或另一小組的學生提問。)師:氣球噴出的力是哪里來的?原本有嗎?什么時候才產生?生:是空氣。噴完后力就沒有了。師:能給這個力命名嗎?說說理由。生:反沖力。因為小車在反沖力的作用下運動起來的。師揭示課題:反沖運動和反沖力。學生反饋中比較典型的:有小組說,小車沒運動,就是沒受到反沖力。生:有反沖力,只不過很小,所以小車沒運動。師:在生活中,你們看到過反沖力嗎?生:軍訓打靶。生:烏賊逃跑。生:火箭升空……
從本堂課我們可以看出,教師沒有精彩的語言,沒有生動的表演,只要穿梭在課堂中,或站在一旁。課堂上學生很放松,他們沉浸在自己的實驗操作中,沉浸在與同學的交流中。老師真正體現了“立足探究”。我們都知道課堂上的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參與的活動,是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間與自主時間的活動,是學生思維積極參與的活動。
那我們怎樣做才能做到一節(jié)真正立足探究的科學課呢?本人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一、選擇合適、有價值的實驗材料
科學探究活動依賴于科學研究的材料,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育學原理認為,從材料本身出發(fā)來組織教學,既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符合世界物質性的基本觀點。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能否為學生提供生活化、典型、合適、豐富、有結構的探究材料,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師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往往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教師組織的科學探究活動尤為重要。如五下《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課中,要生成“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的大小、輕重無關”的科學概念,要注意本課選擇的材料在經歷學生改變它的體積大小、輕重后它的沉浮依然是不變的。選擇材料時,要注意材料的密度是不均勻的,有些會沉,有些會浮。要選擇最適合的活動,展開真正的探究活動。
兒童思維的一個特點是具有韌性。兒童不會輕易放棄他們好不容易才形成的概念和理論。他們通過親身的經歷,努力獲得能與他們日常生活的觀察相一致的理解。他們不會僅僅因為別人那樣說,或是遇到一個與他們的想法沖突的事件,就改變自己的主意。所以,只有大量的探究活動,才能使學生從“彼岸到達此岸”。課堂上的科學探究活動是怎樣的呢?課堂上的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參與的活動,是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間與自主時間的活動,是學生思維積極參與的活動。
科學課上,老師準備了一個又一個的探究活動,準備了一組又一組的材料,學生也一個接一個地參與活動,但是每個活動都被老師生硬地打斷,每個活動后的交流傾聽都成為過場,這些是目前我們科學課堂上的普遍現象。如教科版四上《口腔里的變化》這課,第一部分:觀察口腔。觀察幾種不同食物從進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變化。在不同的咀嚼時間內,食物在口腔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口腔中的牙齒、舌頭、唾液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部分:觀察牙齒。對照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或者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觀察彼此的牙齒,畫出牙齒的分布排列圖,按形狀給牙齒分類,標出不同的牙齒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作用?牙齒在食物消化過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要求。我們想想,一節(jié)課就40分鐘,要經歷導入活動、主要活動、交流研討、補充活動、整理小結這些過程,那我們學生即使有足夠的自主探究時空,也不能豐富探究實踐經歷,這只是一堂很“熱鬧”的科學課而已。
對比來自于《口腔里的變化》的《我們的牙齒》這堂課,教師在課堂中給每位學生準備鏡子、甘蔗、瓜子等物品,以及有關牙齒的資料和兒童牙齒的模型,要求學生先自己觀察牙齒,再請同伴核對自己觀察的結果,在小組的自主活動(包括觀察與實驗嘗試)過程中完成對自己牙齒的認識。從學生們的匯報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牙齒的形狀、分工和功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二、引導自由交流研討,促成學習共識
章鼎兒老師在《科學探究活動與課堂教學改革》中指出,第三個走向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觀察標志就是 “交流研討”。交流和研討――對學生而言,就是要向別人陳述,要傾聽別人對證據和解釋的論述,要清楚闡明自己的探究結果;還包括在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做好筆記,選擇一些能說明數據及結果的恰當的描述方式,如圖表或示意圖等,向他人傳達自己的認識。探究式課堂教學中的交流、研討不僅僅是學生相互交流認識,還意味著及時通報集體收集和共享的信息,以推動個體的學習。典型課例三上《水和食油比較》片段:師:我們研究液體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老師出示水和食用油:想要研究水和食用油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需要研究什么方面?生:流度。生:誰重?生:哪個更多點?緊接著老師又問: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什么觀察方法?生:看、聞、摸。(老師板書這三個字)老師分發(fā)材料,比較水和食用油的液滴情況。師:通過光滑的紙和玻璃,怎樣比較液滴情況?老師叫一位馬上舉手的學生回答:倒在玻璃和紙上。老師出示滴管:怎么使用?學生邊操作邊說,老師問別的學生有沒有補充,老師演示使用滴管的使用方法。師:我們還可以看什么?生:吸水性和滲水性。學生活動。3―4分鐘后實驗結束。老師提醒整理好材料。匯報開始。師:用看的方法。生:水的流動速度快。(老師板書)生:食用油的流動速度快。(舉手的還是這兩三個同學,其他學生只顧講話、做小動作)師:通過看,你還發(fā)現食用油和水的什么特點?生:水的吸水性強,油不強。生:食用油會產生氣泡。比較液滴情況,老師請一位學生來說,學生說不清楚。師引導:說說形狀有什么不一樣?生:水滴比較圓,油滴比較扁。(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師:翻書看看液體的形狀,再用肉眼看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再觀察水滴和油滴,答:油黃色有味道,水是無色、無味。(老師板書在黑板)師:用聞的方法發(fā)現了什么?一名學生回答,老師補充,其他學生抄老師的板書……第二環(huán)節(jié)比較水和油的重量。老師出示20毫升的水和油,在天平秤上操作。師:生活中的什么現象支持水重?老師出示水和油,把它們攪拌在一起,并指出這個現象說明水重油輕。
從上面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只有個別能力強的學生能“飛快”地做完老師要求的實驗,但有的學生還沒有從自己的情境中脫離出來。所謂“交流和研討”是發(fā)生在老師和個別同學身上的,其他同學只是在飛快地抄老師的板書。為什么會這樣?本人認為,老師對本課的內容沒有取舍,活動太多,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自由的空間去交流和研討。如果沒有時間和空間去交流和研討,有的只是老師給的概念,那么我們的課堂還是“師本”課堂,如何體現“生本”呢?
