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訪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7 09:43:00
導(dǎo)語:新聞訪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nèi)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紹了西方對新聞訪談的研究。該研究采用個案分析方式,選取政治性訪談作文本,以含糊理論為框架,在驗證該理論的同時,進(jìn)一步提出面子理論,并著重論證了面子理論對含糊理論的基礎(chǔ)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新聞訪談;含糊;面子
新聞訪談在西方一直是新聞學(xué)、社會學(xué)、語言學(xué)等學(xué)科的重點研究對象。許多學(xué)者以其為文本進(jìn)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Bavelas等人的含糊理論
在近幾年的研究中,Bavelas以及其同事(Black,Bryson和Mullett)提出的含糊理論(theoryofequvocation)比較引人矚目。該理論于1988年首次提出,1990年發(fā)展成熟,其核心思想為:當(dāng)人們在被采訪的過程中處于兩難境地——每一種回答都有消極影響但又非回答不可時,就要使用含糊行為。為進(jìn)一步闡釋兩難境地,Bavelas等人以政治性訪談為例。他們指出,選民分成幾派,針對這幾派就有不同的政治立場,政治家通常不正面支持或批評每一種立場,以免惹惱大批選民;另一種情況是由回答的時間限制引起的,如果政治家被問到一復(fù)雜的問題但又被要求答得簡潔,他就必須在兩種不大有利的辦法中作出抉擇——回答得簡單、不完滿或者規(guī)避(冗長、繞彎子);而且,如果這個政治家對一個政治問題缺乏足夠的了解,他(或她)還必須在承認(rèn)無知或臨時應(yīng)付一個回答間進(jìn)行不幸的選擇。
Bull等人的個案研究
1996年,Bull等人(Bull,Elliott,Palmer和Walker)選取新聞訪談中比較常見的政治性訪談(1992年英國大選中3個主要政黨領(lǐng)導(dǎo)人JohnMajor,NeilKinnock和PaddyAshdown的18次訪談)作為個案,對Bavelas等人的含糊理論進(jìn)行驗證,其結(jié)果證實了該理論在政治性訪談中的可信性。更重要的是,Bull等人對該理論做了進(jìn)一步的發(fā)掘,認(rèn)為之所以在政治性訪談中會出現(xiàn)含糊現(xiàn)象,主要是面子(face)問題,面子理論(theoryofface)為Bavelas等人提出的導(dǎo)致含糊的兩難境地的產(chǎn)生提供了理論基石。
在該個案研究中,Bull等人從兩個方面對面子在政治性訪談中的意義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分析。
1.政治性訪談中面子意義的理論闡釋
Bull等人認(rèn)為,在政治性訪談中,面子是最為重要的。
他們的理論基礎(chǔ)首先來自Jucker對面子理論的研究。Jucker于1986年研究了政治家、專家、新聞記者的訪談,他作了大量的分析,包括做了一個訪談的結(jié)構(gòu)流程圖,研究話語中“好”(well)、“現(xiàn)在”(new)、“但”(but)等詞的功能,另外還區(qū)分了訪談過程中政治家面子有可能受到威脅的13種方式。
通過分析,Jucker認(rèn)為新聞采訪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子。他進(jìn)一步深入說:“新聞采訪中最重要的是被采訪者的‘積極面子’”。(根據(jù)Brown和Levinson在1978年提出的觀點,“積極面子”就是獲得別人的尊重,而“消極面子”就是有行動的自主權(quán)。)Jucker認(rèn)為,對由公眾選舉出來的政治家來說,在新聞采訪中獲得“積極面子”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的政治生命要靠他們選區(qū)中大多數(shù)選民的支撐。而消極面子在新聞訪談中則意義不大,因為既然答應(yīng)了接受采訪,就是已同意了將自己的行為交由訪談的約束。
由上可知,Jucker的理論又建立在Brown和Levinson1978年的觀點即禮貌理論上,該理論認(rèn)為保持面子是交往中達(dá)到目的的最重要條件。Brown和Levinson還認(rèn)為,面子在所有文化中都是重要的,它可以失去,也可以保持,也可以提升。他們理論的基本原則就是“一些行為從本質(zhì)上會威脅面子因此需要軟化”。Brown和Levinson專注于研究通過積極或消極的禮貌策略實施的個別的威脅面子的行為。比如說命令和抱怨行為,他們還詳細(xì)列舉了有關(guān)積極或消極面子的專門的話語藝術(shù);實際上,在他們的禮貌理論里,一些詳細(xì)而精確的話語藝術(shù)都是用面子理論來解釋的。
然而,政治性訪談中面子重要的觀點并不是就單純起源于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理論。Brown和Levinson的研究還建筑在一篇Goffman1967年發(fā)表的很有影響的論文——《面子建構(gòu)》上,Goffman在文中認(rèn)為:在所有的社會場合中關(guān)注面子都是第一位的。而且,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不僅要維護(hù)自己的面子,還維護(hù)其他人。在政治性訪談中,政治家往往維護(hù)同僚和本團(tuán)體的面子,同時他們不愿意維持他們認(rèn)為利益不一致者的面子,比如說政治對手。Goffman進(jìn)一步指出,在許多團(tuán)體中,大家其實共享一個面子,所以如果有第三方在場時,一個成員舉動不當(dāng)將使全體蒙羞。這在英國政體中政黨最重要的理念下尤其明顯。在該理念下,在電視上露面的政治家是作為本政黨的一個代表來提升全體的面子。最終,在Goffman論斷的基礎(chǔ)上,可以說,以下政治家需關(guān)注三方面的面子:他們本人的、本政黨中重要人物的以及他們代表的整個政黨的。
