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職能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8 08:23:00
導語:工商管理職能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論文明確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也可能發(fā)生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并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并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曾經發(fā)生的三次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社會主義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區(qū)別,社會主義經濟危機應如何避免等。
[關鍵詞]:我國、三次、危機
[論文]: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是否也發(fā)生經濟危機問題,現在理論界中爭論不休。本文擬就我國曾經發(fā)生過的三次經濟危機,談一點淺薄看法。
一、問題的提出
斯大林同志在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在資本主義國家那里所發(fā)生的經濟危機、商業(yè)危機和財政危機,都只是觸及個別資本家集團。而在我們這里卻是另一種情況。商業(yè)和生產中的每次嚴重停滯,我國經濟中的每個嚴重失算,都不會只以某種個別危機來結柬,而一定會打擊到整個國民經濟。每次危機,不論是商業(yè)危機、財政危機或工業(yè)危機,在我們這里都可能變成打擊全國的總危機?!雹偎勾罅炙f的情況,無論在蘇聯,還是在中國都曾經出現過,只不過危機的形態(tài)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同。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踐的時間還很短,建國40年來,雖然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受的挫折也很大,走了不少彎路。我們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引為鑒戒,才能加快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為此,對于我國何時曾發(fā)生過經濟危機,危機的表現如何,其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認識等問題的探討,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危機的表現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在短短三年中就醫(yī)治了多年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恢復了國民經濟,接著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并于一九五七年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這個歷史階段中,我們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取得的成績是輝煌的。爾后就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由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對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和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認識不足,更由于黨的不少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急于求成,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后輕率地發(fā)動了“”運動和農村化運動,使得我國的工農業(yè)生產出現了混亂狀態(tài),出現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是從一九五九年冬的農業(yè)危機開始,后來發(fā)展到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的工業(yè)危機。在三年多的危機期間,我國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生產和消費嚴重脫節(jié)。危機在生產領域里的主要表現是生產大幅度下降。首先農業(yè)連續(xù)三年減產,一九六一年比一九五八年農業(yè)產值下降百分之二十六,糧食總產下降百分之二十六點三;接著工業(yè)也減產,一九六一年工業(yè)生產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三十八點二,一九六二年又下降了百分之十六點六。鋼產量一九六一年比上年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七點一,一九六二年又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五。煤炭的產量一九六一年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三十,一九六二年又下降百分之二十多。輕工業(yè)生產一九六一年比一九五八年下降百分之十四。大批工廠、企業(yè)被迫實行“關、停、并、轉,”一九六O年全國的企業(yè)單位比一九五八年減少了九千個,上萬項未完工的工程停工下馬或者報廢,損失浪費極大。后來國家不得不縮減二千萬名職工回鄉(xiāng)生產,這相當于職工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危機在流通領域里的主要表現是商品奇缺、嚴重不足,通貨膨脹,物價不穩(wěn),自由市場的物價飛漲。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一年貨幣發(fā)行量猛增了一倍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國民收入平均每年下降三點九,國家財政極為困難。危機在消費方面的主要表現是農村嚴重缺糧,發(fā)生了饑荒,城鎮(zhèn)職工實際生活水平一九六一年比危機前約下降了百分之三十,許多日用消費品都要執(zhí)行嚴格的配售制度,人民生活十分困苦。這次危機加上自然災害和蘇聯逼債,極大地破壞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據估算,危機使我們損失了國民收入一千多億元,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我國進入了所謂“三年經濟困難時期。”
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八年是我國出現第二次經濟危機的時期。這兩年,正處在“”的前期,也是“全面內戰(zhàn)”“文攻武衛(wèi)”的非常時期。那時群眾被分裂成兩派,搞武斗,各種條例、各種規(guī)章制度都受批判,被否定掉了,工農業(yè)生產很混亂。危機的表現。許多工廠企業(yè)處在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tài)。交通運輸特別是鐵路運輸嚴重阻塞,使得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都不能正常地維持下去,造成了工農業(yè)減產。比如,一九六七年工業(yè)生產比一九六六年下降百分之十三點八,一九六八年又下降百分之五;鋼產量一九六六年已達到一千五百三十二萬噸,一九六七年卻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四點七,一九六八年再下降百分之十;一九六七年農業(yè)生產停滯不前,一九六八年下降了百分之二點五。生產的下降造成了市場上商品短缺,日用消費品供應緊張,人民群眾生活困難。轉第三次危機是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那是“”后期的三年,“”的破壞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國民經濟跌到了崩潰的邊緣。