總之,要上一堂真正立足于探究活動的科學課,我們要時刻注意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科學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自由的空間去探究、去研討、去交流。
【參考文獻】
篇4
一、加強團隊協作,心思向抓好復習聚集
我們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備課組成員的集體智慧,注重在經常性的分析、經常性的研討、經常性的交流中,分析教學重難點和命題導向,研究學生和教法,交流教學的心得和體會,在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共享中,形成群策群力抓復習的團隊協作良好氛圍。一是多分析,形成抓復習的好思路。我們經常利用集體辦公時間、課余交流時間,以備課組集體分析和個人隨機分析相結合的形式,就思想品德課命題的導向、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和傾向性的問題、如何抓好不同階段的復習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并結合征求學生意見掌握到的、領導要求強調到的、平時教學留心到的內容,備課組三兩人一組進行分析、梳理,形成抓復習的思路,并邊分析、邊實踐、邊調整,使復習更具有針對性、成效性。二是多研討,形成抓復習的好辦法。我們非常注重備課組的業(yè)務研討工作,因為研討是一個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方法的過程,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我們采取每周設置一個課題,每月集中一次研討,隨機開展討論的方式,把教學中的難點、學生提出的疑點、當前發(fā)生的熱點問題,采取疑難會診的方式進行研討,通過問題大家辨、答案大家找,達成共識,既解決了個別老師對一些問題弄不清、拿不準的問題,又在教學相長中增強了教師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把研討出來的一些好方法、好經驗運用于教學中,收到了多重復合效應。正是長期堅持研討制度,有力地增強了思想品德備課組的學習力、教學力,確保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攀升。三是多交流,形成抓復習的好氛圍。在抓好分析、研討的基礎上,我們十分重視抓好備課組成員的生活、工作交流,力求讓大家多多交流,增進備課組團隊的融洽和諧;在工作交流中,達成全員的思想共識,不斷推進工作上臺階。工作之余,備課組成員自發(fā)地就學生遵規(guī)守紀情況主動與班主任溝通交流,爭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備課組成員之間,能經常性地就一個問題、一個看法,進行反復論證,尋求最佳答案;備課組成員都具有較強的奉獻意識和大局觀念,平時注重溝通,互相幫助,加強協作,積極營造和諧共事、齊心干事的良好環(huán)境。
二、夯實基礎知識、力量向抓好復習聚攏
我們將思想品德復習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的復習,目標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我們采取地毯式復習的方法,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及時間要求,一般情況下,在臨近下課的10分鐘時間,要求全員會默寫本節(jié)內容。然后,課下全批全改,對于學生不能掌握的知識點,教師逐班做記錄,等到下次上課時,利用10分鐘時間進行課前提問,再及時復習,經過反復鞏固知識,不斷強化記憶,使學生扎扎實實掌握應知應會的知識點。此外,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我們還采取默寫一次、張貼一次喜報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動力。
第二階段的復習,目標側重于構建知識框架,凸顯知識體系。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建立聯系,促進知識的提煉升華。具體做法是,思想品德備課組學科組長帶領九年級老師集體備課,把所有相關的知識按照“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集體、社會、國家”進行整合。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先讓學生對所要復習的章節(jié)進行梳理,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幫助學生進行框架構建,并讓學生以書面作業(yè)的形式呈現,使學生更能輕而易舉地構建框架,掌握知識點。
第三階段,目標側重于抓真題練習,鞏固提高。我們主要通過真題篩選,采取“實戰(zhàn)”方式,開展“練兵”測試。每次測試完后,老師批閱,并針對批閱中發(fā)現的問題,在試卷中圈點出來,讓學生清楚是什么地方扣的分,老師則將學生在答題時存在的問題做好記錄,在試卷講解時加以重點剖析,釋疑解惑。通過不斷強化練習,達到學生考一次試,解決一些問題、強化一些內容、提高一次水平的目的。
三、注重方法技巧,智慧向抓好復習聚焦
恰當的方式方法對提高復習的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從方式方法上入手,培養(yǎng)學生答題的方法、技巧,從而實現預期成績的末端成效。
一是注重學生對選擇題答題技巧的培養(yǎng)。我們采用“一讀題,二原則,三帶入”的方法,加強選擇題的答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耙蛔x題”,即讓學生先對題干、題肢完整地閱讀一遍,使其明確材料內容、要考核的知識點和命題的目的;“二原則”,即看選項是否正確,如果能直接判斷,就用直選法,如不能直接判斷,再采用排除法或篩選法;“三帶入”,即把答案帶入題干,看是否一致,以便檢測答案正確與否。
篇5
深入探討點撥迷津,平等交流碰撞火花。在和諧、寬松的研討氛圍中,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的學員與公安大學相關業(yè)務系部的專家、教師一起,共同研究、討論當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對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際工作的結合進行重要探索和有益嘗試,已成為2005年以來高級警官培訓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一)根據培訓需求,加大研討力度
為了解決長期以來困擾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學員反映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踐結合不夠密切的問題,尋求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踐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新學期伊始,進修部通過多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在借鑒有關兄弟院校培訓經驗、鞏固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原有“對口研討”、“三級研討”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加大研討力度,積極開展培訓班學員與我校相關業(yè)務系部專家、教師的專題研討。
