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民族聲樂中咬字吐字的藝術
時間:2022-05-17 04:58:00
導語:透析民族聲樂中咬字吐字的藝術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漢語是我們國家最主要的語言體系,在聲樂演唱中也最為廣泛和普通。了解民族聲樂藝術的咬字與吐字,是學習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咬字吐字民族聲樂語言藝術
千百年來,中國歷代聲樂家們對民族聲樂唱法的特點和規(guī)律都曾做過精辟的論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多半集中于元、明、清三代。如:[元]燕南芝庵的《唱論》,[明]魏良輔的《曲律》,[明]沈?qū)櫧椀摹抖惹氈?,[清]徐大椿的《樂府傳聲》,[清]李漁的《閑情偶寄》等。這些論著都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中華民族唱法對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發(fā)聲、共鳴、潤腔及情感的表現(xiàn)的要求、規(guī)范和審美標準。
民族聲樂是我國人民根據(jù)自身的審美習慣,根據(jù)漢語言的發(fā)音吐字,在民歌自然唱法、說唱、戲曲唱腔的基礎上,在繼承和發(fā)展民族傳統(tǒng)演唱藝術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了西洋聲樂藝術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而形成的一種中國獨有的一種演唱風格,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科學發(fā)聲技術的新型聲樂藝術。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民族聲樂的語言藝術
語言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語言和說話不一樣,要求在科學的歌唱狀態(tài)中,在通暢優(yōu)美的歌聲中把語言表現(xiàn)出來,語言效果既要符合漢語吐字歸韻的特點,也要符合五音(唇、齒、牙、舌、喉)四呼(開、齊、撮、合)的規(guī)律。在這方面民族聲樂十分重視語言與音樂的關系,它根據(jù)演唱語言的發(fā)音規(guī)律來處理發(fā)聲、共鳴、行腔,講究字音的五音、四呼、出聲、歸韻、收聲。它是通過人的語言來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有別于其它音樂藝術,作曲家利用音樂的高低、快慢、強弱、圓、頓和節(jié)奏的變化,使歌詞的思想感情更為豐富、更優(yōu)美、更動聽、更有藝術感染力。作曲家使整首歌詞和樂曲的感情融為一體,協(xié)和統(tǒng)一。歌中的每個字都生動活潑、富于歌唱性,都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優(yōu)美的語言,那就成了“樂器化”的聲樂。完美的歌唱藝術。既要有清楚的語言,又要有悅耳的聲音。歌唱中的語言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掌握正確的咬字吐字。
正確的咬字吐字首先要解決好發(fā)聲與咬字吐字的關系和歌唱中字與字的關系這兩大問題。
中國的漢語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語言之一,它不同于意大利語那樣只有五個母音“a、e、y、u、o”與子音相拼,構(gòu)成語言,所以,在意大利源流的美聲唱法中,總是以聲音為主,咬字為輔。正因為中國語言的復雜性,才使中國的聲樂技巧中讀字占首要地位,因此,在學習民族聲樂時就應該首先懂得出字收聲的要點,懂得使用唇、齒、牙、舌,喉等發(fā)聲器官,即“五音”、“四呼”與送字的方法,似乎即所謂“開啟、撮、合”四勢,凡讀字,“五首為經(jīng),四呼為緯,經(jīng)緯分明,字字清晰。”也正因為中國的語音這一特點,才使得古往今來的大部分聲樂著作中對于“字正”都作了重點論述的對象。