危機表現在: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實際上處于半計劃、半無政府狀態(tài),供、產、銷嚴重脫節(jié),企業(yè)開工不足,嚴重影響了整個工業(yè)的正常生產。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工業(yè)生產出現停滯,一九七五年略有上升。鋼鐵產量一九七三年已達二千五百萬噸,一九七四年下降了百分之十六,一九七五年回升到二千四百萬噸,到一九七六年又下降了百分之十二。一九七六年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國營工業(yè)企業(yè)發(fā)生虧損,虧損額超過了七十億元。市場上許多日用消費品供應嚴重不足,實行配售制,農貿市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出現財政赤字五十多億。有些地區(qū)農民吃不飽飯,生活很艱苦。這次危機使我們的經濟損失相當嚴重,據估算,全國大約損失工業(yè)總產值一千億元,鋼鐵二千八百萬噸,財政收入四百億元,整個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上述三次危機表明,危機在生產、流通各個領域中都有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嚴重不足,其他各種表現都是由于社會再生產遭到破壞,生產嚴重不足所致。所以,我國出現的經濟危機,是另一種形態(tài)的生產嚴重不足的危機,與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同。
三、危機的原因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吧a過剩的經濟危機的根源和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身。危機的根源在于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成果的資本主義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雹陔S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的根源即資本主義的固有的基本矛盾被消滅了。因此,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不可能發(fā)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既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那么,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否也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呢?
有的同志認為,造成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工作中的“嚴重失算”。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聯系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來探討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時間不長,它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很不完善。同志說:“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fā)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fā)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fā)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苯▏?0年來,除了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和六十年代國民經濟調整時期,以及粉碎“”后新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的十年外,長期以來,由于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嚴重的“左”傾錯誤,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做出了“左”的判斷,忽視了它們之間相適應的基本方面,沒有堅持生產關系的相對穩(wěn)定性,充分發(fā)揮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而對它們之間互相矛盾的一方面,未能及時正確地調節(jié)生產關系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以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調節(jié)上層建筑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以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相反,我們無限夸大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互相矛盾的方面,不斷在生產關系和上基建筑方面進行所謂的“革命”,使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不斷擴大,最終達到了沖突的地步。經濟工作中的這種“嚴重失算”,引起了上述的三次經濟危機的發(fā)生。
回顧40年來的歷程,我們在哪些方面人為地擴大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呢?
首先,過急過快地變革生產關系,使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發(fā)展的水平,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所決定的,“是以生產力的發(fā)展為轉移的”客觀的關系。同時,生產關系又反作用于生產力,并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墒牵@一基本原理在我國卻沒有得到很好地運用。一九五六年,我國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理應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合作社所有制關系的相對穩(wěn)定性,以利于農業(yè)生產的迅速發(fā)展。這是符合生產關系“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規(guī)律的。但我們卻無限夸大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認為只要一味不停頓地變革生產關系,就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在這種“左”的觀點影響下,既忽視我國農業(yè)是以手工勞動為主的生產力現狀,也不考慮各地區(qū)、各生產單位之間的很大差異和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輕率地發(fā)動化運動,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甚至大搞”一平二調”,大刮“共產風”。企圖過早地消滅個體經濟,并要集體所有制盡快向全民所有制過渡。這種隨心所欲地進行生產關系的變革,嚴重地破壞了生產力,出現了一九五九年農業(yè)生產的大倒退。在生產和交換方面,不從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出發(fā),錯誤地否認充分發(fā)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必要性。長期以來,把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貨幣交換看作同資本主義沒有多少差別,企圖取消商品生產和貨幣交換。特別是不承認生產資料是商品,不承認價值規(guī)律對生產的調節(jié)作用。因而生產就不問市場的需求,不講勞動消耗補償,不講經濟效果,嚴重阻礙了生產的發(fā)展。在分配問題上,把按勞分配這一社會主義原則當作資本主義的東西來批判,否定按勞分配,企圖用平均主義的大鍋飯來代替之。