分管培訓工作的校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強調在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開展專題研討的特殊重要意義,明確這是實現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際工作相結合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培訓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確保培訓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005年年初,經校長同意,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在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開展學員與學校專家、教師的專題研討。
分管校領導專門主持召開了由進修部、教務處和有關教學系部參加的專題研討聯席會議,確立了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學員與我校專家、教師開展專題研討的目的、指導思想和組織形式等,為專題研討扎實、有效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通過調查摸底,確定研討主題
公安部政治部在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調訓學員通知的注意事項中明確提出,學員報到時要攜帶關于公安工作、公安隊伍建設的一個熱點問題、一個難點問題和一個典型案例。
為了結合學員所帶熱點、難點問題和典型案例,切實把專題研討工作抓緊、抓實、抓好,進修部對2005年舉辦的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學員所帶的材料分別進行了匯總、歸納,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調查摸底的過程。在第56期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學員所帶的122份材料中,熱點、難點問題有89個,根據學員提出的相對比較集中的問題,進修部將“問題探討”確定為該期培訓班的研討專題,開展了以指揮決策班學員為主、其他班學員自愿參加的,與治安有關專家和教師共同進行的專題研討。
經過這次比較成功的嘗試和探索后,進修部對第57期警督晉升警監(jiān)班學員所帶200份材料中的154個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分類統計,然后分別按照指揮決策班、隊伍建設班、社會管理班、打擊犯罪班確定四個研討專題,即:“如何以人為本,科學用警,實現警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民警合法權益受侵害現狀及保障措施?”“實施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使公安交通執(zhí)法工作面臨什么樣的挑戰(zhàn),如何應對?”“如何運用現代偵查理論和高科技手段,提高打擊犯罪的力度和效能?”
通過摸清情況,了解學員普遍關注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的熱點、難點問題,使專題研討的指向性得到了增強。
(三)提供研究平臺,促進教學相長
由進修部組織、分管校領導出席的第57期警督晉升警監(jiān)班的四次專題研討,公安大學共有9個相關業(yè)務系部的27位專家、教師參加,發(fā)言的學員共有30位。
每一次專題研討,學員們都積極、踴躍發(fā)言,學校專家、教師則在學員們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提綱挈領地進行解答,適時指點迷津,每次都因為需研討的問題多而比規(guī)定的時間延長。
開展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學員與學校專家、教師的專題研討,為學員與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經驗、研究問題的平臺。大家抓住當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坦誠交流,發(fā)表了許多真知灼見,這種研討的含金量非常高,是學員和教師兩種資源的強強對撞,既體現了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關系,又體現了上與下的渠道、橋梁作用,更體現了學員和教師雙方受益、互贏的動力關系。
二、在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開展學員與專家、教師專題研討的思考
在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開展學員與公安大學專家、教師的專題研討,應該是一種平等對話、開放討論、自由交流、思維碰撞、啟迪智慧的互動教學活動,營造的是學員與專家和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民主、寬松的交流、討論氛圍;倡導的是學員與專家和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共同的切磋、思維的碰撞、思想的交鋒;改變的是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踐各自為戰(zhàn)、相互脫節(jié)的狀態(tài);創(chuàng)新的是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際工作的緊密結合。
通過兩期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5次專題研討的實踐,可以看出專題研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不能回避,專題研討中還有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筆者不揣冒昧,談一些自己的粗淺思考,以期不斷改進和提高專題研討的水平,積極探索深化專題研討成果的方法,真正實現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踐的有效鏈接。
(一)目前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專題研討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專題研討既有淺層次的,如交換信息,共享經驗;也有深層次的,即結合學員提出的問題、困惑,學員與專家和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及時交流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成敗、得失,在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探討、對存在的共同困惑進行反思時,拓展廣度、深度,橫向擴展,縱向深入。對某些問題的深層次研討,要將公安理論教學與適應公安實踐需要密切結合,才能使理論教學與實踐同步或適度超前,而不滯后于實踐。
但是,在目前的專題研討中,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如下問題:學員比較機械地陳述預定的發(fā)言材料,研討缺少自己的見解和思想;學員與專家、教師滔滔不絕地“各抒己見”,進行獨白,研討缺少必要的交流與對接;學員與專家、教師或手捧筆記本忙著記錄別人的發(fā)言,或“袖手旁觀”,研討缺少必要的質疑和爭辯;學員與專家、教師在同一水平上就事論事,研討缺少及時的調整和跟進,缺少不斷的深入和提升……這些現象如果盡早發(fā)現、制止,就可以避免專題研討流于形式,改變專題研討缺乏實效的沉悶、被動局面。
