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下湖湘名人著述譯介研究
時間:2022-10-22 10:40:21
導語:傳播學下湖湘名人著述譯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魏源等近代湖湘名人著述是湖湘文化、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本文從傳播學視角,對魏源等近代湖湘名人著述國外譯介的主體、內容、途徑、受眾、效果等進行了述評,希望對中國文化成功“走進”世界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近代湖湘名人;傳播學;譯介;湖湘文化
一、引言
魏源、郭嵩燾、黃興等近代湖湘名人以自己的思想和實踐,深刻影響了近代中國及其與外部世界的交往,在中國近代史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著述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當前社會背景下要求大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xiàn)中國風貌。從國際傳播的角度,這些近代湖湘名人著述在國外的譯介情況怎么樣,有什么特點?就相關情況進行梳理和述評,對促進湖湘出版物、中國出版物的海外傳播應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尹飛舟(2006)、蔣堅松、曹波(2006)和蔣洪新(2006)等學者對魏源、郭嵩燾、黃興等近代湖湘名人與國外的交流及其影響力進行了探討。滿丹南、李海軍等學者(2016)對《海國圖志》的首次英語譯介進行了述考。根據(jù)拉斯韋爾(HaroldLasswell)“5W模式”(1948),傳播過程包含五大基本要素,即誰通過什么渠道對誰說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在國際傳播中,“5W模式”對應了譯介模式中的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譯介受眾和譯介效果。譯介的主體、內容和途徑直接影響著譯介的受眾和譯介的效果。
二、譯介主體述評
譯介主體指翻譯活動的策動者和翻譯工作的從事者,既可以是組織機構,也可以是個人或團隊。近代湖湘名人著述譯介主體的國別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其中有一些為華裔美國學者,但純本土學者比較少見。譯介主體一般為外交官、漢學家、歷史學家和感興趣的研究者,他們一般都在中國有過較長時間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受過良好的教育,雙語基礎好,精通中國文化。其中,像美國的裨治文、恒慕義和德國的郭士立等都在中國有過多年的經歷,后來他們又成了知名的漢學家;英國的威妥瑪在中國從事外交工作,后專心研究漢學,也成了著名的漢學家;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是著名歷史學家;徐中約、陳其田、薛君度和鄧嗣禹則是華裔史學家和漢學家;W.J.黑爾在中國工作、學習和生活了多年。
三、譯介內容述評
翻譯是不斷作出選擇的過程。譯介時或譯介前,譯介主體經常需要做選擇題:翻什么,不翻什么;翻譯哪些內容,舍棄哪些內容。譯介主體必須憑著自己的認知和經驗,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哪些內容符合自身的需要,哪些內容是讀者亟需的或感興趣的,因而會受到讀者的青睞,哪些內容對于自己的目標讀者沒有意義。從魏源等名人著述的譯介現(xiàn)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譯介內容包括兩類:言論和觀點;作品和文稿。對幾位名人言論和觀點的譯介散見于以下三類文本。其一,《清代名人傳略》、百科全書中對幾位名人的生平、經歷、著述的簡單介紹和評論。其二,一些以名人為中心的研究著作,如李歐娜的《魏源與中國海洋世界的重新發(fā)現(xiàn)》。這些著作以重大事件為背景,選用了大量的中外史料,從特定視角比較詳細的敘述和評價了名人的事跡和功過。其三,當中涉及名人的研究著作,例如,徐中約、周錫瑞和芮瑪麗等人的著作。幾位名人的一生著述無數(shù),體裁不一,其作品和文稿包括編著、專著、日記、奏稿、書信、電文、詩歌和雜文等,但從現(xiàn)有的譯介看,對這幾位名人的作品的譯介非常零散,很難看到對某一位名人作品的系統(tǒng)譯介。魏源作品的譯介主要集中在他的《海國圖志》和《大清圣武記》?!吨袊鴧矆蟆分锌d了兩篇相關的書評和《海國圖志》中日本部分的譯文,這二本書在日本的譯介卻是相當充分。郭嵩燾的日記通過傅樂山(J.D.Frodsham)編譯的《中國第一批外交官:郭嵩燾等人的西方之行》,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翻譯。可見,對幾位名人著述的系統(tǒng)譯介至今非常少見,已有的譯介內容或為個別作品,或為部分章節(jié),或為文稿摘譯,或為部分言論與觀點,系統(tǒng)完整的譯介并不多見。但正是這種看似不夠系統(tǒng)的零散譯介,卻不知不覺地走進了目的語世界,這與我們很多有組織的、成體系的經典外譯活動形成了巨大反差。