事實上,面子在政治性訪談中比Goffman和Brown、Levinson所推斷的還要重要。對這三個人來說,保持面子更多地只是社會交往中的一種約束或條件,而不是交往的目標(biāo)。而Pearson在1988年提出:保持面子可以被從更積極的角度看成一種策略,談話者在社會交往中熟練操作它們以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biāo)。實際上,還可以比Pearson更進(jìn)一步認(rèn)為,在政治性訪談中保持面子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目標(biāo)。從這點出發(fā),政治家的最高目標(biāo)就是為自己和自己的政黨展示最好的面子,并通過打擊政治對手的面子來提高自己的。
由此看來,面子在政治性訪談中最為重要的論斷就有了一個層次分明而且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chǔ),而且該論斷可為前文中Bavelas等人提出的導(dǎo)致含糊產(chǎn)生的兩難境地提出一個理論基石。比如說,Bavelas等人指出不同的選民有不同的政治觀念,這種情況下政治家總是小心翼翼地不去發(fā)表讓大量選民感到受了冒犯或不可接受的言論,這完全可理解成為保持面子才這么做的。再比如采訪中回答的時間限制問題,政治家自己的面子最重要,因為他們自己不希望被視為不稱職(對問題進(jìn)行簡單、不完滿的回答)或在故意回避(冗長、繞彎子);如果候選人被問到一個自己缺乏了解的問題,他的面子就要受到威脅——要么面臨被視為不稱職的危險(當(dāng)眾承認(rèn)無知)或在將來丟臉——如果一旦檢驗出當(dāng)時的回答并不足夠正確的話。
實際上,面子理論不但可用來解釋含糊產(chǎn)生的原因,還可以解釋為什么政治家要回答問題。比如說,如果一個政治家被要求解釋一項政策,不能作出一定合理解釋將被視為不稱職,或被人認(rèn)為政策本身不大高明,或兩者都有。
2、政治性訪談中威脅面子問題的結(jié)構(gòu)分析
Bull等人將政治性訪談中有可能威脅面子的因素作為一種獨立類型提出來進(jìn)行研究。這個研究類型建立在對1992年英國人選的3個主要政黨領(lǐng)袖的18次訪談中。這一套研究材料的好處在于可在三個政黨之間進(jìn)行系統(tǒng)的對比,因為每個政治家都被相同的6個人采訪。
Bull等人從這18次訪談的所有問題中共找出19種有可能威脅面子的因素,按政治家必須維護(hù)的面子分成3個大范疇:自己的面子,政黨中重要人物的面子,所代表的政黨的面子。有了這個比較細(xì)致的分類做參照,就可對訪談中所有問題進(jìn)行區(qū)分:怎樣回答都危及面子和可以不危及面子。
[page_break]
(1)怎樣回答都危及面子的問題
在這18次訪談的所有問題中,怎樣回答都危及面子的問題占了40.8%。比如說,RobinDay就給工黨候選人Kinnock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問道,在一個工黨政府領(lǐng)導(dǎo)下,工會是否能得到像撒切爾政府之前的那許多權(quán)利。如果Kinnock答“是”,他將冒觸犯反對工黨的選民的危險,這將有極大的不良影響;若回答“不”,他將冒觸犯擁護(hù)工黨的選民的危險,同時又觸犯了工會本身以及自己黨內(nèi)的工會支持者;如果不回答,他將被看成刻意回避。于是,每一種回答都會對面子構(gòu)成威脅,最終,Kinnock險中取勝,僅僅闡述了工黨的工會政策,而沒有明確答復(fù)工會在工黨政府下是否重新得到在撒切爾政府前的權(quán)利。
如上所述,在這40.8%的問題中,政治家所能采取的任何一種回答方式(包括不回答)都會某種程度危及面子。對這些問題來說,很難明確指出哪種回答最少危及政治家面子,因為這些威脅面子問題的不同是很難比較和評估的。這些問題就導(dǎo)致了Bavelas等人所提出的兩難境地的產(chǎn)生,而根據(jù)Bavelas等人的理論,此時會出現(xiàn)含糊行為。從這個分析的統(tǒng)計結(jié)果看,這些問題中有44.9%沒有得到回答,進(jìn)一步18.9%被以含蓄的方式回答或回答得不完全。在Bavelas等人的含糊理論里,這63.8%(44.9%+18.9%)都被看成是含糊行為,于是,只有約36%的問題得到了直接回答。這63.8%的含糊機(jī)率,是我們平時想當(dāng)然所認(rèn)為的兩倍之多。應(yīng)該說,這次分析的具體結(jié)果為Bavelas等人的假定——遇到兩難類問題時就給含糊提供了有力佐證。
(2)可以不危及面子的問題
當(dāng)然,并非所有問題都將政治家置于兩難境地,也有一些問題政治家可以回答而不會危及面子,即回答時不會觸發(fā)上述19種面子威脅因素。這種問題在本研究中被稱為“不必然威脅面子”問題。
比如說,有些問題是很有利的,這就給了政治家積極展現(xiàn)他(或她)自己以及所代表的政黨的機(jī)會。例如,Day問Major,“為什么您領(lǐng)導(dǎo)下的保守黨能獲得現(xiàn)代英國人從未給過別的政黨的‘厚愛’——連續(xù)四屆任期?”回答這個問題,Major就有了給自己和保守黨掙面子的機(jī)會。當(dāng)然,這個問題回答失敗將會極大危及面子,因為這將意味著他和保守黨政府都不配連續(xù)四屆任期。