(二)加強和改進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專題研討的建議
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的學員與專家、教師在積極參與和親歷專題研討的實踐中,學
員們對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問題表現在,既希望在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能與同行交流、切磋,學習和了解其他地區(qū)和單位好的經驗和做法;也希望得到我國公安機關最高學府公安大學的專家、教師的指導,這是開展專題研討的最佳起點。專家、教師與學員雖有共同的方向,但在本體、條件、實踐、知識等方面有不同專長、不同能力結構、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主觀意見,所以容易與學員獲得異質互補。這正是學員與教師的特殊資源優(yōu)勢。要變潛在的優(yōu)勢為現實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學員的實際工作經驗優(yōu)勢和專家、教師的理論知識優(yōu)勢,實現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踐的有機統一,才能使專題研討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所以,應該從組織者、學員和專家、教師三方面入手,完善專題研討的內容和形式,深化專題研討的成果,才能實現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際工作的有效鏈接。
1、組織者方面
開展專題研討,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的學員能為學校公安理論教學送來新鮮的實踐養(yǎng)料,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需要很好地總結經驗,進一步開發(fā)和完善適合學員特點的、體現互動的、實現公安理論與公安實踐密切結合的培訓方式。作為組織者進修部,要充分利用上級公安機關與下級公安機關“結合部”的優(yōu)勢,既及時吃透上級公安機關的精神,又及時了解下級公安機關的需求,通過挖掘學員資源,提出課題,組織專題研討,促進教學相長,不斷提升研討質量。
為了使專題研討真正達到預期的目的,首先要解決好主題問題。研討主題對研討能否取得成效至關重要。進修部既要密切關注最新公安理論研究成果,又要在深入、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善于發(fā)現、提煉大多數學員共同關注的公安實際工作中的現象、問題、困惑,從而貼近實際,貼近學員,選擇現實中提出的、學員想弄清楚的問題作為重點,從學員的真實需要出發(fā),讓學員有想說、可說、能說的共同話題,吸引學員參加研討,使他們暢所欲言。同時,要注意突出現實問題的針對性、先進理論的指導性以及學員和專家、教師參與的廣泛性,發(fā)揮好組織、設計、引導、協調、促進的作用。
其次,每期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專題研討之后,進修部要建立多元反饋機制,深入了解研討的真實效果,以及學員和專家、教師的真實感受。例如,可以通過無記名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的方式,了解學員和專家、教師對專題研討的看法:研討主題是否恰當?研討形式是否有利于交流?是否真正互動了?專題研討對他們是否真正有所幫助?通過專題研討他們是否有了新的思考?研討中的觀點對他們的理論教學工作和公安實際工作是否有建設性建議的作用?等等。
2、學員方面
學員帶著問題來,或專題研討主題確定后,學員以積極的思維方式來圍繞主題,認真思考工作中的困惑、疑慮、問題,這是實現專題研討真正互動的基礎。在問題的驅動下,學員才會主動思考,所以學員是否帶著思考,是專題研討能否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學員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需要與有經驗的同行溝通,與專家、教授對話,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將專題研討獲得的理論、知識、經驗、方法經過吸收、消化,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新思維和促進工作發(fā)展的新理念,從而指導工作實踐,合理規(guī)劃未來。
專題研討的價值不在于給學員和專家、教師多少答案,而在于引發(fā)學員與專家和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對話和深度思考,促使大家交流、溝通、合作,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所以,盡管沒有一個最終的標準答案,但大家對問題的認識要更加深刻,每個人在其中都要有所收獲。
3、專家、教師方面
專家、教師與一級警督晉升三級警監(jiān)培訓班學員開展專題研討,綜合性和實踐性強,對專家、教師的要求高,因此,專家、教師要建立一個團結、協作的小組,以彌補每個單獨的專家、教師在知識結構上和專業(yè)上的不足。
專家、教師從公安理論層面進行分析時,要貼近、緊扣學員的工作實際和疑惑、不解問題,運用最新理論成果去分析和回答問題;解疑釋惑時,既要高屋建瓴,凸顯學術功底,又要深入淺出,做到通俗易懂,以引起共鳴,把研討引向深入。
專家、教師還要將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教學能力。專題研討的立足點是放在解決學員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但著眼點應放在公安理論教學與公安實踐的結合上。現實問題是獲得公安理論的原動力和方法論基礎。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泛的。公安理論教學不能脫離公安實際,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每次專題研討后,專家、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反思,發(fā)現、探求、總結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上升到理論高度,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這樣就完成了實踐一理論一再實踐一再理論的過程,使實踐不斷發(fā)展,理論不斷成長。
4、專題研討的內容和形式方面
為了避免專題研討的低水平重復,確定研討的內容時,不必只局限于學員帶來的熱點、難點問題,還可以結合我校專家、教師進行的研究課題,結合公安部業(yè)務局部署的當年的工作重點來考慮研討主題;確定研討的形式時,可以結合學員的工作崗位和專家、教師的術業(yè)、專攻,來分層、分級進行,還可以邀請公安部有關業(yè)務局的調研部門參加專題研討。
專題研討既要有預設、計劃、準備,即研討組織者、學員和專家、教師對研討的主題、中心、問題在研討前要有必要的準備但更要強調即時、生成、生態(tài),即全體參與者不要因為事前的準備,干擾、破壞了對研討進程的現實關注,喪失了對研討中產生的新問題的敏感性。過度的準備往往容易導致“照本宣科”、“循規(guī)蹈矩”,使研討失去活力和真實。