四、譯介途徑述評
譯介途徑是指主體傳播文本信息、受眾接受文本信息的途徑和渠道,一般包括書籍、互聯(lián)網、電視、報刊、廣播等。傳播行為得以實現(xiàn)必須依靠有效地媒介和物質手段,不同的譯介途徑會影響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其傳播效果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為了提升傳播效果,主體一般會選擇受眾喜聞悅見的、影響面廣的、形式多元的譯介途徑。以對魏源著述的譯介為例,《中國叢報》當時的發(fā)行方式為銷售和贈送相結合,讀者對象主要是在中國(商人和傳教士)、美國和歐洲的西方人士。其發(fā)行量在當時已是不小,以1834年為例,《中國叢報》在中國的發(fā)行量是200冊,美國160冊,英國40冊。更重要的是,《中國叢報》的贈送對象包括《北美評論》(NorthAmericanReview)和《西敏寺評論》(WestminsterReview)等著名雜志在內的多家西方雜志,《中國叢報》上的內容常常被轉載和引用?!吨袊鴧矆蟆芬呀洺蔀楫敃r西方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自然它也就成為了魏源及其作品在美國和歐洲的重要譯介橋梁。另外,魏源之所以在日本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對外關系日趨緊張,而他的《海國圖志》和《大清圣武記》正好滿足了日本需求,處理與美英法俄等國關系之急需。再如徐中約(ImmanuelC.Y.Hsü)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1970),曾獲得美國加州“共和獎”,之后幾乎每五六年有一新版。在1978年牛津大學出版社紀念建社500周年(1478-1978)發(fā)表的文告中,被列舉為幾十本名著當中的一本。迄今為止,該書仍是美國本科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必讀的書。單從譯介方式看,報刊的傳播時效短,但傳播速度快;百科全書和人物傳略使得感興趣的人可以隨時查找;人物傳記傳達的信息較多,影響更具有針對性;譯著更直接地反映原作者的思想,影響往往更系統(tǒng);成立人物基金會的“薛君度模式”對人物及其著作進行研究和譯介,持久而影響深遠。
五、結語
如上所述,譯介主體的影響力和水平將左右譯介的廣度和深度,譯介內容是否為目標讀者所需或所關注也將影響譯介的效度,而譯介方式往往決定了影響力的時效性和目標群體。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與譯介受眾相互依存,相互關聯(lián),共同直接作用于譯介效果,而譯介效果反過來又會影響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的選擇與調整。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我們從近代湖湘名人著述的譯介情況,應該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啟示,正如沈清松(2018)所言,要走向陌生人的心靈,就要以己心推之,要講別人能聽懂的話,要適用于別人,適用于別人的脈絡,適用于大眾和社會。
【參考文獻】
[1]蔣洪新.大江東去與湘水余波[M].長沙:岳麓書社,2006.
[2]蔣堅松,曹波.近代湖湘名人與世界[M].長沙:岳麓書社,2006.
[3]滿丹南,李海軍,趙碧,李潔薇.《海國圖志》在英語世界首次譯介研究[J].武陵學刊,2016(5):120-123.
[4]沈清松.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5]尹飛舟.海外湖湘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2006.
作者:鄧天文 鄧勤 單位: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上一篇:論高中化學教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 下一篇:茶文化主題電視劇的類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