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唐詩宋詞之賞

時間:2022-03-28 10:28:00

導語:剖析唐詩宋詞之賞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歌詞創(chuàng)作同樣也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屬于詩歌的范疇,而且作為同一種語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與古代詩歌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愛詩詞愛聽歌,如果能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讓學生以一種聽歌的心態(tài)去賞詩詞,那或許是別有一番韻味。

關鍵詞唐詩宋詞;語言文化;兩者結合;別有韻味

在高二下學期,我們語文組安排了唐詩宋詞這門選修課。我竭盡全力去備課,想盡可能講得生動些,畢竟上下懸殊上千年的時間,人的思想觀念及審美觀也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新新人類,想讓他們很容易的接受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文化,著實難以入手。我邊思索邊聽著音樂,驀然間,靈感涌起,何不用賞歌的心態(tài)去賞詞呢?更何況古時的詩詞就可以當歌來唱,可怎樣才能將流行歌曲與唐詩宋詞巧妙地聯(lián)系到一起呢?

其實,流行音樂已經(jīng)成為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它都正在主動或被動地充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行歌曲其實已經(jīng)是一種文化,盡管更廣泛地稱之為通俗文化,它來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這一點上,它和文學作品是相輔相承,異曲同工的,更何況它包含著一個詞的創(chuàng)作的問題,這就不可避免地與文學扯上了關系。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歌詞創(chuàng)作同樣也是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屬于詩歌的范疇,而且作為同一種語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與古代詩歌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愛詩詞愛聽歌,如果能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讓學生以一種聽歌的心態(tài)去賞詩詞,那或許是別有一番韻味!

于是我大膽創(chuàng)新,打破詩詞的時代局限,把詩詞分為三大類:

第一,“全盤吸收”式的。在學習詩詞時不管是書本上的,還是課外的,只要把詩詞譜成曲子了,就和學生共同欣賞。唐詩宋詞大都非常講究,在遣詞造句,行文起勢,敘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規(guī)格,往往是字字珠磯,千古傳頌。古詩詞非常講究韻律,大多音樂感極強,而從另一個角度上,結合到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轉(zhuǎn),迂回曲折,動人不止,這些恰似當今諸多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種境界。因此,許多音樂創(chuàng)作人,大膽地全盤吸收,直接挑選經(jīng)典的唐詩宋詞,譜上曲,換一種角度來詮釋千古佳句。這里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李商隱的《無題》,李煜的《烏夜啼》、《相見歡》、《虞美人》,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范仲淹的《蘇幕遮》,李清照的《月滿西樓》等。這些詩詞譜成歌曲,全是直接拿來,毫不改動,這樣更便于學生欣賞。在上這樣的課時,我總是先播放歌曲,引導學生入境,順便熟悉歌詞,其實在熟悉歌詞的同時,也就熟悉了詞的內(nèi)容,可謂一舉兩得。其中有些歌曲是我喜歡的,我就大膽地唱給學生聽,或者讓學生去唱,再讓其他學生談感受。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歌聲中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容易理解,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就此活躍起來。在那一段時間里,我時常在課間聽到學生在唱詩詞,這真是非常難得,恰好說明了經(jīng)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所以,對唐詩宋詞恰到好處地使用“全盤吸收”來表達某種情感,往往同樣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第二,“旁征博引”式的。文人創(chuàng)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xiàn)主體的廣泛性。許多現(xiàn)代的流行詞作者喜歡用唐詩宋詞的原句或題名作為歌曲名,而內(nèi)容卻用現(xiàn)代漢語加以改編,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而展現(xiàn)一段現(xiàn)代人的故事情感。像羅文的《滿江紅》和岳飛的《滿江紅》題目相同,白雪的《聲聲慢》和李清照的題目相同,還有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就巧妙地借用了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中的最后一句等等。

這些歌曲可能與原詩詞并無太大關聯(lián),但是在上課時,稍加播放,讓學生帶著意境去聽歌,或者利用詞中的原句或原題目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我相信學生會隨著他們原先感知過的再重新認知未知的東西,理解起來會更快一些。這樣直接引用詩詞或題名做歌曲的,教科書上摘錄的較少,我在教學時就廣泛地引入了課外的詩詞在內(nèi),拓寬學生的視野,不拘泥于教材,但又不脫離教材。

第三,“意境相同”式的。在流行歌曲中部分化用唐詩宋詞的某些詩句,營造某種意境。歌詞和詩詞都講究氛圍和意境,而好的詩詞中的某些詩句往往“言淺而意深”,從而直接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審美層次和審美內(nèi)涵。像我們熟悉的歌曲《濤聲依舊》,歌詞就部分化用了張繼的《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句,從而增加了歌詞的審美意境。還有像江淑娜唱的電視劇《庭院深深》主題歌,其中意境就和歐陽修的《蝶戀花》意境頗為相似。

當然也不是每一首詩詞都會有現(xiàn)代版歌曲,在授課時,絕不能陷入教條主義而不能自拔。即便有現(xiàn)代版歌曲,我也是恰如其分的正確引導,因為時代相隔太遠,不可能把現(xiàn)代人的思想強加在古人身上,社會環(huán)境不同,所處的人生價值觀自然就會不同。引導稍有偏差,學生對這首詩詞就有可能理解錯誤。在上百首的詩詞中,我們?nèi)羰前床烤桶嗟囊粴庵v起,那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學生有可能會滋生厭倦思想。我只有把壓抑沉悶的守舊課堂放活了,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就很喜歡鄧麗君的歌,所以在講授李煜的《烏夜啼》時我就讓學生推薦一個代表來唱,這樣不僅唱的學生有積極性,而且其他學生的好奇心也調(diào)動了起來,有的學生可能就會發(fā)問為什么古詩詞到現(xiàn)在還唱的經(jīng)久不衰?通過學習,學生自然而然的喜歡起詩詞來,認識到那么古典的知識還可以用這樣的心態(tài)來欣賞。

既是改革,必然會有不足之處,雖然打亂了原先的時代順序,但并不是每一首詩詞都有歌曲的,所以最后剩下的詩詞還得按時代順序來講。但總的來說,利大于弊,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理解詩詞意境的品位提高了,才能充分地踐行新課改的精神。