不承認事實上存在的勞動差別,想用窮富拉平的辦法過早地消滅“三大差別”,造成“端鐵飯碗”“吃大鍋飯”盛行,“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嚴重挫傷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所有這些脫離我國生產力水平會變革生產關系,不是越變革越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而是破壞了生產力。其次,領導機關和企業(yè)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封建官僚習氣和小生產的習慣,以致不懂和不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經濟管理十分混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設起來的,它不可避免地帶有舊社會的許多痕跡。舊社會的痕跡,使得官工官商式的、宗法式的超經濟強制,以及小生產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習慣,不同程度地帶到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和企業(yè)中。表現在,各級領導機關和企業(yè)存在機構臃腫,層次重迭,效率低等官僚衙門式的經營管理方式,政企不分,不懂得按客觀經濟規(guī)律辦事,生產上不計耗費,不計成本,造成極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領導機關和企業(yè)中的強迫命令,家長制統(tǒng)治殘余仍然嚴重存在,從重大經濟方針、政策,到重要的建設項目;既不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和群眾的意見,也不經集體討論,由領導人說了算,如一九五八年發(fā)動的、全民大煉鋼鐵等;在工業(yè)中搞,小而全”、“大而全”的經濟結構,不注意發(fā)揮各地的優(yōu)勢,忽視生產專業(yè)化和分工協作;在農業(yè)中,不管各地自然條件的千差萬別,一味強調農林牧副漁樣樣都搞,要求各地區(qū)糧食統(tǒng)統(tǒng)自給。其實搞的卻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樣混亂的經濟管理是與我國生產力水平不相適應的。思格斯指出:國家權力如果沿著經濟發(fā)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政治權力能給經濟發(fā)展造成巨大的損失,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費?!边@方面的禍害,從我國發(fā)生的幾次危機都可以見到。
第三,頻繁的政治運動以及和“”的干擾破壞,造成了我國生產力的極大破壞。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它是和我國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為保護和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們領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經驗不多,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主觀主義的偏差,把階級斗爭擴大化,不停頓地搞政治運動,頻繁地進行上層建筑領域里的革命,這是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爭被嚴重地擴大化了,把一批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黨內干部錯劃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一九五九年開展的“反右傾”斗爭,使我們在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停滯倒退。一九六六年發(fā)動的長達十年的“”,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運動初期,各級領導機關普遍受到沖擊并陷于癱瘓、半癱瘓狀態(tài),工農業(yè)生產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tài),這是我國發(fā)生第二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啊北?、反革命集團所利用,他們的干擾破壞使得計劃經濟機關不可能編制科學的國民經濟計劃,無法進行綜合平衡,無法堅持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尤其是他們的破壞最猖撅的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大批“唯生產力論”,把抓生產加上“不以階級斗爭為綱”、“搞資本主義”的罪名進行批判,致使工業(yè)不能根據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來安排生產。農村則關閉農貿集市市場,取消自留地和家庭副業(yè),造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大比例關系又一次嚴重失調,出現了第三次生產不足的經濟危機。
總之,從我國出現的三次經濟危機的實際來看,導致危機的原因在于,我們沒有及時地正確地調節(jié)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而是人為地擴大了這些矛盾,使矛盾發(fā)展到沖突的程度。
四、應如何認識
對我國發(fā)生的三次經濟危機,應如何認識呢?我認為,應該實事求是,承認經濟危機,而不能諱言危機。這樣有人會發(fā)問:一,既然社會主義國家也會發(fā)生經濟危機,那么它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有什么區(qū)別?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還有沒有優(yōu)越性?
關于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社會主義經濟危機是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經濟危機,兩者之間有著根本的區(qū)別。第一,危機的實質不同。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恩格斯指出:“這些危機的性質表現得這樣明顯,以致傅立葉把第一次危機稱為CrisePI’ethorique即由過剩引起的危機時,就中肯地說明了一切危機的實質?!笨梢姡a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而從我國的三次經濟危機的實際來說,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卻是生產嚴重不足。第二,危機的特點不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里總是周期性地發(fā)生,”這是其根本的特征。此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趨勢正趨于周期短,危機愈益頻繁。危機的范圍廣,可以波及到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各個部門。而社會主義經濟危機不具有周期性,它的趨勢是隨著人們對社會主義客觀經濟規(guī)律的不斷認識和正確運用而愈益減少以至無危機,不會波及到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三,危機的原因不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自身的內在矛盾之中,“危機必然產生,是因為生產的集體性和占有的個人性發(fā)生矛盾?!蔽C成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伴侶。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在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度的不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存在并不帶來危機的必然性。危機是由于人們沒有能夠及時地和正確地調節(ji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互相矛盾的方面,反而擴大和加深了它們之間的矛盾,達到沖突的地步出現“嚴重失算”所引起的。
- 上一篇:個體工商戶的納稅籌劃論文
- 下一篇:工商行政管理中行政執(zhí)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