我國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指出:“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币炎猪橅樍锪飪翰皇歉泶翊袢诨诟杪曋?,即聲中無字。要在吐字清晰而不是以字害聲的基礎上,把字變成音樂化的有聲字。就是字中有聲,我們唱的歌詞,如果咬字吐字不清,將使聽者費解。
二、民族聲樂中咬字與吐字的特點
民族聲樂的咬字一般是指字頭部分聲母的發(fā)音,聲母大部分不顫動聲帶,發(fā)出的不同性質(zhì)的音響。因此,聲母的時值短暫,不能延長,要求準確、短促、有力,它與韻母結(jié)合發(fā)聲時,就可發(fā)揮其有效的作用。在我國傳統(tǒng)聲樂理論中,將所有的輔音聲母的發(fā)聲部位分為五大類,即稱之為“五音”,即
唇音:b、p、m、f
舌音:d、t、n、I
牙音:j、q、x
齒音:z、c、s、zh、ch、sh、r
喉音:g、k、h
這五大類聲母發(fā)音時,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上下嘴噴口應有力清晰,舌音字用力部位在舌頭,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前上下牙間),齒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齒之間,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但注意不是喉音)。聲母讀音的準確、有力、清晰是十分有助于歌曲情感的表達,也就是說歌唱的咬字中字頭是很能表現(xiàn)情緒的。總之,我們可掌握這樣的原則:聲母的發(fā)音注意口腔各部位的靈活多動,而韻母的發(fā)音應注意咽腔部位的適度打開,做到咬字時既能將字頭字腹拆開。又能圓滑的連在一起。吐字一般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韻母的發(fā)音,韻母大部分都振動聲帶。字腹是一個最響亮,的部分,它是吐字時發(fā)揮音響共鳴作用、引長音腔的中心,也是歌聲富于色彩變化的基礎。聲樂的線條實際上是由各個韻母連貫而成的,唱好韻母對唱好歌曲起著重要作用。民族聲樂理論中將一個字分成字頭、字腹、字尾,前面所說過的聲母便是字頭,韻母就是字腹,而收音便是字尾。咬字吐字的過程就是出聲、引腹、歸韻,其要領便是咬緊字頭,延長字腹、收準字尾,也就會字正腔圓。
學習咬字吐字的具體要點:朗讀歌詞要準確,分析語氣韻味加深理解詞義;可進行不同調(diào)門的郎讀,體會發(fā)聲技能各部位的感覺,注意語音、聲母、韻母的變化和字音的準確;朗讀中體會歌詞的輕聲與重讀,按排語氣、找出邏輯重音,為歌唱奠定基礎。
三、民族聲樂的依字行腔
聲樂具有濃郁的中華民族氣質(zhì)、個性、風格。因此,民族聲樂是音樂與語言相結(jié)合的藝術,而歌唱中的語言占主要地位。在演唱過程中咬字要準確、吐字要清晰。字咬歪了就變成別的字了,所以字正是前提。但是光有字是不行的,還要有腔才是歌唱。歌唱是依字行腔,那么吐字就是依母音行腔。有了“字”才能談“腔”,無字之腔在歌唱中是沒有的,同樣從歌曲的形成來看,是先有詞。后有曲,從吐字發(fā)音過程來看更是先有字后有聲。從古至今“字領腔行、腔隨字走”是我們歌唱的原則。
細膩流暢的行腔猶如歌曲的肌膚,“唱曲之妙,全在頓挫,必一唱而形神畢出,隔垣聽之。人之裝束形容,顏色氣象,及舉止瞻顧,宛然如見,方是曲之盡境”。“如喜悅之處,一頓挫而和樂出:傷感之處,一頓挫而悲恨出”。這些傳統(tǒng)理論,都說明了行腔講究抑揚頓挫的重要性。沒有這些,就沒有一首表現(xiàn)力的歌,一定平淡無味。我們在唱每一首歌時,除了咬字吐字方面下工夫外,還應對它的行腔的抑揚頓挫作一番研究,合理安排各種強弱音,使演唱有起有伏,層次鮮明,還可運用哭音、漱音、滑音、顫音等來豐富演唱的行腔??傊谘莩屑纫憩F(xiàn)語言的魅力,又要表現(xiàn)行腔的魅力,因為優(yōu)美的行腔生動清晰的語言。才能概括和表達歌曲的思想內(nèi)容,刻畫動人的藝術形象,深化音樂主題,使歌聲富有感染力,可以達到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