專題研討既需要傾聽、認同、分享,更需要有針對性地質疑、探討、論證。學員和專家、教師要圍繞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策、辦法,研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guī)律的探索,這是保證專題研討向縱深發(fā)展的推進策略。
5、專題研討成果的深化方面
篇6
良好的教研計劃是確保教育科研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教育發(fā)展到今天,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采用科學的方法探索教育規(guī)律,已經成為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fā)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向教研要質量要效益,走科研興校的道路是我們迎接課改挑戰(zhàn),走向新世紀的最佳選擇。
一、基本原則及主要目標:
立足本校實際,追求實際效果和注重實際應用是我校開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則。“教育教學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營造的科研氛圍,通過校本教研來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標。
二、確定課題:
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把科研課題分為三級:即學??傉n題;教研組分課題;教師個人子課題。
1、學校課題:我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一項課題,即《主體參與,分層教學,異步達標》,同時我校還進行新課程改革實驗。
2、教研組課題:教研組每學期要針對本學科存在的共性問題,確定研究課題,圍繞課題進行研究,重點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在教師集體中形成一種研究的氛圍。
3、教師課題:教師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從中選出某個值得追究和設計的“關鍵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尋找和確定解決該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選題要取熟避生,寧小勿大,不能超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不能設立過于抽象的課題。
三、本學期將要開展的教研活動;
(一)、學校
1、本學期盡可能的傳遞各種科研信息,為教育教學服務。
2、觀看光碟《以人為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關愛每一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內在人格魅力就會提升教育藝術。
3、組織我校青年教師認真研究新教材,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有了一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匯報表演課,以此促進青年教師盡快走向成熟。
4、組織 初一、初二學年教師“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討課”,出課的教師在第一輪“教研組輪聽課”中選出。
5、近期末時學校將組織一次校級研討課, 將采用說課、講課、反思、互動交流、小組研討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提問、討論,組織教師對自己和他人的實際教育行為、教育觀念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討,將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6、組織全體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案例分析、優(yōu)秀教案,把新課改的經驗以文字資料的形式積累起來。并且進行評比和交流。
7、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yǎng),在教研組內要求新老教師結對子,達到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師隊伍進一步強大起來,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
8、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學院和片的教研活動,通過開放的教研網絡,經常和校外的同事溝通和聯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研究的水平。
(二)、教研組
本學期每個教研組利用教研日開展以下教研活動:
1、組織一次“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輪聽課”,并把上是輪聽課上升到課題的高度,本學期確定的探索方向為:
A、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B、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及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C、體現學習的探索性,探尋具體幫助學生不斷優(yōu)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途徑及聯系生活實際活學活用書本知識的能力。
D、體現學習的互動性和合作性,嘗試進行研討式學習的課堂操作。
2、初一、初二年級組織一次 “新課程課堂教學匯報課”每個教師出課一節(jié),課后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然后教研組內的教師進行分析、研討、交流。
3、每個教研組隔周教研日都要總結、交流、反思本周教學情況和課題進展情況,教師之間互相溝通,共同研討,使教師的困惑能得到及時回應,共享經驗和共同發(fā)展。
(三)教師個人
教師每節(jié)都要進行教學反思,體現在教學記事中,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發(fā)揮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狀態(tài)下實踐,把教研的主戰(zhàn)場放在課堂上,切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措施
1、建立課題立項審批制度,課題必須是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教師自主確定、自愿申報,并報教研領導小組備案,課題進展和落實情況要定期做出總結,教務處要及時掌握并提供積極支持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2、教研組內新老教師要結對子,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幫助新教師盡快熟悉業(yè)務,促進老教師轉變觀念,協助老教師總結教學經驗。
