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對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鑒意義
時間:2022-02-20 03:38:00
導語:新公共管理對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鑒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
與傳統的以威爾遜、古德諾的政治與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韋伯的科層制理論為基礎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論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現代經濟學和私營企業(yè)的管理理論與方法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利用集權、監(jiān)督以及加強責任制的方法來改善行政績效,而是主張在政府管理中采納企業(yè)化的管理方法來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來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強調公共管理以市場或顧客為導向來改善行政績效。由于嚴格說來,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種單一的理論,而只是一種理論思潮,所以我們在此將其稱為一種“思想”而不是一種“理論”。根據西方行政學者P·格里爾、D·奧斯本和T·蓋布勒等人的論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職能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與在傳統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只是收稅和提供服務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張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應該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執(zhí)行政策,即政府應該把管理和具體操作分開,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劃槳的作用。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縮小政府的規(guī)模,減少開支,提高效率。“掌舵的人應該看到一切問題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對資源的競爭性需求加以平衡。劃槳的人聚精會神于一項使命并且把這件事做好。掌舵型組織機構需要發(fā)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劃槳型組織機構傾向于不顧任何代價來保住‘他們的’行事之道?!盵1](P12)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個“實干”的政府,不是一個“執(zhí)行”的政府,而是一個能夠“治理”并且善于實行“治理”的政府。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學的企業(yè)管理方法,如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領域,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進作用的。盡管政府公共管理與企業(yè)管理或私營部門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對象和方法上有種種差異,完全采用企業(yè)管理特別是私營企業(yè)的管理方法來管理公共事務并不完全合適,但企業(yè)管理的科學性、重視市場需求和顧客的反饋這些方面則可以為公共管理所借鑒。通過將企業(yè)管理的講求投入和產出、講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同時還可以更為科學地衡量管理人員的工作業(yè)績。
3.政府應廣泛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政府組織是典型的等級分明的集權結構,這種結構將政府組織劃分為許多層級條塊。人們認同自己所屬的基層組織,跨組織層次之間的交流及其困難,使得政府機構不能對新情況及時作出反應。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加快決策的壓力猛烈地沖擊著政府的決策系統,政府組織需要對不斷變化的社會作出迅速的反應。企業(yè)界經理采取分權的辦法,通過減少層級、授權和分散決策權的辦法迅速作出反應,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政府也應該通過授權或分權的辦法來對外界變化迅速作出反應。政府應將社會服務與管理的權限通過參與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給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qū)、家庭、志愿者組織等,讓他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奧斯本和蓋布勒說:“當家庭、居民點、學校、志愿組織和企業(yè)公司健全時,整個社區(qū)也會健康發(fā)展,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引導這些社會機構和組織健康發(fā)展?!切┘芯Ψe極掌舵的政府決定其社區(qū)、州和國家的發(fā)展前途。它們進行更多的決策。它們使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機構行動起來?!盵1](P7~8)這是因為,健康而有活力的社會基本單元構成健康而有活力的國家。新公共管理認為,與集權的機構相比,授權或分權的機構有許多優(yōu)點:比集權的機構有多得多的靈活性,對于新情況和顧客需求的變化能迅速作出反應;比集權的機構更有效率;比集權的機構更具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比集權的機構產生更高的士氣,更強的責任感,更高的生產率等等。
4.政府應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與傳統公共行政排斥私營部門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如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強調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質量管理,強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應根據服務內容和性質的不同,采取相應的供給方式。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組織分解為許多半自主性的執(zhí)行機構,特別是把商業(yè)功能和非商業(yè)功能分開,決策與執(zhí)行分開;移植私營部門的某些管理辦法,如采用短期勞動合同、開發(fā)合作方案、簽訂績效合同以及推行服務承諾制;主張全面的貨幣化激勵,不過分主張傳統的道德、精神、地位和貨幣等因素的混合以及單一的固定工資制的激勵機制。特別是主張對高級雇員的雇用實施有限任期的契約,而不是傳統的職位保障制。
5.政府應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傳統的觀念認為,微觀經濟領域應該由私營企業(yè)承擔,而公共服務領域則應該由政府壟斷。與傳統公共行政排斥私營部門參與管理不同,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管理應廣泛引進競爭機制,取消公共服務供給的壟斷性,讓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通過這種方式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來,從而提高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之所以需要引入競爭,是因為競爭有種種好處:競爭可以提高效率,即投入少產出多;競爭迫使壟斷組織對顧客的需要作出反應;競爭獎勵革新,而壟斷則扼殺革新;競爭提高公營組織雇員的自尊心和士氣。因此,政府為了高效地實現公共服務的職能,應該讓許多不同的行業(yè)和部門有機會加入到提供服務的行列中來。