四、咬字吐字在民族聲樂中的藝術處理
掌握了咬字吐字的方法,我們應該根據(jù)歌曲的風格的不同,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時,咬字準而短,吐字要有力度,“字尾”要收的干凈、利落,咬字與吐字的銜接要結(jié)實有力,并富有彈性。但是避免唱的生硬呆板。演唱節(jié)奏歡快的、激情熱烈的歌曲時,咬字吐字要輕快、敏捷有彈性,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帶水。除此之外,這一類型的歌曲的咬字吐字和演唱的呼吸技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時要特別注意互相配合。同時要注意歌曲的線條、連貫性、短而不碎。
演唱一些委婉的歌曲時,咬字吐字則應柔和、細膩連貫,字頭要出的平穩(wěn),字腹延長時聲音要流暢而舒展,字尾歸韻時要緩慢、完美、清晰。
演唱抒情、安靜歌曲時,要唱清字頭,但不可過分強調(diào):唱雄壯有力的歌曲時,字頭要唱的有力,但切忌特別夸張。
五、民族聲樂咬字吐字與共鳴
民族唱法由于咬字和潤腔等技法上的使用與西歐傳統(tǒng)唱法有所不同。其共鳴腔體相對比歐洲唱法要細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不太寬、喉結(jié)相對穩(wěn)定。發(fā)出的聲音比較集中、結(jié)實、明亮,便于咬字行腔。民族聲樂講究的共鳴焦點是鼻腔、頭腔共鳴的最高位置要穿鼻而過,固定共鳴焦點,并在演唱中始終保持頭、鼻、胸共鳴的作用。因此,悅耳的歌聲,主要是由共鳴器官而產(chǎn)生的。假如歌唱中咬字吐字不靈活變化其字的部位,則很難達到用共鳴來美化聲音的效果。因此,要想獲得良好的共鳴,就必須掌握好準確、清晰的咬字吐字技術,“以字行腔”、“字正腔圓”,就闡明了吐字與共鳴的關系。此處的“腔”就是指共鳴腔。由此可見,咬字吐字對于共鳴腔有著相當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好得共鳴能發(fā)揮其共鳴器官的功能,使聲音優(yōu)美、結(jié)實、洪亮。但歌唱的共鳴決不能脫離咬字吐字。歌唱的共鳴要緊緊圍繞咬字吐字這一中心進行,使科學的發(fā)聲建立在中國語言的基礎上,離開語言的共鳴,即使聲音再洪亮、再優(yōu)美,在藝術表現(xiàn)中也缺乏生命力。
準確的咬字吐字是共鳴的主要因素,而聲音共鳴的美感是通過字正才可以體現(xiàn),演唱者要想真正達到字正腔圓,就必須做到準確語言和語言不同的共鳴,這二者的辯證關系統(tǒng)一,要做到共鳴位置上的字正,在咬字時就要同時做到腔圓的各項要求,否則,就失去了共鳴的意義,聲音共鳴位置中有字正的內(nèi)容,就是將語言和共鳴二者互為存在的前提條件,而絕不是孤立的,它們互相矛盾、又互相對立統(tǒng)一,在旋律和感情的主線的貫穿下?;ハ嗯浜稀0崖暫妥州^完美的統(tǒng)一起來。
民族歌唱藝術是以語言為基礎,以咬字吐字、行腔韻味為特點,以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為準則的歌唱藝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歷史文化、心理特征,思維方式、表現(xiàn)方法、審美情趣在聲樂藝術上的綜合反映。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藝術結(jié)晶,是歷史的瑰寶。由于國家、民族語言、風俗、人文、地理的不同,音樂的風格、特點也存在著差異。古今中外的各種學派,都在歌唱的咬字吐字問題上苦苦探索,使民族歌唱藝術這枝奇葩,更具有民族性、科學性、藝術性、時代性,而日臻完善。
- 上一篇:小議馬思聰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
- 下一篇:關于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