3、注重各種原始資料的積累整理,進一步統計分類,有專人保管,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材料,確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理論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guī)律,及時征集、評選論文、經驗總結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級推薦。
5、深入教研組檢查指導教研活動,進入課堂跟蹤指導教師的課題進展情況。
校本教研月工作安排:
2005年下學期:
九月份:
1、組織初一初二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輪聽課
2、觀看光碟《以人為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十月份:
1、三學年課堂教學輪聽課
2、青年教師匯報課
3、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4、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十一月份:
1、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2、教研組輪聽課
3、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十二月份:
1、組織全員參加的“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討課”
2、論文交流、案例分析、優(yōu)秀教案評比交流
3、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4、積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2006年上學期:
三月份:
1、組織初一初二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輪聽課
2、案例分析、優(yōu)秀教案評比交流
3、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四月份:
1、課堂教學聽課
2、青年教師匯報課
3、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4、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五月份:
1、教研組開展組內教研活動
2、教研組輪聽課
3、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六月份:
1、組織全員參加的“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討課”
2、論文交流
3、教師每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4、積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篇7
關鍵詞:中職英語 雙向反饋 教學策略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7C-0063-01
一、知識講解雙向反饋,鼓勵課堂交流
雙向反饋教學系統包括控制系統、執(zhí)行系統與反饋系統,理論基礎是信息論、控制論與系統論。打造雙向反饋教學模式,需要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師生雙向信息的頻繁交流。
為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也就是在工作中的基礎聽說讀寫能力,在課堂講解時,需要運用雙向反饋,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反饋,以及知識、方法與思想各方面的反饋。針對實際掌握情況和現存問題,教師合理調控與引導、適時介入、高效教學。
如學習“Pop music”這一單元知識,可以采取知識講解雙向反饋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信息輸入,借助多媒體播放幾首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其次,學生接收信息,并融入到音樂的盛宴中,邊聆聽邊討論;繼而教師感受學生的疑惑、好奇與熱情,展開教學引導,展示What is pop music、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op music、The history of music等相關知識。教師借助提問教學方式,與學生展開互動,學生運用英語表達思想和情感,展開信息反饋,教師收到反饋的信息后,抓住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在會話式交流與反饋中,重點提出相關單詞novelty(新奇性)、entertainment(娛樂性)、commodity(商品性)、rapid turnover(快速更替等)以及短語long for、so far away、believe in等。學生接收教師的信息反饋,對知識消化、吸收并反思,再展開師生、生生間Jazz、Rock、Blues、Reggae、Rap、Hip-Hop等流行音樂不同特色的分析。由此,結合知識講解雙向反饋教學模式,營造融洽氣氛,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方法。
二、角色扮演雙向反饋,強化運用體驗
英語是一門語言,需要在聽說讀寫運用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引入角色扮演雙向反饋模式,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情境,展開師生、生生互動對話,教師能夠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以及記錄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形態(tài)、動作、語言與對話表現的各方面情況,對學生反饋出來的知識與能力綜合分析,以針對現存問題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針對性地進行重難點教學。另外角色扮演雙向反饋,學生能掌握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知識背景,強化運用體驗。
如“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引入角色扮演雙向反饋教學模式。教師做好課前準備,收集跨文化交際素材、不同文化的資料,站在學生感興趣的角度進行材料課前準備。角色扮演時,由同桌兩人或師生兩人對話展開,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討論time concept、eating habits、thinking、communication等方面的cultural differences。學生在課前了解了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如America、Britain等,與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對比,同桌扮演不同國家的人,進行交流對話。在學生交流、討論和雙向反饋的過程中,與教師運用英語交流分析,拓展思維與知識視野,更好地學習英語。
三、課題研討雙向反饋,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