6.政府應重視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和質量。傳統的官僚主義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結果。由于不衡量效果,所以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并且在很多情況下,效果越差,得到的投入反而越多。例如當治安工作不利,犯罪率上升時,它們通常會得到更多的撥款。與傳統公共行政只計投入,不計產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根據交易成本理論,認為政府應重視管理活動的產出和結果,應關心公共部門直接提供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應能夠主動、靈活、低成本地對外界情況的變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應。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張政府管理的資源配置應該與管理人員的業(yè)績和效果聯系起來。在管理和付酬上強調按業(yè)績而不是按目標進行管理,按業(yè)績而不是按任務付酬。在對財力和物力的控制上強調采用根據效果而不是根據投入來撥款的預算制度。即按使命作預算;按產出作預算;按效果作預算;按顧客需求作預算。
7.政府應放松嚴格的行政規(guī)則,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新公共管理反對傳統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規(guī)、輕績效測定和評估的做法,主張放松嚴格的行政規(guī)制,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即確定組織、個人的具體目標,并根據績效目標對完成情況進行測量和評估。他們認為,雖然任何組織都必須具有規(guī)章才能運行,但是過于刻板的規(guī)章則會適得其反?!拔覀兘邮芤?guī)章和繁文縟節(jié)以防止發(fā)生壞事,但是同樣這些規(guī)章會妨礙出現好事。它們會使政府的辦事效率慢得像蝸牛爬行。它們對正在迅速變化中的環(huán)境不可能作出反應。它們使得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成為組織結構的固有組成部分?!盵1](P91)他們認為,企業(yè)家式的政府是具有使命感的政府。它們規(guī)定自己的基本使命,然后制定能讓自己的雇員放手去實現使命的預算制度和規(guī)章,放手讓雇員以他們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實現組織的使命。有使命感的組織比照章辦事的組織的士氣更高、也更具有靈活性、更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更有效率。
8.公務員不必保持中立。在看待公務員與政務官員關系的問題上,新公共管理與傳統公共行政存在著明顯的分歧。傳統公共行政強調政治與行政的分離,強調公務員保持政治中立,不參與黨派斗爭,不得以黨派偏見影響決策等。新公共管理則認為,鑒于行政所具有的濃厚的政治色彩,公務員與政務官員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與其回避,倒不如正視這種關系的存在?;谶@種看法,新公共管理主張對部分高級公務員實行政治任命,讓他們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持他們的政治敏感性。在新公共管理者看來,政策制定與政策執(zhí)行不應截然分開。正視行政機構和公務員的政治功能,不僅能使公務員盡職盡責地執(zhí)行政策,還能使他們以主動的精神設計公共政策,使政策能更加有效地發(fā)揮其社會功能。這體現了新公共管理者重視激勵、鼓勵公民參與的價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思想在西方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首先,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于石油危機以及福利國家負擔過重等因素,西方各國普遍出現了經濟衰退,公共財政也因收入減少和福利開支過大等因素出現了持續(xù)的赤字,各國政府都面臨著財政緊張的困境。其次,自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由于政府職能的不斷擴張,政府的規(guī)模也在逐漸擴大。這使得西方各國政府普遍臃腫,效率低下。第三,由于科技革命,特別是信息技術革命的影響,使得各國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種適合本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這些因素導致了西方各國政府行政與組織的內在變革。通過在政府管理中實施企業(yè)化管理,以顧客為導向引進競爭機制,推廣民營化等改革措施,西方國家普遍掀起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浪潮,這些現象的出現標志著西方國家普遍進入了新公共管理時代。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會特定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發(fā)展條件下的產物,體現了西方公共行政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國家的普遍展開,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國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進了西方國家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滿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務需求,同時也增強了西方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能力。
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同時也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中國市場經濟建設雖起步時間不長,卻已獲得了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舉世公認的成就。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如何進一步發(fā)揮政府在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政府如何運用市場的方法來管理公共事務,提高公共行政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公共行政管理的現代化,這是擺在國人面前的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顯然可以為我國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經驗,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看,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普遍開始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研體制等各個領域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中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最快,開創(chuàng)了具有漸進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道路。經濟體制的改革一方面提出了公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為這一改革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政府也進行過多次機構改革,但這些改革主要與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機構規(guī)模膨脹過快,超過財政承受力有關。而從1978年開始,政府機構改革的動因則主要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相關。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政府機構改革,更是主要與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要求政府轉變職能有關。
1998年以前的政府機構改革都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其原因或者是因為沒有將政府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聯系起來,或者是因為雖然將二者聯系起來,但由于沒有制度上的保證,所以效果仍不明顯。我們認為,在當前世界經濟、科技發(fā)展速度日趨加快,競爭日趨勢激烈的背景下,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轉變職能,而且還要提高效率。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未來發(fā)展趨勢。
