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耕種組織集體農場論文

時間:2022-06-05 11:47:00

導語:機器耕種組織集體農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器耕種組織集體農場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農業(yè)走合作化道路的可能性;農業(yè)走合作化道路的必要性;農業(yè)合作化必須堅持的原則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鄧子恢是黨內卓越的農業(yè)和農村工作專家,堅持農業(yè)走合作化道路是鄧子恢的一貫主張、黨已積累了領導農業(yè)生產互助團體的經驗、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得以完成,國民經濟得到恢復,農村局勢好轉、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工業(yè)化的迫切需要、實現(xiàn)農民共同富裕的需要、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力的需要、必須堅持自愿原則,禁止任何強迫命令、循序漸進、必須根據(jù)社會主義精神,正確處理合作化中的各種矛盾等,具體請詳見。

鄧子恢是黨內卓越的農業(yè)和農村工作專家,堅持農業(yè)走合作化道路是鄧子恢的一貫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多次指出:“不把農民組織起來,則農民將永遠落后。只有采用機器耕種,組織集體農場,改良生產技術,提高生產力,才能逐漸走向社會主義?!盵1]“合作社,在農村是為農民所迫切需要的。”“必須大力幫助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發(fā)展,以求逐漸走向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對合作社要給予種種優(yōu)待和幫助,使它發(fā)展起來。”[2]鄧子恢詳細闡述了農業(yè)走合作化道路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應堅持的原則。

一、農業(yè)走合作化道路的可能性

第一,黨已積累了領導農業(yè)生產互助團體的經驗。鄧子恢指出:“在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農業(yè)互助合作的組織形式,是農業(yè)勞動互助組。早在1937年前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隨后在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根據(jù)地內,農民在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之后,即創(chuàng)建興建了這種生產組織。這種組織,群眾一般都稱為互助組,通常是由三、五戶或十幾戶組成,分為季節(jié)互助和常年互助兩種,但不論哪一種互助組,生產資料私有制是完全保留的,它不同于個體經濟的,只是實行了集體勞動。各戶的土地仍由自己管理,土地收獲物也歸各戶所得,在實行集體勞動后,勞力有剩余的農民,在別人土地上進行勞動,也只取得相當于社會一般工資的報酬。這種互助形式,可以幫助農民解決生產資料不足的困難,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推進農業(yè)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盵3]

第二,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得以完成,國民經濟得到恢復,農村局勢好轉。鄧子恢指出:“在1949年3月,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就已經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后,使中國穩(wěn)步地由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yōu)樯鐣髁x國家的歷史任務?!薄爱斎h已順利地解決了上述歷史遺留任務和經濟恢復的任務以后,才在以同志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力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盵4]與同時,又在農村中勝利地進行了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在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中,肅清了殘余的土匪、特務武裝,逮捕并法辦了一批反革命首要分子,瓦解了會道門組織,鞏固了農村的革命秩序?!薄霸俅卧谶\動中又產生了農民代表會議,在這個基礎之上建立了人民代表會議制度的鄉(xiāng)村政權,在廣大的農村中,實現(xiàn)了在工人階級領導下的真正的最大多數(shù)人的民主政治?!盵5]

第三,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農業(yè)合作化是偉大而又艱巨的事業(yè),沒有堅強的政黨領導是根本行不通的。1954年,鄧子恢在《中國農業(yè)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一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農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唯一政黨,他今天在人民民主專政中牢固地掌握了領導權,可以運用一切方面的影響,來鞏固工農聯(lián)盟,推動農民日益傾向社會主義。有了這個條件,就可以保證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事業(yè)走向徹底勝利,這是可以斷言的?!盵6]

二、農業(yè)走合作化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工業(yè)化的迫切需要。鄧子恢在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天國家的基本任務是工業(yè)化,五年建設、五年計劃是工業(yè)為主,重工業(yè)為主,求得在十年至十五年內大體上打下國家工業(yè)化的基礎。農業(yè)要和工業(yè)化相稱?!盵7]“在農村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農村工作的總方針、總路線,要把今天農民的私人所有制,改造為將來的集體所有制,有了社會主義的工業(yè),就要有社會主義的農業(yè)來配合它?!盵8]

第二,實現(xiàn)農民共同富裕的需要。鄧子恢深知私有制是產生社會不公導致勞動人民貧困的根源,只有通過合作化的道路,把私有制的個體經濟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集體經濟,才能鏟除滋生資本主義的根源,避免兩極分化。鄧子恢指出:“讓個體農民向富農、高利貸者去借貸、去當雇工、出賣勞動力、廉價出賣農產品,結果就增加富農、高利貸者、投機商人的剝削對象,讓農村資本主義泛濫發(fā)展。這就是讓少數(shù)人發(fā)財致富,多數(shù)人破產貧困。這是舊道路,是讓農村資本主義漫無限制泛濫發(fā)展的道路?!盵9]為了防止兩極分化,實現(xiàn)共同富裕,鄧子恢指出:我們黨的任務在于領導農民走新的道路,走組織起來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他指出,這是一條新道路,“是領導農民組織起來,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國家?guī)椭鷣斫鉀Q生產中的困難。結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農的發(fā)展。”他反復強調:“這就是組織起來大家富裕的道路,同時也就是縮小富農的剝削范圍,又限制了農村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盵10]