在18次政治訪談中,“不必然威脅面子”的問題占到問題總數(shù)的59.2%。這些問題是很關(guān)鍵的,因為它們可用來直接檢驗面子理論的一項基本原則:政治家總是選擇“不威脅面子”的回答。這次分析的結(jié)果是: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如果有可能選擇一種“不威脅面子”的回答,不管是直接還是含蓄的方式,這都會是政治家的選擇。比如說,最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不必然威脅面子”問題都被表達(dá)成是或不是的形式(占66%)(Quirk,Greenbaum,Leech和Svarivik1985年的研究結(jié)果)。對這種問題有3種回答形式:予以肯定(一般答“是”)、予以否定(一般答“不”)或用一些模糊行為不正面回答。如果一個問題被認(rèn)定是“不必然威脅面子”問題,那就可以用上面3種形式之一進(jìn)行回答而不會危及面子,從而每一種“不必然威脅面子”式回答的機(jī)率是約33%。實際上,最終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對這些是或不是形式的問題采用“不必然威脅面子”式回答的機(jī)率為86.8%。這就有力支撐了上述本研究的主要假定——當(dāng)不必然威脅面子的回答成為可能時,不管是何種回答形式(直接、含蓄或不做回答),政治家肯定會選用。
從對以上兩類問題的定量分析,我們可知道在政治性訪談中,Bavelas等人的含糊理論——當(dāng)要回答兩難類問題時就得含糊是站得住腳的,也知道政治性訪談中政治家的原則:盡可能選擇不危及面子的回答方式,后者也使我們認(rèn)識到了面子的重要性。
通過對政治家訪談的個案分析,Bull等人就得出如下結(jié)論:其一,Bavelas等人的含糊理論對分析政治性訪談具有一定實用性;其二,在政治性訪談中,面子最重要,面子理論為Bavelas等人提出的導(dǎo)致含糊的兩難境地的產(chǎn)生提供了理論基石。
參考文獻(xiàn):
1.Bavelas,J.B.,Black,A.,Bryson,L.,&Mullett,J.(1988).Politicalequivocation:Asituationalexplanation.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ychology,7,137-146.
2.Bavelas,J.B.,Black,A.,Chovil,N.,&Mullett,J.(1990).Equivocalcommunication.NewburyPark,CA:Sage.
3.Beattie,G.W.(1982).Turn-takingandinterruptionsinpoliticalinterviews-MargaretThatckerandJimCallaghancomparedandcontrasted.Semiotics,39,93-114.
4.Beattie,G.W.(1989a).Interruptionsinpoliticalinterviews:Thedebateends?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ychology,8,327-339.
5.Beattie,G.W.(1989b).Interruptionsinpoliticalinterviews:Thedebateends?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ychology,8,345-348.
6.Beattie,G.W.,Cutler,A.,&Pearson,M.(1982).WhyisMrs.Thatcherinterruptedsooften?Nature,300,744-747.
7.Brown,P.,&Levinson,S.C.(1978).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Politenessphenomena,InE.Goody(Ed.),Questionsandpoliteness(pp.56-310).Cambridge,M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8.Brown,P.,&Levinson,S.C.(1987)Politeness:Someuniversalsinlanguagesuse.Cambridge,M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9.Bull,P,E.(1994).Howtoidentifyquestions,repliesandnon-repliesinpoliticalinterviews.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ychology,13,115-131.
10.Bull,P,E.(1997).Queenofheartsorqueenoftheartsofimplication?ImplicitcriticismsandtheirimplicationsforequivocationtheoryintheinterviewbetweenMartinBashirandDiana,PrincessofWales.SocialPsychologicalReview,1,27-36.
11.Bull,P,E.&Elliott,J.(1994,September).IsJohnMajoramajorface-sauer?PaperpresentedattheannualconferenceoftheSocialPsychologySectionoftheBritishPsychologicalSociety.
12.Bull,P,E.Elliott,J.,Palmer,D.,&Walker,L.(1996).Whypoliticiansarethree-faced:Thefacemodelofpoliticalinterviews.British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35,267-284.
13.Bull,P,E.&Mayer,K(1988).Interruptionsinpoliticalinterviews:AstudyofThatcherandNeilKinnock.JournalofLanguagesandSecialPsychology,7,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