1998年,新一輪的國務院機構改革開始。這次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guī)范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yè)化行政管理隊伍,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中國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從這次機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原則可以看出,這次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仍然主要是公共行政的傳統準則,即集權性的韋伯式的官僚體制的基本準則,尚缺少當前西方各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準則。但是根據我國國情和公共行政管理實際發(fā)展水平,我們認為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準則在我國并未完全過時。畢竟,西方發(fā)達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與我國公共行政體制改革所處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不同。但是我們認為,這并不排斥我們在改革中吸收和借鑒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某些思想。這是因為,世界各國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中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共同的,這一點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如此。因此,了解和吸取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實踐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國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實踐是有積極意義的??v觀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論和實踐,至少在如下幾個方面對我國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1.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的企業(yè)化管理,強調管理的高效率。我國政府機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造成權力過分集中,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組織機構不合理,機構重疊,從而使得職責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由于行政法規(guī)不健全,任意增加編制,從而造成機構龐大、臃腫,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公共管理應該像企業(yè)管理那樣,將效率放在首要地位,這一思想是值得借鑒的。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員首先應樹立效率意識,增強活力,用有限的資源創(chuàng)造更多的公共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學的企業(yè)管理方法,如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領域,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進作用的。盡管政府公共管理與企業(yè)管理或私營部門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對象和方法上有種種差異,完全采用企業(yè)管理特別是私營企業(yè)的管理方法來管理公共事務并不完全合適,但企業(yè)管理的科學性、重視市場需求和顧客的反饋這些方面則可以為公共管理所借鑒。通過將企業(yè)管理的講求投入和產出、講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同時還可以更為科學地衡量管理人員的工作業(yè)績。
3.新公共管理將競爭機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務領域,打破了政府獨家提供公共服務的壟斷地位。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也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為了提高我國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基礎設施行業(yè)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的做法,在加強對提供公共服務的宏觀管制的同時,將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領域,開放一些公共服務的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和鼓勵私營部門進入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電信、電力、鐵路運輸、自來水和燃氣供應等基礎設施產業(yè)中便可以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從而改變我國長期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瓶頸”現象。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競爭機制,提高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從而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新公共管理從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向注重實際工作績效,注重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方向發(fā)展。我國目前尚處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供給不足的階段,不消說,建立健全法制,完善規(guī)章制度仍將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行政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必須看到,制度畢竟是手段,它是為政府完成公共管理的目標和任務服務的。因此在制定法律法規(guī)和管理制度時,應該同時考慮如何將法律法規(guī)及管理制度落到實處。而這一點恰是目前我國行政管理工作尤其應該加強的一個方面。如果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即使法律法規(guī)和管理制度再完善,依法行政也是一句空話。
5.新公共管理重視政治對行政、對公務員的影響。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發(fā)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需要與政治體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結合起來進行。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績效與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政治體制不能有效地保證健全的政治責任制度,不能使政府保持一定的政治權威,那么公共行政就有政治失控的危險。在一個缺乏政治權威和政治責任的體制里,政府制定政策和執(zhí)行政策的質量是不能得到制度保證的。因此,盡管政府機構改革的直接目標可以是改善行政績效,但也要與政治體制改革結合起來。要讓行政人員認識到行政工作所負有的政治責任,增強對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對政策的自覺響應性,從而達到忠實地履行行政職責的目的?!肮珓諉T之家”版權所有
值得指出的是,我國政府在借鑒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某些有價值的見解和做法的同時,也要注意結合本國的國情。因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經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制和規(guī)章,因而以新公共管理作為改革的指導思想是符合其發(fā)展趨勢的,而我國目前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市場經濟發(fā)育還不成熟,法制還不完善,因此對于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只能從實際出發(fā),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而不能全盤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