第三,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力的需要。完成時,農村生產力水平很低。貧農平均每戶只有11.7畝地,每兩戶才有一頭耕畜,每3戶才有一部犁,每17戶才有一架水車[11]。中農的經濟地位稍優(yōu)于貧農。但總起來,我國個體農民,特別是貧下中農,畜力不足,農具不全,缺少生產資料。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使廣大農民無力興修水利,無力抵御自然災害,無法使用農業(yè)機械和新的農業(yè)技術,就連維持簡單的再生產也存在不少困難。這就決定了有組織起來的必要,而集體化的農業(yè)是能克服這些缺點的。正如鄧子恢所言,單干“發(fā)展下去,就是資本主義道路,現(xiàn)在也不能抗拒天災人禍,要兩極分化,再就是它擴大再生產能力差。所以我們要走集體化的道路。”[12]

三、農業(yè)合作化必須堅持的原則

第一,必須堅持自愿原則,禁止任何強迫命令。為什么要堅持自愿原則,為什么不能強迫命令?鄧子恢認為這個問題必須從農民的本質來認識。“農民的本質是什么?農民是勞動者,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為生,不是靠剝削人為生。這就決定了農民是能走向社會主義的。但是還必須了解農民的另一方面,他是小私有者、小生產者,有自私心理。不了解這個特點,就不能領導農民?!盵13]“農民是小生產者,個體經濟,因此養(yǎng)成了他單獨經營的習慣。他自己單獨經營很自由,早下地晚下地由他。他也有他的計劃,有他的打算,但他是以自己家庭單位來打算的。農民對于社會主義往往容易誤解,怕吃虧,有顧慮。他單獨經營慣了,集體經營怕搞不好。他文化程度低,腦子比較簡單一些,不輕易相信人家的話,你說什么先進經驗,他不輕易相信?!盵14]“當然,農民中有一部分是比較先進的,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大部分是還是要看看。還有少數(shù)是極落后的,即要很久才能通。”了解了農民的特點,那么該怎么辦呢?“要使農民自愿參加,必須進行教育,沒有別的方法?!薄傲硗?要把先進的農民組織起來,作個樣子給他看,用事實說服他,邊講邊作,邊作邊講,經過說服教育和示范,使他真正弄清楚,消除顧慮,自覺自愿參加?!薄凹偃鐚r民采取強迫手段,拿對付剝削階級的手段對付他們,那完全違反了馬列主義原則,是不應該的。”他指出強迫農民會產生嚴重后果,他說:“這不僅是違反了馬列主義的基本原則,而且還會鬧出大亂子,農民鬧翻了那可不得了啊!四萬萬七千萬,他們都是身強力壯的。農民鬧翻了工農聯(lián)盟破裂了。同農民發(fā)生了矛盾,就麻煩得很。那樣大的勢力,農民都把他打下來了,你現(xiàn)在想對付農民?”[15]

第二,循序漸進。鄧子恢認為,開展合作化運動,不要超過群眾運動發(fā)展的水平,不要超過群眾的覺悟水平、經濟水平,而要從群眾的經驗中去推進。因此他積極主張不要過早地改變所有制,要由互助組向初級化、高級化穩(wěn)步前進,因而被錯誤地批評為“象小腳女人那樣東搖西擺地走路?!编囎踊种赋?“開始是臨時互助,以后是季節(jié)互助,長年互助,最后是合作社,這是很自然的?!盵16]“一個地方連互助組都沒有的,開始當然是搞好臨時互助、長年互助。再辦合作社、循序而進?!盵17]他指出,初級合作社是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這種合作社易于為中農所接受,又可達到增加生產的要求。這種半社會主義合作社實行了統(tǒng)一經營,又是保留了農民對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的私有權,這就是對中農一個重要的讓步。有了這種讓步,才引起中農對合作化的興趣,從而使合作社在貧中農聯(lián)合的基礎上得到迅速發(fā)展。所以說,半社會主義合作制是我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個必須過程,是目前合作化運動中不可逾越的形式?!盵18]他指出辦高級社要有條件,“不要隨便把初級社轉為高級社,轉變要很慎重,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由互助組轉到初級社都要有條件,何況由初級社轉到高級社呢?”[19]“先實行了部分集體所有制,實行了統(tǒng)一經營集體勞動,通過這些向農民灌輸社會主義思想,使他們有了精神準備和物質準備。以后國家工業(yè)對農業(yè)的技術支援也逐漸增加了,再順其自然趨勢,逐步解決私有制的問題,而后轉到完全集體所有制,這是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正確步驟。”[20]

第三,必須根據(jù)社會主義精神,正確處理合作化中的各種矛盾。鄧子恢認為,在合作化中,社內社外是有矛盾的,社內新社員,老社員的矛盾,勞動力多的與勞動力少的矛盾,出力多與出力少的矛盾,社外大社與小社的矛盾,這個社與那個社的矛盾,合作社與互助組的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矛盾。怎樣處理這些矛盾呢?“就是要用社會主義精神處理?!睘槭裁茨?“我們同資本主義有本質的不同,資本主義的原則是利用自己的經濟優(yōu)勢來剝奪那些落后的,把人家排擠與剝奪得越艱苦、越落后,他就越發(fā)財。社會主義則不是這樣,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先進的幫助落后的,大的幫助小的,強的幫助弱的。”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可以團結廣大群眾,不斷擴大自己的陣地。互助組可以擴大,合作社也可以擴大?!盵21]

參考文獻:

[1][2][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鄧子恢文集[M].人民出版社

[3]《新華月報》,1954.11期第129頁

[4][6]《新華月報》,1954年第11期,第128頁

[5]《新華月報》,1953年第8期,第49頁

[11]薛暮橋,蘇星,林子力等.中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M].人民出版社,19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