課題研討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同步提升,以學生收集資料、互助交流、課題反饋、教師點評、師生討論為學習步驟,在逐步研究、拓展、討論、交流、總結與反思的過程中,師生、生生加強學習方法、知識的交流與反饋。以課題研究為核心內容,以學生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教師有效介入與指導,研究討論得出一系列的方案、方法和結論,并以課題報告、方案報告等方式展現研討成果,以此實現教師方法指導、學生知識與方法反饋的雙向反饋教學。
如“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單元的學習,講到了克隆技術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關于cloning技術的課題研討。學生分小組展開課題研討,4人一組,查閱資料,分析克隆的技術原理、方法、結果與案例。學生們通過查閱書籍、報刊、網絡資料,掌握了位于科技前沿的克隆理論、技術、案例與展望,制作關于“cloning”的專題PPT,展開研討過程。每個小組展示并講解自己的成果,從What is cloning?How do scientists clone a sheep?What animals has been cloned?What are the cloning procedures?這幾個方面進行研討,這是學生反饋的階段,之后師生、生生交流,教師對學生知識和能力情況進行反饋,提出學生現存問題和建議,由此學生完善學習方法,并彌補知識漏洞。由課題研討雙向反饋,學生提升了學習能力,扎實掌握了相關知識。
中職英語雙向反饋教學模式有效契合了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以職業(yè)技能提升為核心目標,強化課堂的雙向反饋,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篇8
本學期的科研工作,將以教育行政工作會議和進修學校教學工作會議有關精神為指針,堅持科研先導工程,以課題研究為主線,以全面落實新課改為中心工作,以校本培訓為特色,以學習型團隊建設為重點,加強科研研究和管理,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二、工作目標:
1.嚴格教育科研工作細則。繼續(xù)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項規(guī)章管理制度。嚴格教育科研課題的各項管理工作。
2、定期召開科研例會,及時總結經驗部署下步工作。
3、確定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的研究專題。
4、及時收集、整理、傳遞科研科普信息,積累好所有的科研材料和檔案。
5、召開課題研討交流會。
6、繼續(xù)加強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的結合。
7、開展科研專題培訓和講座。
8、積極開展科研成果評定與推廣工作,制定科研獎勵制度。
三、主要工作:
(一)科研制度建設
1、按照以月為主的方式開展科研工作的考核,每月嚴格制定上交時間,并以課題組為單位上交每月的課題研究案例和反思。
2、組織人員課題培訓,月上交隨筆和教學敘事,組織課題課的聽課評課、反思和研討。
3、科研材料分類裝訂,集中管理,重在體現科研的研究進程。
4、對上年度在教育科研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學習團隊建設
1、加強學習團隊建設,繼續(xù)以學習小組形式組織教師學習。圍繞有效教學的開展進行理論與業(yè)務的專題學習,并以學習團隊為單位定期組織交流活動。
2、以校本培訓為特色,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學期針對課題研究組織2——3次培訓工作,特別是對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認識和能力的培訓以及有關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和有效教學知識的學習。
3、發(fā)揮科研骨干教師的優(yōu)勢,做好課題研究的引領工作,并帶動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共同研討,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針對教師科研開展中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并及時總結反饋信息,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
4、進行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有效性的探索,每次備課前組內有一人事前準備好與全組教師進行經驗、成果或信息的交流。學校本學期組織一次專題研討,初步形成基本備課模式。
5、為教師推薦理論學習的材料。購買、下發(fā)與課改有關的書籍。開展有效的校本培訓。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為廣大教師的外出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支持。
6、支持和鼓勵教師將科研研究的經驗總結到科研成果中來,并向全校教師推廣。鼓勵教師積極撰寫省、市、區(qū)的論文和案例。
(三)教研實踐
1、建立學校課題研究課制度,注重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組織跨學年的研討活動,提高研究課的質量。做到以問題為牽動,注重課后的評析與反思。
2、把校際聯動引向深入,本學期繼續(xù)邀請名師和專家到校授課和講座,并充分利用校內名師資源,提高廣大教師的參與度,把學習與自身提高緊密結合起來。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教師走出去,加強雙向交流活動。
3、組織校級科研競賽課活動,使其成為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對參加上級各類競賽活動形成良好的競爭選拔機制。
4、認真完成好做為整改委基地學校的各項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參加基地的各項活動。
三月份:
1、制訂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
2、組織各子課題組成員的組內科研學習。
3、歸納整理科研信息。
4、學校領導小組研究科研計劃。
5、開展“綠洲杯”課程標準再學習測試活動。
四月份:
1、組織理論學習和講座培訓。
2、開展科研課題專題課活動。
3、課題小組開展有效閱讀的學習研討活動。
4、上交科研論文和科研成果。
五月份:
1、科研自學筆記。
2、科研反思紀實。
3、以課題小組為單位的有效教學研討課系列活動。
4、“綠洲杯”教師基本功風采大賽。
六月份:
1、“綠洲杯”教學設計大賽
2、科研優(yōu)質課匯報
3、科研工作總結。
4、科研課題總結。
篇9
心理學原理表明,思維能力是人的認識能力(即智力)的核心,而抽象概括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F以第七冊《金屬》一課為例,談淡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和實驗,為培養(yǎng)科學抽象能力打好基礎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課教學的基本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從而變抽象的知識為感性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認真準備好與新授知識有關的“有結構”的材料,譬如布置預習(導學案),適當準備一些可以用到的材料。例如,教學《金屬》前讓學生收集金屬的資料、金屬材料,通過自己親身體會和詢問家長、相關人員,了解金屬的特性、用途等。教學中指導學生去認真觀察或實驗,去探索它、研究它,幫助學生獲得對被探究事物的感性認識,初步形成對該事物的了解,以便于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一步通過頭腦的加工、語言的交流,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相應的科學概念。例如:
實驗材料:鐵、銅、鋁等金屬、各種金屬器具、電池、導線、小燈泡、熱水、杯子、砂紙、錘子等。
實驗過程:
實驗結論:金屬的質地一般都比較堅硬,有光澤,容易傳熱,能導電,具有延展性,經敲打后比較容易變形。
二、精心組織研討,引導學生思維,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完成觀察和實驗探究活動之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開展研討,即引導他們使在探究活動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和想要說出來的話,通過課堂討論、互相交流等形式,產生相互啟發(fā)的作用,從而找出被研究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并加以概括,使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一定層次上的科學概念。由此可見,組織學生研討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的過程。
如《金屬》一課:1.抽象金屬的共性。在每一組觀察或實驗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討論前教師必須向學生提出討論題,以引導他們進行抽象思維,鼓勵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盡量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和想說的話。討論題是:你在觀察銅、鐵、鋁等物質的外表時看到了什么?銅、銖、鋁的外表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木棍、玻璃棒、粉筆呢?通過傳熱、導電實驗,你看到了什么?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從金屬延展性實驗發(fā)現,把銅絲、鐵絲、鋁絲彎折或捶打后有什么變化?把木棍、玻璃棒、粉筆彎折或捶打后會怎樣?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課堂討論可采取小組形式,即前后相鄰的4個學生為一組互相交流、討論,然后引導學生在全班范圍內交流發(fā)言,講明他們對三種金屬的共同特性的認識。通過討論,教師在肯定學生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填寫本課中的前四處空白。2.概括金屬的共同性質。通過上面的研討活動,再對金屬的共性進行概括。根據上面的觀察和實驗,我們可以知道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的性質?引尋學生對銅、鐵、鋁的共性進行概括。(1)教師告訴學生:由于銅、鐵、鋁有共同的性質,它們是同一類物質,叫做金屬。金屬表面所特有的光澤稱為“金屬光澤”。金屬的種類很多,如金戒指(金)、焊錫、干電池的金屬殼(鋅),電燈泡里面的鎢絲等與銅、鐵、鋁一樣,都是金屬。(2)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根據銅、鐵、鋁的相同性質,可以推斷金屬的共同性質是什么?進而完成更高層次的概括。(3)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金屬”,并強調只有同時具有以上四個性質的材料才是金屬。這樣進一步抽象,建立金屬初步的概念。
三、及時鞏固新概念,增強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鞏固知識主要是指對知識的識記和應用。一個新的概念,如果不及時鞏固,是不容易記住的,更談不上掌握和應用它。鞏固的途徑主要是練習和復習。如在學生認識什么是金屬和金屬的共同性質之后,可以進行下列鞏固練習:
(一)識記練習:
1. 銅、鐵、鋁有什么共同性質?
2. 金屬有什么共同的性質?
3. 什么是金屬?
通過識記,再現本課所學的知識,并使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一次強化。
(二)應用練習:
1. 干電池的外殼是金屬鋅制成的,請推測鋅應該具有哪些性質?
2. 想一想:木棍和玻璃棒為什么不是金屬?
3.試一試、議一議(可設計為小游戲):香煙盒里的鋁箔紙和鉛筆芯是不是金屬?
篇10
本期我組對晨間接待活動進行了研討。晨間接待是幼兒園第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也是與家長溝通,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個窗口。怎樣使孩子一天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怎樣讓家長放心的離開孩子,這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認真學習,積極研討,開展微笑服務,提高服務意識,與家長親切交談活動。在晨間內容上,打破以往活動只是單一的桌面游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智力游戲、體育游戲、折紙剪紙活動、開放區(qū)域游戲,讓幼兒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我們還注重材料的提供,注重活動中的個別指導,利用音樂產生愉快的活動氣氛。我組教師就如何開展好晨間接待進行了說、看、評活動。通過活動,教師們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二、進一步改變教育觀念,讓幼兒真正體驗自主游戲的快樂
幼兒喜歡自主游戲,是因為它的形式適合幼兒的心理特征。過去教師們在游戲中怕亂,限制過多、過死幼兒玩什么游戲,怎樣玩都由教師指導、分配。通過學習研討教師們改變了舊的教育觀念,在游戲中以幼兒為主體,讓他們自己提出主題,自定角色,自選材料與伙伴。在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中愉快地游戲。
三、早操活動的研討
幼兒能不能在早操活動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教師的教育觀和早操的活動設計、編排、組織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加強幼兒體育鍛煉,我們針對早操活動進行了改革、交流與研討。在交流中,教師們踴躍發(fā)表個人見解,找出早操中存在的問題,大膽從活動設計、編排、組織下手,把早操、基本動作訓練、游戲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在通過相互觀摩、取長補短,將早操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四、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
青年教師是我園的主力軍、接班人。為了更好地使他們成長起來,我組為他們提供了早操的研究與觀摩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們關心、支持、協助、出謀劃策,使他們得到了鍛煉,同時,也為全組教師提供了研究學習的機會。
五、組織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